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职文档 > 自我介绍 >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实用【推荐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707006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实用【推荐10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第一篇】

中国父母对于孩子毅力的培养可以算得上不遗余力了,但我们常常会忽略孩子的兴趣。没有兴趣作为前提,这样强压下的坚毅品质培养大多是“假的”,孩子只不过是暂时屈服于外力,一旦这个外力没了,反而会出现更大的反弹。

作为父母我们容易进入一个思维误区:总是想孩子应该做什么,而忽略了孩子想要做什么。学奥数、学乐器、学英语、学画画,几乎每一样都是父母在替孩子做选择,从来没有真正问过孩子想学什么。也许有朋友会说,因为孩子还小,不懂,学这些对他以后有帮助。

一个孩子一开始跑多快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今后的不断奔跑中,当他摔倒了,他还有能力爬起来继续奔跑。因此,不要急着给孩子补这补那、学这学那、而应先培养坚毅品质。那么,第一步就是鼓励孩子多做好玩的难事,让孩子自己选择一个他感兴趣也有一点挑战的事。

2、不允许在感觉最糟糕的的时候放弃。

遇到困难就退缩是人之常情,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即使真的是因为兴趣改变而放弃,那也是需要坚持一段时间的,特别不应该在感觉最糟糕的时候放弃。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当年大学时。那时我对英语有着极高的热情,于是想学德语作为第二外语,就报名了。谁知才学了两堂课,我就打退堂鼓了,和爸爸说不想学了。当时我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自己没兴趣了,还是想把精力放在英语上,全力以赴准备托福。

我记得那时爸爸是这么和我说的:人生做选择很正常,但有的东西一旦开始了,至少要完成一部分,有个漂亮的收尾。爸爸鼓励我让我至少学完这一学期再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托福考试的准备中。

3、有策略地帮助孩子进行练习。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父母说的永远是“你再用功点就好了,你再多做一点题就好了”。于是,久而久之,我们一直以为,“只要多练习,只要肯花时间,我就能表现得好”。

这样枯燥却没有成效的反复练习“其实是心不在焉。我们在错误的地方一遍又一遍犯着同样的错误,也就是我们说的”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最要命的是,这样枯燥却没有成效的反复练习,恰恰是在消耗坚毅品质。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到大过往的经历都是,“我曾那样努力练习,结果却也并不好“。那么当下次再遇到困难时,他就会第一时间想到放弃。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第二篇】

摘要:语文是一门培养受教育者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学科,在引导他们灵活地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先分析了农村高中受教育者口语表达能力现状,接着从组织“复述”、开展小组交流辩论、组织“三分钟演讲”及开展课本剧表演这四方面进行了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实践活动探究。

关键词:语文;实践活动;农村;口语;表达能力。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口语教学在语文教学当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根据现状,农村高中受教育者的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教育者要依据课本内容的需求,优化教学理念,注重加强对受教育者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1.普通话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受教育者从小就生长在农村,因为环境的影响,在日常的生活交流之中基本上都使用方言,即使会讲普通话,也并未得到充分运用,如此一来,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他们普通话水平的提升。2.对口语教学重视度不够。在农村的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多数教育者重视更多的是受教育者的分数与升学概率,始终抱有唯有考出好的分数才可以令命运发生改变的落后理念,并将其灌输给受教育者们,致使受教育者在口语方面得不到锻炼与提升的机会。3.缺少表达欲望。多数受教育者认为在考试科目当中并没有口语表达能力这一项,因此不必耗费过多时间;在课堂上受教育者缺乏主体意识,习惯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传授的知识,致使他们失去说的欲望。

1.组织阅读“复述”活动。阅读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这两者密不可分,通过展开阅读,教育者可组织多种口语活动,比如“复述”“讲故事”等,这些活动都能够促进受教育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并且,拓展阅读量有助于受教育者积累更多的表达素材。因此,教育者在讲授的时候应当与课本内容和受教育者的特点相结合,在阅读当中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在对《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进行学习的时候,教育者可先引导受教育者展开自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引导他们理清文章的脉络。由于是古文,离我们的生活较远,课堂呈现出略沉闷的氛围,此时便可组织“复述”活动,引导受教育者自主地找寻这篇课文的线路,即行刺的缘起(开端)―行刺的准备(发展)―秦廷行刺(高潮)―荆轲被斩(结局),令受教育者展开复述,看一看谁复述得更精彩、更精准,在这样的实践活动当中,不但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掌握,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开展小组交流辩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讨论法在语文教学当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它不但能够令受教育者有开口讲的机会,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对《鸿门宴》这篇课文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对课堂展开拓展,令受教育者围绕“我心目当中的英雄”这个主题在小组间展开辩论,可以令他们在小组内选出一名“小组代表”进行表述,然后令其余组的成员进行评价,需要有充分的看法和理由。受教育者在组内展开了对刘邦和项羽两位历史名人的点评,他们各抒己见,交流得十分激烈。有的引用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样的名人诗歌对项羽进行歌颂,还有的引用“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凭吊刘郎皆为妄语,刘郎笑尔千秋”等诗词对刘备的价值予以肯定,这是一个思维撞击的过程,将听和说相结合,令受教育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思维得到发散,在互动当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表达能力。再例如:教育者还可以组织受教育者对一部分观点展开讨论,像“21世纪的社会是不是应当继续发挥艰苦创业的精神”“高中生还是否应该看一些小说”等,令他们对这些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辩论,不但能够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而且能够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组织“三分钟演讲”活动所谓的“三分钟演讲”,便是教育者可以利用早读的时候给受教育者搭建一个自我表达的平台,给每一个人展现自我的机会。在选择演讲内容这方面,在起初教育者可进行规定,比如“我的妈妈”“难忘的旅途”等等,伴随这一活动的深入,教育者要将主导权还给受教育者,令他们自己对演讲内容进行选择,这样一来,他们的积极性便会大大提升,这一活动成了他们展现自我的一个平台,有助于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4.开展课本剧表演。开展这一活动能够极大地激起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还可锻炼他们的思维活跃度与创新能力。课本剧表演的内容可令他们在课外与课内经典的篇章当中以投票的方式选出。在对课本剧表演的过程中,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例如:可将《雷雨》进行课本剧表演,这原本也是一出话剧,这篇课文当中出现了很多人物,他们各具特色,有敢爱敢恨却无助自卑的蘩漪,有直爽质朴但又头脑清醒的鲁大海,有内心深沉但狡诈虚伪的周朴园,还有性格顽强的鲁侍萍等,在编排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些话剧影像资料,通过了解人物的性格来把握好语气语调。在这一系列过程当中,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令农村高中受教育者口语表达能力得以提升的途径有很多,在现实的教学当中,广大教育者要将教材内容与受教育者的特点相结合,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不断地在探索创新当中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2]王传保.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旬),(11).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第三篇】

