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师范生见习报告范例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743535

【导言】此例“师范生见习报告范例精编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师范生见习报告1

关键词:民族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培养模式改革

一、教学技能的内涵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可观察、操作和测量的各种外显行为以及教师对教学行为的选择等一系列认知活动,是影响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

二、民族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许多高等师范院校对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方式主要微格教W和传统的教育实习。

1.训练教学技能的微格教学过程

微格教学为师范生提供了练习环境,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录制师范生的教学行为,使师范生可以通过视频观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利用定格、慢速、快速等方式也便于师范生结合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及同学评价,微格教学时间短,只讲授重难点内容,教学内容少,提高了讲课的效果,为就业后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教育实习培养教学技能的研究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学生一项很强的“实战演习”,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决定了实习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师范生要尽快地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完成从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在顶岗教学一个学期的时间里,依据教学计划,经过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知识技能的学习,在学校和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在实习学校通过占据教师岗位,以新教师的身份承担教学、班主任等工作,全过程参与该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学实践活动。

尽管教育实习和微格教学都能帮助师范生提高教学技能,但两种方式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由于微格教学将教学行为与真实的教学情景割裂,借助于微格教学获得的教学技能能否成功迁移到实际教学中并有效保障教学效果还有待于证明。教育实习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难以较好地达到实习目的。总之,教育实习和微格教学在国内外教学技能培养方法的研究成果中占很大比重,侧重课堂传统培养方式较多,与教育活动紧密联系全方位培养的方式较少、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具可操作性培养模式的研究较少,还比较欠缺新的培养。

三、民族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改革

作为一种特殊的技能训练,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的形成过程包括了观察,模仿,操作,熟练和创新等五个过程,这五个过程是教学技能的发展过程,不可跳跃,不可逆向。

本文紧扣教师教学技能的形成每一个环节,提出民族师范生亲历“见习-观察”、“练习-模仿”、“演习-操作”、“实习-熟练”、“综合-创新”的一体化培养模式。通过教学基本技能一体化实践训练,让师范生加强师范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实践,使这一模式呈现出早期性、经常性、整体性及可操作性特点,从而帮助师范生更好地获得教学经验,更快地适应未来的教育生活。

(1)“见习-观察”培养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观察是教师知觉形成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通过教学理论内化和借鉴别人的教学经验,观察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教学技能获得技术上的领会,从而知道教的方法。从实践上看,对别人的教学经验或某项教学技能领悟得越透彻,对别人的教学过程观察得越仔细,教师在模仿阶段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就越高。因此,在对民族师范生实施培训的见习阶段邀请中学名师和少数民族优秀双语教师到大学课堂举办有关教师专业成长、教学方法与策略等专题讲座。在学科教学论教师的带领下观摩优质教学视频,走进优质中学教学现场,观察体验真实的课堂情境,切身感受教师生活,寻求优秀双语教师榜样,进行观课、议课与评课,增强师范生的责任感。

(2)“练习-模仿”培养

模仿是教师在怎么教的基础上,仿效教学技能特定的教学动作或行为模式。模仿是以观察和知觉形成为基础的,它是教学技能掌握的开端,是教学技能形成的先决条件。通过邀请

教学名师的现身说法,通过讲述自身克服语言障碍的艰辛和为应对新课程挑战所付出努力的成功经历,启发民族师范生的教学思路,激发师范生依照并模仿名师榜样的行为方式行动,促进师范生通过观察与模仿双语教师榜样来进一步学习正确适当的教学基本技能,并帮助师范生体会感悟优秀教师敬业、耐心、勤奋并追求卓越的特质,进而加强自身修养、影响自身品行的塑造。在观察模仿学习的活动过程中,总结出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从而可以指导适当的操作。

(3)“演习-操作”培养

操作是个体教师通过仿效,感悟,把构成教学技能的一系列动作依其内在的联系,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能够独立地进行教学操作,该层次是比模仿较高的一个层次。民族师范生在学习了学科教学论的理论知识,感悟观察、模仿的环节后将尽力投入到教学设计与模拟试教的演习阶段,组织师范生进行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并进行模拟试教,让每一位师范生都参与到授课、观课和评课的活动。通过自我积极的倾听与回应,接受同伴的反馈与并给予他人评价,在做中相教相学,实现共同发展。

(4)“实习-熟练” 培养

熟练是指教师能够在进行独立教学的基础上,将各种教学技能规范,熟练。科学地使用,且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的程度,熟练是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较高层次。

