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职文档 > 职业规划 >

[6000字]职业生涯规划书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31587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6000字]职业生涯规划书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第一篇】

论文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终身规划;人力资源管理;择业心理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局限性

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员工,拥有着铁饭碗的生活。人们以单位为终身的家。尽管改革开放后,一部分不安分的分子下海创业。但大部分国有企业的人,仍然不愿意放弃国有企业的职工身份。即使外面的工资要高得多,但他们不为所动,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国有企业对他们有终身的承诺,他们有终身的保障。外面其他单位虽然可能一时工资会高一点,但没有人给予你终身的保障和承诺。可见.人们对自己终身的考虑远过对一时工资高低的考虑。

近些年,公务员考试一直高烧不退,究其原因就是人们普遍认为公务员职业对人的一生有保障,尤其是女性求职者,其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进入公务员的队伍,以保障一生的稳定和平安。

在珠三角人才竞争中,除了广州和深圳之外,其他城市很难吸引许多高级人才在当地终身奋斗,原因是这些高级人才在自己的终身规划中.没有将当地终身工作和生活作为一项选择。有的企业用住房、买车、公司为员工雇佣保姆等所谓的18个金色手铐去留住这些人才,这些措施部分见效.但仍有相当多高级人才流向了广州和深圳。这些流失的人才中,一部分是为了自己的子女未来的教育,他们不仅在做自己的终身规划,实际上在做“跨代规划或代季规划”。将自己的选择延伸到子女未来的发展。

教师职业在近5年到6年内,迅速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教职难求使学校在人才招聘上占有了非常主动的地位。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追捧与人们的“终身规划”及“跨代规划及代季规划”有关。因为教师职业除了稳定外,个人的知识积累一直呈现上升曲线,甚至可以退而不休,继续发挥余热。对子女的教育与成长也比较有利。

人们的终身规划。是在全国的各个地区甚至全世界范围内,在社会存在的所有职业中。在全社会的所有组织中进行个人选择。这是一个全方位的宽屏选择,而不仅仅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的不同岗位内进行选择。

由于现代社会信息高度发达,社会交往高度频繁,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使人们有了进行宽屏选择的背景和条件。在有了各种选择的条件下,人们自然要根据自身条件进行自己的终身规划,寻求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人们的眼光不仅盯着自己组织内部的岗位和可能的晋升空间,人们的眼光还盯着社会上广阔的选择。

现在流行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眼光局限在组织内部,一个假定前提是员工一直在本组织内服务,直到退休。这些职业生涯规划以组织边界为边界,即庙有多大和尚只能成长多大,这就是单纯的职业规划没有吸引力和虚置的原因。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只能是组织的一厢情愿,没有从个人终身价值的角度去思考,没有重视每个人生活的社会的开放性,没有意识到每个人都具有“聪明人假设伽,当他们有了条件有了更好的机会时,他们会毫不迟疑选择更好的组织和更好的岗位。在任何一个人的终身规划面前,单纯的职业规划会变得苍白无力和不堪一击,职业规划在一定意义上只具有从属性质。

二、终身规划的基本概念

1.终身规划的定义。人们自觉对从某一个现在的时点开始,到人生终点的工作、生活进行的一系列预侧、设计和策划的活动就是人们的终身规划。

终身规划的起点可迟可早。有人从少年时期就开始了终身规划,并基本按照自己的规划去一步步实施,有人的个人规划进行的非常晚,到了成年后才有规划的意识,开始规划自己·的一生;有人没有终身规划,靠惯性生活,如一组记者在中国西南贫困山区向一群小学生向道他们长大了后干什么时,这些孩子一致的回答是,长大后结婚,结婚后生孩子。相对封闭的环境,使他们在进行自己终身规划时,只有参照他们的父辈的生活轨迹。

终身规划的范围因人而异。有人规划得非常清晰,有人规划得比较模糊;有的规划稳定持续,有的不断调整和变化:有的仅仅做自己的规划,而有的人不仅考虑自己,还规划子女的未来。