一、老师要改变理念:思维是王牌,人脉是金牌,能力是银牌,学历是铜牌。

我改变了过去“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缸水”的旧的理念为“哪怕自己只有一缸水,也要指给学生一条河”的新的理念,教给学生一生真正有用的东西。

二、老师的人格魅力会感染带动学生。

常怀感恩之心感恩生活,感恩一切,特别感谢每次与学生接触、每一堂课与学生相处时,从他们那里收获的温暖、感动和欣慰。也始终以自己正面的人格魅力感染带动学生,好学生是“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

三、引导学生:既为考试而学语文;更为奠定自己一生的文学底蕴而学语文。

第一方面:教会学生为考试而学:学到考试的内容,掌握到考试的方法,提高考试能力。

居于以上认识,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如下几点:

(一)教育学生乐学,立志做学习的主人。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思想上引导学生重视对语文学习的认识,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目的。

(二)开拓语文实践领域,引导学生创造性学,巩固语文学习兴趣。

人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能真正发自内心自觉去做好。

(三)教会学生学会坚持积累,掌握考试的内容。

如:用积累本,利用每周六日时间,积累三类考试的基础内容(20个成语、容易用错的实词和虚词各10个、1篇来自于《史记》中的文章等等),再利用周一至周五晚修或早读课之前,天天坚持诵读积累的三类内容一至二次,以此类推,循环七天后再更换内容)。

如此的坚持后,学生不但掌握了考试的基础知识,能稳拿考试的基础分数,养成了坚持的好习惯。这种效果是看得见的,态度端正的学生自始至终都做得很好,态度不够端正的,一开始几乎是应付式的,但因为老师的坚持相信鼓励他们,可以发现学生做得越来越好了,经过多年的实践得知,这种方法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生的态度端正后,“触类旁通”“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熟能生巧”“融会贯通”已经是学生练习的基本原则和效果了。

(四)教会学生快乐写作文。

1、现在的学生,大部分很怕写作文或者说写不出有真情实感、有内涵有文采的文章,而世上也有数不清的作文法,但就作文谈作文为什么总是不够灵验呢?因为作文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一个小孩从三四岁开始就要激发他听读、表达、形象思维、观察社会、体验生活的兴趣。关键是要有写的,没有东西写,学再多的作文法都是没有用的。

可以很肯定地说,很难!因为没有前期的工夫:跑、跳、顶球门等功夫。

目前的许多作文课,各有不同的教法,但大都离不开传统的成人化、模式化的教学法,致使我们学生厌倦作文、惧怕作文。众多的作文辅导书中,各有不同的招数,但都离不开“范文加评点”的旧模式,致使学生现买现抄、说假话、抒假情,应付老师。

因此,我利用快乐作文教学法,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生活、动手动脑,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积极的心态应对艰苦的学习,逐步从出口成章到出手成篇,从无从下手到笔下生风,打开思维、观察、阅读、体验的写作之门,勤于动手,易于表达,学作文、学做人、会阅读、会围绕中心选材,从日常生活的细小角度切入,让所选的材料新颖、独特、大胆、创新。让我们的学生拥有“诗外”的功夫——思维、观察、阅读、体验,才能快乐写出感情真挚有感染力的记叙文或有说服力的议论文。

2、现在大部分家长和老师,在学生还没形成写作好习惯、还没爱上写作文之前,就用成年人的眼光和水平,把自己认为对的观点、以及考试的很多评分标准去衡量学生作文水平的优劣,有意无意评论打击学生。这种做法会挫败学生的写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扼杀学生的写作天赋,越优秀的家长或老师,对学生的伤害会越大,加上学生还没有养成“思维、观察、阅读、体验“等好习惯和“诗外功夫”,以致越来越怕写作文。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第四篇】

口语交际是有技巧可言的,在课堂上,教师也会跟学生讲授。具体来说,主要就三点:简明、连贯、得体,后来又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这些是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规定。明确了这几点,在口语交际时尽量做到即可。所谓的简明是说,在说话时,语言尽量简洁明了,多余的话不说,多说一个字都不符合简明的要求。这就要求同学们在日常说话时能够用尽量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还要注意不能产生歧义和用语嗦,否则便不符合简明的要求。所谓的连贯是说,在说话时,前言要搭后语,让人听上去语意连贯,语气顺畅,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当然了,同学们说出来的话要围绕一个主题,且要有理有序,让人能够听得懂,同时还要注意上下衔接的问题。所谓的得体是说,在说话时,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如在人教课标初中语文第九册口语交际板块教学中,我们就组织学生进行为口语交际活动,通过“学习演讲”、“青春随想”和“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等活动,通过与专题内容联系的话题,让学生不但巩固课堂所学,又能教熟练地掌握准确,鲜明,生动的口语交际的技巧。

另外,还有在中考题中经常出现的排序题,是考查同学们的语句表达的连贯能力,当然在一定层次上也考查同学们的思维缜密性。因此,我们课堂加强引导和训练,只有平时多练习,生活中多训练,考场上才能够灵活自如,否则也会觉得无从插手。

重视学习生活的口语交际的体验。

俗话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平时必须要多加训练,才能够运用自如。学校是一个小社会,里面有着丰富的校园活动等待着你的参加。比如演讲比赛、辩论赛、新闻记者采访等等,这些小型比赛,同学们需要踊跃参加。这些校园活动既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提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让自己积累相关的经验(待人接物和与人相处),在沟通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付诸实践中,提早地感受到了沟通的重要性,以及沟通也是需要技巧的问题。

多多参加口语交际的校园活动,对学生而言大有裨益。在校园活动中,同学们可以放松心灵,开阔视野,锻炼口才,提高素质。这是一次对同学们综合素质的考查,更能够锻炼同学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良好的机会,同学们一定要好好把握。正是这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同学们的初中生活增添色彩,增添乐趣,更增添了学识。

另外,加强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和感受,如同学要求你办件事,而你又做不到时,可以说,“我实在无能为力(我实在爱莫能助)”;当别人在中考取得了好的成绩,可以说“祝你前程似锦”等等,这些语句言简意赅,简洁明了。

