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调查报告【精彩5篇】
【导言】此例“社区调查报告【精彩5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社区调查报告【第一篇】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市20xx年社会公众安全感调查由市政法委综合治理办公室牵头组织、对x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具体负责调查实施,20xx年9月至10月在全市六县(市、区)全面开展。通过对全市城乡广大人民群众对当前社会治安状况和公众安全的调查了解及真实评价,客观地反映了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现状和变化,进一步揭示在经历大地震之后我市社会公众安全亟待解决的问题、隐患以及全市社会综合治理面临的困难和突出问题,提出建议、措施。
一、调查内容和样本分布
此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城乡调查居民对全市社会公众安全的总体评价;客观反映影响社会公众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和当前社会治安状况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真实了解群众对创建“平安德阳”和综合治理宣传工作的知晓度以及对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满意程度等方面;收集整理调查群众对增加社会公众安全感的建议措施。
全市共抽取调查样本1240户,比2015年增加调查样本数量240户,调查样本扩大24%。调查样本的结构和分布客观地反映了我市城乡居民总体构成和分布的基本特点。从调查对象的性别看:男性占%、女性占%;从受教育程度看:小学及以下的占%,初中的占%,高中的占%,大专及以上的占%;从被调查人的职业或身份看:干部、职员占%,企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占%,个体、私营业主占%,工人、司售人员、服务业人员占%,务工农民占3%,离退休人员占%,无业或失业人员占%,在校学生占%,务农农民占%,其他占%;从样本分布的区域分布看:城市690户,农村550户。其中:x县280户,x县100户,x市、x市、x市、x区各200户(x区包括旌湖开发区80户),二重、东电、东汽三大厂各20户;从调查对象居住状况看:居住在活动板房或帐篷占%,居住在自有房或出租房占%。
本次调查严格按照抽样调查的原理,以城乡住户为单位、确定年龄在18至60岁之间的城乡居民为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为真实反映在大地震后城乡居民对全市社会治安状况和公众安全感受和评价,市政法委综合治理办公室和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严格按调查方案进行了入户调查、实地复查和问卷电话抽查等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保证了本次调查结果客观、可靠。
二、群众对当前公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状况评价
今年我市遭遇了“”大地震灾害,党中央和国务院及时组织全国各方力量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家园,一方面抽调大量部队、警察以及其他救援力量进行施救和重建,国家对灾区人民在经济上、精神上和生活信心各方面落实政策、措施进行帮助,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亲临我市重灾县(市)指挥、慰问,对于灾区广大民众凝聚人心、恢复信心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我市广大干部群众在灾难面前表现了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勇气和精神,自发组织了“共产党员服务队”、“群众救援队”、“民间慰问队”、“治安巡逻队”等各种救援和治安组织;我市各级政府在震后及时落实兑现灾区各项补助政策和重建措施,积极向重灾乡镇(街道)、村(居委)、各救助点派驻大量干部,帮助解决灾区群众困难、统一思想、维护社会稳定;各级政府继续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充实加强基层治安的力量,加强对基层综合治理工作宣传、巡逻、严打、专项治理等方面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公众安全感稳步提升
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公众安全感评价“很好”、“好”和“一般”的占全部被调查者的比重为%,比去年上升了个百分点,安全感评价满意率继续保持在九成以上。其中:评价“很好”的占%;评价“较好”的占%,评价“一般”的占%。全市社会公众安全感评价具有以下特点:
1.从城乡看:乡村居民的安全感高于城镇。在城镇的居民中安全感评价“很好”、“较好”和“一般”的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在乡村的居民中感觉“很好”“较好”和“一般”的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城镇和乡村被调查者安全感评价“较差”和“很差”的分别占%和%,城镇居民安全感评价“较差”和“很差”的比重高出乡村个百分点。尽管我市城镇和农村居民公众安全感评价总体水平逐年提升,但由于近年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外来人口急剧上升,城市管理难度加大,城市发展过程中引发和沉淀一些矛盾和问题,从而影响了城镇居民对社会公众安全感评价低于乡村。
2.从性别看:男性安全感高于女性。性别不同对安全感评价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往往女性的安全意识更强、更关注。在本次的被调查者中,男性安全感评价“很好”、“较好”和“一般”的比重为%,女性安全感评价“很好”、“较好”和“一般”的比重为%,男性比女性的安全感高个百分点。
3.从年龄看:老年组的安全感低于其他年龄组。在各年龄组对社会公众安全感评价中,50—65岁年龄组安全感评价为ZUI低,评价“很好”、“较好”和“一般”的比重仅为%,比全市居民安全感低个百分点;其余18-29岁、30-39岁、40-49岁各年龄组安全感评价分别为%、%、%,50岁以下年龄组对社会公众安全感评价都在94%以上,表明全市社会治安秩序总体良好。50-65岁年龄组安全感偏低,要求社会更加重视中老年群体公众安全,减轻其心理压力。
