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职文档 > 求职其它 >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10661

【导读预览】阿拉题库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的“钢铁行业分析报告【精彩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求职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范文【第一篇】

而此时,中国的钢材市场正在经历十来年所未遇到的产能过剩和市场低迷。

山钢冒进南疆

“山钢在山东本部就是亏损的,在不了解新疆市场的情况下,贸然进去风险很大。”北京科技大学许中波教授对于即将于今年10月底投产的山钢喀什项目充满担忧和质疑。他认为,如果山钢集团目前的亏损状态持续,有没有足够资金建设新疆项目后续工程是一个问题。

作为国内地方钢铁新贵的山东钢铁,目前产量和利润都缺乏亮点。其2012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产钢700万吨、实现营业收入402亿元,而净利润却是亏损1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山东钢铁集团喀什钢铁项目是山东省援疆重点工业项目,项目总投资73亿元,建设期为两年,计划于2012年10月底前投产。

《投资者报》记者近日就该项目进展情况分别致电山钢集团以及喀什钢铁项目部,两方面均表示不愿对媒体透露项目详情。

山钢集团表示,该项目是属于山钢集团的原莱芜钢铁运作,不属于山钢的上市资产;新疆项目部则称,选择新疆建设这么大规模的钢铁项目,肯定是经过详细的调研和市场分析的。由于喀什接近新疆西部边缘,离内地较远,该项目产能主要立足满足本地需求,同时适当出口中亚国家。

不过,兰格钢铁网分析师侯志芸对新疆的钢铁需求较为乐观,她对《投资者报》记者说,由于固定投资增速远高于全国水平,对钢材的需求非常旺盛,新疆的竞争并不像内地那么激烈。

她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1~8月份,新疆累计实现粗钢产量762万吨,同比增长%;同期,全国累计粗钢产量万吨,同比仅增%。在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钢材需求疲软的情况下,新疆钢铁产能实现快速释放。

内地钢铁巨头齐聚新疆扩张

近几年来,钢铁巨头纷纷在进军新疆、扩充产能,有其必然性。在钢铁行业总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国家发改委已不允许提高除新疆外其他省份的粗钢产能,而新疆地区由于国家的政策倾斜和本身发展重工业的资源优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对钢铁的需求旺盛,钢铁企业利润水平较高。

“在去年在全行业利润只有%左右的情况下,伊钢去年销售收入达到亿元,同比增长倍。”兰格钢铁网分析师侯志芸告诉《投资者报》,今年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新疆还是供求平衡,甚至有时供不应求。

目前,在钢铁企业群雄逐鹿的新疆,新建项目规模较大的企业主要有新疆八一钢铁、新兴铸管集团、首钢伊利和山钢集团。除此以外,较大的项目还有江西新余钢铁集团援建克州阿什图钢铁项目和三五九钢铁阿拉尔技改项目。外界形容这种现象为“跑马圈地”。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2011年底新疆地区粗钢产能为1275万吨,到2015年预计产能将达3815万吨,年均增速20%以上。

新疆供求形势难料

对于目前众多钢企在新疆大干快上,许中波并不看好,刚从新疆八一钢铁调研回来的许中波对《投资者报》表示,目前八钢扩展产能的步伐已经放缓,一期工程完成后,二期、三期都在往后推。

“新疆的市场如何,八一钢铁最清楚。”他用肯定的语气说,目前在新疆新增产能的项目将来99%要亏损。

“不从宏观经济和政策的层面来分析,光从产量来预测是否过剩很难得出。”中华商务网副总经理、首席分析师马忠普认为,国家的宏观政策目前面临稳增长与调整结构的两难,关键是如何把握这个尺度,而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势决定了新疆的投资建设速度,也决定了钢铁产能是否过剩的一个重要因素。

侯志芸认为,在钢铁产能迅速增长的同时,新疆地区的钢铁需求也在快速增长。“新疆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同样远高于全国水平,2009年~2011年分别是%、%和%,2012年1至8月为%,而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只有%。”而银行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认为,新疆“十二五”期间固定投资增速仍然将保持在25%左右。