总之,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个人都须必备的基本素质,教师首先应该担负起口语交际教学的重任,在把握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含义、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后从中找到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利用课堂与生活学习体验,那么,我们学生语言表达和准确运用能力定能获得增强。

参考文献:

[2]陈寂松.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05).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第五篇】

我们学习时,表面看天天在和概念和原理打交道,实际上我们是在学习有关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知识。要想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仅靠感觉、知觉、表象是不行的,需要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借助于思维才能完成。人正是因为有能够进行思维活动的大脑,所以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间接地、概括地、更加深刻地认识世界。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这方面的工作是杰出的。他用厚纸片做了63个方形卡片。卡片上记录着元素的名称、性质和原子量,又通过反复的思考最后发现: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就是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周期律。根据这个规律,他把自己已经知道的63种元素排列在一张表里,这张表就叫元素周期表。他还在表中留下空位,预言了某些未知元素的性质,还指出已测定过的元素原子量的错误,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后的科学事实证实了门捷列夫的预言。

由于受到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门捷列夫没有发现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元素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的递增,或者说是核外电子排列的周期性变化。但门捷列夫这个伟大的发现,还是为人类进一步揭示元素性质和物质结构之间的关系开辟了道路。

门捷列夫的这种认识,是由于没有停留在对个别元素的认识上,而是以某一类事物的整体(63种元素)为研究对象,所以抓住了某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发现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认识,只有通过大脑思维活动才能最终实现,不然是很难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

门捷列夫在回答彼得堡小报记者的提问时说:“这个问题我大约考虑了,而您却认为坐着不动,5个戈比(俄国货币单位)一行,5个戈比一行地写着,突然就成了。事情并不是这样!”“考虑了20年”,说明了长期而艰苦的思维活动在探索事物规律中的重大作用。

丹麦科学家第谷·布拉赫花了30年时间积累了行星运动的大量观察材料,但没有发现什么重要的规律。而他的学生,德国的刻卜勒在第谷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理,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种认识的上升、飞跃靠什么呢?靠的是艰苦的思维活动。牛顿从刻卜勒的三定律的引力概念中,通过思维活动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一般人总认为牛顿是看到苹果落地,才偶然发现这个定律的,因此,把这棵树视为珍宝,树倒了以后还把树砍为若干段,妥为保管。事实上,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牛顿在多年观察和学习的过程中,经过艰苦思考的成果。他说:“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一些问题用了很长的时间去思考罢了。”“我一直在思考、思考、思考……”这里,牛顿说出了他发明创造的两条秘诀:一要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二要在研究中勤于思考。

可见,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如果离开了思维活动,就无法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和发明也就成了空话。同样,在学习活动中也不能离开思维活动,否则就无法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概念和原理也就无法建立起来。例如,在化学课上,经过一系列实验与观察,掌握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很多理化性质,然后,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去掉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找出它们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决定该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有属性: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电解质。把这种电解质称为“碱”,从而确立了“碱”的概念。

在生物课上,通过显微镜看到了口腔上皮细胞、洋葱表皮细胞、蕃茄果肉细胞、草履虫等,获得了大量的感性认识。通过思维活动,就会进一步发现:细胞形状虽然各式各样,但它们基本上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以后进一步学习又知道,细胞通过分裂可以增殖,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基本功能单位。抓住了这些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细胞的概念就初步建立起来了。

可以说,数学中的正数、负数、虚数、实数、微分、积分……,物理学中的质量、重量、速度、加速度、沸点、熔点、矢量……,化学中的化合、分解、氧化、还原、化合价、原子量、摩尔……,生物学中的同化、异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变异、生长等等,这些概念的确立,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个性到共性,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必须通过思维活动才能实现。

总之,思维活动使我们在学习活动中能继承人类的知识,并能运用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离开了思维活动,感性认识就无法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也无法指导实践活动。

正因为思维可以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做出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所以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的导言中,把思维着的心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一)把自己置身于问题之中。

要使自己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最有效的办法是把自己置身于问题之中。当有了问题和需要解决问题时,思维才能活动起来,思维能力才可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

问题可以分为科研问题和学习问题两类。

科研问题是为了解决社会需要的未知而提出的课题。例如,怎样检查癌症?癌症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癌症?这些问题正是人类没有解决或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也是人类急需解决的问题。

可以这么说,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就意味着问题的解决。科研问题的解决意味着发明创造的到来;学习问题的解决意味着知识由社会向个人的转移,即知识的继承。可见,真理的发现和继承,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正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导致了科研的进展和学习的深入。

正因为问题在学习和科研中十分重要,所以古今中外的学者都十分重视它。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我们的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问个为什么。”爱因斯坦由于对人们经常谈论而从未推敲过的时间和空间提出了疑问,经过不懈地努力,建立了相对论,用爱因斯坦的话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华罗庚教授在青年时期,不迷信权威,经过独立思考,对苏家驹教授的论文提出了疑问,写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震动了数学界。

可见,要想推动思维的发展,就要自觉地使自己进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去。如果认识到这个问题是社会或个人所急需解决的,即认识到问题的意义以后,会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怎样才能把自己置身于问题之中呢?

(1)要善于自己发现问题。

善于自己发现问题很重要。从1978年发表的一份科研成果报告中可以看出,美国论文的数量占了第一,占世界论文总数的%。形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条是美国学校鼓励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这对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据吴健雄教授讲,在中国,家长往往这样问孩子:“你今天得了几个a(即5分)?”在美国,家长往往是问孩子:“你今天向老师提了几个有意义的问题?”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到了美国,参加了数学竞赛,获得了好成绩,信心大增。在美国的课堂气氛下,他讲话大胆,喜欢指出老师讲课中的问题,他一再指出老师的问题,老师不但不生气,反而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表示感谢,还带领全班同学一起鼓掌,因为老师认为培养出一个能创新的学生是他的光荣。

作为一个中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都要通过思维给自己提出问题。就是在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课外活动时,甚至对考题的合理性,都要通过思考给自己提出问题,进行钻研,这样,学业才能大大长进。明代陈献章说得好:“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在学习过程中,只要肯动脑,有些问题会自然产生。例如,因为旧知识没有掌握好而出现问题;因为突然出现一些新概念或现成的结论,使人容易产生问题;因为出现了相近的概念,混淆不清而出现问题;当旧知识不够用时,会出现问题;当从另一个角度重新理解同一事物时,会出现问题;当老师讲的或书上写的与自已掌握的知识发生矛盾时,也会出现问题等等。