4.从教育程度看:受教育程度越高安全感越低。小学及以下安全感比重,评价“很好”、“较好”和“一般”的比重达%;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群体安全感觉ZUI低,评价“很好”、“较好”和“一般”的比重仅%;受高中教育的群体评价“很好”、“较好”和“一般”的比重为%;受初中教育的群体评价“很好”、“较好”和“一般”的比重为%。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社会治安环境的关注和对公众安全的要求也越高。
5.从被调查者的职业看:务农农民安全感。调查结果显示:安全感评价超过94%以上的职业为学生、务农农民、工人、务工农民、无业人员,其中务农农民安全感为%;安全感评价92%至94%之间的职业有职员、机关人员、离退休人员、私营业主;安全感评价91%至92%之间的'职业为企业管理人员、个体工商;安全感评价91%以下的职业为服务人员和司售人员。安全感评价职业分布总体上反映了低收入职业的安全感高于中、高等收入职业。同时司售人员的安全感评价较低反映了司售人员对交通肇事行为增长而对公共交通安全的担心。
6.从县(市、区)看:重灾县(市、区)社会治安稳定,安全感评价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度分县(市、区)的社会公众安全感评价比上年均大幅度提高(见附表一),按安全感评价高低排序依次为:x市、x市、x县、x县、x市、x区,社会公众对社会治安状况和安全感评价“很好”、“好”和“一般”的占全部被调查者的比重为:x市96%、x市%、x县95%、x县%、x市%、x区%;x市、x市、x县分别比全市平均数高出、、个百分点。重灾市、县社会公众安全感评价较高,除了当地加强了对基层综合治理工作宣传、巡逻、严打等各项常态综合治理工作外,国家抽调了大量部队、警力、救援人员以及各级政府下派大量驻村干部对维护灾区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关于市社会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报告关于市社会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报告
(二)2015年度全市社会治安现状明显好转
大灾之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震灾害给维护社会稳定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造成的影响和难度,及时制定了《受灾群众集中安置区治安管理办法》,各级政法机关在加强综合治理常态工作的同时,重点开展了“地震灾害安置区平安创建”专项活动、“惩治入室盗窃专项措施”活动、专项打击传销活动以及民爆物品专项整治活动;在奥运会期间还进一步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清理、登记,对进京人员和去往火炬接力举办地城市进行登记管理;开创新一轮“平安德阳”创建专项活动,进一步稳定了灾区治安环境。全市社会治安秩序总体良好,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公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全市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根据调查当地治安状况与前三年对比,被访群众认为“有明显好转”的占%,认为“和以前差不多”的占%,合计占%,比2015年上升个百分点,认为“有所恶化”的仅占%。
1、发生在全市市民身边的违法犯罪案件大幅度减少。在对“公众安全侵害行为”的调查中发现,“本人、家人受到过侵害”、“同事、朋友受到过侵害”和“亲身经历或者亲眼看到过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的行为大幅降低,比上年减少%。其中:“本人、家人受到过侵害”比上年减少个百分点,“同事、朋友受到过侵害”比上年减少个百分点,“亲身经历或者亲眼看到过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比上年减少个百分点。
2、未成年人犯罪、机动车被盗、吸毒贩毒等突出治安问题治理效果明显。根据调查访问公众对2015年度本地发生的突出治安问题选项回答结果表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机动车被盗、吸毒贩毒、破坏盗窃国家电力电信设备、寻衅滋事和打架斗殴等突出治安问题的案发和影响,与上年比较大幅下降(见表三)。被访群众在回答本地ZUI突出的治安问题答案时,选择“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比重下降个百分点,选择“机动车被盗的”比重下降个百分点,选择“吸毒贩毒”比重下降个百分点,选择“破坏盗窃国家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备设施”比重下降个百分点,选择“当地称雄的黑恶势力”比重下降个百分点,选择“寻衅滋事和打架斗殴”比重下降个百分点。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进一步好转。通过各级政府不断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各级政法机构着力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政策措施,新一轮创建“平安德阳”建设活动已深入社区、村组居民,社会公众法律意识和参治意识增强,基层社区警务室、校园警务室、板房警务室和义务治安巡逻队、义务消防队、义务交通秩序维护队等基层治安机构、队伍已落实到社区、街道、校园,综合治理基础工作得到充实,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好转。
根据调查访问:%的被访群众“看见违法犯罪行为发生”选择报警,并有近10%的被访群众表示要“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同时,有%的被访群众表示参加过基层单位组织的“治安巡逻、轮流守护”行动。
有%的被访群众知道平安德阳(平安安置区)建设活动的主要内容,其中:通过村组干部宣传占%,通过广电报刊宣传的占45%,通过标语板报宣传的占%,其他途径宣传占12%。
有近50%的被访群众熟悉居住区(安置区)的责任民警;有%的被访者经常看到居住地(安置区)的民警、治安巡逻队和基层干部在开展治安巡逻。
(三)对政法部门和政法干警的满意度评价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被访群众对政法部门执法公正和基本公正的认同率分别为:公安局%、法院%、司法局%、检察院%。被访群众对政法部门和执法干警是否满意的认同率分别为: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司法局%。2015年度,公众对公安部门执法公正和公安干警执法的满意度认同率上升到政法部门中第一位,一方面是公安部门和公安干警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社会公众对公安部门和干警在这次特大地震灾害中的英勇表现,满意度认同率很高。地震灾害及其影响成为今年全市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对司法工作和诉讼案件的关注度下降,同时今年发生的诉讼案件影响力相对较小,对司法局和检察院执法的满意度认同率排位下降有一定影响。
