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培训的调研报告案例【汇集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精编培训的调研报告案例【汇集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优秀培训的调研报告【第一篇】
做好党员干部培训工作,是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目前党员干部实践重要思想,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措施,是党员干部服务经济建设、争作贡献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杨舍镇党委及组织宣传部门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着眼于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适应干部队伍素质结构变化,坚持以创新的精神,不断丰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努力构建强化培训的管理机制,使全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一、当前全镇党员干部的思想现状分析。
近年来,全镇各基层党组织对照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教育管理,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得到了加强,精神面貌、工作节奏、服务水平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争先精神牢固树立。多年来,全镇基层党员干部始终以自加压力、勇创大业的争先精神鞭策自己、激励自己,不管是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还是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不论在顺水推舟时,还是逆境困顿中,都能以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始终在全市乡镇中保持“排头兵”地位。
二是大局意识明显增强。全镇党员干部都能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与镇党委保持高度一致。特别是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围绕全镇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党员干部上下配合、相互协作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尤其在一些重大矛盾、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党员干部之间、单位部门之间都能齐心协力,共同攻坚克难,体现出较高的党员干部素质。
三是工作作风不断优化。近年来,全镇党员干部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意识,亲民、富民、利民的理念,以及解决人民群众实际困难和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办事效率不断提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得到不断提升。
四是廉洁自律得到巩固。近年来,全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两个条例》和《实施纲要》,自觉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尤其是“三禁”规定执行坚决,较好地维护了党员干部的自身形象,党员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总体看,全镇党员干部政治信念是坚定的、精神状态是昂扬的、奋斗目标是明确的、工作作风是务实的、廉洁自律是合格的。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具体工作中,少数党员干部与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不相符合的情况还时常显现。
1、先锋作用有所弱化。一是在党员干部比较集中的地方,往往容易产生“身份麻痹”的现象,党员干部混同于普通群众,党员的先进性体现不出来;二是在党员干部人数较少的地方,往往容易产生“个体淹没”的现象,即党员干部因力量单薄而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述现象,往往使得一些党员干部争先意识减弱,责任心减退,工作标准、自我要求降低,或者是盲目乐观、自高自大,容易滋生松口气、歇歇脚、不思进取的消极思想。如行政村少数党员干部加快发展的意识不强,遇到困难挫折时意志不坚定,总是拿客观原因作挡箭牌,导致村级经济难以走出落后、发展迟缓的“怪圈”,成为下一轮发展的障碍。
2、党性观念有所淡化。当前,我们正面对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变革的现实使我们的党员干部思想经常接受各种思想“碰撞”,理想、信念在种.种实惠面前褪色、淡化。少数党员干部过分求实惠,怕吃苦、怕麻烦、怕得罪人,抓工作畏难情绪重,导致单位、部门内部管理松懈,作风散漫。少数党员干部囿于小集体观念,在工作和一些敏感问题上不能按政策办事,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还有的党员干部把服务喊在嘴上、要求挂在墙上,碰到实际问题敷衍塞责、逃避责任。少数窗口单位依然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不良现象。
3、创新能力有所钝化。少数党员干部发展意识衰退,带领群众致富本领减弱,开拓创新能力钝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所作为不求上进。尤其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以及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是积极动脑筋、想办法,难题,勇创大业,而是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工作疲沓、飘浮,缺乏开拓创新意识,疲于应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还有少数党员干部接触上级领导多、直面群众少,坐办公室多、进村入户少,好话听得多、掌握情况少,研究问题浮光掠影,工作马马虎虎,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甚至机关部门中还有少数党员干部上班迟到早退,工作时间热衷于办私事、上网聊天,更有的离岗串岗、说三道四、影响团结。
4、堡垒作用有所退化。少数党员干部因循守旧、思想僵化,凭老框框老经验办事,导致少数基层党组织工作弱化、制度松懈、效率低下。少数党员干部思路不清、标准不高、工作教条,只会讲不能办,却不研究如何办,遇事推诿。还有少数党员干部,在基层单位困难较多、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不是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不是主动为基层挑担子,而是静候上级下指示,等待领导抓协调,致使有些问题、矛盾久拖不决,积重难返。
出现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条:
一是忽视教育。少数基层党组织,在指导思想上存在偏差,片面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味以经济指标论英雄,忽视对党员干部正常的教育、培训,组织生活不健全,“三会一课”难到位,党员教育缺乏新意,以致党建工作象流水帐,开展活动如四季歌,未能真正起到教育党员、提高党员素质的作用。
二是轻视学习。少数党员干部重于事、轻学习的现象比较突出,有的借口工作忙等原因,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参加理论学习,理论素质差。同时,业务学习也少重视,知识老化,思想僵化,难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对党员干部知识方面的要求。
三是漠视管理。少数基层党组织,因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疏于对本单位党员有效的管理,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党员进出漠不关心,少数党组织甚至对党员的底数模糊不清,致使许多党员找不到“娘家”,组织生活没有着落,成为“挂名党员”。更有少数党员,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党组织的管理成为一句空话。
上述问题的存在,与全镇争当“两个率先”排头兵和“江苏第一镇”的宏伟目标是格格不入的。作为全镇三个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全镇党员干部应在自我完善、提高素质方面作出示范、表率,以真正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此,必须着重把握好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三个环节。
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一)立足干部实际需求,拓宽和丰富培训内容,加强队伍建设。
实践中,杨舍镇委针对新形势下党员干部队伍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通过问卷调查或走访座谈等形式,力求精确把握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和思想脉膊,努力做到按需施教、训有实效、学有所获。
一是针对党员干部学习求“新”的需求,开展现代科技知识培训。近年来,杨舍镇十分注重加强对党员干部队伍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进一步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眼界,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和胜任岗位需要,在全市较早地开展了计算机、外语、普通话为重点的现代科技知识培训。近三年来,先后举办微机应用能力培训班32期,培训党员干部近二千人,目前机关工作人员中50岁以下已有95%以上的同志达到了省计算机应用能力技能考试中级水准。20__年又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在广大干部中全面进行英语300句和普通话达标培训,经过测试,参训人员合格率达100%。
二是针对党员干部学习求“博”的需求,举办专家讲座。随着行政区划调整,为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把全镇党员干部统一到争当“两个率先”排头兵和“江苏第一镇”的宏伟目标上来。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镇委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主动出击,外引高水准的社会教育资源,举办了多种形式的讲座、辅导、培训,迅速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层次和人文修养,先后邀请市委党校、上海市委党校、江苏省委党校等著名专家、教授分专题作辅导讲座,让全镇党员干部了解和掌握当代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和社会思潮等发展动态。去年以来,全镇共举办各类专家讲座15期,举办各类培训班169期,直接培训党员干部和基层骨干9万多人次,此外,还通过远程教育手段,利用vcd光盘间接反复地教育、培训。
三是针对党员干部学习求“精”的需求,开展读书活动。为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结以往开展读书学习的经验,本着求新、求深、管用、把党员干部“逼向书本”的指导思想,由镇委宣传部门和党委中心组制订学习计划,规定学习篇目及书籍,特别是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必学篇目,通过抽查笔记,组织考查,展示学习心得,会议交流学习体会等形式,强化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质量。20__年镇党委中心学习组被评为苏州市级先进集体。
四是针对党员干部学习求“实”的需求,开展调查研究。去年以来,杨舍镇党委十分注重学习培训的实效,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组织镇四套班子带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每年由党委提出40个领导干部重点调查研究课题,立足兴镇亲民,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矛盾和制约因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调研和;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正视现实,实事求是,认真研究探讨,提出许多务实性的建议和对策,并想方设法,积极解决,对全镇的一些先进典型、先进经验进行深入剖析,全面总结和积极弘扬,把调研文章汇编成册,并下发到基层共同探讨,先后编印了20__年和20__年《杨舍镇党委中心组调研材料汇编》,使全体党员干部更加全面掌握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走势和发展前景,增强工作中争先创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达到集思广益,拓宽思路,务实为民,科学决策,提高执政能力的目的。
(二)加强阵地建设,形成了较完整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培训阵地与基地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载体,也是做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杨舍镇围绕加强阵地和基地建设,重点抓了三个方面,一是按分级分层原则,建立三级培训阵地,即通过加强镇党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建设,构筑一级(镇级)阵地;通过街道、办事处党校、成人学校、市民学校建设,构筑二级(街道、办事处)阵地;通过加强村党员电教室、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构筑三级(村级)阵地。在这些阵地建设中,注重充分发挥其各自在师资、设施和其他方面的优势,针对不同类型的党员干部实际情况开展培训,努力形成覆盖全镇党员干部的“网络式”的大培训格局。二是抓住关键环节,提高培训质量。始终把教学活动作为教育培训工作的核心,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严格聘请党校专职人员,建立了从全镇各部门、条线筛选出来的近百名不同专业、名有所长的专业人才组成的“人才库”,聘请市委党校及市电大教师任兼职教师,以高水准的师资来确保教育培训工作的高质量。三是加强教学实践,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实用性和党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近年来,顺应区域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镇形成了六大基地:杨舍镇招商引资和省级工业开发区示范基地;“神园”葡萄示范基地;晨阳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塘市肉鸭养殖、芹菜种植基地;东莱食用菌、水产养殖基地;乘航花卉苗木基地;城区街道社区教育培训基地。通过这些基地的建设,增强教育培训的实践途径和效果,让党员干部在真实环境中受到教育,提高实际能力。
(三)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围绕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动力,解决培训对象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着力抓好党员干部培训的管理和常规制度建设,用科学的机制来推动教育培训工作。一是实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目标考核制度。每年初,各单位就参加各类培训的数量、质量和培训率及单位自办的培训情况同镇组织办、宣传办签订目标责任,纳入单位总体目标考核。二是机关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规定党员干部理论考试不合格的,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一年内不得提拔重用,连续两年考试不及格的,年度考核为不合格。三是村级干部培训上岗制度,强化对村级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的培训,所有村级干部均须培训后方能上岗。去年年底,村两委换届选举后,全镇有136名干部参加了镇党校组织的培训。四是建立党员干部学习档案制度,把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及其他骨干培训学习情况整理建立个人档案,作为干部使用的依据。
三、进一步做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总的思路是当前干部教育培训要紧紧跟上干部制度改革的步伐;要紧紧跟上新形势对干部队伍的新要求;要紧紧跟上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节拍。