不同的终身规划对各人一生成就的大小、对各人生活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所有人都在做终身规划,但规划的质量有高有低,有人有意识地去做.有人无意识地去做。中意人寿保险总经理黄金财在谈到他自己成功时说,读书期间,他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终身为之奋斗的职业,他认定保险业就是这样的职业。一头扎进去。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成为中意人寿的总经理。黄金财在大学期间就在做终身规划,如果没有明确和坚定的终身规划。就没有他今天的成就。

2.终身规划的阶段。终身规划大致可以划分为职业前规划、职业中规划和职业后规划三个阶段。人生出现这三个阶段对所有人都是不言自明的。一般而言,职业前规划,由父母和本人主导。愈靠前,父母主导的成分愈大。到了职业中.主导规划的角色变成本人和就业的组织。由于职业中占据了人一生最大一部分时间,也是最年富力强的一段时间.职业生涯规划就变得非常重要。职业后规划,开始于职业中时期.甚至在职业前已经开始,主要由本人主导。

自身在终身规划中起的作用以及主导时间长短,与所在环境的文化相关。中国与欧美文化不同,中国的家长非常愿意为子女将一切设计妥当,喜欢给子女安排好一切;欧美文化中.父母往往让子女从小自己做决定。自己设计本人的未来.这样的结果是子女在人生大部分时间内。自己都是本身规划的主人。中国的孩子依赖父母现象相对较为严重。待大学毕业面临考研或找工作的抉择时,终于发现自己拿不定主意,难以下定决心。因此。在这样文化习惯中.导致了许多中国年轻人不会、不习惯和不善于去规划自己.没有明确的自我规划。

中国的文化导致了大多数人不仅没有或较晚才有终身规划意识。而且通常不具备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中国企业预留了较大的职业规划空间,企业帮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如今企业所具备的规划还仅仅停留在职业规划。

3.终身规划与职业规划的关系。终身规划的时段是规划开始点到人生的终点.包括了人们在职业中所度过的几十年时间.但涵盖时段更长。职业生涯规划是终身规划的部分时段。终身规划是全时段规划或称之为全程规划.职业规划是一种部分时段的规划。

职业是人们在一定时段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大多数人必经的一段人生经历,但对职业的选择受人们对更高目标追求的影响。对于那些已经完全获得财务自由的人来说.职业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他们乐此不倦。但对于以收废品为生。要供养自己两个孩子上学的父母来说.这种职业和工作.只是为了尽自己做父母的义务。职业生涯规划是从属于终身规划的一种重要规划.无论多么重要,当与终身规划相矛盾时,必然要让位于终身规划。

在一些人力资源管理比较到位的企业,已经推行了职业生涯规划,而大多数企业尚未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对于员工只是谋生手段。但指导员工在公司做出重大个人决策的是个人的终身规划。他们选择离开这个组织还是留在这个组织,取决于他们在组织中的职业规划情况与自己终身规划相比较的结果,如果非常矛盾,则往往会选择离开。

终身规划中包括了对生活地点的规划、对职业种类的规划、对拟就业组织类型和种类的规划,最后才是组织内对岗位的规划。

三、终身规划的内容与观念突破

1.终身规划的主要内容。终身规划包含了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关键点和关键阶段,同时包括个人在职业后规划阶段想要实现的目标和理想的生活方式等。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职业中阶段:理想中工作和生活的国家、地区和城市;理想中的职业类型;理想中的企业;理想中的工作岗位;理想的工作经历;理想的社会地位和收人水平;以目前的状况.实现这些目标的阶段性目标以及实施策略和措施。(2)职业后阶段:经济保障性目标;健康保障性目标;精神生活充实性目标;如何在职业中规划来准备和保障这些目标的实现。如经济保障方面,公司必须考虑到员工退休后能够有足够的养老金可以领取,保障他们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健康保障方面。一方面对职业中员工的健康要给予关注,组织体育锻炼活动。防止员工健康出现透支现象.另一方面。对员工退休后的医疗费用提前进行筹划,保障员工退休后能够老有所医。精神保障方面.特别是一些职业如教师、医生等职业。在退休后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有这样的规划,职业中的人们就会没有后顾之忧.就会集中精力去搞好自己的工作。

