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参观考察学习调研报告大全【精彩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47630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参观考察学习调研报告大全【精彩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参观考察学习调研报告大全【第一篇】

为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进而确定我旗20__年工作思路及谋划探索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重点举措,20__年1月6日—12日,旗委、政府组织四大班子及各部门、苏木镇领导干部举行读书会,利用7天时间,赴呼包鄂地区就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方面进行了学习考察。这次学习考察,是我旗近年来组织的人数最多、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集体考察学习。呼包鄂地区是自治区经济率先发展的“金三角”,走在了全区经济发展的前列,特别是鄂尔多斯市和和林格尔县在创造了短时期内高速增长的奇迹,被经济学界称为“鄂尔多斯现象”和“和林格尔县现象”。通-过此次考察学习,达到了开阔视野、启迪思想的目的,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在中央农业大学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分院学习培训情况。

1月7日至8日,在中央农业大学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分院,围绕如何更快更好推进我旗三化互动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等中心课题,进行了为期2天的集中学习培训,聘请了内农大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主任张立中教授作了《农牧业产业化和建立健全合作经济组织》的报告,内蒙古农业大学农林工程设计院院长姬宝霖作了《工业化、产业化项目的决策与管理》的报告;内蒙古农业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盖志毅教授就《怎样制定和执行规划及工业化城镇化与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讲授,观看了自治区社科院首席研究员潘照东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自治区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快速发展》的专题讲座录像。几位学者从理论层面对制约旗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关键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入剖析,为我们发展旗域经济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赴呼和浩特市考察情况。

亿元,创造财政收入亿元。四是以龙头企业为支撑,带动产学研、农工贸一体化发展。在强势企业的带动下,园区相继建成了以澳亚国际牧场为代表的世界最先进的奶牛养殖示范基地,带动了奶牛养殖业向高科技、标准化发展;以赛澳牧业为主的肉羊胚胎移植和优良品种推广基地,加快了肉羊品种改良和饲养方式的转变;以内师大盛乐校区、和林格尔一中为主的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促进了科研院所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三)赴包头市考察情况。

1月10日,赴包头市参观了北方重工集团、一机集团、青山区阳光大厦、青福镇赵家营体育休闲中心、韵升强磁材料有限公司、阿特拉斯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以及国家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近年来,包头市充分发挥丰富的稀土资源和包钢、包铝等重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建设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着力打造稀土、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有色金属深加工、节能环保六大产业集群。20__年产值实现325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为了加快开发区的发展,包头市制定了一系列资金支撑和财税扶持政策:每年财政扶持资金1亿元,招商引资奖励资金100万元,风险投资资金1600万元,人才基金100万元,孵化基金、创业基金累计达3000多万元,贷款担保资金累计达2500万元。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免五年、减半五年;科研生产及科研开发型非高新技术企业前三年免80%,后三年免40%;商贸餐饮服务业和建筑房地产企业前三年免30%,后三年免15%。增值税,高新技术企业七年内返还25%;从事稀土产品科研、开发及生产的非高新技术企业,五年内返还10%;营业税,高新技术企业免三年,生产型、科技开发、科技服务、科技贸易企业三年内免80%,商贸餐饮服务业和建筑房地产企业三年内免30%。北方重工等军工企业利用设备优势,与德国、美国、英国的企业集团强强联合,实现了军工到民用的成功转型,研发生产的工程机械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青山区委政府采用土地换资金的方式,将处于商业地段的单位办公场所和土地使用权出让,投资1亿元建成了万平方米的综合办公大楼,使大部分职能单位集中办公,提高了办事效率,极大地降低了行政成本。青福镇赵家营村委适应城市建设需要,主动转变思路,先规划、后招商,改造“城中村”。村委将300亩拆迁改造土地以每亩40万元的价格出让,拿出部分资金,开发临街地段,转为固定资产,村民每人分配10平米的商铺经营或出租,不允许出售,既避免了将现金全部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后,导致农民不合理使用,又解决了农民的征地补偿和当前生活来源。同时将大部分出让金和开发商合作,筹资6000万元,建成包头市“阳光地带”休闲体育中心,出租经营,村民占股分红,作为失地村民的长期收益,并由集体或开发商出资解决农民转变为市民后的社会保障问题。使村民离土不离城,就地向三产服务业安置转移。

(四)赴鄂尔多斯市考察情况。

际招标,由建设部总规划师陈晓丽主持,对德国欧博迈亚公司、日本ria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所、新加坡新艺元规划公司以及国内清华、同济等6家设计单位的设计成果进行评审论证,择优确定了以“草原上升起不落太阳”为理念的方案进行了深化设计。二是高起点建设,本着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给排水、供电、燃气、热力等八种管网同步推进,一次下地预埋,规划区内城市道路框架全部拉通,主干道路面宽度达80米,热源厂、天然气站、水厂、防洪工程、山体绿化等配套工程同步展开,城市基础设施一次性配套完成。三是城市建设资金全部采用企业化开发,市场化运作的形式,由城投公司与民营企业合股经营,企业控股70%,自主融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出让或开发土地收益。同时,以政府间转移支付为制约,运用自治区本级政府信用平台,成功向国家开发银行为新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亿元,用于新区的开发。采用bt方式,引入区内外大型企业9家承建了总投资为亿元的市政基础工程,加速了“生地”变“熟地”的进程,实现了土地增值。四是按照修建性详规,引进华泰现代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年产5万台韩国现代汽车项目,引进广东珠江投资公司与鄂尔多斯金惠房地产开发公司和东方路桥集团合作开发2653亩房地产、商贸、餐饮等项目,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五是全面推行阳光作业,所有的规划设计及建设工程全部实行公开招标,所有的经营性用地出让都实行招拍挂,所有的工程设计变更、建设资金支付都要经过层层把关和集体研究决定,所有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都进行跟踪审计,形成了行政事项审批的绿色通道。六是对农牧民的征地安置上,采取凡18周岁以上的村民预留宅基地、预留30平方米商业用地、失地农牧民集体参加社保、全年收入低于1200元的贫困农牧民按照每年1200元的标准加入城市低保、采用社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措施,解决了失地农牧民的后顾之忧。

(一)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必须首先抓住重点、把握重心,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一招走好,全盘皆活,牵一发而动全身。和林格尔县的实践证明,没有蒙牛的入驻,就没有和林格尔今天的发展。和林县正是抓住了蒙牛这一实现突破的“牛鼻子”,带动了科研、电力、包装、餐饮等后续和相关产业的迅速集聚,形成了经济增长的级数效应。

(二)要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创新思路,突破思维定势,把优势找准、把特色做活。农牧业曾是鄂尔多斯的支柱产业,所占比重一度高达45%。然而鄂尔多斯的粮食生产受到自然环境的严重制约。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1998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的亿斤,即便如此,仍不及当时自治区东部一个产粮大县的产量,农牧业比较优势的弱化作用越来越明显,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依托优势资源,寻求经济的快速转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鄂尔多斯以补偿贸易的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成立了伊盟羊绒衫厂,成为现代工业起步的一个标志。同时,抓住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机遇,积极争取和引进投资,建设以“大煤田、大煤电、大化工、大能耗(高载能)”为主的能源、重化工产业基地。随着神府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达拉特火电等一大批国家级重点项目的相继实施,完全使工业经济成为全市经济提速发展的强力“助推器”。围绕大项目、重点企业,各旗(县)区出现了一批效益显著、产业特色突出的工业园区和工业重镇,有效带动、促进了全市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进而使鄂尔多斯经济保持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三)落后地区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打破常规的发展方式,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内统筹考虑自身发展的优劣势,突出区域差异化发展,主动接受经济发展中心的辐射带动,努力发展朝阳产业,积极承接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从而形成后发优势。和林县在发展过程中,就是充分发挥与呼和浩特市的地缘优势,主动承接呼市的经济辐射,参与大区域经济分工,带动了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鄂尔多斯的康巴什区和伊金霍洛旗主动承接东胜区的产业发展和城市扩张,促进了城镇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以城镇高档公寓和别墅区为主的设计新颖、体量宏大的新型建筑鳞次栉比,成功融入了鄂市“一市三区”的城镇发展大格局中,总建筑面积万平米的鄂尔多斯市党政办公大楼在康巴什区落成,6月份搬迁使用。

(四)在关系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的关键项目上,要统筹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辩证统一。要舍得花本钱、下功夫,在一些可再生资源型企业特别是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引进建设上,可以给予较大幅度、较多方面、较长时间的优惠与支持。在企业创业的初始阶段,可以先予后取、多予少取甚至只予不取。