一要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基础性建设。首先,着力研究建立各级各类干部素质的标准体系。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干部的素质要求具体化、规范化、科学化。这样,既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明确的目标,又可以让党员干部认清差距,增强学习的内动力。同时,研究和配套确立科学的培训工作标准。其次,做好培训需求的调查工作。弄清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任职经历的干部对培训内容的具体要求,以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采取不同的方法手段,制订长期、中期、短期的教育培训目标。第三,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载体和阵地建设。在进一步完善各级基层党校建设的同时,抓好镇党校网站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把软性的教学资源摆到网上去,搭建一个崭新的教育培训工作平台。
二要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具有很多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点,必须遵循成人教育的内在规律来开展培训工作。一是在时间安排上要根据成人“三多三少”的特点,做到“三为主”。即根据党员干部零碎时间多整块时间少的特点,把理论学习要点整理成自学提纲,以岗位自学为主;根据党员干部晚上时间多白天时间少的特点,通过开办“夜校”的形式,坚持以晚上培训为主;根据党员干部假日时间多平时时间少的特点,大规模集中培训主要安排在星期天和节假日,以星期天和节假日培训为主。二是内容安排上,要做到按需施教、分级分类、讲求实效。要着眼于解决现实工作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不能“抓进篮子就是菜”,不能为培训而培训;培训时要增强针对性,不能“上下一般粗”,不能村干部和村支书培训内容一个样。三是在培训形式的选择上,要在搞好常规理论教育培训的基础上,注意发挥参观考察和实践锻炼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党员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到经济建设第一线,到急、难、险、重的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四是在培训方法的运用上,要借鉴先进的培训方法和技术手段,采取启发教育、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对策研究、双向交流、菜单式选课,以及远程教育网络和网上党校等现代教学手段,创造条件增强学员与教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提高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要进一步创新培训工作机制。一是研究实行党员干部岗位任职资格制度。按照不同岗位党员干部应具备的知识水准,强制性要求其在任职期内必须达到,激发党员干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二是探索多样化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服务,拓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面,努力形成“大教育、大培训”的格局。三是使干部教育培训和干部选任、监督与综合管理等工作衔结互动。一方面,要做到学用结合,择优而用;另一方面,干部培训工作要跟上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步伐,及时对通过公开选拔等方式产生的新任领导干部进行岗位知识培训,让其早日适应岗位要求;再一方面,要将党员干部参加学习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作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干部,要给予大力宣传和表彰。反之,要采取教育、诫勉、调整等约束措施,努力营造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热情。
构筑一流的社区教育中心。
“强基工程”是展现时代新风貌,永葆先进性的大事。为此,杨舍镇前溪巷社区始终把社区教育、锤炼思想放到突出位置。去年以来,前溪巷社区以文化立区、共建兴区、自我管区为抓手,投资3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融教育培训、陶冶思想、志愿服务、娱乐健身等为一体的具有十大功能的社区教育中心。它们分别是党史展览馆、电化教育室、未成年人教育室、荣誉展示室、社区名人馆、社区艺术陈列室、技能培训室、特色家庭展示室、健康教育室、社区愿景等。
前溪巷社区党支部以社区教育中心为阵地,认真开展“先锋工程六坚持”活动:
一是坚持树“三风”:树求实的学风,树从严的党风,树亲民的作风。
二是坚持讲“三争”:争当服务于民的表率,争当工作创优的表率;争当传播文明的表率。
三是坚持重“三帮”:关爱弱势群体,结对认帮;关爱特困家庭,志愿相帮;关爱下岗市民,就业互帮。
四是坚持送“三暖”:突出群众满意为标准,说暖心话,办暖心事,送暖心物。
五是坚持抓“三促”:以爱心基金帮扶促稳定,以家政就业岗帮扶促增收,以楼道党员户帮扶促和谐。
六是坚持兴“三带”:党员带头认护一片绿地,党员带头守望一片平安,党员带头构筑一片和谐。
前溪巷社区还认真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等活动,每年组织党员到红色根据地等开展党的先进性、革命传统教育,使得每个党员自觉地以党性严格要求自己。在前溪巷社区,每个党员就是一杆旗,除年老体弱的党员外,80%以上的党员成为“党员示范户”,8个常年在外的“流动党员”坚持做到“流动不流心,党的教导常记心”。从党支部一班人开始,每个党员都有一个关爱社区包管责任区,都有一个“一助一、一帮一”的结对帮扶户。
优秀培训的调研报告【第二篇】
2012年9月3日至28日,我有幸在中共大连党校参加了选调生培训班。在“一校两院”大讲堂的学习过程中,我对老师所讲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记忆深刻。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阐述一下我对社会管理的理解。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特点、新情况,解决当前社会管理中突出问题作出额的重要部署。正如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所指出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要确保这项战略任务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必须坚持把它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突出在规律层面把握和解决社会管理问题。
一、 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化的新要求不相适应。
2.社会管理主体单一,与市场主体的多元性不相适应。传统的单一主体实施社会管理的模式与现代社会“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模式格格不入。主要体现为:一是不适应社会成员的社会化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成员的社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政府单一管理主体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发展趋势。二是不适应社会阶层的分化趋势。社会阶层分化加剧,带来利益诉求的变化,需要越来越多的管理主体参与公共管理。三是不相适应社会组织的多元化特征。社会组织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受制于政府单一管理主体治理模式的限制。
3.社会管理制度僵化,与利益诉求的多样性不相适应。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客观上要求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管理制度体系,现行相对僵化的社会管理制度体系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一是城乡二元社会管理制度与公平社会保障和均等发展机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以业为主的收入分配制度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相适应。三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与现代社会群体多样化需求不相适应。
段对矛盾冲突的多样性渐显无奈。三是与信息化时代的新挑战不相适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一个相对现实生活的网上虚拟社会已经形成,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5.社会管理网络不全,与社会领域的多面性不相适应。一是与形成高效联动管理机制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不清、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力、公众的积极性调动不够,不适应高效联动机制的要求。二是与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现行流动人口管理实行的是公安系统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庞大流动人口群体的管理与服务要求。三是与完善灵敏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不相适应。目前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条块分离的现象依然存在,与形成灵敏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不适应。
二、推进社会管理的创新途径
1、 健全社会管理机构,加快社会管理法制建设
健全社会管理机构,既要加强党和政府对社会管理工作的领导,也要完善社会管理的机构。这就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成立领导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社会管理机构,研究提出工作规划、政策和措施,承担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指导、协调、督查和管理工作。加快社会管理法制建设,旨在在变目前有关社会管理的法制建设滞后的现状。
2、健全协调利益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馈渠道
手,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回应民诉,化解民怨,保障民安,惠及民利,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政府应该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调、疏导等方法,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根据矛盾冲突的不同阶段,形成排查调处、合理化解、督察督办、责任追究机制,化解矛盾纠纷。政府要拓宽、畅通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推行领导接待群众制度,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信访、调解、综治等服务窗口和办公室,加强干部和群众的联系;重视社会舆情的汇集和分析,形成社情民意调研反馈机制,创设群众平等表达利益诉求的制度化平台。
3、穿心社会服务体制,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
移、行政授权和契约外包、购买服务等多种新式,逐步从政府直接提供社会服务向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比重,调动企业、社会组织乃至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利优惠政策,鼓励民间基本和社会力量投资公共服务业,鼓励各类单位之间开展公平竞争。
4、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坚持社会管理的群众路线
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就是要以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目标,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培育和促进包括各类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组织、中介机构、志愿者服务团体等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的社会组织发展体系;依法监管社会组织活动,建立法制健全、管理规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坚持社会管理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了解群众利益诉求,扩大群众的决策参与,并由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社会政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避免政策与制度在执行中发生偏差和变形。
调研时间:2015年11月21日
为深入开展我校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强学习效果,按照学校党委宣传部总体安排,在小组讨论过后,11月21日下午,我们到我院就学生党员学习十七大报告的情况进行了采访。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我们都很关心当代大学生党员的一些基本情况,考虑到这个原因,我们采访了学生党员---同学。
--同学是我院—系---级学生,自入校以来就一直担任团支书一职,努力搞好团内的建设工作。在他的组织领导下,他所在的团支部获得了“优秀团支部”的荣誉称号,他个人也获得了‘优秀团干’的称号。在大学的一年时间里,他不仅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在其他方面也积极发展,综合素质提高迅速。通过不断的努力,--同学已经被发展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他的努力在同学中引起很大的反响,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
在交流中,本组的同学首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问了--同学这样一个问题:因为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所以我很想知道,作为学生党员,我们距离外界的生活并不是很近,根据你对党的十七大的思想的理解,请你谈谈你对我们国家农村发展现状的看法。
可以利用寒暑假去农村做一下实践调研,对农村的各项事务做个统筹的了解。当前我们通过各种媒体报道也可了解到,现在农村的各项事业正在稳步推进,国家财政对农村给予了大力支持,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各级政府也把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生活的改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这些都说明我党一直在聚精会神地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党必将带领全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如此的回答让我们都很惊讶,没想到他一个大学校园里的学生居然对农村的现状这么地了解,分析得这么透彻,我们组的成员都感到惭愧,自己对国家的现状的了解还不够不够,这也使我们深切地意识到作为积极分子,我们更应该多向--同学学习,力争做一个优秀的学生党员。
听了他这样精彩的回答之后,我们的另一个同学也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同学作为党员在大学中都做了哪些事迹以及他在大学这一年中都获得过哪些成绩。
--笑笑说:“其实我做的都是我们每个人都在做,或者说都可以做的到事。08年刚入学时,我作为新生代表讲话,向全院同学和老师抒发出了自己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和憧憬,那时候我就把自己的大学生活策划的很丰富。入学前我就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除了学习之外,我们也应该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于是我进入了--学院学生会的外联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我也进入了大学生艺术团主持人部和声乐部。去年年底,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获得了--大学第十一期学生干部培训‘优秀学员’的称号和--大学生艺术团声乐部‘优秀学生干部’。为了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在这一年中,我也主持过一些大型或小型的晚会及活动,比如说--学院新生文艺汇演、学校的校园歌手大赛初赛和决赛、光计学院的‘一二·九’歌会、我校粤语歌手大赛决赛等。”他还说:“要做一个优秀的当代大学生、一个优秀的学生党员,就要全面地发展,不能仅限于一个狭小的范围。我不仅主持这些节目,还积极地参与到表演的行列。比如我院新生文艺汇演时,我参与策划和表演音乐剧《凝聚每份爱》,后来还参加了校园小品大赛初赛和决赛,在我院大型文艺晚会中,我也参与表演了话剧《那些时光》、歌舞剧《印魂舞艺》。 在这些锻炼的过程中,我成长了许多,学到了很多东西,获得了不少的经验,同时也获得过一些小小的奖励。”