2.终身规划的观念突破。终身规划首先是观念突破问题。企业要想留住核心岗位上的骨干员工.仅仅将眼光局限在公司内部的职业发展通道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员工面临的都是宽屏的选择环境.他们思维时不仅考虑近两年的工作,而且会考虑到工作的可持续性。考虑到职业后阶段的生活。对于核心员工.从职业发展规划拓展到终身规划是有益的事情。

观念突破后。不论大小企业,有了终身规划的意识.有了替员工终身着想的诚意和意识.再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核心员工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对终身生活进行规划和设计。这样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事实上.多数公司没有去这么做.大家将这件事让给了保险公司,他们通过商业的途径替投保人进行终身设计,使买了这些保单的人,产生了放心感和安详感。终身保险之所以有市场。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对自己终身保障的需求,有预先进行规划的需求。这提醒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不能漠视员工的终身需求。不能漠视员工对自己终身规划的需求。谁能够考虑到员工的终身规划需求,谁就可以赢得员工的心。

四、在企业推行终身规划意义与若干建议

1.实施员工终身规划的意义。不论大小企业,都可以推行员工终身规划。在广州市有一家美发店,在消费者中有良好的口碑。生意一直都非常红火。该公司成功在于对于员工进行终身规划。众所周知,美发店员工的流动率非常高,许多员工在完成了学徒期后都去自己开店做老板。该店的老板没有设法去改变绝大多数员工最终自己要去做老板的规律,而是顺应这一趋势,开发了一套美发店预备老板培训计划,这套计划使想开店做老板的员工受到全面的训练。从美发店老板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做好一件事,做好每一个细节。经过培训,比较优秀的员工可以加盟该店,成为连锁体系的成员,获得资讯和店内消耗品的优惠价格供应。这家美发店的成功,说明他们在实践上已经在推行员工终身规划,他们已经打破了在一个组织内部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做法,超越了组织的边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虽然这家美发店推行的终身规划是打折扣的,因为他们没有做到每一个员工的人生终点,但毕竟已经超越了单个组织的边界。延伸到了员工离开企业之后。

佛山南海的一家从事基层电子政务的公司,共有一百一十多人。其中八十多位是电子政务方面的技术人员。公司在发展的同时,遇到了it企业所常遇到的问题,即如何留住公司的技术骨干。使他们能够长期在公司服务。他们想到了期权计划、想到了利润分享计划、想到了职业发展规划。但似乎所有这些都不够力度。其实他们缺少的就是员工的终身规划。每个人都会在终身规划的框架中去判断和思考公司目前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也都能预测公司能够给自己未来带来什么。如果他们判断公司现在及未来给自己带来的机会或利益与自己终身规划相吻合,他们将留在企业。如果他们发现公司的发展与自己的终身规划南辕北辙,或不能很好支撑他们未来的发展,他们则会选择离开公司。对于这家基层电子政务公司而盲,员工的终身规划才是根本的解决策略,而其他计划只是实现终身规划的手段而已。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小型企业,一个已经推行了终身规划,一个正准备推行终身规划。对于大型企业,如果具有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此基础上去了解员工人生理想,帮助员工制定终身规划,这样员工即使不是终身在公司就业,但他们在企业期间,都会比较安心地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发挥自己的潜能。

类似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普遍被中国企业所摒弃,迎来了“合同制时代”,不仅普通的员工采取合同制。中层管理人员都采取合同制,有的企业甚至是一年一签,这样导致员工普遍缺乏职业安全感,很多人采取了短线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无法推行职业生涯规划。更谈不上终身规划。相反在有些世界级的大企业,如ibm、惠普等公司。奉行的人力资源政策是“无过失不解雇”原则。这样员工都有基本职业安全感。有了这种安全感,他们就做长远的打算。就有了长远的规划。将自己终身规划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2.实施员工终身规划的步骤。

第一步,识别出公司的核心岗位。在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各类岗位所起的作用不同,有的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影响,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些岗位员工的离职对公司经常会造成比较大的损失。有的岗位发挥一般的作用,具有比较强的可替代性。那些起关键作用的不可替代的岗位就是所谓的核心的岗位。终身规划主要覆盖公司核心岗位。

