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工作总结范文(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降本增效工作总结范文(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降本增效工作总结1
20xx年部门按照公司要求,在部门内认真讲解公司面临的形势,”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对公司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部门人员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树立长期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思想。部门的每位员工,都应当参与,以高度的责任感,以提高效益为出发点,以增收节支、降低成本、开源节流为着力点,同心协力增创效益,把这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落实好。部门具体的“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工作如下:
一、年初部门例会上宣传“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把此项工作要求贯穿于所有工作中去。办公室倡导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开展人人节约、反对浪费的活动。
二、项目管理中一切以业主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开展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工作,以进度、安全、质量、费用控制为目标开展相应工作。严格控制计划外事项。
具体措施如下:
(1)部门内部管理方面:
1、推行无纸化办公:部门内部设立公用文件夹,所有文件共享,部门间用中油邮件系统传递,减少使用纸质文件。
2、部门集中使用一台打印机,减少打印机的使用,降低墨盒等耗材的'使用。
3、加强部门车辆管理,严格控制各项费用。部门派车去办事时,尽可能采用拼车办法,每次只出一辆车,减少出车次数,让车辆发挥最大的使用效果。
4、加强办公室用电设备的节电节能管理。白天光线充足时不许开灯;合理设置电脑待机和显示器关闭时间;冬季不许开空调、夏季开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6度等。
(2)项目管理方面:
1、签订施工合同时明确使用公司水、电及其他资源的计费结算方式,避免给施工单位付了水、电等费用,还无偿使用,造成公司效益损失。
2、初步设计范围、工程量严格执行可研文件,概算绝不超估算,做到投资省,效果优。
3、项目实施阶段加强变更、签证的管理,严格按照程序、权限办理。
4、严格质量管控,绝不容许降低标准,偷工减料的事情发生。
20xx年诗司节能减排项目建设的关键时期,部门将结合业务特点和自身实际情况,继续落实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工作的开展。
在“降”字上下功夫,严控办公费用,杜绝日常点滴浪费;积极探索适合于不同项目的管理方式,管控好项目管理过程中各个程序、环节,做到投资省,效果好。在“增”字上想办法,管控好工程项目建设,将项目建设费用控制在预算内,按期完成项目建设,达到一次正常开车,实现项目目标,为公司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降本增效总结2
关键词: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医疗服务
我国的医疗服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二是有效平衡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增加医疗和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三是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完善社会医疗保险政策,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医疗服务,从而有效地提升我国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一、我国现阶段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分析
1、社会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标准不统一
虽然我国正处在逐步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阶段,各地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基于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导致了每个地区的社会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及待遇不统一,致使城市务工人员或者城郊结合的居民出现重复参保或有选择地参保等现象出现。目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的距离正在逐渐缩小,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远远低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使得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纷纷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对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稳定运行是非常不利的。
2、门诊费用增长过快
有数据表明,2000年县级医院门诊费用相对于1990年增长了%,2005年增长至%,到了2010年县级医院门诊费用则上涨到%,且2011年国务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城市居民医保门诊报销费用不足1/3。由此可见,我国门诊费用增长过快,但居民医疗保险却不能得到合理的报销。虽然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中有关于报销大病费用的相关政策,但关于门诊的医疗保障服务还是不够完善。
3、社会医疗保险统筹资金收支运行不平衡
随着社会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县级以上医院住院治疗费用增长速度也明显加快,这都是造成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统筹资金收支运行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我国对社会医疗保险政策不断进行改革与推进,使得医疗保险的补偿水平逐年提高,极大地降低了居民医疗负担的风险。在社会医疗保险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医疗费用却逐渐上涨的情况下,社会医疗保险统筹资金的平衡运行也因此埋下极大的隐患。
二、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对医疗服务的影响效果
1、门诊统筹对医疗服务的影响
(1)研究门诊统筹制度对医疗服务影响的方法。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影响效果,本次研究选用了“门诊+住院补偿”医疗模式与“个人账户+住院补偿”医疗模式进行对比。参加两组医疗模式的实验者年龄均在32―49岁,文化背景、月收入均无显著差异。其中参加“个人账户+住院补偿”医疗模式的实验者在身体健康方面与“门诊+住院补偿”医疗模式的实验者存在高于1%的差异;在生活习惯方面“个人账户+住院补偿”医疗模式的实验者与“门诊+住院补偿”医疗模式实验者存在高于1%的差异。研究实验进行两周,两周后对比两组医疗模式的门诊就诊率、住院率、自我医疗率与未就诊率。