迹,听得我们目瞪口呆,觉得他真的很优秀,我们真的应该向他看齐。无论在兴趣方面,还是在学习方面,他可以让自己忙而不乱,协调好每一份工作和学习上的冲突。他表示,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不仅仅就只是捧着书本嚼知识,我们要综合发展自己的能力,要给自己一个展示的舞台。我们要做好党的接班人,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思想。他说:“我做这些只是想锻炼和展示自己的能力,给自己一个肯定。”而且他认为这对于一个党员来讲是很重演的,我们就是要从各方面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党员。
在与--同学很激情的谈话中,我们还问他:你认为作为一个学生党员应该怎么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他讲:“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七大,是一次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团结、奋进的大会。通过平时看报纸、上网,特别是参加了以前党校的培训,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认真学习了十七大的报告,学习了新党章,我还是觉得发展与创新是很重要的。发展与创新,一直是我党贯彻执行的路线。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也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同学认真地指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学好本领,将来才有能力为祖国作贡献。我们应该要珍惜在大学的时光,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为将来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定不能在大学里虚度光阴,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其次,我们还要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除了在学校学好课本上的知识外,还要积极地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加自己的才干和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特长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的 “三下乡”活动以及 “四进社区”活动都是很好的例子。这些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农村,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在实践中学习体会科学发展观。 在提出的以完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中,首先就强调了要优先发展教育,国家实行的免费义务教育,使得很多农村的学子能够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大学里的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等资助解决了基本上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党和国家的政策,使得一个个农村的孩子能够有机会走进大学,接受教育。”
从--同学的谈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这体现出了他作为一个党员的素质,也是党的先进性的一个表现。
为了不占用--同学过多的时间,我们的谈话便于此结束了。通过对--同学的采访,我们了解到很多东西,知道了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应该在哪些地方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知道作为大学生党员应该怎样扮演者自己的角色;做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将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早日成材,回报国家、回报社会!拥护我们的党,热爱我们的党,我们都热切期望通过党的考验,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走在时代前列,争做时代的先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这些都是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光荣,我们将付出全部的努力,把我们的责任做得更好。
学院:-----学院
专业:----
小组成员:---
---
---
2015年11月25日
普宁党校地处大南山镇镇区、大南山北麓,西靠三坑水库,东临揭神公路,山明水秀,交通方便,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是党员干部集中培训的幽静场所,更是办学育人的理想之地。特别是1997年普宁、市政府斥资2000万元对党校进行全面改建之后,校园面貌更是焕然一新。目前,我校占地面积近60亩,拥有崭新的教学大楼、礼堂、行政办公楼各1座和学员宿舍5座,以及食堂、自来水塔和校内篮球场等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能容纳800人同时来校学、住、吃。每个学员宿舍全部配套有卫生间、电风扇,部分学员宿舍配有空调,宿舍区各楼层配有公用饮水设施,住宿条件较为优越。而且,图书馆、电视室、电化教学室、打印室以及函授分站资料档案室、保密室、教材库等设施基本配套齐全。校园苍松翠柏、如茵绿草更是与崭新的建筑物相映成趣,环境优美。
普宁党校办学几十年来,在普宁市(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县)政府重视支持下,在广东党校和揭阳党校的关怀指导下,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声誉日隆。根据组织部的通知要求,应揭阳组织部近期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专题调研的需要,现将我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干部培训的基本情况
办科级和农村(社区)培训班4期,学员约700人,主要学习“中央一号”文件,探索新时期如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是组织部、党校协商提出培训方案,将于9月6日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并拟于10月至11月,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题,分期分批集中培训全市副科级干部,准备外请我市各行业专家或部门领导前来党校授课,课程设臵、培训方式与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相接轨。
二、关于办学体制改革
目前,普宁党校办学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存在多头管理,既不能垂直于上一级党校,又不完全归于地方党政,体制不顺,难以形成资源整合。按照2015年提出的县级党校要着力转变办学思路,改变办学模式,逐步向管理和服务型转变,并且于2015年挂牌为揭阳党校的分校,这是一个重大变革。但几年来,揭阳党校对普宁分校在人财物上的支持力度不够,存在“空挂”局面,难以整合资源、形成配套的专业布局和学科优势。主要原因是普宁县域经济还欠发达,经费严重不足。普宁党校目前的教师待遇很难引进和留住优秀师资,虽然普宁党校教师队伍以中青年为骨干,但师资新生力量不强,自从1998年以来就没有高等院校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来校任教。鉴于这种状况,县级党校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原有办学思路和办学模式,集中精力把县级党校能够办好的事情办好。县级党校的教学要由过去主要靠自己的教师承担,向主要靠外聘专家、学者和有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实施教学的方式转变。现有教师不胜任教学工作的,可以改做后勤管理等工作,坚决不能上讲台。要逐步由教学主导型向管理服务主导型党校的方向转变,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教学的组织管理和后勤保障上。
三、关于运行机制
我校了解干部的学习培训需求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摸情况、拟计划。组织部到各市直单位和乡镇场街道 2
了解干部学习培训需求情况,然后与党校交流,拟定干部培训计划。
二是广言路、备好课。按照各班特点要求开设课程,教师从网络、媒体收集相关知识和材料,新开设课程采取全体教师集体备课、试讲等形式,为上好每一堂专题课集思广益,认真做好充分准备。
三是勤参观、取真经。定期组织教师到揭阳市各兄弟县党校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拓宽教师的视野。
四是搞调研、贴实际。组织教师到乡镇、农村和市直单位调研,了解干部的培训需求,把普宁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入课堂,力求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五是借脑袋、提水平。聘请各行业专家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部门领导前来授课,从而提高培训班的授课水平和影响力。
干部培训需求调研结果的运用,主要通过互动式教学让学员现身说法,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分组讨论,与学员个别座谈,每次培训结束要求学员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文章,并填写教师评课反馈意见表等等,增强教学效果。
四、关于管理体制
我市2015年以来的干部培训经费累计是75万元。由于普宁是一个经济弱县、财政穷县,在仅靠财政拨款而致使培训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校只能千方百计谋求其他经费来源补充,主要有:一是向学员所在单位收取一点;二是盘活党校闲臵资源,利用培训间歇时间,为社会提供场地办班,收取一点租金;三是从函授办班经费补充一点。通过这些渠道,确保每期培训班能顺利举办和学校运转正常。
我校现有教职员工28人,专职教师11人,其中具备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9人。在职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10人,学历、职称层次与同级党校相比较高,人员力量能较好适应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也基本能适应一些较高层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
五、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加强干部培训和使用、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等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树立“大培训、大教育”理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干部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教育、大培训”格局逐步形成。目前,除党校外,部门和系统创办的干部教育培训中心遍地开花,许多高校利用某些专业优势,也加入到干部培训中来。激烈竞争使本已困难的县级党校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作为基层干部培训主渠道、主阵地的县级党校,必须重新思考和寻求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为此,县级党校必须做到:一是规划培训班次设臵。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级别、不同工作性质的干部特点,结合需求确定不同的培训班次,进行各类专题培训,增强培训针对性、实用性。二是创新培训内容。要探索建立“培训课题库”,开发一批培训专题,走“菜单式选课”的路子,突出个性化要求,引导干部自主选学。三是改进培训方式。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等培训手段,加大现场式、案例式、体验式在教学工作中的份量,增强培训的效果和吸引力。
要通过各种途径盘活“存量”,如停办各种函授班次,为专职教师提供充裕的学习培训及到乡镇挂职锻炼机会,县级党校专职教师应纳入公务员管理系列,既可充分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又能确保党校管理层后继有人。
(三)完善干部培训激励约束制度。应进一步健全干部培训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干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完善干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作为干部评选先进、年度考核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凡培训不合格不过关的干部一律不评先、不推荐、不考察、不任用;对违反培训纪律的干部,严格追究其责任,并视其情节轻重,进行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真正对受培训干部形成有效的约束力。二是建立干部学习档案制度。党校要建立党员干部在校学习培训档案,将干部在校考勤情况、学习表现、考试成绩等如实记录在案、整理成档,在培训班结束后及时交一份给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四)创新干部培训经费投入机制。经费投入不足,是多年来严重影响县级党校教育培训发展的“瓶颈”。县级党校教育事业要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破解这一难题,建立新的投入机制,确保经费落实到位。要把县级党校建设和培训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步增加。采取政府投入为主、党费增加支出、多渠道投入的筹集资金方式,作为县级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长效经费投入机制,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特别要确保教师调研、进修和配套建设的经费足额到位,推动县级党校有序高效地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另外,还要设立党校科研项目专项经费,促进教师争推精品课、特色课。
2015年8月27日
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为了充分发挥党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按照领导的安排,我校于2011年5月10日至12日对我县八个乡镇党校及培训情况进行了调研。现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镇基本情况
全县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万平方公里,占%;绿洲面积万平方公里,占%;沙漠面积万平方公里,占%。
全县辖1个镇、11个乡(3个牧业乡)、1个良种场、2个国营牧场、2个农业综合开发区。总人口10万余人,主要由维、汉两个主体民族构成,其中维吾尔族占73%,汉族占27%。全县有54个行政村,2384党员、其中农民党员858名。
二、乡党校现状及开展工作情况
(一)党校机构及人员情况
各乡(镇)均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组成的校务委员会。目前各乡党校校长由党委书记担任,党校副校长由一名汉族副书记和一名民族副书记来担任,乡党委委员,组织干事或宣传干事负责具体落实党校工作。
各乡为了使党校教育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先后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党校工作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二)党校建设情况
各乡镇党校目前均与各乡远程站点合署办公,在、县人民政府、组织部的重视下,配备了桌椅、书刊、彩电、vcd、电脑等教育硬件。各乡各村的教育阵地和硬件设施也明显改善。个别村里有固定的党员教育活动室、电化教室,配备彩电、vcd等必要的教学设备。
(三)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各乡(镇)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觉悟、形成共识”为目的,依托远程教育,主要开展了以下方面的培训:
1.一年一次进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及时把符合条件的先进分子优秀村干部,妇女,村民代表和生产营能人吸收到党内,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
2.安排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和讨论活动。结合《中国共产党章程》、《四知四清四掌握》业务知识等基本材料的学习,组织党员开展各种讨论活动、普及党的基本知识、跟进社会动态,让党员居民及时了解,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定期开展党的纪律、党风廉政方面的培训。
3.利用农闲时间开展科技技能培训班,邀请林业,农技,农机,畜牧等部门人员授课,在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等方面进行实用技能培训。