三、当前影响社会治安和危害群众安全的突出问题
(一)盗窃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仍然是影响社会治安和危害群众安全ZUI突出的治安问题。
尽管全市2015年全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机动车被盗等犯罪现象比例比上年呈下降趋势,但在本年度发生的突出治安问题构成比重仍然占较大份额。根据被访群众对当地发生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机动车被盗、吸毒贩毒、破坏盗窃国家电力电信设备、当地称霸的黑恶势力、入室盗窃、公共场所扒窃、自行车被盗、街面抢夺、寻衅滋事和打架斗殴等14项违法犯罪现象选择回答时,自行车被盗、公共场所扒窃、入室盗窃、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机动车被盗等五项被受访群众选择为ZUI突出的治安问题,选择比重分别为自行车被盗占45%、公共场所扒窃占%、入室盗窃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占%、机动车被盗占%。(见表三)
(二)部分区域治安秩序存在薄弱环节
治安秩序按城镇和农村比较,城镇为薄弱环节。城镇居民安全感评价“较差”和“很差”的比重高出乡村个百分点,城镇治安状况与前三年相比,认为“有所恶化”占%,比农村高出个百分点。
治安秩序按x区和旧城区比较,旧城区为薄弱环节。x市区x区主要分布在环绕旌湖和市开发区辖区内,市开发区的社会公众安全感评价“很好”、“好”和“一般”的占全部被调查者的比重达95%,比主要分布在旧城区的社会公众安全感评价高个百分点。
治安秩序按管辖区域比较,二重工矿区为薄弱环节。二重工矿区的社会公众安全感评价“很好”、“好”和“一般”的占全部被调查者的比重为8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个百分点;安全感评价“较差”和“很差”的分别占10%和5%,比全市高出和个百分点;治安状况与前三年相比,认为“有所恶化”占10%,比全市高出个百分点;受访群众对2015年本地发生的突出治安问题选择中,“自行车被盗”比全市高出20个百分点、“公共场所扒窃”比全市高出16个百分点、“入室盗窃”比全市高出3个百分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比全市高出个百分点、“机动车被盗”比全市高出个百分点。
(三)地震灾害给社会治安环境治理造成的破坏和影响逐渐增大
根据调查了解:地震灾害使我市一部份城乡居民失去了家园,许多家庭遭到毁灭性打击,出现了大量的“孤儿”“孤老”“孤残”三孤人员,失业人口大量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大幅降低,城乡居民生活困难户和特困户增多。尽管国家对灾区的住房坍塌住户无偿提供了居住条件,灾区政府及时落实了永久性住户补助和灾后重建措施,并对困难群众实施了临时生活救助和后续救助,这些政策在短时间内,解决了群众基本生活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但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随着灾区救助政策的兑现完毕后,一部份在未能纳入国家ZUI低生活保障补贴的低收入户居民依然面临生活困境,一些因地震形成的各种问题可能引发新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逐渐成为主要的危害社会治安环境的不稳定因素。
四、改善社会治安环境和增强群众安全感的措施、建议
(一)加强法制宣传,进一步加大对盗窃财物等突出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1、加强法制宣传,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2015年度,各级政法机构和教育部门继续进一步把“学校警务”活动推进,学校周边社会治安环境已经有了明显改变,学生和教师的安全感评价大幅提升,但由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频繁发生,对社会治安环境和社会公众安全感的影响仍然十分明显,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落实好对有效降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各项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多方渠道加强法制宣传,包括认真落实“警校共育”的具体内容,扩大对各级政法部门的职能宣传的影响,鼓励媒体部门加强对有关见义勇为青少年的维护法律尊严的先进事迹的报道,同时强化对未成年人出入“网吧”的管理,对传媒相关新闻报道加强审核、把关。
关于市社会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报告各类报告
2、加大力度,打击侵害公众财产等突出违法犯罪行为。从近年调查资料来看表明(见表三),自行车被盗、公共场所扒窃、入室盗窃、机动车被盗等侵害公众财产的违法犯罪行为连续两年都被群众评为ZUI突出的违法犯罪的治安问题,同时还有%受访群众,认为政法机关打击违法犯罪“打击过轻”。针对近年来发生的ZUI突出的侵害公众财产等违法犯罪行为应加大打击力度,在不同范围和区域内进行专项整治活动,特别是对违法犯罪行为频繁发生和相对集中的车站、市场、景区、街道、居民小区进行重点防控、综合治理。
(二)改善治安环境,落实综合治理措施
1、完善考核机智,畅通管理渠道。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城市的发展,部份工矿区已经被城市融为一体,形成了本企业职工、外来人口、本地居民和商业市场混杂一起的格局,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等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存在着交叉错位和相互推诿、扯皮等现象,为社会治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提供了滋生条件。因此,我市各级政府应下决心解决管理体制问题,促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管理到位,责任明确。
