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幼师教育研究报告样例(最新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96469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幼师教育研究报告样例(最新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幼师教育研究报告【第一篇】

前不久,**县关工委对全县各中小学校的学生再一次作了调查。调查结果令人担忧,大部分班级的留守学生超过3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学生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不爱学习,不务正业,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厌学情绪比较严重;不思进取,没有学习目标和人生理想;普遍不守纪律,不遵守法规,常常惹是生非;行为习惯普遍比较差,不讲文明礼貌,好吃懒做;是非观念淡薄,心理发展畸形。

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监护管理存在“盲区”。由于父母不在家,对孩子的关心不够,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表现、变化;在家年迈的祖辈大多是文盲,既无精力和体力,也无教育能力,再加上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导致后来管不住、管不了,以致放任自流。

第二,家庭对“留守生”教育存在“误区”。有的父母认为自己一辈子没文化照样过,子女没多少文化照样挣钱,因此对孩子的学习关心很少。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长,在孩子用钱方面十分慷慨,使一部分“留守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坏习惯增多。

第三,学校对“留守生”教育存在“困区”。学校有理、有序、有度的教育与家长的'溺爱或放纵产生强烈碰撞,致使学校教育难。很多学生“打不得、骂不得”,部分学生还有逆反心理。如果老师稍有过激行为,少数家长就会以此为难学校和教师。

第四,社会环境成了“留守生”教育的“雷区”。部分学生受外界各种思想的影响,常常会出现穿着打扮怪异、早恋、、酗酒、抽烟、盗窃、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

第一,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亲情教育观。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儿童出现的生存危机和道德规范的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破除“赚钱是我的事,孩子读书、成不成才是孩子的事”的思想。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对错、好坏、是非等判断能力差,家长要尽可能地多关注孩子成长。

第二,关工委、教育部门、学校要高度重视对“留守学生”进行各种教育。

1、学校要建立“留守学生”信息卡,制订“留守学生”教学工作计划,把“留守学生”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留守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专项教育活动。

2、学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和爱心。既传授知识又要当好留守子女的“严父”和“慈母”,对其缺点和错误不姑息迁就,对其生活、思想、感情多加关心、理解和帮助。

3、关工委要加强对留守子女的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教育、法制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帮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和学会关爱他人,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关键。

4、学校要配备心理辅导老师,加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辅导,这是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重要途径。老师要学会洞察留守子女的心理,激活他们情感交流的欲望,教给他们保持身心健康发展的常识和经验。

5、教育部门、学校还要进行内部体制改革。如建立留守子女寄宿制,改变教育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愿学、乐学,使学校真正成为他们的乐园。这是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有效形式。

6、注重对留守子女的监护人进行培训也是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重要一环。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老干部等,使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及习惯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转变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水平。

另外,各级共青团、妇联、公安、文化、要在党委和政府的统筹协同下,狠抓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彻底扫除各种不健康的书籍、音像对青少年精神的误导。

幼师教育研究报告【第二篇】

当前的广播电视新闻教育的重心,过多地放在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技巧的教育上,而忽视了对受教育者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培养,广播电视新闻教育中的创新思维研究。因此,我们应当从想象、情感、视觉、声音、美感、态势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维能力培养,以确保我们培养的学生未来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广播电视新闻教学工作,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领域,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已经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人士的广泛关注。但这些关注并未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即把教育的重心过多地放在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技巧的培养上,而忽视了对受教育者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培养,而创新思维又是现代社会抑或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生命线,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教育研究,培养他们良好的综合素质,是为社会输送此类合格人才的方法之一。

想象作为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前提和基础,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提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造性的想象,按照莎克蒂·高文的话来说,“就是运用你的想象来创造你想要的东西。”[1](p15)我们培养的学生,大部分将来以后都要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工作,就此而言,无论是编导、播音还是从事管理工作,都必须具有创造性的想象能力。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广播电视新闻工作本身动态多变的`性质所致。因此,培养学生根据具体的新闻要求而创造性地创设新闻情境,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要想创设符合目的要求的新闻情境,编、导、播者就必须具有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创造性想象的基本前提是放松,也就是想象者可以找到一处安静的地方,然后全身心地放松,从里到外,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要充分放松。在此基础上开始想象,开始可以是想象一个简单的事情,也就是容易实现的事情,如此反复进行,对锻炼创造性想象有重要意义。如果选择早晚进行训练,效果会更好,因为早上往往人的精力充沛,思绪容易集中;晚上经过一天的工作或学习,人已经基本放松,这时进行想象很有好处。当然,为了配合创造性想象训练,受训者如能经常性地进行一些诸如瑜伽功、冥想、身心舒缓等的训练,那效果就会更好。