不过许中波担心一些国有钢企由于缺乏对于企业决策失误和经营不善的相应惩罚措施,他们在新疆的项目常常是拍脑袋决定的。

喀什地区发改委能源科相关人员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山钢在喀什援建的钢铁项目,很可能是“十二五”期间自治区批准在喀什地区的唯一一个大型钢铁项目,“这一个企业就足可以供应当地需求。”

同时,新兴铸管的半年报已经为企图在新疆掘金的钢铁企业提了个醒。报告显示,尽管2012年上半年公司新疆区域新增120万吨普钢产能,但增产不增利,单位产品均价为3760 元/吨,同比下跌%,公司钢铁产品毛利率同比下滑5%。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第二篇】

1引言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5次评估报告,以新气候观测、时间序列更长的气候数据集和更多的古气候信息,证明在最近的三个十年中,每个十年均已平均暖于自1850年以来之前的任何一个十年,地表到对流层普遍变暖,平流层变冷,全球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并进一步证明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气候变暖95%的可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2006年以后,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2012年中国排放总量超过欧盟与美国的总和,在国际气候谈判形势越来越不利、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2008年北京、上海、天津成立交易所开始探索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企业碳排放信息报告是碳排放权交易的公平、公正、有效开展的基础。

虽然,欧盟碳排放权交易给我国提供很好的借鉴经验,包括企业碳排放报告方法,但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行业企业碳排放信息报告指南还有待于加快研究完善。《我国主要行业温室气体检测与核算技术研究》课题旨在研究编制行业企业碳排放信息报告指南,并通过相关行业企业试用加以修改完善,最终,以国家标准形式实施。云南省承担了钢铁行业的碳排放信息指南试用、评估。

2 温室气体核算指南与标准

目前,现行的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和排放核算标准根据不同对象分为国家、区域、企业、项目、产品和服务等多种层级[1]。

部级层面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帮助缔约方编制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为代表,涉及能源,工业过程和产品使用,农业、林业和其它土地利用、废弃物五个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的活动水平、排放因子、全球变暖潜势选择和核算方法。

根据《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我国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属于区域级层面的温室气体指南,包括能源活动、工业过程、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等五个领域的温室气体清单。在国家的指导下,各省市已完成了2005年和2010年省级温室气体清单。

针对企业法人或视同法人的组织边界,即行业企业级层面的温室气体核算指南,国际标准主要是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1)、ISO14064-1[3],涉及边界内的排放源广,例如包括灭火器等。国内除七个试点了各自不同行业企业的温室气体核算指南,包括电力、热力、制造、建筑、航空、服务等行业。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两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指南,共计14个工业行业企业核算方法。

项目级层面的温室气体核算指南或标准运用于碳减排项目,主要包括ISO14064-2、PAS:2050、清洁发展机制方法学等。

3 钢铁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标准分析

ISO14064-1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指南是一种通用型的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指南,不再细分钢铁、电力等行业。国内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仅北京、深圳未涉及钢铁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国家发展改革委了《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我国主要行业温室气体检测与核算技术研究》主要针对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石油等行业进行了温室气体核算指南编制并进行了试用。

ISO14064指南

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1)提供不同层面的温室气体核算标准和计算工具,包括企业组织层面的《企业标准》、项目层面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项目核算方法》,以及2011年出版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产品核算与报告标准》和《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价值链核算标准》。200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根据《企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制定了组织层面温室气体核算标准(ISO14064-1),ISO14064-1标准与《企业标准》相兼容。ISO14064-1是一种通用行业的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不再细分钢铁、水泥、电力等,也不再分工序。核算边界指组织拥有的一个或多个设施上的一个或多个GHG源或汇。核算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和六氟化硫(SF6)六种温室气体。核算排放边界包括从财务和运行控制的角度确定组织运行边界内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消耗的外部电力、热力或蒸汽的生产而造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因组织的活动引起的而被其他组织拥有或控制的温室气体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但不包括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国家发展委试行钢铁指南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和《“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的“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制度”的要求,为保证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4]。