实习支教开始前,对师范生进行岗前培训,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关注当地双语教学现状,加深对基础教育的理解和感悟,把握知识间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使得更加适合当地少数民族学生。师范生支教结束返回学校后,以院校为单位进行双语授课与教科研活动汇报展示,同时将师范生教学反思、支教周记、个人成功教学案例、研究报告等编制成册,发挥实习支教对教学基本技能发展的促进作用。

(5)“综合-创新”培养

创新是教师在熟练掌握了各种教学技能之后,经过自己的探索,创造性地在教学中应用各种教学技能的过程。

民族师范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更突出的技能是不同于普通师范生的创新技能,即表现母语和汉语双语环境中根据需要不断地语言转换,为使师范生的教学更为适应民族地区的实际需求,在练习阶段突出双语转换技能的强化训练。通过双语转换技能的训练,师范生根据少数民族课程要求及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开展母语和汉双语转化的教学设计,发挥利用母语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辅助作用,以增强教学设计的适应性、针对性及创新性。

总之,民族师范生“见习-观察”、“练习-模仿”、“演习-操作”、“实习-熟练”、“综合-创新”的一体化培养模式,打破了以往主要靠微格教学和传统的教育实习来培养技能的单一模式。更好的适合少数民族师范生的知识、能力的水平和层次,各环节培养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优势互补, 呈现早期性、经常性、整体性及可操作性优势。

参考文献

[1]吴军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技能训练,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2]付睿,教学技能训练学生自我评价体系建构初探 理论经纬

[3]彭涛,对师范生教学论技能培训的思考,导论周刊

[4]陆万晶,浅析师范生教师技能培训,经济与社会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4篇师范生见习报告范文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师范生见习报告范文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师范生见习报告2

一、教学见习概述

教育见习是指师范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或者带着一定的问题,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观察、了解、分析的活动。它不同于教育实习,但两者都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基本方式,对师范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都具有重要意义。教育见习可分为集中见习和分散见习,集中见习主要是指师范生在进入中学教育实习之前,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分析,为教育实习奠定基础的各种活动。分散见习则是指师范生在学习教育理论课程的过程中,到中小学校进行教育、教学观摩,理解教育、教学理论的各种活动。而教学见习是分散见习的一个下位概念,主要指观摩课堂教学的活动。教育见习主要以课堂教学观摩为主。

二、现阶段综合性大学学科教育师范生教学见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学见习的涵义认识不够

教育实践课是高校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两个部分。教育实习已经在师范生的教育课程体系中确定了较重要的地位,综合性大学也把教育实习纳入到了师范生的必修课程之中,与教师资格证的获取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教育实习受到了普遍的重视。教育见习作为教育实习的平行概念,并未受到与教育实习同等的重视,甚至常常被视为教育实习的一个部分或环节。教学见习本身是分散教育见习的下位概念,更是很少被提及,有的教师忽略教学见习内容,大多带学生到中学观摩教学或者只是给学生放映教学录像,没有与师范生原有的教育、教学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总结与评价,不利于师范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认识,导致师范生在教育见习和教学实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教学见习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

在教学见习前,应当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综合性大学的学科教育都分散在各师范专业中,其教学见习可有可无,学科教学论授课教师也没有认识其重要性,观摩教学时,往往是学生写一分听课记录或者一份见习报告即可。至于见习报告写什么内容和主题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学生对教学见习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缺乏深入的了解,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学科理论的具体指导。

(三)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我国当前的教育,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虽经批判、改革,但仍占据教学的中心地位,改动甚小。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不足。综合性大学学科教育师范生虽在学校课堂上学习了大量的教育、教学原理和专业知识,但其中的大部分与教学实践脱节,造成了学生认知领域和情感层面的残缺不全。每到实际应用时,所学教育理论不能一一对应,在实际操作中不知所措。缺少了教学见习环节会对师范生实习以及将来的工作发展形成障碍,由此产生不可低估的损失。

三、综合性大学学科教育师范生教学见习的策略

(一)教学见习的准备策略

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保证教学见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1.指导教师准备工作。首先,教学见习前指导教师要对学生做思想动员工作,使见习生明确教学见习的目的、任务和内容,端正教学见习的态度。其次,指导教师应联系、明确见习学校、主讲教师、授课时间及地点,同主讲教师商讨并确定观摩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再次,指导教师与见习生要对观摩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

