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调查报告怎么写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56135

【导言】此例“调查报告怎么写实用5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调查的报告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取得的成就众所周知,有目共睹,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在小学教育中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劳五种教育,其中小学音乐、美术教育是整个音乐、美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音乐、美术教育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然而,在农村小学,音乐、美术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美术、音乐教育往往得不到重视。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我主要对山东省聊城市莘县隶属乡镇小学的艺术教育现状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现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教育设施差,教育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教育观念落后等。

第一点是艺术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音乐教学设施。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村经济获得很大进步,但是城乡差距依然明显存在,教育差距更是格外突出。我们在城市随处可见幼儿园小学之类的教育机构,孩子们在快乐的玩耍,有的在玩滑梯,有的在画画,有的在唱歌,就好像一个快乐的小天堂,在这个小天堂里孩子们的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但是回到农村看到的乡村小学的状况却令人很心酸,一般乡村小学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扇破烂的大门,满是铁锈。进入大门之后看到的是满是杂草的面积狭小的校园,校园内基本没有任何供孩子们玩耍的娱乐设施。教室的现状更是令人堪忧,破烂的窗户有的没有玻璃,地面坎坷不平,桌椅板凳破旧摇晃,有的甚至没有电灯,阴雨天的时候只能点蜡烛,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学习心情肯定不会很愉悦。由这些学校硬件设施我们可以想象到音乐美术的教育有多惨淡,首先是没有专门的上课教室,一个乡村小学有教室上课已经不错了,哪里还有多余的空间上音乐课,有的就干脆在上课的教室上课,这样不仅空间受到限制,而且音乐课上发出的声音可能会影响整个小学的安宁。其次是缺少音乐教学方面的设施,在走访的这些乡村小学内音乐设施的到位情况基本是零,基本就是上靠老师口头教授,比如老师说我们这节课学《沂蒙山小调》,然后孩子们就只能跟着老师唱。就算是有的小学有那种古老的`脚踏琴,但是全校可能就仅此一台,通常很少动用,动用的话就要从一个教室搬到另一个教室,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隆重的仪式。再次是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孩子们根本不能欣赏到原版的优美音乐,严格限制了音乐的教学活动。因此完善学校的教育条件,置办相关的音乐设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点是音乐教师队伍空缺,整体素质低下,缺少正规培训。

在调查过的大部分乡村小学中没有音乐教师,教师到位状况基本是零。在极少数乡村小学有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中,仍有一定数量的民办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由于没有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真正意义上的专职音乐教师,有的音乐设施上课不用,长期闲置,变成了学校创品牌验收的办学硬件摆设。由于民办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现象反映了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素质急待提高。音乐教师尤其需要经过专门培训,但实际上他们接受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却少得可怜,于是许多能唱两首歌的音乐爱好者便成了音乐教师。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又一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第三点是乡村小学教学观念落后,得不到相关领导的重视。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对乡村小学的影响力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惟一标准,单纯的追求高分,因此,忽视音乐教学、占用甚至砍掉音乐课的现象就是很显而易见的。显然这是造成乡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一个最主要原因。而且在农村小学,乡、校一级的基层领导对音乐教育本来就了解的很少,加上他们本身艺术素质低。他们认为音乐是人人都可教的课,所以凡是认为教不好“主课”的老师就去教音乐,音乐教师当然就低人一等,于是纷纷改行,使本来就缺乏的音乐教师就更加缺乏。因此,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就是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彻底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使乡村小学重视音乐教学。

第四点是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

农村长期以来由于经济较为落后,并且发展相对缓慢,在财政收支方面比较困难。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就显得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也就没有更多的财力去添置音乐教学设施了。更不要说引进优秀的专业音乐教师,就算是引进来也没有什么用。有的学校连一架普通的风琴都没有就更谈不上钢琴、电子琴、音响、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一些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的教学中,最多也不过是在公开课或比赛等时候用一下,其他时间就成为学校的摆设。因此政府应该认识到音乐教育的现状,切实加大音乐教育的投入,只有加大投入才能为音乐设施的完善、教师队伍的壮大提供坚实的经济后盾。

