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职文档 > 职业规划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汇总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03747

【导言】此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汇总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第一篇】

职业能力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查找自身能力与职业要求存在的差距,实施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有效提高核心就业力,包括大学生基本工作能力、大学生专业社会实践能力、大学生寻求职业能力、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与社会职业岗位需要相匹配的其他职业能力,只有拥有过硬的职业能力,才能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大大提高个人就业竞争力。在工作过程中,拥有过硬的职业能力,也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同,提升个人自信心,加强社会适应性。

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的途径

大学生就业的过程是大学生就业力满足社会职位需求的过程,受到大学生自身条件、家庭、高校、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是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以高质量、高素质、有竞争力的人才来满足目标职位需求而实现理想就业。因此,我们需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整个大学阶段,辅助学生强化职业规划理念,指导大学生实施职业规划,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大学生就业力提高路径。

(一)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下的人才培养体系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差异化就业力。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认真地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对自己的能力和天资进行现实评价,并根据未来的职业选择做出相应的教育决策,完成择业及最初就业。由于大学生个体发展的特殊性,高校既要考虑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又要兼顾适合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大学生的差异化就业力。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个性与共性发展、各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等诸多因素,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优化,使学生既能够按照学校的培养大纲完成基本大学本科内容学习,又能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个性化发展,既具有高校学生共同就业力的基本内容,又具有差异化就业力的内容。2.推广工学结合模式,强化岗位能力。在确定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要按照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突出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实践性,形成以岗位和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岗位能力为中心的专业课程模块。其中,针对现有职业岗位群的需求,设置前后关联的专业模块课程群,包括基本素质模块、岗位基础模块、基本能力模块、岗位核心模块及拓展岗位模块等。由于课程目标瞄准某种职业,落实到具体岗位,就业方向直接在学校人才培养的课程方案中清晰体现,使课程目标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可以大大缩短学校教育与就业需求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提供条件。同时,在教学计划中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即要求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重点加强能力与素质培养,有效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3.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加强创业意识教育。高校要加快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的进度,选拔一批优秀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培训,结合他们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使他们逐步成长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专业教师,并发展为专家,为大学生提供及时、专业的个性化的就业咨询服务,从根本上帮助大学生解决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困惑,并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提出建设性建议。同时,高校需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的指导工作,通过企业家论坛、企业参观、创业计划竞赛活动等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搭建和拓展创业教育平台,使大学生掌握一些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创业,不仅能完成大学生个人的就业,同时也会为其他大学生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近几年来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

(二)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辅导体系

1.加强职业指导。高校环境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面向大一学生,使学生在就业之前,从观念、心态、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做好应对职业挑战的全面准备,以合理的自我认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发展线路,辅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系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方法,着力培养生涯规划能力。高校要通过职业生涯发展辅导体系提高大学生的规划和求职能力,进行求职指导,进行形象礼仪和面试辅导,增强其求职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就业资料统计、行业发展分析、职业素质分析、人才市场前景分析、最新就业政策分析、用人单位情报收集等,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到最新的就业政策、职业需求信息,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渠道获取职业信息的能力。2.加强职业素质评定服务。通过职业指导教师的辅助,利用卡特尔16PF个性测评、职业性格测评、职业需要测评、职业兴趣测评等标准化的心理测试软件,对学生的职业气质、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一般能力、职业特殊能力等做一个全面、客观、科学的评定,让学生有一个准确的自我认知、自我定位。高校要在就业指导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针对性更强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全面负责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工作,有效利用职业测评体系,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指导,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3.开展职业心理咨询服务。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纪、不同生源、不同性别的学生以及这些人在不同阶段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心理咨询服务。现在各高校的就业指导,主要是政策和技巧方面的辅导,对学生的个性心理辅导还没有开展,也正因为此,学生因就业有了心理问题,不知道找谁去倾诉,时间一长,心理压力过大,就会造成悲观情绪。因此,高校的就业心理辅导也应请有经验的心理老师参与或担任,减少因就业压力而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指导学生建立其心理防御机制,当自己的择业目标受挫时,可以及时地调整目标,以达到及时调整心理,把失败作为动力而不是压力,成功就业。