核算边界包括净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如钢铁生产企业内固定源排放(如焦炉、烧结机、高炉、工业锅炉等固定燃烧设备),以及用于生产的移动源排放(如运输用车辆及厂内搬运设备等);钢铁生产企业在烧结、炼铁、炼钢等工序中由于其他外购含碳原料(如电极、生铁、铁合金、直接还原铁等)和熔剂的分解和氧化产生的CO2排放;企业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如蒸汽)隐含产生的CO2排放。该部分排放实际发生在电力、热力生产企业;铁生产过程中有少部分碳固化在企业生产的生铁、粗钢等外销产品中,还有一小部分碳固化在以副产煤气为原料生产的甲醇等固碳产品中,应予以扣除。

根据《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可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边界作为一个整体,仅分化石燃料燃料直接排放、工业过程直接排放、电力热力间接排放及固碳量,而不再从工序过程分为炼焦、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分别计算。

同时,《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也仅提供了基于计算的核算方法,没有提供基于测量的核算方法。

本课题钢铁指南

排放主体原则上为独立法人,与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规定的统计边界基本一致。排放主体的核算范围包括预期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其中,直接排放是指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间接排放是指因使用外购的电力、热力等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生活能耗导致的排放原则上不计入核算范围内。钢铁行业具体核算范围包括:

(1)固定燃烧设备(如焦炉、烧结机、高炉和工业锅炉等固定燃烧设备)及厂界内用于生产的移动运输等生产辅助设备使用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排放;

(2)生产过程中石灰石和白云石等含碳熔剂分解产生的直接排放;

(3)使用外购电力、热力导致的间接排放;

(4)余热回收发电上网、副产煤气制外销其他产品所蕴含的CO2排放量应被扣除。

根据《钢铁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核算与报告指南》,同时提供了基于计算的核算方法和基于测量的核算方法。基于计算的核算方法,首先分炼焦、烧结至炼钢、钢材深加工三个环节。炼焦环节分化石燃料燃烧直接排放、电力热力间接排放及外购焦炭间接排放;烧结至炼钢环节分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工业过程排放(包括石灰石、白云石使用过程排放,电极消耗产生的排放,炼钢降碳过程含碳量变化产生的排放)、电力热力间接排放及其他外购材料间接排放;钢材深加工环节分副产煤气燃烧排放、电力热力间接排放。

分三个环节分别核算温室气体排放是与《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核算方法的最大区别。其优势是能够清晰的识别出钢铁企业的流程长短,届时实施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时,以保证分配给流程长短不同钢铁企业的配额公平、公正。

4 钢铁行业企业温室气体试用

经与钢铁企业多次交流培训,一家钢铁企业积极参与温室气体报告试用。

工艺流程

经调研,该钢铁企业属于短流程工艺,仅有烧结-炼铁-炼钢过程,无炼焦和轧钢过程。

温室气体直接排放源包括:一是与生产相关的固定燃烧设备类型、数量:2台烧结机、3座高炉;厂区内运输车辆类型、数量:铲车4台、汽车4台、火车3台;使用的化石燃料类型:无烟煤、洗精烟、柴油、全焦、二次能源(高炼煤气、转炉煤气)。二是生产过程中使用白云石、石灰石。三是焦炭外购。温室气体间接排放源包括:部门电力外购。

活动水平

因该钢铁企业还不具备时时测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能力,采用基于计算的方法核算该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温室气体排放源活动水平采用层级一数据,其计算方法是根据年度购买量或销售量以及库存的变化来确定实际消耗或产出的数据。购买量或销售量采用采购单或销售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库存变化数据采用计量工具读数或其他符合要求的方法来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消耗量=购买量+(期初存储量-期末储存量)-其他用量

产出量=销售量+(期末库存量-期初库存量+其他用量

该钢铁企业按照指南要求,提供了化石燃料(无烟煤、洗精烟、柴油、全焦、二次能源(高炼煤气、转炉煤气)、碳酸盐(白云石、石灰石)、净购电力及自发电年活动水平数据。

从该钢铁企业提供的活动水平数据来看,除高炼煤气和转炉煤气混合自发电使用比例没有测量外,其它数据均能与该企业自身能源、原材料等统计相吻合,企业基本能够提供相关温室气体排放源活动数据。

