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职文档 > 招聘面试 >

面试口语实用3篇

网友发表时间 561630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面试口语实用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面试口语范文1

Q:What contribution did you make to your current (previous) organization?

(你对目前/从前的工作单位有何贡献?)

A: I have finished three new projects, and I am sure I can apply my experience to this position.

(我已经完成个新项目,我相信我能将我的经验用在这份工作上。)

Q:What do you think you are worth to us?

(你怎么认为你对我们有价值呢?)

A:I feel I can make some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yourpany in the future.

(我觉得我对贵公司能做些积极性的贡献。)

Q:What make you think you would be a success in this position?

(你如何知道你能胜任这份工作?)

A:My graduate school trainingbined with my internship should qualify me for this particular job. I am sure I will be successful.

(我在研究所的训练,加上实习工作,使我适合这份工作。我相信我能成功。)

Q:Are you a multitasked individual?

(你是一位可以同时承担数项工作的人吗?)

Q:Do you work well under stress or pressure?

(你能承受工作上的压力吗?)

A:Yes, I think so.

面试口语2

关键词: 高中英语 口试评价 有效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指出:“英语技能是语言综合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表达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把它作为一种工具来进行交际,而交际首先是指口头交际(刘润清、韩宝成,2000)。为了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口语测试与评价显得很必要。但传统的口语测试的项目太多,有背诵、问答、会话、朗读等。每个项目又细分为语音语调、词汇、语法、流畅性、准确性等方面。测试时一老师对一学生,耗时很长。虽然有口试标准,但每个测试老师在操作时不好把握度,很难客观公正地给予评价。那么该如何快捷、准确地测试出学生的口语水平?如何使口语评价具有科学性?如何使口语的评价与测试成为促进学生提高口语的动力?这些问题不解决,口语测试的信度和效度都会受到影响。

二、口试的实践

(一)口试的目的和背景。

外语学校一直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教学一直按照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要求。所以,英语课堂采用全英语教学,小班教学的模式。词汇采用附带习得的方式,“在用中学”的方式;语法采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依托语境来训练。学生常采用表演、演讲、讨论的方式来训练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了重视口语在日常教学中的地位,为了检测学生的口语水平,为了口试测试的反拨作用,外语学校每学期的期中、期末都要组织口试。

(二)考试的内容、方式、要求和标准。

1.考试的内容

高中口试内容为:背诵已经学过的课文(阅读和听力),阅读《21世纪英语报》并回答一个问题,谈论一个话题。

2.口试的方式

一位老师对一名学生进行口试,考一名学生时,另一名学生进行话题和报纸的朗读准备。第一名考试生有5分钟的话题和读报纸准备。学生从已有的话题(Topic)中随机抽取,要求话题谈论时要用本学期已经学过的新词、短语或新结构至少5个。朗读的报纸来自平时学生自己订阅的21世纪英语报。出题老师选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篇、段,并设置一个问题,学生随机抽取朗读篇目,并回答一个问题。一般问题是本篇报纸的中心或一个能容易找到的细节题。背诵的篇目学生随机从已经学过的,平时要求背诵的篇目中选择。所考查的背诵篇目的第一句已经给出。

因为是一名老师对一名学生进行考试,为了保持班与班之间的标准统一,全年级的英语老师同时考一个班,即一个班的学生在口试时,学生分布在全年级不同的教师中。

3.口试的要求及标准

口试时,学生轮流到指定的教师处参加口试。话题要求:语音语调流畅,内容恰当,语法和词汇使用正确合理,能积极使用新词,内容有逻辑性。读报要求:声音清晰,语音语调正确,流畅不结巴。读完后能够正确回答所提问题。背诵要求:不掉词加词,不掉句,背诵流畅,能够背诵所抽篇目,再抽扣一定的分值。