以上这些是我通过这次调查得出的几点浅显的认识。在实地走访了这些乡村小学后我的心情很沉重。在这个社会最底层的是农民,他们勤劳朴实,他们付出的最多,可是他们最终得到的实际利益却很少。“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但是这种悲剧又延续到下一代,他们的子女在起跑线上已经与城市的孩子拉开了差距。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他们都有权利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享受全面的教育,不管他们来自城市还是乡村。孩子是无辜的,难道农村的孩子就要比人低一等?难道他们生来就该接受这种“残缺”的教育?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总之,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文化在繁荣,全社会的审美需求也在提高,这种乡村小学音乐美术的教学现状应该尽快改变,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这不仅仅是农村的问题,也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我们必须团结起来拯救那些正在接受那种“残缺”教育的孩子们,救救孩子﹗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5篇调查报告怎么写,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调查报告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调查报告2

1.工程名称:金壁贯融3#、4#、6#楼

2.事故发生时间: 09年10月 27日 5:00到5:303.事故类别:

4.事故级别:

5.事故详细经过:(填写不下可另附纸)

中央花城4#楼18层料台处,由于工人在料台拉砖时,阳台与吊料台连接处,一块模板没有固定好,工人在拉砖时,不小心坠落到16层。一块铺在通道口模板落下,砸伤一个本班组,支厨房卫生间反梁模板工人,后送医院拍片检查,医生诊断,没有造成过大伤害。

7.事故原因分析(以专家分析为准)

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麻痹,安全意识不强8.事故的处理和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

通过这次安全事故,我们工地的'每个工人的安全意识差,现项目根据3#、4#、6#楼,安全工作,提出整改措施,1)加强工人的安全教育;2)整改楼层各项安全防护设施;3)加强楼层安全防护巡查工作。杜绝各种安全隐患。

参加调查人员:

事故责任人:

负责人签名: 制表人签名: 制表日期:

河南红旗渠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关于调查报告3

(一)介绍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

某一地区、某一单位、某一企业,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过程中,或在日常的思想政治、经济建设、科学教育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了把他们的具体做法和成功奥秘反映出来,可以对他们进行专题的调查,然后写出调查报告,这种类型就是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

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跟工作通讯中那些以反映工作成绩为主的类型有些近似。区别在于调查报告重在调查,特别注重对调查过程和调查所得数据的叙述和列举。

以新近的此类调查报告为例:1999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穷山今日皆文章——广东梅州市山区开发工作考略》,1999年12月23日发表的《靠名牌赢得市场——关于深圳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调查》,以及同日发表的《不信民心唤不回——从宁乡县五个乡镇的变化看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这几篇调查报告分别从农村山区开发、大型企业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介绍了几家成功的经验。

(二)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

跟上种类型相反,这是针对某一存在问题展开调查,以揭示这一问题的种种现象和深层原因为主要目的的调查报告。它的主要功能是揭露和批判,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也是比较多见的一种调查报告样式。1999年12月22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一个富裕居委会的财务调查》,1999年12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的《莘莘打工者,维权何其难》,1999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刊登的《政府决策岂能朝令夕改——浙江温岭市一市场建成后开业受阻》,都属于这种类型的调查报告。转自环 球 网 校

(三)反映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

这是针对社会现实中某种新近产生或新近有了长足发展的事物而写的调查报告。

在现实社会中,新生事物总是不断涌现的。这些新生事物,究竟是显示了社会发展的某种趋势,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还是昙花一现的偶然现象对这些新生事物,究竟应该肯定,还是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反映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的文体功能,就是全面的报道某一新生事物的背景、情况和特点,分析它的性质和意义,指出它的发展规律和前景。

对新生事物,调查报告的最终意见可以是肯定性的,例如1985年1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调查报告》,在对被人称为“中国的硅谷”中关村电子市场进行调查以后,认为它为科技、教育、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对一些新生事物目前的状况,也可以持一种质疑或探讨的态度,如1999年12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的社会调查《个人住房贷款缘何发展缓慢》,所调查的个人住房贷款在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是它的发展状况并不理想,原因在哪里作者揭露了形成障碍的几个因素。