(2)门诊统筹对医疗服务影响的研究结果。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门诊+住院补偿”医疗模式的门诊就诊率下降了%,自我医疗率增加了%;“个人账户+住院补偿”医疗模式的门诊就诊率增长了%。
(3)关于门诊统筹对医疗服务影响的讨论。从研究结果可以分析得出,门诊统筹制度明显降低了居民的门诊就诊率,家庭人均收入升高,其门诊就诊率也会得到相应的升高。自我健康评价差的居民,其门诊就诊率就越高。患有慢性疾病实验者的门诊就诊率低于没有患病的实验者的门诊就诊率。门诊统筹制度实施两周之后,自我医疗率明显上升,并随着家庭收入额增加而降低。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门诊统筹制度有效地提高了社区门诊医院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了慢性疾病患者去医院的就诊率;有效降低了居民的自我治疗率,增加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门诊统筹制度的制定有效降低了居民的疾病负担,实现了让每位居民都享受到了最基本的医疗服务。
2、大病医保政策对医疗服务的影响
(1)研究大病医保政策对医疗服务影响的方法。随机选取某市城镇医疗保险数据库2009―2012年10%的样本进行研究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就诊日期、疾病诊断、住院总费用、统筹支付、大病医保支付、自费支付。因大病医保从2011年实施了自费补充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得到提高,故而将2009―2010年前的调查样本作为一组,2011年―2012年的调查样本作为一组。
(2)门诊统筹对医疗服务影响的研究结果。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大病医疗保险政策实施后,患者个人自费支付的费用下降了%,个人支付费用在住院总费用的占比下降了%,灾难性医疗支付费用降低了%。
(3)关于大病医保政策对医疗服务影响的讨论。从研究结果可以分析得出,大病医保政策明显地降低了患者住院的自费支付,其主要原因是:大病医保中增加自费补充医疗保险,从而使得大病补充报销可以高达50%,降低了患者的自费费用,实现了患者“看得起病”的目标。但随着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大病医保又降低了患者自费支付,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监管,尽量避免医疗道德事故的发生。大病医保政策实施后,退休人员的自费费用与灾难性医疗支付的比例增加了,离退休人员自费费用与灾难性医疗支付比例也有明显上升。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大病医保自费补充的政策会引导退休人员或离退休人员进行一些不必要的医疗服务,导致医疗道德事故的发生。世界银行发展部门专家Adam Wagstaff曾研究我国西部新农合医疗实施的效果,发现“按服务付费”与“大病统筹”等制度有助于增长主张患者过度治疗的现象发生。因为大病医保政策中的多种支付方式,促使一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的管理机制,以提高大病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大病医保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不少医院不得不改进自身的医疗技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降低整体的住院费用。大病医保政策不仅保证了医疗质量、促进了医院的自我发展,也有效地提升了大病医保资金的使用率。
3、总额预付制下的结算办法对医疗服务的影响
(1)研究总额预付制下的结算办法对医疗服务影响的方法。分析某市住院总人次前80%的医疗结构,用不同的方式对患者的次均住院总费用、次均自费支付进行结算,随后比较自费支付费用比例的变化。
(2)总额支付制下的结算办法对医疗服务影响的研究结果。总额控制、增幅管理的结算方法下,次均住院费用与使用医保支付费用增加明显,但总额费用控制效果比较好的普遍是三级医院。针对一些特殊疾病,总额控制、增幅管理的结算方式下的次均住院总费用和使用医保支付费用的情况有所下降,但结果并不明显,二级医院的次均医保费用支付明显是高于三级医院的。从整体上看,使用总额控制、增幅管理结算办法的患者住院自费支付比例下降了%,三级医院自费支付比例下降了%。
(3)关于总额支付制下的结算办法对医疗服务影响的讨论。精细化总额控制(即住院总额与次均住院总费用)、增幅管理结算办法有助于医疗结构提高对医疗费用的使用效率,减少患者住院的时间。通过总额控制、增幅管理结算办法可以看出,二级医疗机构的次均医保支付费用明显高于三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的挂床现象也明显高于三级医疗机构。主要原因为一些二级医疗结构的医疗水平明显提高后,导致了一些不必要住院的现象存在。对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尤其是对二级医疗机构。推行对特殊病种实行精细化总额控制、增幅管理的结算办法,提高对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随着我国医保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相关部门应该探索出符合住院服务的支付方法,优化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提升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关于社会医疗保险政策的建议
1、推进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
我国当前并没有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从而造成我国城乡医疗体系不完善。无论是医疗资金的统筹管理还是医疗保险的待遇及相关管理制度,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导致重复参保或有选择性参保的现象出现。要按照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新要求,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出统一的医疗保障体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医疗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基本制度、管理体制、政策标准、支付结算、信息系统、经办服务的有机统一,建立起符合实际、统筹城乡、惠民高效、公平可及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最大程度惠及参保居民。
2、推进门诊统筹制度的广泛实施
门诊部门作为我国社区医疗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没有进行合理的利用就会造成我国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当门诊服务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居民就会更多的选择住院来治疗,从而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患者过度治疗的现象发生,间接加重了我国看病难的情况,也增加了医疗道德事故的发生风险。医保部门应重视门诊统筹制度,完善并推行门诊统筹制度的广泛实施,提升门诊对小病的治疗率,优化我国医疗体系,提升门诊医疗医院的使用率。
