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厌学调查报告优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小学生厌学调查报告优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生厌学调查报告【第一篇】
什么原因使得学生在十二年寒窗苦读后变得不爱学习?采访中学生家长刘女士激动地说,她的儿子从小学、中学到高中都很优秀,高考的分数也不低,家里怎么也想不到,到了大学,他竟会变成这个样,还要被退学!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导致大学生"厌学症"的原因主要分为学生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
一是一些学生起点低、基础差。林峰认为,近年来高校大幅扩招,但与此同时,学生的质量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差距。这种情况下,虽然一部分学生能够进入大学校门,但少了外部压力与补课等辅助手段的他们必然学习吃力,甚至一蹶不振。
二是一些学生心态浮躁、目光短浅。经历了"头悬梁、锥刺骨"的高考阶段,许多学生以为一走进大学校园就万事大吉,于是开始吃喝玩乐、得过且过,没有好好的调整心态,也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三是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兴趣。中国人才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沈阳市人才中心主任孟庆伟表示,一些大学生所读专业并非自己喜好,而由家长或学校包办填志愿,有调查显示,学生自初中开始,学习的原动力来自家长的就占到了三分之二还多,家长急于让孩子弥补自己没上过大学的遗憾,这就导致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即便有余力学习也不愿好好去学。一项调查显示,在一些高校,因不喜欢所学专业而厌学的学生比例竟高达40%!专家认为,厌学已成为大学生的群体现象,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山东一所高校的小刘高中毕业按照父母的意志填报了财务专业,可是他自幼喜欢文学,向往当一名新闻记者,枯燥的数字常常令他不知所云。在这种状态下,大学生活味同嚼蜡,而要换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小刘只能对记者发出一句与年龄极为不符的感叹:"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一是学校教育教学方式不当。孟庆伟认为,学生厌学与学校的教学方法、教师素质、教材质量均有一定关系。高校扩招后,教师、图书馆、实验室等有限的教育资源被迅速稀释,几百人同时上课、一学期没有点名、提问,教师上课照本宣科,考试前圈重点、划范围,考题出得越来越简单,这就导致学生屡屡逃课。此外,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在一些高校,什么专业火就开设什么专业,windows广泛应用时,还在天天讲dos操作系统,机械专业没有实践课,经济类的课堂上讲的是多年前的案例……这种情况下,学生不愿在课堂里"耗时间",宁可逃课去学外语、学开车。
二是就业压力使大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学校学到的大量知识在毕业后不能得到应用,这不仅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劲头,也让一些学生对未来充满畏惧感。一些学生自嘲说,大学生到处都是,有什么用?还不如民工。这些学生一味自艾自叹,甚而消极失望,自暴自弃,产生极度厌学情绪。
三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金钱万能、读书无用"的观点在学生中仍有一定市场,山东一所高校中文系的小李颇有商业头脑,去年他给一家公司代理校园手机卡,抓住大一新生入学的机会,手下招集了20多人,发了一笔小财。小李说,现在就算好好学习将来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还不如抓紧时间多交一些朋友,掌握一些"经商之道"。一些大学生表示,现在找工作都要凭"关系",走"后门",否则学习再好,也无人问津。因此在高校里,就出现了有"关系"的不重视学习,没"关系的"的学习劲头也不足的现象。
如何缓解大学生厌学现象?有关教育专家建议,首先应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入手,革除旧的教育观念、陈旧的教材,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门诊主任翟静说,现在年复一年的应试教育方式让学生背上了沉重的课业和心理包袱,苦不堪言,学生只是在压力下学习,根本没有一丝一毫对学习的兴趣,自然一上大学就觉得"学够了","学烦了"。翟静建议,学校不仅是教学,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品行、情操。高校教给学生的不一定是知识,而是要打造有适应能力的人。要改变大学里填鸭式的教学和死记硬背的考试模式,开展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动手事件能力,还给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的时间和机会,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不让我们的学生成为精神畸形的高分低能者。
其次是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正确对待基础薄弱学生。孟庆伟说,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适应社会、处理人际关系和生长发育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给予及时和恰当的指导。大学生厌学有多种原因,如家庭经济困难等,如果教师能及时妥善地帮助解决好这些问题,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的增加导致做学生思想工作的难度加大,目前的辅导员、德育教师的数量、能力远远不够,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要多渠道提高自身素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孟庆伟说,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爱的氛围里学习和生活,如经常肯定和赞扬学生,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充满爱心的鼓励,会使学生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对于一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专家认为,学校不应单以成绩好坏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应区别对待,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应该用多种标准综合看待学生,坚持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善于发现每位学生身心的积极因素,使每个人都能体验到成功感,看到自己的价值,这样才能避免逃学等自暴自弃的行为。
辽宁省教育厅有关专家建议,高校应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认同学校,形成归属感。如通过组织文学社、戏剧社等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并最终靠这种校园主流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学生,影响学生群体的舆论导向。
此外,一些高校管理者建议,学校应积极探索扩招之后的新型管理办法,加强对大学生的约束和管理,给学生适当的压力,使学校对学生既有堵又有疏,才能有效防止学生厌学、弃学。
厌学原因:
1外界诱惑。
如网游。
2专业无聊。
没有填报到自己喜欢的专业。
3迷惘。
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没有目标。
4失落。
大学和高中的落差。
5孤独自闭。
离开家了,不知道怎样过群居生活,和同学相处。
小学生厌学调查报告【第二篇】
调查方式:基本方式-问卷调查,课下与学生的交流。
调查结果:有85%的同学曾发生过厌学情绪,有46%的同学正处于厌学情绪的困扰中。可以说,厌学情绪是普遍存在。
造成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有长期积化的因素,也有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而萌生的新影响,我们不能单单从学生身上找原因,而是要触及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全面而有效地去分析,去实践。
(一)客观原因。
1.社会因素。
社会,是我们心理生长的一个巨大的摇篮。它承载着太多的内容,这些内容有时能促我们成长,但有时也会使我们看不清事实,分不清方向。
(1)社会不良文化的冲击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现代社会,“有色文化”、“暴力文化”普遍存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在学生中流传着一种仿真的小卡片,名曰:“流氓证”,“打手证”,经询问,是由附近的小卖部所出售。此类恶俗文化,对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正需要引导阶段的中学生们去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2)营业性娱乐场所的增设以及不规范管理,造成学生精力分散,无心念学。
这是社会环境因素中造成学生厌学心理最为直接,也是最为广泛的因素。游戏机室,网吧,台球室等娱乐场所的开设日益增多,特别是位于学校附近的此类活动场所,使学生无法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3)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在我所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在学生中曾出现过“社会青年”对其收取“保护费”、“地皮费”一类的不良现象,有的学生便会效仿该做法向低一级的同学收取费用。无形之中,使学生在学校的角色发生偏移,完全把学习的任务置于一旁,倾心于这种不法行为。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普遍接受教育的地方,不仅要提供给学生一个安静和谐的校园环境,同时也应打造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园地。但现实中的伊甸园校园毕竟不存在,它在一些方面也或多或少多对学生的厌学心理造成影响。
(1)学校办学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当。一方面,在应试机制的作用下,课业的繁多,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造成精神上难以负重,难以应付各种压力,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学校在开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等活动相对较少,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不浓厚。
到中学都仍然存在。
3.家庭因素。
(1)家长百般溺爱,对子女过于迁就,使学生任意妄为,滋养了依赖性和懒惰性;家长过于放纵,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贪玩心尤盛,有的家长没有起到有效的监督,加以限制,使子女放任自流,长期下去,导致子女懒学勤玩。