(四)社会情况的调查报告

这是针对一些社会情况所写的调查报告。这里所说的社会情况,主要是指社会风气、百姓意愿、婚恋、赡养、衣食住行等群众生活各方面的基本情况。这类调查报告虽不直接反映政治、经济等重大问题,但百姓生活也是跟政治、经济密切相关的。另外,这也是群众最为关心的一些问题。因此,各种新闻媒体都十分重视这一领域的报道,《中国青年报》、《文汇报》等都曾开辟过公众调查专版。类似《北京人出游记——北京居民京、津、沪地区旅游消费调查》、《中国夫妻过得怎样》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4

调查目的:了解农村教育问题目前状况

调查时间:20xx .

调查对象: xx中小学

调查方法: 网上调查法

实施调查人:1037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进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进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网上调查与农村教育有关的情况,发现有许多问题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一。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自两年前政府公布“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许多担心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遭受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首先,“基本普及”这一含糊的语义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是,在15%的人口——大约为1亿8000万人——所居住的区域还远没有普及,这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万少年儿童作为共和国的公民难以充共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即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来看,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的儿童数量实际上超过了110万人。这庞大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将来的新文盲。

第二,正如20世纪90年月中后期各地政府的作为所显示的那样,这种“普及”是在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政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各种手段,包括“弄虚作假”这一经典式的法宝。而不择手段的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如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失学率的反弹。两年前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在已经通过“普九”验收的1242个县中,失学率超过5%的有209个县,超过10%的有63个。在中西部,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而湖南省有关部门今年夏天对6个县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农村贫困生的失学率高达%(其中小学为%,初中为%),农村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其中贫困家庭教育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竟高达%.第三,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20xx年实现“基本普及”之前的20xx年间,总计有1亿5000多万少年儿童完全没有或没有完全接受义务教育。这其中包括未入小学的近3200万人、小学阶段失学的万人、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的5000多万人,以及初中阶段失学的万人。这一庞大人群的一部分显然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显示着他们的存在:从国家今年公布的“8500万青壮年文盲”,到各地以种种暴力手段威胁着社会的低文化层青少年犯罪。这些事实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员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目的镜子。二、师资力气严重不足,老师问题多多1.老师分布不合理

20xx年以前农村基础教育执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乡镇中小学老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老师分布不合理,两极分化严重。村小、条件差的学校老师紧缺,在职老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有一个村小6个班级,只有5名老师,还有一个村小只有一位公办老师,其余全是村请临时代课老师。全区还有上百名计划外老师,既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又加重乡、村及农夫负担。另一种现象是城镇中小学老师严重超编。有一所城市初中,有10名老师搞行管(如卫生、纪律、考勤、水电、印刷、门卫),造成人才浪费。

2.老师减员严重,补充困难

以我区20xx年为例,全区老师共减员216人,包括离退休、死亡、患重大疾病、外流到外省外县、考上公务员等。而现在老师工资执行县区统一发放,县区财力有限,保现有老师工资尚有很大困难,更无力负担新增老师工资。这两年正值初中、高中学龄人口入学高峰,老师缺编严重。而区财政无力支付缺口老师工资。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高初中老师紧缺,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大中专毕业生无法按需分配到位。 3.老师素养偏低

现在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老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阅历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老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老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养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由于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在我们对5120名初中、小学老师进行问卷调查中,有2270名老师认为老师负担过重,没有时间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占问卷人的%。

4.老师队伍青黄不接

农村小学老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老师不断退休,新老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老师紧缺。同时,农村小学老师负担也比较重。一些生源少、老师缺的农村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基本上是包班任教,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老师担任,甚至还有一位老师担任几个班级课程的现象。老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养教育。加之不少农村小学老师处在半耕半教状态,农耕必定占去相当一部分时间,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也无法保证。在对4447名小学老师问卷中,2252名老师认为工作负担重,占问卷人的%。 5.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乐课是老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体育课要么是学生自己玩,要么是体育老师拿来一个篮球,几十个学生打上40分钟……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老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在对5120名中小学老师专项问卷中,订阅有关教育报刊杂志仅1种和未订的有1897人,仅在写论文时阅读使用书刊资料的占810人,能娴熟或基本娴熟使用电脑的仅962人。