数据分析

2013年,该钢铁企业燃烧直接排放包括燃结-炼铁-炼钢和高炉煤气发电等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各占总排放量的%和%,共计%,该短流程钢铁企业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工业工程排放包括石灰(包括白云石)及电极消费直接排放,各占总排放量的%和%;间接排放仅电力,占总排放量的%。在炼钢工程中,有万吨被固定在钢锭中。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范文【第三篇】

济南钢铁(以下简称济钢)决策支持系统的诞生,与2008~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直接相关。

“2008~2009年,钢铁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极大威胁,原料采购与钢材销售两大市场不可控因素越来越多。”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部部长张元福说。

对济钢来说,通过IT手段,建立决策辅助支持平台,将市场行情和内部运营情况清晰、直观展现给公司领导,成为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形势的迫切需要。

钢铁企业特别需要BI

实际上,即使没有国际金融危机,BI对钢铁企业来说也有巨大价值。

钢铁行业受到上游的铁矿石价格、下游的房地产调控以及来自政策方面的节能减排和货币政策收紧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原材料采购成本(主要是铁矿石)对钢铁企业来说关系重大。

铁矿石价格的风吹草动关系着钢铁企业的盈亏。“10年前,原材料(主要是铁矿石和焦煤)在‘吨钢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基本还在45%~50%左右,其中,铁矿石占比大概为30%;但如今,原材料所占的比例,已经高达80%左右,其中,铁矿石成本更是上升到50%~55%。”国内某钢铁企业负责人曾这样对媒体说。

根据中钢协的数据,2010年,我国共计进口铁矿石亿吨,平均每吨铁矿石上涨美元,全年多付外汇亿美元。中钢协前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认为,2010年中国钢铁行业整体效益偏低主要就是国际铁矿石价格的大幅度上涨造成的。

对济钢来说,受制于原材料的情况更为严重。“2010年,宝钢的利润占了全行业30%,宝钢以6%的人占了30%的利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原料。” 张元福说济钢是不占这个优势的,“三大矿产供应商(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澳大利亚力拓集团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对济钢的影响非常大。国内的鞍钢、本钢等都有自己的矿山,对他们来说影响相对小一点。济钢没有自己的矿山,都是进口国外的铁矿石。”

如果能通过BI,预判铁矿石的价格以及钢铁市场的行情,将会给济钢带来不菲的收益。于是,济钢开始进行BI系统的调研,选定IBM Cognos产品作为BI系统的基础。

事实上,济钢已经具备了实施BI的条件,可谓“万事俱备,只欠BI”。ERP、MES、计质量系统等内部运营信息系统有大量业务历史数据的积累与沉淀,可以从大量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分析数据和预测信息,来支持企业发展战略决策的制定。

3次商机产生2亿效益

决策支持系统于2009年12月1日上线。迄今为止,济钢利用决策支持系统,抓住了3次商机。这3次商机产生了2亿元的效益。

“其中我们行情分析室直接提报的报告就创造了9000万元,剩下的亿元是跟采购部门一块儿做的。创造这么大的效益,决策支持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市场行情分析室首席分析师侯庆恒说。

侯庆恒给记者介绍了抓第一次商机的过程。2010年4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同时期,希腊危机不断升级,国内外多种因素叠加,4月下旬,钢材价格开始下跌。

“这次下跌持续3个月的时间,我们通过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的报表分析,加上其他的分析,对铁矿石的价格进行了预测分析,我们认为7月16号是低点,就提出建议,建议公司采购100多万吨的铁矿石。” 侯庆恒说。最终,公司采纳了建议,采购了100多万吨铁矿石,抓住了这次商机。

现在市场行情分析室提供的分析报告,成为济钢决策层重要的参考。目前市场行情分析室主要的功能,一是规避风险,发现市场中的风险所在,及时给高层提出预警;二是抓时机,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提出建议,抓准商机,为济钢创造效益。而决策支持系统是市场行情分析室进行分析的基础。“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从去年成立行情分析室以来,我们对行情的把握非常好,没有失手的情况发生。”侯庆恒说。