(三)以职业生涯设计为导向提升就业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第二篇】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现状

国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自2006年起,向各大高校进行宣传与普及。由于时间尚短,目前各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较强的就业指导痕迹,缺乏实效性。就目前,国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来看,存在学生对社会职业、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了解;自身职业生涯目标不明确;家庭与社会缺乏积极、科学的引导;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内容缺乏素质能力培养;科学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尚未建立等诸多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问题是大学生普遍缺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顾名思义,是指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程度与态度,是大学生进行和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动力。大学生普遍缺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则意味着,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程度尚浅,并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真正意义所在,及其对于个人就业与职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大学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说明其在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问题上存在理解与认知的矛盾,表明其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明确而清楚的认识,缺少实际的实践和加深的了解。

目前,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现状来看,存在大学生虽然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法有一定认识,却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意义与价值没有清晰地了解;较男生相比,女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及规划意识较为薄弱;文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较其他学科学生的规划意识较为薄弱;有过社会实践经验(兼职或工作)的大学生较没有相关经验大学生相比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较强;学生干部要比普通同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规划能力较强的现象。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仅局限于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绝非科学与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建立一套全程、科学的教育体系。所有课程与活动的安排与设计,需充分考虑大学生自身每个阶段的生理与心理,包括其所学专业的学习特点,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目的及意义出发,建立和形成科学、完备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全程体系。

第一学年:引导和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并完成初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体制,导致大部分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从未涉及或没有真正思考过个人的职业与生涯发展问题。因此,对于大一新生而言,需通过交流、经验介绍与“大数据”展示等渠道,教育和启发其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导入职业生涯规划概念,输入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第二学年: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二年级的大学生,已经完成了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对所学专业与未来可能从事的业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时,需要结合所学专业与社会、市场的需求,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在完成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积极开始探索社会环境。需通过课程教育与相关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巩固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第三学年:指导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付诸实践。大三的学生,经历了两年的大学生活,通过学习与实践,对于所学专业及知识结构有了初步明了的认知。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他们往往在考研、留学、求职等毕业去向的选择中徘徊不已,此时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是帮助其完成正确、适时的选择与判断。

第四学年:指导学生顺利就业。面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此时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做好其就业服务工作,帮助和指导学生掌握求职的方法和技巧,以正确、平和的心态面对就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第三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5-116-02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1.职业生涯规划总体现状。调查发现,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总体得分显著低于普通本科院校。由于发展历程较短、职业指导师资不足,一般独立学院都是在毕业班才考虑开设就业指导类的职业指导,普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指导。在此环境下,学生自身也就比较缺乏对职业生涯的系统规划。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体水平不如普通本科院校。

2.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大学生正处于职业探索期。是否具有职业规划意识,能否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定位是否准确,对于大学生的职业选择、生涯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很多独立学院大学生往往将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等同于职业选择,缺乏对职业生涯的基本认识,生涯规划意识比较薄弱。

3.个人职业特质的认识。对个人职业特质的正确认识是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的起始环节。不少独立学院大学生对自己个人职业特质的认识,内容不够全面。并且很多学生不从自身兴趣、能力出发,不考虑自我竞争实力,对择业目标、就业形势等问题认识较模糊。

4.对职业特点的认识。调查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对职业特点的认识显著低于普通院校大学生,对相关职业的工作环境、薪资待遇、职业素质等缺乏了解。在确立职业理想时,学生要充分了解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认识该职业的工作性质、薪资待遇、从业人员的发展前途。不同的职业岗位对求业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在职业生涯规划时,除了了解所需要的非职业素质要求,还要了解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要求;除了了解所需要的一般能力,还要了解所需要的特殊职业能力。