4.每月5日、15日、25日远程教育资源定点播放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
三、乡镇党校开展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乡党校多年来积极开展工作,虽然培训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开展工作方面存在着些问题:
(1)部分党员对在乡党校培训、学习的意义、作用认识不到位、参训积极性不高。
(2)大部分乡党校主要结合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培训,没有专题培训资源,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差,远程教育资源未很好的利用和开发。
(3)农业生产工作和教育培训工作的关系没有妥当处理,农业生产工作影响党教育培训计划的正常运行,生产工作和培训工作往往发生冲突。
(4)乡党校工作具体由党政办承担,没有专职人员,教育培训计划性不强。
(5)教育培训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部分远程教育器材老化,需要更换。
四、几点思考和建议
和完善。
1.转变思想,强化领导
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必须充分认识党校教育所具有的干部培养方面的重要战略意义,从党执政兴国和长期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的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党委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党委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干训工作,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放开视野看教育,集中力量抓培训,坚持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和其他战线干部队伍一起抓,坚持“重要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加强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的原则,把干训列入党委议事日程,纳入目标管理。
2、适应形势需要,创新教育培训形式。
一是紧扣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需求,增强培训针对性。安排人员定期接收远程教育内容,定期组织干部农民群众学习,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二是针对乡镇干部群众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计划。三是党校利用“流动讲堂”,定期不定期组织教师深入基层以座谈、走访等形式开展调研活动,充分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需要,做到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又解决干部群众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3、强化培训措施,完善制度体系。
将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党建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以确保培训计划的落实。二是着眼于保证培训质量,推行教学督学制。三是着眼于乡土人家的培养。要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从乡镇班子、站所配备政治理论方面、农村实用技术方面的专家,配全配强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育培训的作用。
且末党校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九日
优秀培训的调研报告【第三篇】
在培训地点上,20xx年以来,选派29批次计1160人次赴省外考察培训,选派29名干部赴县外、省外挂职锻炼,委托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贵州财经学院举办培训班6期计330人次。在培训经费上,20xx年以来,尽管县财政十分有限,但每年均把干部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此外,教学方式上,互动式、体验式、研讨式等得到逐步运用,还尝试了拓展训练;阵地建设上形成了县委党校、省内高校、省外基地一体的格局。
在组织部门举办主体培训班次的同时,不少乡镇、部门也积极履行培训职能自主办班,截止20xx年底,乡镇、部门举办各类培训班共培训各级各类干部22703人次;涉农部门组织开展绿证培训2186人次;4074人参加了计算机中级应用能力培训。20xx年以来,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经历了从摸索起步到稳步前进再到开拓进取的过程,培训经费不断增加,培训方式从单一化到多样化,培训阵地从片面化到立体化,培训人数从小范围到大规模,形成了切合干部实际、独具县情特色的干部培训总体格局。
从调研的总体情况来看,大家普遍认为近年来我县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很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收回的122份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近五年来累计参加脱产培训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有18人,2个月以上的16人,1个月以上的9人,1个月以下的63人,没有参加过培训的14人;认为我县干部教育培训没有力度的仅有4人,占%,认为有力度、力度很大的有107人,占%。
综合分析我县近年来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能够紧紧围绕素质和能力双提升这一目标,着力推进规模、质量、效益相结合,贴近县委、政府中心工作,贴近干部实际需求,积极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所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县干部培训工作面临不少新形势和新任务:
从纵向看,党的xx大提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掀起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高潮,这一轮培训任务更加繁重,培训数量、质量都应比上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要翻几番。我县近年来开展培训中,重点放在科级干部层面,虽然兼顾了其他干部,但多是短期业务培训,时间、质量都不够理想。目前我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共有干部职工5649人,其中副科以上领导干部405名,专业技术人员3909名,其他干部1335名。按照20xx年以来平均每年培训1126人次来计,5年可基本实现全县所有干部轮训一遍,但5年间干部就平均只能拥有一次培训机会,并且还是短期培训,培训时间远远达不到要求,培训效果更是难以得到保证。因此,要深入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战略任务的实施,任务相当艰巨。
从横向看,虽然我县干部培训起步较早,但现在全州周边各县市推进进程非常迅速,他们凭借相对较好的经济实力,不惜掷出重金开展高、精、尖培训,尽管培训对象相对单一、面不够广,却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支数量不多但素质优良的领导干部队伍,并营造了较强的声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我县干部培训工作也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从图3、图4可以看出,在被调查对象中,一是对培训时间的需求更长。广大干部已不满足于3、5天速成式的业务培训,大部分希望培训时间应在7至10天或15天左右为宜;二是对培训地点的需求更广。希望培训地点是县内、省外相结合的占到%,说明不仅是科级干部希望有更多机会到省外学习,更多科级以下干部也不再满足于局限在县内培训;三是对教学方式的需求更多样。现场教学、体验式、案例式三种教学效果较好的方式成了干部的首选,传统的讲授式仍为不少干部肯定,研究式、模拟式得到部分干部青睐。由于成人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又处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干部日益多样化的培训需求与干部培训机制不相适应,势必逐渐成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虽然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干部队伍素质的需求、干部队伍自身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虽然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干部队伍素质的需求、干部队伍自身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健全,体制不顺。按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有关规定,我县目前的管理机制是在县委统一领导下,由相关部门组成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县委组织部履行牵头抓总、综合协调、宏观指导职能,各部门按照“谁主管,谁培训”的原则开展培训。但在实际中,由于管理不到位,导致管理体制不顺,表现在:一是等待调训。一些部门不主动开展培训,以工作忙和缺少经费为借口,不积极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学习,认为培训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事,等着调训;二是训出多门。有的部门有办班积极性,但没有很好地履行办班申报手续,自行办班,造成重复培训、多头调训等现象;有的部门办班甚至不考虑师资力量,不考虑培训内容,把干部拉出去借考察名义公款旅游。训出多门不但影响到全县干部培训工作的统筹和整体推进,更不利于整合资源,容易造成被调训学员单位的人力、财力负担。在调研座谈中,不少乡镇和部门表示深受训出多门之苦,在调查问卷中,认为县部门“乱办班、乱收费”现象“很多”的有7人,“有,但不多”的有59人,“很少”的有53人,说明此类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有存在。在组织管理上,75%的人认为应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在办好主体班次的同时,鼓励乡镇、部门办班并加强管理、指导和监督,21%的人认为以县委组织部办班为主,部门不跨系统办班,3%的人认为县委组织部、乡镇、部门各自办班,互不干涉。
(二)培训资源不够优化,配置不均衡。一是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基础条件较差,对人才的吸引力还不是很充分,县内师资力量中,有实践经验的理论经验不足,善于钻研培训教学的较少,可供挖掘利用的师资不多,导致更多依赖于外聘教师。二是培训阵地发挥作用不明显。大多数乡镇业余党校未发挥自身作用,作为县干部培训主阵地的县委党校,由于多方面原因,致使在改进培训方式和教学方法、加快师资开发等方面相对不够,基本上停留在提供培训场地的层面,独立承办培训的能力较弱,虽然近年来我县建起了省外干部培训基地,大力推进委托高校办学,但成本翻倍增加。三是培训资源未能很好整合。除组织部举办全县主体培训班次外,一些综合县直部门按培训职能都具备一些培训资源,比如“绿证”培训、少数民族干部培训、村干部培训等,上级有关部门都有明确要求,也安排有一定的培训经费,但部门在利用这些培训资源中,缺乏相应的管理、指导,资源所发挥的作用难以得到保证。
(三)约束机制执行不到位,激励机制未建立。虽然现有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和法规中对干部培训都提出了要求,但总体上还不够具体,由于干部培训没有与干部考核紧密结合,没有更好地与晋升奖惩挂钩,学习成绩与学习表现好与差对干部影响不大,干部参加培训内生动力不足,压力也不足,学习的积极性未能充分地调动起来。有相当一部分的学员,把学习当作软任务,也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投入感不强。培训中,对于积极参与培训、培训期间各方面表现良好、成绩优秀的干部缺乏相应的激励,对于消极应付、不爱学习、培训表现较差的干部缺乏相应的批评教育。
(四)培训供与需结合不够紧密,效益不够明显。干部培训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对一个群体干部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比较适合,但不能很好地适应个体干部的需求,同时限于培训资源的有限,对培训需求调研不够充分,使培训方式还比较单一,培训内容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够强,培训的供出与干部的需要结合得不够好,加之受培训周期较长的影响,培训的效益很难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尽管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具备自身的发展优势和难得的机遇:
一是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1、始终坚持组织领导和全民参与相结合。县委一贯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干部培训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同时充分发挥乡(镇)、部门积极作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大力提倡自主培训,并采取“联合办班”等形式,挖掘部门优势,整合有限资源。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积极引导全民参与,在全县营造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单位各司其职、各级干部积极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形成了日益浓厚的干部培训氛围。2、始终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相结合。始终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始终把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在抓好干部思想政治培训的同时,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每年都专门针对科级、科级以下干部、专业技术干部、村干部等专门开设不同的培训班,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干部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业务技能培训,促使全县干部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高。3、始终坚持围绕大局和学以致用相结合。在制定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时,始终注重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和培训班次,同时注重学习成果的转化和运用,采取实践锻炼、调查研究、跟踪问效等方式,加强对学习成果转化的管理,确保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体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4、始终坚持立足实际和改革创新相结合。立足县情和干部实际开展培训,在经费有限条件下积极整合资源;实行长短结合、内外结合,不一味追求高端培训,但适合干部需求。坚持与时俱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实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模、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结合。这些通过长时间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推进我县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宝贵财富。
二是形成了良好的培训氛围。各级领导干部对培训的思想认识越来越高,广大干部主动要求学习、要求培训的呼声很强,调研中了解到,不少乡镇、部门都在积极自主办班,采取理论学习、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培训。122份调查问卷中,单位主要领导有机会总是克服困难让干部参加培训的占67%,干部认为参加培训对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有些帮助、帮助很大的占98%,参加培训的第一感觉是有了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的占95%。广大干部培训认识的提高,良好培训氛围的逐步形成将是我们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良好基础。