(2)父母不正确的引导。有的父母不善于管教,反而给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在我所调查的学校中,大多数学生的父母以务农为业,家里有一定的地产,因此他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出现了偏差,使学生存在着这样的错误认识:读不好书不要紧,家里有十几亩地等着,当农民也照样有出路。不当的教育造成了学生倦学的情绪。
(3)个别父母对学校教育的干扰,完全不配合学校的老师开展教育工作。在实习期间,我碰到这样的事例,老师打电话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家长漠不关心,以忙为借口,没等老师开始反映,就把电话挂了;老师去家访时,当听到自己子女的学生不足时,对去家访的老师投以冷眼,并交待老师其儿子(女儿)在学校只能宠不能骂等等。很多父母不能正视自己子女的不足,总把他当成宝,对子女的学习情况更是自认最佳。使学生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日益偏离正轨。
(4)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子女心灵上造成创伤,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响学习。
(二)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即为自身因素。学生自身是各种行为的主导者,由于十三四的孩子心智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阻碍对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学生并不能及时解除。
(1)在该校,学生两级分化的现象较为明显。这就使得很多学习成绩偏后的'学生失去后进的信心,产生难以超越的想法,不能从学习中获取乐趣,逐渐放弃自己。
(2)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基础知识较差,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坏习惯延续到了中学;学习方法不当,以致消耗大量精力而到考试时收效甚微。
(3)难以适应中学的学习。我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初一年级,很多学生习惯于小学的学习生活,对中学课程的增多,老师新的教学方法,新学科的设置等一下难以适应,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的减退。
1.加强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教育。
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的有效途径。加强中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教育,应渗透在各科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地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学生要给自己树立一个奋斗的方向,摆正学习的心态,力求寻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不断努力地学习,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
2.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
学校并非单单只是传授知识的地方,它也担负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的重任。学生与学校这个小社会中接触的时间最长,无形之中受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应整顿学校的教育特制,清理学校的文化环境。把一些不良势力,消极因子,通通消除,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文明的校园环境。
3.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学校或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些与家长接触,做到不仅经常与学生沟通,也与家长沟通。使双方的信息即使得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要及时进行心理诱导。作为家长,要尽量做到家庭和睦,不给学生的思想上添加额外的负担,干扰学习。学校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对教师这一群体的严格筛选。
教师可以说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人。那么,一个合格的指路人,除了应具有渊博的学识之外,还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我觉得,在选拔教师时,应对其教学的能力进行考查,要做到不仅自身有鱼,更能对学生“授之以渔”。其次,应用爱去教育。而非单纯地以成绩去看待学生,把爱施布于每一个学生,不存在偏袒,不存在歧视。三是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顾学生能力的发展。
5.多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从单调乏味中脱离出来,变得精彩纷呈,各类第二课堂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也能让学生参加活动的同时心情得到放松,压力得到消减。
6.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沟通。
在闲暇之余,教师应多深入到学生当中,通过聊天、发邮件等各种方式,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吸引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7.加强对各种娱乐场所的管理。
各种营业性娱乐场所应尽量避免开设在学校附近。此外,有关部门还应加强对这些场所的管制,严格查处非法营业者,以及没有按照规定限定消费者年龄的商家。应创设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在短短的三个月里,通过调查,对中学生的厌学心理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面对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日益严重的现状,我们应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综合运用,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共同努力,更新教学方法,面对不同的问题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从思想上根除学生厌学的情绪,在实践中逐步改善,使学生爱学习,学好习。
小学生厌学调查报告【第三篇】
本文目录。
调查方式:基本方式-问卷调查,课下与学生的交流。
调查结果:有85%的同学曾发生过厌学情绪,有46%的同学正处于厌学情绪的困扰中。可以说,厌学情绪是普遍存在。
造成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有长期积化的因素,也有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而萌生的新影响,我们不能单单从学生身上找原因,而是要触及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全面而有效地去分析,去实践。
(一)客观原因。
1.社会因素。
社会,是我们心理生长的一个巨大的摇篮。它承载着太多的内容,这些内容有时能促我们成长,但有时也会使我们看不清事实,分不清方向。
(1)社会不良文化的冲击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现代社会,“有色文化”、“暴力文化”普遍存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在学生中流传着一种仿真证件的小卡片,名曰:“流氓证”,“打手证”,经询问,是由附近的小卖部所出售。此类恶俗文化,对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正需要引导阶段的中学生们去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2)营业性娱乐场所的增设以及不规范管理,造成学生精力分散,无心念学。
这是社会环境因素中造成学生厌学心理最为直接,也是最为广泛的因素。游戏机室,网吧,台球室等娱乐场所的开设日益增多,特别是位于学校附近的此类活动场所,使学生无法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3)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在我所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在学生中曾出现过“社会青年”对其收取“保护费”、“地皮费”一类的不良现象,有的学生便会效仿该做法向低一级的同学收取费用。无形之中,使学生在学校的角色发生偏移,完全把学习的任务置于一旁,倾心于这种不法行为。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普遍接受教育的地方,不仅要提供给学生一个安静和谐的校园环境,同时也应打造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园地。但现实中的伊甸园校园毕竟不存在,它在一些方面也或多或少多对学生的厌学心理造成影响。
(1)学校办学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当。一方面,在应试机制的作用下,课业的繁多,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造成精神上难以负重,难以应付各种压力,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学校在开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等活动相对较少,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不浓厚。
(2)教师素质的低下,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法不当。在与学生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有的同学在小学阶段,个别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让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轻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重学习尖子,轻多数学生的培养;脱离实际,讲课枯燥乏味等。有甚者更是,让学生在考前死背下考试答案,不遵行者还要受体罚。造成了学生对学习的恐惧,对学校的恐惧,以致这种厌恶学习的心理一直持续到中学都仍然存在。
3.家庭因素。
(1)家长百般溺爱,对子女过于迁就,使学生任意妄为,滋养了依赖性和懒惰性;家长过于放纵,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贪玩心尤盛,有的家长没有起到有效的监督,加以限制,使子女放任自流,长期下去,导致子女懒学勤玩。
(2)父母不正确的引导。有的父母不善于管教,反而给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在我所调查的学校中,大多数学生的父母以务农为业,家里有一定的地产,因此他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出现了偏差,使学生存在着这样的错误认识:读不好书不要紧,家里有十几亩地等着,当农民也照样有出路。不当的教育造成了学生倦学的情绪。
(3)个别父母对学校教育的干扰,完全不配合学校的老师开展教育工作。在实习期间,我碰到这样的事例,老师打电话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家长漠不关心,以忙为借口,没等老师开始反映,就把电话挂了;老师去家访时,当听到自己子女的学生不足时,对去家访的老师投以冷眼,并交待老师其儿子(女儿)在学校只能宠不能骂等等。很多父母不能正视自己子女的不足,总把他当成宝,对子女的学习情况更是自认最佳。使学生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日益偏离正轨。