第二步,识别核心岗位上有潜力的任职者。核心岗位上的任职者。并非都是有潜力的人。公司的目的是要留住那些有潜力的人,发挥这些人的潜力,第二步就是要识别出这些人。对这些人的识别,可以通过建立这些岗位的胜任力模型进行测评。同时要结合工作中的实际业绩,通过“赛马机制”来自然地识别出有潜力的任职者。

第三步,对规划对象的理想和志向及个人状况(包括经历和家庭)进行了解。终身规划必须建立在个人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的基础上,因此必须通过深入的交谈,了解这些员工个人的理想和追求,个人理想的生活模型。另外还要了解这些员工个人的经历和家庭情况,这些因素对每个人的终身规划都产生很大的影响。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第二篇】

一 自我剖析

1、MBTI测试结果

MBTI人格动力测试结果是INFJ型(内向+直觉+感觉+判断)

对INFJ类型的人来说,重要的是能忠实于自己的预见。在恬静的外表下,他们对人生重要大事有着更深的信仰。积极分子们(INFJ人有这种倾向)不是为了个人的辉煌或政治权利而工作,而是为了自己的事业而战!

INFJ人是不容易受人牵制的,他们在任何时候都不易被愚弄欺骗。虽然INFJ人很通情达理,并富有同情心,但是他们对朋友却是很挑剔的,这种友谊是以相互间的利益为基础的。

INFJ人对语言的熟练表达和交际的才能有自己的诀窍,再加上INFJ人的那种无需过多言语表达的敏感性使得他们能与人们很好的交往。当然,在写作,咨询,公共关系甚至政治领域都有INFJ人的一席之地。

对INFJ人的描述:

富有创造性和独创性,独立自主,细心周到,热情细腻;全球化的思想家有独特的洞察力,并有高涨的热情;细致谨慎,深思熟虑;有计划有组织,有生产能力的,有决策力的;有节制,有礼貌。

2,自我认知

优点:偏内向的性格使我少一份张扬,多一点内敛。做事仔细认真、踏实,稳重,准备充分,有条理,不打无准备之战。与同学相处融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劣势:交际能力相对较差,缺乏自信心和冒险精神,积极主动性不够。做事缺乏恒心,常常半途而费。体质较弱。

3.自我调整:

加强与他人的交流沟通,积极参加各种场合各项有益的活动,勇于表现出自己的一面,使自己多一份自信、激扬,少一份沉默、怯场。正所谓能战胜自已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已的体质。

二。环境分析

总体方面:中医在中国虽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目前还并不能完全被所有人接受。更有人大肆呼吁取缔中医。可见中医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这些人为它注入新的生命力,让它走得更长更远。

学校方面: 学校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和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是所二类学校。师资及教学质量自然不能与一些大学相媲美。这就更需要我们不懈努力,以加强自身的学习实践,来实现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专业方面:针灸推拿是祖国医学的传统医疗手段,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明星,堪称“中华一绝”。这种回归自然的古老医疗方法倍受国人青睐,也正在被国际医学所接受并认可,针灸推拿技术作为中医走向世界的排头兵,更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具有不可估量的前景。

作为国粹的针炙推拿专业被大众公认为未来具有广阔就业前景的专业。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既会针炙又会推拿,同时还会开药方,相当于教给我们三套本领,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扩大了学生的就业范围。

学生毕业后,可到各级中医院、综合性医院及各级针炙推拿场所从事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可以自己创业开办个体特色门诊。可以参加一些评议培训班如日语、英语等到外国从事针炙推拿职业。

以上是针灸推拿专业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正文,仅供参考。若需要更专业的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请在直接免费向职场导师寻求职业指导。

针灸推拿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第三篇】

近年来,由于社会思潮的多元化,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普遍面临新的挑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担负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职业定位以及今后的就业指导等任务,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的动态变化,为此,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

