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课题论证报告【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63207

【导言】此例“课题论证报告【通用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论证报告范文【第一篇】

构建精品课程是教育部深化教学改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将引导学校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切实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改善、加强学校信息化条件建设,利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教学资源上网并共享,使全国同类学校在实施同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借鉴并能使用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提高同级学校的教学和人才的培养。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区居民生活水平已大幅度提高,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不仅要求少得病不得病,而且要求健康长寿活得有滋味。但是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大城市集中了80%的优质医疗资源,社区不仅缺技术缺人才,更缺社区护理人才。社区护理人才不仅是护理服务的提供者,还是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管理者、沟通者、教育者、研究者,甚至是决策者。但是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还是按照传帮带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通过以构建精品课程为契机,让护理专业学生通过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学到更多适用的知识,解决护理人才匮乏的问题。

《社区护理》是将预防医学与护理学理论知识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学科。该课程涉及学科多,知识面广。现在中职护生基础较差,很难把多学科知识融合起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所以,构建中职卫校《社区护理》精品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基于上述背景,有必要研究分析社区护理人才培养规格,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具有中职特色的课程体系。

2 课题研究的意义

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学校是否拥有一大批高水平的反映学科前沿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主干课程,是衡量学校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课题的主要意义包括以下几点:

(1)有利于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2)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3)有利于培养中职高素质师资队伍。(4)调动中职护生学习积极性,让中职护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5)改善中职学校实验实习条件。(6)转变中职教育理念。

3 国内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正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大力提倡院士、教授等名师上讲台,以促进教学梯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力求建立内容新颖、方法和手段先进、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的高质量、高水平、具有示范作用的精品课程,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我国中职学校存在师资数量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实训条件简陋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矛盾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这就给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高校教学中,精品课程已试行多年并推广使用。但目前精品课程还没有很好地运用到中职教学中,特别是在医学类的精品课程较少,制作《社区护理》精品课程的中职学校目前也很少,制作的水平也只停留在课件、视频制作的层次上。

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以《社区护理》课程为主线,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建立一套以培养中职护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2)修订《社区护理》课程的教学大纲,使之满足教学的需要。

(3)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开发出一部分适合于开放、创新的实习项目,并结合现有的实验设备,加大开放实验项目的个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制作多媒体课件,使课堂教学知识更新、更全、更有吸引力。同时拟采用网络教学,实现网上课堂、网上题库、网上讨论和网上答疑,满足学生进一步自学的需求。

5 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根据中职护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制定合理课堂教学大纲和实验方案,提高中职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积极开展案例教学、讨论式、开放式、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3)组织专人精心编选教学用书,形成文字教材、电子教材、辅助材料和参考资料相配套的立体化教学用书和教学软件,以适应多样化的教学需要。

(4)进行网络授课、网络答疑,增强网站互动性,与学生进行网络资源共享。

(5)改革考核方式,建立试题库,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 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对比法、互联网络自主交流活动等。

7 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2月):落实团队人员分工;收集相关精品课程资源;写好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12年1月~2013年12月):制定教学大纲,编写实践教材以及电子教案,开发课件;开发新的实践教学基地;开发习题库;完善网上资源。

第三阶段(2014年1月~2014年3月)对实施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整理资料,完成结题各种材料;提交结题材料。

8 课题的保障条件

(1)学校拥有30间多媒体教学平台,120多台教学用电脑,1间计算机网络中心,教学设备能得到保障;在课程建设经费的保证上,学校给予启动费及配套建设费。

(2)为保证课件的制作质量,学校专门成立了精品课程课件制作室,举办教师课件制作和网络课程建设培训班;

(3)学校将精品课程作为同级教学改革成果和科研成果认定,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4)学校对精品课程建设科室的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及教学改革等均给予经费投入及政策支持。

9 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1)负责人:周轩。负责协调整个课题的各项工作,研究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等工作,写好开题报告,书写各种结题材料。

(2)主要研究成员:

张红兵:负责课题研究设计,撰写各种研究报告。

何春秀:负责制定教学大纲,编写实践教材。

卢小春:负责设计问卷调查,制作电子教案,开发课件。

莫苗:负责开发新的实践教学基地,开发习题库

韦凤利:负责查阅、收集资料,完善网上资源。

10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提供形式

论证报告范文【第二篇】

关键词:蓄滞洪区;防洪;评价论证报告

中图分类号:TV87文献标识码: A

在编制蓄滞洪区防洪影响评价报告时,应根据流域或所在地区的河道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评价手段和技术路线。在防洪影响评价工作中除执行《编制导则》外涉及其它专业时,还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具体编制要点为:

一、概述:概述一般应包括项目背景、评价依据、评价范围、技术路线及主要评价内容。

二、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包括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所在蓄滞洪区基本情况等。简述建设项目名称、性质、地点和建设目的,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工程地质,建设项目施工方案,蓄滞洪区基本情况,地形与水系,水文与气象,河道、渠系基本情况,必要时进行河道演变分析,河道演变分析应包括河道历史演变概况、河道近期演变分析、河道演变趋势分析,分析建设项目对河道行洪和河势稳定的影响。

蓄滞洪区内的防洪排涝与灌溉设施,安全建设工程现状,规划总体布局与实施安排,调度方案,蓄滞洪区运用几率,对蓄滞洪区的防洪评价项目也十分重要。

三、建设项目对防洪的影响

蓄滞洪区的设计蓄滞洪水位、围堤外江设计洪水位可直接采用有关规划成果。

蓄滞洪区内涝水位确定和建设项目涉及蓄滞洪区内主要河道、渠系时,一般应进行相关水文分析计算。其水文分析计算的内容包括:

资料的审查与分析;资料的插补和延长;采用的计算方法、公式、有关参数的选取及其依据;不同频率设计流量及设计水位的计算成果;成果的合理性分析。

蓄滞洪影响分析计算

蓄滞洪影响分析计算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占用蓄滞洪区的面积和容积分析计算;建设项目对分洪影响的分析计算

退洪影响分析计算

通过数学模型,计算项目建设对蓄滞洪区退洪过程的影响。

防洪工程影响分析计算

对可能影响现有防洪工程安全的建设项目,还应进行施工期和运行期渗流及渗透稳定、抗滑稳定、结构安全等计算复核。

河道行洪和河势影响分析计算

对于跨越蓄滞洪区内河道的建设项目,还应分析计算其对河道行洪和河势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等技术手段进行。其内容应包括:建设项目最大壅水高度和壅水范围;对主要汊道分流比的影响;工程影响范围内代表性断面流速分布的变化情况;主流线、深槽、洲滩、岸滩断面等的变化情况;工程影响范围内防洪工程及其它设施附近流速大小与方向的变化。

排涝、灌溉影响分析计算

分析计算建设项目对蓄滞洪区内现有的排涝、灌溉水系布局和排涝、灌溉设施能力等影响。

四、洪水对建设项目的影响

淹没影响分析计算

蓄滞洪区分蓄洪水时,对建设项目可能造成淹没影响的应进行淹没分析计算。

冲刷与淤积影响分析计算

蓄滞洪区分蓄洪水时,对建设项目可能造成冲刷与淤积影响的应进行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冲刷与淤积影响可通过经验计算、数学模型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等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分析计算。

五、建设项目对防洪的影响评价

根据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所在蓄滞洪区的防洪任务与防洪要求、防洪工程布局及其它国民经济设施的分布等情况以及洪水影响评价计算成果,对建设项目可能对防洪产生的影响进行总体分析评价。

有关规划实施的影响评价,分析评价建设项目与有关的流域防洪规划、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以及其他国家已批规划的关系以及对规划实施的影响。蓄滞洪区运用的影响评价包括对蓄滞洪区分洪的影响和对蓄滞洪区退洪的影响以及对流域总体防洪能力的影响

防洪工程的影响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影响范围内堤防附近流速、流向的变化情况,分析评价项目建设对堤防、护岸等工程的冲刷影响;对可能影响现有防洪工程安全的建设项目,还应根据渗透稳定、抗滑稳定、结构安全复核等计算成果进行安全影响评价。

安全建设设施的影响评价,是分析评价建设项目对现有的和规划的安全区、安全台、避水楼、转移道路及桥梁等安全建设设施的影响。

蓄滞洪区内河道、渠系的影响评价,包括对河流水系行洪、排涝、灌溉能力的影响;对河道行洪的影响;河势稳定的影响还有对排涝、灌溉设施的影响;防汛抢险和水上救生的影响评价;蓄滞洪区管理的影响评价。

六、洪水对建设项目的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防洪标准与蓄滞洪区运用几率的适应性评价;淹没影响评价;冲刷影响评价;洪水对建设项目影响的综合评价结论。

七、减轻或消除洪水影响的措施

建设项目对蓄滞洪区分洪运用、防洪、排涝、灌溉等方面有影响时,或洪水对建设项目有影响时,应就其影响提出减轻或消除影响的措施,主要包括(1)建设项目优化调整措施,(2)防洪避洪措施,还有其它补救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建设项目工期安排的优化调整、施工期的监测和管理及监督,分洪救生设施的配备,警示标志的设置,防汛抢险预案和分洪。

7结论与建议

结论

总结归纳洪水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1)蓄滞洪区运用几率分析结论;

(2)建设项目对防洪影响的评价结论;

(3)洪水对建设项目影响的评价结论;

(4)减轻或消除洪水影响的措施。

建议

为保证蓄滞洪区正常运用,维护蓄滞洪区防洪工程及其他水利设施安全和建设项目自身安全,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关建议。

参考文献:

[1] 李友起, 陈宝中, 衣秀勇。 防洪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 海河水利 2010

课题论证报告【第三篇】

1、谬误的选择

(1)选四点?