5.职业目标。职业目标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确定职业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大学生要根据自身特点确定目标,并注意要使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调查发现,许多独立学院大学生从未考虑过自己未来工作方向,不清楚自己的职业目标。在这一阶段,个人将认真地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对自己的天资和能力进行现实的评价,作出相应的职业决策,并最终实现初次就业。

6.职业心理准备和学校生活满意度。大学生要顺利地渡过毕业和就业关,必须有良好的职业心理准备,即良好的专业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职业品德。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很多是由于职业心理准备不够造成的。许多学生求职时,只会强调自己是哪个学校哪个专业毕业的,而不是强调自己的优势和为什么适合这份工作。此外,独立学院高收费的特点决定了,大部分学生来自富裕家庭。良好的家庭背景,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他们感到学校生活不如家里舒适,对学校生活满意度较低。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

1.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在独立学院中并没有广泛开展起来。原因是,一方面,一些独立学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许多学生认为,谈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件奢侈的事,在目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工作只能随行人市。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与大学生就业方向模糊、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有关。高校要从促进人才成长的角度,充分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并把它作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来开展,而不流于形式。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从开发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度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增强主动规划自我的意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唤醒不应局限于授课的形式,职业咨询、工作坊、各行业相关专家专题讲座等途径也不可忽视。多种途径有助于学生了解目前的职业行情以及自身不足之处,从而唤醒职业规划的意识。

2.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估与认识。自我评估与认知是生涯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忽略了这一点,生涯规划将根基不牢,很可能中途夭折。合理的自我评估和认知就是客观、全面地分析自己的性格、能力、爱好、[]所处的职业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并根据个性特点进行职业选择。既要正确认识自身条件,又要认识与之相关的环境。对自身条件及相关环境了解得越透彻,就越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全面、合理地认知自我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如果不能合理地评估与认知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就会出现偏差。对此,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职业测评系统帮助学生客观地了解自我,借助职业兴趣、性格测验以及职业能力测试等,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职业倾向、职业兴趣、性格、能力,这些对学生合理选择职业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帮助学生估计自己的能力,明确自己的优势,认清自己的不足,科学、合理地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构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职业发展的特点,明确大学四年的培养目标及职业发展方向,根据不同年级确定各阶段重点,制订指导计划和实施方案。一年级阶段,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明确职业目标,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职业兴趣和能力发展方向,清楚自身所学专业及其发展前景,通过测量、咨询、分析等手段,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估和认识,初步确定职业目标;二年级,重点制订职业生涯规划计划,培养职业能力,引导学生制定阶段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围绕职业目标有计划地积累专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拓展综合素质;三年级,重点加强职业体验,提升职业素养,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等;四年级,主要通过各种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指导,提高就业能力,重点是职业情感和工作态度等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此外,还要注意提醒学生适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4.积极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独立学院学生比普通高校学生更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仅停留在概念了解阶段,缺乏实践锻炼。游红伟指出,有兼职经历的大学生,其职业生涯规划状况要显著好于无兼职经历的大学生。大学生将精力主要用于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对外面的职业世界认识不足,这不利于他们客观、全面地把握职业环境,因此,需要鼓励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独立学院在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时,要增强职业针对性和目的性,在实践的过程了解职业岗位需求变化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增强了行业敏感度。独立学院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办学合作单位和社会力量两种资源,使校企联合培养和订单式培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

参考文献:

[1]姚新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84-85.

[2]关勇,简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5,(4):37.

[3]周炎根,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思考[J],现代预防医学,2010,(17):3279-3283.

[4]王新文,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29.