2、加大基层治安的保障投入。我市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要实现城市经济实现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升级,必须加大的城市管理和综合治理的投入,尤其是对担负着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的基层治安的投入,要求各级政府根据社会和城市发展规划,充实和完善基层治安的力量和经费,为满足防控技术进步要求,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措施。各基层企事业单位和街道组织,也要增加相应的社会治安投入。对于灾区群众集中居住的活动板房区,由于居住人口众多,人员流动性强,治安问题隐患压力较大,社会矛盾相对集中,建议各级政府必须考虑落实社会治安专项建设资金,保证社会治安的投入,从源头上解决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
3、落实基层“平安创建”治理的措施。2015年我市开展了继续开展了“平安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新一轮“平安小区”和“平安安置区”将社会治安治理措施落实到基层。调查资料显示:受访群众对增加公众安全感首先要落实和解决的问题是“加强巡逻”,调查群众认同率达%;其次是“加强青少年教育”,调查群众认同率为%;“加强外来人口管理”,调查群众认同率为%;“公正执法”,调查群众认同率为%;“提高警察素质”,调查群众认同率为%;“鼓励见义勇为”,调查群众认同率为%;“加强街面警力”,调查群众认同率为%;“加强单位、小区保安值守制度”,调查群众认同率为;“迅速破案”,调查群众认同率为%;“对犯罪多处重刑”,调查群众认同率为%。通过以上调查结果表明,我们基层治安需要重点落实“治安巡逻”、“青少年教育”和“外来人口管理”的措施,同时加强群防群治、提高执法者素质、提升办案质量以及加大打击犯罪力度等方面的基础。
(三)关注灾区群众关心热点问题和特殊情况
关注和帮助解决灾区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困难,有利于消化社会不稳定因素、排除安全隐患。2015年超过半数受访群众关注物价上涨、子女教育、社会治安、居民收入问题、就业问题、环境问题六大社会问题,群众关注度分别为%、%、%、%、%、%。其他受群众关注的社会问题关注度分别为:医保问题%、灾后重建%、腐败问题%、人口问题%及其他%。相比2015年,前三位排序没有变化,但由于地震给群众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居民收入问题、就业问题受关注程度上升,排位提前。各级政府和政法部门要根据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灾区面临的特殊情况,在落实综合治理措施方面做到管理和服务相结合、预防和治理相结合。
社区调查报告【第二篇】
为更好的指导和开展社区建设,提高社区工作的工作效率,我街道办事处于4月9日至13日对辖区内四个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期间召开社区工作人员座谈会、深入各社区居委会实地调查并收集各社区居委会对社区建设工作的综合意见,现就在新形势下建设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如何创新社区体制,加强社区管理,推进社区责任分片包干管理利与弊等情况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社区建设工作在新势下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建设是城市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黄沙湾街道社区建设工作面对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单位功能不断弱化和解体,城市管理出现横不到边,纵不到底等诸多复杂情况下,应运而生有几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比较严重。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我们的社区居委会尚扮演着政府的角色,是政府的一条“腿”,其主要精力还是在完成政府部门或派出机构交办的任务,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人员解决社区自治事务和为居民服务。
(二)社区服务功能尚不完善,虽然大多数社区建立了社区服务机构,但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方式和手段落后,服务机制不活,服务队伍不全,服务水平和质量不高。
(三)社区自治意识和居民参与意识不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自治的意识不强,社区志愿者队伍人数较少,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必不高,社区凝聚力不强。
(四)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工作能力有待提高。20xx年全市通过公开招考的形式,吸引大量的年青同志进入社区工作,其中部分同志,文化程度虽高,但缺乏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而且思想素质和责任心不尽人意,缺少经常性、专业性的业务提高培训,社区干部队伍不稳,已成为当务之急。
(五)还有其他诸多问题急待解决。如办公经费短缺,社区干部待遇偏低,社区办公场所建设缺乏规范化,现代化标准,政策落实不到位,全社会对社区工作的认识不高等问题,急待上级相关部门解决。
二、在新的形势下,创新体制、强化责任、科学推动社区工作上新的台阶
(一)创新社区体制,大力推动社区工作。
在新的形势下,基层社会出现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给基层社会管理提出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对此,在创新社区管理机制体制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摸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组织体制。完善组织体制,是提高党对社区各项工作全面领导能力的基础。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居民区党组织为基础,以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各类组织踊跃参与的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从而使党组织对居委会各级工作的领导更好地落到实处。