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在放寒假期间我参加了广平乡大曲村的几项调查活动。在调查期间让我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在实践期间我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我们调查了大曲村受教育状况,村民中有30%的人受过初等教育,10%的人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20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6岁,但有80%的孩子八岁才上一班级。

我们还调查了农夫的生活状况,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肉制品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酱醋。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左右。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不及。甚至越是贫困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70%的家庭的2/3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晰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向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

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定让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由于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大曲村的乡亲们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大学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手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的地给老少边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淡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种卑视成分呢?不是由于我是一个农村的学生,我才说这样的话,而这是我们调查的真实情况,而且在这一方面我有过亲身的体验。

从开头调查到调查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农村对知识的'渴望,对富有的渴望。面对这份慎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大曲村的乡亲们做出贡献。但是对于有一些想法的我只是想得到却无能为力帮助他们。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大曲村成功的阅历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以前该村是连乡村公路都没有通。目前,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养猪和种粮食,公路通到村公所,这样就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赚钱机会。比如,他们可以种更多的粮食,还可以养猪,养牛销售出去。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果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阔村民的辛勤劳动,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发现该地农夫的经商意识非常淡薄,或许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其实,逐步使他们转变观念对经济进展是有重要意义的。在我们调查完了以上项目之后。我们还参加大曲村旱灾的调查。自xx年10月以来,持续的干旱,无有效降水。使大曲村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在我和村委会成员参观过程中。我们主要调查了,旱灾对越冬作物的影响,如何应对特大旱情。目前为止,随着春灌的展开,小麦的干旱可以得到有效地缓解。

在抗旱一线,大曲村委书记,他是全村的榜样。在田间地头,他身先士卒,带头苦干,在办公室他通宵达旦,不知倦怠。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一名领导干部敢于战天斗地的士气和魄力。他忘我的工作的精神深深感染和鼓舞了农夫的斗志,在他的带领和指挥下。参加抗灾的广阔农夫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的胜利。他不仅是我的偶像,而且还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乐观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熟悉社会,熟悉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熬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打算。这是我参加这次社会实践的目的之一。社会的很多东西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农夫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增长我们的才能。还有醇厚民情和朴素民风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气,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夫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源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进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们群众广泛接触了解,沟通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很多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熟悉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城乡调查报告2500字5

内容提要:

本文是在对xx乡xx村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情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一个我们常用的“swot”分析法,对xx村基本情况进行了系统的、逻辑的分析与梳理,最后提出了一些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在党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的大背景下,xx村作为xx乡最大的一个村,是乡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如何抓住机遇快速发展、赢得先机,是xx村“两委”班子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这篇调研报告。

一、xx村基本情况

1、人口状况

xx村共有10个社,642户,2517口人。

2、产业状况

(1)种植业:主要以大麦、小麦为主;

(2)养殖业:主要以牛、羊为主;

(3)劳务产业:主要在建筑、运输、服务等行业,务工地主要在金川、河西堡、xx;

(4)其他产业:有一家砖厂,一家沙料厂,一家面粉厂。

3、社会状况

(1)社会基本状况:约有80%的人口外出务工,村里留下的多为老人、儿童;

(2)村民收入状况:XX年人均收入约5000元左右,其中:70%为务工收入,30%为种植、养殖收入;

(3)党组织状况:设有:1个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共有59名党员,其中:男56名,女3名。

4、资源状况

(1)耕地资源

共有耕地面积为6635亩,人均拥有耕地面积约为亩。耕地质量较好。

(2)劳动力资源

以16岁至55岁为正常劳动力,占总人口的75%计算,再考虑一些特殊因素,约有1800余人的农业富余劳动力。这些农业富余劳动力中掌握一定技术的以10%计算,就约有200人的技术型劳动力。

二、xx村“swot”分析

在了解了xx村基本状况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做一个简单的“swot”分析,将这些基本状况系统化、逻辑化,为我们思考xx村的发展提供系统的依据。

1、s(优势)

