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职文档 > 招聘面试 >

会计求职面试自我介绍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38378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会计求职面试自我介绍实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会计求职面试自我介绍1

尊敬的各位考官:

您们好,我叫XXX,将于今年七月毕业于XX学院会计专业。很荣幸给这样一个机会介绍自己,我希望能到您单位做会计及其相关的工作。

我将用两个关键词来介绍自己,学习、实践。在学校期间已经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并将于今年考取初级会计证。我已经通过了四六级英语证书考试。通过了解贵公司是进出口贸易为主的单位。我也会利用我所学到的英语知识助贵公司一臂之力。

作为一名应届生,我最缺乏的就是经验。现在我渴望能到贵单位去工作,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能使自己的人生有一个质的的飞跃。

选择单位,工资和待遇不是我考虑的首要条件。我更重视单位的整体形象、管理方式、员工的士气及工作气氛。我相信贵单位是我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我很自信地向您承诺:选择我,您绝不会后悔。

会计求职面试自我介绍2

本人有两年多行政工作经验,对人事考勤、后勤,办公用品采购、员工心态交流及行政事务有一定的熟悉。有责任心、执行能力强,热爱本职工作,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协调能力。肯吃苦耐劳,勇于进取。如能加入贵公司,我将全力以赴。

本人诚实守信,工作细心,积极主动,有责任心,有上进心,能吃苦耐劳。性格开朗,很好相处,适用能力强,原则性较强,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有强烈的敬业精神与团队精神,对数字**及具有敏锐觉察力。熟练计算机,熟练使用金碟财务软件,经过多年的会计工作实践,本人已能熟练的处理各行业会计全盘账务,具备一定的财务基础。

窦娥冤的故事3

关键词:窦娥反抗者悲剧形象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间把悲剧定义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他们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所谓悲剧冲突是正面主人公与邪恶势力不可避免的斗争冲突,结果是以主人公的受难、失败乃至死亡的形式,来唤醒人们的悲痛、怜悯、同情乃至崇敬的感情,从而激发起人们的良知。正如鲁迅所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形象是悲剧艺术的特性之一。悲剧形象可以反应现实,超越现实,是对现实悲剧性的一种正确认识和文化把握,它是悲剧具有最激动人心的感染力量。中国悲剧关注的则是普通人的命运和生活。《窦娥冤》就是一部极具震撼力量的悲剧经典名著,而窦娥则是这部作品中最具悲剧形象的人物。

一、窦娥的悲剧形象

首先做为一个苦难者窦娥是不幸的,她身上集中了各种各样的不幸。

她出生在书香之家,小小年纪遭受失恃之痛和穷困之苦。父亲为了抵债,七岁时忍心将她出卖,做了蔡婆的童养媳,使她成为高利贷的牺牲品,这加重了窦娥幼小心灵的创伤。她在蔡家平淡地度过了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岂料十七岁成亲不久,丈夫便亡故了。一个无儿无女的年轻寡妇几乎承受了封建社会强加给妇女的一切灾难。窦娥俨然是一个封建社会孝女、节妇的典型。当窦娥的婆婆蔡氏与张氏父子对簿公堂时,窦娥希望能“官休”, 窦娥希望官府是非分明,执法公正。

可是,窦娥的这个愿望被官府粉碎了。她所寄予希望的官府,竟是一团漆黑。楚州太守桃杌残民以逞,滥用酷刑。窦娥的不幸,是命运的不幸,是不可避免的。虽然恶人最终得到正法,但我们高兴不起来。因为我们大家清晰看到窦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的代表,在社会政治强大压力下试图抗争却最终被毁灭的过程,这也是人的善良、坚强等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的过程,这是此剧被后人列为悲剧的重要原因。

王国维说:“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立人翁之意志;即列于世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这是从中国和世界戏剧史的高度做出的评价。窦娥是千万个不幸者的缩影,她代表的是元代人民的不幸。