三、对口试的思考

(一)运用交际性口语测试方法去测试学生的口语能力。

口语技能是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特别是在真实语境中沟通信息、描述事物与情感、发表观点和意见的能力。测试的目的是考查口头表达的实际效果,兼顾流利性和准确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指出:“高中学生应该积极利用多种渠道使用英语,在真实交际中培养有效的交际能力。”因此,口语考试应体现口语的交际特点,也能促进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交际意识。交际性口语测试是较为科学和理想的语言测试,代表了未来语言测试的发展方向(刘一丹,2009)。真实性是交际性口语测试最重要的特征,它体现在口语测试任务的真实性和受测者之间互动的真实性两方面,而这正是口语教学所追求的,也能体现任务教学法的思想。

只要把握住口语测试任务和情景的真实性,以及口语测试的交际性的特点,就会简化测试的形式和评价的细目,就没有必要设置太多的测试项目。只需设计一个真实的场景和一个真实的任务(如让学生完成一个面试访谈、谈论对成功的认识等),让学生两人一组,也可三人、四人一组去完成这个任务。在完成任务中,学生要沟通,要交流,从而展示自己的语言水平。测试老师两位或多位参评。测试老师要对学生的口语表达、交流能力和有效性及语言面貌(即语音语调、流畅性、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由于有几个学生参与,而且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这样就不会耗时长,而且能快速、准确地测试出学生的口语水平。

(二)口语评价要有科学性,体现测试的效度和信度。

口语评价的科学性体现在口语测试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是指测试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测试目的。效度分表面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等。在口语测试中,试题的表面效度体现在试题的真实性;内容效度是指测试是否体现教学内容;结构效度是指测试是否能体现学生实际的交际能力(孙力,2004)。外语学校所采用的口试方式有很好的内容效度,如课文背诵,报纸篇目朗读。测试题设计了仿真的语言运用情景,提供了现实生活的真实话题并能结合平时所学的内容,这反映出口试试题有很好的结构效度。

评分标准的把握直接影响口试的信度。这些评分标准细分为语法、语音、词汇等方面,但也应根据语言的互动交际性原则,设置这些标准为:信息组织是否合理,表达与交流是否顺畅;是否能恰当地使用交际策略;语音语调、节奏是否自然,是否能使对方听懂。评分标准应包含总体评分标准和分项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可按等级制或五分制(刘一丹,2009)。

(三)口语的评价与测试要能成为促进学生提高口语的动力。

语言的测试是为语言的学习服务的,所以口语的评价与测试应该成为促进学生提高口语的动力。口语的评价与测试本身能落实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语言测试要求,而且这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学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和“重笔试,轻口试和听力测试”的倾向,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对口语的重视和学习。如何使口语的评价和测试成为促进学生提高口语的动力?

1.口试的题型应遵循口语测试设计的真实性和交际性原则

口试的题型能反映交际的需要,这能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口语训练中真实地训练,在真实的任务中训练去习得口语能力。这样学生才会把口语训练交际任务化,才会不觉得枯燥。由于交际信息沟的出现,学生才会有交际的欲望和热情。所以试题设计的交际互动原则对学生平时的口语训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外语学校的话题谈论测试,读报后的问答题,这些能够反映口试试题的真实性和交际性的原则。

2.口试的内容要与所学的内容相结合

口试的目的是检测学生当前的英语水平,对当前的教学有反拨作用。口试的内容要有内容效度,即口试内容应以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范围去设计。不能超纲,不能超过学生的现有水平。这样学生才会在口试中表现自信,有话可说。因为学有所考,这样会促进学生平时认真学习和积极地进行口语训练。外语学校的口试内容完全与平时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这样能大大促进学生平时的语言学习。

3.口试的形式要有同伴合作形式

有实验研究已证明同伴合作互动形式比考生与考官的互动形式的口试得分高。同伴互动的考生在口试中有更多的互动、意义协商,为对方考虑得多并且有较为复杂的输出。口语考试中如果只有考生与考官的互动,考生处于被动地位,由于环境、考生心理的影响,很难测出学生实际的语言交际水平。而且同伴合作交际也是平时练习口语的主要形式。所以口试的同伴形式会促进和强化学生在平时的口语练习的动机。上述的口试方式,主要是学生个人谈论,教师是听者。这与平时的同伴互动的口试练习方式不太适合,未能充分体现口语的互动交际特点,不能完全考查学生的交际例行性技能(信息常规表达和互动常规表达)、现场交际常规技能(即协商达意)和互动过程监控(过程监控和谈话轮次)。