2.见习学生准备工作。首先,学生应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保证教学见习的高效性。其次,学生应明确教学见习的目的和要求,教学见习的具体任务。再次,在教学见习活动开始之前,学生应与指导教师针对所观摩的教学内容集体备课。

(二)教学见习课堂观摩策略

新变革的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实现由“教会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的转变,教师的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关注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构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转变,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进而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

1.做好教学过程的记录。教学过程记录应详略结合、突出重点、文字精炼。记录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学的环节、各环节中师生主要活动情况、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精彩创新与失误之处、板书等。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有创新、有特色的做法或不足之处等都可详细记录,对一些问题的独立思考或见解、建议也可记录下来,以免遗忘。

2.做好教学过程的反思记录。教学过程的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师是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方法和要求。教学应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详略得当;教师是以怎样的语言进行教学的,哪些地方表现的特别流畅、清楚、亲切和蔼;教会了学生哪些知识;教学活动有哪些创新之处(听看结合);体会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师是怎样以多向、宽泛的思维向学生提出问题的,学生是怎样回答的,教师是怎样纠正(或请学生纠正)的等。

(三)教学见习的总结策略

教学见结是学生对整个见习过程进行反思、内化为自身素质的必要环节,通过教学见结,学生可以把自身的所见、所感、体会进行融合和升华,为进一步学习教学理论打下基础。教学观摩结束后,学生要完成教育见结报告。教学见结报告主要包括教学见习的内容总结和见习体会两个方面。教学见习内容总结包括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内容是否正确,重点是否突出,是否做到因材施教、分层优化,各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手段是否恰当;关注教师的语言、教态、组织能力、教学机智等;观察学生听课情况、学习态度、应变能力等;板书设计是否体现出知识的结构等。教学见习体会总结主要包括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教学理念、教学理论四个方面的综合论述。在完成教学见结报告的基础上,组织教学观摩反思探究课。教学方法为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课前把学生分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六个小组,各小组依据对教学观摩课的反思,共同讨论,形成各小组观点,在课堂上发表各小组的成果,组员或其他小组成员可以给予补充,教师进行点评。

(四)教学见习的评价

师范生见习报告3

在过去三年数学教育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强调的是对高等数学和一些初等数学知识的学习,以及对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掌握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能使自身的知识结构得到不断完善、更新和发展,这样才能居高临下,透彻地理解教材,在教学上运用自如,作为将要肩负起教书育人这一神圣职责的我们来说这当然是必须的,却不是充分的。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除了精通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懂得教育理论,掌握教育方法以外,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有较为广博的知识面,有较好的沟通人际关系的 能力,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一定的教学艺术。同时要求教师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需要具备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把自己已有的知识尽可能多的、高效的传授给学生。教师是书本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纽带、运输通道。古代文学家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无论是传道、授业还是解惑,都要通过语言尤其是口头语言来完成,但是在这方面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应的课程。在中学实习的过程中,听老教师教导在文理课程上有偏科的学生常常会说,语文如果学不好,理解能力差,会对数学等理科学习造成影响。对学生是这样,对教师,其实也是这样,表达能力和方式有欠缺的话,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样一个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师讲出来的效果可能完全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能完全不同。这种情况下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及整个教育质量的好坏。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 所以作为虽然一名理科学生,我认为我们师范专业的学生仍然有必要进行语文方面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口语表达方面的能力训练,如何使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富于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中对教学过程中表达方面的重要性也略有提及,但主要是一些较为理论和提纲性的内容,实践表达的训练很少,还远远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此外,虽然当今多媒体教学已相当发达,但最常用、最方便的教学媒体仍然是黑板和粉笔,板书字迹工整甚至美观与否也都将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好的板书被学生抄作笔记后,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忆起课堂内容;而字迹潦草、难认、不规范的板书让学生作笔记时无所适从,无法达到板书的效果。教师的板书是否严谨、规范,能给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板书中不规范的汉字、标点及格式,常会被学生模仿进了作业本甚至是考卷中。所以在我们学习作为教师各方面的技能的现阶段希望能开设一些书法、粉笔字方面的相应课程或多开展一些此类活动,培养作为教师应有的基本技能。