(五)在推进小城镇建设融资方面以及失地农牧民安置上,要不拘一格,拓宽渠道。学习借鉴包头市青山区青福镇赵家营村和东胜铁西新区的成功做法,采用资产变资本、资金变股金的方式,盘活土地资本,加快小城镇建设和相关产业的培植,从根本上解决被征地农牧民的生存发展问题。同时,要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办法,将城镇一切可以和能够投入市场运营的有形、无形资产全部推向市场,通过经营城镇资产,以城聚财、以城兴城,切实解决城市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六)借助外脑,努力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美国经济学家哈耶克认为,由于人类的知识局限性,必然存在决策的失误或失真现象。因此,政府决策必须要广泛寻求各方面的信息支持,建立以专家学者为经济顾问的决策支持系统,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才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七)落后地区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要以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和完善干部管理机。

制,构建企业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新型格局。蒙牛集团把“经营人心”的理念深入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象对待父母一样对待业主,象对待上级一样对待下级,象对待生活一样对待工作”、“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有才有德破格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等寓意企业制度和理念的警句在厂区内随处可见,使员工时刻提醒自己努力工作,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的管理理念和规章制度。并将执行层面的工作和服务具体量化,着力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环境,使企业充满活力。在行政管理中,一般公务员的管理可以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比照,人事管理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和领域中借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比如在人才招聘、用人、激励、报酬等环节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上,可以借鉴企业的一些做法。

(二)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必须以引进建设龙头加工企业为突破口,促进农畜产品就地加工增值,带动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和农牧民经营观念的转变,增强产业化的原动力。

于原料出售阶段,农牧业经营方式落后,缺乏龙头加工企业的带动,农畜产品加工、增值,再加工、再增值的生产模式尚未形成,严重制约了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特别是肉羊养殖业,经过几年的政策推动和扶持,在农区已经具备了100万只肉羊的生产能力,且改良程度较高,初步形成了以肥羔为主的肉羊生产基地。同时由于牧区收缩转移战略的实施,将为农区扩张饲养总量提供大量的羊源,引进建设大型羊肉深加工企业的条件已经非常成熟。因此,必须整合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提供最大限度的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乌加河镇为中心建设农畜产品加工基地,下大力气引进、扶持、壮大一批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整合现有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加工能力。20__年在乌加河镇力争引进安穆娜肉食品有限公司建设年加工80万只肉羊的现代化肉食品加工厂;在德岭山镇引资建设甘草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发展甘草种植订单农业;做大做强德岭山葵仁加工企业,继续挂靠安徽华泰集团在乌加河镇进行花葵仓储,发展壮大葵花特色产业;做好石哈河地区旱地小麦、荞莜麦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商品申报认定工作,并要扩大种植面积,建好生产基地,发展有机食品特色产业。同时,要把组织化作为连接企业与农牧民的桥梁,推广乌加河镇创办农畜产品专业营销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大力扶持和发展协会、种养联合体和农牧民经纪人队伍,以此实现农企双赢,进而结成利益共同体。期末,肉养饲养量达到450万只,出栏率达到60%以上,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农产品精加工率达到50%以上,农牧业产业化率达到60%以上。

(三)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必须加快甘其毛道和金泉重化工基地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形成新的后发优势。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规划先行,一步到位,分步实施,继续完善口岸产业、城镇规划和水、电、路、通讯网络规划,积极向国家和自治区争取建设项目,公共设施全部采取bot、tot等市场化方式运作,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争取口岸给排水、集镇道路、联检大楼配套、通道改造及中蒙铁路等项目。采取bot方式建设口岸至海流图二级公路。人口达到2万人,城区面积达到平方公里。加大口岸常年开放争取力度,积极支持国内企业取得蒙方煤、铜资源的开采经营权,掌握进口主动权,过货量达到5000万吨,打造国内过货量最大的陆路口岸和连接亚欧的重要纽带。20__年,常住人口达到2万人,城区面积达到平方公里。加强金泉重化工基地政策措施和服务机构等配套建设,制定出台重化工基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项目准入等规范性文件,基地实行封闭运行,一个窗口对外,基地企业项目审批、收费、检查等职能逐步由基地管委会办事机构单独承担,建立简便快捷、公开公正的办事程序,为基地企业和项目建设、生产、运营提供更加良好的条件。完成基地的产业规划和路网、水网、电网、通讯网、区域工业城市规划,分步开发、滚动发展,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基础设施经营权、公用设施冠名权等,采用市场化运作手段,切实加快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政策环境、服务环境、信用环境等投资软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产业准入、资源开发整合等政策措施,严厉打击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切实协调解决好项目建设中涉及的征地、用工、用电、用水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等一系列问题和引发的各类社会矛盾,全力营造有利于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亲商、爱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引进、培育一批有实力、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和专业人才。

(四)科学定位,发(20__招商引资情况调研报告)挥特色,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按照撤乡并镇后的行政区划和产业优势,本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基础先行的原则,着力打造“倒梯型”城镇发展新格局。海流图承接口岸贸易功能,建设商贸旅游名镇。德岭山依托金泉工业基地,建设工业重镇。乌加河发挥农畜产品集散流通功能,建设商贸强镇。石哈河镇立足绿色产业,建设特色经济大镇。甘其毛道口岸着眼利用境外资源,建设向蒙古国开放的国际大通道。从目前的情况看,我旗城镇规划和定位工作明显滞后,可操作性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性详细规划以及功能区规划等有待于尽快解决,经营城市理念不新、方法不活,尤其在城市建设用地、收储方面和城市建设体现文化内涵方面差距很大,城镇投入严重不足,城镇化进程缓慢。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海流图新区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规划和新、旧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在此基础上,超前编制道路、给排水、供热、园林绿化等专项配套工程规划。组建成立投资发展公司,抓好开发银行贷款和其他融资项目。全面搞活城市经营,盘活城市现有资产,进一步搞好土地的收储、开发与拍卖,为城市建设积累资金。通过城镇化推进战略,大幅度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20__年,全旗非农产业人口达到5-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0%以上。

适宜地区从事种养业、三分之一的牧民加入城镇户从事二、三产业或加入社保、三分之一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三三三”制发展格局,最终达到老年牧民入社保、中年牧民转产业、贫困牧民入低保、学生保入学的社会保障机制,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参观考察学习调研报告大全【第二篇】

5月19日至24日,按照党校统一安排,我随同支部到苏、沪、浙一带参加培训。培训期间,听取了苏州市有关领导和专家教授对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功经验的介绍,实地参观了上海、苏州、昆山等市的城市建设,考察了一些企业和农村。在苏州农村干部学院参加了为期 8天的培训。培训期间,实地参观考察了苏州市新区、昆山开发区、张家港市和海澜集团等,近距离、多角度地感受到了苏州的魅力,接受了大量新视点、新思路,使我受到了强烈震撼,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对今后工作有很大启发。现将我的学习考察情况和一些体会汇报如下。

一、苏州印象

苏州位于江苏省南部,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下辖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巿、昆山市、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姑苏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全市人口654万人。苏州是一座千年古城,苏州园林名扬天下,被誉为“东方威尼斯”、“上海的后花园”。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开启了地区跳跃 1

式发展的崭新篇章,其先后抓住了农村改革、浦东开发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四大机遇,经济社会发展成功跨出了“农转工”、“内转外”、“量转质”三大步,实现了率先发展“三级跳”,创造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三大-法宝,开辟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局面,其发展速度之快,外向度之高,民营经济之强,企业规模之大,产业结构之优,科技水平之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万元,按年平均汇率计算近2万美元。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31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各项税收收入亿元,增长%;税收收入占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亿元,增长%,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苏州发展如此之快,固然有着区位优势、人文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等等,但也与苏州人解放思想、大胆作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识分不开。

二、苏州经验

一是解放思想引领发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是苏州破 2

除障碍、引领发展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30年,苏州借助背靠大上海的区位优势和悠久文化的人文优势,看准时机,抢抓机遇,培育“不管东西南北风,咬住发展不放松;不闯官场闯市场、不比官职比贡献,有作为才有地位”的新思想,形成“亲商、安商、富商;干部办企业、老板当领导,全部放开、全民创业”的新观念,强化“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的新意识,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道路--苏南模式,诞生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三大-法宝。苏州的实践证明,思想活跃,发展才有活力;思想僵化,发展必然受阻。只有在解放思想上先人一步,抢抓机遇,才能高人一筹;只有在思想解放上率先胜出,才能在加快发展上走在前列。

从这点就体现了苏州在古城保护上的力度和效果。苏州也非常注重现代文化的发展与张扬,近年来苏州兴起太湖文化论坛,为苏州太湖确立了“文化新地标”,进一步推动太湖的保护和利用,推动太湖生态文明与区域内经济、文化、旅游等的互动互融,全面提升太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力,也建设性地推动苏州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是优化环境促进发展。苏州视环境为形象与财富,视环境为经济资源与生产力。一方面,加强硬环境建设,“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核心,相继高标准成立了昆山开发区、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等一批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吴江开发区等一批省级开发区和一批乡镇工业园区。同时,加大园区周边环境整治力度,让苏州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彻底改善了城区和园 区的环境面貌,打造了秀美的园林式东方古城。另一方面,加强软环境建设,发挥“以一带十、以十带百”的乘数效应。通过职能归并、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压缩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一站式”、服务体系、“电子政务”建设等措施,不断提升办事效能;树立服务第一的观念,倡导“办事高效,信守承诺,不讲不好办,只讲怎么办”的服务理念,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营造与国际接轨的良好投资软环境,以人性化服务、契约型服务等举措吸引外商投资。

