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经典导游词精编5篇
【导言】此例“岳麓书院经典导游词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岳麓书院优秀导游词1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长沙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游览的是“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潇湘洙泗——岳麓书院。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首。现占地万平方米,掩映在岳麓山东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东,由门堂、亭、台、楼、轩、斋、祠组成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北侧是半学斋、文庙、湘水校经堂、船山祠等纪念性建筑、南侧有教学斋、百泉轩、麓山寺等到景点。
各位朋友,现在让我们按照书院的建筑布局慢慢地走进那一种隽永的文化氛围。书院这个名字是唐朝才开始有的,是国家用来藏书和校典的地方,到宋朝时演变为讲学和藏书之外,稍后就具备了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岳麓书院是由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经过近40年的风风雨雨的发展,大中祥符八年(公园1052019年),宋真宗赵恒召见岳麓山周式,御赐“岳麓书院”匾额,于是书院之称开始名闻天下。岳麓书院距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大家跨越头门,仰头可以看到的拓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洵手迹而制成的“千年学府”匾额便是明证。走进书院,映入大家眼帘的是赫曦台,有些朋友可能会纳闷“赫曦”到底有什么含义。
关于赫曦台的命名,是与两位名人密切相关的。赫曦台原建于南宋时期。乾道三年(公远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从福建来到岳麓书院,与当时另一位著名理学家,岳麓书院主教张拭(代山长)进行学术交流,两位名家经常相约登岳麓山观日出,每当看到朝阳光芒四射,朱熹就对张拭说“赫曦”(就是日出光明炎盛的意思),他于是把岳麓山峰命名为赫曦峰,张拭筑台,朱熹题“赫曦台”。现在大家看到的赫曦台是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新修建的,它呈“凸”字形结构,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大家拾级而上,可以看到台左右两壁檐上还保留有清乾隆年间修建时的戏剧故事雕塑,左边有《拾玉镯》,右边有《秋胡戏妻》等到较具有艺术价值的雕塑,可见,当时的书院的师生除了清苦的学习外,还有丰富的课余活动,儒家士人既严谨又闲适的思想也略见一斑。现在,大家请看台左边墙壁上近丈高的“寿”字,此字用二笔写成,形如龙蛇盘绕,柔中带刚,非一般人所及,所以被人们传为仙迹。关于此字的形成,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传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2019年),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在书院举行重赴鹿鸣宴宴会(鹿鸣宴指古代的地方官宴请科举考试中的考官和中试的学生的宴会,因为宴会上通常都演奏《诗经 鹿鸣》从而得名。重赴鹿鸣宴是指鹿鸣宴六十年后而举行的宴会),这天,达官贵人、科场举子云集岳麓书院,大家谈古论今,吟诗作赋,热闹非凡,正当兴头,一位身穿青布青袍,脚着草鞋的老道人来到院内,自称前来赴宴,那些士人见来者只不过是一个无名老道,便不是很善意地叫他先写几个字,道人当然明白其中之意,随手拿起墙边的扫帚,伸入黄泥水中,将扫把一举,唰!唰!两笔写下丈多高的“寿”字,然后把扫帚一丢扬长而去。院长罗典在惊叹之余曾托人*寻老道人,但不知下落,后来罗典在右边的墙壁上补书了一个“福”与“寿”对称。大家现在看到的“福”字用一笔写成,笔力强劲,形如猛虎下山。“福、寿”二字如龙腾虎跃,暗含岳麓书院是藏龙卧虎之地。但岳麓书院到底藏了什么龙,卧了哪只虎,我们稍后再讲。