三是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我县是一个贫困县,基础条件差,经济结构不合理,制约发展的瓶颈很多。穷则思变,近年来,各级干部积极思考推进平塘发展的办法,通过积极参加培训,运用所学知识和外出学习的经验,转化运用于经济社会工作的实践中,广大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得以锤炼和提高,我县自身改革发展的实际也为干部学用结合、提升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特别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推进科学发展,建设产业特色县”这一目标中,我县在改革发展中风起云涌的实践,更为各级干部的培训提供了充分发挥智慧、充分锤炼自我的实践平台。
三、改进我县干部培训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在新时期切实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对于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我县干部培训的现状、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具备的优势和机遇,提高认识,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产业特色县”这一目标,立足我县改革发展的实际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创新突破上下功夫,逐步推进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自身科学发展,从而更好地服从服务于科学发展。
在新时期切实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对于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我县干部培训的现状、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具备的优势和机遇,提高认识,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产业特色县”这一目标,立足我县改革发展的实际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创新突破上下功夫,逐步推进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自身科学发展,从而更好地服从服务于科学发展。
(一)创新培训体制,在干部教育培训组织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健全现有的培训管理体制。一是发挥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的“总揽”作用。要成立由各级党委主要领导挂帅,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及时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部署,认真研究干部教育培训的政策、全局性工作和重大事项,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强化干部培训工作的组织保障功能。将干部培训工作纳入组织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的作用和优势,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和综合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鼓励、指导部门抓好本单位干部职工的学习培训,进一步完善“谁主管,谁培训”格局,营造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合力。三是将部门培训纳入整个干部培训体系。在县委领导下,由县委组织部履行牵头抓总职能,科学安排、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办班申报制,由部门提出办班需求、设计授课内容、推荐授课教师,组织部门加强指导、监督、管理,使每一期培训都能发挥效益,同时避免多头调训、重复培训现象的发生。四是计划调训机制的创新。要充分调查研究,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结合实际编制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作出科学预测,在班次设置、培训内容、抽调对象和时间安排上作出统筹安排。要更好地把培训与使用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每一个干部必须按计划参加培训。
(二)创新资源配置,在师资力量、阵地建设、经费保障上实现新突破。
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必须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围绕降低培训成本和增强培训效果两个目的,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整合县内外各种有效资源,以克服县内资金、师资、设施等相对不足,建立开放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一是加强师资力量的开发和配置。进一步健全师资库,一方面加大县内师资的挖掘和开发,加强对党校教师的培养、选拔、交流,促进党校教师合理流动,同时把县内具备较深理论功底、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整合起来,实行责、权、利相统一,加强教育、培训、管理,培养一支县内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合理利用县外师资力量,跟踪了解县外教师偏重专长和教学方式、教学风格,加强联系,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让县外优势教师资源为我所用。二是加强培训阵地的建设。在112份调查问卷中,认为我县培训阵地应该是县委党校、县外基地和县内其他专业技术培训基地三者并重的达59%。要坚持党校干部培训的主体地位,积极争取加大投入建设县委党校基础设施条件,特别是电化教学设施和其他附属设施,加强对党校的指导和管理,党校要采取教学、服务与工资挂钩、学员选择教师等方式开展校内竞争,增强党校独立承办培训班的能力。要充分利用好县内其他培训阵地资源,比如职中,可通过加强指导,使其成为我县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阵地。此外,进一步加大县外、省外培训阵地的建设力度,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我县干部实际的县外、省外党校、高校作为我县培训基地,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优质培训资源,让干部丰富知识、开拓视野。三是加大经费投入、整合力度。干部教育培训是提高干部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很强的工作。干部的成长具有规律性,一般可划分为心智积蓄期、实践磨砺期、优势发挥期、成熟稳定期四个阶段,心智积蓄期是后三个阶段的基础,干部教育培训正是打好此项基础的重要手段。《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所规定5年时间需完成的培训量,正是指出了这一阶段干部成长的周期一般是5至8年。干部培训对干部的成长是潜移默化的,既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拔苗助长,只有不断地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促使干部素质整体提高,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20xx至20xx年,我县财政投入专项培训经费累计180万元,培训干部5630人次,平均每位干部6年的培训成本仅为320元,平均每人每年仅为50多元。20xx年赴上海大学举办的县域经济研讨班,交通费、培训费等共计20余万元,如全由专项经费支出,40万的培训经费就只能举办2个类似班次。因此,一方面要在有限的财政中,进一步加大干部培训经费投入力度,从组织培养的层面给予干部成长必需的经费保障,建立分类培训经费保障机制,保证科级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后备干部等不同类别的干部都有不同层次的培训经费;另一方面要充分整合不同的经费资源,包括部门资源、项目资源等,加强统筹管理,确保每一笔培训经费都能发挥最大效益。
(三)创新培训方式,在教学方式、培训内容上实现新的突破。
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创新培训方式,突出时代特色、地方特色。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深入开展分层次分类别培训。坚持分层次分类别培训,是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原则,也是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要认真研究公共管理、公共服务、行政执法等不同领域的干部群体特点、行业要求,深入研究科级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以及普通干部的岗位特点、职责要求和成长目标,努力构建班次更加完善、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齐备、效果更加明显的分层次分类别培训格局。
2.改进创新培训方式。在122份调查问卷中,80%以上干部都认为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必须不断创新。一是继续加大组织调训力度,采取大批量、大规模举办培训班,让更多干部拥有脱产学习机会;二是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技术手段,突破“时空”对干部教育培训的限制,丰富干部学习的形式和内容。三是改变传统“教员讲、学员听、满堂灌”的那种单向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以培养干部的领导能力和行政能力为重点,把读书学习与研讨问题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四是继续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实行长短结合,既要把县内短期培训班办好,又要有重点地选派干部赴外培训,拓展干部视野,更新干部观念。五是积极送课下乡,利用县内师资力量,组建讲师团送课下乡,扩大培训面,解决干部工学矛盾。六是加大干部自主学习的指导。加大网络在线学习的开发,可尝试在金盆网开辟学习园地专栏,让更多干部自主学习;选择购买或指定几本书籍作为干部年度必读书目,要求精读,必要时组织考试,强化对干部个人自学的管理、监督、考核。
3.丰富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包括干部需要学习的知识和干部需要提升的能力两个方面。122份调查问卷中,当前,我县干部希望通过培训提高的能力如图5、最想了解和掌握的理论与知识如图6(图6仅列干部所选择的前5种知识,其余未列):
从图5、图6可以看出,我县干部对能力的要求更趋全面化,政治鉴别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依法办事能力是大多数干部的渴求;干部知识的需求更趋多样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与知识成为大多数干部的首选。因此,要突出抓好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强化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培训。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要从提高干部的学习能力、应对能力、竞争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来设计和安排,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当前,特别是要在抓好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突出抓好执政能力建设,强化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培训。特别要加强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知识两方面的培训。培训中,要紧扣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升的需要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既要确保培训内容丰富多样,又不能面面俱到,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
4.加强实践教学。重在着眼于提高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地确定实践课题,选择典型性强的乡镇、村组或部门进行实地培训,使学员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从而更加深刻地掌握所学的理论,提高学员的实际技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四)健全制度建设,在建立完善培训制度上实现新突破。
制度建设是干部培训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轨道的根本,干部培训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培训制度创新是关键。要围绕建立现代培训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做到既有系统性,又体现时代性、激励性和可行性。
1.完善培训质量评估制度。不断完善培训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除对教学内容、方法、师资、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外,还要加强对培训方案、计划的评估。培训班中,要请学员对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务管理、日常考核工作和后勤管理等内容进行评估,不断改进评估方法,提高评估效果和准确性。根据学员的建议和意见,开辟培训对象的回访渠道,了解培训的实际效果,根据评估意见及时改进培训薄弱环节,增强培训效果。
2.健全考试考核制度。为了检验干部参加培训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为强化干部参训的纪律性约束,在培训中,要积极推行考试考核,实行开卷考试、闭卷考试、调研考核等方式相结合,提高干部培训效能。
3.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是要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登记制度,完善培训与考核相结合,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机制。要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领导干部在职学习制度的有关规定,保证培训学习时间。二是建立任职资格证书制度,将试用期内的培训进修作为任用干部必须具备的资格条件。三是实施干部教育培训目标考核制度。年初,各单位就参加各类干部培训的数量、质量、调训完成率以及单位自主举办培训的数量和质量,向县委组织部签定目标责任状,并纳入各单位总体目标考核。年底,对照目标严格考核。四是要建立激励制度。可尝试建立积分管理办法,把干部参加培训次数、天数、学习培训表现等各方面情况折算为学分,实行积分制管理,同时,对学习培训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适当奖励,激发干部的学习热情;对培训学习表现较差的干部给予批评教育。
4.建立跟踪问效机制。在培训结束后,采取“述”、“看”、“访”、“评”四种方式加强对干部学习培训后转化运用情况的跟踪了解,促使学员自觉将学习成果转化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培训内容转化为干部工作能力的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座谈及访谈的对象为参训单位的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相关人员及参训学员。通过跟踪问效,促进干部自觉将学习成果转化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推进工作的进展。
5.健全培训档案制度。进一步加强各乡镇、各部门培训档案的指导和管理,丰富组织部门干部培训档案,把干部学习表现、培训成绩、培训情况等纳入培训档案,做到对每位干部参训情况心中有数,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调训干部。
6.健全学风管理制度。学风是促进培训绩效的关键环节,我县干部培训学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在122名调查对象中,认为当前干部学风一般的占到65%,很好、较好的仅占26%。大多数干部普遍认为,当前干部在学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缺乏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以干代学,凭经验办事;学习不刻苦、不钻研,敷衍了事,浅尝辄止;学习理论与实践脱节,不会用科学理论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摆样子,做表面文章。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风管理制度,按照中组部《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规定,制定适合我县实际的学风管理办法,严肃干部学习培训纪律,规范参与学习培训行为,促进干部培训有效开展。