“通过这个系统我们了解的东西已经不是原来的市场,而是内外市场和上下游市场都有。”比如最近,市场行情分析室又通过决策支持系统发现了螺纹钢期货套期保值的机会。“从2月底到3月初,钢材市场和铁矿石市场都出现了下跌。螺纹钢期货也出现了一个大的调整,当在5200点左右的时候,我们就向公司提出启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建议。”侯庆恒说。

“我们不单纯地分析钢材,也不单纯地分析铁矿石,而是把钢材与主要原料(铁矿石和炼焦)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给了我们强有力的支撑。”侯庆恒说。

决策系统先抓进销两头

决定实施决策支持系统,但是决策支持系统又从哪儿入手呢?“重点抓两头,一个是采购,一个是销售。” 张元福说。这两头直接关系企业的生存和经济效益。

“我们上BI的时候,首先就想把采购这一块的市场分析做好。”张元福说,“做采购就是如何用最低的价格采购高质量的产品。在销售这一块,如何把我们产品通过市场分析预测好,如何卖出一个更高的价钱。”采购部分成本低了,销售部分价格高了,效益自然就出来了。当然还有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管理成本的控制等。“抓两头,对我们钢铁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张元福说,BI首先就从采购和销售这两块切入。

谈到实施BI的难点,张元福认为技术不是障碍,最大的难题是系统的模式。“数据仓库怎么建,这是技术问题。关键是展示什么,最终是给领导看什么。这个模式怎么建,没有可参照的,这是很难的。”

“如果让用户提需求,这个信息化十有八九是干不成的。”张元福对此感触颇深。

“如果展现出来不是领导要的,最后领导不感兴趣,那就失败了。还好,我们经过反复策划,而且中间经过一次大的反复,第一次弄了以后觉得不行,后来又重新弄了一遍。最终领导觉得很满意。”张元福说。

张元福认为实施BI,一定要让用户“极其”满意,“实施BI会遇到一种尴尬。BI系统和ERP系统还不一样,ERP系统与流程相关,不做也得做,但是决策支持不在流程的链条上。BI系统可以说是专门给决策层用的,特别是总经理这一级的用户,你也不能盯着他,因此做这个系统一定要满足他的想法和需求,要便于使用。如果使用起来很复杂,他会觉得用起来很深奥,系统就用不起来。”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第四篇】

The Financial Problems of X injiang Bayi Iron and Steel Group, Baosteel Group Corporation

Abstract:The main risk is to carry out the work of financial issues, being based on merging middle period. In the process of Baosteel Group Co. merges and acquires Xinjiang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there are still fi nancial issues, including debt information, financing, payment and other aspect of the disclosure of the relative lack of content. Therefore, based on the two large group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background, the countermeasure of financial risk control in the process of merger and acquisition are put forward, and a series of measure to improve the fi nanci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s well as docking and implement the payment of funds are also put forward, aiming at the quality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o reduce the risk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vision of modest help.

Key words:Baosteel group Xinjiang bayi iron and steel group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erger and acquisition risk Financial problems

随着重工行业的快速发展,新型行业对传统钢铁产业产生了冲击。在市场竞争以及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下,重工类企业以并购的方式进行市场竞争力提升,是钢铁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提高、融资渠道拓宽的必然需求。之所以要围绕宝钢集团对新疆八一钢铁集团展开的并购活动中涉及的财务问题展开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主要是因为在并购活动开展期间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财务问题,所以,财务问题的有效解决,对推动两大钢铁集团的并购落实以及通过并购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一、并购背景分析

八一钢铁集团与宝钢集团是西北地区仅有的两大钢铁生产基地,其主要经营铁矿石以及煤炭资源。随着钢铁行业的创新发展,八一钢铁集团在西北部钢铁市场中,占据了市场75%的份额,虽然其本身的实力相对较强,但是,从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角度进行分析,其经营的规模并不理想,在钢铁产业进行整合的政策影响下,八一钢铁集团并不能实现经济、生产以及规模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最主要的是从2005年开始,八一钢铁集团的生产绩效呈现出下滑的趋势,所以,为保证钢铁产业的全面优化,八一钢铁集团需要选择合作对象。