《赴苏州学习考察的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参观考察学习调研报告大全【第三篇】

近期,根据区委主要领导的要求,区委办、区政府办、区经贸委派员组团赴姜堰学习考察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考察团实地走访了罡扬镇、华港镇、梁徐镇,参观了罡阳股份、飞船股份、双登集团等企业,听取了姜堰市经发局主要负责同志的介绍,深入研究了姜堰市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的轨迹,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总体评估近年来,姜堰工业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供求大变化两大挑战,一方面加快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另一方面大力强化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两个抓手,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前期。

基本参数近几年,特别是“十五”后几年,姜堰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年年迈上新台阶,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全部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年均增长31,工业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均居泰州市四市两区前列。至底,全市共有工业企业5937家,比净增2246家,其中列统工业企业389家,比20净增224家。20,全市完成工业现价产值320亿元、实现利税23亿元,其中列统工业完成现价产值196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6,当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份额的53来自于工业。今年1-5月,全部工业完成产值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列统工业完成产值亿元,同比增长;107家新增列统企业完成产值亿元,是去年同期的倍,拉动全市列统工业增幅个百分点,贡献份额达。

主要特点1、优势产业初具雏形,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截止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以机械(汽车、摩配零部件、石化通用机械、船用机械)、轻纺服装、化工医药、冶金四大支柱产业和尿素、药品、电池、柴油机、钻杆、齿轮、曲轴等近20个名牌产品为主体的工业经济新格局。年,四大支柱产业完成的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85,20个重点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占全市列统工业的57。2005年全市产、销过亿元企业37家,比年底净增26家,其中:产销过10亿元企业1家,产销过5亿元企业6家,利税过亿企业4家。市重点培植的22家重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2005年22家重点企业实现销售、利税、利润占全市列统工业的比重分别为、、。今年1-5月,22家重点企业完成产值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

2、工业投入增势强劲,投资质量明显改善。“十五”期间,全社会技术改造总投资110亿元,年均增长28。2005年完成工业技改投入40亿元,同比增长47。在投资总量、规模持续攀升的同时,投资质量稳步提高,重点项目不断增多。2005年,全市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50项,其中投资过3000万元项目55项,投资过亿元项目6项,为加快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支撑和保证作用。今年1-5月,全市在建工业技改项目226项,计划总投资亿元,实施1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155项,其中3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58项。

3、技术开发能力明显增强,企业创新机制初步形成。至2005年,全市创成中国驰名商标1件,国家免检产品1件,著名商标5件,省级名牌产品1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9家,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省级技术中心2家。全市累计有257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8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认证。其中扬动股份和太平洋精锻通过了ts16949汽车工业质量体系标准认证,飞船股份通过了qs9000美国汽车及汽配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开发创新机制的形成极大提高和培育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双登”商标继“春兰”商标后,成为泰州地区第二个中国驰名商标,扬动股份“多缸柴油机”继“春兰空调”、“lg冰箱”后成为泰州地区第三个国家免检产品。

4、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制度创新稳步推进。至2005年,全市市属及乡镇工业企业改制面达100,以“三置换一保障”为重点的市属工业企业改革基本结束,全市累计置换公有资产亿元,置换土地万平方米,置换职工身份万人。各企业积极创新管理体制,到目前为止,已有80的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全市注册成立股份有限公司4家,省级以上企业集团6家。

5、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持续加大,园区载体作用初步显现。近几年来,姜堰市不断加大考核和激励力度,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一批项目纷纷落户姜堰,进一步促进了全市工业总量的扩张,推动了工业园区的发展。以开发区、龙溪工业园、苏陈工业园、曙光工业园、双登工业园、兴泰工业园为主线的“一区五园”的建设全面铺开,到目前为止,全市在建工业园22家。五年中,全市新引进的进区企业数达1300家,其中每年新增规模企业数80家左右,工业园区企业占全市工业产销的30以上。

二、姜堰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方略”,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区域就业的重要渠道,是城市化进程的核心支撑。工业强则区域强。姜堰工业经济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他们的发展经验突出表现为“五大”。

1、突出“大企业”,培植一批支撑姜堰工业发展的企业群体。大企业、大集团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是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支撑力量。姜堰把培育一批规模档次高、市场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大企业、大集团,作为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了支持和鼓励工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若干意见,在此基础上,又选择11家骨干企业重点培育,专门研究制订了“2211”工程实施方案及相关扶持政策,努力促进优势企业尽快脱颖而出。坚持在骨干企业不定期召开市委常委现场办公会,及时协调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扶持促进企业发展。对其他重点企业和38家成长型企业,以及各镇自己培养的后备力量,也通过“一厂一策”的重点扶持,不断培育规模企业群体。二是积极探索资产运作。以资产为纽带,加强与国际国内一流企业的合资合作,大规模引进境外资金、人才、管理经验及营销渠道,扩大经济规模和效益,实现滚雪球式发展。大力整合产业链上游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或融入产业链下游企业,争取更大的外力支持。抓住省政府实施“310”工程的机遇,积极推进海外上市,提高企业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能力,目前双登集团已在伦敦上市,首期募集600万英磅,今年可望募集800万英磅;苏中药业已结束辅导期,飞船公司正进入辅导期。三是提升竞争实力。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把打造区域经济品牌、知名企业品牌和主导产品品牌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太平洋精锻公司每年在员工培训上投入达100多万元,罡阳公司与江苏大学联合办学,飞船公司仅2005年就引进本科以上学历人才30多名。目前11家重点骨干企业中,拥有中级技术人员423名,高级技术人员67名,职工中技术工人比重为。

2、突出“大产业”,打造一批彰显姜堰工业特色的产业集群。姜堰重点发展机械、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冶金等四大支柱产业,打造了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竞争力和辐射力的产业集群,形成了“小企业、大生产,小配件、大协作,小商品、大市场,小资本、大集聚,小板块、大作为”的产业发展格局。机械制造方面。根据全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实际,以及具有国家火炬计划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品牌优势的.情况,把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首选产业。罡阳、飞船、扬动、太平洋等企业,加入国际汽车配件供应链,向高端市场发展。同时,不断提高集中度,发挥规模效益,在短时间内将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成为全市规模最大、产业关联度最紧、组织协作水平最高的产业集群。2005年,机械制造工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87家,完成产销15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48。纺织服装方面。在实施品牌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培育核心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上下功夫,以集群优势参与国际国内竞争。2005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77家,实现产销6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19。医药产业方面。以泰州市建设“中华医药产业园”为契机,以苏中药业园建设为载体,积极引进医药产业群,扩张医药产业规模,提升企业研发水平和市场开发能力,以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2005年,医药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59家,实现产销44亿元,占工业总量的14。冶金方面。这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新兴行业,主要有炼铁、轧钢、不锈钢制品、铸造等门类,2005年,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8家,实现产销亿元,占工业总量的12。在积极培育四大支柱产业的同时,姜堰还致力于发展“一镇一品”。注重以功能布局引导产业布局和项目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一镇一品、一域一业”的鲜明特色,白米、娄庄的波纹管,华港、罡杨的汽车零部件,溱潼、兴泰的不锈钢制品,俞垛的钨钼,沈高的袜业已初步形成特色。

3、突出“大招商”,引进一批提升姜堰工业发展水平的增长点。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招商,是姜堰工业提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姜堰每年专门举行推介会,向社会推介姜堰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产业优势及招商方向。一是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积极引导本土企业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多头多路招引资金和项目。加强横向联合,以要素优化重组为基础,通过运用品牌、科技参股、资本参股、技术合作、产业链接等,进行企业的重组、联合、兼并,实现新的飞跃。二是发挥产业招商凝聚作用。把优势产业作为地方招商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工业招商的重点。围绕打造四大产业集群,大力引进同类企业,形成集聚效应,并努力向上、下游领域拓展。引导同类产品适度聚集,发展专业化生产,促进区域经济向规模化发展。借助华东五金城建设的契机,以大市场带动大产业,招引五金加工项目,努力引进旗舰型企业。三是发挥园区招商承载作用。集中力量、全力以赴加快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招引项目进区上,全力抓好华东五金城等重点项目,加快五金工业园建设。在抓好市开发区建设的同时,用心经营各镇工业园区及企业主题园区,促进各类企业走进各类园区,并加快引进一批配套企业,努力形成气候。

