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职文档 > 自我介绍 >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汇总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77635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汇总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第一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读通诗歌,读懂诗歌,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利用多媒体出示诗歌《七子之歌——香港》。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

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2.教师范读该诗。

3.你听到了什么?(听到了一位在外受到蹂躏的孩子呼唤母亲的声音。)这个可怜的孩子就是香港。他自从1898年被英国强占、夺走之后,历经了99年的飘泊和欺凌。听,是什么声音?(利用多媒体播放钟声)这是1997年7月1日的钟声,这是中华儿女期盼了99年的钟声。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重温1997年7月1日,中国历史博物馆门前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那大大的“零”字出现的一刻,中国人民喷涌而出的爱国激情吧!(板书课题)你想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课题?(自豪、兴奋、喜悦。)。

二、初读诗歌,读通诗歌。

1.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诗,做到通顺、流畅。

2.教师范读。

3.你能像老师一样有节奏地朗读吗?

三、再读诗歌,读懂诗歌。

1.这首诗一共分为了几节?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全诗共分4节。)。

2.读读第一节,你读懂了什么?(通过多读,体会作者以及全中国的人在香港即将回归的那一刻的渴盼而激动的心情。)。

3.利用反复诵读的方法,小组讨论交流对第二至四节的理解。

4.全班交流。

(1)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与自豪的心情。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例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

(2)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

(3)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四、诵读诗歌,读美诗歌。

1.香港在历经了99年的漂泊后今日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请你用朗诵来表达这最后一分钟的激动与喜悦吧!

2.学生朗诵,互相评议。

3.全班同学集体朗诵。

五、作业。

准备一次诗歌朗诵会。(可以是搜集的诗歌,也可以是自己创作的诗歌。)。

自豪情祝福情。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第二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一、复习、导入:

复习生字:

师:秋天来了,秋天来了,院子里的果子熟了。瞧:苹果露出了红红的脸颊,来到我们二三班,谁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出示课件生字)

呀,二三班的小朋友真是热情好客,都愿意和他们打招呼,那好吧,我们就开起小火车,快马加鞭来迎接我们的小客人吧!(开火车复习生字)

游戏导入:

刚才同学们生字记得那么好,老师很高兴想和大家玩个游戏好吗?老师先讲游戏规则:全体同学轻轻起立,两臂向前伸平,一动不动的站着,看谁坚持的最久。(播放课件:一分钟时钟声)

生谈感受。

是总结导入: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会更深。(出示课件:课题)

二、板书课题。

谁能带着刚才的体会读读课题?

齐读课题。

三、出示学习目标(一个学生读)

四、播放课件朗读:想一想题目中的一分钟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个别回答,师及时评价鼓励。

五、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课件:自学指导

个别回答,师板书。

师:是呀,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20分钟,他会感到怎样?

六、品读课文

出示课件:朗读感悟。

元元非常后悔。(指导朗读)

你是从哪里看出元元非常后悔?

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你想对元元说些什么?(同桌交流)

全班汇报。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老师再让我们感受一下一分钟吧。(播放:感受一分钟)

我看到大家是用心感受着时钟的一声声敲击,那现在我们带着这种感受齐读一遍课文吧!

七、是总结并完善板书。

师:经过这次深刻的教训,第二天元元会怎么做呢?请大家拿出课前发的纸写一两句话吧。

个别交流。

八、拓展:师讲另外一个一分钟的故事。

生谈感受。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第三篇】

本节课以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项目“一分钟跳绳”为内容,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根据初中生生理、心理等特征,以提高学生跳绳耐力为重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跳绳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体育项目,也是学生容易掌握和喜爱的项目,在生活中也较为常见,因此在教学中易于开展这一项课程。本节课教材“一分钟跳绳”既是体育中考选考项目,也是进行体育锻炼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腕部、上下肢、腰腹肌等部位的力量,发展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更加熟悉跳绳的动作要领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让学生提高跳绳的技术水平,同时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跳绳锻炼身体,也为学生课余的休闲娱乐和以后的锻炼打下基础。