1.学校不够重视,课程定位不准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择业观,传授有关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具备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和管理的意识与基本能力。但是,有些高职院校对这门课程重视不够,个别领导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挤占了专业教学的时间,要求压缩《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课时,甚至提出节约教学成本、扩大课堂教学规模的观点。

实际上还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仅在毕业生中进行,内容一般是提供招聘信息、解说就业政策、指导求职简历制作、组织招聘会、模拟面试等等。这些仅仅能给毕业生在就业前以应急帮助,满足他们求职时的部分需求,但是从一个人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来看,却忽视了早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2.教学形式单调,课程的内容体系设置不成熟。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教学形式途径单一,主要是课堂教学,缺乏系统地考核和质量评估体系,不能保证教育的普遍性和经常性,课程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不强,一些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虚、空、烦,单纯枯燥的说教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而且没有经过学生自己思考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极容易形式化,学生难以学到自身理解消化的知识,从而产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厌学情绪。

自国家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和《关于在高等学校开始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以来,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在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教育中摸索出一些经验,为推动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总的来说,对于职业指导课的体系和内容尚没有明确统一的结论,而现有的专家学者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也过于理论和生硬,缺乏实践操作性。

3.教师队伍薄弱,学科背景差异性明显。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师资队伍组成有三种情况:一是由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专职教师承担;二是由从事党务、行政工作的领导和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团总支书记或辅导员等兼职教师共同承担;三是由少部分兼职教师承担,其中由专兼职教师共同承担的方式最为普遍。然而,职业生涯规划本身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而且职业生涯规划本身是一个持续调整的过程,它随着学生认识的深入是不断调整的。无论我们是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还是趣味游戏,都缺少真正的职业环境和人生体验,学生对专业、职业缺乏全面的认识,因而难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真正的指导作用。

另外,在课程的设置及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够严格和规范的地方,如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健全、投入不够多、保护性政策没有落实到位等,使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改革的思路

1.理顺课程定位,完善考核制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有准确的定位,不能把其等同于概念化的就业指导,更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毕业生进行提供招聘信息、解说就业政策、指导求职简历制作、模拟面试等方面,而应将其定位于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承载并突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功能。对《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在高职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要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高职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学习生活,促进其充分就业和获得职业成功具有的重要意义[2]。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有知识性、实践性、现实性等特点,决定了该门课程的考核制度不可能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角度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灵活运用考核方式,既不能对现有的考核方式一棒子打死,全盘否定,也不能用一种固定的万能的考核模式。应根据《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特点,大胆探索其考核方式。现在每年暑期大中专学生“三下乡”已成为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的一种主要方式,可以利用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好社会调查,写好社会实践报告,这也是一种考核方式。它不仅能测评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测评其职业能力和应变能力。

2.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首先,围绕教材,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可参与训练的“项目”。学生知识信息获取的能力不容忽视,现有书本上的文字、案例,学生大都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资料自己找到,有时会很精彩,因此,教师决不能照本宣科,要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前提是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操作项目转化,然后根据项目内容合理构建教学情境,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完成迁移,丰富“图式”内容,获得新知。在此基础上根据班级学生个性差异,运用班级教学的分组技术,建立有效的学习团队,确保学习的有序性、层次性、互补性。另外还可以编写项目任务书。职业生涯规划单元项目任务书的编写,要坚持教材内容为基础,源于职业生活,可学可练,可以评估的原则,既要内容具体,又要结合学生认知实际,重点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3]。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建设应服从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基础性与有效性的统一。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文本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统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要把呆板的、说理的文字转化成丰富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最后,为了加快推进这一新兴课程的良性发展,有关部门应组织人员对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对统一的课程标准。

3.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师资雄厚与否,是衡量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知识体系全面、教学基本功扎实、结构合理水平高的教师队伍。《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不仅在专业上要求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知识广博,而且在教学上要求具备较高的水平和技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要丰富灵活。此外,人格上要平易近人,让学生尊其师,才能信其道、践其行才能实现潜移默化教书育人的功能。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专兼结合,以兼职教师为主体,专职教师为骨干。在实际操作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专兼职教师可以组成“讲师团”式的教学团队,组织集体备课,根据各自的专长和兴趣选择一个专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发挥“整体作战”的优势,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第四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社会需求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人事部综合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达到280万人。2005年达到338万人,2006达到413万,2007年预计达到495万人!然而,据统计,按照历年的就业率,截至2000年6月,我国各类高校毕业生中待业人数有30万人左右,2001年超过万人,2003年52万人,2004年万人,2005年达到万人,2006年达到万,2007年将达到万!