想象的训练因人而异,既可以是故事式、描述式的,还可以是视觉式、画面式的,还可以是听觉音乐动感式的,这个要看受训者本人的具体情况而定。总体而言,创造性的想象教育一般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的步骤:第一是确定目标,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从思维层面上创造出你所需要的人、物或事件,从而实现你的想象;第二是形成一个明确的想法或画面,由粗到细,对此还可以借助有关图画等工具进行,也就是经常在大脑当中复常全神贯注于某一目标,这样久而久之,你所想象的目标就会由模糊到清晰,由粗线条到具体化;第四是个人积极地投入,也就是对你所全神贯注的目标要报以积极的态度,要坚定信念,经常鼓励自己,不实现目标誓不休,而且对想象过程中缺少的基本条件和材料进行及时补充,如此才能真正起到锻炼创造性想象的作用。当然,对创造性想象的东西,想象者光有愿望和信念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其接受,这样,创造性想象才真正有价值。

所谓情感思维,一般是指“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以自己在以往实践中所形成的理智性的或理性的情感反作用于认识对象的思维形式”,社会文化论文《广播电视新闻教育中的创新思维研究》。[2]由此可知,这里所谈的情感,绝不是指人的情感世界中那种低级的、非理智性或纯感性(直觉)的情感,而是指理智性的或理性的高级情感,是一种包含思维、意识、思想的高级情感。而且,人们的这种情感思维,又是与人的立场、观点、经历、修养等紧密相连的。无论人们之间的这种情感思维的状态如何不同,它都必然会在人们的活动中产生影响和发挥作用。

如今,我们面对的是80后、90后的教育对象,这个对象群其中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相对而言,他们的生活条件优越,他们的教育环境相当宽松,他们受到的社会宠爱、溺爱更多。因而,他们从小面对的是“纵容”式的教育环境,这就使得他们的情感本身表现出极其复杂的因素和诸多缺陷。因此,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情商培养、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

那么,如何对他们实施情感教育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感官感受教育,也就是要从“劳其筋骨”上对其实施教育。这首先要让他们参加必要的体力活动,诸如军训、加大体育锻炼力度,让他们参与教室的安排、布置、器材的搬运和安装等活动,从而使他们首先具备一种吃苦精神,形成很好的劳动观念,在劳动中锻炼他们的职业信念与职业意志,为将来以后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他们将来以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第二,生命感受教育。也就是要教育他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使他们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品质,要使他们懂得什么是健康的生命体,什么是有损于健康的行为。要使他们知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就是创造生命。第三,心灵感受教育。从社会学层面上,让学生懂得心灵的辩证法,即要使自己的心灵有起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教育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心灵体验和感受能力,要努力克服他们对一切都“漠视”的态度,激起他们的热情,为他们将来以后更好地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第四,培养他们的精神和审美感受能力。80后、90后的学生,从精神层面上来看总体上起伏过大,要么“萎靡”,要么“亢奋”,很容易走向极端;而且由于网络、电视的影响,大部分审美观念平庸。因此,在对其进行教育中,我们一定要把精神教育和审美教育提上议事日程,以确保培养出合格的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

我们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对他们进行视觉思维的培养和教育不仅必要而且迫切。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搞清楚“视觉思维”这样一个概念的内涵。这里,“视觉作为思维的形式来说,并不存在图像取代视觉,而是思维取代视觉,所谓视觉思维的说法,就是用特殊的方法进行思维。”[3](p27)锻炼和培养发达的视觉思维,不仅对学生未来工作时的采、编、播很有帮助,而且对学生的身心也是一种全方位的锻炼与提升。

广播电视新闻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活动,它要求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具有特殊的思维能力,这一特殊思维能力首先就是要具有视觉思维能力,因为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要面对采访对象,对采访对象的正确把握和反映,首先便取决于采访者的思维能力。而从思维的层面上来看,视觉思维的过程,实际上首先就是对对象进行“抽象”的过程,也就是要使我们采访的对象脱离一般和具体,最终达到一种“超时空、超画面”[3](p27)的高度。