4、突出“大投入”,实施一批带动姜堰工业提速发展的大项目。积极引导各企业都坚定不移地加大技改投入力度,以投入保产出,以投入促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注重把握“三点”,即选择项目准,围绕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科学选择技改项目,提高投资的准确率和项目实施的效益;新上项目快,对看准了的项目,“该出手时快出手”,迅速形成生产能力,迅速占领市场;资金渠道宽,更多地将自有资金用于再投入的同时,大胆引进民间资金投入技改。把主攻大项目放到突出位置,千方百计开发资金投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型、航母型项目。重点抓好投入3000万元以上项目的实施,如飞船公司重型汽车驱动桥主被动齿轮、双登公司35千伏电线电缆生产线、扬动公司薄壁铸造生产线、化肥公司热电三期工程、苏中药业瑞替普酶、曙光公司加重钻杆等项目。每一家重点企业、成长型企业分别有投入3000万元、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所有定报企业都有技改项目。

5、突出“大服务”,营造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积极在全市上下强化大服务的意识,动员方方面面支持工业、助推工业,努力为企业发展、为工业跨越营造优质的环境和良好的氛围。一是积极推崇四种意识。“争取时间,加快发展”的意识,树立时间就是发展、时间就是前途、时间就是命运的紧迫感,把时间看成力量、比作金钱、等同生命,腾出更多的时间多办实事、快办实事。“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意识,各镇、各部门之间开展“比、学、赶、超”竞赛活动,每月在新闻媒体上公布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排出名次,让群众来监督。“关心企业,支持发展”的意识,建立企业问题库,筹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引进股份制金融机构参与,建立完善经济环境监察中心对重点企业、骨干企业的协调机制。“勇于创新,敢于发展”的意识,勉励企业家们,树立强烈的人生追求、强烈的开放观念、强烈的争先勇气,跳出企业看企业,跳出姜堰看企业,努力推进“二次创业”,在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追求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为姜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二是不断加强对工业经济的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经济的发展,把工业经济作为发展的第一支撑力,倾全市之力,强势推进工业发展。市政府主要领导直接抓工业,庄重承诺24小时随时为企业协调矛盾。实行市四套班子领导与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挂钩联系制度,市各有关部门主动为企业提供信息、政策和规划引导。按照“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的原则,切实减少行政审批项目,着力打造最优政务环境。三是努力夯实各类扶持帮助措施。及时出台各类加快工业企业发展的激励措施和指导性意见,通过税收、财政、土地、规费等手段,调动企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制订工业经济发展的评价、考核体系,实行责任分解,强化督促检查。加大银企对接力度,增加资金有效供给,努力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矛盾。

三、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区坚持工业经济“第一方略”,积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方式,落实关键措施,工业经济保持较好发展势头。一是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十五”期末,全部工业完成现价产值亿元,自建区以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年均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158家,比“九五”期末增加79家,年均增加16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亿元,年均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年均增长。“十五”期末海陵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均比“九五”期末翻了一番多。二是贡献份额明显提高。“十五”期末,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4%,比“九五”期末高出个百分点。来自工业的税收占全市税收的,比“九五”期末提高个百分点,三是运行质态逐步改善。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00年的元/人,提高到2005年的元/人,增长;2005年末,全市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比2000年下降了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首次突破97%。四是民营经济增势强劲。积极实施以“三置换一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区属企业改革,大力推进开放式改制,企业改革重组基本结束。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民营工业迅猛发展,成为海陵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经济增长点。2005年全区民营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118家,比2000年净增80家。规模以上民营工业的产值比重由“九五”期末的42上升至“十五”期末的%,提高了个百分点。五是培大育强初见成效。制定实施工业经济培大扶强的政策措施,重点企业发展较快。2005年,全区销售达亿元以上企业12家,其中5亿元以上企业3家。亿元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的比重达%。综观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形势,机电、纺织服装、医药、食品等支柱产业逐步形成,线切割机床、内河船舶、外贸服装、车辆配件、家电配件、液压工具等产品的集聚优势日趋明显,海陵工业园区进入省级经济开发区行列,企业集中、产业集聚作用更加突出。

存在问题从区域经济的竞争态势看,我区工业经济总量不大、实力不强、发展不快、后劲不足的劣势比较明显,主要经济指标在泰州市四市两区排名相对滞后,工业经济发展形势比较严峻。审视我区工业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工业经济增长的基础需进一步稳固。有较强拉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偏少,全区重点企业支撑带动作用有减弱趋势;在建和储备的亿元以上大项目不多,特别是龙头型、拉动型和产业关联度大的项目少,对全区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二是工业经济结构需进一步改善。从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看,产业层次偏低,主要以配套加工为主,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即传统行业企业多、新兴行业企业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多,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少;低档产品多,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少。从企业组织结构看,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中小企业居多,综合竞争力相对较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三是企业创新能力需进一步加强。全区工业的整体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企业技术开发经费不足,工业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企业普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低,相当一部分企业设备陈旧老化,工艺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不高,竞争能力不强。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影响了我区工业企业的运行质态和综合效益,制约了我区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加快海陵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特征,即“市场向规模企业集中、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效益向品牌企业集中”。我区工业重点企业不大不强、一般企业不精不专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机整合或联系的缺陷,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大地障碍。学习先进,是为了借鉴别人的经验,充实提升自己,并实施追赶跨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刚刚闭幕的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工业经济更加注重培大育强,“十一五”期间,力争形成销售过亿元企业30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3家,5-10亿元企业3家。全区工业经济发展大会将号召全区上下,唱响工业经济主旋律,创新工业经济发展思路,推动工业企业锐意进取,力争三年实现工业经济“双百亿”工程(全部工业现价总产值实现200亿元)。看法改变做法,思路决定出路。按部就班,只能步步落后;循规蹈矩,总是慢人一拍。要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必须要推动人力、物力、财力、智力向工业倾斜。

1、优化结构,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档次,增强我区工业发展后劲,扭转当前工业经济被动局面。加大技改有效投入。着力提高投入质量,重点围绕提高项目的装备和技术投资比重、提高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投资比重、提高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产业投资比重,切实把好项目的技术水平关、资源能耗关和环境保护关。充分发挥技改贴息、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技改进口设备减免关税等扶持政策的导向作用,调动企业增加有效投入的积极性,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优化技改投资结构。继续加强银企协调、对接工作,建立和完善“推荐好项目、落实好政策、建立好信誉”的良性运作机制,切实加大信贷资金的支持力度。加快支柱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提升支柱产业集中度,努力提高支柱产业对全区工业发展贡献率。围绕培育我区车件、线切割机床、内河造船、液压工具四个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推动规模企业快速扩张、大力发展协作配套企业,促进特色产业加速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加快组建行业协会,强化资源整合,培植新的亮点。按照工业向园区集聚的总体要求,优先安排优势产业项目和企业进园区。培植壮大民营经济。强化行政推动和政策扶持,降低门槛,放宽条件,最大限度激活民间资本。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调高发展目标,调优发展思路,调实发展举措,促其在科学发展的前提下做大做优做强。加快民营企业信息、技术、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法规、经济动态、创业咨询、市场需求等信息服务和技术、人才服务。

2、鼓励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围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为抓手,以强化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注重引导各类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引进研发人才,创建技术中心,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主导体系;注重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地挂靠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快完善以产学研为纽带的技术创新协同体系;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构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完善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社会服务体系。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主动帮助企业做好科技成果的申报、转化资金的上争工作,用好区级科技三项资金,促进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研究制定支持品牌创建的政策措施,鼓励重点企业创建省、市名标、名牌;继续完善“企业为主、社会促进、政府推动”的工作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创建中的各项难题。

3、加快载体建设,扩大企业发展空间。完善区域功能。按照“争一流、创品牌、上档次”的要求,加快海陵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彰显园区特色,做大园区规模,打响园区品牌。围绕“三电”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强化产业定位,走高新化、个性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研究制定促进产业集聚的发展规划、政策意见和实施方案,培育“专、尖、新、特”产业;坚持因地制宜,着手建设一批主业突出、个性鲜明的特色园中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拆迁安置区二期工程和商住区建设;按照“适度超前”的思路,加快园区信息、仓储、中介咨询等商务配套设施建设,切实增强产业承载功能。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尽快完成功能区域规划和标准厂房设计工作,着手研究制定标准厂房管理制度,加大厂房招租、出售力度,切实提高厂房利用率。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工业经济借力发展。围绕产业抓招商。根据我区产业定位,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和产业发展方向,研究细排出产业招商项目库,集中招商力量,有的放矢。海陵工业园区重点围绕电子、电器、电机开展产业招商,积极发展以“三电”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九龙台商工业园现有产业优势,着力引进整车项目,拉动自行车配件、摩托车配件、汽车配件“三件”配套企业发展,努力打造一批有规模的产业集群。突出主体抓招商。海陵工业园区是我区招商引资的主体。在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的同时,集中精力招引项目进园区。积极探索新的招商引资运作模式,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成立专业招商机构,实施市场化运作,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招商实效。各街道和相关部门以园区标准厂房为招商基地,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明确专人专职从事招商引资工作,成立专门的招商班子,落实人员、落实经费,确保招商引资工作正常开展。重视招商网点建设,根据国际资本和国内产业流动的趋势,把招商重点放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三大区域,落实招商责任,分解引资任务,实行区域包干。强化服务抓招商。打破“条块”分割、部门界限,建立良好的互动协调机制,对有利于招商引资、项目开发的,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完善和实施“绿色通道”政策,简化办事手续,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能办的及时办、能快办的立即办,难办的灵活变通办。