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大约为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平均人数则大约在300万左右。就这一数字对比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无良好的职业管理意识,不能充分根据社会需求来规划管理自身大学生涯,正是造成现今就业难的罪魁祸首!

2004年4月,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表明,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50%的大学生选择在1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75%,比例之高令人震惊;33%的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第一份工作仅仅是由学校到社会的跳板;%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

一项针对北京市人文经济类综合重点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62%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及工作、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3%的大学生不明确,只有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设计。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当代大学生面对的问题关键不在于就业,而在于如何去谋职,即通过尽早对自己的大学四年职业生涯进行管理,从而在进入社会时能顺利实现社会需求的对接。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研究现状及理论

1.美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学说

美国最著名的职业生涯管理研究专家当属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研究院的施恩教授。1978年他出版的《职业的有效管理》率先从职业发展观出发,勾勒出了个人与组织相互作用的基本图式,为我们认识个人成长和发展,组织发展与变革,管理角色与管理功能等领域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由于他在书中首次提出职业锚的要领而成为职业生涯管理的经典著作。

美国著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专家、尤他州立大学管理学系教授布鲁克林。德尔1986年出版的《管理新职业者—当代工作者的多种职业生涯成功向导》论述T职业生涯的多样化,将职业生涯定位分为进取型、安全型、自由型、攀登型、平衡型五种类型,并对这五种类型职业者的特点及其管理进行了研究。

2.法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学说

让。M.普雷地教授在1990年出版的《人力资源》和1995年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两书中都发表了同样的论述:企业中的职业生涯首先表现为一系列工作职位,而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指企业结构中一个员工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职位连续。这种对职业生涯规划及管理的定义在1995年出版的里昂高等商业学校教授F.丹尼所著《干部管理》一书中被称为传统定义而受到批判:职业生涯的概念不应仅局限于它的客观含义,还应包括个人对其职业生涯发展的见解和期望。职业生涯开辟了实现可以令一些员工满意的职业生涯发展的新道路。他们要面临各种不断丰富自己知识的职业尝试,其职业生涯与他们和客户关系的发展而非和他们的新职业紧密相关。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及其管理在法国得到重视和积极研究,其定义和内涵的不断更新,向侧重于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转化。

3.中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学说及管理理论

在中国,职业生涯管理的研究基本还属于引进、介绍阶段。台湾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中山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黄英忠教授在1997年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专著中论述了职业生涯开发管理的意义,职业生涯规划与人性需求的关系、开发的阶段、影响职业抉择的因素、职业生涯管理等内容。张添洲著的《生涯发展与规划》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可以说,这是中国学者中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研究的开创之举。

我国的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以厦门大学廖泉文教授的“三三三”理论为代表,“三三三”理论将人的职业生涯分为三大阶段:输入阶段、输出阶段和淡出阶段,每一阶段又分为三个子阶段;适应阶段、创新阶段和再适应阶段,而每一个子阶段又可分为三种情况:顺利晋升、原地踏步、降到波谷。按照她的观点,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管理应该属于输入阶段的关键部分,是输入信息、知识、经验、技能为从业做重要准备的;认识环境和社会,锻造自己的各种能力的关键时期。

三、浙江省人力资源的社会需求趋势

2006年,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浙江人才市场大盘较为稳定,人才供需良好。从省人才交流中心2006年度人才交流统计数据来看,共有万家(次)单位招聘信息,累计各类专业岗位70余万个,有近300万人次求职,供求比例为:1。岗位对学历的要求为:大专学历的占%;本科学历的占%;高中、职高、技校的占%。

2007年浙江地区五大热门行业人才需求强劲。据业内人士预测,2007年根据浙江省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布局的总体需求,将有五大行业成热门:计算机行业、金融投资行业、信息管理咨询行业、新型能源行业、高科农牧行业。