其次做为一个顽强的反抗者。

在流氓恶霸的迫害,昏官的严刑拷打以至妄判死刑,重重的压迫之下,窦娥除了正直善良之外又闪出了反抗暴虐的斗争光芒。关汉卿没有把窦娥写成一个可怜虫,窦娥是战斗着的不幸者,顽强的反抗性是她性格的本质方面。在剧中她的顽强反抗精神,是逐步发展起来的。窦娥的反抗性起点比较低,她原来是那么善良、克守礼教、逆来顺受的弱女子。黑暗势力的强大和接连不断地迫害,使她的反抗性格得到逐步而又较快的发展,最终达到了较高的程度。

当窦娥被判死刑时,她怒火万丈向苍天发下三桩誓愿:“一愿三尺白练高杆悬,一腔鲜血红天帘。二愿天公怜我泪哭干,山阳无雨旱三年;三愿上天念我窦娥有冤,天降三尺大雪掩埋我窦娥的尸体。”这三桩誓愿,没有乞求怜悯,不再幻想公正,而是一腔怒火,爆发出无辜百姓对万恶社会的吼声。这三桩誓愿,是战歌嘹亮的部分。

关汉卿一字一泪地集中表现了窦娥的怨愤和反抗精神所产生的感天动地支配自然的巨大力量,使窦娥临刑前的反抗达到了顶点。窦娥用整个生命进行抗争的精神,不可遏止的复仇意志,终于感动天地,作为戏剧的女主人公完成了对社会的警示作用,也由弱者变成了强者。她向苍天证实她的清白无辜,她借异常的事向人间发出强有力的警示。窦娥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并且窦娥对神权的大胆反抗,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反抗和根本否定,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二、形成其悲剧形象的原因

(1)社会原因。

《窦娥冤》是一部反映社会悲剧的、取材现实生活的公案剧。剧中窦娥善良、守礼、懂孝道、明事理、善克制,就是这样一个人人怜爱赞扬的女主人公,对世道毫无触犯的柔弱女性,却被大千世界不容,遭受到人世间的诸多不幸,直到最终被残暴的黑恶势力所吞噬。究其社会原因,封建统治者的草菅人命,地痞无赖的凌逼迫害是一个重要方面。

《窦娥冤》的主要思想锋芒是指向元代整个的社会状况的。当时的元代,社会秩序失范,贪官污吏横行,阶级冲突和民族矛盾激化,导致冤狱重重,冤狱屡屡发生。关汉卿紧扣当时的社会现实,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黑暗、残酷、混乱的悲剧时代。这个剧本富有时代精神,剧中对政治黑暗与腐败和揭露,具有极为普遍的社会意义。因此,是黑暗的社会一步步将窦娥推向绝境,使她最终被冤杀,而使窦娥的悲剧形象更加突出。

(2)自身的原因。

窦娥的悲剧,不但有社会的外在因素,当然还有内在的因素,即窦娥自身的原因,这是最基本的因素,一切邪恶势力之所以能够得逞,正是利用了窦娥这个“内在因素”。自身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窦娥自身性格的冲突上。窦娥是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人物。她的性格是孝顺与反抗的对立统一。她的悲剧是张驴儿父子与昏官颠倒黑白造成的;她的性格是在与这些恶势力的斗争中呈现出来的;她的悲剧形象是通过她自身的性格冲突彰显出来的。

性格的冲突尤其体现在“法场”一折中,在赴刑场时,她央求刽子手绕在后街走,“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既写出了窦娥负屈衔冤而死的凄惨,有些出了她们婆媳之间的感情,这是他性格中孝顺柔软的一部分。在剧中关汉卿没有把窦娥写成一个可怜虫,窦娥是战斗着的不幸者,顽强的反抗性是她性格的本质方面。在行刑之时,窦娥由埋怨天地到直接攻击统治者的罪恶,指出社会黑暗的实质,淋漓尽致的抒发了她衔冤负屈的的激愤,表现了她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

