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实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62187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实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1

早期状元毕业后“能见度”偏低,现今高考状元“曝光过度”

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此次调查到1977-1998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状元近400人,约占1977-1998年我国各省市高考状元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理科、文科状元各占50%左右,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其中能调查到职业发展状况的高考状元约150人,约占1977-1998年我国各省市高考状元总数的十分之一,可以说大部分高考状元从产生到大学毕业,都很少进入人们的视野,与现今高考状元“高曝光率”大不相同,我国早期的高考状元诞生和毕业后“能见度”偏低。

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为高考状元本科毕业首选

高考状元作为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成绩的第一名获得者,是高考中的优胜者,可以说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在调查到的1977-1998年高考状元中,在进入大学之后仍保持极强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基本上都是大学校园中的佼佼者。本科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比较少,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高考状元本科毕业时的首选,在本次调查到职业状况的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近四成的高考状元选择了出国留学深造,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定居海外。

装在状元套子里的人

这份报告传递的“高考状元理应成为职场成功者”的社会情绪让曾经的高考状元刘进很不舒服,“高考状元其实也是平常人;我们只是抓住了一次机遇,社会没有权力把‘优秀’的紧箍咒套在我身上。”他甚至认为,这是一种仇智心理。

在莫思多看来,那个结论本身的假设就错了,“高考状元为什么就一定要成功?”“成功的标准是什么?”莫思多觉得,调查报告用一个排名来评判成功与否,其逻辑其实和高考无异,调查报告《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拿这样一个小概率的身份因素去衡量一个人是否杰出,“没有意义”——“也许他根本就没有参加考试,也许他根本不喜欢这个考试,也许他适应的那个考试跟这个考试的规则已经不一样了。”

学术研究成状元“职业最爱”

调查发现,在调查到职业状况的高考状元中,1977-1998年的高考状元职业选择呈现多样化特征,职业分布比较广泛,部分高考状元“职业成就较高”。从状元工作的领域来看,选择在学界工作的状元最多,约占总数的两成,可以说学术研究是高考状元的职业最爱。其次是选择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部分选择自主创业或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部分从事证券金融、媒体工作的状元也不少;约有四成多的状元则选择国内攻读研究生、海外留学或移居海外。

高考状元专业与职业错位,选大学挑专业时更应谨慎和理性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的几乎都是国内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接受的是中国一流的高等教育。在社会公众心里,高考状元毕业后应该出人头地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职场状元”。然而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相差甚远,他们当中大多数没能成为各行业的“顶尖人才”,状元职业发展较少“出类拔萃”,在目前我国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难觅高考状元的“身影”。

调查到职业状况的大部分高考状元选择了与自己就读大学专业相关系数不高的行业作为终身职业。再普查我国杰出政治家校友榜、院士校友榜、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富豪企业家校友榜、长江学者等顶层人才榜单,尚未发现高考状元的身影。分析显示,部分高考状元之所以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就远未达到人们的预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选大学时多看牌子、少关注大学的发展环境,挑专业时少立志长远、多随大流奔热门,结果很多高考状元不得不中途转换专业,这不仅浪费了他们自己的宝贵精力,更多的是浪费了教育资源,而毕业后进入其他专业领域,减缓了他们脱颖而出的速度,降低了杰出人才的产出率。这应引起高考状元、大学教育者的反思,一方面,高考状元自身要有长远的职业规划、培养较高的专业忠诚度,不选最流行最热门的专业,只选最好最适合的专业;另一方面,高校和社会应创造高考状元变身职场状元的环境和氛围,加强引导、注重培养、给足支持、鼓励拔尖、追求卓越、实现创新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4篇《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2

首份《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出炉(图)

图片来源:新京报

据科学网2007年8月7日报道:8月7日,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推出了我国首个针对高考状元职业状况的调查报告——《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在考查了1977年~1998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的职业状况后,有关数据显示,高考状元大学期间学习能力突出,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为毕业首选,但是,高考状元职业发展并不理想,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考场状元”尚未成为“职场状元”,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