经过思维自己发现问题,经过思维自己解决问题,这才是高级的、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会不会给自己提出问题,是学习有没有进入高级阶段的重要标志,正像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所说:“最重要的是自己会不会提出正确的问题。”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爱因斯坦也有精辟的见解:“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以这么说,学习上提不出问题,意味着学习的停止;科学上提不出问题,意味着科学的止步。

(2)上课要积极考虑老师提出的问题。

一个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的老师,在课上总是引出颇有趣味的问题开展教学活动。有时从旧知识中引出新问题;有时从实验现象中引出问题;有时从生活实践中引出问题等等。面对老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不要身在教室,心在课外,也不要采取等待的态度,消极地去听同学的解答或老师的说明,而要主动参与讨论并力求想得迅速,想得正确。由于是上课,自己想得对或错都可以及时得到老师的肯定或纠正,这对于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不少学生学习水平低,突出表现在课堂学习效率低,课外的负担重。原因之一是上课时自己退出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成为思维活动的旁观者。

当然,有的学生也想回答问题,但缺乏信心,害怕答得不对让同学笑话,其实大可不必,作为一个中学生,在学习中答错问题本是正常现象。答得不对,引起争论也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再说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问题,正是培养自己口头表达能力的难得机会,不应轻易放过。

(3)敢提问,会提问。

自己发现问题以后,经过独立思考,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时怎么办?只有请教别人,向老师、同学、家长请教,向一切在这个问题上比自己强的人请教。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明明有问题,却不敢问人,原因是虚荣心在作怪。他们怕老师和同学看不起自己,这种现象在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中比较多。在他们看来,似乎在学习中从来不提问的人,才是好学生;就是下了决心问同学和老师时,也是别人一讲就懂,其实并没真懂,只是怕别人说自己脑筋反应太慢。当然他们也就不会深入地追问,更不敢与人辩论了。

其实,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本身就会有一定的深度,在请教别人时,别人不仅不会看不起自己,反而会另眼相待。从老师角度来讲,学生有问题不敢问,就不知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什么问题,因此,也很难给以针对性的帮助。

可以这么说: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暴露自己的问题,并能虚心向别人学习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上的强者。

什么叫会问呢?

首先,要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发问。敢问不等于依赖。有一位优秀生给自己规定了“五不问”:已学过的基础知识未经复习不问,教科书或主要的参考书没有看过不问,老师留的问题未经深入思考不问,找不到自己问题的关键不问,提不出自己的思路和看法不问。

有时,有的学生去找老师请教问题,刚一问,就被老师“顶”了回来。原因很简单,老师从他提出的问题就可以迅速地做出判断:他一没有认真看书,二没有认真思考。因此老师先不回答,而是让他自己先看书,自己去思考。可以说,没有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是没有资格提问的。

其次,在提问过程中,也要坚持独立思考,自己提问只是要求别人稍加启发,或点拨一下。卢嘉锡说:“学习中总难免有些问题自己搞不懂,就要请教别人,有什么疑难大家一起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启发,也是一件乐事。不过还要提倡独立思考。请教时不要把问题问透,请人在关键的地方点一下,然后自己思考,这样费力些但收获会大得多。”懂得了上述的道理,当再请教老师,老师没有直接告诉你答案,却让你回去看书的某一部分内容时,你就不会反感或自卑了。直接告诉现成答案的老师,不见得是高明的老师,而能给你指出门路,让你经过自己的思考求得答案的老师才是高明的。

第三,要认真分析自己发生问题的原因,分析自己不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原因,还要分析别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高明之处。这样做,可以使自己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提高,使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加强,从而使得以后提出的问题越来越有深度,有价值。

(二)要坚持独立思考。

有人谈到学习的独立性时说,小学阶段是老师扶着走,中学阶段是老师牵着走,大学阶段是老师领着走。

这个看法说明了一点,在校学习期间,学习的独立性是逐步加强的。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学习和工作就基本上要靠“自己走了”,也就是要靠自己独立地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独立地去解决问题了。因此,在校学习期间,特别要注意克服依赖性,坚持独立思考,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经过独立思考,经过自己付出的脑力劳动,获得真知;也只有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能力才能迅速地发展起来。在学校学习期间,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更应当大胆地进行独立思考,因为想得不对的话,也比较容易得到及时纠正,如果长期依赖别人,只能使自己的思维能力一天天退化。

坚持独立思考,才可以使思维能力发展到创造的水平。所谓创造或创造性的活动,指的是提供新的、首创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科学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创造而发展起来的,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就是前人的创造。

创造或创造性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的特点是新颖性和独创性。创造性思维只有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才能形成。而接受人家思考的成果只能叫学习或模仿。思维达不到创造的水平,那就只能永远跟在人家后头跑。

中学生将来要肩负起把祖国建设成为世界强国的重担,因此必须从小坚持独立思考,将来才有可能从事创造或创造性的劳动。

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表现应当是:善于独立地发现问题,独立地分析问题,独立地解决问题,还能独立地检查判断学习结果的正误。

如果能独立地解决人家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虽然对社会没有什么创造性的意义,但这本身却孕育着创造思维的才能,这种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可能促使真正的发明创造的实现。

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另一种表现应当是不盲从、不轻信、不依赖,凡事都问个为什么,都经过自己头脑思考明白以后再接受。在自己没有独立想通之前,决不轻易死记死套现成的结果。爱因斯坦的老师海因里希·韦贝尔对爱因斯坦说:“你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小伙子,可是你有一个毛病,就是你什么都不愿让任何人告诉。”在这里海因里希·韦贝尔老师说的“毛病”,正是爱因斯坦可贵的优点——独立思考,正是这个优点,才使得爱因斯坦取得了划时代的发明创造。

不少学生上课时懒于思考,只等着老师讲解,自己抄抄现成的结论;看书时,不善于发现问题,有时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愿意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去解决,而喜欢依赖别人的帮助;做作业时,遇困难就问同学,甚至抄同学的作业成果。这种缺乏独立思考的学习态度,使他们陷入了学习落后的境地。

数学家赵访熊教授说,有些学生学习效率所以不高,主要原因是缺乏思考。古语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我们看书时要养成边看书边思考的习惯,有时用来思考的时间往往比看的时间还要长些。譬如说,书上常常是先有定理,然后再从头推演出来。我们看的时候,就应当倒过来想一想:为了得出定理,先需要解决哪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又需要解决哪个问题?依此类推,步步追根,最后引出证明这个定理的方法,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定理的关键所在。

坚持独立思考,一旦学习上获得了成功,就会进一步增强独立思考的信心,使思维能力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三)要学点思维科学。

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通过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已经有了一些科学的总结,由于思维的复杂性,这种总结尽管还只是初步的,但它是人类社会极其宝贵的财富。继承下这份财富,就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早日纳入科学的轨道,这会使中学生的学习发生质的飞跃,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应当学习哪些内容呢?