惟其如此,我们的采访才具有深度,才具有新闻的震撼力和启迪力。

幼师教育研究报告【第三篇】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这段日子以来,有个名字,一直在南粤大地传颂,有一个人,一直被人民群众牵挂。他,就是任长霞式的好民警——冯尚益。一个多月前,在处置一件群体斗殴事件中,为保护身边的战友,白云区分局永平街派出所民警冯尚益不顾个人安危,坚持站在最前线,不幸遭受穷凶极恶的歹徒袭击,最终因头部受重伤光荣牺牲。

冯尚益牺牲的消息传开后,一笔笔捐款送到了亲属手中,送到了追悼会现场,一个个慰问电。

我想一辈子做警察”。这个普通的基层民警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自己对公安事业的忠诚和热爱,怎不让人振耳馈聋!

让我们来听一听教导员袁中对冯尚益的评价。

烈士冯尚益在遗像上微笑着,他在看着自己亲手带出来的多个徒弟吗?他在向朝夕相处的同志们告别吗?都说做警察的,兄弟情谊特别深,平日朝夕相处,合力擒凶,一起享受破案的喜悦,一起为抓住罪犯跋山涉水,出生入死。如今,竟然就到了永别时当民警们在所党支部会议上哽咽着齐声大吼代冯尚益答“到”时,当民警们对冯尚益的遗像像个孩子一样恸哭时,当向英雄敬礼告别,民警们泪流满面,失声痛哭时,再铁的汉子,又怎能不动情!让我们和永平街派出所刑警中队长余绍武,这个与冯尚益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一起来回顾他和冯尚益相处的日日夜夜。

斯人已逝,英名长存。冯尚益带着无尽的亲情依依不舍地走了。心爱的女儿还在呀呀学语,他还想抱抱她,用胡子扎扎那可爱的小脸蛋;年轻的妻子还在倚门翘望,他还想陪着她,去天河城好好地逛逛街;年迈的双亲白发巍巍,他还想亲手扛来山里的泉水,斟给他们尝一尝。冯尚益是个重情重义的汉子,侍奉双亲,抚养遗孤,疼爱妻儿。当往昔的天伦之乐化为乌有,朝夕相处的人从此只能梦中相见,怎不让人心如刀割,肝肠寸断!

他倒下了,砸碎了亲人们的心。

让我们来听一听她的妻子范未讲述一个真汉子的侠骨柔情。

在群众的眼中,冯尚益其貌不扬,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一有事情,他们总是说:“去找光头佬吧!”群众何全胜说:“其实应该问一问他的名字,不该老叫他光头佬的,现在想叫都叫不到了。”其实,不论是叫“光头佬”,还是叫“阿益”,在何全胜和许许多多的群众眼中,它们都是好警察的称谓。在派出所工作年,冯尚益创造了年零投诉的纪录,并把这个纪录保持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把对群众深深的爱,永远地留在了心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幼师教育研究报告【第四篇】

撰写教育叙事研究应该说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该是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给人以启迪和回味。以下几点我认为要考虑的:

1、“教育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

2、每个“教育叙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一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或发生的某一种意外的”教学冲突”。

3、由于它是对具体的教学事件的叙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

它不同于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或“教案”),也不同于教学之后的“教学实录”(或”课堂实录”)。

4、每个“教育叙事”所叙述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蕴含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5、“教育叙事”可以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学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教学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教学事件之后导致的某种教学遗憾。

6、“教育叙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这种”叙述”可以是上课的教师本人在反思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撰写的”教学事件”。要尽可能地”描写”教师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常常用”我想……”、“我当时想……”、”事后想起来……”、”我估计……”、”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等等句子。此类心理描写实际上是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念、个人教育思想渗透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体现了教师在“反思”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时显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个人教育思想。

7、一份完整的“教育叙事“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这个“主题”常常是一个教学理论中已经在谈起、讨论的问题,这个”主题”是所叙述的教学事件中产生、蕴含着的,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幼师教育研究报告【第五篇】

