首页 > 实用范文 > 感言 >

实用居里夫妇读后感 居里夫人自传读后感汇聚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794909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实用居里夫妇读后感 居里夫人自传读后感汇聚4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居里夫妇读后感【第一篇】

从古至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即使是科学家,也难逃名利的纠缠。但是在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个人,她以她高尚的品质赢得世人的尊敬,她以她卓越的贡献让后人永远铭记于心,她就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科洛多斯卡(后因与皮埃尔-居里喜结良缘而改姓居里)。她从小就遭受苦难。9岁大姐索菲娅因病去世,11岁时母亲也同样因病去世。她的祖国波兰当时受到俄国殖民者的统治,时时处在俄国的监控之下。后来为了上大学,独身一人来法国读书,生活贫困无比,连吃饭都是问题(在姐姐与姐夫的帮助之下,她最终撑了过来)。后来与皮埃尔认识,几年后便结婚了。婚后仅度了几个月的蜜月生活,便重新投身到科学之中,经过多次失败,终于发现多种新元素,成为第一个拿了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后来丈夫去世,她仍在研究,直到她八十多岁时因病去世。

她的一生所经历的苦难足以击倒芸芸众生,而这苦难却在她面前失去了尖锐感、刺痛感,变成了一只粗粝的手,推动这位坚强的女子前进的.同时,还在世人面前展现她最真实、高尚的品质。

在她求学于法国时,那时她还年轻,孤身一人,但幸运的是,时而涌上心头的孤独感并不能打败这个坚强的姑娘。在传记中,居里夫人是这样解释的:“这或许是因为我情绪通常十分平静,精神上十分满足。”这句话算是这位伟人通篇下来唯一对自己的褒奖之辞,恰恰道出了她不同于凡人的品质。

一切个体层面的情绪都无法动摇内心深处的信仰,与不完美的世界相对的是另一个世界,同样真实却别样美好,是她真正渴望回归的故乡——那就是科学的世界。

因此,在居里夫人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在最初的实验室中——一个极其简陋的屋子,完成了震惊世界的研究,在刚刚提炼出镭时,这位品质高尚的人经历了人生中最宁静喜悦的时刻:“可以在玻璃瓶或玻璃管里看到我们提炼分离出来的宝贝在向四周散发出淡淡的光,真是美丽动人,令我们既欣喜又激动。”那闪烁着的奇光异彩,宛如神话中神灯的光芒。

居里夫人是人品高尚的写照。在他们获得诺贝尔奖时,为了在之后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他们推迟了领奖时间;在受世人关注时坚决回避,只是为了有更多时间进行研究;在一个破屋子里工作将近二十年,不在初次成功时就宣布结果,只是为了科学的严谨性。

她用她的生命质量,让“科学”二字拥有不一样的分量;她用她的生命光亮,让“科学”二字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华。

她是居里夫人,一个对科学极端热枕的、高尚的女人。(张伟奇)。

居里夫妇读后感【第二篇】

科学家的一生,令人仰视,人的伟大与渺小非凡与平庸,人和人,真是无法可比。

不可想象人类社会如果能妥善解决科学家的衣食住行后顾之忧,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完全得以释放,今日之科技该是如何的璀璨夺目,书中详细介绍了科学家们的生活艰苦,科研环境的恶劣法国巴黎尚且如此令人大跌眼镜,鲜花永远送给那些成功者的短视行为扼杀了多少科学家的美梦。

皮埃尔.居里从未丧失信心,不骄不躁,他有时对我说:“我们所选择的生活真是够艰难的。”

但是,我们的社会对于这些才华横溢的科学家,对于他们为人类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又给了他们什么样的回报呢?这些追求理想的人,他们拥有自己必不可少的工作条件吗?他们在生活上是否没有了后顾之忧?皮埃尔·居里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科学家的例子表明,他们简直可以说是一无所有,而为了争得勉强说得过去的研究条件,往往要先消耗尽自己的青春年华和精力去为日常的琐事操心劳神。

我们的社会是个物欲横流、充满奢靡之风的社会,它不懂得科学的价值。它不懂得科学是它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也不太清楚科学是减轻人类生活负担、减轻痛苦的所有进步的基础。

但愿科学家们的呐喊和呼吁使社会为科学家们大开方便之门,为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腾飞助一臂之力。书写的不错,向朋友们推荐!