(4)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子女心灵上造成创伤,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响学习。
(二)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即为自身因素。学生自身是各种行为的主导者,由于十三四的孩子心智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阻碍对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学生并不能及时解除。
(1)在该校,学生两级分化的现象较为明显。这就使得很多学习成绩偏后的学生失去后进的信心,产生难以超越的想法,不能从学习中获取乐趣,逐渐放弃自己。
(2)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基础知识较差,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坏习惯延续到了中学;学习方法不当,以致消耗大量精力而到考试时收效甚微。
(3)难以适应中学的学习。我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初一年级,很多学生习惯于小学的学习生活,对中学课程的增多,老师新的教学方法,新学科的设置等一下难以适应,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的减退。
1.加强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教育。
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的有效途径。加强中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教育,应渗透在各科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地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学生要给自己树立一个奋斗的方向,摆正学习的心态,力求寻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不断努力地学习,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
2.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
学校并非单单只是传授知识的地方,它也担负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的重任。学生与学校这个小社会中接触的时间最长,无形之中受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应整顿学校的教育特制,清理学校的文化环境。把一些不良势力,消极因子,通通消除,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文明的校园环境。
3.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学校或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些与家长接触,做到不仅经常与学生沟通,也与家长沟通。使双方的信息即使得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要及时进行心理诱导。作为家长,要尽量做到家庭和睦,不给学生的思想上添加额外的负担,干扰学习。学校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对教师这一群体的严格筛选。
教师可以说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人。那么,一个合格的指路人,除了应具有渊博的学识之外,还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我觉得,在选拔教师时,应对其教学的能力进行考查,要做到不仅自身有鱼,更能对学生“授之以渔”。其次,应用爱去教育。而非单纯地以成绩去看待学生,把爱施布于每一个学生,不存在偏袒,不存在歧视。三是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顾学生能力的发展。
5.多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从单调乏味中脱离出来,变得精彩纷呈,各类第二课堂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也能让学生参加活动的同时心情得到放松,压力得到消减。
6.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沟通。
在闲暇之余,教师应多深入到学生当中,通过聊天、发邮件等各种方式,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吸引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7.加强对各种娱乐场所的管理。
各种营业性娱乐场所应尽量避免开设在学校附近。此外,有关部门还应加强对这些场所的管制,严格查处非法营业者,以及没有按照规定限定消费者年龄的商家。应创设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在短短的三个月里,通过调查,对中学生的厌学心理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面对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日益严重的现状,我们应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综合运用,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共同努力,更新教学方法,面对不同的问题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从思想上根除学生厌学的情绪,在实践中逐步改善,使学生爱学习,学好习。
返回目录。
中学生厌学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现象。众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相当比例的中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演化成厌学症,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对于“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调查显示,许多中学生认为:从小学到现在,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作业、考试、分数,简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样自然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老师的脸色难看,家长的唠叨难听,学习没有一点乐趣。而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厌学症。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特征一:表现为对学习目的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有人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社会体脑倒挂,分配不公的主观反映,也是流传的一种社会偏见在学校中的折射。但无论如何,尽管这一观点现阶段已缺乏市场,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特征二:表现为对学习态度存在认识偏差,消极对待学习。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
特征三:表现为对学习活动存在认识偏差,远离学习活动。他们好像感到只有离开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之中,一般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的干脆弃学出走或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此外,学习成绩差,且每况愈下。
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笔者十几年来通过与学生多方面交流,发现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成因机制。
(一)社会因素。
1.社会大环境冲击着家长和学生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价值的体现也尚未被社会充分认可。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对他们的思想意识产生消极的影响。有些学生由于耳濡目染了“暴发户”家长或周围人群的所谓潇洒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
2.低俗文化的传播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社会上的不健康思潮、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加上西方社会的精神垃圾以及乘虚而入的丑恶现象,无时不在侵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接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
厌学心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4.社会更加激烈的竞争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即高压力产生的负面效应。压力过大,孩子没有时间休息,娱乐,因此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出现厌学心理的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学校因素。
学校办学思想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很多中学教师心理压力很大,这些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学校领导、家长等因素,结果导致许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了在评价中获得好成绩,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不少压力。一些班主任只重视成绩的不断攀升,忽视学生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造成大多数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的事,产生很大的厌学情绪。
3.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习丧失兴趣的主要原因。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和培养。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领略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而从一踏进学校的那刻起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长期被动学习带来的只能是逆反心理状态。
4.部分教师教学水平偏低。