沿着砌石的中轴线往前走,现在我们站在书院的大门前,大家所看到的大门是明朝正德四年(公元152019年)建造的,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进行过翻新,是五间单檐硬山和三山屏墙结构。大门两旁有一块汉白玉鼓形上马石,它的正面是三狮戏珠图,背面是芙蓉锦鸡图、荷花鹭鸶图,此物相传是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曾任两江总督的陶澍严惩贪官曹百万从曹府搬来献给母校的。大门上方的“岳麓书院”匾额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现在请看大门两旁的千古名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幅由院长袁岘冈与贡生张中阶撰写的对联高度褒扬了岳麓书院千百年来作为湖湘文化的摇篮,孕育出多少具的经天纬地之才的英雄豪杰:被誉为“一时之英才”的抗金名将吴猎,主张“官兵一体”大败十万金兵的功臣赵方,“忠鲠可嘉,宜得奖谥”的彭龟年,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文学家、史学家魏源,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中兴将相”的桐城——湘乡派盟主曾国藩,收复新疆的爱国名将左宗棠,首任驻英法公使并保持了民族气节的郭嵩焘,“欲栽大木柱长天,慧眼识“毛蔡”的杨昌济,后来的岳麓高足陈天华、蔡和森、邓和森、邓中夏等。楚材斯盛,正和赫曦台墙壁上的福寿两字暗含的藏龙卧虎之意切合。
大门之后是二门,二门至讲堂两方均为斋舍。右侧是教学斋。左侧是半学斋,教学斋和半学斋反映岳麓书院教学中“教学相长,惟教学半学”的辨证思想。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曾多次寓居半学斋从事革命活动。
各位朋友,请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游览的是书院的核心部分——讲堂。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的场所,是书院教学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由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撰写的。“实事求是”出自《汉书 河间献王刘德传》意即从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实事求是”给青年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同志逐渐丰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这是岳麓书院文化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最大贡献。大家再看讲堂大厅中央悬挂的两块流鎏金木匾,第一块是“学达性天”匾,此匾是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御赐,意思是通过学习理学可以达到恢复天性、天人合一的地步,此匾说明了岳麓书院是以理学作为办学传统,到这里来求学,可以达到学问的最高境界。
第二块是“道南正脉”匾,这块匾是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御赐,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方传播后是正统,此匾高度评价了书院传播理学的地位。大家请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计时坛,这是以前教师讲课的地方,讲坛上摆有两把红木雕花座椅,这是当年两面位理学大师朱熹和张拭会讲的用物。朱张会讲,盛况空前,“马饮则池水立竭。舆止则冠冕塞途”。为经念这两位名家,长沙至今还有“饮马塘、”“朱张渡”等地名。讲堂现有八幅对联和诸如《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等大量碑言刻。讲堂右侧是湘水讲经堂,左侧是百泉轩等景点,请大家各自欣赏。党和领导人李鹏、乔石、李瑞环和胡耀帮、彭真、王震等前领导人均视察过岳麓书院并挥毫泼墨,使书院更添迷人的光彩,所以讲堂右侧有一个专门的展厅,展示党和领导人及海内外知名人士的照片和题词,国务院总理李鹏“楚材斯盛”的题词便高度评价了岳麓书院的地位。
好,现在大家请跟我走。穿过讲堂后,一个独特的自成一体的院落呈现在大家眼前。初次游览的朋友们,可能认为到讲堂就到了尽头,没想到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座三层楼阁建筑,居于中轴线的尾端,坐西面东雄视整个书院,这就是古代的图书馆——御书楼。御书楼始建于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开始叫书楼,后来屡建屡毁,地址搬迁了好几个地方,名称也改为藏经阁、尊经阁。御书楼在清代是民间较大的一座图书馆,藏书最多的时候有用2万多卷,制定有藏书条例,管理科学而且严格。今天的御书楼仍然作为图书馆供教研人员和学生使用。现在的藏书数量已超过5万册,岳麓书院名誉院长李铁映和湖南大学顾问邓力群把自已的藏书捐给了岳麓书院。大家是否还记得刚才在讲堂右侧的展厅里参预的珍藏品,其中就职有李铁映同志的赠书。大家若想领略岳麓学子们在学习之余的审美情趣,请折回御书楼南侧的后花园去观鸢飞鱼跃,去赏竹林冬翠,去诵白云红枫,去摹麓山寺碑;大家若想缅怀岳麓院先贤圣哲们的业绩,请转身去御书楼北侧。
现在请问大家,书院除了讲学和藏书二大功能外,还具有什么?对了,祭祀性建筑群,濂溪祠我们去仰理学箅祖周赜“出淤泥而不染”的风范,四箴亭我们去读理学大成者程赜、程颢“四箴”文功,崇道祠我们去叹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张试“朱张学”的影响,文庙我们去慕一代圣人“风舞于雩,咏而归”的胸襟。朋友们,游览完古朴、雅致的岳麓书院,你是否还在仔细地品味这千年积淀的文化呢?