长沙市望城区东城镇中心小学。

长沙市望城区东城镇中心小学学生。

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访谈法。

东城镇中心小学位于长沙市望城区最北端,与岳阳市湘阴县相邻,是一所创办于1973年的公办小学,学校现有教学班级9个,有近400名学生,现有教职工25人,其中教师有20名,具有小学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48%,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90%,学校教师大多数都是年纪在35岁以下的青年女教师。学校布局合理,设备完善,每个教室都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还拥有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图书室、会议室、阅览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科学仪器室、电脑室、心理健康咨询室、远程教育室、多功能报告厅等多种功能室。

学校坚持以“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宗旨,以“文明、勤奋、务实、创新”为校训,确定了“教育高质、管理高效、素质全面、特色显著”的办学目标。学校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力争将学校打造成“花园式”校园,学校还提出“像家一样”的构想,力争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就像是在家里一样,让学生在学校体会到温暖,让学生了解到学校其实就是一个大家庭。

我从20xx年9月开始,在东城镇中心小学任教至今,在任教过程中,我主要教授一年级和四年级的体育课程。在教学的这段过程中,我对东城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做了深入的调查,主要从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与学校教师的关系和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这几个方面进行的调查分析。

1、学生的家庭情况。

经过调查结果显示,东城镇中心小学有一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代为照顾,因此与父母的接触较少,从小就缺乏父母的关爱,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了性格内向的现象。

2、学生与学校教师的关系。

在东城镇中心小学,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尤其是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就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多的还是第二父母的关系,学生每天的学习、吃饭、候车,都离不开班主任老师的照料。在学校,每天学生吃中饭都是由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去食堂就餐,老师组织学生排好队伍,整齐有秩序地慢慢走进食堂就餐,培养学生平时养成守秩序的良好习惯。

3、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纪律性较差。许多学生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照顾,但有些学生不受爷爷奶奶管制,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在家里缺乏家庭教育,在学校不受教师管制,造成部分学生纪律性较差。尤以四年级2班的姚威、姚子轩同学为例,上课时经常不顾教师的提醒,下位玩耍,尤其是在非班主任的课堂上,更是变本加厉,没有一点课堂秩序,完全不顾其他同学的感受。

(2)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父母的外出,导致学生缺乏家庭教育,在家里没有人监督他们学习,从而学生经常出现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的情况,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每个班的学生较多,教师不能全面的对每个学生进行深度教育,有些学生可能上课时没有听懂,而教师又没有对其进行单独的教育,在家里也没有人对其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对学习渐渐缺乏热情,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渐渐降低,从而致使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就上个学期期末统考的成绩而言,东城镇总共有三所小学,从统考的成绩看,另外两所小学的成绩都要比中心小学的成绩好,中心小学不管是哪一个学科都要落后于其他两所小学。然而,其他两所小学的学生都没有中心小学的学生多,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长冲小学的二年级,一个班中只有11名学生,学生少,教师就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甚至能对每个学生进行单独的辅导。我想这应该也是为什么我们学校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的一个原因了。

(3)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可能因为还是小学生的缘故,学生的自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好,主要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乱花钱。有些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在学校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尊重老师,总是我行我素,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老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与同桌讲话。以六年级的谭鑫宇同学为例,在一次信息课的课堂中,不但不听老师讲课,还与同桌一起在班上大吵大闹,在教师里随意走动,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老师的提醒视若未闻,多次与信息老师发生口角。

(4)学生出现心理偏差。东城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大多年龄在6—12岁之间,正是情感、品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还有极个别的学生从小就失去父亲或母亲,一直只有父母双方的一方带领,更是缺乏亲情的关爱。然而这些学生有的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则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以四年级2班的危伟同学为例,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平时极为缺少来自家庭的关心,在心理上得不到家长认同,在学校里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经常性的做一些出格的动作、或者是引起一些笑料来吸引学生老师的注意,为此得到老师的批评也毫不为意。

4、学生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家庭教育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然而就导致了一大批的未成年儿童被留守在家中,这就使得孩子从小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乏家庭教育,因而严重影响的未成年儿童的心理发展。

(2)学校老师的影响。

有人认为,学校教育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互相交往的过程,凭借着交往活动,教师完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同时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我个人非常赞同这一观点。然而,在东城镇中心小学,学校的教师没有固定,每个学期都会有旧的老师离去,新的老师过来,每当学生了解到一位老师的性格、教学特点的时候,然而,这个老师又要离开这里,又会有新的老师来到这里,学生又要开始适应、配合新的一位老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出现逆反心理。