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不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而是将学生置于题海之中。结果大量的机械式的作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就像机器一样,整天忙忙碌碌而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了逃学、弃学、不愿学等消极行为反应模式,厌学情绪愈来愈重,最终导致厌学症形成。
(三)家庭因素。
1.父母的高期望值所带来的负效应。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出过高的要求。一些学生小学时成绩较好,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事实上,中学的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分数降低本属正常之事,但父母的过高期望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家长人为地把子女的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当孩子意识到我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这种期望值的时候,他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出现较明显的厌学现象,对学习失去兴趣,觉得学习就是为了应付父母对自己的要求。
2.家庭教育方式不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成就评价方式极端化,他们只重视眼前的成绩,无法冷静、客观地以长远的眼光去对待自己的孩子,整日以压力、唠叨去驱使孩子,完全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当孩子达到他们所要求的目标时,就不惜“重金”满足孩子的欲望;而当孩子“不争气”时就冷眼对待,或放任不管,这都会对孩子的学习心态产生不良影响。
(一)学习能力薄弱。
部分学生在文化学习方面先天不足:智商不高、能力缺乏,这类学生往往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或者只会死读书,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二)个性特点不良。
如意志力薄弱,,一些学生上了中学后学习环境发生改变,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心理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从此一蹶不振。
(三)学习行为盲目。
考试”。这种为考试而学习的想法其实在学生中是很普遍的,他们根本就没意识到现在所学的学科对将来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是很自然的了。
中学时期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中出现的“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那么如何防治学生的厌学行为呢?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政府领导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树立起两个文明一起抓的现代社会发展观,努力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净化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网吧、网络游戏、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对中学生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期,一旦迷上此类场所,必将无心于读书,最终浪费了大好时光,遗憾终生。所以作为政府要协调社会各方管理力量共同治理学校周边环境,整顿娱乐场所,努力消除由此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1.学校内部要转变评价观念和课程结构。
学校以分论质、唯分是求的做法必然导致教师教育行为的偏费。只用文化考分就把学生分成“优生”与“差生”,是片面的,也是很不科学的。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潜能,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他们都能学好,都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现代教育应该适应并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增加学校课程的多样性、层次性和选择性,从而增强学校教育对学生的适应性,让每个人在这个大千世界中能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会让每个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学习的成功,避免厌学的产生。
2.发挥学校各种力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通过日常各种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展示和能力发展的活动,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并使其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举办多种类型的文艺体育比赛,举办特长培训班,开展各种社团活动等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这种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能够无声地起着教育人、改造人和鞭策人的作用。
3.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强化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和最直接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一个班的班风和学习风气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的班主任。班主任的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学生思想工作做得深入扎实,这个班学生的“厌学”现象肯定会少,学习风气肯定会好。因此班主任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课堂质量。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对教师无比信赖和崇敬,才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前面在分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中,其中一条是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尽管教师学识渊博,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但有些学生还是不愿听他的课而产生“厌学”情绪,结果是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学生则埋怨教师授课听不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教师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所教班级的班风、学风,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教育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教学双方有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学生自然学得起劲,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逐步提高。
首先,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在无意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多会在子女身上有所体现。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
其次,家长应正确估计子女的学习能力。前面说过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结果南辕北辙。因此家长首先应冷静分析自己子女的天赋条件,事实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应努力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总之,要让孩子从苦学、厌学变为喜学、乐学,需要家长循循善诱,耐心指点,家长要讲究引导方法。因为这个时期中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逆反心理较强,如果家长采用简单粗暴地处理方式,不仅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将矛盾激化,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能达到消除孩子厌学心理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学生“厌学”,除学生自身的思想和文化素质较差外,也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帮助这些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注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齐抓共管,从严治校,那么,中学生的“厌学”现象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地扼止。
小学生厌学调查报告【第四篇】
1、研究对象:王刚,男,小学四年级三班的学生,身体健康,学习能力差,第一次离家,寄宿学校不适应学校生活,导致不爱跟同学交流,不喜欢上课及完成作业,经常谎称生病而不去上学。进一步了解,该同学在家父母比较娇生惯养,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很受家人溺爱,从小比较依赖父母,没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
2、研究过程:经历了对学生家庭及周边环境的调查走访,和学生的谈话交流,对学生的辅导教育等环节。
3、研究方式及做法:调查法 、谈话法、辅导教育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环境情况的认知,同一个人对同一个客观现实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认知,因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学生厌学,古来有之。那么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呢?概括地说可以分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两类。厌学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学生对学习目的模糊,认识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对学习没有兴趣,丧失了求知欲,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厌学便是很自然的事了。学生本身的内在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虽然很重要,但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厌学的三大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今天着重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家庭因素