另外,一个多月前,我上了讲台上了第一堂课,课程进行到半个小时以后,我开始感觉到喉咙干涩,疼痛,当时最担心的莫过于怕自己坚持不了这一节课,好在并没有这样,只是喉咙哑了几天。后来我发现许多中学老师都有慢性的咽喉炎。而我周围,我的带教老师,自从走上教师岗位几年来一直都声带过渡疲劳,声音嘶哑;办公室里另一位新来的处于见习期的新老师也在只上了不到一个月的课时失声。咽喉炎已经成为许多来教师的职业病。所以我想师范专业的课程中能不能给予我们一些如何发声,如何保护自己的指导,以便我们在走上三尺讲台后能更好的完成工作。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还必须“育人”。因此,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必须是全面的。教师为了获得向学生施加全面影响的手段和才能,就应该在通晓一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拥有比较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即使是数学教师除了数学专业知识和相关理科知识外,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理论的说服力需要有丰富生动的知识来体现,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背景,才能在教学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去启发学生和论证问题以广博的知识提高理论的说服力,增强自己的教学魅力。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所以学校能不能给师范生多安排一些选修科学,人文课程的机会,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优化知识结构。

师范生见习报告4

一、高度重视,创新机制,全面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

学校高度重视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把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培养和管理服务工作。学校于2009年6月成立教育学部和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部的行政职能和学术职能相对分离,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是学校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办学特色、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教师教育学院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院长,统筹全校免费师范生、选修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学生以及有关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教育学部和教师教育学院的成立,为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机制保障。

校党委书记刘川生指出,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是一项国家战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北京师范大学要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校长钟秉林指出,要把人才培养的质量放在第一位,进一步优化和落实免费师范生培养方案,及时准确地将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有关政策向社会和广大师生宣传到位,及时归纳总结我校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创新性举措。

二、精心制定培养方案,确保免费师范生培养质量

(一)围绕培养目标,精心构建课程体系

为了将免费师范生培养成为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综合素质优良、专业基础厚实、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拓展潜力、富有创新精神、乐教适教的研究型教师和未来的教育家,学校颁布了《关于制订免费教育师范生教学计划的意见》,对免费师范生的教学培养计划做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免费师范生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构成。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文与科学素养、身心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专业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较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师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较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其中教师教育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20%左右,由教育理论基础与实践课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教育研究与拓展课程和教育教学综合实践课程等组成。

(二)围绕培养质量,大力开展课程建设

课程是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培养方案的具体体现。为了提高已有课程的教学质量,建设新课程,依托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学校积极开展优质课程建设,支持新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优质课程建设要求根据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免费师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支持新课程建设,学校积极开展课程教学网络资源建设,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和师生互动平台;新课程建设要求围绕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注重加强对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开展课程建设的同时,为确保课程建设质量,学校还组织了课程专项督查工作。专家督导组深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学科教学论等教师教育类课程课堂听课,就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提出建议;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信息,及时与授课教师沟通,为课程建设和改革提供了支持与帮助。

(三)针对学生特点,加强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学校大力推进学校平台公共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免费师范生的特点,加强教师职业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如针对免费师范生开设的《职业信念与养成》课程,将职业养成教育贯穿于四年大学生活的始终,每学期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将教育内容设计成为不同的主题,在展示大量鲜活案例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研讨。

针对教师培养的特点,学校除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外,尤其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将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师教育理论课程中加入实践环节,如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中,要求课程紧密结合基础教育改革与实践,在教学内容上以理论剖析教育教学实践现实问题的案例为主,在教学方法上强调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专题见习及社会调查相结合。二是在为期半年的教育实习期间,通过面授、网络等方式,为学生开设部分与教育实习密切相关的课程,使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实习实现互动,提高教师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还提倡免费教育师范生的毕业论文选题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和教育教学实践,既可以是基础教育调查报告,也可以是教学研究论文,并在内容和时间上与教育实习紧密结合。

(四)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1.科学构建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保障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作为免费师范生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程,旨在使免费师范生获得教育教学实践知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巩固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教育研究和创新意识和初步的教育研究能力。

免费师范生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包括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以及部分与专业学科实验教学相关的课程,以基础教育教学相关问题为研究内容的毕业论文也是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重要内容。为了增强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将参加不少于32学时的教育见习活动,第7学期需参加为期一学期的教育实习活动;同时,在各类教师教育课程中,也特别强调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要求教师教育类课程中实践环节的比重达到20%以上,使教育理论与教育见习、实习相互促动,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保障教学技能训练