总之,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自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干部培训工作每个环节,促进自身科学发展,更好地实现干部培训规模、质量、效益三结合,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全县改革发展进程做出积极的贡献。
优秀培训的调研报告【第四篇】
这学期,我们切实按照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部署,本着“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的原则,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本,以《哈尔滨市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手册》为培训重点,侧重教师全员培训和青年教师培训两个层面,采取校本培训、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三种形式,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告汇报如下:
一、校本培训扎实到位。
1、两个落实。
首先人员落实,即分管领导负责,个科研组领导到位,学科科研骨干做好接受培训和培训别人的工作。
其次是机制落实,即落实二级培训机制。进修学校抓分管领导,抓学科骨干的培训;学校则以学科骨干为龙头,负责带动全校培训工作,同时以教研组为单位,全体教师参与培训,实现科研和教研相结合。
2、三个到位。
(1)经费到位:本学期学校投入大量资金,为教师购买大量教育教学用书,用于教师的培训,以保证校本培训的全面落实。
(2)时间到位:学校除了组织教师参加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集中培训外,学校也在每学期初就制订好校本培训的时间,并按计划认真进行,就算有时在时间上有冲突,学校也会调整培训时间以保证校本培训的总课时。
(3)过程到位:本学期,学校无论是从制定计划,到落实人员,到练习作业和实践过程的考核,全部过程严格按照文件要求,不缩水,不偷工。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走过程,踏踏实实做培训。记录过程,做好报告,并严格把好考核关,把培训落实在实处。
二、培训形式丰富多彩。
充分发挥了教研组的合作、交流作用。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针对培训中的专题或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各教研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开展交流和研讨。开展了以学年组为单位的“百家讲坛”活动,将教师们的学习心得、教学经验、练兵感受以论坛形式诠释,大家互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探讨、研究、交流。统一认识,解决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达到了互动、互学、互帮的要求,促进了向“学习型团队”发展。
组织教师对《怎样观课议课》一书重点学习,使教师们对观课议课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业务能力。组织教师进行钢笔字、粉笔字练习。以《岗位练兵手册》为依托,进行全校岗位大练兵活动。
为使青年教师迅速成才,加快熟悉教材教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挑起大梁,学校制定了新教师拜师结对活动实施方案。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有一位指导教师,并签订合同,制订辅导计划,落实辅导措施,定期开展上课、备课、钻研教材等辅导活动。平时努力创造机会,让青年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锻炼能力,提高业务水平。
在培养青年教师迅速成才,使他们成为教学骨干的同时,对学校中热爱教育事业,教学教研能力强的教师加强培训,努力创设机会,推荐他们参加各种培训,外出听课,参加教学研讨活动,对外开课,为这些骨干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教学水平的机会,提高他们在校内、县内的知名度。学校也涌现出一批具有示范性、先导性的学习骨干教师。她们的教学都具有创新性,别具一格,适合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课。她们成了我校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带动了全校的课改深入发展,也为全体教师做出了示范。
一学期来,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教师们的积极进取的激昂热情和乐于接受新思想,敢于实践的创新精神。我们也明白教师的培训工作是一项只有“底线”而没有“上限”的特殊工作,教育教学环境及要求的不断变化更增加了培训工作的难度和效度,为此我们更需要及时报告,不断反思,努力实现师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优秀培训的调研报告【第五篇】
1.**校区的常规教研工作正常开展。制定的教研目标主要是:如何因材施教,让所有学生都有进步或改变。主要内容是针对中高考、小升初考以及各年级的阶段考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实施方式是:立足我校区实际,每次教研活动都提前确定教研主题、确定时间地点等,通过历次教研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指导了教师的教学实际,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整体进步。
2.除常规教研外,还在校区开展了教师的`教学技能竞赛,举办了优质课、示范课、过关课等的评定,促进了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在一定时段内曾掀起过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教改的热潮,极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益。
3.没有开展立项的课题研究。
4.没有进行完整的教育资源库建设。目前校区只是收集建立了以教案、网络资源等为中心的教学资料库。
5.开展了中高考的主题研讨和培训活动。效果一般。
6.高中阶段已进入了新课程。借阅过广州市教研室对新课程的培训与研讨的部分内刊。
7.校区教研团队的建设还较粗糙,需不断打磨。
8.校区对每次教研均有文字记载,并以此作为教师考评考核的内容之一。
9.未来的校区教研计划是立足实际挖掘资源搞教研。
1.新教师的岗前培训主要由科组长、教学主任结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学习优秀案例等,依次进行培训。
2.在职教师培训主要以成功案例和分公司级的获奖课例为载体对教师进行培训。
3.未来教师培训工作规划:深入贯彻、多角度探究个性化1对1的教学模式,并在其基础之上对教师进行业务等方面的全面培训。
三、关于课程研发。
暂没有开展小组、班级规模的课程探索。
优秀培训的调研报告【第六篇】
为了增强基层女干部培训的实效性,建设一支与时俱进的高素质基层女干部队伍,推动基层妇女进“两委”和参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和民主管理。按照省妇联《关于进行基层女干部培训需求调研的通知》的要求,各级妇联通过书面问卷、抽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对我市镇(街)、村(社区)女干部培训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市妇联高度重视这次调研工作,刘展红主席亲自带队深入到7个市、区的镇(街)和村(社区),听取妇联的情况汇报,与基层女干部面对面交流,充分掌握了目前我市基层女干部的培训情况。现结合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我市基层女干部培训的需求情况。
(一)在培训内容上。
1、希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水平。在被访者中,绝大部分的基层女干部认为“能完成一件成功的事,成功的原因是良好的综合素质”。因此,大部分基层妇女干部希望能学习一些与时俱进的知识,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不断提高自己处理事务和参政议政的能力水平。如女村官认为需要学习涉农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及村务管理知识、与群众沟通的方法等;社区女干部认为需要学习民生优惠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社工工作的知识、调解矛盾的方式方法等;镇(街)女干部认为需要学习党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市场经济、项目管理等知识和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
2、希望加强能力培训,树立女干部良好形象。大部分的女村官都认为需要学习掌握劳动生产技能,增强带头致富的本领和能力,不断提高在妇女群众中的威信力和被认同度。在调查中,镇(街)、社区女干部最渴望接受领导艺术、女性修养、公务礼仪、写作和演讲等方面的培训,她们希望通过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让自己能够大胆、独立地开展工作,为群众多做好事、办实事,逐步得到领导或男同志的认可。
**市基层女干部在培训内容需求情况一览表。
人群类别曾参加过哪些培训最希望学习的知识。
(二)在培训的形式上。
培训时间最好在一周内,培训形式主要体现为四个结合:
1、脱产集训与专题讲座相结合。有些基层妇女干部认为,一般脱产集训每年才参加一至两次,虽然课程安排内容比较全面,但仍未能满足她们的需求,她们希望能结合专题讲座这方式,对某段时间她们最迫切掌握的知识进行补充培训。
2、课堂教学与外出学习交流、专题调研相结合。基层女干部特别是农村女干部最希望走出去,开拓视野,到经济发达地区“取经”,回来后应用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上来,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发展一套属于自己、适合本地区的管理模式或方法。
3、动态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基层女干部对培训手段的要求也在与时俱进,她们希望多采用图文并茂的ppt或动态影像进行授课,增强学习内容的可读性。课后还可设立网络bbs,让学员对课堂上的内容进行交流互动,遇到问题及时通过网络向老师请教,使培训更加充满灵活性。
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当问到“你担任乡镇政府女干部期间,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时,八成以上的调查者认为“能和男同志一样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是最成功的”,说明基层女干部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认可。她们更多地希望课堂上老师能准备多一些实际案例,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说。或采用介绍先进典型,让有工作经验的基层干部现身说法的方式,使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
**市基层女干部在培训形式方面的需求情况表。
人群类别最喜欢培训方式。
课最希望哪些老师授课?集训的最合适时间。
女村官课堂授课与参观考察结合优秀的女村官现身说法农闲时,集训时间最好2-3天。
二、目前我市基层女干部培训的主要做法。
1、结合集训、轮训等方式,对基层女干部进行全面培训。一是妇女工作业务培训。市妇联每3年分别举办一期镇(街)妇联主席培训班和女中青班,培训时间一般为5天,培训方式采取课堂学习与外出参观相结合、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内容包括政治理论、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妇联业务知识等多个方面。此外,各市、区妇联还相继举办基层妇女干部培训班、中青年女干部培训班、村(社区)妇女干部维权法律知识培训班等,加强基层女干部的业务知识培训,在开班期间,有些市、区还安排联欢晚会或才艺表演等,以此加强女干部的联谊交往,培养女干部能说会唱、有干劲有活力的一面。二是村(社区)女干部选前任前培训。换届前,为了确保妇女进村(社区)两委比例,各镇(街)妇联均提前介入,对村(社区)两委女候选人进行系统培训和政策引导,强化女干部参与竞争的意识,提升其参政能力和水平。换届后,各市、区妇联组织新上任的村(社区)两委女干部进行2-3天的集训,内容涉及法规法律、卫生保健、妇女工作职责、村(社区)工作知识等,不断提高基层女干部服务群众、服务妇女的能力和水平。为了确保培训成效,鹤山市妇联在培训结束后,还组织首次担任女村官的新同志到经验丰富的女村官村里走访,让新上任女村官更好更快地打开工作局面。三是政治理论水平培训。市委组织部把女干部培训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中,镇(街)、村(居)女干部每年均能参加一次以上组织部门举办的轮训。四是利用农村基层远程教育和妇女学校培训。每年至少举办4期以上的学习,内容涉及党务、法律、农业、科技等。
2、通过主题活动、“大讲堂”等项目,对基层女干部进行补充培训。一是开展“内强干部素质、外树妇联形象”学习活动。市妇联连续7年举办妇联系统干部三化建设现场会,先后开展了“党精神”、“解放思想,促进妇女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内容丰富的读书学习,增强基层妇联干部的工作责任感,丰富其政治理论基础。二是开展“增强农村妇女发展能力”学习活动。两次组织女村官到北京参加中国农业博览会;到广州、增城等地参加省妇联举办的“春游南粤“活动,帮助她们开拓眼界,加强沟通交流,拓宽发展的路子。台山市妇联还紧抓时机,争取北京《农家女》的支持,三年内先后输送19名女能手、女村官到北京参加先进管理知识和创业能力培训。三是相继启动“家庭教育大讲堂”、“妇女素质教育大讲堂”项目。以每月一讲的形式,邀请专家学者立足于现代女性全面发展的新需求,开展家庭教育、心理学、形象礼仪等各种课程讲座。每期,市妇联都会要求各基层女干部按需求报名参加,通过培训,全面提升我市妇女干部的整体素质。目前,“家庭教育大讲堂”已举办16期,“妇女素质教育大课堂”已成功举办3期,效果良好。
三、我市基层女干部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的基层女干部对参加培训的认识不够。有的基层女干部认为抓具体业务才是硬任务,存在重工作轻学习、重眼前轻长远的倾向,总以工作忙为借口应付培训,因而参加培训不积极、不主动。培训期间经常出现课堂不停接电话、迟到早退甚至请假不来上课等现象,人在心不在,对培训采取“混”的态度,没有真正投入到学习中,部分学习培训往往收不到预期效果。
2、培训内容和形式还有待改进。调查结果表明:基层女干部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是课堂授课、考察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目前我市女干部培训的方式方法仍比较传统,一周的培训一般只安排半天演讲或实践活动,其余大多时间学员只听、记笔记,被动地接受培训,参与互动、交流少,学员们感受不深,培训后作用不明显。而内容安排上一般都是理论多,用理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少,未能通过培训提高基层女干部的分析能力和执行能力,实操性不强。
3、培训经费不足。目前我市有的基层女干部培训经费没有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每次都只能从妇联的业务经费里挤,或由学员单位承担。由于缺乏经费,培训只能是2-3年举行一次,且培训时间短,无法开展经常性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知识培训,远远不能满足基层女干部对培训的需求。
4、欠缺高水平的培训师资队伍。调查的基层女干部大部分希望聘请同时具备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培训老师来授课。但目前我市各地妇联邀请前来授课的老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搞研究的老师,有理论基础,但是欠缺工作实践;一种是部门专业人员,如政法、卫生、农业、法律系统的同志,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没有时间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两类老师授课都存在不足,有的老师授课更是枯燥乏味,难以达到学员的需求,而聘请外地专家授课成本过高,基层负担不起。
5、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目前我市对女干部的培训基本都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每年进行业务或素质培训,未能针对女干部群体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系统的深入的培训。如在村(社区)换届工作中,有部分村原妇女主任因年龄问题退出竞选,而新物色和推荐的女候选人往往由于能力不强和群众基础薄弱而落选。这突显了我市在抓村(社区)后备女干部的培训和培养方面存在漏洞与不足。又如镇(街)妇联主席大部分都进了班子,工作能力也获领导和同事认可。但到目前为止,镇(街)妇联主动针对当地妇女群体或妇女工作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出研究成果的,基本很少。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我市基层女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不强,二是我市基层女干部对工作的敏感度不够高。这也恰恰反映了我市对基层女干部分析、思考和调研能力开展培训的不足。