本课教学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他们对跳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不知道怎么继续提高跳绳技术水平。他们喜爱体育运动,并且有较强的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意识,但由于他们性格活泼、好动、喜爱求新求异,因此在教学中长时间反复练习某一个技术动作,将会导致他们产生反感甚至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所以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稍作改动,在本节课上通过采用跳长绳、让他们定制目标和跳绳接力比赛的活动提高兴趣,同时结合课后练习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认知目标: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发现自己“一分钟跳绳”尚存在的不足,并学会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高改进。

2.技能目标:通过讲解示范和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选择跳绳长度”,有针对性的改进不足之处,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和耐力,以及身体的协调性。

3.情感目标:在长绳集体跳、短绳合作跳等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和积极配合的良好品质。

“ 教”法:运用提问法、讲解示范法、启示引导法、鼓励表扬法等,尝试在体育课堂中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自练、设立目标等练习方法,鼓励学生根据现有场地器材和自身实际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跳绳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学”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观察思考法自主学习、尝试练习、团队协作法,游戏法,展示法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激励学生勤加练习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重点:跳绳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连贯性

难点:跳绳技术动作的流畅性

(一)准备部分:

1、集合整队,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安排见习生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2、热身活动(兴趣引入,走进跳绳)

1)通过长绳集体跳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2)在音乐的伴奏下做热身绳操,活动身体各部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二)基本部分:

1、课堂导入:一分钟跳绳测试

2、本课教学重点:

2)学生展示,并观察发现问题,老师帮助解决问题

3)以10秒为单位,2人一组设立目标进行跳绳练习

4)1分钟跳绳测试

3、迎面(快跳短绳)接力跑游戏

(三)、结束部分

1、集合整队

2、配合音乐放松

3、小结本课并布置课后练习作业

4、收还器材,师生再见

1、场地器材:足球场一块,长绳8根,短绳42根,录音机一台,秒表一块

2、预计练习密度:40%—50%

3、平均心率:110—130次/分

1、充分活动身体以及手腕脚踝,以防扭伤

2、加强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第四篇】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课时。

教学步骤。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诗歌朗诵,讨论交流。

四、精读课文,梳理内容。

五、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2.教师板书课题。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师指名分节朗读诗歌。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4.默读课文,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成员讨论研究。

1.学生读诗后,同学间评价,教师做出一定的评价和指导。

2.交流:通过朗读诗歌,了解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仍不明白。

3.文中多次提到“最后一分钟”,分别在哪些地方?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读第1节诗歌,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的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用你的朗读表达这种情感。

激动无比的。

2.读第2、3节,思考: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

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领土、主权的回归。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中要透出自豪、激动、喜悦的语气。

急切、盼望。

4.教师播放课件中的诗歌朗读,同学们随着课件一起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1.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中国强大了,祖国的领土更加完整了,中国人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2.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主学习诗歌,运用已有的方法掌握生字新词以及诗歌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合作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通过感情朗读,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通过资料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自豪。

激动。

八、课后反思:

“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的教学以“读”贯穿整堂课: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读正确、读流利;接着品读诗歌,引导学生读悟结合,研读课文,感悟那些过去充沛的语句,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最后以诗激情,以读促说,直抒胸臆,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第五篇】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不仅是信息社会的要求,还能更好地体现学科间的相互整合。

前不久,在一节研讨课上,有一位老师执教《玩出了名堂》一课时,用课件出示了大量有关列文虎克的资料,详尽地介绍了他的生平及科学成果,并指名,让学生朗读。在评课的时候,有不少老师认为,此法不妥。我也有同感。在课堂上,让孩子朗读大段的资料,十分费时,而且资料中有有些科学知识学生一时半会儿还弄不明白,并没有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互补的作用。联系自己平时的教学,我想资料的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以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总有孩子说:“老师,我家没电脑。”似乎,上网成了搜集资料的唯一途径。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课文,如《鲸》,《最后一分钟》等,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作为课前预习一部分,有许多孩子带来了色彩鲜艳的图片,科普杂志等,在一起交流,从而使他们明白,上网查资料比较快捷,但身边的书籍,报纸等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好帮手。此后,孩子们也就不再为家里不能上网而苦恼了,相反,他们查阅工具书的时间反而多起来了。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第六篇】

