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感言 >

邓小平追悼会观后感3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55858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邓小平追悼会观后感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邓小平追悼会观后感1

去年的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作为纪念活动的重头戏,与《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书籍同步播出的电视剧在8月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准时开播了。该书与该剧迅速的在互联网上的引发了热议。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拨乱反正,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他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改变了中国这艘“巨轮”的航向,奠定了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提升了众多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本书的显性意义是为了纪念这位“总设计师”110周年生日,那么,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开放政策应该就是本书与电视剧的隐性信号。

读此书,有三个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是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冲破观念束缚,敢闯敢试,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十年动乱留下的一堆烂摊子,不仅仅表现在物质的匮乏,更体现在思想上的教条和僵化。该书重点描写了《光明日报》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情节,这篇文章引发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对“两个凡是”的否定,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今天,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步入了深水区,突破利益藩篱,动自己的奶酪,还是要有当年小平同志坚持改革的勇气、解放思想的锐气和责任担当的正气。

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深刻印象之二是,小平同志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小平同志有一句经典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书中有一个情节:小平同志视察大庆油田的时候,问一名生产能手、劳动模范月收入是多少。职工回答:45元2角。小平同志感慨地说,收入太低了,再不能搞平均主义了,要按劳取酬。小平同志心怀人民,尊重群众,他推动的改革开放,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美满幸福的日子。而我们身为辅导员,我相信,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而热爱学生,也将成为我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也永远是我们作为共产党员,应该坚守的力量源泉。

而书中一个平淡的细节,给了我最深的印象,引起了我无限的感慨,深深地感到邓小平就是那拨开云雾,唤来教育春天的巨人。《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此书的第三章中,有一个非常平淡的细节,叶帅征求邓小平恢复工作的意见,邓小平主动要求做一些具体的工作。后来,邓小平给中央写信,主动请缨主抓科技和教育。教育与科技乃是事关祖国前途的大计。1977年,刚刚复出的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并作出了当年恢复高考的决定。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国,迎来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报考总人数达到1160万人。书中展现了1977年恢复高考,及邓小平与应邀进京的苏步青等科学家共同参加科学座谈会的故事。其中还有这样一个场景:在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开学典礼上,著名学者马寅初看到这个特殊的班级,既有叔侄同班的,也有夫妻同班的,于是笑着对同学们说,这真是世界奇观。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是一次教育界拨乱反正的伟大创举,更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作为一个带领着大一班级同学的辅导员,看到这个情景心情激动,为邓小平的深邃、博大、崇高而折服。没有邓小平复出后立即在教育界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就没有我们以及我的学生们坐进大学的教室的机会。邓小平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有着高远而深邃的眼光,在粉碎“***”百废待兴、万事重启的纷繁局面下,邓小平思考的是国家的现代化和发展。他在书中深刻地指出:国家的发展和现代化,必须要从科学和教育入手。他还没有正式恢复工作,就开始部署科学和教育工作。正是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吹响了科学技术和教育现代化的进军号,也使千千万万科技人员、“臭老九”被解放出来,重新回到知识的殿堂。

邓小平对教育的重视和关心,是长期一贯的。早在1954年,邓小平就要求办好学校,培养好的干部,要整顿教学纪律,要提高教师待遇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1958年邓小平指出“办教育一要普及二要提高”,并强调保证教育的经费,提高师资质量。书中邓小平的铿锵话语跃然纸上,回顾邓小平对教育事业的重大贡献,使人感慨万端,为我的父母那一代和我们这一代人在人生关键时刻,以为有了伟人邓小平感到无比的幸运。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科教兴国,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作为一名高校的辅导员,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够继承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全面深化改革,坚信“中国模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不懈奋斗!

邓小平追悼会观后感2

二十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遗物故事》每晚8点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该片通过大量真实史料,以邓小平生前遗物入手,为观众们讲述了这些遗物背后的故事,还原一个真实的伟人。在今晚播出的两集中,将会通过一个火箭模型和一本书,讲述邓小平毅然带领中国坚定的迈向科技之路和对待台湾问题的胸怀及理念。(2014-12-09 四川新闻网)

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遗物故事》上映后获得广大观众好评,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前锋镇场镇居民苟秀君说,这部好作品(《永远的风采——邓小平遗物故事》)是“原汁原味”的,伟人英雄气概势必激励更多观众奋力拼搏,为社会主义事业阔步前行。据悉,该纪录片通过为观众们讲述邓小平遗物背后的故事,来挖掘邓小平的内心世界、反映邓小平的精神风范和独特人格魅力,让大家看到的是现实生活中邓小平的风采,而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国家领导人,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伟人。

正是如此,笔者认为,观看《邓小平遗物故事》既是对伟人邓小平同志的无限缅怀,更是希望每一个国人都要用感恩的心去感谢伟人邓小平同志。1997年2月25日,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中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事实上,《邓小平遗物故事》让我们对伟人邓小平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深深地懂得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技兴国”的真理。邓小平同志一贯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他多次论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而在正在热播的《邓小平遗物故事》第13集记述了在1977年,当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他选择了一条带领中国走向辉煌的路——科技。对当时而言,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这条路该怎么走,这条路将走向何方,这一切都需要邓小平逐一解决。面对这种种挑战,他毅然带领中国坚定地迈向科技之路。

由此,《邓小平遗物故事》充分见证了科技的力量,这是被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正因为此,通过观看《邓小平遗物故事》,让我们更加深深地体会到,中国科技事业能够取得巨大成就,得益于邓小平同志明确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论断,得益于邓小平同志开辟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先河,得益于邓小平同志确立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根本方针,从而让每一个国人对伟人邓小平同志产生无限的敬仰之情。

睹物思人,催人奋进。《邓小平遗物故事》是我们党员干部的“精神营养”,我们要从中吸取营养,学习伟人相信科学,崇尚科学,坚持真理,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学习伟人崇高的精神风范、鲜明的革命风格、高尚的品德情操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认认真真践行“三严三实”,切切实实转变工作作风,凝聚改革共识,汇集时代力量,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邓小平追悼会观后感3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中国向何处去的紧要关头,邓小平毫不犹豫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才奠定了国家快速发展的基础。世易时移、星河斗转,几十年过去了,虽然今天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前所未有,思想观念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体制机制的痼疾等各种矛盾相互纠结,但重温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领悟他对改革“稳”与“进”的辩证认识,对全面深化改革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无独有偶。今年4月28日,正乘船考察长江黄金水道的李克强总理走上甲板察看航道情况。李克强说,我们正溯江而上。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也正是这样,一路航程要不断涉险滩,过暗礁,闯激流。我们的改革在探索中前行,要行得稳,才能走得远。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是对改革共识。虽然改革已进入“涉险滩、闯激流”的关键时期,但改革关系到我国能否赢得发展机遇、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全国人民的强军梦、强国梦的实现。民族复兴何时到来,依赖于改革的决心和魄力。因此,改革要“行得稳”、更要“走得远”,只能在力度越来越大的“进”之中化解各种矛盾、**各种难题。

***总书记指出:“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工作,既要敢于突破,又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确保实现改革的目标任务”。全面深化改革,要做好全局和局部的配套、渐进和突破的衔接、眼前和长远的结合,抓住群众最期盼的事情,抓住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积极稳妥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实到实处。

“吃水不忘打井人”,今天的改革,正是沿着前人开辟之路的向前。走好深化改革之路,就是对一代伟人邓小平的最好缅怀。当然,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成果,不仅要有驾驭复杂矛盾的智慧、勇于担当责任的勇气,更要有攻坚克难的实干精神。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1 245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