四、结论
结合我国居民当前看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善,才能逐步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在完善社会医疗保险的同时,国家也要重视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工作,增加卫生部门与监管部门的协作,降低医疗道德事故的发生,有效地提升我国医疗资源的使用率,如此才能实现社会医疗制度最初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看病难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许海茹: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对医疗服务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5(7).
[2] 潘杰、雷晓燕、刘国恩:医疗保险促进健康吗?──基于中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3,4(12).
[3] 毛阿燕:近二十年我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对患者的实际影响:患者就诊实际报销比例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2,10(24).
降本增效总结3
[关键词] 固定资产;ICOR;效率;TFP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1-061-3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1980年仅有亿元,到2010年增长为亿元,比1980年增长了倍,可见在短短的31年间,山东省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得到了较快的增长。在此期间,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贡献率等方面。与此同时,全要素生产率(TFP)对GDP的贡献研究也不断深入,研究大多是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利用索洛余值法或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并对资本存量K值进行估算,得出TFP及其增长率、各要素及TFP贡献度等来分析其对国家、地区或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本文就促进山东省GDP增长其中的二大因素,即“硬实力”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与效率的关系和“软实力”全要素生产率(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以得到这两种方式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
二、山东省固定资产产业投资与效率现状分析
(一)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的现状
根据1999-2010年统计资料显示,山东省第一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较少,并且所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从1999-2010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1999年的3%下降到2010年的%;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所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一直较大,并由1999年的44%上升到2005年的63%,后经过少许下降后回升,截至到2010年所占比重仍为48%;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所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最大,但投资趋势与第二产业正好相反,起初由1999年的52%下降到2005年的34%,后期又出现小幅度上升,截至2010年所占比重上升为49%。1991-2010年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见图1所示。总体而言,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的比重最小且投资额增长缓慢。
(二)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分析
本文采用ICOR即增量资本产出率来衡量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效率。
ICOR=K/GDP,其中K为资本增量,GDP为总产出增量。本文研究对象为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增量即表示为固定资本投资额F,公式改写为ICOR=F/GDP,即当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的总产出所需的固定资本投资额增大(减少),固定资产投资效率降低(增大)。另外,当ICOR提高时,固定资本平均产出率将下降,固定资本的总体效率也会随之下降。反之,若ICOR降低固定资本投资额减少,也就是说投资效率提高了。
表1是根据山东1999-2010年统计年鉴对全省三次产业的ICOR测算。依据我国正常年份的指标经验值区间分析可得:1999年到2010年山东省三次产业的ICOR值在之间波动,则全省固定资产是投资效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ICOR值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这说明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率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三)TFP分析
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效率较低,因此,本省亟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下面测算山东省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即技术进步的指标,从另一方面揭示经济增长的源泉。
1.模型构建
生产函数如方程式(1)所示。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利用索洛余值法,对山东省的TFP增长率和贡献度进行测算。
三、结论
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模型,计算了1980-2010年间山东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贡献度以及固定资本、劳动贡献度。其中,固定资本平均贡献度和TFP平均贡献度较高,劳动平均贡献度较低。
由此可知山东省经济增长主要靠“硬实力”固定资本投资和“软实力”TFP拉动,并且固定资本投资拉动比TFP拉动要大,但固定资本投资三次产业效率较低,这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因此,亟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带动经济良性增长。
参考文献:
[1]王立成,牛勇平。山东省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0(9).