1、过分溺爱
生活中孩子在家时父母的过分溺爱使他们习以为常,认为自己天生就应该过“小皇帝”的生活,不但没有感恩心理,而且稍有不满意,就对父母发脾气,甚至逆反顶撞。有时父母由于工作繁忙,顾不上教育孩子,使一些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无所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回家也不愿意写作业、学习成绩老是跟不上,久而久之,学生便习以为常,形成了恶性循环。学习中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就轻言放弃。失去了一次次的锻炼机会,也养成了逃避或喜欢找人代劳的依赖感。来到寄宿制学校首先脱离了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心理上没了安全感。造成了厌学心理。
2、放任自流
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3、家长期望值过高
有的家长都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认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但在家长的眼里,他们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迁怒于学生。久而久之,把本来有乐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二)学校因素
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大部分的老师的作业布置超过国家的有关规定,使学生的作业量增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
对于部分寄宿式学校,第一次离开父母很多孩子不适应,又加上学生不熟悉环境不熟悉导致学生不愿呆在学校里,学习跟不上,长此以往便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心理。
(三)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一些不良的思想,如“读书无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哥儿们义气等很容易侵蚀他们纯真的心灵,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最终厌学。再就是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运用,特别是电脑的诱惑。由于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不像在家里和学校里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迷于网络,家长和老师是拔也拔不出来。
(一)希望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2、重视、关心孩子的学习
就每天都应该过问、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比如今天学了什么,做什么作业;完成了没有?会做吗?对比较懒惰的就要督促严点。对孩子多表扬、鼓励。采取正确的方法。也不能听到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就打。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啊。
3、多与学校、老师沟通,随时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在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学生意志力
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要加强自身的意志能力,抵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果在学习当中遇到难题,要随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和同学之间遇到矛盾,要及时化解,不要产生对班级、对集体的厌恶和排斥,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 学校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基础布置不同的作业。让学生都能轻松完成。不把学习看成包袱。
(三)建立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1、赞可夫曾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尤其对学习有偏差的学生,教师更应常投以关爱的目光,以证实教师对他们格外重视,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同伴的热情与快乐感染了他,让他的情绪得到调节,心理达到平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厌学心理也就逐渐消失。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不仅能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但他们当中不乏热衷于文娱、体育等活动的人才。如果能组织他们参加这类活动,就可逐步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老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满腔热情关心学生。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乏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只要教师能对症下药地耐心细致地做好厌学心理的辅导,并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就可以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有效矫治地其厌学心理,让其以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对待学习和生活。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材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小学生厌学调查报告【第五篇】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民工的学习需求,本小组于4月20日对周小姐、王女士、江先生三名农民工进行了调查,总体来说,现在的农民工学习进取心都非常的强,都希望能有更好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知识水平,让自己能在企业当中能有更好地提升空间。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便有一批批为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农业户口人员而进入城镇务工,这个群体就是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朋友走出家乡,为梦想为生活在城市奋斗打拼,他们大多数在城市的基层成为城市的基层砥柱为城市的发展做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用人单位对农民工朋友的学历、知识、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等方面的要求,促使农民工朋友要在生活工作中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在城市中高水平快节奏的生活,为了解广大农民工朋友在工作中的学习需求,特此随机对三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农民工朋友做了调查问卷,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实际工作能力的运用和发挥情况,针对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给予相应帮助和合理的解决方法,使农民工朋友们能够快速提高自我,熟练掌握工作技巧并能达到专业水平,从而更快更好更轻松的适应城市生活。
调查内容。
调查的对象和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工学习需求问题,调查了三名从农村来城里打工的青年。从中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周丽丝,女,19,职高,群众,未婚,家庭成员有3人,她在一个民营企业任职,月收入1502015。周小姐很想学习农学,在获得大专学历后回家乡支持当地农村的发展。本来学旅游的她在现实工作中并没有什么优势。她也考虑到通过短期培训进行脱产学习服装加工,这对于她继续留在发达城市有一定的帮助。毕竟手工制造业也需要一批真正有手艺的人。王丹丹,女,23,初中,群众,已婚。家庭成员4(有子)。丹丹姐是在大酒店工作的,原来学的也是计算机管理。因为自己的学历低,所以成了她竞争的门槛。所以她现在最想取得一个本科学历,主修经济学,当一个财务方面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电大组织的短期餐饮服务培训她也感兴趣,可以先让她在餐饮业好好干下去,寻找更好的机会去深造。江志强,男,23,大专,团员,未婚,家庭成员3人。他有些腼腆,但是计算机的水平不赖,学历也还不错。所以他想到广播电视大学学习经济学,当一名财务人员。如果不行的话,他就去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学习数控技术,毕竟对于一个男士来说,数控这个职业也是不错的。
学历及收入状况。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农民工现有学历一般都低于本科学历。而且农民工的学历与年龄成反比例。50岁以上一般为小学以下学历;30岁50岁一般为高中以下学历;20岁30岁为本科以下学历。其学历与同等城市人相比有很明显的差异。
农民工学习需求的现状及分析。
学习需求明确。
农民工生活在社会生活的底层,每个月只领到微薄的工资。而工资的花费除支付日常开支之外还存在着其它方面的费用。例如:邮寄回家乡的亲人生活费、子女的教育经费等。这样的状态下使农民工朋友更急切的想改变生存环境,那就是可以挣更多的钱,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农民工参加学习障碍,劳动时间长。
没有时间成为首位原因。因为现在大部分工厂上班时间名义上8小时制,但实际上班时间往往12小时左右,平常周六日也加班,几乎很少有人能够得到国家规定的每周休息两天的,农民工的休息权益基本上没有得到保障。但是农民工为了能有工作,就算很想学习技能、学习知识,也很难有时间去学习。
培训的费用高。
因为参加培训,出培训费外,书本费、考试费、职业技能鉴定费等费用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这让农民工挣扎需不需要参加这些培训。另外国家政府虽然明确提出农民工就业专项资金补贴,让其使用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上,但由于使用范围狭窄,审批却很严格,往往资金很难到位。而造成农民工一面急需帮助,另一面资金却又不到为的现象。
调查建议。
关于培训内容要进一步丰富,科学的制定培训项目,以长训或短训结合学历教育的形式开展。培训要加强成效结果宣布,在实际教育中切实提高培训含金量。针对农民工朋友的资金不足的问题上,培训中心可以推出相应的优惠制度,适当降低培训的成本。
建立农民工学习团,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探索企业联合建团,社区公寓建团、警团联建或派设基层团组织联系点等在农民工群众建团的新模式,以多种渠道让农民工加入到城市生活的行列。
只有在整合资源、多部门联动的基础上,才能为农民工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充分利用现有闲置的中小学校舍,建设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等公共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