在东城镇中心小学实习的这一个学期期间,虽然在生活上、办公上都比较幸苦,但同时在这段期间我也收获了许多,我了解到学校每个教师的不易,尤其是校长,很多事都是自己亲力亲为。然而,我也体会到学校还有不足的地方:

1、学校场地、器材缺乏。

例如,学校的体育场地,中心小学只有一个200米的环形跑道田径场,有时候三个班一起教学感觉场地太小,许多教学活动不能正常开展。还有学校的体育器材也严重缺乏,只有几个已变形的篮球,断了线的羽毛球拍,几根跳绳,没有排球,没有足球,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我建议学校可以适当的采购一些足球、排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于学生心理偏差,我建议学校可以聘请一位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校可以建立一条与家长沟通的热线,经常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要求学生放学回家后与家长积极的进行沟通,向家长汇报今天在校的情况。教师在平时的生活方面,要给予学生帮助,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予他们鼓励与肯定,让学生从中感到温暖,从而摆脱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等不健康的心理情绪。总之,以上就是我在东城镇中心小学实习半年所调查的有关情况,虽然有些观点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认真调查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以更加认真的态度谦虚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执教水平,在不久的将来,我必定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幼师教育研究报告【第六篇】

价值分析:

政策依据国家“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方针”对开展体育工作均作出明确规定和要求:

新中国第一次提出教育方针是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院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95年3月18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中,对学校体育工作做出的如下要求:“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的良好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

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

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20xx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中明确指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以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

(一)、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相关政策法规和教学理论。

1、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了“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方针”中关于体育工作的政策法律规定,重点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精神。通过学习提高了实验教师对体育工作和课题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工作的方向目标和相关的具体要求。

《试论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等理论。

3、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主要学习了《学校教育科研》(柳斌主编),研究方案的撰写要求、实验对象的个案撰写方法,调查法、行动研究的策略等科研理论和方法。4、加强培训工作,对实验教师定期进行体育观念和体育知识培训,先后两次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内江市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理论培训和体育优质课比赛。还多次对体育委员和骨干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组织能力进行专题培训。

5、向教育专家咨询课题研究的操作层面上的问题,明确了课题研究如何展开,研究人员的各自分工和职责任务,每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如何根据实际调整研究计划和实施策略等具体问题。

通过学习和咨询,使课题组成员从理论到实际操作都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做到实施之前就心中有数,避免了课题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大力宣传体育文化和宏扬体育精神,营造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1、结合社会实际、教师实际、教育发展实际及学校体育活动实际进行校园体育文化系列讲座:体育课题简介、体育现状简介、体育知识技能培训活动等,提高师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二是校内外学校教师之间、教师与友好单位之间的友谊赛、练习赛、和正式比赛;

三是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台直播、录播的各种体育比赛。感受体育。

比赛的精彩刺激,欣赏运动之美、力量之美,在力与美的熏陶中激发体育锻炼的激情与冲动。

二是在校园公示栏上张贴喜报大力表彰;

三是评选校园“体育之星”,并在校园网站和“明日之星”栏上登出来,向社会大力宣传;

四是为体尖队员所在班级加业绩分,并为班科教师发奖金。以此来大力宏扬体育精神。

通过大力宣传体育文化和宏扬体育精神,使我校体育锻炼的氛围空前浓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也为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创设了很好情景。

(三)、加大资金投入,添置必要的设施设备,为实验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二是投入大量经费保证体育活动的`活动经费;

三是投入资金用于教练员训练学生体育特长队的补助。

2、每天能坚持体育锻炼60分钟以上;有一项及以上体育特长运动项目;

4、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常识和体育保健知识。

3、学生想锻炼,但体育场地、器材却严重缺乏;

4、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和锻炼方法的指导,更缺乏有效的督促,以形成习惯。

根据得出的结论,我们研究采取了以下一些应对策略:

目学校的建设、体育工作的指导督促考核等方面的管理,以严格的制度规定加以保证,确保体育工作落到实处。

三、结果分析实践效果1、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逐步形成。

实验中变化: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对该课题实验积极投入,参与配合,而且变化较大。表现在:学生从被动变主动参与,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从前,学生锻炼处于被动锻炼的状态较多,现在,学生对自主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自主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自主锻炼。