另一方面,宝钢集团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其经济效益以及经营规模等方面相对持平,但是,在钢铁行业进行战略重组的政策下,钢铁集团的合并已经形成必然发展趋势,为保证自身的全面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宝钢集团也需要寻找合作对象。另外,八一钢铁集团在经营的过程中,在市场份额中的占比达到了75%,借助八一钢铁集团的原材料市场,对宝钢集团的全面?l展有推动作用。

在钢铁产业整合政策、宝钢集团的原材料需求、市场竞争压力以及八一钢铁集团本身的经营相对缺失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宝钢集团并购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是双方企业观察落实宏观政策、实现经济效益拓宽以及“各取所需”的必然需求。

二、并购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问题

宝钢集团对八一集团的全面并购,是在政府的推动下进行的,随着并购工作的全面发展,双方的合作事宜逐渐向融合的方向展开,但是,在并购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财务信息披露内容不完全、双方的资金链条以及负债情况分析不明确以及支付方式需要进一步强化等问题。首先,双方的财务信息披露不完全。双方提供的财务报表内容相对缺失,只是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资金链条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并没有体现出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发展目标,进而影响财务信息的全面性作用发挥。其次,双方在分化经营的过程中,其融资情况、信贷情况以及纳税情况等方面的信息相对缺失,严重影响合作发展的目标实现。最后,资金的支付方式是影响并购的关键性问题。随着并购工作的全面展开,并购资金的支付方式以及战略目标的有效结合等方面,仍然存在滞后的情况,严重影响并购工作的全面落实及开展。

三、并购的财务风险及绩效分析

1. 并购财务风险的分析

(1)并购定价风险

在宝钢集团对新疆八一钢铁集团展开并购活动期间,由于收购方以及被并购方都是大型上市企业,为此对于新疆八一钢铁集团的财务信息数据,宝钢集团可以通过对其披露的财务信息数据展开全面分析,便能够大致了解到八一钢铁集团内部经营状况以及财务状况孰好孰坏。在具体的并购案例当中,对并购定价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下列两点:其一,信息不对称。在并购案例中,宝钢集团之所以对八一钢铁集团展开收购活动,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响应政府号召,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开展,而集团为了更好地发展,也必须通过并购活动,才能够更好地发展壮大。由于收购方掌握被并购方的信息数据与被并购方内部实际的财务数据存在不对称,也有可能是被并购方故意对收购方存在部分财务信息数据隐瞒,最终导致收购方在并购活动定价环节上存在一定风险;其二,存在隐性成本。八一钢铁集团股权结构中绝大部分股权属于国有,集团属于大型国有企业,对其展开并购活动在资产产权方面难以分清,内部职员养老保险成本方面、退休职员安置方面所需的成本均相对较高,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隐性成本。

(2)融资风险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得出,宝钢集团于2005年度对外披露的财务数据中揭示销售利润率达到10%,而2006年度对外披露的财务数据中揭示销售利润率达到%,该数据在企业行业竞争排名中处于中上,整体经营运作实力以及盈利能力相对较强。从2005年度以及2006年度宝钢集团财务报告数据中还能够了解到集团现金流足以支付企业的借款利益以及日常所需支付的费用开销,从中揭示出宝钢集团的资本实力较为雄厚,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3)支付风险

通过分析宝钢集团于2005年度的财务报告数据能够了解到当年年度现金流量达到亿元,而在对八一集团的收购活动中仅仅需要支出30亿元。与此同时,宝钢集团在2005年前后发展一直处于较快速的发展水平,一直处于行业中领先发展地位,通过分析其财务报告均能够发现企业内部资产结构较为合理,各项财务指标相对稳定,企业的负债偿还压力较轻,风险抵御能力相对较强。具体的数据见表1和表2。