提到湖南长沙,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古代四大学堂之一的“岳麓书院”了。它深藏于岳麓山中,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上了几级台阶,就到达岳麓书院的山门了。同样是山门,这里却是别具一格:山门前有两个参天大树遮盖住房檐,房檐下立着“岳麓山庄”的书院匾额,两边还有一副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匾额和对联的学问可大了,它是由宋真宗亲笔题写的。
走进山门,就看见高高的“御书楼”。咦,屋顶怎么有两把“尚方宝剑”?经过导游介绍才知道这样做是有两个目的,第一个原因是使用方面的——防雷;第二个原因是镇物使用。传说屋顶上那两只非龙非凤的动物是这座楼的守护神,可因为它们太淘气,到处去玩,不好好看护楼,引起事故,因此拿这两只宝剑镇住它们。
御书楼的前面左右两边各有一个金鱼池。据说从书院始建就有了,直到现在还完好无损。只是鱼池边生了许多青苔,一不小心就会滑倒。鱼池旁边的大榕树陪伴着御书楼,那浓浓的学堂气也让我陶醉其中。
书院的长廊也很特别,瓦一片叠着一片,隔一段就有一个飞檐。飞檐上是十二生肖。看,小老鼠正在刨地,农田上的老牛此刻没有耕地,正在轻松的吃草呢。
走过长廊,顺着山间小路,不一会儿就来到了著名的“爱晚亭”。我惊奇的获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原来是在这里呀!亭子的匾还是毛泽东爷爷题的字呢!
岳麓书院和其他名胜古迹一样有自己的特点:山门充满无限的书卷气,御书楼的“宝剑”和鱼池为它带来了风采,长廊上的十二生肖各显奇特,爱晚亭的诗句带了了一丝诗情画意。真是湖南名胜中不可缺少的一颗星星。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国家4A级风景名胜的岳麓山风景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脍炙人口的梁山伯与祝音台的神话故事就发生在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所以,我们才决定把全家暑假旅游的第一站定在这里。
岳麓书院的正门正对着岳麓山的爱晚亭。而最吸引我们的是门上所书的“岳麓书院”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令我不禁肃然起敬,感叹着祖国的书法文化。大门两旁悬挂有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我们进了大门后,里面的美丽风景美不胜收,十分夺目。书院周围绿树环绕,空气清新,大大消减了刚才的庄严气氛。两座石桥横跨在溪上,伴着潺潺的流水。首先我们参观了碑廊,里面有大量的碑匾,比如,“程子四箴碑”、 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等等,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历史文化。
我还从历史馆里了解到,从这里教出了许多著名学子:曾国藩、左宗棠、杨昌济、毛泽东等人,他们都曾经在这里学习和任教。他们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了很大的努力。因为这些被岳麓书院教出的著名学子,才使得岳麓书院变的远近闻名,人人皆知。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文庙。文庙分为照壁、门楼、大成门、大成殿、两庑、崇圣寺、明伦堂等多个部分,是岳麓书院用来祭祀孔子的地方。文庙里面有孔子的塑像,那是孔子给孩子们教书时的形象,让我对孔子多了几分敬意。
我们从后门出来,今天收获可真大啊,既在岳麓书院里面了解到了很多中国的历史文化,又让我认识了很多名人,真是一举两得啊。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以上5篇岳麓书院经典导游词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岳麓书院导游词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湖南省岳麓书院导游词2
大家好!很高兴能陪伴大家一起游览岳麓山风景名胜区。
位于长沙市面上湘江西岸的岳麓山,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尾,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胜景。岳麓册集名院、名亭、名寺、名宫、名泉、名木于一体,自然风光奇、珍、幽、美,人文景观独、特、亮、丽,清风峡、爱晚亭、麓山寺、白鹤泉、蔡锷墓、黄兴墓、禹王墓、云麓宫、岳麓书院等近百处景点,处处诱人。