整个剧本中,我们既看到窦娥性格中的温柔贤慧,又看到其刚烈坚毅的一面。贤慧媳妇的苦难令人柔肠百转,悲从中来;刚烈性格的抗争,叫人义愤填膺,怒火中烧。同一人物性格的两个侧面,相辅相成,共同形成这部伟大作品“悲而不伤、悲中有壮”的悲剧效果。当然,对于软弱平庸的性格,遭到毁灭是完全被动的,毁灭对于他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窦娥的刚烈性格决定了她同黑暗势力的斗争是无法调和的,正是窦娥宁折不弯的斗争意志推动着悲剧冲突不可抑止地向前发展,直至她自身的灭亡,这是构成她悲剧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窦娥作为一个悲剧的人物形象在中国的文学长廊中始终保留了一席之地,这于关汉卿自身的经历不可分割,黑暗的社会现实,官场不得重用,生活所迫不得不面临的下层人们的生活,都是关汉卿能够写出窦娥这个悲剧形象不可或缺的因素!窦娥作为这样一个贞节,贤良的化身,舍己利人,都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当这些美德毁灭,更能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愤慨,机器人们反抗邪恶的勇气,这也是窦娥这个悲剧形象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国维 《宋元戏曲考・元剧之文章》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85

[2]恩格斯《致斐・拉萨尔》、《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四人民出版社1972346

窦娥冤的故事4

2、当地有个流氓叫张驴儿,欺负蔡家婆媳无依无靠,跟他父亲张老儿一起赖在蔡家,逼迫蔡婆婆嫁给张老儿。蔡婆婆软弱怕事,勉强答应了。张驴儿又胁迫窦娥跟他成亲,窦娥坚决拒绝。还把张驴儿痛骂了一顿。

3、张驴儿怀恨在心。没过几天,蔡婆婆生病了,要窦娥做羊肚汤给她吃。张驴儿便偷偷地在汤里下了毒药,想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窦娥成亲。窦娥把羊肚汤端给蔡婆婆喝。蔡婆婆接过碗,忽然不舒服要呕吐,就让给张老儿喝了。张老儿中了毒,在地上翻滚几下就咽了气。张驴儿没想到毒死了自己父亲,恼怒不已,便把杀人的罪名栽赃到窦娥身上。告到楚州衙门。

4、楚州知府贪赃枉法,背地里被张驴儿用钱买通了,不问青红皂白便把窦娥抓到公堂讯问,逼她招认。窦娥受尽拷打,痛得死去活来,还是不肯承认。

5、知府知道窦娥待她婆婆很孝顺,就当着窦娥的面要拷打蔡婆婆。窦娥想到婆婆年纪大了,受不起这个酷刑,只好含冤招供,承认是自己下毒。于是贪官知府便将窦娥定了死罪,押到刑场去处决。

6、临刑前,窦娥满腔冤屈无处可诉,她不想就这么白白死去,于是含着热泪向苍天起誓:“我窦娥真的是被冤枉的,我的冤屈只有老天爷知道。为了证明我的清白,我死后,一要让这刀过头落,一腔热血全溅在上空的白练上,二要天降大雪,遮盖我的尸体,三要让楚州从此大旱三年!”

7、刽子手行刑后。窦娥的鲜血竟然一滴都没有落在地上,全部飞溅在了高挂的白布上。当时围观的百姓暗自称奇。紧接着天地变色,狂风大作,天空飘起鹅毛大雪,密密地覆盖在窦娥的身上。那时候正是六月夏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惊呼:“这窦娥真是冤枉的!”