5、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工业发展造势鼓劲。区四套班子领导进一步密切挂钩培植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联系,及时研究协调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各部门党政一把手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工业上,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工作上放手放开,政策上放活放宽。海陵区培大育强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跟踪了解掌握企业培大育强工作情况,排出名次,按月进行公布,鼓励争先进位。各有关部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定期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和各类经济能人,努力营造举全区之力,发展工业经济的良好氛围。

参观考察学习调研报告大全【第四篇】

考察时间:20xx年11月7日至20xx年11月9日。

考察地点:桂林市和阳朔县。

考察人:曾赛云(人文系09级政教班)09010133。

一、前言为了更好地进行专业实践,顺利完成教学计划安排,我们人文社会科学系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于11月07日赴广西进行了为期3天的专业考察。

二、正文(一)、桂林市。

7号早上吃过早餐,我们便前往桂林市。虽然七八个小时的车程把大家折腾得够呛,但这的气候却能给疲惫的大家一些安慰。由于旅行社安排的原因,在这里,我们只能乘船游览漓江在市内的部分景点,欣赏了刘三姐故居、银子岩等。总的感觉很单调,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和在任意一条江里坐船一样,倒是船主很是有头脑,在船上准备了许多的油炸虾蟹等食物,同学们大多选择在船内吃东西。下午五点过,我们终于可以吃上今天除了早餐以外的第一餐了,大家都不顾饭菜的质量只顾一顿狼吞虎咽了,晚上休息了一夜,第二天赶往阳朔县。

(四)、阳朔县西街。

参观考察学习调研报告大全【第五篇】

为学习教育管理先进经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校长业务水平。我县教育局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和局机关股室长于2017年11月对我省教育发达地区的常德、株州和长沙等六所学校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学习考察活动。

长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有的认为校长应具备政治、理论、创新、协调、激励、知人善任、务实、决策的素质和能力;有的认为校长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甚至认为校长应该是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不可否认,这些素质和能力应该成为校长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我们参观了常德、长沙和株洲的六所学校,这些学校的校长都是特别突出和优秀的,综合素质都较高。可是凤凰县学校的校长综合素质还不高,良莠不齐,不仅因大部分是新上任的校长,主要是教育观念的问题。要缩短同发达地区教育水平的差距,就必须加强我县校长队伍建设,只有打造好校长团队,才能打造凤凰教育品牌。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更新校长治校理念

治校理念是校长治校的灵魂,是学校工作形成特色的关键。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前途。

更新校长理念,加强校长思想建设。换句话说校长必须有自己的思想。担任一届校长,就管理好这所学校,这是责任和义务。校长必须定位好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奋斗目标,要有新的育人理念,校长不能只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传话筒,只做上传下达没有别的作为。

《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校长管理》、《新课程》等,博览群书,向学者型校长发展。平时挤一点时间,多看一点书,少打一点麻将。

更新校长理念,校长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反思。一个校长不懂得总结与反思自己,永远只停留在经验层面,不能上升为理论的东西,不会产生质变,即优秀校长的诞生。像魏书生、李镇西、马卡连柯等学者型、专家型的校长。

校长教育理念要具有超前性。作为一任校长,首先就要给学校发展目标定位——一个五年计划。预测学校的发展,规避风险,达到预期目标。我担任过两所学校校长,曾写过关于学校发展的目标、遵循的育人理念:诚信做人、认真做事、健康成长。

其次,提高校长自身管理素质

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遇到突发事件,既能守岗履责,稳定人心,维持秩序,又能指挥有力,处理有序,凸现领导艺术。

再次,不断完善校长治校机制

1、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2、坚持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相结合。3、坚持走科研兴校,名师强校之路。4、校长治校需走现代化管理之路。

第四是打造优秀校长团队。凤凰教育在新一届局领导领导下,教育指导思想——凤凰教育一盘棋已初步形成,并初见成效,但校长团队还需要打造。因为今年这支校长队伍很年轻,很有活力,也有干劲,可是也有很多不足,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帮助和提供成长的平台,更需要专家引领。可以走“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使得这支年轻的队伍成长起来,成为凤凰教育的中流砥柱。

《校长外出学习考察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参观考察学习调研报告大全【第六篇】

作业,我小组特别对高旻寺进行了实地的考察与分析,并对高旻寺的外部环境以及该旅游资源单体自身的价值进行了评价,并以此做出了以下的分析报告。我小组由王莹(40),吴黎洁(42),单海琴(06)三人组成,在本学期第14周前将旅游资源单体高旻寺的调查分析报告完成,此报告由三人共同完成。高旻寺(北纬东经)素有江南佛教四大禅林之称的高旻寺风景区位于扬州“城南十五里之茱萸湾,扼三汊洪流,踞九龙真脉”之地。素有“上有文殊、宝光,下有金山、高旻”之称。占地面积2km2,由高旻寺、普同塔院、扬子津古镇、古运河三景一水构成,集寺庙古建、佛教文化、水、田、码头风情于一体。,属于宗教类旅游资源,隶属于宗教局管理,建筑面积365平方米,气势非凡。

一、高旻寺的旅游环境。

高旻寺靠近瓜洲古渡,在交通方面自身有着良好的区位条件,水上交通发。

达,此外在交通瓜洲交管所工作人员不畏酷暑,联合汊河街道的有关部门,对高旻寺周边的交通环境进行必要的整治,有效地维持了良好的交通秩序,给香客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靠近仙鹤寺、扬州古运河、茱萸湾风景区、瓜洲古渡、隋炀帝墓。方便游客领略扬州的古城之美。高旻寺风景区首先是以古运河、低湿地田园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自然栖息地和载体,结合古运河游览线路的开发,延续其历史文脉,体现其博大精深的禅宗佛教文化,恢复其“碧河方开,晴阶分塔影;青郊雨足,春陌起田歌。”的田园风貌。因此周边景色宜人,自然环境优美。

参观考察学习调研报告大全【第七篇】

为学习借鉴外地先进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促进我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区教育局派出了教研员及中小学业务校长、教务主任共40余人,于xx月xx日至xx日赴xx、xx、xx、xx、xx等市的部分学校,就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专题学习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这次教育教学工作考察学习的重点是了解xx省先进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及教学改革的开展情况,特别是在备课、上课、作业布批、考试、教研科研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从而反思总结自身在教学常规方面的问题与不足,科学制订今后学校教学工作的思路与措施。

这次共考察学习了xx中学和xx中学、xx中学、xx市xx中学和xx小学、xx市xx中学、xx中学等八所学校。所考察的学校均为xx省市特色学校,在教学改革上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教学质量在其所属区域内遥遥领先。考察过程中分别听取了学校领导的经验介绍、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进行了现场参观,并根据各校的特色与学校进行了专题研讨、交流。这次考察学习,使我们对先进地区学校的办学思路与教学教研工作经验,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我们下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过程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全校上下一心,领导率先垂范,教师甘愿奉献,共同打造勤奋向上的校园文化和精神。

纵观xx中学、xx中学、xx中学、xx中学等均是从面临撤并的农村中学起步,绝处逢生,发展成为今天全国知名的学校,他们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勤奋向上的校园文化。首先是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想老百姓所想,急师生之所急,为学校存亡和师生健康成长服务,这种理念深植教干教师的心中,持之以恒的坚持下来,不管多大的坎都过来了。其次,精神引领和高尚人格魅力的感召是办好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xx校长的“三力、三家”思想,xx校长的“吃苦就是享福”的口头禅,xx校长的“教育是良心工作,办好一方教育,服务一方百姓,成就一代孩子”的精神引领。校长把自己的思想渗透到教干教师中去,领导志同道合,干群互相信任、关系融洽,学校对教师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在遵循管理规律的情况下实行人文管理,教师的敬业精神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团结协作,实现了持续发展。