(4)财务整合风险

在宝钢集团对八一钢铁集团展开的收购活动中,由于被收购企业属于大型上市企业,财务体系相对独立,如何在并购活动后顺利整合两大集?F之间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各方面资源难度较大。在并购活动中,宝钢集团属于强者,八一钢铁集团属于弱者,论企业发展规模、内部生产规模以及盈利能力而言,宝钢集团在行业发展中均具有领先地位,而八一钢铁集团在行业排行中相对较低,就连前三十名也无法挤进。由于并购双方整体实力较为悬殊,为此并购活动后的整合活动也需要宝钢集团安插专业人才以及资金到八一钢铁集团,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各项资源的高效整合。在并购活动开展之前,通过数据调查得出宝钢的产能能够达到2000多万吨,而八一钢铁集团的产能仅仅能够达到宝钢的1/4,而在内部职员规模方面两者却并没太大差别,相差较大之处便是企业内部文化、管理机制等方面。再者,由于宝钢集团与八一钢铁集团的所在地各分一处,并购活动后的各项资源整合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2. 八一钢铁集团并购绩效分析

通过分析八一钢铁集团的财务数据能够了解到其财务数据在并购活动时进行了修改,每股收益以及资产收益率均得到了明显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得到提高,企业整体发展水平均得到提高。并购完成后,八一钢铁成为宝钢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宝钢向八一钢铁输出了企业的 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等,充实了八一钢铁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能力。具体见表3。

3. 宝钢集团并购绩效分析

通过分析宝钢集团财务报告中的数据能够了解到,并购活动结束后宝钢集团业绩有所增长,在并购活动结束后宝钢集团持续多年实现盈利,具体可以通过表4进行了解。

(1)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得出,2005年度宝钢集团曾聘请相关调研机构对八一钢铁集团展开过数据调查;再者,由于宝钢集团属于上市企业,国家对上市企业财务数据披露方面管制较严,相关财务信息获取较为容易,为此,宝钢集团开展的并购活动存在的财务风险相对较低。

(2)在并购活动后,从宝钢集团对外披露的财务数据中,均能够了解到宝钢集团在资源整合阶段资金使用量相对较大,但依然不影响集团的正常经营运作。

(3)宝钢集团在并购活动结束后,从其对外披露的财务数据中仍然能够发现现金流量依然充足,不影响集团的日常运作。

(4)宝钢集团在并购活动后,虽然资产收益率出现了下滑现象,但是整体盈利能力仍然向上。之所以并购活动后出现该现象,主要是因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并购活动后的资源整合问题,但依然不影响宝钢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优化并购财务工作的可行措施

1. 重视财务信息的时效交流

重视财务信息的时效交流,是从财务报表披露内容相对完整的角度对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宝钢集团与八一集团在对财务报表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其资产负债表、资金流量表以及企业的经营财务报表等不同核算科目,需要体现出企业的财务负担、现经营的财务情况以及后续的盈利能力等内容,这是并购双方实现财务信息共享的关键性工作。最后,财务信息需要对材料的引进情况、企业的经营成本以及企业的资金扩充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体现,双方的财务信息共享,可以直接推动双方的并购进程。财务信息披露相对完善,是双方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也是降低财务发生风险的有效途径。

2. 充分了解双方集团的负债情况

经济市场发展对于优质资产的注入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要,在并购活动结束后,八一钢铁集团得到了宝钢集团在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以及先进生产技术经验与管理经验等多方面,并联合了宝钢集团发展战略,在并购活动后的资源整合过后,发挥出应有的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指的就是当一个企业将另外一个或多个企业并购后,产生的一种纯资本性效应。充分了解双方集团的负债情况,是并购双方实现“有效合作”的关键性工作。双方的负债情况是财务风险中的关键性问题。在以宝钢集团为主体、以八一钢铁集团为附属的并购模式下,双方的融资情况、负债情况需要以并购会议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负债情况的有效披露,并不是降低并购的“砝码”,而是实现“真诚合作”的关键点,共同解决负债压力,对并购的盈利能力提升以及快速进入盈利期等方面有指向性作用。

3. 落实并购资金的支付方式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3 1210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