窦娥冤的故事5

一、带着问题去阅读,了解冤情

阅读前介绍一些戏剧的基本常识,让学生对杂剧有个了解。杂剧每折限用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未或正旦独唱。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戏剧本身的特点除了精心构思戏剧的矛盾冲突外,还要匠心独运地安排曲牌、唱词、说白,以便创造条件,让演员在舞台上尽情地演出。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些与戏剧常识和文本内容有密切关系的问题,让学生对窦娥的冤情有个初步的了解。(教师适当点拨,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只在文中注上记号)

1.课文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2.根据这些词牌和故事情节,课文分成几个层次?能分别归纳一下吗?

3.《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游魂先赴森罗殿”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讳饰,实际上是说被杀头而死)。

4.《滚绣球》中有一句是说命运不由自己掌握,这一句是哪一句?(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握生死权);它采用了什么手法?(采用了兴的手法);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什么作用?(用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本曲中有一句话揭露了社会的严重不公,是哪一句?(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概括地说说本曲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既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

5.《快活三》《鲍老儿》这两支曲子是窦娥临刑前对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情节上起什么作用?(为后文发三桩誓愿作铺垫);在表现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使人们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情,激起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审美作用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6.“煞”就是结尾的曲牌,为什么作者要把它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个曲牌呢?(说明蓄积在窦娥胸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控制,犹如地下岩浆,冲向决口。也说明剧作家意犹未尽,他要把窦娥的无辜受害,要把人们对窦娥的同情,要把人们对统治者的愤恨表现得痛痛快快,淋漓尽致,于是在结尾处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顶峰)。

设疑前对所提问题的有关内容作一些必要的知识讲解,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进而快速的进入文本阅读。通过简单设疑,学生对人物有个初步认识,并对主人公窦娥产生了同情之感。

二、讨论问题细分析,走近窦娥

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预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现困难的地方提出疑问,再引导他们探讨。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曲调阅读、形象分析、誓愿剖析三个方面设置一些问题,让同学们在阅读时引起注意,有目的地进行思考、探讨,带领学生渐渐走进窦娥这个人物。

1.窦娥为什么叫走前街而不走后街?这表现了她的什么性格?

2.怎样理解窦娥说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这句话?

3.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是出于怎样的思想感情?(重点讨论,见仁见智)

4.“无头冤”是什么意思?“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是怎么回事?这两个典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明案情是假,冤情是真)

5.“六月飞霜”“东海孝妇”的典故的意思是什么?起什么作用?

6.三桩誓愿的实现采用了什么手法?其艺术效果如何?

下面是课堂部分实录。

师:通过有关问题的讨论,同学们对窦娥有了认识,请就“窦娥冤屈”提出自己疑问,作进一步探讨。(学生拿出质疑本,同桌互相交流质疑话题,准备参与讨论)

师:请大家看清讨论的话题,最好不要超出这个范围。

生:窦娥为什么要发下“亢旱三年”的毒誓?

师: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冷场)

师:窦娥觉得自己冤吗?她知道受冤的根源吗?她想到冤屈日后能平反吗?”

生1:窦娥有冤,无法申诉。

生2:窦娥冤屈,内心充满怒火。

生3:表现窦娥敢于反抗。

师:大家说得都对。窦娥临刑的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她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抗争。这既是本折的高潮,也是全剧的高潮,“亢旱三年”誓愿,使主人公的反抗精神得到完美的体现,人物性格得到充分的展示,一个善良而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丰满、鲜明地立在我们面前。

师:还有什么问题。

生:窦娥的三桩誓愿能实现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哪位同学回答,要说出为什么。

生1:不能实现,因为这是窦娥的愤激之言。

生2:能实现,六月天下雪,即为证明。

生3:能,因为窦娥冤屈太深,激怒了上帝。

生4:不可能,六月天下雪是巧合,现在不是也有这样的恶劣天气发生的吗。(学生点头赞同)