(二)教学与育人、培养习惯与提升质量,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作、总体工作,不是一节课、一个功夫或者一个绝招就能怎样的(xx语)。考察学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均与他们避免了大而化之、笼而统之的德育教育,扎实开展习惯培养密切相关。xx中学在“低起点、小坡度”育人原则指导下的“碰碰车”系列体验式德育活动,行为习惯教育养成了“x中气质”,形成了令学生神往的“x中情结”。

xx中学“因为实在,所以有效”的生活课程,从起床、吃饭、洗澡、管理钱物等细节抓起,培养了学生思想品德和良好习惯这两个人类最重要的素质。xx中学在“常规+细节+过程=奇迹”的指导思想下,每日由一位教师组织学生对各个班级进行常规检查,全面到位、及时公布,日复一日的身体力行,自我规范,由低层次循序渐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班风、校风好了,学风当然也就好了,质量提高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三)立足课堂,勇于创新,探索了一条低耗高效的教学改革之路。

xx中学在早期奠定的“分数领先”的办学基础上,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来临之际,确立了“课堂教学四变三结合”的教学指导观,从备课的角度强调“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从教师的教法突出“教给方法”,从学生听课方式强调“师生互动”,从作业布置形式强调“精编布置、分层要求”,真正实现了教师不仅为分数而教学、学生不仅为考试而学习,形成了“高质量、轻负担”的学习特色。洋思中学从“当堂完成作业”到形成“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历时十余年。即在课堂上,教师先展示学习目标,师生认真揣读,指导学生自学时,明确内容,交代清楚方法,限定时间,教师不断巡视全班,重点关注中差生,严厉督促行为与精力不集中的学生,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终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东庐中学认为课堂的质量来自师生课前的精心准备,因此,实行“教学合一”的讲学稿。“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完成讲学稿,第二天早上上交,组长检查汇总记录,教师抽查,随机切入课堂。其实质是学习前移,老师带着教学总是的预判进入教室,学生带着问题与老师们交流。后六中学要求教师从课堂到作业都要科学的放弃,在作业的实效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严格控制学生教辅用书,学生一本,但教师每人3—5本,精心选择作业,用剪刀和胶水为学生自制“练习册”。实行双休后,后六中学单双周文理科分别出“试卷”的方式,让学生度过周末,当然试卷的内容就是本周所学的重点、难点、易错知识点。为避免不完成作业和到校后抄袭等不良现象,学生都建立了专用的作业记录本,每天记录作业,班主任签字,回家家长签字,第二天,作业记录本交班主任,学科作业交任课教师。班主任负责调控各科作业的量与难易程度,对完成不好的学生,要请家长到校或电话家访。对于周末试卷作业,周一时,班主任在班级门口统一收试卷,交教务处统一装订,当天晚上学校提供免费晚餐,老师们留下来批改、打分之后张榜公布。xx中学的早读课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到食堂就餐,不需到班里监管。年级将晨读划为两块,教师明确晨读任务,前一天告诉课代表,第二天早晨板书在黑板上,目标明确,教师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减轻了负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抓实抓好教学常规,抓严抓细教学过程

常规决定管理水平,细节决定教学成败。后六中学通过实行“月考核制”加强过程管理。根据学期初聘任,逐级负责的制度设计,将每级责任人作为考核责任人,把教学常规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纳入月考核范围。期末,分层级将每月考核情况汇总,作为学期考核的重要内容。不搞平时不管理,秋后算总帐。洋思中学以常规管理基本要求为准则,以教学为中心,制定了备、讲、改、辅、考的过程管理目标,都有硬杠杠。以作业布置和批改为例,实行“三统一”“三及时”即统一作业布置要求,统一批改要求,统一建立学生错题档案,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矫正。xx中学的集体备课,由主备教师提前一周备草稿,其他查阅课标、考纲、教辅资料,以备集体备课时研讨。为避免个别教师有所隐瞒,备后,教师互相听课,看是否按集体研讨上的课,内容多了还是少了,进行相应的处罚。在阶段性学习效果反馈方面,xx中学实行“三清”,清不了的内容,由任课教师利用学生统一活动时间和双休日帮助落实,再验收。xx中学由学科自行组织单元考试,但年级内统一时间、统一阅卷、统一质量分析。xx中学组织周考,周考题65%—85%出自讲学稿,考试不理想的学生,周六由任课教师辅导提高。上述学校在提高面向全体的学习效果上,均采取了强制性措施和插红旗、发喜报、电话家访等激发学生内驱力相结合的手段。持之以恒地抓严抓细各项管理措施,始终如一地落到实处,达到常规管理工作实效性和长效性的有机统一。

学校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想上一个台阶,需要在文化精神和制度引领、办学规划、师资队伍培养、常规工作的目标细化、常态教学管理、学生习惯培养、团队执行力等诸多宏观、微观因素下大功夫。在运行机制上协调一致,全校一个步伐、一种声音,全体成员讲拼搏、讲奉献、讲团结、比态度、比实绩、比能力,团队精神直接影响着师生的人生信念和团队目标的实现。

1、重视舆论文化建设,营造师生持续发展的精神家园

一位优秀的校长就会诞生一所优秀的学校!xx之行再次印证了这句话。作为学校的的引路人要有自己管理学校的理念,应有人格魅力、管理水平和躬身实践的能力,能把自己的思想渗透到全体教职工中去,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文化是制度之母,没有良好的文化作前提,再好的激励制度也会有疲软的一天。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从建设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入手,因为它能靠自身营造出来,健康的舆论氛围也能有力的推动教师在工作上自发的赶、比、超,能促进学校制度的生成和执行,更能促进良好校园文化的沉淀。

2、没有办不好的学校,没有管不好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没有一点精神是不行的。领导班子首先要形成合力,统一思想认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校要通过一系列科学管理机制、考评机制、奖惩机制、用人机制和人文关怀机制的建立,促进教干教师形成团队,促进教师加强合作,促进教师比学赶帮。其次,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能,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作贡献,为学校的发展作贡献。第三,全体教干教师用心钻研每一个育人和教学的环节!真抓实干,真心为学生服务。

3、把每一件小事做的更精彩

xx中学的德育教育,xx中学的生活教育、教学常规管理,xx中学的作业布批,xx中学的超前备课和集体研讨……,他们无一不是在看似习以为常的惯性面前找到突破口,在管理上集思广益,工作上深挖细抓,凡事皆成教育,处处都可成为亮点。不做机械重复的事,做出灵气;不做不动脑筋的事,做出思想;不做应付检查的事,做出实效。大道至简,实用的都是简单的、朴素的。如果每个管理者都用眼睛观察有洞察力、用脑思考有深度、用心做事不拖拉,马上行动,波澜不惊的按教学规律做事,避免粗枝大叶、得过且过、流于形式,把每一件小事做精彩,自有一种憾人心魄的力量!

4、重视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和规则意识的培养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曾这样论述:“一棵树在最初几年中,就从自己的树干中发出了它以后需要长有的一切主要枝芽,而以后它们仅仅是繁茂起来而已。同样我们想赋予一个人一生所有的哪些东西;也应当在这个学校,我们的教育中赋予他们!”在走马观花的听课、考察中发现:先进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行为、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和规则意识的培养。作为初中学段,学生入学后,我们是一年比一年差,而洋思中学、后六中学等却是一年比一年强!原因何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是什么?应是学生身上和学校教育最为缺乏的对学生持续发展,终生有益的。个人认为无论从现实的缺失,还是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阶段特点看,初中学段应重点强化习惯养成和规则培养。洋思中学的就寝就餐,先后次序明确,井然有序;xx中学学生进入会议室从第一个座位开始做起;xx中学的学生课桌上方左、中、右三个方位学习用品放置合理,坐姿端正,举手规范,体现了“整齐就是美”; xx中学全体学生的自行车均不需上锁;所有学校的学生们,无论城市的还是农村的,均非常有礼貌的向老师问好,让我们这些考察者来不及回应……“先用了一学期的时间抓常规工作,然后,再搞教学改革!”xx口中学的xx校长在介绍教改经验的开头时如是说。习惯养成和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束缚学生手脚的镣铐,而是引导其进入文明世界的途径;不是为了塑造听话的动物,而是培养个性和集体属性一起飞扬的未来公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过程。我们经常讲“以教学为中心”,我没有勇气改,但我始终认为以“教学和育人为中心”,它也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撇开人生最基础的东西,我们可能与我们最想获得的教学质量渐行渐远!当习惯内化为品质,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教学上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锻造一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

著名教育家xx教授的“教育九大定律”之一“态度决定一切”,在几个农村中学体现的尤为明显,两地教师工资水平基本一致,考察学校的教师少有闲谈,多见埋头批改作业;少有怨天尤人,多见面含微笑、平静中带着一丝愉悦……反观我们,工资上涨的速度远没有责任心下滑的速度快,面对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现状,面对无法大动的人事局面,如何锻造一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是摆在所有管理者面前最为迫切的任务!

其实,学什么,怎么学,是次要的!况且走马观花式的xx之行,我们也无法深入的去探讨、交流他们在具体环节上的操作,重要的是学习他们身处逆境而不颓废,发展起来而不自满,抓住某一环节做出经验、做出成果的精神!学习他们抓住一点,不偏不废不动摇,持之以恒的不断探索、完善的毅力!我相信:成事者思索,并且明达!