现在,来到的是岳麓山的核心景区——清风峡。这里林森繁茂,绿树成阴,溪涧绕流,三面倚峰,景色美中夹秀,令人陶醉。从清风峡到山顶,保存了大量的原始次森林,共有植物977种,其中555种为野生种子植物,奇花异草,随处可见。据专家统计,山中有许多古树名木,稀有濒危树种有皂夹、银杏等。整个岳麓山上,树龄最大的是位于古麓山寺的一株罗汉松,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其次是云麓宫旁边的古银杏,树龄超过1000年;季军则是古麓山寺前门的元代樟树,树龄在700年左右。另外,在爱晚亭周围还有许多明清时期的枫树。最有文化特色的当属岳麓书院里的古桑树和古槐树,因为古代人将读书的地方称为“桑槐之地”,因此院内遍栽这两种树木,形成了特有的植物文化。据统计,长沙市的氧气供应量,有五分这一来自岳麓山的草木,真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天然氧吧!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岳麓册虽然不高,但确是一座文化底蕴浓厚的名山,山上列为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15处。麓山寺之古,岳麓书院之深,云麓宫之清,黄兴、蔡锷墓之烈,无不令人神往。所以也有人称岳麓山为“人文名山”。
在清风峡口,高耸着中国中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爱晚亭始建于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元1972年,创建者是当时的岳麓书院山长、大学者、教育家罗典。过去,清风峡中遍布枫林,所以罗国营企业定亭名为“红叶亭”,又叫“爱枫亭”。后来湖广总督毕沅觉得这里的景色十分切全诗人杜牧的那首诗《山行》,就更名为“爱晚亭”了。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确,到了晚秋时节,岳麓山山顶云雾缭绕,爱晚亭四周枫叶红如火、艳丽如炽,将诗中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现在,可以看到爱晚亭的全貌了。它坐西朝东,四周山峦耸翠、怪石嶙峋,左右溪漳环绕,山、树、溪、石各展风流。
爱晚亭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古典攒尖顶亭子。它有两套顶棚,称为“重檐”,显得气垫雄浑;它的屋顶采用四条斜脊,称为“四披”,表现稳重端庄之美;攒尖顶使得亭子有一种向心的凝聚力。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理”、重“立身”、重“中庸”、重“大一统”等儒家思想在古建筑学上的体现。同时,亭子的檐角呈反凹曲线向上飞翘,使原来厚重下沉的有了一种活泼、飘逸的感觉。加上丹柱碧瓦、白玉护栏和彩绘藻井,全面展现了这座百年名亭的古朴之美。
爱晚亭既是名胜古迹,也是革命圣地。毛泽_同志青年时期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和工工作期间,经常同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挚友一起登临爱晚亭,“指点江山,激扬发字”,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当时的新民学会成员周世钊老人回忆这段时光曾经赋《踏莎行·秋日游爱晚亭》一首:
碧涧鸣琴,红林供画,一山秋色多潇洒。为寻旧迹上芳亭,早接英风忆黉舍。
身在山中,心忧天下,凭栏熟计连朝夜。菜根为饭草作鞋,要将历史从头写。
正因如此,1952年重修爱晚亭时,当时的湖南大学样长李达请主席为亭题名,主席欣然提笔写下了“爱晚亭”三个大字,就是现在亭子门楣上的这块匾。
大家现在看到亭术上有副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这是爱晚亭的修建者罗典所题,表现的是爱晚亭当年的风姿。
长沙市与日本鹿儿岛市结为友好城市时,爱晚亭作为古城长沙的象征,仿建到日本,从而成为中日友好的信使。
岳麓书院优秀导游词3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从岳麓书院的这幅平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
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块匾,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
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学院的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
湖南岳麓书院的导游词4