小学生厌学调查报告【第六篇】
初中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很多厌学情绪,有的逐步好转,也有的厌学情绪逐步加深。强烈的厌学情绪,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影响很大。有的同学本来成绩很好的,却因为有了厌学情绪,而逐渐沦为成绩差的学生。而有的同学开始成绩不太好,却由于乐学,能够坚持学习,而逐渐转变为成绩好的学生。我们灵山中学的学生,生源质量不太好,为了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导致学生厌学的真正原因和主要原因。为此,我们展开了一项关于初中生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我们想通过本次调查,更为深入地了解大多数同学的心理状态。为以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扭转学生的厌学情绪,打开基础。
调查对象:灵山中学初二年级16个班,抽取150名同学
一般情况:海口市灵山中学地处市郊区,所以,生源相对不太好。每个班里都有比较多的同学在学习上存在困难。为了从整体上了解,接学生的学习成绩抽取了一部分同学。
这项调查采取的是问卷调查方式,把抽取出来的学生召集起来,给每个学生一份调查问卷,让他们认真阅读提示语,然后进行填写回答问题,最后以无记名的方式上交。问卷有15道单选题。一共选了150名同学,发了150份问卷,收回了150份。其中一份由于答案全部选a,且答题时间极短,表现得极不认真,所以,认定为废卷。有效问卷共149份。
20xx年5月1日——20xx年6月10日
调查问卷共设计了十五个问题,主要调查:学生对厌学情绪的归因,有整体的,也有具体的;学生厌学情绪的发展过程;学生对老师和学校的情感。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老师和学校平时的作为是否存在突出问题。详细问卷见附件1。
为了了解学生的厌学情况,制作了调查表。对灵山中学初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果,共收回150份问卷。其中一份是废卷,所有选项全部选a。有效问卷共149份。
本课题小组对问卷的统计如下表
1、学生对厌学情况的整体归因,选择最多的是学生自己;这说明一多半同学还是愿意从自身找原因的。但也有很多同学把厌学的原因归于其他因素。说明老师、学校、家庭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且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最大,也是比较大的。初中阶段,学生集中在学校的时间很长,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所以,家庭因素对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起的作用不大,学校与老师在因素是外因中比较突出的。这符合实际情况。说明学生的回答是认真的,具有相当的可信性。
乎意料。说明学生学习内驱力不足,靠外部因素刺激学习的倾向明显。如果每一个学生都靠自己的内驱力学习,可以经常获得学习的乐趣,而不仅仅是偶尔。如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3、学生自己想学好吗?当然想了。有多强烈?非常想学好的只占一半。这说明,既可以对一部分学生放心,让其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又要对别一半学生严加督促,以防其放任自流。
4、学生上初中的目的是什么?最多的学生回答不是提高自己知识水平,不是提高自己的素质,而是为了考重点高中或中专。考重点高中或中专当然是一个目的,但初中办学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学生对待上初中,有着急功近利的心理。高素质的人才需要学什么?知识是一方面,重要的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只有明白了素质教育比应该教育更重要,才能让学生更自觉地把力量用到好习惯的培养方面。而不仅仅是读呀读,背呀背的。
5、学生的厌学情绪是普遍存在于各科学习中呢,还是存在于某些科目中呢?学生的回答是,某个别科目。所以,改变学生的情绪不需要普遍用力,只需要解决好个别学科老师的教学问题就行了。个别学科的老师要分析自己的教学情况,弄清楚自己的什么表现使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有重点是改正课堂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改革。
6、学生对某学科有厌学情绪,为什么会有厌学情绪?选择最多的是学习起来吃力,学不会。让学生学会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使自己的课浅显易懂,不做过难的题目。等等。解决难学的问题是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题。其次,学生对授课老师的人格魅力还是有需求的。有的老师,不能够让学生喜欢,导致学生不喜欢这一门课。努力提高老师的仪容仪表,规范老师的言行,提高老师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改变学生厌学情绪的一剂良药。
7、正面教育一直是教育家及教育理论中强调最多的。学生最反感的教学行为是批评学生。无论是合理批评,还是不合理批评,都会给学生带去不良的心理感受。学生心情低沉时,学习起来自然没有劲头。所以,少批评,多鼓励,仍然是一句需要经常提醒老师的话。
8、学生对班主任的工作是满意的,班主任个人素质与勤奋程度都为学生所认可。
9、学生对学校的印象不太好的地方有两个方面:学习压力大和学校对学生生活不关心。学习压力大,不是灵山中这所特有的,而是所有的初中共有的特征。学校对学生的生活不关心,却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多与学生交谈,尽力满足学生在生活中需要。或者定期让学生反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
从调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问题,是非常重视的,也是非常认真的。学生有着朴素的求上进的心理,也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同时也要求学校、老师能够给学生以帮助。学生非常欢迎来之老师方面的帮助,只要是有助于学生的事情,学生都积极配合。在此,非常感谢参与回答调查问卷的一百多个同学。
从分析调查问卷结果上看,有些突出的问题令人感到心痛: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老师批评学生多,鼓励学生少;学生愿意得到帮助,渴望得到帮助,但却不是经常得到帮助。这些问题需要所有的老师想办法去解决。
根据本次问卷调查过程中的所有感受和对调查结果的理性分析,我们想提出以下几点:
2、进行更细致的调查,用现代教育理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多帮助学生,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督促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厌学调查报告【第七篇】
本文目录。
一、调查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它给无数师生带来了福音。然而,我们在为素质教育大声喝彩的时候,同时也为不少青少年忧虑,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此,教师也在犯难,“这书怎么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来”。不难看出,“厌学”已成了制约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之一。中学生厌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若不加重视,会加剧学生辍学和出走。因此对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进行全方面的综合治理。
二.研究目的:通过对初中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出初中学生厌学现象的表现、影响及其产生原因,从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并帮助学生找到厌学的症结所在,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调查方法。
1。对象:旧寨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共203人(其中包括初一年级85人,初二年级82人,初三年级36人)。
2。时间:11月。
3。调查方法:采取随机取样的办法,对本校部分学生的厌学情况进行分发调查问卷,随机问卷调查。
四.结果与分析。
(一)。厌学现象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
所谓厌学,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厌倦学习的心理,进而在学习学科课程时,对知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再愿意学习的现象。
其突出特点如下:
第一,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觉,可以说为视上课为坐牢。
第二,有的学生作业几乎不做,有的学生期末考试在5分钟完成选择题,然后就睡觉。
第三,逃学、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
(二)。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a、学习压力过重;(约50。7%)。
b.基础太差跟不上,(约36。9%)。
成绩差的学生,压力大,畏惧学习,导致越来越差,越差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个别学生喜欢学习的学科就想学习,而且会学得很好,感觉有意思;不喜欢的学科就不想学习,就不学。学习完全凭兴趣和爱好,没有自觉性。
c、教师枯燥的教学方法(约26。1%)。
老师讲得太单调,没有幽默感,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课堂死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学生,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d、家长期望过高(约22。2%)。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在家里除了学校的作业,另外给孩子安排大量作业,学生因此没有时间玩耍,从而感到心烦,不想学习。在家长看来,学生只能读书,不能玩耍,学生学习不好,考试不及格,父母要打、要骂,很少与孩子沟通。
另外:
1。学生感觉学习太单调太无聊(约16。3%)。
2。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不愿意学(约16。3%)。
3。不喜欢某老师(约11。3%)。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原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学习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自身,当然学校、家长以及社会也成为许多孩子学习的压力制造者。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曾经有过厌学的想法,%的学生认为厌学是正常现象,出现厌学情况时,有接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找信得过的师长和朋友解决。关于如何杜绝厌学现象,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到解决学习的好的学习方法,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老师解决。总的来看,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好多是应该能够改变的。厌学产生的后果和解决的方法也是千差万别,但是学生本身大多数还是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返回目录。