典型案例:学校篮球队为了形成梯队,在一队(主要是六年级的队员)参加完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萌芽杯”的比赛,况且已临近小学毕业的情况下,学校决定解散一队,重点训练二队。可就在一队解散了两个星期后的一天,一个二队的队员气呼呼地跑来“告状”道:“李主任,他们一队的队员都解散了那么久了,还天天来打球,影响我们训练,请你去管一管吧!”。这一状告得让我又喜又忧,说忧吧,他们地干扰的确影响了二队的训练,可喜的是一队队员终于形成了体育锻炼习惯,这是多么不易啊!要知道,他们当中的好几个队员是我当初向家长和他们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地劝来打球的。这一告还着实让我很为难,不知如何处理,只好淡化不了了之。

(2)、多数学生每天能坚持体育锻炼60分钟以上;

“校内课余锻炼是否每天坚持”答“是”的204人,占100%;

锻炼项目有乒乓、运动跑、篮球、足球、跳远、跳绳、羽毛球、跳高等。校内课余锻炼的“锻炼时间”30分钟以下的有32人,约占%,“30__60分钟”的有149人约占%,“60分钟以上”的有23人,约占%.

(3)、有一项及以上体育特长运动项目;

通过对实验班级学生长期稳固的从事的体育锻炼项目的调查来看,回收的调查表中调查了230个实验对象,100%的学生均有2——3项喜爱的并长期坚持锻炼的体育锻炼项目,在他们喜爱的项目中,90%的学生有1——2项的运动技能特别纯熟,运动水平相对较高,在各级运动会上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这说明了他们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体育特长。

(4)、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常识和体育保健知识。

课题组要求体育教师利用室内课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常识和体育保健知识的介绍,并且我校每期都要对学生进行体育测试,包括平时和期末测试,在测试内容上我们都要求测试学生的体育运动常识和体育保健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收集统计学生的测试卷可知,95%的学生对体育运动常识和体育保健知识掌握得很好。

幼师教育研究报告【第七篇】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首要的是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教师可借助直观教具如卡片、情景、图片、模型、实物、简笔画、课件等,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适时灵活地运用启发式、快乐式、情景式等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讨论、短剧表演、游戏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热情地参与进来,体验成功的喜悦,自然上英语课会兴趣盎然,充满自信。另外,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起有效的学习策略。如:结合音标记单词,快速、大声、清晰地朗读英语,根据语境猜测生词,及时做好预习、复习,防止遗忘等等。古人有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因此,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策略培养对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及维持长久的学习兴趣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及学生整体素质。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及积极的。学习态度。

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考试,或给父母一个交代,学生往往只限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一点书面作业,被动地应付一些任务。因此,常常出现考试前加班加点,考试后过度放松,遗忘大量知识的不良现象就不足为怪。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这可在平时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如: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的每一次尝试及点滴进步,灌输进步就是成功的观念。让学生明白,英语是一门交际语言,是获取知识的一种工具,学习英语是为了发展自我、挑战自我、追求幸福、赢得尊重、获取认可的一种途径。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锲而不舍、不畏艰险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期望教育及成功教育。

三、关注每位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有人曾说过:“素质教育要研究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因材施教。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但要研究学生的共性,还要研究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各得其所。”因此,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所得,尽量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对优秀学生,要严格要求,让他们“吃得好”;对中等学生,要多引导、督促,让他们“吃得饱”;对学困生,要主动亲近,及时补救,让他们“吃得了”。另外,分层教学可表现为内容分层、问题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等。如在评价分层中,对学困生的评价重点不是在分数上,而是在学习态度的改变、学习习惯的形成、学习策略的掌握上,哪怕点滴的进步也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只有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乐在其中,各有所获的课堂才是高效率的课堂。