学习能力突出投身学术者居多

该报告显示,可统计到职业状况的高考状元有130多人,约占总数的38%左右。调查发现,状元进入大学之后仍保持极强的学习能力,基本上都是大学校园中的佼佼者。本科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状元比较少,大部分的状元本科毕业时选择继续在国内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另有一部分状元则选择出国留学深造。在统计到的130多名状元大学毕业后,约有40%选择出国留学深造或定居海外。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为高考状元本科毕业的首选。

在就业上,状元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呈现多样化特征,职业分布比较广泛,职业地位较高。在统计到的130多名状元中,在学术界工作的高考状元最多,约占总数的22%,学术界成为高考状元的“职业最爱”,调查报告《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选择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约占总数的17%。选择自主创业和从事企业管理的状元约占总数的10%。选择从事金融、证券工作的状元约占总数的9%。在新闻界工作的约占总数的5%,在党政机关工作的状元约占总数的5%。

对于状元的职业选择,该课题组专家、云南师范大学青年学者冯用军表示,大部分状元选择了与自己就读专业相关系数不高的行业作为职业,从中可以看出,高考状元之所以职业发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高考专业志愿不是自主选择,而是随大流的结果;因而不得不中途转换专业,这不仅浪费了他们自己的宝贵精力,更多的是浪费了教育资源,这值得教育界反思。

成就低于社会预期应引起反思

据中国校友会网运营总监赵德国介绍,调查到的高考状元的职业现状与社会预期差距较大,在各自领域没能出现行业的顶尖人才,大多在职场上显得默默无闻。他表示,课题组通过核查2007年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的杰出人才发现,在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而在学术领域,通过调查中国两院院士、外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奖人等专家名单,均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同样在杰出政治家中也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影子。这也说明了高考状元尚未出现在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状元仅是“考场状元”,尚未成为“职场状元”。

对此,该课题组学术负责人、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表示,高考状元作为各地区高考的第一名,选择就读的几乎都是国内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受到的是中国一流的教育。在社会公众眼里,高考状元不仅是高考的佼佼者,更应该在毕业后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成为“职场状元”,比如知名的科学家、教育家等。然而,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并没有社会期望的那么理想,与其诞生时的风光和就业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应当引起社会对状元群体的关注,特别是对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

冯用军也表示,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不等于能力。学历只能证明你接受过高等教育,能力怎么样,要靠到社会上去打拼和实践来证明。高考状元体现的是其中学阶段的学习能力与成就。状元进入大学后,要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改“平衡学习”为“专一学习”,努力成为专家型人才,毕业后成为“职场状元”。

1999-2006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3

200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三十周年,“高考”作为我国最大规模的人才选拔制度,是目前全国人民公认的最公平、最公正的制度。“高考状元”作为各地区高考的最高分得主,高考“赛场”的金牌获得者,它的出现是一个学生的天赋、情商、志向、勤奋与家庭的生活条件、生存环境、教育方式和中学的办学理念、教师水平、教学方法的完美结合,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

每年高考放榜后,“高考状元”因其特有的价值与影响赢得社会的强烈关注,“高考状元”都牵动着考生、高校、中学、老师、家长、商家、媒体乃至全社会的“眼球”,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在我国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2005年香港高校进入内地招生后,两年间就招收到18名状元,对北大清华等内地高校生源格局发起强有力的冲击,高校生源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巾帼不让须眉”,男女状元“平分天下”

北大清华复旦“最受状元青睐”,香港名牌高校成“状元新宠”

榜单显示,北京大学最受高考状元青睐,高居“1999-2006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榜首,清华大学仅次之位居第二,选择北大和清华就读的状元合计占总数的%,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复旦大学列第三。位居前十的其他高校是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等。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最受理科状元青睐,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最受文科状元青睐。北京、香港和上海等经济和文化发达地区的高校是高考状元的首选,中西部名牌大学少有状元问津。

范文网[]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4

高考状元毕业后大多“销声匿迹”,仅十分之一状元职业“有案可查”