参观考察学习调研报告大全【第八篇】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学习借鉴外地在精准扶贫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比分析自身的发展差距,寻找加快扶贫攻坚的突破口,从而提升我县扶贫攻坚工作水平,7月11日至7月15日,清原县政协考察组赴辽宁朝阳县、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鹰手营子矿区、隆化县学习考察精准扶贫工作。考察组先后对朝阳县台子镇温氏养猪家庭农场、温氏饲料扶贫开发生产企业、柳城街道产业扶贫基地,平泉县后甸子村千亩果林基地、平泉县卧龙镇碾子沟村中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鹰手营子矿区跳沟村现代设施农业基地、怡达国际电商创投中心,隆化县“政银企户保”金融服务中心、张三营镇瑞民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唐三营镇北戎牛业合作社、唐三营镇茂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12个点进行了参观考察。考察组边听、边看、边思、边议,对三县一区精准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感触很深。普遍感到四县区精准扶贫工作模式好、思路新、力度大、势头猛,认为四县区精准扶贫工作有特色、成效好,在工作实践中创造出了许多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此次学习考察,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很受启发,给我们以强烈震撼,通过学习考察,为我们学习经验、寻找差距、坚定信心、提升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考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四县区精准扶贫工作先进经验。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感受到,四县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党政重视,精准施策,成效显著,亮点突出,他们的经验和作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制定脱贫攻坚好方略。

四县区均由党政领导亲自挂帅任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乡镇设立扶贫工作站、贫困村设立扶贫工作室,建立起上下贯通、层次分明、责任清的扶贫工作体系,形成了“县级统筹、乡镇推进、村组落实、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朝阳县、平泉县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县乡实行“双组长”负责制,朝阳县还明确一名县委常委专职分管脱贫攻坚工作,层层落实了主体责任。隆化县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组、专项督导组、宣传发动组、联审监管组、贷款清偿组等五个领导小组,构建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朝阳县统筹安排,精心部署,认真制定了《朝阳县20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朝阳县扶贫项目管理办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明确方向。平泉县因地制宜确定相关规划,明确脱贫目标,制定了《区域经济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十三五整村推进规划》等三个综合性和专项扶贫规划。隆化县详实编制脱贫规划,组织力量起草编制了《隆化县燕山太行山片区扶贫发展规划》、《隆化县“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隆化县扶贫项目发展计划》、《关于大力实施“1661”脱贫攻坚战略的决定》,该县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四个切实”的要求,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与生态保护并重原则,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金融扶贫为杠杆,以培育富民产业为重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统筹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结构调整等建设,积极探索了一条符合实际的特色脱贫之路。

(二)摸清底数,实现精准扶贫动态管理。

四县区按照“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原则,认真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开展入户调查,分析致贫原因,对县区贫困人口进行了重新识别、核定,挤出水分、纳入真贫,并对非重点村的真正贫困户进行同步识别,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梳理归类。朝阳县共有贫困村83个,建档立卡16590户,贫困人口32852人,区分细化了因病因残致贫、因学致贫、因缺技术致贫、因缺劳动力致贫、其它原因致贫人口底数,并按照措施到户,因地因户、因人施策的方针,确定了脱贫攻坚工作总体目标。平泉县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到目前已扶持52个贫困村出列,8万贫困人口脱贫,通过动态管理,到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村84个、贫困人口万人。鹰手营子矿区下辖4镇1街道,总人口万人,农业人口万,该区未列入贫困地区序列,但仍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了建档立卡,确定贫困户2092户,5305人。隆化县为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全县有152个贫困村,确定贫困人口万,该县认真研订精准脱贫时间表和路线图。依托建档立卡大数据平台,结合驻村工作队重新核查结果,按照“六个一批”脱贫途径建立详实的脱贫档案,明确了每一户、每一人的脱贫时间、脱贫途径,并集印成册,使脱贫攻坚真正做到精准到位,动态管理。

(三)积极探索,开创脱贫攻坚新模式。

四县区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展密集调研、反复论证,积极探索并开创各种精准扶贫行之有效的新模式。朝阳县积极开展光伏脱贫模式,计划建设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2处,达产后每年为政府解决精准扶贫资金300万元,以分步式扶持贫困户年均收益3000元/户。平泉县以“六个精准”为抓手确定了“两合、两改、两补、两建”精准扶贫模式,既整合项目资金和三次产业融合;加强土地股分合作及农村融资体制改革;补齐农产品精深加工及抗风险能力短板;兼顾有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同建产业扶贫园区和美丽乡村社区。平泉县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模式,并创建了“一个好产业,一个好龙头,一个好入户项目、一个好运行机制”的四好模式在全省推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北省产业化扶贫示范县”称号。积极探索创建“三个零”精准扶贫模式,全县投资亿元建设扶贫产业园区20个,面积3000亩,吸纳贫困户1000户,户年增收4万元,实现了产前投资、产中技术和产后销售等高风险环节全部由企业或合作社承担,贫困户进企业、入社后参与生产“零投入”、发展产业“零风险”,家门口就业“零距离”.同时,开创了“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扶贫模式,吸取贫困户以土地和扶贫资金入股形式进驻基地,实行了“两确一不确”既确权确股不确地,实现了“人均变人人”,通过土地流转“获租金”、扶贫资金入股“变股金”、贫困群众就地打工“挣薪金”模式让贫困户走上“三金”道路。鹰手营子矿区依托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北怡达食品集团企业优势,整合资源,积极打造了互联网+美丽乡村游+可视化多点小农庄+点对点精准扶贫+o2o特色体验店模式,打造特色产品余种,解决就业1万人,带动新增农户5万户,建设o2o体验店500家,开创了电商扶贫的新模式。隆化县创建了“政银企户保”五位一体扶贫模式,以财政资金做担保,以银行贷款为基础,以企业带动为条件,以贫困户参与为目标,以保证保险为保障,创新探索金融扶贫道路,为贫困户脱贫引入资金活水。使贫困户实现了土地流转增收一部分,就近在产业基地打工收入一部分,由政银企户保方式获得利息补贴一部分。该精准扶贫模式得到了河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并被国家扶贫办作为成功案例面向全国推广。

(四)因地制宜,选准脱贫攻坚好项目。

四县区均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核心支撑和首选路径,将近期脱贫与长远致富相结合,实现了“长短结合、互补共促”,增强了内生动力,保障了贫困户有依托、可持续、不反弹。朝阳县以畜禽养殖、特色种植、林果栽植为重点,建设温氏养猪家庭农场10处,平均每处带动贫困人口400人,人均增收500元以上。特色种植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落实高产值作物6200亩,参与贫困户4127人。实施d级贫困户危房翻建85户195人,积极完善医疗救助、社保兜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县本级每年设立400万专项扶贫基金,撬动社会资金投入脱贫攻坚。加大帮扶工作力度,积极沟通省直17家定点帮扶单位、市直29家,落实扶贫项目92个,投资近2000万元,瞄准贫困村、贫困人口,发展致富产业。平泉县以近抓食用菌、设施园艺产业,远抓林果产业为重点,通过“一户一棚、龙头带动、股份合作、互助合作”等四种特色产业脱贫模式,实现年均带动3000户,9000人实现真正脱贫的目标。新建“光伏扶贫电站+现代农业园区”2个,装机70兆瓦,提取收益金对2100名贫困户按人均3000元标准进行扶持,同步建设设施大棚1200个吸纳1000户贫困家庭发展致富产业,提供就业岗位200个。隆化县借助“政银企户保”,利用“财政杠杆”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社会资本“入农门”,今年撬动民间资本30亿元以上,新增农业产业园区(小区)93个,设施蔬菜2万亩、中药材万亩、草莓5000亩,土地流转万亩,有12178户贫困户参与,为确保到全县“摘帽出列”奠定基础。

(五)保障有利,健全脱贫攻坚好机制。

四县区为了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精神新要求,在人员、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利的保障,同时不断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从而进一步深化扶贫攻坚,加快了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一是强化帮扶力量。各县区健全了“一村一品一支部、一户一策一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大力抓好乡镇党委、村两委、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实行“五包一”工作机制。二是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立足农村党员干部熟悉基层情况、了解群众现状的特长优势,引导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协助“识真贫”,主动配合“真扶贫”,全力助推“扶真贫”,切实提升了精准扶贫工作质量。三是创新资源整合机制,重点是扭住以持续增收为核心,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三个保障,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整合涉农资金向贫困村倾斜。四是创新贫困退出机制。依托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系统,按照五看、五不录、六优先的要求定期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核查,精准识别,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严格执行退出标准和工作流程,脱贫认定按照“村评议、乡审核、县批准”的程序进行,切实做到脱贫真实,档案完整。五是创新脱贫考核机制。围绕“两增加一减少”(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三个基本保障”(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基本社会保障)、“四个支撑”(富民产业、财政投入、金融资金、能力素质)、减贫返贫人口动态管理、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实施计划、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扶贫工作机制创新成效、领导班子重视程度情况等考核内容,以年度集中考核为主、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乡镇、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精准扶贫实绩进行动态考核。把扶贫开发成效作为检验和考核乡镇、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内容,着力在扶贫开发主战场培养干部、考察干部、选拔干部,把精准扶贫业绩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树立了鲜明的用人导向。