(1)思维的基本形式。

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讲,应当了解什么是概念,概念是怎么形成的,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指的是什么,怎样区分相近的概念,怎样给概念下定义,概念和语言、符号的关系是什么等等;还应当了解什么叫判断,判断的分类是什么,如何应用等等;还应当了解什么叫推理,什么叫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不同类别的推理之间有什么异同,怎样使推理科学严密等等。

(2)思维的规律。

所谓思维规律指的是思维的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等。此外还有辩证逻辑及辩证逻辑的思维规律,如对立统一思维规律、量变质变思维规律、否定之否定思维规律等。思维规律实质上是客观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应当自觉地掌握它。

(3)思维的方法。

主要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分类、系统化、具体化、归纳、演绎等基本思维方法。

应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运用,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思维方法指导着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思维方法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

思维形式、思维规律、思维方法,都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一个人只要在思维着,就离不开一定的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只是自己没有自觉地意识到而已。因此,学点思维科学是很有必要的。

(四)要研究具体的思维过程。

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总是在具体的思维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因此,也只有在具体的思维活动中才能把握它,使它成为有血有肉的具体的东西,而不是几条抽象的规律或定义。

研究思维过程的途径有三条:

(1)通过学习科学史来研究前人的思维过程,从中汲取营养,掌握思维的科学。

在我们的课本中,前人寻找真理的曲折的思维过程被略去了,看到的只是通向成功的简捷的思维过程,这对学习思维科学和发展思维能力有不利的一面,因为这不符合科学发展历史的本来面貌。

通过科学史的学习来了解形成科学成果的思维过程,有三点好处:可以学习如何科学地思维,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学习科学家百折不挠地探索和创造的精神。例如,学习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可以充分看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研究中的重大作用,也可以学到孟德尔坚持8年搞豌豆杂交实验的顽强精神。当然,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研究课本上涉及的每一项科学成果的历史,但要力求了解科学史上某些重大发现的探索过程,这对学习会有所帮助。

(2)通过上课研究思维的过程。

上课时,要有意识地研究老师或同学的思维过程,具体分析他们的思维方法。

听完课以后,可以回味一下老师是怎么提出问题的,怎么分析问题的,又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复习课时,老师的比较表是怎样设计的,又是怎么把知识整理成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的。总之,认真学习老师在课堂上成功的启发、引导和讲解,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至于上课时同学回答问题,有的论证得头头是道,有的回答得非常简捷,有的解题方法非常高明,有的反驳非常有力……面对这些科学思维的精彩之作,千万不要轻易放过,要认真地回味一下,想想同学在思维过程中的高明之处在什么地方,从中学习思维科学。

(3)回忆自己的思维过程,从中寻找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每个学生每天都在思维着。例如上课思考问题、讨论发言、课后复习、解题、作文、考试答卷、考前复习、做实验等等。但一般学生只满足于完成学习任务,至于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往往很少顾及。

有的学生答题简要、清楚、无懈可击,老师表扬一下,给个好成绩也就完了。如果自己不满足这一点,再从思维的方法上分析一下自己的思维过程,也许会意识到这次答题成功的原因在于采用了严密的归纳推理或演绎推理,或是运用了比较的思维方法,经过这样认真地分析,使自己能够更加自觉地运用逻辑知识。

(五)不断丰富知识,提高所掌握知识的质量。

知识和能力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丰富而深刻的知识,无疑会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人们常说,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如果不掌握概念,不掌握原理,那么头脑中就会因为缺少思维所必须的“原材料”而使思维无法进行下去。例如学习物理时,如果不掌握原理、公式、解题的思维活动,就无法进行。试想一个不掌握三角形全等判定公理知识的人,面对有关三角形全等的证明题,怎么能开展思维活动呢?不少学生思维能力低的原因就是基础知识太差。澳大利亚有一位科学家说得好:“科学上成年人思维程度的发展只能达到青年时期所打基础能够支持的高度。”这里说的基础,当然包括基础知识在内。

但是也有这种情况,有的人知道的也不少,记忆力也不差,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却很弱。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头脑中贮存的知识质量太差。所谓太差,一是不理解,二是不系统。因此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就无法“取用”,这必然会影响到思维能力的提高。

当认识到一类事物的本质特性而形成概念时,用什么来确定和表示呢?用词语来表示。而用词语所表达的概念则是“思维的细胞”。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并表示一定的意思,就成了句子,句子再进一步组成句群、段落和文章。人们就是依靠语言文字将获取的各类知识保存下来。而学生又是依靠语言文字把这些保存下来的知识继承下来的,从而使社会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经验也要依靠语言和文字,并且经常借助它进行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使智力活动成为可能。

语言直接影响到知识的贮存、流传和继承,关系到思想的交流和思维的进行。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上海复旦大学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在上海举行的语文教学研究会上讲话时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的话,我的意见是第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这位著名数学家讲的话很有道理。

当前值得重视的问题是不少中学生轻视语文,忽视语言能力的提高,听说读写水平很低,这阻碍了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审题时看错题目,阅读和听讲效率低,解答问题时表达不清,实验报告表达不准,不能确切表达自己的思想等等。因此,努力提高语言能力不可忽视。

总之,要想积极发展思维能力,从思想上要认识到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从行动上要注意做到:把自己置身于问题之中,坚持独立思考,要学点思维科学,注意研究具体的思维过程,不断丰富知识,提高所掌握知识的质量,以及提高语言能力等等。思想上有了认识就能提高行动的自觉性,行动跟上了,提高思维能力的愿望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第六篇】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最本质的特点是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我们正是用听、说、读、写来评判一个学生的英语能力。但是英语教师们常常感觉中学生在学英语和用英语,英语潜在能力和英语口语能力之间具有明显的差距,比如:上课沉默寡言,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在交际活动中,想法很多很好,苦于无法表达;以上种种现象表明学生的口语还未跟得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真正领悟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摈弃传统的应试教育,就要让学生“自由自在开口说话”,这才是推动素质教育的核心动力。英语素质教育应该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双重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学生开口说话的信心。