根据省人才交流中心的报告,技术型人才需求量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就业歧视现象不断变化出新形式,但总体有所减少。但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顶替工作经验的重要形式,大学生职业素质的训练应该引起更多高校的注意。

同时,专业加外语等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这也要求大学生要注意学好专业同时,加强另外一个关联知识的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毕业生。特别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生,在专业之外,加强外语和计算机能力训练,使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管理人才,真正具备管理者的职业素质。

四、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模型

按职业生涯阶段理论,大学四年处于职业生涯准备阶段,也即是尽量吸收各种知识,信息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做好充分的准备的时期。

从大学校园的一名学生到作为独立的成年个体加入社会之中,这一人生巨大的变化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面对的。埃里克森将这一变化称之为“危机”,即发生必要变化的时间。他认为成年期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一危机的处理结果。在大学阶段职业选择在学校经历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大学生采取何种方式加以应付未来将向何处去的问题,实际上就取决于大学生如何理性的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管理,如何去完成自己的职业目标。在学习期间,大学生对个人的发展计划并不明确,而职业生涯管理理论能够指导学生规划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督促学生提前准备,准确定位。

我们从职业素质培养这个核心出发,建立一个基于职业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模型。把大学生的大学职业生涯分为四个阶段,个体职业分析、职业认识培养、确立阶段职业目标和职业实践,而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始终,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必备内容。

我们知道社会对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需求中,以职业素质为最重要,职业素质包括熟练的读、说、写能力,应用型计算机、外语能力、敬业素质、团队精神等。因为管理类工作是实践性十分强的职业,在笔者的一次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作需求调查中,47家企业要求工作经验的占了38家,占总数的八成以上,其中人力资源专员平均要求年,人力资源副主管平均年,人力资源主管平均4年。而不做工作经验要求的企业对职业素质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把职业素质培养做大学职业生涯管理的核心的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必然要求。

1.个体职业分析

从高中选专业是已经初步进行了个体职业分析,但是这还显粗略。进大学后,可以基于学校或社会的专业测评或咨询机构和人员,对自己进行更为专业的个体职业分析,掌握自身的各种信息,了解自己的特质并重点发展,为接下来培养自己核心职业能力打下基础。

2.职业认识培养

在充分掌握自身信息的基础,也已调整好自己的专业及方向后,可以就目前的专业或方向进行了解,收集相关知识,咨询相关人士,形成对自己将来职业的一个完整直观的认识体系,开始有目的的重点学习相关知识技能。

3.确立阶段职业目标

在了解自己将来职业信息的基础上,有了职业方向就可以确定职业目标了。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需要进行目标划分阶段,先进行自己个人的职业SWOT分析,根据社会需求,首先确立短期职业目标(即大学毕业时要达到的目标)。

4.职业实践或深造

确立职业目标后,就要针对性地训练自己的职业素质,按照工作的胜任力模型,有目的参加相关培训和实践,形成自己的核心职业竞争力,以顺利进入社会,融入职业环境。或者感觉知识储备不够,需要进一步充实则可以选择深造。

当然,职业实践是一个过程,不是短期的事情。大学整个期间都要求进行不同形式的职业实践,这即是职业素质培养,需要贯穿整个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始终。

五、总结

大学生职业生涯处于人的整个职业生涯的准备阶段,也是各种知识信息输入阶段。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模型的核心是职业素质的累积,以至形成个体核心的职业竞争力,顺利从学生的角色转变成职业角色。作为职业生涯关键阶段的大学四年,有目的地合理进行管理,充分利用和整合校园和社会的资源,为自己的打下坚实的职业基础,才能真正的实现职业目标,迈向职业成功。

参考文献:

[1]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27-234页

[2]杨河清:《职业是生涯规划》,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版163-164页

[3]汪长江:2007浙江人才市场五大行业成热门,浙江日报-浙江在线,2007年02月07日

[4](美)杰弗里·H.格林豪斯,杰勒德·A.卡拉南,维罗妮卡·A.戈德谢克:《职业生涯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2 1231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