大学生就业规划范文【第四篇】

目前,我国各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面临许多问题,不仅仅影响到大学生就业率的问题,还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第一,某些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只注重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问题,只抓毕业生的就业安排工作。如今某些高校为了提高学校的声誉,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只抓一次性就业率问题,而忽略了学生在大学期间前三年的就业指导工作,只是单纯在大四强调,相当于“瞒着锅台上炕”,必然产生不利影响。就业市场上呈现的是,用人单位实际招聘人数不多,毕业生成为“无业游民”的占大多数,许多毕业生不管这份工作适不适合自己,盲目就业,导致真正适合这项工作的毕业生只能另选,可以说这是“鸠占鹊巢”式的抢工作现象,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后果就是高频违约、高频跳槽。前段时间新浪微博出了一个“又是一年跳槽季”的主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第二,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忽略学生在未来就业中竞争意识和主题意识的教育,导致其在未来就业过程中屡屡受挫。

这主要表现在,某些毕业生在毕业找工作的过程中,依赖心理较强,尤其对家长的依赖,想要通过家长的关系或者能力为其找工作,从而导致在准备就业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现在大部分高校已经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但是多数学生缺乏自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始终觉得没有必要,甚至认为这样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因此,在毕业准备就业时,自主能力不足,表现性差,自主创业意识不够,即便有创业意识,也往往含有空想的成分,不从实际出发。第三,某些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够专业化、科学化,这主要表现在教师的配备上,部分老师没有受过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的训练,往往是从别的专业或者部门调过来的“凑数人”,不是缺乏相对应的理论基础,就是缺乏对就业的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分析;不是缺乏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指导意识,就是缺乏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整体指导意识。学生之所以上大学,抛开文化层面的因素,更多的是为了将来能有一份满意的工作,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就是要通过各种努力将这份理想付诸实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为了这一目标,各高校应该积极做好这项工作,切实有效帮助学生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然后通过这个目标,切实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培养自己的相关专业技能,以此在未来就业中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这些对于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不管是在理论还是实际上,都能较好地指导大学生。上述问题,只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问题的一部分,还有许多需要我们注意,限于笔者的能力,只能描述皮毛。

二、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针对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也应该分时期进行:在学生大一期间,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和就业观、择业观的指导,在大二和大三期间,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本就业能力的指导,在大四期间,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就业实习的指导,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指导主题,这样能使就业指导工作有步骤、有计划地稳步实施。只是粗略地完成任务,至于真正取得的效果忽略,因为毕竟这个效果是无法计算的,而且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导致教师被动应付、就业指导部门被动应付,进而学校被动应付,整个就业指导部门形同虚设。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服务机构是学校,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应独揽此项重任,即便学校独揽也很难完成,需要社会和企业的帮助。这些社会化服务机构的任务不仅仅是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就业信息,还要为大学生举办一些具有实践性质的能够让其学到许多实际就业岗位知识的指导性讲座等,或者直接去企业参观或者实习,等等。各高校应该积极与企业联系,不能故步自封,陷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尴尬境地,那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个个都是书呆子,必然被社会抛弃。这样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经验,增长见识,还能为自己未来就业提供一个缓冲期,不至于以后没有准备地盲目投入到社会中,可以缩短大学生进入到社会的适应期。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提高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师资力量。

近年来,教育部对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关注程度提高,明确要求学校要从学生的学费中拿出一部门,用于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明确要求学校就业指导人员中必须有一定比例的专职人员,虽然这一目标在部分高校仍未实现,但已向着明朗的方向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前文说学校要与社会保持紧密联系共同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但是主要的还是靠学校自身,单靠外界帮助,学校不努力是不行的。现在许多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繁忙,尤其在学生毕业期间,组织各种招聘会,协调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关系,以及去各用人单位联系等进行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使得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整天像赶大集一样热闹,所以这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而且随着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比较难的问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要求逐渐增高,这些都离不开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师资队伍。随着要求的增高,许多教师为了适应及满足这种要求,不断通过各种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够根据就业市场的形势及作为教师所应该遵循的发展规律,积极地指导学生,根据形势和需要,完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为未来就业做好铺垫。可能大家觉得没有必要,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但相比而言,若各学校能够像上面所述的那样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那学校中的学生,不再是一个智商高、能力低的“残疾人”,其就业能力会得到显著提高,而我国的就业难题不能说解决,也会得到缓解。

三、结语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2 100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