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游览的是“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潇湘洙泗——岳麓书院。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首。现占地万平方米,掩映在岳麓山东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东,由门堂、亭、台、楼、轩、斋、祠组成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北侧是半学斋、文庙、湘水校经堂、船山祠等纪念性建筑、南侧有教学斋、百泉轩、麓山寺等到景点。
各位朋友,现在让我们按照书院的建筑布局慢慢地走进那一种隽永的文化氛围。书院这个名字是唐朝才开始有的,是国家用来藏书和校典的地方,到宋朝时演变为讲学和藏书之外,稍后就具备了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岳麓书院是由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经过近40年的风风雨雨的发展,,大中祥符八年(公园10520xx年),宋真宗赵恒召见岳麓山周式,御赐“岳麓书院”匾额,于是书院之称开始名闻天下。岳麓书院距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大家跨越头门,仰头可以看到的拓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洵手迹而制成的“千年学府”匾额便是明证。走进书院,映入大家眼帘的是赫曦台,有些朋友可能会纳闷“赫曦”到底有什么含义。关于赫曦台的命名,是与两位名人密切相关的。赫曦台原建于南宋时期。乾道三年(公远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从福建来到岳麓书院,与当时另一位著名理学家,岳麓书院主教张拭(代山长)进行学术交流,两位名家经常相约登岳麓山观日出,每当看到朝阳光芒四射,朱熹就对张拭说“赫曦”(就是日出光明炎盛的意思),他于是把岳麓山峰命名为赫曦峰,张拭筑台,朱熹题“赫曦台”。现在大家看到的赫曦台是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新修建的,它呈“凸”字形结构,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大家拾级而上,可以看到台左右两壁檐上还保留有清乾隆年间修建时的戏剧故事雕塑,左边有《拾玉镯》,右边有《秋胡戏妻》等到较具有艺术价值的雕塑,可见,当时的书院的师生除了清苦的学习外,还有丰富的课余活动,儒家士人既严谨又闲适的思想也略见一斑。现在,大家请看台左边墙壁上近丈高的“寿”字,此字用二笔写成,形如龙蛇盘绕,柔中带刚,非一般人所及,所以被人们传为仙迹。关于此字的形成,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20xx年),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在书院举行重赴鹿鸣宴宴会(鹿鸣宴指古代的地方官宴请科举考试中的考官和中试的学生的宴会,因为宴会上通常都演奏《诗经鹿鸣》从而得名。重赴鹿鸣宴是指鹿鸣宴六十年后而举行的宴会),这天,达官贵人、科场举子云集岳麓书院,大家谈古论今,吟诗作赋,热闹非凡,正当兴头,一位身穿青布青袍,脚着草鞋的老道人来到院内,自称前来赴宴,那些士人见来者只不过是一个无名老道,便不是很善意地叫他先写几个字,道人当然明白其中之意,随手拿起墙边的扫帚,伸入黄泥水中,将扫把一举,唰!唰!两笔写下丈多高的“寿”字,然后把扫帚一丢扬长而去。院长罗典在惊叹之余曾托人*寻老道人,但不知下落,后来罗典在右边的墙壁上补书了一个“福”与“寿”对称。大家现在看到的“福”字用一笔写成,笔力强劲,形如猛虎下山。“福、寿”二字如龙腾虎跃,暗含岳麓书院是藏龙卧虎之地。但岳麓书院到底藏了什么龙,卧了哪只虎,我们稍后再讲。
沿着砌石的中轴线往前走,现在我们站在书院的大门前,大家所看到的大门是明朝正德四年(公元1520xx年)建造的,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进行过翻新,是五间单檐硬山和三山屏墙结构。大门两旁有一块汉白玉鼓形上马石,它的正面是三狮戏珠图,背面是芙蓉锦鸡图、荷花鹭鸶图,此物相传是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曾任两江总督的陶澍严惩贪官曹百万从曹府搬来献给母校的。大门上方的“岳麓书院”
匾额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现在请看大门两旁的千古名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幅由院长袁岘冈与贡生张中阶撰写的对联高度褒扬了岳麓书院千百年来作为湖湘文化的摇篮,孕育出多少具的经天纬地之才的英雄豪杰:被誉为“一时之英才”的抗金名将吴猎,主张“官兵一体”大败十万金兵的功臣赵方,“忠鲠可嘉,宜得奖谥”的彭龟年,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文学家、史学家魏源,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中兴将相”的桐城——湘乡派盟主曾国藩,收复新疆的爱国名将左宗棠,首任驻英法公使并保持了民族气节的郭嵩焘,“欲栽大木柱长天,慧眼识“毛蔡”的杨昌济,后来的岳麓高足陈天华、蔡和森、邓和森、邓中夏等。楚材斯盛,正和赫曦台墙壁上的福寿两字暗含的藏龙卧虎之意切合。