思路:

本活动是在“我要上小学”主题中的一个生成的内容。是实施新课程,实践新教材,并尝试着自我创新的内容。

针对大班下学期幼儿即将上小学情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参观了小学;采访了哥哥姐姐;认识了书包、书本,但是在孩子的生活中,我们却发现很多孩子做事拖拉、性差,许多家长担心孩子上小学以后怎么办,特别怕早上迟到。所以我选择了符合他们实际问题与需求的切入点,希望通过活动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生活,积累粗浅的生活经验,同时学着安排计自己的时间,有一定的时间意识,知道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活动目标:

1、知道小学生要合理安排时间,保证早晨准时到校。

2、初步具有按计划做事的意识,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录像(记录小学生早晨上学前的生活情境,以及记录大人一分钟能做些什么)、课程表、书包、笔、纸张、卡片等(见操作材料包“小学生的早晨”)。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

1、播放记录小学生早晨上学前的生活情境录像。介绍小学生从起床到出门上学做的每一件事情及花费的时间,比较早晨上幼儿园和上小学有何不同。

2、讨论:这个小学生早晨做了哪些事情?

3、运算:要花多长时间?

教师将幼儿说的时间记录下来,并出示给孩子们看;与幼儿共同进行运算,得出一共需要花多少时间。

4、提问:早晨上幼儿园与上小学有何不同?

小结:上小学和上幼儿园有很多不同之处。上幼儿园时爸爸妈妈会为你准备好一切需要的物品,但是,上小学以后就需要自己动手做准备,因此,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十分重要。

1、讨论:怎样才能合理安排时间,做到不迟到?(如闹钟提醒,家长提醒,晚上整理好书包等)。

小结:有计划地做事才能保证上学不迟到,要早睡早起,合理安排时间。

小结:合理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才能确保不浪费时间。

三、向小学生学习,抓紧每一分钟。

1、体验“一分钟可以干什么”?

2、播放录像:大人一分钟能做些什么?

(如营养员阿姨包小馄饨,警察叔叔抓坏人,医生救病人,运动员比赛等。)。

3、竞赛活动:一分钟整理书包。

四、延伸活动。

家长和幼儿共同制定一日计划,从日常小事做起,引导孩子养成。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第七篇】

20xx年9月底,浙江省教育厅组建专家团赴青海省德令哈市、格尔木市支教,永康市实验学校倪静川老师执教的v最后一分钟》,尝试寻找诗歌教学与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契合点,既凸显了课文的诗歌文体特征,又不失略读课的略读味,实现了由文本解读式课堂转向语言学习型课堂、由内容分析式课堂转向学习策略指导式课堂的成功转型,对当下“关注文体,关注生本,凸显语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初步感受诗歌韵律。

2、通过自主学习,借助材料读懂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自主发现,初步感知诗歌的表现手法,积累语言形式。

[教学流程]。

课前预热:哼唱《七子之歌10听一听旋律,读一读歌词。

一、由歌及诗,揭示课题。

师:许多优美的歌,歌词就是一首优美的诗。《七子之歌》的歌词就是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写的组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歌,就与这七子中的一子有关。(齐读课题:最后一分钟)。

二、初读诗歌,整体概览。

1.自主朗读诗歌。

师:让我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交流初步感受。

师:读完诗歌之后请你说说你的感受。你认为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请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学生板书]。

三,读准词语,发现规律。

1.读准第一组词语,比较多音字的读音。

脊梁悄然落地旗杆。

2、读顺第二组词语,寻找带韵脚的诗句。

风雨归程叩问嘴唇伤痕灵魂沸腾钟声。

师:这些最后一个字韵母相同的词语,放在诗行的末尾,成为韵脚,就形成了诗歌的一大特点――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老师把它们送回诗中,请大家再次朗读诗歌,注意这些带韵脚的诗句,看看读起来是不是特别地有韵味。

3、读懂第三组词语,提炼相互矛盾的问题。

欢腾一寂静痛苦一欢乐午夜一清晨。

师:到诗中找出这3组词语所在的诗句,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或者有什么问题?