一个自由宽容的语言环境对刺激语言学习者开口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而反观在平时传统教学活动中,常常是教师一言堂,不断提出简短问题,学生一起大声说yes或者no,或者干脆给出两个选择性的答案,强迫学生回答。教师在课堂上随时准备为学生纠正错误,用命令形式强化课堂纪律。一旦发现学生在语音、语调、语法上有什么差错,教师就马上打断纠正,这样不仅打断了学生的思路,影响学生完整地表达,而且长此以往,学生考虑与担心的是自己的句子有无语法错误,过多地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还有的学生总觉得自己的英语基础差,语音、语调不标准,怕开口,缺乏自信心,渐渐就会失去口语表达的愿望。于是,针对学生交际中的语言错误,教师应该开始注意策略,以不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挫伤其积极性为原则,尽量忽略学生的错误,采取鼓励、肯定的态度纠正其错误,消除学生怕犯错误而不敢开口的心理焦虑,使学生经常地不断地获得成功的愉快的体验,增强口语表达的自信心和愿望。对于学生的一些包含有错误语音,语调,语法的回答,教师一般可以首先给予肯定的态度,然后再用正确的语言去多次反复强化语言规范,让学生在听教师说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语言积累。

2.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兴趣。

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首位,再一次说明了;学习需要兴趣,学英语更需要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排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以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中有意培养学生的使用英语的兴趣。一首好听的英语歌曲可以是连读,压韵,学习生单词等等内容的活教材。一段当下明星的英文简介能刺激学生开展讨论的欲望。这样学生喜闻乐见,教师教得舒心。又如,针对神州六号发射这样激动人心又很有意义的事件,笔者就灵活处理当天的英语课,把所有与神六发射相关的单词抄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观看电视现场直播,仔细观察工作人员的表情,两位宇航员的动作,语言,发射的过程,然后复述整个发射过程。结果,学生很认真做笔记,努力的组织语言,把平时很少用得上的科普之类的单词在一节课之内都进行了一次“大阅兵”。在上module1unit2lesson4superhero这一课时,一些开放性的话题能够勾起学生的共鸣,比如说,笔者提出问题:“whatdoyouwanttodoifyouweresuperman?(如果你是超人你想干什么)”。学生在下面笑声不断,可是不敢开口大声说出心里的想法。我就说出一句他们爱说的话:“ifiweresuperman,i’llplaybasketballontheplaygroundwithoutstayinghere.”学生开怀大笑,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表达出自己渴望做到的事,并且提醒他们用虚拟语气来相互交换自己的心愿,因此接下来的时间里面学生说出许多精彩的句子,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由于中学生相对于普遍存在着知识层面不够宽广,涉猎不够广泛,文化底蕴不够深厚的弱点,因此要提高其口语能力,加大语言文化输入量是首当其冲的。在平时课间同学生们的交谈中,教师可以无孔不入渗透英美语言文化,使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风俗习惯,鼓励学生观看英文原版电影,英文书籍(比如在《哈利波特》第六集还未译成中文之前鼓励学生看原著)通过这些做法,教师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被学生所接受。

总之,英语新课程标准给中学英语的口语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给我们广大英语教师带来了更大的压力,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汗水,要面临这种挑战,我们还要继续学习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究,不断反思。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第七篇】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人们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来完成的,人们通过“听”和“读”来接受语言,这是一种接受性语言能力,而通过“说”和“写”来表达思想则是表达性语言能力。而在说和写这两种能力中“说”就显得更具有交流快捷、使用灵活、适应性广等特点,同时更能体现语文科工具性的特点。在新编的《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口于交际能力的要求识“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的进行口语交际(包括交谈、发言、演讲、辩论等)。同时在课本的编写中,重视了口语的训练,专门设了三个单元,既有口语交际训练的知识短文,又有具体训练的内容,这一切对指导教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扭转或弥补了以前在口语训练上存在的观念上的偏废或操作差等现象,使这一教学目的落到实处。然而一段时间里,学校较普遍的存在着重写读听能力的培养而轻视说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差。上课回答问题,或面红耳赤,低头不语;或其期期艾艾,语无伦次;平时交际,颠三倒四,不知所云,究其原因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没有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认为口语交际能力考劲不大,练也白练,耽误时间,况且高考中不涉及口语测试。那么,怎样才能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了?在课题实践过程中,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经过理论学习,借鉴参考,首先构建了课题的理论体系,认为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仅是单纯的说话技巧的体现,同时它取决于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知识水平等因素,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体现。随着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将会更高,将两个知识水平相当的人放在一起,当然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定受青睐,由此可见,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同时说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读写的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虽然各有其相对独立的训练办法和途径,但他们有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在听的过程中,可以开拓知识领域,丰富词汇,活跃思维,是广泛的获取知识,为说写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而说的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灵活性、逻辑性。培养学生对字词句的综合运用能力,直接有助于写作。所以说的能力培养也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基于此认识,我们认真探讨地对制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的不利因素,提高这一能力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把培养学生个性语言品质作为最高目的的论题进行了有益地探讨,并取得了初步的教学效果。

一、 制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的不利因素。

1、 性别因素。在现实学习生活中,任何阶段的男女学生都具有其各自性别特点和发展规律。而性别差异的研究蕴藏着极大的教育潜能。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和麦科比认为在说话、朗读、口头语言的表达方面,女生明显优于男生。事实也是如此,我们发现在学校的演讲、朗读、小品、讲故事比赛中,女生的成绩总是较男生好,就是平时在课堂上,女生就声音的洪亮、语句的流利、内容的准确上都优于男生。然而不可忽视的时,高中的男生他们的讲话一般很注重逻辑性。所以作为老师应重视这一差异,因“性别”施教。

2、 性格因素。心理学家认为,尽管人的性格千差万别,但从行为表现来说大体可分外向型和内向型。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与性格外向的相比明显存在着差异。内向的学生一般都不善言谈,即使心里有话也表现为不主动,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一种自我封闭的心理。一说话就显得面红耳赤,结结巴巴。作为老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音“性格”施教,切不可认为是消极态度,给予批评,其后果是更加内向。

3、 环境因素。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见识、知识水平、社会交往和所操语言的发音准确,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来自农村的学生一般由于所处环境的影响,在口语表达上较普遍的存在着自卑感和羞怯感,常是一问三不知。老师要及时了解这些,帮助一些在口语上有障碍的学生尽快适应,在教学中,在城乡同学交往中得以提高。