二、对清原精准扶贫工作的启示。

在这次学习考察中,大家一路虚心取经问道,一路细心观察思考,既学习了四县区先进经验、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思维,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不足,感受很深、压力很大,同时,对我县实现整体脱贫充满了信心。通过学习辽宁省朝阳县,河北省平泉县、隆化县、鹰手营子矿区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一是统一思想、领导重视,是抓好精准扶贫的首要前提;二是摸清底数、精准识别,是抓好精准扶贫的`可靠基础;三是拿好意见、定好方案,是抓好精准扶贫的前提条件;四是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是抓好精准扶贫的关键所在;五是金融撬动、完善服务,是抓好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六是整合力量、形成合力,是抓好精准扶贫的力量源泉;七是加强督考,兑现奖罚,是抓好精准扶贫的有力保障。

三、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我县的脱贫目标是:到我县14920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及53个贫困村全部摘帽,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降到2%以内。年实现27个贫困村销号、7237人脱贫;实现26个贫困村销号、7500人脱贫;20实现贫困县摘帽,183人脱贫;巩固脱贫产业发展成果;―年实现临时性返贫人口稳定脱贫,巩固减贫成效。面对全县提前2年脱贫,到2020年消除贫困、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总目标,如何借鉴他人的经验,走出清原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是我们在考察学习中反复议论、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他人的经验,就是要尽快将其转化为加快我县脱贫致富的具体实践和实际行动,深刻认识我县精准扶贫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增强信心,鼓舞干劲,真抓实干。

(一)加强领导,加大宣传,进一步增强全县干部群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健全组织机构。为全面贯彻落实抚顺市委、市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文件精神,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中坚决贯彻落实好“八个精准”要求,切实加强对全县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县级各类制脱贫攻坚组织机构、乡镇成立工作站、村上设立工作室。同时,推行县级领导包乡、县直单位及乡镇领导干部包村、干部包户的责任承包机制,有力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二是动员全员参与。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精准扶贫相关政策,促使扶贫攻坚政策入村入户,广泛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充分利用入户摸排调查和各种会议机会,大力宣传政策趋势,普及精准扶贫基础知识,播报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动态,形成人人熟知精准扶贫、户户参与精准扶贫的生动局面。三是营造浓厚氛围。各乡镇、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要切实加大对精准扶贫各项政策的宣传力度,牢固树立精准扶贫理念。进一步坚定信心,把工作重心全部倾斜到扶贫攻坚上,明确责任和目标,强化责任担当,深入到贫困村、贫困户了解情况、讲解政策、谋划思路、制定措施,在全区范围内大力营造人人参与精准扶贫的良好氛围。

(二)搜齐信息,精准识别,实现贫困对象的动态管理。一是切实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核实工作的基础上,对已建立的数据资料库进行核查分析,切实做到贫困户家庭底数、解决问题、扶持对策、帮扶责任、工作任务“五清五准”,对贫困人口采取分类指导,对症施策,每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综合开展帮扶,有效解决扶不到点上、扶不到根上、扶不到真贫上的问题。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动态监测管理,建立贫困人口进入退出机制,增强扶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坚持“分步实施、先易后难、整村脱贫”的思路,按贫困片区、贫困村、贫困户三个层次列出扶贫项目需求清单,分别制定精准扶贫规划和年度计划,坚持分类指导、因村施策、因户施法,采取“挂图作战”的方式,明确精准扶贫“对谁扶、由谁扶、怎么扶”,做到对号入座、逐年销号,对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人口,真正做到“挂账销号”,真正架起帮扶联系的路子、找准了摆脱贫困的法子、迈开增收致富的步子。

(三)理清思路,制定方案,进一步明确精准扶贫的途径。政府要充分发挥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对接落实省、市出台的相关精准扶贫政策文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全县精准扶贫方案的配套支撑措施,包括富民产业、医疗救助、低保兜底、助学扶智、基础设施、危房改造、金融贷款等专项《实施方案》,同时制定《精准扶贫业绩考核办法》等,进一步明确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方向、目标和重点。设计各类精准扶贫工作台账,制定精准扶贫“施工图”和“进度表”,将工作流程、目标任务、帮扶措施、帮扶干部完成时限等全部上墙公示,以超前的思路引领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方向。

(四)突出关键,精准施策,全面实现脱贫攻坚总体目标。要充分发挥各行业部门扶贫攻坚作用,动员全社会各界力量,全面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把握关键环节,推进各项精准扶贫工程项目,千方百计做好贫困户增收工作。一是深入开展驻村帮扶脱贫工程。要进一步推进省、市、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和驻村帮扶工作,实行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责任制,实施结对帮扶,做到每个重点贫困村都有一个帮扶单位,每一贫困户都有一名帮扶责任人,落实“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责任,为贫困村、贫困户出谋划策、协调资金、提供信息服务,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大格局,切实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二是加速推进优势产业扶贫工程。积极引导和扶持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愿望的贫困户依托我县食用菌、中药材、山野菜、苗木花卉、林下开发及牛、猪、驴、羊、禽等特色优势种养业,参与产业经营,通过推行土地、资金、劳动力入股方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体系。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土地流转,实施“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五个一点”增收目标,即外出打工收入一点、土地流转增收一点、自留地上生产一点、入驻合作社挣取一点、合作社年终分红获取一点,有效促进贫困户脱贫。三是引入成功经验推广金融扶贫工程。以产业发展为引领,以信贷资金市场化运作为主导,在原有金融扶贫的基础上,推广“政府、银行、企业、农户、保险”五位一体的农业合作贷款模式,打通金融扶贫绿色通道。用财政资金建立“资金池”,作为合作社、贫困户贷款的担保金和风险金,还款的缓冲金。按照1:10比例撬动金融资金参与扶贫开发。用政策保险吸引保险公司参与金融扶贫,实现担保中心、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风险共担,有效降低放贷风险。用扶持政策激励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对借款户予以贷款贴息,为农事企业和合作社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实现企农“双赢”.四是有效实施医疗救助扶贫工程。要切实发挥医疗救助保障作用,逐步将贫困户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提高新农合、大病保险等参合率和报销比例,有效遏制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以扶贫健康卡为中心,统筹相关部门资源,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保障水平。五是扎实推进低保兜底扶贫工程。严格执行省、市有关规定,适时提高农村低保和五保标准,实现兜底保障脱贫。要加强低保动态管理,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则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基本生活有困难的,一律实行应保尽保、应救尽救。要建立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做好残疾人关爱服务工作。六是抓好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扶贫工程。按照群众自愿原则,针对个别贫困村组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的实际,抓好易地搬迁及危房改造工程。整合使用民政、城建、扶贫等项目资金,提高危房改造补助标准,切实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七是推行劳动力素质提升扶贫工程。推进培训、鉴定、输转一体化,搭建综合性培训平台。免费对贫困劳动力开展精准培训,对“两后生”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对务工青年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劳务品牌培训,对在岗务工人员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对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开展创业培训,加强对创业和技能带头人的示范培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双证书”制度。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机制。八是努力实施旅游产业扶贫工程。要用“旅游+”思维去扶贫,因地制宜引导贫困村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积极投身于旅游、三产业及服务业,引导贫困户参与旅游商品生产、旅游商品实体店、农家乐、农家旅馆等创业项目中来,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鼓励观光园、采摘园提质升级,扩大生产和增加旅游服务项目,增加贫困户就业机会,使美了山川富了民成为现实。九是推进电商产业扶贫工程。利用“互联网+”平台、《好社惠便民亭》项目,推进电商扶贫融合发展。把扶持发展以特色农产品为主的电子商务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主体,通过招商引资搭建电商服务平台;把电商培训作为扶贫培训的重要内容,支持引导全民开办网店,形成以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产品购销商等为骨干的电商队伍。十是积极开展生态补偿扶贫工程。通过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就地转化为护林员、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公益林生态补偿,发展林果产业、林下经济等生态脱贫措施,多渠道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积极探索光伏扶贫项目,利用贫困村或贫困农户自家的房屋、庭院、荒山、荒滩实施光优发电扶贫项目,通过光伏发电提高贫困户收入水平。

(五)加强督考,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认真落实省市县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围绕“人脱贫、村销号、县摘帽”的目标,细化任务分解,强化举措、确定时限、公开透明、挂图作战。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责任领导,把任务具体到责任单位、责任人。坚持年终考核与日常动态跟踪考核相结合,加大动态跟踪督查考核力度,突出动态跟踪督查考核的实效性。采取重点督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强化督导,传递压力,激发精准扶贫工作活力和创造力。将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与各乡镇、各部门年终实绩考核成绩挂钩,特别是作为评价各乡镇、各部门党政一把手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年度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严格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实作风”的工作要求,始终坚持不搞“变通”,不搞“平衡”,不打“折扣”,不打“埋伏”,坚持实事求是,真正做到以“严”为本,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在全县范围内通报,督促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落实,对落实不力的要进行责任追究,对在脱贫攻坚中工作突出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对现奖惩。要切实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充实各级脱贫攻坚工作力量。切实关心和爱护基层扶贫干部,为他们搭舞台、创条件,让他们有干头有盼头,既有荣誉又有待遇。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营造浓厚舆论氛围,汇聚强大精神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扶贫、关爱贫困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而努力奋斗。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1547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