四、借助材料,自读自悟。

1、学习方法复习。

师:有了问题不可怕,关键是想办法解决。回忆一下,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或平时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我们是用哪些方法来解决的?(根据学生发言罗列反复诵读、查找资料、同学讨论等常用方法)。

2.阅读策略指导。

师:由于条件限制,我们课堂上不能自由地查找相关资料。老师事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资料。(学生阅读资料)请选择在大量的文字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最佳阅读方式是什么?a.从头到尾认真朗读一遍;b.快速浏览,获取有效信息。

师:请同学们借助刚才的几种学习办法,围绕黑板上的问题,反复研读,争取有新的收获。(学生借助材料,自主研读诗歌)。

五、聚焦画面,局部精读。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个问题,你已经有了新的收获?一起交流一下。

预设交流点之一:感受“痛苦与欢乐”

(学生自由发言,大屏幕显示第三节)。

我看见,

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

才终于散尽;

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

第页上,

那深入骨髓的伤痕,

已将血和刀光。

铸进我们的灵魂。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

烟尘中浮现出来的。

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

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都穿过这一滴泪珠,

使大海沸腾!

1.读出痛苦。

(1)圈点历史事件,感受百年屈辱。

师:在这首诗中,诗人回忆了哪些痛苦的历史,请你圈一圈。(生交流)。

师:关于这段历史,老师收集了一段资料,请看――(课件显示鸦片战争、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租界内中国人种种屈辱待遇的图片及影音资料)。

师:看到这些,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的心情怎么样?(预设:辛酸、屈辱、难过、沉重、愤怒、悲哀、心痛等)。

(2)反刍诗歌语言,读出百感交集。

师:诗人用哪些诗句表达了这种痛苦与屈辱?请画下来,读一读。(生交流)。

2,读出欢乐。

师:此刻,伴随着发黄的条约悄然落地,百年的屈辱、百年的痛苦终于画上了句号。你的心情又如何?(预设:高兴、激动、兴奋、扬眉吐气等)。

预设交流点之二:体会“欢腾与寂静”。

(学生自由交流,大屏幕显示第二节)。

是旗帜的形状,

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

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

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

是万众欢腾中x那的寂静,

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1.读出画面。

师:在这最后一分钟里,举国欢庆,万众欢腾,诗人就像一个摄影师,捕捉到了许多特写镜头,从诗中,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欢腾的画面?又看到了哪些寂静的画面?(生交流)。

师引读:所以在诗人的眼里,最后一分钟,是――。

2.凝咸诗句。

师:同学们,在这最后一分钟里,摄影师们还抓拍到了很多很多的精彩画面,一起欣赏一下。(播放香港回归时精彩瞬间的经典图片)。

师:在你的.眼里,这最后一分钟又是什么呢?是绽放的礼花?是欢庆的锣鼓?你能学着用诗的语言写一句吗?拿起笔,请写在第二小节后面。(生交流)。

预设交流点之三:解读“午夜与清晨”

(学生自由发言,大屏幕显示第四小节)。

此刻,

是午夜,又是清晨,

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

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钟声。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

然后去奔跑,去拥抱,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一个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在“不懂”到“懂”之间,凸显“生本课堂”的增量。

2.立足于学习方法的引领,凸显略读课文教学。在教学时,借助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在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努力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一个语文能力的训练场、习得所,努力凸显略读味。从大局看,本课的设计既是一种学习程序的组织,也是一种方法的引领。从局部看,本课有众多的方法指导,教师不断地通过教师导语,给予学生一种学习方法、阅读方法上的引领:“平时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我们是用哪些方法来解决的?”“请选择,在大量的文字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最佳阅读方式是什么?”……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是学习方法的迁移。