交际性口语测试能有效地促进教学,能促进交际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在课堂上的有效使用,能促进学生在平时口语学习中有效交际。

四、口试评价的注意事项

外语学校的口试实践有很大的成功之处,能够有效地发挥口试评价的反拨作用。学生能够根据口试情况,调整自己的口语练习:改变方式,变化形式,能促进学生口语技能的提高。本文只是结合实际,对交际性口语测试进行了一些思考。运用交际性口语测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应该抽取话题或任务,这样才能保证公正性,也能避免与前面相同。

2.要给学生准备和思考时间。尤其是要给时间让学生与同伴考前的短时准备,以相互熟悉,这样测试才有语言的自然运用。

3.测试时每个考室,每个教师的评价标准要统一。

4.教师在测试时要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尽可能不打断考生的发言,这样才能测试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口语的评价与测试的公平客观性应该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保证测试的高信度和高效度是测试追求的目标。但如何做到测试与教学的完全统一,如何保证测试的绝对公平,这仍是口语的评价与测试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面试口语范文3

关键词:面对面 口语测试 教师 发展

此文为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编号:GZ09007)的研究成果。

1 语言测试理论

语言测试随着语言教学而生,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也随着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经历了前科学语言测试时期和结构主义语言测试时期后,语言测试进入了社会语言学的交际语言测试时期。(Spolsky 1995)。社会语言学时期的语言测试采用综合法,主张测试在一定的语境里进行,美国人类学家、社会语言学家Hymes教授认为,掌握一门语言不仅要能按语法规则造句,更重要的是能在不同的语境里合理地使用语言(Hymes1972)。这与以离散题为主的测试方法正好相反。因此,综合法较多地使用如完形填空,改错,口试,作文的测试形式。在此基础上,Halliday&Bachman进一步发展了对语言的认识,认为语言的交际能力不只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发生在情景(situation)、语言使用者(language user)和语篇(discourse)之间的动态交互(dynamic interaction)。语言测试就必须在真实的(authentic)语境中采用真实材料来进行,观察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并以此来判断学生的语言水平。交际语言测试应运而生。

交际语言测试是一种行为测试,它是指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完成实际的交际任务来测量考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的一种测试形式。

2 我校口语测试模式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为此,我校的大学英语从教学模式,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我们开设了听说课程。并于2007年开始在每学期末进行的面对面口语考试模式,旨在以考试的改革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

具体做法是将同一年级的学生集中,在一天内完成面对面口语考试。考试内容:与该年级本学期所学教材相关主题,上下午各30个;考试程序:每组(三四名学生)考前10分钟抽题准备,然后就相关主题进行1分钟的个人陈述和3-5分钟的小组讨论,每组共计时10分钟;考试要求:个人陈述要求紧扣主题,条理清晰,小组讨论中注重考查学生交际策略和交际能力;评分标准:满分50,语音,语调基本标准,个人陈述意义表达基本清楚,并能参与小组讨论,可得30分,语音,语调标准,个人陈述意义表达清楚,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可得40分,语音,语调标准,个人陈述意义表达清楚,并有自己独立见解,在小组讨论中起着组织,引导作用,可得45-50分;考官:大学外语教学部全体教师,每组两位教师组成。面对面口语考试占期末听说成绩50%。由于所占比例较大,学生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学习中都比较重视,因而从一定程度上对听说课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起到促进作用。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其他一些问题。

3 面对面口语测试对教师的挑战

听说课程的期末成绩由面对面口语考试和机考听力各占50%组成(听说期末成绩=50%口语成绩+50%听力成绩),听说课程的学期总成绩由30%平时成绩加20%期中成绩再加50%末期成绩(听说学期总成绩=30%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50%末期成绩),面对面口语考试的成绩对于学生和教师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面对面口语考试在考量着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的同时,也考验着我们的教师。这种考验是对我们教师职业道德的挑战也是对我们教师职业素养的挑战。