2、创新管理体制。改变社区政府职能作用,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工作进社区,必须加强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强化社区居委会自治能力,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加强街道与社区自治组织之间的联系,探索新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效率。着重体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新要求,进一步增强社区服务功能。
3、深化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建设。一是要完善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联席会议和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制度。社区重大事务和涉及居民的切身利益的大事都应由两委联席会议研究形成方案,提交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二是要推广社区事务民主听证制度。凡是与社区居民利益相关的重要事项决策前都要实行民主听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要进一步规范听证程序,把议题选定、代表确定、会议公示、召开会议、议题办理落实等各个环节。三是要逐步设立楼(门)院联络员制度。推进楼(门)院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完善居民自治体制机制。
4、健全社区工作机制。要逐步建立与新形势下的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服务功能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工作体制,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多样、快捷、优质的社区服务。要理顺关系,完善制度,要在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职责与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社区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社区居委会等组织参加的社区事务协商议事制度、廉政建设制度、居务公开制度、财务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等,完善社区工作制度。要在进一步掌握社会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提高社区工作的效率与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以关注民生为重点的社区建设。
社区调查报告【第三篇】
关键词社区环境;报告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身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高度重视,人们所生活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普遍,因此解决环境问题显得更加刻不容缓。其实环境污染包括好几个方面:噪音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有人把环境污染的范围看的很狭隘,以为不乱扔垃圾就能改善环境,的确这是一种良好的措施。但单单靠这一方面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又有多少人会把这种思想融入到行动中呢?为了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为了实现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我于20xx年对我所住的街道社区的环境卫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1 调查目的
通过社区环境的调查,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自身做起,为了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2 调查范围
城市各街道小区,垃圾处理点,人群聚集点。
3 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问卷调查
4 调查情况
通过对各街道小区的调查,我发现以前的随处所见的垃圾现象明显减少,但不完全排除,在绿化带边角上依稀可见有少量包装袋舒坦地晒着太阳,很多是由居民行走时乱丢弃的,更有甚者的是从商处房内扔出来的。道路两旁的垃圾箱由于清洁工没有及时清理,而导致垃圾溢出垃圾箱,还有很多人把垃圾扔在垃圾箱附近,散落的垃圾是固体废气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在炎热夏天会发出一阵阵的恶臭味严重影响社区的环境空气质量,也能招来许多苍蝇、蚊子,从而有可能引起某些昆虫媒介传染病的散发和流行。影响整个社区的形象。如果有些老年人经过而没有注意散落的垃圾,有可能使老年人滑到从而会造成伤害。通过调查还发现有些建筑垃圾散落无人及时清理,以及某些建筑单位引起的粉尘污染严重,造成社区空气中粉尘浓度增高,从而造成人们某些呼吸系统的疾病,影响人体健康。除此之外,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但提高,汽车以是人们出行的主要工具,但是其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不容忽视,还有汽车的喇叭声在社区对还在休息的人们所产生的噪音污染。特别是在中午休息期间会使一些人烦躁不安,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在对随机抽取的20人进行的问卷调查中
请问你平时注意保护环境吗?
回答会的有9人,占45%,回答不会的有4人,占25%,回答有时会有时不会的有7人,占35%。
平时关注关于保护环境的新闻吗?
大多数回答不会,占55%,回答会的占5%,觉得于己无关占40%。
你将废弃的电池怎么处理?
选择随手扔掉的占30%,选择扔进专门的垃圾箱的占17%,无所谓的占5%
你实行垃圾分类了吗?
选择实行的占20%,不实行的占80%
你赞成用塑料袋吗?
赞成占37%,不赞成占20%,无所谓占43%
你是否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性?
知道的占75%,不知道的占25%
你有没有随地吐痰或扔烟头的习惯?
有的占20%,没有的占50%,有其中一项的占30%
你有没有随时乱扔垃圾的习惯?
有40%人说不太在意,25%说偶尔,25%说不乱扔垃圾。
你认为环境是怎么一回事?