报告显示,本次调查统计到的高考状元有350多人,约占1977-1998年高考状元总数的25%。其中理科状元190多人,文科状元160多人。当中能统计到其职业状况的有130多人,仅占1977-1998年高考状元总数的十分之一。可以看出,大部分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都“销声匿迹”了,高考状元毕业后“能见度”偏低与现今高考状元“高曝光率”形成鲜明对比。

高考状元“阳盛阴衰”,文理科男状元优势凸显

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高考状元中,男女状元比例严重“失调”,男状元约占64%,女状元约占36%。其中理科状元中,男状元占绝对优势,约占73%,女状元约占27%,女状元不到理科状元总数的三分之一。文科状元中,男状元仍占优势,约占53%,女状元约占47%,女状元勉强与男状元“平分天下”。可以说,1977-1998年我国高考状元呈现出“阳盛阴衰”的局面。

1977-1998年我国文理科高考状元性别比

文理状元 所占比例理科状元所占比例 文科状元所占比例

男64%男73%男53%

女36%女27%女47%

北大清华成高考状元首选,中科大高居第三

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状元中,能统计到就读大学的有190多人,约占总数的55%左右。其中,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状元最多,有85人,高居第一。选择清华大学就读的有46人,位居第二,其中北大和清华录取状元合计约占总数的70%左右。选择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的状元有16人,位居第三名。选择就读复旦大学状元有8人,位居第四。选择就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6名,列第五名。其中理科状元选择就读清华大学的最多,文科状元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最多。

“状元归属”正在成为衡量大学影响力的“风向标”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学术负责人、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对比“1977-1998年”和“1999-2006年”两个时期高考状元选择就读高校情况来看,1999年以前状元选择就读的高校相对分散,而1999年以后状元选择就读的高校非常集中。自1977年以来,北大和清华一直都是状元的首选高校,而其他高校在不同时期情况则不同,如中国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南京大学等高校1977-1998年是状元报考人数较多的高校,而最近几年则少有状元问津。特别是2005年香港高校纳入内地统一招生后,部分高校在状元心目中的地位已基本上被香港高校所取代,而与此同时,香港高校也对北大、清华发起强有力的冲击。相对来说,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则表现比较稳定,不同时期均有一定数量的状元选择报考。

1977-1998年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

名次学校名称所在地区状元人数

1北京大学北京85

2清华大学北京46

3中国科技大学安徽16

4复旦大学上海8

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6

6南京大学江苏4

7中国人民大学北京3

8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2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2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

武汉大学湖北2

12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北京1

北京外交学院北京1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1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1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1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1

暨南大学广东1

南开大学天津1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1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1

同济大学上海1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1

西南大学重庆1

中山大学广东1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

高考状元专业选择多样,经管法学物理排行前三

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状元中,可统计到就读大学专业的有150多人,约占44%左右。其中,选择就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状元最多,有38人,位居第一,选择就读法学的有15人,位居第二,选择就读物理的有13人,位居第三。位居前10名的其他专业是计算机、生命科学、土木建筑、中文、自动化、电子工程、外语等,其中理科状元最钟情“物理“,”经济管理“成文科状元最爱。可以看出这个时期高考状元专业选择明显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蔡言厚教授指出,对比1999-2006年状元选择就读大学专业的情况,1977-1998年状元的专业选择理性更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较多考虑的是专业的预期贡献而非个人的预期受益,与当代高考状元纷纷选择热门专业形成鲜明对比,这与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相一致的。如今高考状元纷纷选择热门专业是与市场经济时代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相一致的,对于他们的这种行为无可指责,要反思的是政府,为什么不利用市场经济这个宏观调控手段来进行调控?