四、对基层女干部培训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1、建立女干部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教育培训对妇女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决定性作用。针对有的基层女干部对培训认识的不足,各级妇联要从思想上对她们进行教育,引导她们树立终身学习教育观念。要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利用奖优罚劣等制度,对一些学习积极、培训成绩优秀的女干部要主动向组织部门推荐;对一些学习态度不认真、迟到早退的女干部给予差评,并向所在单位反映其学习情况。要建立和完善女干部学习培训档案,把女干部的学习培训成绩作为评比考核推荐任用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使她们对干部培训工作有全新的、正确的认识,增强她们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调查中,当问及“与男性相比,女性担任乡镇干部有哪些优势和弱点?”时,女干部普遍认为善于协调沟通、细致、周到,更能吃苦耐劳,有女性视角是优点;工作中依赖心理强,自立意识不够,综合能力及理论水平不高是弱点。因此,对基层女干部的培训要有针对性、有侧重点。一是要加强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的培训。如围绕推动妇女进村两委工作,要着重加强村(社区)女后备干部的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培训。内容涵盖党的政策方针、“四自“精神、村务管理知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向、涉农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与群众沟通的方法等,形式上要采取课堂学习、互动交流、模拟组织活动、演讲比赛、外出参观等。还要多举办领导艺术、女性修养、写作等方面的知识讲座,丰富她们的知识层,提升她们参与竞争的底气。二是要加强基层女干部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训。目前镇(街)女干部参加的培训虽很多,如组织部门每年都会举办中青班、科级干部轮训班、镇(街)一把手培训、选调生培训班等等,但男女同窗,一概而论,效果不明显。妇联应根据不同时期女干部在成长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培训内容的安排要科学合理和有针对性,培训方式要有实效性。可邀请相关学者专家进入课堂,与女干部面对面,就当前时社会的`热点难点案例展开探讨,引导她们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或培训期间组织女干部围绕当前热点问题开展调研,从如何科学地制定问卷、技巧性交流去挖掘问题、深入分析情况、理性提出解题思路和方法,到最后形成有水平有成果的调研报告,整个过程由老师指导完成,让女干部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同时也使教学变成理论研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结合。
3、统筹规划基层女干部培训工作。鉴于妇联独立开展基层女干部培训经费不足、能力有限,建议把基层女干部培训纳入当地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科学安排、统筹规划,由当地妇联提出办班需求、设计授课内容、推荐授课教师;组织人事部门统筹调训;党校负责提供教学服务、教学管理。同时,将其纳入培训学分一起考评。这样既可保证女干部参训,又可避免培训内容的重复,防止疏漏,提高干部培训的效果。
4、建立高层次的教育培训师资队伍。针对各地妇女培训师资力量不足这一问题,建议由省妇联牵头建立一支有理论、有实践、有能力的教师队伍,不断完善师资资源信息库。基层妇联结合当地实际,向省妇联提交培训需求,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定期为基层妇女干部培训,通过菜单式教学服务,弥补基层妇联师资力量的薄弱,实现师资资源共享。
5、探索项目化运作提升培训水平。最近,全国妇联与李嘉诚基金会联合开展村“两委”女干部培训试点项目,这是着眼于女干部培训工作的高效运转和长远发展,通过项目化运作,取得最大化培训成效的尝试。培训既可借助社会力量,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同时加强与国内知名学院或培训机构的合作,解决妇联培训经费和师资问题,为女干部提供更加优质、上水平的培训,是一种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的模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优秀培训的调研报告【第七篇】
学期以来,没有轰动的大事,也没有令人忽然亮眼的轨迹。平凡的生活给予我的是更多的思考!在这一学期的时间里,我认真进行着研修,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其报告如下:
一、学习方面:
1、学习是的导师,书籍是的营养品。作为一名教师更是离不开学习。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让学习成为提高自己的渠道,让学习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做一名学习型教师。在这学期里,我有计划的阅读了《优秀是教出来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让我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班级管理方面受益匪浅,让我不断学习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每个孩子都是独特且不同的,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这是不科学,也是不可取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各年级,我们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如果阅读、书写、推论、观察和表达思想的这些能力在少年时期没有得到发展和提高,那么学生的学习就要感到困难了。这一段话,给我以很大启示:放眼所教过的孩子,成绩差的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阅读能力的欠缺。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让我恍然大悟,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差的根本所在。
2、每月坚持写教学心得;每课必写教学反思。善于积累报告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学方面:
1、课堂实践。在上课前,我会对教学方法进行广泛搜集,汲取精华应用到我的教学中。上课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反馈情况及时调控,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兼顾,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创新精神。课后自行设计实践性强,尽可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作业。如:根据课文内容续写《坐井观天》。课后,认真批改作业,并力争做到面批,及时批,及时改,耐心给孩子讲解错题的原因所在。
2、教学思想。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善于报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报告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三、努力方向:
1、多与学生谈心,知道孩子内心世界的想法。
2、多关爱学困生,树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
3、多读书,读对教育教学游有用的书籍来丰富自己。
总之,这学期虽然自觉想了不少办法,下了不少功夫,但效果却并不是我理想中的明显。我想只有在今后的实践中再接再厉,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一年级新入学的小孩子,需要更多的耐心、细心、关心、爱心,我将不断的磨练自己,努力让自己再迈一个新台阶。
优秀培训的调研报告【第八篇】
3万元。
2、中心校没有主席台,体育设备存放在教室,操场不平,影响学生上操和室外活动,需增加设施和进行休整,以便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心校建主席台一个,房屋4间;规划操场560平方米;北墙裂缝,重建90米。需投入30万元。
3、配备新锅炉,建3间锅炉房。需投入15万元。
(四)教育信息化建设:
1、协同教导处加强培训教师队伍,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2、管好现有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3、根据延庆县财政局金财网的建设实施,认真做好配合工作,确保金财网的顺利实施和使用。
(五)学校食堂工作:
1、食堂管理员和炊事员,从购买、食品与菜搭配、食品存放、卫生等严格按要求做,解决好教职工午饭问题,严防食物中毒。
2、完善食堂的设施配备,购买蒸饭车、消毒柜、冰箱。
(六)落实安全工作,严防事故的发生:
1、要求司机注意行车安全,提高防患意识,随时注意车况,及时保养维修,定期进行车辆检查,积极参加学习,做好记录,结合上级要求和学校具体活动定期对有本的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并记录。
2、每学期在开学前对学校建筑、锅炉、电线、专室进行全面安1全检查,把发现的隐患及时上报校长和教委。
3、做好学校的防汛工作,成立以校长为首的领导小组,安排防汛值班人员和成立抢险队伍,并在汛期前进行大检查,做到有备无患。
4、做好假期的值班安排工作,以防学校被盗。
5、与后勤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使之后勤人员人人参与安全管理。
(七)做好学校的绿化美化工作,使学校变的越来越美好。
1、作好对花草树木进行全面修剪,浇返青水等工作。
2、对不利于花草生长的花池土壤进行换土、实施底肥。
3、对死的月季花、龙爪槐、爬山虎进行补种。
4、协同德育主任抓好环境卫生工作。
三、抓住重点力求创新:
1、抓好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保障,积极参加计财科组织的后勤主任和保管员的培训。
2、结合新的办学标准,发挥管理系统的使用提高后勤管理水平。
3、定期主动召开教职工会议,虚心听取建议,提高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4、组织后勤人员学习文化知识,丰富头脑;创造机会,走入课堂,了解现代教育教学,更快地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技能。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优秀培训的调研报告【第九篇】
绵阳市辖六县两区一市(县级),20xx年全市总人口5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农村适龄劳动力万人。其文化程度构成:小学及小学以下万人,占%;初中文化万人,占%;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万人,占%。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左右。
20xx年全市从事非农产业人数万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总数万人(省外务工万人,省内务工万人)。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素质初中文化程度居多,低层次和高层次的较少,其构成为:文盲半文盲占%、小学文化占%、初中文化占%、高中文化占%、中专及以上占%。外出务工人员年龄分布上青年壮年居多。20岁以下占10%,20-30岁占30%,30-40岁占50%,40岁以上占10%。
(二)农民工就业分布和收入情况。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我市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业领域分布在建筑施工、加工制造业以及餐饮商贸等行业。其中:二产业从员601583人,三产业人员414074人。从事建筑业295428人,占农民工总数%;从事加工制造业262856人,占农民工总数%;从事装饰、装修、餐饮、家政服务、商贸、运输等行业551916人,占农民工总数%。20xx年全市农民工劳务收入亿元,农民人平增收834元,占整个年收入的1/3以上。农民工外出务工主要分布在广东、深圳、江浙沿海和北京、上海、新疆、西藏等省(市、区)。通过调查还发现,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和收入,比文化程度低的要好、要高。如我市游仙区玉河镇,全镇5471户,总人口17921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0701人,常年在外务工人数7485人,全年劳务总收入3342万元,外出务工人员人平4465元。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务工人员年人均劳务收入在平均数以下,尚差35元;初中文化年人均劳务收入在6000元,高中文化以上在8000元左右。分别超过平均数34%和79%,同时,通过我们的调查和用工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参加过技能培训和文化程度高的农民工,更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其文化程度和掌握的技能与劳务收入成一定的正比例关系。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进城务工经商,不仅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的步伐,也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建设,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财政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农民工教育培训资源状况。
我市农民工培训教学资源较为丰富。现有大、专院校4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农业中等专业学校各1所,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5所,民办教育培训机构104个,镇(乡)成人学校137所,市、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12个,已建立劳务用工龙头企业47个,20xx年龙头企业使用农民工3720人。20xx年,我市市县共建立劳务培训基地72个。各类培训机构共培训农民工88389人,培训输出71004人。
(二)开展农民工培训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1、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重视,是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保证。
重视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把我市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尽快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的最基本途径。市委、市府从起就提出了在我市农村实施“人才工程”、“科教兴农”战略,充分发挥我市科技、教育力量雄厚的优势,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行业组织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截止目前为止,我市从市到县(市、区)都成立了由分管市长、县长挂帅,农业、教育、建设、劳动保障、财政、科技、计划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民工劳务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农民工培训、就业与服务等工作。各县(市、区)还将劳务开发列为各镇(乡)年底工作目标考核。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协作、面向市场、服务企业”的农民工培训格局。
2、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就业指导、管理与服务工作。
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对农民工的'需求不同。我市在开展农民工培训中,着重根据当地劳动力素质现状和省内外劳务市场的需求,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注重实效。如我市梓潼县、北川县在本县培训机构力量相对较薄弱的情况下,在实施“工业强县,以工促农,城乡互融”的发展战略中,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方面与绵阳农校、四川建筑学校等签订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协议,学校定期到本县与新建企业联合举办职业技能培训。近两年来,就地安排剩余劳动力余人,同时采取“公司+基地+农民”带动1500余农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而培训资源相对丰富的涪城、游仙等区(县)则将培训安排到各镇(乡),在每年冬春之际民工返乡与外出之前,聘请绵阳大中专院校的学者、企业的专家到各乡镇开展农民工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岗位技巧等方面知识的引导性培训;二是与各厂矿、企业、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举办上岗技能培训,采取“招生—培训—荐业”一条龙服务方式,开展委托培训、定向培训和定单培训,有序向外输送民工。