岳麓书院优秀导游词5
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游览的是“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潇湘洙泗——岳麓书院。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首。现占地万平方米,掩映在岳麓山东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东,由门堂、亭、台、楼、轩、斋、祠组成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北侧是半学斋、文庙、湘水校经堂、船山祠等纪念性建筑、南侧有教学斋、百泉轩、麓山寺等到景点。
各位朋友,现在让我们按照书院的建筑布局慢慢地走进那一种隽永的文化氛围。书院这个名字是唐朝才开始有的,是国家用来藏书和校典的地方,到宋朝时演变为讲学和藏书之外,稍后就具备了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岳麓书院是由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经过近40年的风风雨雨的发展,大中祥符八年(公园10515年),宋真宗赵恒召见岳麓山周式,御赐“岳麓书院”匾额,于是书院之称开始名闻天下。岳麓书院距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大家跨越头门,仰头可以看到的拓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洵手迹而制成的“千年学府”匾额便是明证。走进书院,映入大家眼帘的是赫曦台,有些朋友可能会纳闷“赫曦”到底有什么含义。关于赫曦台的命名,是与两位名人密切相关的。赫曦台原建于南宋时期。乾道三年(公远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从福建来到岳麓书院,与当时另一位著名理学家,岳麓书院主教张拭(代山长)进行学术交流,两位名家经常相约登岳麓山观日出,每当看到朝阳光芒四射,朱熹就对张拭说“赫曦”(就是日出光明炎盛的意思),他于是把岳麓山峰命名为赫曦峰,张拭筑台,朱熹题“赫曦台”。现在大家看到的赫曦台是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新修建的,它呈“凸”字形结构,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大家拾级而上,可以看到台左右两壁檐上还保留有清乾隆年间修建时的戏剧故事雕塑,左边有《拾玉镯》,右边有《秋胡戏妻》等到较具有艺术价值的雕塑,可见,当时的书院的师生除了清苦的学习外,还有丰富的课余活动,儒家士人既严谨又闲适的思想也略见一斑。现在,大家请看台左边墙壁上近丈高的“寿”字,此字用二笔写成,形如龙蛇盘绕,柔中带刚,非一般人所及,所以被人们传为仙迹。关于此字的形成,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在书院举行重赴鹿鸣宴宴会(鹿鸣宴指古代的地方官宴请科举考试中的考官和中试的学生的宴会,因为宴会上通常都演奏《诗经 鹿鸣》从而得名。重赴鹿鸣宴是指鹿鸣宴六十年后而举行的宴会),这天,达官贵人、科场举子云集岳麓书院,大家谈古论今,吟诗作赋,热闹非凡,正当兴头,一位身穿青布青袍,脚着草鞋的老道人来到院内,自称前来赴宴,那些士人见来者只不过是一个无名老道,便不是很善意地叫他先写几个字,道人当然明白其中之意,随手拿起墙边的扫帚,伸入黄泥水中,将扫把一举,唰!唰!两笔写下丈多高的“寿”字,然后把扫帚一丢扬长而去。院长罗典在惊叹之余曾托人*寻老道人,但不知下落,后来罗典在右边的墙壁上补书了一个“福”与“寿”对称。大家现在看到的“福”字用一笔写成,笔力强劲,形如猛虎下山。“福、寿”二字如龙腾虎跃,暗含岳麓书院是藏龙卧虎之地。但岳麓书院到底藏了什么龙,卧了哪只虎,我们稍后再讲。
沿着砌石的中轴线往前走,现在我们站在书院的大门前,大家所看到的大门是明朝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建造的,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进行过翻新,是五间单檐硬山和三山屏墙结构。大门两旁有一块汉白玉鼓形上马石,它的正面是三狮戏珠图,背面是芙蓉锦鸡图、荷花鹭鸶图,此物相传是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曾任两江总督的陶澍严惩贪官曹百万从曹府搬来献给母校的。大门上方的“岳麓书院”