一、调查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它给无数师生带来了福音。然而,我们在为素质教育大声喝彩的时候,同时也为不少青少年忧虑,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此,教师也在犯难,“这书怎么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来”。不难看出,“厌学”已成了制约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之一。中学生厌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若不加重视,会加剧学生辍学和出走。因此对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进行全方面的综合治理。
二.研究目的:通过对初中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出初中学生厌学现象的表现、影响及其产生原因,从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并帮助学生找到厌学的症结所在,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调查方法。
1.对象:旧寨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共203人(其中包括初一年级85人,初二年级82人,初三年级36人)。
2.时间:11月。
3.调查方法:采取随机取样的办法,对本校部分学生的厌学情况进行分发调查问卷,随机问卷调查。
四.结果与分析。
(一).厌学现象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
所谓厌学,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厌倦学习的心理,进而在学习学科课程时,对知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再愿意学习的现象。
其突出特点如下:
第一,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觉,可以说为视上课为坐牢。
第二,有的学生作业几乎不做,有的学生期末考试在5分钟完成选择题,然后就睡觉。
第三,逃学、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
(二).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a、学习压力过重;(约%)。
b.基础太差跟不上,(约%)。
成绩差的学生,压力大,畏惧学习,导致越来越差,越差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个别学生喜欢学习的学科就想学习,而且会学得很好,感觉有意思;不喜欢的学科就不想学习,就不学。学习完全凭兴趣和爱好,没有自觉性。
c、教师枯燥的教学方法(约%)。
老师讲得太单调,没有幽默感,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课堂死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学生,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d、家长期望过高(约%)。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在家里除了学校的作业,另外给孩子安排大量作业,学生因此没有时间玩耍,从而感到心烦,不想学习。在家长看来,学生只能读书,不能玩耍,学生学习不好,考试不及格,父母要打、要骂,很少与孩子沟通。
另外:
1. 学生感觉学习太单调太无聊(约%)。
2. 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不愿意学(约%)。
3. 不喜欢某老师(约%)。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原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学习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自身,当然学校、家长以及社会也成为许多孩子学习的压力制造者。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曾经有过厌学的想法,%的学生认为厌学是正常现象,出现厌学情况时,有接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找信得过的师长和朋友解决。关于如何杜绝厌学现象,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到解决学习的好的学习方法,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老师解决。总的来看,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好多是应该能够改变的。厌学产生的后果和解决的方法也是千差万别,但是学生本身大多数还是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返回目录。
中学生厌学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现象。众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相当比例的中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演化成厌学症,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对于“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调查显示,许多中学生认为:从小学到现在,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作业、考试、分数,简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样自然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老师的脸色难看,家长的唠叨难听,学习没有一点乐趣。而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厌学症。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特征一:表现为对学习目的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有人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社会体脑倒挂,分配不公的主观反映,也是流传的一种社会偏见在学校中的折射。但无论如何,尽管这一观点现阶段已缺乏市场,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特征二:表现为对学习态度存在认识偏差,消极对待学习。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
特征三:表现为对学习活动存在认识偏差,远离学习活动。他们好像感到只有离开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之中,一般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的干脆弃学出走或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此外,学习成绩差,且每况愈下。
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笔者十几年来通过与学生多方面交流,发现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成因机制。
(一)社会因素。
1.社会大环境冲击着家长和学生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价值的体现也尚未被社会充分认可。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对他们的思想意识产生消极的影响。有些学生由于耳濡目染了“暴发户”家长或周围人群的所谓潇洒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
2.低俗文化的传播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社会上的不健康思潮、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加上西方社会的精神垃圾以及乘虚而入的丑恶现象,无时不在侵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接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
厌学心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4.社会更加激烈的竞争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即高压力产生的负面效应。压力过大,孩子没有时间休息,娱乐,因此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出现厌学心理的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学校因素。
学校办学思想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很多中学教师心理压力很大,这些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学校领导、家长等因素,结果导致许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了在评价中获得好成绩,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不少压力。一些班主任只重视成绩的不断攀升,忽视学生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造成大多数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的事,产生很大的厌学情绪。
习丧失兴趣的主要原因。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和培养。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领略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而从一踏进学校的那刻起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长期被动学习带来的只能是逆反心理状态。
4.部分教师教学水平偏低。
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不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而是将学生置于题海之中。结果大量的机械式的作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就像机器一样,整天忙忙碌碌而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了逃学、弃学、不愿学等消极行为反应模式,厌学情绪愈来愈重,最终导致厌学症形成。
(三)家庭因素。
1.父母的高期望值所带来的负效应。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出过高的要求。一些学生小学时成绩较好,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事实上,中学的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分数降低本属正常之事,但父母的过高期望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家长人为地把子女的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当孩子意识到我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这种期望值的时候,他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出现较明显的厌学现象,对学习失去兴趣,觉得学习就是为了应付父母对自己的要求。