4、 教育因素。由于教育不能面对全体学生,一些先天口齿伶俐、性格外向、家庭教育良好、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得到老师的青睐,得到锻炼的机会就更多,相反,那些拙于表达、性格内向、成绩一般的学生得到的机会将更少,最后人为地造成了两极分化。失败的教育导致了失败的结果,更导致了失败的人生结局。

1、 鼓励性的开启。教师在充分了解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基础上,对一些表达相对比较差的学生,采取鼓励性的谈心,消除他们恐惧说话的心理障碍,讲清口才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正如一位哲学家说的一个人如果不表白自己,别人就会把你忘掉,使他们由我怕说到我想说。适时抓住这一契机,课堂及时提问,给他们创造在人面前说话的机会,一旦有所进步,便不吝鼓励,让他感到成功的喜悦和老师的关心。

2、 多形式的训练。课堂口语训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都有其阶段性和针对性特点,如果应用得当,将会起到良好的作用。下面就此谈谈我们的一些尝试。

(1) 新学生的姓名介绍:到一个新的环境里,老师渴望了解学生,同样学生也渴望了解老师,这为口语训练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同时因为是第一次表白自己,大家都像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所以训练效果是很成功的。我们的做法是利用以到两节课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介绍自己的姓名,并说出取这个名字的原因。

(2) 每节“三分钟的演讲”“两分钟的评说”:学生在课外三五成群,经常是侃侃而谈,但面对大家却胆量顿消,为此我们的做法是要求每个学生写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条子上,装在盒子里,课前抽条准备,上课后站在讲台上演讲,每次演讲结束后,有另一个同学讲评。同学评同学,无所顾忌,有感而发,肯定中有建议,不足中又补充,常常会赢得大家的掌声。实践证明,这一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3) “课前美文欣赏”:课前安排一个学生准备1篇优美的诗歌或散文,在台前朗读,要求其他学生仔细倾听,然后让一位学生复述美文中自己认为最好的语句。由此生发出1篇口头作文,这样既训练了口语,也提高了作文水平和美的鉴赏能力。

三、 培养学生的个性语言品质。

个性语言品质是指一个人的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它是由渊博的知识、机智的谈锋、诙谐的语气等等组成。任何一位。杰出的演讲大师无亦不具备充满个性特征的语言品质,怒不可遏,如暴风骤雨直面敌人的闻一多,娓娓动听,如清风徐来促膝谈心的李燕杰。这些大师的语言魅力让人永久回味,作为中学教育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演讲家,但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能自然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人,这既是教育的必须目的,也是教育的可能效果。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过程中,利用一切成功的手段,诸如多媒体教学片,感受大师的风格,弥补不足,形成自己的特点。

以上是我们课题组在第一阶段的一些认识,因为本阶段重在构建理论体系,一定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有质疑的地方,往一起探讨,以求得更加完善,以有利于我校语文教学水平的进一步的提高。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第八篇】

第二,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会联系、联想、归纳,把一些零碎的知识串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链,并做一定量的巩固练习,全面有效地补缺补漏。第三,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计算过程和解题思路,善于和老师、同学交流,对于思维能力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进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和想。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

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对一个数学题,首先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到哪些概念、定理或计算公式。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运用各种数学语言、数学符号。初中数学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数量关系的,另一类是研究空间形式的,即“代数”、“几何”。要使同学们熟练地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换之法、待定系数法、综合法、分析法及反证法等。

肯定及赞许。

从某种角度来说,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孩子,都是有主见的。而有主见的孩子,大多都是自信的。那么,问题来了,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给的。因为父母的肯定及赞许,就像一股源泉,总会给予孩子无穷的心灵力量。所以,父母们,对孩子一定要多加肯定和赞许。这很重要。

不干扰,不打断。

很多父母不知道,当孩子在认真而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一定不要去干扰他、打断他,哪怕孩子是在玩一件玩具。因为,这会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发展。要知道,当孩子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去的时候,他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他的大脑是在高速转动的,他是在独立思考的。而这时,如果他被忽然打断,影响极其恶劣。

阅读。

阅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儿,当然,前提是读好书。对于孩子来说,阅读,能拓展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眼界,更能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若仅仅是阅读,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孩子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因为在写读后感的过程,正是他们独立思考的过程,正是他们成长的过程。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第九篇】

摘要:英语写作是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全面考核。写作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本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一般存在很多问题。我结合实际工作总结出的一些写作这块如何指导训练学生的主要方法:加强写作基本功训练,通过大量阅读来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作好仿写练习,重视作文的批改和评讲环节,作好考前作文训练工作。

关键词:写作能力问题提高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的四大基本技能。目前,听说技能训练在各阶段的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却也不能忽视对语言学习的另一能力dd写作能力的培养。

英语写作是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全面考核。写作既能复习巩固词汇和语法知识,也能促进“听、说、读”技能发展。它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认识,思考以及文字运用等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写作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中考试卷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查集中在“书面表达”这一项,这是学生比较容易失分的一项。所以写作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

1.汉语影响,中文构思,语言累赘嗦。

2.词汇贫乏,写作时灵活多变不够,单词易用错,拼错,混淆词性;

3.句型误用,语法不通,句子不完整,指代不清;

4.语篇衔接能力差,不懂得运用恰当的连词和过渡词使文章更加的连贯;

5.易犯书写错误,例如标点符号,大小写等方面的错误。

6.文章结构混乱,逻辑能力差。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材料,整体谋篇的能力,

能力还有待加强。

7.句型单一,句式变化运用能力差。平时课堂上学会的复合句、倒装句、强调。

结构等句型在作文里都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针对以上学生作文里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呢?下面是我结合实际工作总结出的一些写作这块如何指导训练学生的主要方法:

1.写作基本功训练:

1)作好背诵记忆工作。

第一个环节,巩固词汇。主要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坚持每天听写、默写与话题有关的重点词汇。在平时的训练中,我还要求我的学生记忆一些来自于完型填空和阅读中出现频率较多的单词,这些词在写作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二个环节,布置学生积极背诵范文。英语是结构语言,具有其自身的固定搭配、习惯用语和基础句型。只有多读多背,对英语的语言习惯才会熟悉起来.并且找到语感,写作时也才不会被汉语的思维习惯所干扰。教材中的不少篇章中都含有与话题相关的基础句型,为了让学生大脑中输入和储存更多的语言信息,以便写作时灵活应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和背诵课本重点篇章,经过日积月累,培养语感,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