对于这个问题多数人没有明确的概念,不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有些人认为环境就是简单的不乱扔垃圾,少数人认为应该从自身做起提高环保意识。
5 结果分析
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
人们的环境意识淡薄是主要原因,多数人对环境问题并不关注,认为与己无关,不自觉的乱扔垃圾、吐痰,对于别人破坏环境的行为更是熟视无睹,对于保护环境的活动也未能身体力行地参加,认为保护环境是政府的事与老百姓无关。
小区规划不力,管理不严格不科学,任意倒垃圾造成严重污染,处理不及时致使臭气熏天,有些部门对房地产建设用地管理不到位,致使粉尘污染严重,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未能达到各阶层,环境保护部门整体能力欠缺,不能进行有力及具体的规范,出现政策方面的漏洞是环境保护工作陷入瘫痪,阻碍工作的整体进度。
5.. 人们思想道德水平不一,素质有差距,对环境保护的看法不一,所采取措施不同对孩子的环保教育也不同,增加了环境工作的难度。
社区的环境问题,对居民的生活造成的危害
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随地乱扔垃圾滋生了大量细菌,冬季尚好,尤其是夏季大量的苍蝇,蚊虫等,传播疾病,污染空气,工厂排放废气混合着大量的木屑和有毒气体,使得很多的居民患有呼吸道疾病。
使土壤恶化,影响农作物生长,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塑料袋及其难以降解的物质,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土壤透气性,阻碍水分流动,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减产。
垃圾填满,降低了垃圾填埋厂处理垃圾的能力,垃圾中有细菌,病毒等物深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害周围环境。影响居民的健康。
垃圾焚烧对环境造成的严重二次污染,焚烧时产生大量黑烟,有毒气进入大气,造成大气污染危害居民身体健康。
6解决措施及建议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对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建设和谐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居民素质及环境保护意识,使居民自觉保护环境,积极参加环境保护的多种活动,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
实行垃圾分类,加强对废弃物的再回收,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加 强废弃物的处理,避免垃圾焚烧。
环境部门应建立各种保护机制及体系,加强对环境监督力度,各阶层要深入贯彻环境保护政策及措施。
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鼓励人们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加强对学生教育,在学校开展环保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实行环保奖罚制度,奖励对环保有突出贡献的人,对工厂任意排放行为进行治理管制。
发挥政府职能,加大建设城市污水及城市污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机构,
个人要加强学习,自觉提高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加环境保护活动,为环保贡献自觉的力量。
7结论
通过调查活动,我了解到工农业生产的巨大发展为人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财富,但是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环境的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行为,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重任,我们应该提高环保意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倡导低碳生活,坚持可持续发展,共同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
社区调查报告【第四篇】
植物——众所周知,它们在改善城市气候和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降低热空气温度,增加空气的相对湿度,降低噪音,吸收灰尘,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除了这些生理功能,植物还有不可替代的心理功能。植物本身具有美丽的形状、颜色、季节和魅力,将这些特征艺术地应用到植物配置中可以创造出美丽的自然景观。既能表达平面、立面的美感,又能表达运动中的美感,花开花落,树摇曳生姿,与几何图形的立体建筑形成动静合一。因此,植物造景和建筑造景要相互映衬,取长补短,为城市住宅小区增添生机和活力。以园林绿化为主体的社区绿化更能体现居住环境的和谐统一。
二、植物配置的多样性
在植物配置上,强调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结合,突出生态效益。景观设计和植物造景应注意多样性,尤其是植物组合、树木、灌木、地被和草坪的合理组合、常绿树木和落叶树木的比例。植物材料方面,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树种,常绿花木:桂花、广玉兰、夹竹桃、含笑、栀子、金丝桃、杜鹃等;落叶花木:梅花、紫薇、石榴、木兰花、紫荆花、玫瑰、樱草、木槿等。;观果品种:枇杷、南天竺、火棘、枸骨、柑桔等。;观叶树种:海桐、珊瑚树、大叶黄杨、石南、十大功劳、女贞、枫树、柳、麻杆、红叶李、红叶桃、红木、苏铁、棕榈、香蕉、丝兰、竹子等。;行道树:樟树、鹅掌楸、喜树、银杏、悬铃木、吴彤、泡桐、枫杨、合欢、栾树等。;观叶针叶树:雪松、罗汉松、侧柏、圆柏、臭柏、臭柏、臭柏、水杉、池杉、柳杉。考虑生物多样性,以常绿乔木为主,常绿落叶比例适当增加绿量。建筑周围种植高大的树木和灌木,高低不平的水平郁郁葱葱,形成了一种不是森林,而是森林的自然景观。建筑物被覆盖在其中,以达到良好的隔音、防噪音和防尘效果。湖边可以种植柳树,形成垂柳、绿草如茵、四季花木,三季鲜花点缀,四季常青,物感兴趣,四季多变。在植物造景的前提下,适当使用松柏类植物、香辛料类植物和香花,如雪松、罗汉松、千头柏、臭柏、樟树、芸香科植物、桂花、白兰、栀子等香花。这些植物的叶子或花朵可以分泌一些芳香物质,不仅可以杀死空气中的细菌,而且在呼吸了这种芳香物质后,可以提神醒脑,保持心脏健康。
三、居住区各功能区的植物配置
1.住宅道路绿化