为了使农民工培训与就业同步。我市各县(市、区)的市级和县级培训基地都成立了农民工就业服务中心,各镇(乡)组建了劳务开发办公室或劳务保障所,负责农民工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一些镇(乡)还建立了外出务工人员培训制度与联系制度。部分镇(乡)配备了专门的电脑,建立劳务信息跟踪平台。如游仙区玉河镇专门找有关技术人员开发安装了劳务开发软件,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了适时管理与指导,制作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务工档案卡和人才登记表,为求职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培训、择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一条龙服务。
(三)农民工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运用,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增加,农民外出务工逐年出现上升趋势,我市需要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就业压力大,但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差,文化水平不高,无专门的技能,使得许多外出务工者择业受限制,常常从事城市居民不愿接受的苦、脏、累、险且工资待遇低的劳力型工作,在城市就业不具备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现阶段我市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门路不宽、信息不灵、渠道不畅,外出务工人员绝大多数依靠亲友、熟人介绍或自己寻找工作岗位。从根本上讲,目前农民工对外输出还处于一种盲目的无序状态,同其他地区相比有一定距离,还存在以下问题:
1、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引导扶持不力的问题。
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理应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要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和部门对农民工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农民工培训工作仅停留在口头上,涉及具体问题落不到实处。有些基层领导认为农民外出务工培训是农民自己的事,可有可无。相关的政策、措施不到位,运转不灵,农民工培训还处于一种比较松散的状态。
2、培训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经费作支撑。
由于认识上存在偏差,在农民工培训经费的投入上随意性很大,即使有也是杯水车薪,有些县由于财力紧张,基本无专门的经费投入,培训资金缺乏保障,相关职能部门和培训机构心有余而力不足,培训单位积极性不高。现有的培训规模小、档次低,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市场和用工单位的需要,对农民工培训仅限于眼前,缺乏系统性的长远规划。
3、对农民工的管理不力,就业指导信息服务不够。
农民工培训、就业的组织管理目前还未理顺,政出多门,责任不落实,与此有关的部门间缺少沟通,配合力差,还未建立起管理、培训、指导、服务等功能协调的专门机构。表现为目前外出的农民工基本上是各自为阵,一盘散沙。用工信息、就业指导与跟踪服务措施跟不上,农民工培训与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
4、多数培训机构基础条件较差,缺乏培训所需设施、设备和高水平的培训教师队伍。对培训机构的考核与监督不力,农民工培训质量无保证。
三、对进一步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我市未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市场和农民工自身素质的特点,在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时,应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一技之长,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为目的,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为重点,以内转、外输为基本途径,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提供优质服务为保障,全面开创我市农民工培训就业新局面。
(一)强化政府行为,建立长效培训机制。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宽、量大,行业和工种众多。仅仅依靠几个政府职能部门和培训机构及社会办学力量是难以完成这项使命的。必须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特别是各级政府要制定长期稳定的农民工培训与就业政策,建议国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把农民工的培训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在开展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农民工培训长远规划。同时,建立一套有利于农民工培训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农民科技培训和技能鉴定的良好环境。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培训与服务,推动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地向非农产业转移。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保证农民工培训工作正常开展。
农民工培训,按照我国农村的实际和国际通行做法,国家是农民工培训投入的主体。为使农民工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建议国家成立“农民工培训基金”,中央、省、市、县每年按农业人口从财政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构成“农民工培训基金”作为专项培训经费,把农民工培训当作一项公益性事业来做。同时发挥社会力量、企业筹资参与农民工培训,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工培训投资体系。而不应搞成社会办学形式,以免加重农民负担。
(三)建立培训体系,健全运行机制。
农民工培训涉及多个行业与部门,培训机构众多,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应明确培训主体,逐步形成政府统筹,农业部门牵头,财政、教育、劳动保障、建设、科技、计划等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办学力量广泛参与,运转灵活的培训体系。严格考核与认证各类农民工培训机构。建议由各级农民工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把关,实行一年一度的培训质量资格认证评审制度,对不按要求、弄虚作假的培训机构取消其培训资格,严把农民工培训质量关,建立培训、管理与服务三结合的劳务开发网络服务体系。疏通就业输出渠道,拓展就业空间,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及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规范中介行为。要有专门机构负责做好劳务输出法律援助和民工救助工作,解决劳务纠纷和拖欠民工工资等问题。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四)创新培训模式,树立新的培训观念。
对于农民工培训,要树立以人为本,突出技能,注重实效的培训理念。
建议实行全国统一印制和颁发农民外出务工证或岗前技能培训证书。各用人单位必须坚持凭技能等级证书和外出务工证才能录用的原则,二是降低农民工技能培训办理的技术等级证书费用,以促进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开展。同时在培训方式上,要采取学员分散学与集中学相结合,在教材开发上,既要讲究规范、统一,又要立足于农民自身的实际和行业岗位要求来编写一些以卡通式、操作说明式、流程图示等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灵的“乡土”教材;在培训与考核的评价体系上,要按照融培训标准和考核标准于一体的岗位能力标准,重点考核学员对实践技能的掌握,多实践操作,少理论学习。同时培训与考核相分离,以保证考核评价的客观公正性。
(五)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培训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农民工培训奖励基金,用于激励调动培训、用人单位企业开展农民工培训就业的积极性;二是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实行困难补贴或奖励;三是在农村普通中学、职业中学中开设就业转移技能培训课程,并把技术等级证书评定结合起来,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制度。
优秀培训的调研报告【第十篇】
(一)要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职工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尽快形成职工培训、技术比赛、技能鉴定、资格认证等“一条龙”工作格局。一是由劳动部门前头,工会积极参与,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对至今尚未执行“持证上岗”制度的企业,由劳动部门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工会加大检查、建议力度,督促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有计划地分期、分批落实到位。二是拓宽职工技能鉴定的覆盖面,凡是纳入全市劳动竞赛范围内的比赛工种,无论是通用工种还是行业工种,只要基本符合劳动部门申报条件,都可以通过比赛免试直接参加技能鉴定,使更多的工种能够参加技能鉴定。有关方面要及时建立完善职工技术技能培训制度和等级评定标准,依法维护和保障职工享有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三是完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和晋升制度,进一步加大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以赛促训工作力度,使职工学以致用。实现培训内容、形式和方式方法的创新,培训工作要从适应型向提高储备型转变,从注重积累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从注重学历培训向复合型人才培训转变。四是拓宽职工教育阵地。进一步规范职工学校,建立以市职业技术学院、市高等技工学校等为职工技能培训基地。广泛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为提高职工文化技术素质提供便利、快捷、优质的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五是完善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工资指导价标准,确认技术工人的价值,鼓励技能人才劳动价值市场化。使高级技工劳动价值真正走向市场,得到社会公认。六是继续实行市人才工作会议确定的优秀技能人才奖励办法,同时扩大数量和覆盖面,利用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拓展职工技能人才成长渠道,鼓励企业培养职工技能人才,留住职工技能人才。
(二)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技能人才培养、使用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措施。
第一要企业建章立制。企业经营者要提高认识,把“职工技能素质提高工程”摆上议事日程。逐步建立起职工培训、竞赛、鉴定、使用、待遇“五位一体”的有效运行机制。切实制定职工技能登高计划,把培育和造就一批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纳入企业经营发展总规划之中。要通过评选“首席员工”等形式为广大职工学技术、练本领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对技能人才的使用和享受的待遇要有机结合起来,拉开技术工种、技术等级之间的待遇差距。对技术带头人、技术创新有较大贡献的高级技能人才要实行奖励制度并与工资挂钩。做到工人以技定级、以岗定酬、岗变薪更,鼓励工人一专多能。激励更多职工自学成才、岗位成才,使更多的职工真正成为市场经济需要、企业欢迎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第二要社会营造氛围。大力宣传技能型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营造一个重视技术人才、爱惜技术人才的社会氛围尤为重要。进一步强化社会各界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意识,强化优秀的技术工人与科技人才一样都是企业宝贵财富的意识。克服“重科技、轻技能”的错误观念,在全社会逐步形成重视、培养、关心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新局面。每年通过全市职工技能竞赛,表彰一批技术能手、创新能手,选树一批优秀技术工人典型,命名一批先进操作法,对有贡献突出的技术工人,积极推荐享受政府津贴,并破格晋级,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
(三)要建立和完善职工教育经费征缴、提存、使用、管理制度。
建议政府有关方面要强化监管措施,督促企业按照法律规定足额提取教育经费,承担起职工培训、技能鉴定的责任。一是要不断建立和完善职工教育经费投入制度,确保企业工资总额2。5%左右的经费用于职工教育和培训工作。二是要在培训经费上,拓宽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的经费来源。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采取统筹的办法,可依法征缴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另一方面政府每年也应划拨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职工培训专项经费。实行政府、企业和职工共同负担的办法,健全“培训、练兵、竞赛、晋级”四位一体机制。为防止人才流失,可明确规定受益职工对企业的服务期限,违约赔偿。尽快实现职工职业培训的良性循环。
(四)要建立和完善工会组织提高职工技能素质的网络体系。
发挥自身优势,突出维护职能。全市各级工会组织要加强领导,依法建立健全职工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从源头参与、源头维护人手,运用法律武器保障职工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培养高职工技能素质的网络体系。将技能培训、岗位练兵、优秀技能人才培养、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使用等内容,纳入工资协商和集体合同的签订范畴,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职工代表巡视等有效制度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各级工会要加强职工技协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技协组织的职能作用。积极主动督促、配合有关部门,建立优秀技能人才库,为培养优秀技能人才搭建平台。与企业资源共享,发挥工会教育职能作用,利用企业现有的文化教育阵地,对职工进行多形式、多层面的技术技能培训。凝聚能工巧匠和技术骨干。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赛、技术培训、拜师学艺等活动,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促进职工技术素质的全面提高。
立足共建共享全局,狠抓工作落实。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工会工作会议和市工会四次代表会议提出的“深入开展以经济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建功立业活动。以“建功十一五、和谐促共赢”为主题,创新载体,塑造品牌,激励职工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奋斗目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等职工技能提高新途径,紧紧围绕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种,开展带有示范性的劳动竞赛和技术比武活动。深入扎实推行首席员工制度,为岗位工种树立先进带头人;积极推进争创“工人先锋号”活动,为行业系统树立先进群体。广泛开展“我为节约做贡献”活动,引导职工在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节能降耗、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贡献力量。不断完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保障和激励机制,激励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学赶先进,争创一流,多做贡献。积极探索有效形式和途径,不断深化主题,加大力度,创新载体,完善机制,为广大职工建功立业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