3.立足于诗歌文体特征,紧扣情感线进行言语实践。本课教学中,紧扣诗歌的情感线,教师借助相应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入诗融情,将抽象的意象具象化,通过想象,将静止的文字还原成生动的画面。同时,根据诗歌的文体特点及诗歌的表达特点,开展了诵读、仿写等切实可行的言语实践,在读中发现诗歌的言语秘妙,在读中品味诗歌的浓浓情感。

本课的教学设计较好地解决了诗歌教学与略读课文教学之间的矛盾,使“文体”“课型”得到了较为和谐的统一,值得学习和借鉴。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第八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明白时光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我,珍惜时光。

重点:识字与朗读。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自学、合作讨论、探究法。

卡片、课件、录音带。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人。

正式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的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然后让同学谈感受,再面向全体同学淡话。

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学生自由交谈)。

是啊,一分钟能够说很短,也能够说很长;在某种状况下,要能克制自我,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这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必须会更深。

自白读课文,想想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学生自读后说一说)。

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样会迟到20分钟呢?原因就藏在课文的句子里。我们再读读课文,把你读懂的句子画下来,帮元元把这20分钟找回来,好吗‘;(学生读课文,画句子,分组讨论。)。

(二)朗读识字。

1.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自主认读、识记。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给生字正音,注意读准翘舌音“钟、迟”,后鼻音“零”,鼻音“闹”。注意“欠”在“哈欠”一词中读轻声。

3、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说说哪些字是自我已经认识的,从什么渠道或用什么方法认识的。如:

(1)熟字加偏旁识字:钟、零、闹、哈、迟。

(2)熟字换偏旁识字:快一决、海一悔。

(3)猜谜语识字:“大门里边是市场’’(闹)。

(4)运用汉字构字规律识字:哈、叹、钟、迟、悔。

4、巩固识字。

(1)同学之间相互考考生字是否认识。

(2)用“找找说说”中的偏旁和字组成新字,比一比,看谁组得多。

(3)游戏巩固: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中,选取几个,分组进行组词比赛,哪组组词多,哪组获胜。

(三)拓展延伸。

课后练习“找找说说”是组字练习,用偏旁“门、口、”和“尺、欠、合、中、市、又、井”等字能够组成:闹、哈、吹、钟、迟、进等字。如果学生用合、中、市、又、井等字,如果学生用“门”和“口”组成“问”.也应给予肯定。

(四)课堂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想一想:听了老师读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学。

生自由谈)。

2、自由朗读,讨论: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

(1)先让学生自我读书感悟,体会元元当时着急的情绪;

(2)小组讨论,谈谈自我的想法,揣摩元元的心理;

(3)派代表到全班交流;

(4)透过朗读表达元元当时的情绪,注意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

3、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当同学们看见元元“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时,必须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就这一分钟,使他迟到了整整20分钟;就这一分钟,耽误了学习,使他感到愧疚和后悔。

4、小组讨论,让大家领悟到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元元的情绪。

(二)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分两步进行。

(1)、写字之前要仔细观察要写的九个字,把部件和笔画看清楚,保证把每个字写正确。如,“包”字里边是“巳”,不是“r;“钟”字金字旁的最后一笔不能穿过上横;“迟”字里面的“尺”,末笔捺变点。

(2)、仔细观察字的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写得匀称、美观。比如,“悔”的第六笔“撇折”、第七笔“横折钩”,要仔细观察其在田字格的位置,支好架子,不要缩得太小,要留有空间,为上下两点着想;“叹”和“哈”都有口字旁,口字旁要写得小一些,位置偏上;“闹”字的吖刁”要写得稍大一点,给里边的“市’’留出足够的空间。

2、学生自主练写。

(三)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从活动中体会“一分钟”的价值。

(1)透过查找资料说明,人们一分钟能做多少事(如农民、解放军、清洁工)。

(2)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主题,交流自我的切身感受,体会时光的宝贵。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7 1777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