3.1 职业道德的挑战

面对面考试对考官职业道德的挑战之一是如何排除对学生个人的偏见。在对面试学生口语成绩进行评价时,部分教师的判断会因考生的衣着、外表、举止受到干扰,而有失公允。同时,在本校面对面考试中,对考官职业道德的另一挑战是对其他任课教师的个人成见。由于现行教学评价体制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标准主要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可能导致教师在对面试学生口语成绩进行评价时,部分教师的判断会因与该生任课教师的个人关系亲疏受到干扰,而有失公正。由此可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人格修养对于外语教师的重要性。

3.2 职业素养的挑战

而“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知识运用能力以及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教学法知识” 是外语教师在面对面口语考试中对考生口语表达作出准确、合理、公正判断的职业素养要求。在面对面的口语考试中,我们提出的评价标准是:标准的语音,语调,与主题相关的陈述,及交际策略的恰当使用。由于没有标准答案,教师们往往只关注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度,而忽略了内容的思想性和创造性。一方面是因为,对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度的判断要远比对内容的思想性和创造性的理解来的容易;另一个方面,是因为部分教师对考生所表达的内容缺乏了解,即对考生所表达的内容是否符合逻辑,论述是否切中要害,思想是否具有创意,无力做出判断。其结果是那些语言表达不错,而内容一般的陈述往往可得高分,而内容还比较丰富,并具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语言表达,却常常因为一些语言错误而被贬得很低。这样偏重语言而忽视内容的做法有悖于《教学要求》提出的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目标。因此,这样面对面的口语测试形式表面上是在考学生,而实际上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巨大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复旦大学的陆谷孙教授在2003年第2期《外语界》“英语教师的各种素养”一文中用英语26个字母概括英语教师的素养:语言准确(Accuracy),知识丰富(Book knowledge),亲密无间(Congeniality),奉献精神(Devotion),行为模范(Exemplary conduct),语言流利(Fluency),综合素质(General Cultivation),幽默(Humor),一视同仁(Impartiality),良知(Kind-heartedness),判断力(Judgment),开明的思想(Liberal-mindedness),操纵自如(Masterful Touches),不失师尊(No-nonsense style),自我批评(One’s own critic),兼收并蓄(Plethora of methods),思维敏捷(Quick-wittedness),风趣不失严谨(Romantic realism),体格强健(Stamina),应试、语言、及交际三种能力(Three abilities),摒弃母语习惯(Unlearned mother-tongue habits),诚信为本(Veracity),对新知识新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Wide awake-ness),判断错误的能力(Ray-eye for error detection),精益求精(Yearning for perfection),及对满腔热情(Zestfulness)。语言准确、语言流利、操纵自如、应试、语言、交际三种能力、摒弃母语习惯及判断错误的能力和知识丰富、综合素质是陆教授概括英语教师素养时针对教师语言知识及能力和其他知识提出的标准,主要涉及一个人的知识层面,或者说是一个人的智力因素。同时陆教授把对英语教师素养的关注点更多的放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如奉献精神、行为模范、良知、诚信为本、满腔热情等有关外语教师社会责任感的元素;又如开明的思想、自我批评、兼收并蓄、对新知识新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及精益求精等有关人格修养元素,再如幽默、不失师尊、思维敏捷、风趣不失严谨、体格强健等有关人格魅力元素。对于传授语言这一交际工具的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与学生亲密无间等情商元素同样必不可少。

4 结束语

敬业精神,良好的人品,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广博的知识,较强的沟通能力及与学生良好的关系,绝非一时一日就能形成。也许在日常的教学中,又或者说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中,这些品质的作用对教学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他们的重要性却绝不能被忽视。尤其是在面对面的口语测试中,这些品质不但关系到能否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作出准确、合理、公正的评价,还关系到学生能否在这一特定时刻这种特定场合很好地展现自己语言能力及交际能力的问题。因此,作为外语教学改革的一部分,面对面的口语测试,在考查考生在真实场景中语言的实际使用能力时,也在检验着我们每一名外语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J〕.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第1页。

2.陆谷孙。英语教师的各种素养,外语界〔J〕.2003年第2期 p2-6.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第152页。

,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 Oxford University

:Learning How to Mean. London: Arnold, 1975.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1 56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