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导游词4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太和殿导游词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故宫博物馆太和殿导游词【第一篇】
各位旅客朋友们:
你们好!
今天,我带领大家去故宫参观游览。
故宫又称紫禁城,在北京城中心,占面积72万多平方米,宫殿有楼阁9900余间,是明、清两代皇帝的住所。
城四周各设一门,南面的正门是午门,北门叫神武门,东门叫东华门,西门叫西华门。
据说,造就故宫就召集了全国著名的工匠23万人左右,民夫100万人,由此可以知道故宫多少大,有多少壮观。
故宫整个院落分为两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寝”。“前朝”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及武英殿为主。“后寝”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们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主。
大家请看,这座建筑物就是午门,午门又称五凤楼。
明代,每年正月十五,午门都要悬挂灯赐食百官。到了清代,这个活动就取消了,此外,国家凡有征战凯旋时,皇帝都要在此接受献俘典礼,皇帝亲征也从午门出驾。
关于戏曲舞台上“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实际上是明代朝廷命官犯罪在午门廷杖,好,我们再往前走。
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太和殿广常。
这是铜香炉,这里一共有18个,代表清朝18个剩东西两侧各有一只铜制的仙鹤和龟,是代表长寿的。象征。
看,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太和殿正面有12根大柱,东西约63米,高35米。整个大殿雕梁画栋,一条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大红柱子上,这些龙姿态不一,刻画的栩栩如生。
整个宫殿也非常豪华富贵,殿内有2米高的平台,上面雕刻着9条金龙的宝座。
后面有金漆围屏,前面有御案。
殿顶形式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就连大殿正脊上的吻兽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之处处显示“第一”。
看完了太和殿,我们再来看中和殿。大家请看!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
下面,请大家跟我来一起参观当时的国宴厅——保和殿。这座大殿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场。
现在我们来到了乾清宫,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
乾清宫分为中殿、东暖阁及西暖阁三个部分。
正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临时按见大臣的地方,殿中设有皇帝宝座及御案,正中挂着一块“正大光明”匾,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训,作为治国、修身、平天下的。基本准则。东、西暖阁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
现在请各位随我去参观交泰殿。
各位请看,这座四角攒尖顶的大殿叫交泰殿,这座建筑是明清两朝皇后过生日时举行寿庆活动的地方。在大殿后墙匾额上有“无为”二字,那里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意思是希望后代能够以德制国,施以仁政,以图国家长治久安。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紫禁城的后花园——御花园,这里是帝后们的休闲娱乐的场所。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面给大家2小时自由参观的时间,请大家不要在墙上乱涂乱画,保护文化遗产,希望大家玩的愉快。
故宫博物馆太和殿导游词【第二篇】
各位旅客朋友们:
你们好!
前面的大殿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内最大宫殿。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重檐庑殿顶,是殿宇中最高等级,为外朝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太和殿建在三层重叠的“工”字型须弥座上,由汉白玉雕成,离地8余米,下层台阶21级,中,上层各9级。
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06年,经历了三次火灾和一次兵燹的毁坏,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清朝建的。四个屋檐上各有一排动物,原来是钉子,用来固定瓦片用的,后来换成了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据说可以辟邪,而且数量越多,表明建筑越重要。太和殿上有9个,9是阳之极数,依次为7、5、3、1,平民百姓家是不允许有这种装饰的。
明清两朝曾有24个皇帝在此登基,宣布即位诏书。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册立皇后、颁布法令、政令、派将出征、金殿传胪以及赐安等等,皇帝都要在这里举行仪式,接受文武百官朝贺。
这个广场是太和殿广场,面积达3万平方米。整个广场无一草一木,空旷宁静,给人以森严肃穆的`感觉。正中为御路,左右地面铺的砖横七竖八,共15层,以防有人挖地道进入皇宫。周围有一些大缸,是做什么用的呢?在故宫里一共有308个大缸,是用来储水防炎的,缸下可烧炭加温,防止冬天缸水结冰。为什么要建这么大的广场呢·那是是为了让人们感觉到太和殿的雄伟壮观。站在下面向前望去:蓝天之下,黄瓦生辉。层层石台,如同白云,加上香烟缭绕,整个太和殿好像天上仙境一样。举行大典时,殿内的珐琅仙鹤盘上点上蜡烛,香亭、香炉烧檀香,露台上的铜炉、龟、鹤燃松柏枝,殿前两侧香烟缭绕,全场鸦雀无声。皇帝登上宝座时,鼓乐齐鸣,文武大臣按吕级跪伏在太和殿广场,仰望着云中楼阁山呼万岁,以显示皇帝无上权威与尊严。
故宫太和殿导游词【第三篇】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建成,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初名为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太和殿。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顶与众多宫殿顶上的装饰不同,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殿顶的正脊和垂脊上的装饰,不仅使用了黄彩琉璃瓦制作的装饰物,而且殿顶的垂脊兽是唯一十样俱全的。“金銮殿”正脊上的装饰物,名叫“鸱吻”,是用13块中空的黄彩琉璃瓦件拼成的,它是传说中“龙生九子”中的一位“龙子”,传说是由于这一龙子能喷浪成雨,所以将它装饰在屋顶的正脊两端,取镇火之意。
除殿顶上的一条正脊外,在两层重檐上,各有四条垂脊,每一条垂脊上均有仙人和形象各异的走兽装饰;八条垂脊上,共有88个仙人走兽的装饰。但每条垂脊上的装饰物都是一样的。宫殿垂脊兽的装饰,是有严格等级区别的,只有“金銮殿”顶上垂脊兽十样俱全。“中和殿”及“保和殿”则只有九样,其他宫殿的垂脊上虽然也有走兽,但是都要按级别递减。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它金壁辉煌,殿宇庄严,也的确担当得起人们对它的景仰与向往。那恢宏的气势与伟大的建筑结构,充分显示了帝王的尊严与建造者的聪明才智。
太和殿的导游词【第四篇】
1440年(正统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1459年(天顺三年),营建西苑。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后三宫。复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启七年)完工。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向陕西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同年清顺治帝至北京。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
1813年(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义军攻打紫禁城。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帝退位。但按照与民国签订的优抚条件,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1923年,建福宫发生火灾。
太和殿历经岁月的打磨,渐渐残破不堪,有些构件已经腐烂,起不到支撑大殿的作用,并且梁上的彩画也褪色严重,因此从2006年开始“封闭式”大修。经过2年的大修,直到2008年7月中旬,太和殿重新出现在游客的眼中。大修后的太和殿金碧辉煌,美轮美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