实用、善良、温馨、愉悦是道路景观设计的出发点。住宅区道路两侧以速生阔叶树为先导,常绿乔木为优势。在宽敞的位置种植树木、灌木和植物带,形成景观色彩的垂直和水平对比,达到变化和统一配置的原则。局部区域与建筑前后绿化相结合,采用逐点线和逐线点的方式,在适当位置设置景点,将休息、景观、景观融为一体,根据阔叶树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多物种生态学原理,设计中应尽可能安排多物种植物群落,形成良好的生态群落环境。
2.绿化社区中心的花园
社区中心旅游公园的规划设计要自然有趣。合理是指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设置景点,布置植物,从而珍视自然,物尽其用。有趣是指有更多的自然野性与宁静,更少的人为做作,对第二自然的艺术再现。在环境景观设计中,在人性化的第二自然中,要创造条件让人们走向自然,开放封闭的绿地,如草坪,允许居民进入并在草地上行走、躺下或玩耍。你看不到。在绿色的赛场上,运动员们来回奔跑,草依然是绿色的。由此可见,只要选择耐践踏的草种,如天堂草、百慕大草、马尼拉草、百慕大草等,加强管理,或者以开放的心态开放封闭的绿地,与居住者一起呼吸。像泡桐和合欢这样的阔叶树被种植在小广场和鲁园周围。他们夏天可以乘凉,冬天采光效果好,既突出了他们与环境和景观的愉悦、轻松、舒适的休闲,又适应了合肥冬冷夏热、季节温差大的气候特点。
3.群体绿化
在小区内角落面积较大的空间,如乳源小区西侧的大型绿地,景观设计以起伏的微地形为骨架,以海桐、珊瑚树、女贞、臭柏、臭柏为基调树种,春夏秋冬均可配置,春季有樱花、红叶、黄素馨;夏日风景配紫薇、木兰花、石榴;秋色配桂花、银杏、红枫、枫树等;雪松、竹子、梅花、蜡梅等。在冬季景色中种植,然后在变化的地形上密集种植由丰富的玫瑰、杜鹃花、女贞、龙柏组成的五彩缤纷的带状植物,使建筑周围的植物景观不仅有着广泛的变化和对比,而且在时间上也有着季节性的变化,达到“城中森林,林中城市”的感觉。
4.十字路口和转角的绿化
在小区内通往每栋建筑的路口侧角设置小石景,给自己起个名字,配以抽象、光滑、明亮的低矮花灌木丝带,形成明显的标志。天下社区南面有两个三角形区域,可以看到花园。疏林之下,有石景石凳,辅以硬化的小广场。早上可以锻炼身体,下午可以乘凉小睡,晚上可以和邻居交流交往,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为人所用的'设计理念。起伏的微地形和建筑之间的高度差不超过1米,但由于其自然光滑的形式和绿草如茵,居民生活在自然的怀抱中,体现了“回归自然”的创作理念。
5.绿化小区停车场
小区的停车场,尽量铺设透气透水的植草砖,减少全封闭的混凝土地面,可以种草停车,与周围的树木灌木相协调。草和树具有很强的生态互补性和平衡性,可以增加绿量,使风景更加美丽。不仅是停车场,坡岸也可以铺植草砖,既能保护边坡,又能与草坪、树木和谐融合。
21世纪是生命回归自然、回归自然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因此,只有提供更多的人性化、优美的环境景观和高绿地率,为居住在居住区的人们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空间,居住区才能受到业主的欢迎。
社区调查报告【第五篇】
近些年来,我市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服务规模不断扩大,科技水平逐步提升,医疗条件明显改善,疾病防治能力显著增强,为保障全市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一些社区居民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前不久,本人就当前xxx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现状和环境
xxx中心城区自20xx年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到20xx年底,共有17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从当前情况来看,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有时一天到晚都没有一个门诊病人,严重亏损,机构工作人员有的工作一两年又“缩回”原单位,卫生服务力量削弱,病人就诊进一步减少,造成恶性循环。究其原因:
一是“小病买点药,大病上医院”,不信任社区。一些群众认为大医院专家多、设备好,感觉更可靠,而社区卫生服务点规模太小、设备更差、药品不全,对医生的技术不放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他们心目中没有位置,大多数市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不了解,也就难怪“患者稀少门前冷”。
二是“房屋破旧,设备不全”,被人瞧不起。xx中心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公立医院分院“换牌”的,有社会和厂矿、事业单位医院机构“转型”的,这些机构与xx中心城区二、三级医院相比是“火柴靠在电杆上——差距太大”。它们有的是租破旧房子,有的是临时装修一两间店面,由于开张经费不足,也未添置医疗新设备和更多药品,致使房屋破旧、设备落后、药品不全。以xx东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虽然被评为全省社区服务示范点,但还比不上一个乡镇卫生院。
三是“服务单一,功能不全”,称不上服务中心。目前,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都没有完全按照社区服务的要求,发挥“六位一体”的功能,即全面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指导、健康教育、康复服务,80%的都仅是开展了基本医疗服务,只有20%左右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除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外,还开展健康教育和康复等服务。严格地说,这些社区卫生服务中站其实是功能不全,称不上群众心目中真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是“设置不规范、环境欠宽松”,制约社区卫生发展。一方面,医疗机构过剩。xx中心城区人口不足30万,但三级、二级、一级公立医院和社会办的全科、专科医院有25家,加上个体医疗诊所上百个,还有不少药房,医疗网点星罗棋布。社区服务站可以说是处在夹缝中生存,更难谈发展了。另一方面,上门管理、检查、收费的“婆婆”多。据市卫生局医政科负责人反映,当前到社区服务站去检查的部门大大小小共有37家。东方社区负责人说,“我们买的一台设备花了4000元,但为接待一个部门来检查,仅检测和招待费花了上千元,加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水电费是按照企业的价格收取,真是不堪重负”。
五是服务模式没有改革,社区卫生机构缺乏活力。一些公办的社区医疗服务点是由区级医院或其门诊点“变脸”而来,有的是公立医院改革分流或轮流的医护人员办起来的,其用人机制、分配制度、服务模式都还沿袭大医院的管理模式,“等病人上门”、人浮于事的现象普遍存在,远远不能适应社区居民对医疗服务的多样性需求。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说:“他们都是‘铁饭碗’的医生、护士,我没有用人、分配的自主权。”