为了保障对免费师范生的专业素质的培养,学校为培养免费师范生的专业单独配备了微格教学设备,用于课程教学以及学生自主教学技能的训练;建立“现代教育技术实训中心”,开展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工作;投入专项经费,用于学科教学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提高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条件;设立“教育教学实践中心建设项目”,按照学生人数为各师范生培养单位配备了多套数字媒体采集、制作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数字摄像机、摄像机三角架、数字照相机、数字录音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等,用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采集、制作教学资源。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师范生对媒体采集、制作设备的使用水平,强化了其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了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3.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则,建立长期稳定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为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免费师范生的教育见习和为期半年的教育实习,学校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模式,在遵循互利互惠、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地域、层次和特色,开展了以北京为主体、多模式并举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在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方面主要遵循两个指导原则:第一,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学校为合作的中小学实践基地开放图书馆数字资源、提供教师进修和培训机会以及支持对方开展教学研究,并与之合作开发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资源。第二,充分利用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切实保障教育见习、实习的质量。中小学实践基地和优秀教师是保证高质量实习和见习工作完成的重要条件。以北京为主体、多模式并举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模式能让大多数来自农村或不发达地区的学生切实体验到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并将其带到未来的工作岗位。

(1)京师教育创新实验区

依托优质基础教育资源,通过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合作共建、与学校的附属学校合作共建等模式,在北京市建设一批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实验区充分利用北京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使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有高的起点。通过教育见习,使学生了解代表我国基础教育高水平的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领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学习和积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经验。

(2)西部生源地教育创新实验区

(3)华北教育创新实验区

学校积极开展与周边省份教育厅的合作,在其辖区内选择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若干所学校建立教育实习基地。通过教育实习基地,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相对落后的基础教育现状,增强学生投身基础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另一方面,通过实习生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的输入,支持和带动当地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4)校际合作教育创新实验区

学校与省属师范大学积极合作,共同建设教育实习基地,让两校实习生实施联合编队开展教育实习。通过共建教育实习基地,可以促进两校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在教育教学实践以及教师教育研究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三、多举措,全方位,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

(一)与中小学名师面对面,接受言传身教

为使免费师范生尽早形成教师专业意识并树立职业理想,体验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和魅力,学校启动了“名师导航计划――免费师范生与名师面对面”系列讲座,陆续邀请了一批优秀的中小学校长、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特级教师走上北师大讲台,对免费师范生言传身教。名师的人生追求、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执著,深深感动了免费师范生。学校还聘请了一些中小学优秀教师做免费师范生的兼职导师。兼职导师通过座谈、研讨、讲座等形式,定期与学生交流、沟通,帮助学生了解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动态,促进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实施国际视野拓展计划,开拓学生视野

师范生国际视野拓展计划包括海外教师与教育专家讲学计划和师范生海外学习计划。

海外教师与教育专家讲学计划主要是为了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让他们了解最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发展动态。学校特别设计了“国际知名教授系列课程”,邀请海外教育学科专家、基础教育研究与管理专家、基础教育优秀教师到学校讲学,介绍国际上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的趋势、动态、前沿与经验,并作为小学分的选修课计入学生的成绩单。

为了使优秀的免费师范生有机会获得海外学习或见习的机会,学校实施了师范生海外学习计划,并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三)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认识基础教育现状

为了让免费师范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我国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学校多次组织学生赴西部省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走进当地中小学校的教室和宿舍,感受基础教育的现实环境。他们还与当地学校的校长、优秀教师进行了深入座谈,并进入课堂专心聆听一线教师的授课。在部分学校,免费师范生还与当地教师同台授课、共同评课,取长补短。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所知所学和当地的实际环境,开动脑筋,因地制宜地策划出了一系列本土化的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品牌活动,提升师范生职业素养

为引导免费师范生树立崇高的教师职业理想,坚定投身教育事业的信念,各免费师范生培养单位为设立了多种形式的品牌活动。“未来教师自我成长营”“教师素质大赛”等活动的开展,既锻炼和提高了免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又使免费师范生体验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骄傲,对以后的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

日前,学校《2008级免费师范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及与2007级比较的调查》结果公布。连续两年的数据调查表明,学校的相关举措实施顺利、收效良好,免费师范生的总体思想状况积极、健康、向上。调查显示,免费师范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主流价值观认同度高,能够积极服务国家社会需要。他们能够正确认识教师的职业性质,对教师职业的评价继续提高。针对免费师范生在调查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动力等方面的问题,学校正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增强主动性与计划性,塑造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作为高水平教师和未来教育家的摇篮,北京师范大学将继续开展好全方位的教育培养和管理服务工作,努力营造出更加适合免费师范生成长、成才的育人环境,不断开创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74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