2)作好句型练习。

记忆所学的词和词组的最好方法是在使用中记忆。如果要训练学生使用句型,我认为造句,翻译和句型转换这三种方法最为有效。

首先,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重点短语造句。这样既巩固了本课重点短语,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其次,教师应该每天坚持给学生布置翻译练习。翻译练习对于提高学生用英文构思句子是很有帮助的。老师可以利用身边的教辅材料,紧扣课本选择一些较实用的句子让学生翻译,每天3-4句,可以利用课前2分钟或早自习时间核对答案,也可以抽查批改,公布答案让学生自主订正,长此以往,不会造成教师和学生很大的负担,却有助于学生打好写作基本功。

最后,教师要多多训练学生的句型转换,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积累多种句型,并且指导学生各种句型的应用特点,以避免学生在写作时只是机械地堆砌句型。

3)作好书写规范化训练。

书面表达是主观题,卷面是否整洁,直接影响其得分。规范、漂亮的书写,十分重要。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书写规范性的教学和书写技巧(如:书写姿势、字母笔顺、字母的连写等)指导。

大量的阅读英语文章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增加语感,提高应运语言的能力。在阅读的同时,要求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找出主题句、支撑句和总结句。遇到比较优美的词汇和句式,让学生进行有目的地摘抄,做到读、写相结合。对他们的写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3.作好仿写练习。

便更好地修改作文。这一过程.学生因完全感受了写作的整个过程而积累了经验。

4.重视作文的批改和评讲环节。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及时评讲,及时修改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作文水平很难提高,但对于教师来说,修改作文是件很费时费力的事,如何有效批改有效点评作文很重要。我的经验和做法是:

1)作好批改工作。

俗话说“趁热打铁”,要趁学生还对文章记忆深刻时加以指导,如果拖的时间长了,学生已淡忘作文内容时再讲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批改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对不同的学生可采取全批全改、抽样批改、面批面改等方法。让学生课后或测验完成的作文,教师应做到全批全改,批改时注意归纳多数学生犯的典型,常见的错误,再集中起来进行讲评。对于一些写作能力较薄弱的同学,个别批改的方法可能会更适合一些。教师可以面对面地对他们进行写作指导,当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出错时,教师不必急于纠错,可用一些不赞同或迷惑的表情暗示,或是给出书面提示,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自我纠正,这样印象更深,有利于保护学生自尊心,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除此之外,我认为批改时的鼓励和表扬也尤为重要。在批改作文时使用一些人性化评语鼓励表扬学生或者委婉提出学生需要改正的地方也是有益的`。例如:“well-done!”,“excellentwork!”,“payattentiontoyourhandwriting,andyou’llbebetter!”,“tryyourbest,andyouarethebest!”等等。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自信心,又可以提高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和兴趣。

2)作好讲评工作。

每次评讲作文时,我都习惯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讲解:

第一,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写作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看到作文题目后,不要急于动笔,应阅读题目要求,认真审题,审题应包括审文体,格式、人称,主要信息、主要时态、活动时间、地点等。指导学生确定主题,组织要点,构思全文,整体谋篇。

第二,分析重点问题和主要错误。摘录学生习作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错误,在讲评课前将病句抄写在黑板上,以便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病句诊断”。通过分析原因、讨论并改正错误几个环节,加深学生对所犯语言错误的印象,降低再犯同类错误的机率。

章长度,不要字数过多或过少,但要注意前后的一致性。指导学生巧用连词和过渡词,使文章通顺,流畅。在组织好整篇文章要点的基础上,如能在适当的时候用上恰当的连词,可以让文章更加流畅,通顺,让文章增色不少。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认真检查。从文章格式,单词拼写,文章人称,单复数,语言运用,句子时态、语态,主谓一致等方面入手对自己所写内容进行检查,指导学生注意书写工整,美观。段落分明,层次清楚。

第四,每次讲评还要教师举例点评学生的优秀作文,让大家共同学习。基本上每份练习或试卷上的“书面表达”都会附有范文作为教师批改和学生学习的参考,但这些范文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毫无可取之处,还不如学生写的好。因此在评讲作文时,我会选择批改时记下的写的好的,有特色的或有进步的同学的文章点评,指出他们精彩的句子以及构思巧妙之处,让大家共同学习。让同学们体会到好作文就在我们身边,写好作文并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5.作好考前作文训练工作。

考前教师应当为同学们选好一定数量的优秀范文。范文的格式可以是书信,通知、日记;题材可以是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先让同学们去朗读,记忆,然后可在一周之后,检查同学们的背诵、复述,听写或默写情况,从而达到强化训练的效果。

多进行实战训练。在大考之前要进行模拟训练,按照考试大纲和评分标准来批改,让学生知道失分在哪,得分在哪;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水平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对症下药查漏补缺。

五、总结。

写作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新教材内容多,课时减少而写作训练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的现实情况下,我们初中英语教师更加不能忽视写作教学,而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变教学策略,备教材,备学生,鼓励和指导学生多写多练,坚持不懈。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再加上有针对性的科学训练,学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资料:

1.赵艳《关于英语写作教学的几点拙见》江苏省姜堰市南苑学校。

2.宣桂芬:“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初探”,《教学月刊》(中学版),.2上。

3.韩水琼:“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云南教育・继续教育》(中学版),.8。

4.《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第十篇】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对人对事、看问题、想问题都能够更敏锐一些,这样无论是对正常的生活还是职场上的发展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下面推荐了5种方法:

观察事物不要限制自己的视野。

在听到一个新观点或看到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不要立即表示喜恶,不要只从本人原有的知识出发加以评价,决定取舍。正确的思维方式是,想一想这种新观点、新方法所具有的优缺点,然后再决定取舍。

不要忘掉目标。

许多人在思考问题的初期,能对准目标,随着思维的展开,影响思维的因素越来越多,就可能偏离目标,甚至忘掉目标,这就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要考虑到所有的因素。

如果你为解决什么问题或作出什么决策而思考,你要对与作出决策或解决问题有关的所有因素都进行仔细推敲,考虑无遗,但对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优先考虑。

要考虑效果。

你要想像和推测自己的计划和行动在当前、5年后、后.甚至更长时期后可能产生什么效果;要比较不同的后果,作出最优选择。

要突破惯常的思维方式。

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时,要解开思想上的束缚.把那些奇思异想,通常认为不可能实现或幼稚可笑的主张都考虑进去;即使对那些与惯常想法正好相反的主意加以考虑也无妨。但在做出决定时,要有充分根据。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7 2707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