(1)交通便利。距离县城约30分钟的车程,且在各社都通有乡村公路。各社村民居住地、耕地都比较集中。

(2)耕地质量较好。土层较厚,较肥沃,且耕地都比较平坦,易于机械化耕作。

(3)劳动力资源丰富。以16岁至55岁为正常劳动力,占总人口的75%计算,再考虑一些特殊因素,约有1800余人的农业富余劳动力。这些农业富余劳动力中掌握一定技术的以10%计算,就约有200人的技术型劳动力。

2、w(劣势)

(1)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人均拥有耕地面积约为亩。

(2)种植、养殖品种单一,且收益不高。种植以大麦、小麦为主,养殖以牛、羊为主。平均一户在种植、养殖上一年的收益不足5000元。

3、o(机会)

(1)国家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国家各种惠农政策的大力实施对“三农”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2)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最近,中共中央又召开会议,研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这对于西部的“三农”事业的发展也是最大的机遇;

(3)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遇。前几年,中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要求,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明确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要求,把握好这个机遇对农村来说是一次彻底的飞跃。

4、t(威胁)

(1)逐步脱离农业的劳动力增多。在农业的收益远远低于务工收益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农业劳动力不再愿意从事农业,这将造成农业劳动力的短缺和一些耕地的荒废。

(2)进城务工劳动力缺乏相应的保障。很多的进城务工劳动力存在“钓鱼”的现象,没有固定的收入;还存在要不到工钱的问题;吃住难的问题;心理过渡期的矛盾问题;找不到组织的问题等等。

(3)留守老人、儿童的生活。很多的留守老人都过了70岁,吃住都很难,还要照顾儿童的生活,有的甚至还要负责家里田地的耕作,牲畜的放牧等农活。

这些方面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就有可能成为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稳定才能发展,和谐才能更好的发展。如何确保农村的和谐稳定是我们要考虑的最首要的问题。

三、xx村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1、如何利用好xx村农业富余劳动力?

(1)建立一个进城务工的服务组织,为农业富余劳动力提供政策、务工信息、相关保障的服务;

(2)将进城务工当作一个产业发展,尝试设立劳务经济开发中心;

(3)鼓励和支持有一定资金、技术的农业富余劳动力回村创业,带动xx村的发展。

2、如何利用好xx村的耕地?

(1)发展经济作物,与一些大型的农业产业企业合作;

(2)耕地集约化管理,形成一定的农业规模经济;

(3)鼓励和支持耕地出租,为耕地规模化经营铺路。

3、如何在xx村发展新的产业?

(1)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业加工企业;

(2)发展农业服务产业,如农产品销售公司,农资公司等等;

(3)发展其他产业。

4、如何构建和谐的xx村文化?

(1)留守老人、儿童的集中管理,建议在村里办留守老人、儿童福利中心,采取设立留守老人、儿童基金会,争取上级政府支持一定费用的方式,或者承包给私人经营村办福利中心;

(2)建立进城务工人员的党组织和进城务工小组,建议以务工地为单位建立组织体系;

(3)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渠道,主要应以手机通讯为主建立一个系统的管理网络。

四、另外一些思考

1、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且已经和城市的工作逐步接轨,在这个农村转型的关键时刻,各种矛盾和问题都比较突出,比较棘手,容易造成不稳定的因素;

2、要大力的培养和发展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农业产业带头人、农村致富创业带头人,这些人将为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和活力;

3、要把农村的党组织工作做到城市里面去,因为我们党组织的成员已经在城市里面了,我们的战斗堡垒也应该向城市转移,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好我们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4、要切实考虑“三农”的真实需求,真正的对症下药,这样就能够更好更快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5、应该让更多的乡镇干部、村干部与核心骨干农户建立一对一的服务体系,这样能起到三方面的作用:一能更好更快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二能很好的融洽干群关系;三能真正的培养干部成长。

6、在机遇对等,政策支持相同的情况下,谁的班子强,思路清晰,谁就能把握住先机,超前发展。

相信xx村在各级领导的关注关心下,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在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抓住机遇、赢得先机,发展的又好又快。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55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