高考状元大学期间学习能力突出,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为毕业首选

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状元中,可统计到职业状况的有130多人,约占38%左右。调查发现,状元进入大学之后仍保持极强的学习能力,基本上都是大学校园中的佼佼者。本科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状元比较少,大部分的状元本科毕业时选择继续在国内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另有一部分状元则选择出国留学深造。在本次统计到的130多名状元大学毕业后,约有40%选择出国留学深造或定居海外。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已成为高考状元本科毕业时的首选。

高考状元职业选择多样化,投身学术界成众多状元“职业最爱”

报告显示,状元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呈现多样化特征,职业分布比较广泛,职业地位较高。在统计到的130多名状元中,在学术界工作的高考状元最多,约占总数的22%,学术界成为高考状元的“职业最爱”。选择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约占总数的17%。选择自主创业和从事企业管理的状元约占总数的10%。选择从事金融、证券工作的状元约占总数的9%。在新闻界工作的约占总数的5%,在党政机关工作的状元约占总数的5%。其中22%左右状元在海外留学或移居海外,另有一部分状元还在国内高校攻读研究生。

高考状元所学专业与从事职业脱节,消极后果亟待检讨

课题组专家、云南师范大学青年学者冯用军指出,分析130多名状元所学专业与毕业后选择的职业发现,大部分状元选择了与自己就读专业相关系数不高的行业作为职业。从这可以看出,高考状元之所以职业发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高考选择专业时不是立志、而是随大流的结果;因而不得不中途转换专业,这不仅浪费了他们自己的宝贵精力,更多的是浪费了教育资源,这是值得教育界反思的地方。

社会期望高考状元不仅是“考场状元”,毕业后更应成为“职场状元”

课题组学术负责人、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高考状元作为各地区高考的第一名,选择就读的几乎都是国内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受到的是中国一流的'教育。在社会公众心理,高考状元不仅是高考的佼佼者,更应该是毕业后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成为“职场状元”,比如知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法律专家和学术大家,成功的商界精英、政界翘楚、媒介大腕、文艺名人或社会名流等。

高考状元职业发展并不理想,职业成就平平远低社会预期

调查显示,高考状元职业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大相径庭,他们当中没能出现行业的“顶尖人才”,大多在职场上显得“默默无闻”。课题组通过核查“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的杰出人才发现,在“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而在学术领域,通过调查中国两院院士、外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奖人等专家名单,均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同样在“杰出政治家”中也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影子。这也说明了高考状元尚未出现在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状元仅是“考场状元”,尚未成为“职场状元”。

蔡言厚教授指出,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并没有社会期望的那么“理想”,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一扫当初高考状元的风光和辉煌,职业成就平平远低社会预期,除个别高考状元有较高成就外,大部分已变得“泯然众人矣”,这些高考状元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做出的成就,少有开创性的、杰出的、举世瞩目的成就。高考状元诞生时的风光与高考状元毕业后的落寞,应当引起社会对状元群体的关注,特别是对教育的反思。

知名大学要践行培养一流人才的使命,高考状元应牢记“马拉松精神”

蔡言厚教授表示,高校应该将“进口”的各类考生,变为“出口”的一流学生,走上社会以后成长为“杰出人才”作为评价一所大学人才培养效率状况的最公正标尺。鼓励高校培养出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的“国家急需的创新人才和杰出人才”以及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所提出的“大师级人才”是每一所大学、特别是985工程大学的战略任务,务必牢记在心。

要改变对教育及教育机构的评价方法,重点考核其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我们呼吁:要改变对教育及教育机构的评价方法。对中学:用成才率代替升学率;对大学:用成才率代替优秀学生录取率,用留学回国率代替留学率。中学要把优秀的中学生送进大学深造,而不仅仅是关注培养了几名状元;大学应将优秀的中学生培养成优秀的大学生,而不仅仅是宣传用“状元奖学金”招到了几名高考状元;同时,社会和国家一方面不仅要让优秀的大学生在实践中发展为杰出人才,另一方面也应让优秀的留学人员回国做出贡献。

状元要改变学习策略,力争成为专家型人才,毕业后成为“职场状元”

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不等于能力。学历只能证明你接受过高等教育,能力怎么样?要靠到社会上去打拼和实践来证明。云南师范大学青年学者冯用军指出,高考状元体现的是其中学阶段的学习能力与成就。状元进入大学后,要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改“平衡学习”为“专一学习”,努力成为专家型人才,毕业后成为“职场状元”。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56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