2.家庭教育方式不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成就评价方式极端化,他们只重视眼前的成绩,无法冷静、客观地以长远的眼光去对待自己的孩子,整日以压力、唠叨去驱使孩子,完全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当孩子达到他们所要求的目标时,就不惜“重金”满足孩子的欲望;而当孩子“不争气”时就冷眼对待,或放任不管,这都会对孩子的学习心态产生不良影响。
(一)学习能力薄弱。
部分学生在文化学习方面先天不足:智商不高、能力缺乏,这类学生往往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或者只会死读书,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二)个性特点不良。
如意志力薄弱,,一些学生上了中学后学习环境发生改变,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心理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从此一蹶不振。
(三)学习行为盲目。
考试”。这种为考试而学习的想法其实在学生中是很普遍的,他们根本就没意识到现在所学的学科对将来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是很自然的了。
中学时期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中出现的“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那么如何防治学生的厌学行为呢?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政府领导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树立起两个文明一起抓的现代社会发展观,努力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净化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网吧、网络游戏、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对中学生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期,一旦迷上此类场所,必将无心于读书,最终浪费了大好时光,遗憾终生。所以作为政府要协调社会各方管理力量共同治理学校周边环境,整顿娱乐场所,努力消除由此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1.学校内部要转变评价观念和课程结构。
学校以分论质、唯分是求的做法必然导致教师教育行为的偏费。只用文化考分就把学生分成“优生”与“差生”,是片面的,也是很不科学的。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潜能,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他们都能学好,都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现代教育应该适应并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增加学校课程的多样性、层次性和选择性,从而增强学校教育对学生的适应性,让每个人在这个大千世界中能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会让每个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学习的成功,避免厌学的产生。
2.发挥学校各种力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通过日常各种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展示和能力发展的活动,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并使其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举办多种类型的文艺体育比赛,举办特长培训班,开展各种社团活动等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这种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能够无声地起着教育人、改造人和鞭策人的作用。
3.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强化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和最直接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一个班的班风和学习风气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的班主任。班主任的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学生思想工作做得深入扎实,这个班学生的“厌学”现象肯定会少,学习风气肯定会好。因此班主任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课堂质量。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对教师无比信赖和崇敬,才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前面在分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中,其中一条是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尽管教师学识渊博,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但有些学生还是不愿听他的课而产生“厌学”情绪,结果是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学生则埋怨教师授课听不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教师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所教班级的班风、学风,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教育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教学双方有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学生自然学得起劲,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逐步提高。
首先,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在无意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多会在子女身上有所体现。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
其次,家长应正确估计子女的学习能力。前面说过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结果南辕北辙。因此家长首先应冷静分析自己子女的天赋条件,事实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应努力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总之,要让孩子从苦学、厌学变为喜学、乐学,需要家长循循善诱,耐心指点,家长要讲究引导方法。因为这个时期中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逆反心理较强,如果家长采用简单粗暴地处理方式,不仅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将矛盾激化,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能达到消除孩子厌学心理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学生“厌学”,除学生自身的思想和文化素质较差外,也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帮助这些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注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齐抓共管,从严治校,那么,中学生的“厌学”现象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地扼止。
小学生厌学调查报告【第八篇】
去年夏天,天气十分闷热,我和伙伴们决定到河里凉快凉快。我们一路高歌来到河边,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绿油油的水葫芦铺满了整个河面,几乎不留一点儿空隙。河水绿而浑浊,十足的“绿豆汤”,在烈日的炙烤下还泛起一层绿泡泡。看到这儿,我们那点快乐劲儿消失得无影无踪。“怎么这么臭呀!”“是呀,这臭气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我们感到很奇怪。
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把这个现象告诉了爸爸,并问:“以前我们这条河有过这种现象吗?”爸爸想了一会儿,说:“从我记事起,这条河从没有出现过这种现象呀。”“那是什么原因呢?”我好奇地问。“那就需要你好好地去研究研究,找出原因了,有信心吗?”爸爸鼓励我说。
说干就干,我和伙伴们组成了一个科技调查小组,在爸爸的指导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调查。
我们先找了村里的老科技员徐勋有爷爷。徐爷爷首先向我们道出了水葫芦泛滥成灾的原因:“过去,这条河里也长着这种水葫芦,但那时村里家家户户都养猪,水葫芦是很好的猪食,大家都抢着捞,所以水葫芦就没有机会成‘灾’了……”
我们又拜访了爸爸的老同学——县农业局的李余生叔叔,他是研究水环境和农作物关系的专家。我们说明来意后,李叔叔非常高兴,并亲自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他指导我们察看了河水、调查了水源后,找到了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1.处于上游的红旗岗新区的建设,生活污水排放过度,尤其是化粪池中的粪水排放到河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2.水葫芦过度繁殖限制了水体的流动,水体没有阳光照射,变得发臭,从而抑制了浮游生物的生长,破坏了河水的生态平衡。3.水葫芦覆盖水面比敞开水面的水的蒸发量高出8——10倍,造成水源损失。4.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水面会使水的ph值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水资源的使用价值大大降低,直至不能使用。5.降水量偏少,河水涨水次数减少,流动的水源也逐渐减少,致使水葫芦仍在原处繁殖,导致水发臭,水环境遭到破坏。
找到了病源,那如何整治呢?我们在李叔叔的指导下,通过上网查询,找到了抑制水葫芦生长的三种好办法:第一,引进水葫芦天敌——水葫芦象甲,其以水葫芦为食物。第二,清理营养过剩水体,水葫芦之所以疯长是因为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我们应杜绝将污水排入河中的行为。第三,人工打捞水葫芦。推进养猪业的稳定发展,提倡用水葫芦喂养,这样一来就能变废为宝,让水葫芦不再成为“绿色杀手”而污染河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