阅读是一种文字信息产生强烈共鸣的复杂的情感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上下功夫,就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激起情感的鲜明爱憎。在阅读教学中,教者要把情感培养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一环来抓,深刻挖掘文中的内涵与情感因子。问题提出后,不要让学生急于回答,要留有一些时间让学生思考,对“窦娥为什么要发下‘亢旱三年’的毒誓”多数学生不理解,改问“窦娥觉得自己冤吗?她知道受冤的根源吗?她想到冤屈日后能平反吗?”通过层层发问,学生渐渐理解了窦娥当时的心情。

三、探究问题深思考,辨清善恶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学生对窦娥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对她的冤屈寄予了同情。再设计一个比较有深度的问题作进一步探讨,以便提高他们辨别善恶的能力。

师:“窦娥是被昏聩的官吏判成杀人死罪的,剧作为何要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猛烈的谴责呢?”(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弄明白在封建社会里,人民不仅受到封建政权的压迫,还要受到神权的严重束缚。按世俗的观念,天地鬼神是明察世间是非,主持人间公道的。封建官吏为了愚弄人民也往往以青天自喻。在当时的社会中,天地鬼神是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但窦娥敢于怒目青天,痛斥大地,对之进行愤怒斥责。从她激烈言辞中,可以看到窦娥初步而又朴素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也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反抗)

生1:作者同情窦娥,让违背天理的人受到惩罚。

生2:作者对统治者深恶痛绝,借窦娥的冤屈抒发一腔怒火。

生3:黑暗势力强大,人们无法抗争,只好借助神灵的力量。像孟姜女哭倒长城三百里,董永与仙女成亲等神话故事,最终的结局都是由上帝办成的。

师:说得好。在现实生活中,窦娥的三桩誓愿是不可能实现的,在现实世界上,窦娥的鬼魂也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但是这些在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作品里发生了,并且显得那样地合情合理,一点也看不出有牵强的痕迹,以致我们读了之后,相信它符合于生活的真实,这完全得益于作者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它不仅表明窦娥的冤屈的深重、反抗的强烈,而且显示她的愤怒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反抗情绪和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理想。作者所创造的浓郁的悲剧气氛,使主题逐步地深化,构成了全剧的高潮,充满了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从学生点头称是中,看出学生对文本的主旨已基本掌握,此时,再深究一下,会使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得到提升。“《窦娥冤》是悲剧,读后留给我们的除了同情、愤怒,还有些什么呢?请就造成窦娥冤屈的原因作深入思考。”

师:由“窦娥含冤负屈”大家想到了什么?(开放式探讨)

生:想到了如今好人受气。

师:举例说明。

生1:买到假货,受气。

生2:帮助别人做好事,不被理解,受气。(学生笑)

生3:想到了执法不严,坏人趁机使坏,欺压百姓。

生4:想到了人们不敢讲真话、做真事,到处造假。

生5:想到了人们虚伪,说的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譬如学校搞调查,常常让我们说假话。(学生小声议论,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是常有的事,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

师:真够大胆。(学生笑了,一个女生还加了一句:“本来就是这样”)

生:当今像窦娥一样受冤的例子还是有的,那些有权的、有钱的欺压百姓的事常有发生。近来媒体报道的富二代、官二代们的所作所为,确实让人不平。我们这些穷二代、贫二代今后走上社会拿什么和他们拼呢?(鼓掌)

师: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怎么办?

生1:除了拼命学习,还能有什么呢。

生2:越是这样,越要拼命学习,我们虽然失去了外部环境的优势,但是,我们还有远大的理想和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信念、意志等这些绝对优势,这是我们今后立足社会的资本,也是与富二代们抗衡的法宝。(鼓掌)

师:真棒。为同学们的这种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豪气而感到欣慰,这是深入阅读的结果,如果坚持下去,我们的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请同学们课后完成“由窦娥含冤负屈想到的”训练题,要有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从学生的回答中,教者看到了当代高中学生身上所肩负的沉重的使命感、责任感,他们从窦娥的冤屈剖析中看到了旧社会的黑暗、官府的罪恶,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中看到了社会的不公。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1 538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