居里夫妇读后感【第三篇】

我在这几天空闲时间内,阅读了老师推荐的《居里夫人自传》。这本书讲述历史上著名的女科学家玛丽・斯科洛多斯卡,也就是居里夫人。

这本是使我被居里夫人深深地震撼。当我看了一点的时候,就激动不已,感觉找到了人生的楷模,生活的榜样。

居里夫人身为一个伟人,在她在世的时候就享有盛誉,然而,正如她淡泊的心一样,无论在生命中的什么时候,她对物质生活的享受也是那样的淡泊。

居里夫人出生时,她的祖国波兰正遭受沙俄铁蹄的蹂躏。她的家庭给予了她良好的修养、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知识精英的聪慧和坚韧。

居里夫人、她的父母和五个孩子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尽管沙皇统治的俄国正在施行严厉的殖民统治,但身为小妹的她,还是幸福地度过了短暂的童年时光。

居里夫人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顽强奋斗,以优异的成绩高中毕业之后,前往巴黎大学求学。她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她的苦和累尽在不言中。

在与皮埃尔・居里相识,相知,到步入婚姻的殿堂之后,夫妻二人性格相近,志趣相投,为了科学的研究而甘于寂寞,过着简朴的生活。

在一次偶然现象中不断研究。和皮埃尔・居里发现了一种新元素――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将镭这种新元素运用到医学上,居里夫人带领自己的医疗队,奔赴每一个战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居里夫人和丈夫皮埃尔・居里,整天待在设备简陋、条件极差的实验室里,先后发现了镭、钋、钍人们所不知的新元素,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女性科学家。

由此,我看到了家庭的意义所在,它不仅是每个人成长的天堂,更是一个塑造人的殿堂。

真正的学者心怀就像宇宙一样宽广,也只有具备这样的胸襟才能发现真正的道理,并且会真正懂得真理的价值。

居里夫妇读后感【第四篇】

1868年,乌拉狄斯拉夫·斯可罗多夫斯卡先生被任命为一所男子中学教师兼副督学。与此同时,他的女儿——小玛丽刚刚降生。这个女孩一出生,以超人的才智成为了全家的掌上明珠,但谁都不会想到,这个聪慧的女孩,将会在科学领域惊起多大的惊涛骇浪。

在很小的时候,玛丽就已经清楚地认识了自己的民族仇恨——整整一个世纪之前,弱小的波兰成为了强敌觊觎的对象,瓜分波兰的德意志、俄国、奥地利,重新分配所得到的领土。在不断的反抗与压迫的交替中,波兰人民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玛丽的童年充满了痛苦,几乎是在她刚开始认字的时候,她最爱的姐姐,素希雅因为伤寒永远地离开了她。后来,玛丽的母亲——斯可罗多夫斯卡夫人,也因为肺结核离开了人世。可怜的玛丽,不得不再一次穿上了那套黑色的丧服。

由于家境贫困,年仅十来岁的玛丽被迫离开家乡、去外地做家庭教师。直到24岁,攒够钱的玛丽,终于远赴巴黎上大学。在上大学时,玛丽遇到了自己的终生伴侣——比埃尔·居里。1895年,玛丽成为了真正的居里夫人,开始了自己的科研之路。

1898年,玛丽与比埃尔发现了沥青铀矿中含有一种新的元素,他们决定提取并研究这种元素,并称之为“镭”。由于物资短缺,他们的实验室是一个被废弃的棚屋。

第一年的棚屋时光,比埃尔试着确定镭的特性,而玛丽则继续炼制提取纯镭。每当比埃尔埋头在实验室,做着细致的实验时,玛丽则一个人穿着破旧的工作服,在院子里搅动一大堆沸腾的矿物。四年来,这个柔弱的波兰女子是学者,是工人,是技师,也是学徒。

经过漫长的劳作,玛丽终于不用再站在浓烟弥漫的院子里,守着那口沸腾的大锅。她的工作进入了下一阶段——到一个干净整洁的工作室里,把她提炼出来的那些发射性很强的溶液提纯,最终分离成结晶。

1902年,玛丽终于提炼出了一分克纯净的氯化镭,并测定出了镭的原子量为225,那些曾经发出质疑声音的学者们,终于可以闭嘴了。

不得不接替比埃尔在学院的一切工作。在比埃尔葬礼的第二天,法国政府提议给比埃尔的遗孀和遗孤一笔国家抚恤金。玛丽拒绝了,她说:“我不需要体恤金,我还年轻,能挣钱养活自己和女儿。”

在持续四年的波兰独立战争结束后,世界又恢复到了战前的平静。1922年,已经59岁玛丽,走上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巅峰,她已获得了数也数不清的荣誉。但衰老与疾病永远不会放过每一个人,1934年,身患白血病的玛丽·居里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玛丽那超人般的承受力抗压力使我感动不已,她良好的科学精神更使我钦佩之至,玛丽用坚韧、顽强、执着、勤奋,不服输、不屈服、不沮丧、不停步,向世人证明自己永远是命运的主宰者。

没有人会忘记这个女人,不仅仅因为她是一个伟大的学者。多年前,在低矮的棚屋里,玛丽曾见到闪烁着耀眼荧光的“镭”,她觉得那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一道光。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1 2794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