匾额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现在请看大门两旁的千古名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幅由院长袁岘冈与贡生张中阶撰写的对联高度褒扬了岳麓书院千百年来作为湖湘文化的摇篮,孕育出多少具的经天纬地之才的英雄豪杰:被誉为“一时之英才”的抗金名将吴猎,主张“官兵一体”大败十万金兵的功臣赵方,“忠鲠可嘉,宜得奖谥”的彭龟年,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文学家、史学家魏源,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中兴将相”的桐城——湘乡派盟主曾国藩,收复新疆的爱国名将左宗棠,首任驻英法公使并保持了民族气节的郭嵩焘,“欲栽大木柱长天,慧眼识“毛蔡”的杨昌济,后来的岳麓高足陈天华、蔡和森、邓和森、邓中夏等。楚材斯盛,正和赫曦台墙壁上的福寿两字暗含的藏龙卧虎之意切合。
大门之后是二门,二门至讲堂两方均为斋舍。右侧是教学斋。左侧是半学斋,教学斋和半学斋反映岳麓书院教学中“教学相长,惟教学半学”的辨证思想。。
各位朋友,请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游览的是书院的核心部分——讲堂。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的场所,是书院教学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由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撰写的。“实事求是”出自《汉书 河间献王刘德传》意即从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大家再看讲堂大厅中央悬挂的两块流鎏金木匾,第一块是“学达性天”匾,此匾是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御赐,意思是通过学习理学可以达到恢复天性、天人合一的地步,此匾说明了岳麓书院是以理学作为办学传统,到这里来求学,可以达到学问的最高境界。第二块是“道南正脉”匾,这块匾是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御赐,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方传播后是正统,此匾高度评价了书院传播理学的地位。大家请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计时坛,这是以前教师讲课的地方,讲坛上摆有两把红木雕花座椅,这是当年两面位理学大师朱熹和张拭会讲的用物。朱张会讲,盛况空前,“马饮则池水立竭。舆止则冠冕塞途”。为经念这两位名家,长沙至今还有“饮马塘、”“朱张渡”等地名。讲堂现有八幅对联和诸如《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等大量碑言刻。讲堂右侧是湘水讲经堂,左侧是百泉轩等景点,请大家各自欣赏。
好,现在大家请跟我走。穿过讲堂后,一个独特的自成一体的院落呈现在大家眼前。初次游览的朋友们,可能认为到讲堂就到了尽头,没想到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座三层楼阁建筑,居于中轴线的尾端,坐西面东雄视整个书院,这就是古代的图书馆——御书楼。御书楼始建于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开始叫书楼,后来屡建屡毁,地址搬迁了好几个地方,名称也改为藏经阁、尊经阁。御书楼在清代是民间较大的一座图书馆,藏书最多的时候有用2万多卷,制定有藏书条例,管理科学而且严格。今天的御书楼仍然作为图书馆供教研人员和学生使用。现在的藏书数量已超过5万册,岳麓书院名誉院长李铁映和湖南大学顾问邓力群把自已的藏书捐给了岳麓书院。大家是否还记得刚才在讲堂右侧的展厅里参预的珍藏品,其中就职有李铁映同志的赠书。大家若想领略岳麓学子们在学习之余的审美情趣,请折回御书楼南侧的后花园去观鸢飞鱼跃,去赏竹林冬翠,去诵白云红枫,去摹麓山寺碑;大家若想缅怀岳麓院先贤圣哲们的业绩,请转身去御书楼北侧。
现在请问大家,书院除了讲学和藏书二大功能外,还具有什么?对了,祭祀性建筑群,濂溪祠我们去仰理学箅祖周赜“出淤泥而不染”的风范,四箴亭我们去读理学大成者程赜、程颢“四箴”文功,崇道祠我们去叹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张试“朱张学”的影响,文庙我们去慕一代圣人“风舞于雩,咏而归”的胸襟。朋友们,游览完古朴、雅致的岳麓书院,你是否还在仔细地品味这千年积淀的文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