[2]黄宗远,宫汝凯。中国省区物质资本存量的重估:1978—2007年[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2).
[3]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7).
[4]胡永平,祝接金。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3(2).
[5]刘竹蓉。基于产业结构的陕西固定资产投资效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9.
降本增效总结4
[关键词] 营改增;交通运输业;财务绩效;影响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B
一、引言
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至此,营业税成为我国地方第一大税种。然而由于营业税是按营业额全额征税,存在“双重”重复征收的弊端。第一,营业税本身存在着重复征税。许多行业提供劳务的同时也会外购其他应税劳务。如果按照营业额全额征税,则已纳税的营业额将会再次征收营业税,产生了重复征收的情况。第二,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重复征收。现在,交通运输行业和金融保险业,在购进货物、机器设备时,负担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是不可以抵扣的,相应的税款只能计入成本,作为营业额的组成部分,进而造成重复征收增值税及营业税的后果。营业税的“双重”重复征收不仅阻碍了第三产业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税制的进一步完善。
二、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假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机器设备、器具、运输工具等并且能够使用12个月以上的新购入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这就表示在交通运输业改征增值税之后,其外购的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符合税法规定的项目均可以抵减应该缴纳的增值税额。基于以上分析,相对于营改增之前,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的流转税税负水平降低,且变化是显著的。
假设2:营改增后流转税税负与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流转税税负越低,对公司财务绩效的促进效应越大;反之,则降低公司财务绩效。
假设3:公司购进成本占总营业成本的比例与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比例越高,抵扣越充分,对公司财务绩效的促进效应越大。
假设4:公司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与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比例越高,抵扣越充分,对公司财务绩效的促进效应越大。
假设5:营改增后,公司税率的提高与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税率提高幅度越大,公司财务绩效水平降低幅度越大。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本文所需资料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深证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巨潮资讯网站(http:///)、以及查阅上市公司年度报表手工收集整理得到。所有数据处理都是采用Excel以以及统计软件完成的。
根据交通运输业的概念,交通运输业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5种交通运输子行业,根据研究目的,为了保证数据有效性,消除异样样本对结论的影响,本文根据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如下筛选:
一是在证监会行业分类中,选取交通运输业试点的上市公司,剔除铁龙物流、大秦铁路、广深铁路等刚纳入试点的铁路运输企业,剔除*ST凤凰、*ST远洋、*ST中昌等被进行特殊处理(ST)的交通运输企业;二是剔除亚通股份、招商轮船、华北高速、申通地铁、欧浦钢网、澳洋顺昌等财务数据不全的交通运输企业;三是剔除数据交易不连续的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
本文的研究是针对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展开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经筛选后取得沪深两市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样本公司,采用这些上市公司2012年―2014年3年的数据,共计46个样本数据。
(三)研究设计
1.变量选择及解释
2.模型的构建
为了检验本文中的假设,根据相关原理设计以下模型。
(四)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运用对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2012-2014年总体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分别如下表2、表3、表4所示。
从上述表中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发现2012-2014年度46个交通运输业样本公司各个变量的总体统计情况。
首先,营改增后,试点上市公司的流转税实际税率从2012-2014年的极大值分别为、以及,从整体上看呈递减趋势。这一统计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计税基础下,营改增后有的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的流转税税负水平下降,即营改增降低了企业流转税的税负。而试点上市公司流转税实际税率从2012-2014年的平均值分别为、和,说明大部分企业在实行营改增后企业流转税的税负存在“不降反增”的现象。同时该变量2012-2014年的标准差分别是、和。可以看出标准差较小,说明波动性较小。
其次,从生产成本抵扣效应方面来看,试点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总营业成本比例从2012-2014年的平均值分别为、和。同时该变量的标准差从2012-2014年分别为、和。标准差较小,波动性较小。该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试点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占总营业成本的比例能够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最后,从固定资产抵扣效应方面来看,经营用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从2012-2014年平均值分别为、和。从整体上看呈下降趋势。同时该变量极小值从2012-2014年分别为-、-和-。该统计结果表明由于实施营改增后没有刺激试点企业大量购进固定资产以获取进项税额抵扣,相反部分企业固定资产还存在负增长的情况,从而导致经营用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呈下降趋势。另外该变量的标准差较大,从2012-2014年分别为、和。说明波动性较大,即不同行业不同公司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比率差异较大。