四、充满激情的教学及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与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紧密联系的。教师的不同情绪和不同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及课堂效率的影响是不同的,充满激情的教学及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催化剂。教师自信、向上、饱满、充满激情的情绪会感染每一位学生,会带动学生积极情绪的产生,使他们处在一种开放、投入的学习状态,不知不觉中会学得更多。另外,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营造一种宽松、温馨的学习氛围。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自然学得轻松愉快。然而,如何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敢于放下师道尊严,主动去亲近学生,对待学生要多一些耐心和爱心,多一点理解和宽容,主动并善于与学生沟通,换位思考,勇于反思或认错,虚心向学生征求教学建议等。教师努力去感动学生,同时也会收获感动。

五、课前精心准备,课堂调控自如。

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不上无准备之课,认真构思、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让每个步骤事先在大脑中放映一遍。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应用教材,不以教材为中心,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或整合,使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务必布置学生预习,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画出各自的难点,提高听课效率。如预习阅读文章时,教师可设计几个难度层次不一的问题,一来方便了预习的检测,二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预习,让学生做到不上无预习之课。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节奏,做到有紧有松,张弛有度。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灵活机智地处理一些课堂突发情况和小插曲。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除上述几点外,还有规范学生课堂行为、培养学生发散和创新思维、创设语言环境等许多方面。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是许多老师追求的一种境界和努力的方向。相信,只要教师大胆实践、积极思考、虚心学习,不断总结、积累和反思,英语教学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实现。

幼师教育研究报告【第八篇】

中国加入wto之后的第一个新年即将来临,入世会给中国教育带来哪些影响,教育界应该怎样积极应对,成为教育界内外许多人士关心的话题,教育部官员谈wto与教育改革。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满生研究员认为,时至今日,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已经无可置辩地摆到了我们面前,外国可以根据国际规则参与中国教育,我们也可以走出去融入国际教育市场。目前对于我们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如何研究、熟悉和把握wto规则,认真履行我们的承诺,积极主动地制定应对措施。

周满生认为,wto的核心是贸易自由化,促进资源的自由流动,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它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加入wto全面地促进了中国的市场化进程。服务贸易把教育视为一种服务贸易产品,同其他类服务贸易一样,在进行服务贸易磋商谈判时,各国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方面,要按照不同的服务行业(教育类别)分门别类地作出具体承诺,并列入各国的减让表;同时允许各国依据国内立法对有关服务的开放作出限制和保留。虽然wto主要是一个侧重于经济贸易方面的协议,但从根本上来说,对我们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是深远的,全方位的。

——加入wto有利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教育改革开放进程,缩小我国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竞争,在世界教育的环境中,我们才能更加清楚地找准差距,促使我们与时俱进,努力奋斗,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合理地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如品牌、课程体系、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管理模式、评估体系等和借助国外的教育经验,都是提高我国教育水准的有效途径,教育论文《教育部官员谈wto与教育改革》。

——加入wto有利于促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入世后政府的行政职能和行政程序要加以调整。入世后,政府对学校的管理要更多地体现服务功能,要调整和完善拨款机制、质量认证机制、评估机制。要积极发展和培育中介机构,在评估与拨款、质量认证等方面,让中介机构多发挥作用。加入wto后,我国的。办学体制也将进一步面向市场,办学主体更加多元化,通过有序竞争,不断提高教育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有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入世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全方位的,而绝非仅局限于少量熟悉、掌握wto谈判规则人才的培养,高素质人才资源的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对教育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如何更有效地开发和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扩大知识资本。未来人才需具备多种能力,劳动力资源也需在国内外市场上重新配置。国内外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是有国际交往能力和懂国际准则的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靠我们关起门来培养是难以做到的。

——有利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入wto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的约束力越来越明显。我国企业家、技术人员亟须更新知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新体系势在必行。外国教育资源的进入,客观上可以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需求。特别是国外大企业参与培训市场,将会促进中国教育与培训市场的发展与成熟,有利于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

当前,也有部分教育界人士对加入wto后面临的风险有所担忧,周满生分析说,无论在我国或他国,教育从主体上看都应是公益事业,教育的性质应该是非营利的,其基本职能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职业技能。从国际角度看,由于教育关系到国家主权、社会道德、民族文化传统继承等一系列问题,各国政府在开放本国的教育市场时,态度较为慎重。往往是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教育市场,而发达国家在设定很高门槛的情况下,使发展中国家难于进入发达国家的教育市场。开放教育市场的前提是不对等的。教育市场如果不能有节、有序地开放,这就可能冲击原来已有的教育秩序,产生教育商业化的某些不良结果。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189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