六是社区卫生机构与医院的服务职能急待协调。平时我们讲“小病上社区,大病进医院”,但实际无论大病小病,社区居民更喜欢上医院,并且尽可能上大医院。比如,市人民医院每天门诊病人500左右,其中70%都是来看小毛病的,但他们就是不去收费低廉、程序简便的社区卫生服务点就诊。为解决大医院的“门庭若市”、社区点“门可罗雀”的问题,过去市卫生主管部门对社区和医院“双向转诊”也曾作过布置,但是如何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三级医院之间利益共享和信息互传的机制还急待研究。现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会向大医院输送病人,但医院从未向社区卫生机构转过患者。
二、建议和对策
个人认为,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
一要提高认识,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建立和谐社会,和谐“医患关系”,改善发展环境都有重大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非常重视,国务院曾召开专门会议并下发《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xx〕1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决定“中央财政从20xx年起,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按照一定标准给予补助,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设备配置和人员培训等给予必要支持” 。鉴于当前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还不太了解、不太信任的情况,建议成立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像重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那样,树立超前意识,提前做好工作,使社区居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二要搞好服务,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的推进。一是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六项功能”要逐步推进,全面铺开。“六位一体”的'服务特点是贴近群众,解决广大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其服务项目都是要在社区完成的。过去,我们社区大部分只搞了基本医疗,少数搞了医疗、健康教育和康复,至于预防、保健和计划生育基本未开展,“六项功能”没有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指导意见》提出,要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只有这样,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各项工作,才能都顺利开展。二是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硬件、软件条件。研究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划、标准和管理办法,定好“入场券”,防止鱼目混珠,采取“建、调、并、转”四大举措,重新树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的形象。同时,加强全科医生培训,加大人员使用、奖金分配的改革力度,使社区工作人员成为社区群众的“病时是医生、平时为亲人、康复当助手”,做到医患“一家亲”,基本实现“一个电话,服务就到居民身边”,让居民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家门口的医院”、“自己床边的大夫”。三是明确服务重点和职责,协调好“双向转诊”。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分工协作关系,预防、保健机构要对社区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医院和社区要实行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如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手术在医院,术后护理在社区”。
三要改善环境,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配套。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各部门要协同配合,出台一些配套的政策措施,为社区卫生服务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比如鉴于社区卫生服务除医疗可收费之外,其余5项功能都是只有服务没有收益的公益事业,财政部门可否像支持农村合作医疗一样,国家出大头,财政、社区出中头,居民自己出小头,给予一定财力支持。
根据xxx中心城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仅5万多人的实际,劳动保障部门可否按“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不断扩大医保的覆盖范围,将有“入场券”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列为定点医保单位,并扩大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的报销比例;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监督,加大对医疗市场的整顿力度,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建部门在城市规划、建居民住宅区时,要留有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房屋,目前,市政府可否划拨一些闲置的旧房给社区服务中心;水电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点的水电收费可否按公益性单位的标准收取;计划生育部门可否无偿提供避孕药具和技术指导;有关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检查可否只检查不收费,或检查检测少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