2.相关指数分析
下表5是基于回归模型得出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Pearson相关指数。从表中可以看出:ROE与CTR的相关系数为-**,即在营改增后企业整体流转税税负逐年下降的情况下,试点企业营改增流转税税负与企业财务绩效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营改增对试点企业的财务绩效起到促进的作用,该结论验证了假设2。ROE与MIR的相关系数为*,即在营改增后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总营业成本比例逐年下降的情况下,试点企业原料等生产成本的抵扣效应与企业财务绩效在5%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假设3成立。ROE与IFAR相关系数为,说明两者之间正相关。ROE与RATE的相关系数为-**,即税率的提高与企业财务绩效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营改增税率的提高对企业财务绩效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降低了企业的财务绩效,且税率提高幅度越大,财务绩效水平降低水多,验证了假设5。ROE与DITR的相关系数为,说明两者相关。
3.全部样本回归分析
本文将样本企业按2012-2014年的顺序全部进行回归,具体回归结果分别如下表所示。
从表6、表7以及表8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营改增后企业流转税税率逐年下降的情况下,试点企业营改增流转税实际税率与企业财务绩效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流转税税负水平与企业财务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2012-2014年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系数分别是-、-和-,即验证了假设2。同时根据表2、表3和表4的描述性分析结果即流转税实际税率2012-2014年的平均值分别为、和,以及表6、表7和表8的回归结果即试点企业营改增流转税实际税率与企业财务绩效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可知,营改增后2012―2014年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的流转税税负水平逐年降低,并且税负水平变化是显著的,验证了假设1。
在外购原材料和服务等抵扣效应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方面,试点企业外购原材料和服务等抵扣效应与企业财务绩效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营改增后,2012-2014年试点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总营业成本的比例每提高1%,对企业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分别为%、%和%,即验证了假设3。
在固定资产投资抵扣效应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方面,根据以上回归结果,营改增后固定资产的投资抵扣效应与企业财务绩效不存在相关性。即假设4不成立。分析原因主要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特别是大型的固定资产,初期资金投入高,回报期长,公司通常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周详的考察和分析,不会因为营改增的抵扣效应,而在营改增后大量购进固定资产以获取进项税额的抵扣;
四、结论及建议
根据试点上市公司总体样本回归的显示结果,营改增流转税率与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在流转税率逐年下降的情况下,营改增总体上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营改增后,试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占总营业成本比例与公司财务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生产成本抵扣效应对企业财务绩效起到促进作用。同时,经营用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与公司财务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即假设4不成立。
为进一步促进营改增的平稳推进和顺利实施,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更新现有固定设备提高企业业务技术水平。第一,购置固定资产和原材料时要取得专用发票并且单独核算。第二,合理选择固定资产的购置时期。有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的选择固定资产购置时点。第三,固定资产购置时供应商选择中考虑增值税问题。固定资产购置中供应商的选择主要是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选择的问题。
二是将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专营企业。通过这样使企业附属部门的主营业务和从属业务分离开来。其中如果外包企业具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企业对于外包部分的进项税额就可以抵扣,作为增加可抵扣进项税的一种方式,在没有外包的情况下,人力成本支出是不能按照一定的税率进行抵扣的,因此是企业一项不可抵扣的成本。
三是合理定价转移税负。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营改增后,一方面通过适当的价格战能够有效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而后迅速抢占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对企业产品灵活合理地定价,既可以让企业转移一部分税负,又可以让其从容应对营改增政策的变化,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1]李娟。营改增对运输业的影响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1):265
[2]王董聪,徐潇鹤,文福生。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税负及业绩的影响[J].税务研究,2014(5):08-12
[3]叶卫华。关于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业,2015(2):79-80
[4]蒋明琳,舒辉,林晓伟。营改增对交运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15(3):68-77
[5]刘莉。对交通运输业营业税改增值税几个问题的探讨[J].北方经贸,2015(1):85-86
[6]王如燕,吴丽梅,邬展霞,吴蔚。对交通运输行业“营改增”试点问题的思考[J].税务研究,2014(4):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