考试大纲要求我们选择若干要点评论该论证的有效性,那么若干是多少?

建议这里选择四点。因为评分标准里给出,根据分析评论的内容给分占16分,其余14分按论证程度、文章结构与语言表达给分占14分,那就是让你写出4点谬误,每点正好4分。

(2)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建议写五点?

有时我们也建议考生写五点谬误,原因如下:

第一:虽然每篇论证有效性分析的素材大多有8个左右的谬误,但一般参考答案中只会给出6个。找到这6点中的4点并且分析有效,逻辑分就是满分。

第二:阅卷标准有一条:“即使不是参考答案中的内容,但考生谬误找的正确且言之成理的,也应给分”。但由于阅卷老师的水平高低不一,在这一点上可能会出现误判。

第三:如果对自己挑选的四点谬误把握不准,就多写一点,踩中答案的可能性就会变大。

第四:写四点字数不够,既然字数不够,就点数来凑。

(3)正文写四段就只能写4个谬误吗?

不一定。有时可以将一些相关联的谬误,并入一段来写。这样正文中写4段可能就有6个左右的得分点。

(4)谬误选择的原则

①把握原则:选最有把握的去写,如果找到几点都有把握,就找可写性强的。

②分散原则:将谬误分开写。集中在一段写出的文章不美观,且层次性差,而且可能会造成阅卷老师的误判。

③常见原则:要写常见的谬误,减少出现冷门的专业术语,降低误判的概率。

④质疑论证原则:要优先质疑论据对论点的论证,而不是论据和论点本身。

⑤相同论点原则:论证同一个论点时出现的谬误可以写入同一段,以求增加得分点

2、正文的段落安排

(1)字数要求:要求600字左右,写到第30行(600字提示位置)或者第30行的前后两行即可。

(2)四段式结构:

(3)五段式结构

3、写作的正文母板

(1)正文基础母板

正文段落的基本母板为:引+疑+析+(结)

引:引用材料,告诉阅卷人在质疑什么;

疑:表达质疑,指出材料存在逻辑错误;

析:段落的核心,对材料逻辑谬误进行具体分析说明

引、疑要简短,析要详细。

(2)正文进阶母板

①并列式质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用两个分析句,质疑同一个论点。即:

引+疑+分析句1+并列词+分析句2

②让步式质疑:由一个论据推出了一个中间结论,又由此中间结论推出最终结论。即:

由材料的论据不能推出。(中间结论),因为。,而且,即使这一中间结论成立,也无法推断。(最终结论),因为。

4、正文的常用词汇

(1)过渡词

递进:而且、况且、更何况

让步:即使。也、就算

并列:此外、同时、另外

假设:假如、另外一种可能、考虑到、\\如果

(2)引入分析的词

因为、可能、或许、也许、一般、通常、需要确定的是、是否是主要(决定性)的因素、很可能真实情况是、如果实际情况是

(3)表达质疑的词

可能不、未必、不一定、成问题、有待商榷、有些牵强、不敢苟同、难以必然成立、缺乏说服力、有失偏颇、不太恰当、不足以、难以让人信服、并不意味着、并不代表

5、正文写作的常用问题

(1)不用引号:用引号告诉阅卷人你质疑的原文是什么。

(2)引用过长:引用务必要简洁。

(3)质疑啰嗦:质疑要直截了当。

(4)定性错误:考试大纲规定“不考察逻辑学的专业知识”,所以其实无需指出逻辑错误的类型,如果对逻辑错误的定性有十足把握,不影响阅卷就可以写,否则就不要写。定性错逻辑错误会失分,还不如干脆不写。

(5)绝对化:要避免使用绝对化的判断词和语气词。

(6)有疑无析:论证有效性分析的核心是“析”,这部分一定是重点。

(7)发表观点:论证有效性分析的立场中立,我们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分析材料的逻辑漏洞是什么,无须发表自己的观点,用词和表达也要客观。

课题论证报告【第四篇】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建议非常具有时代特征和深远的社会意义。多年来,国内外对阅读教学的研究著述甚多,主要围绕教师“教”的行为,而涉及到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却极少,也就是说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实践”的行为。我们之所以提出“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这一课题,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化的实现有着很多因素,其中人的现代化是不可缺少的。当今时代已逐渐进入以人为本的时代,人的个性化、人性化再次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时代的发展呼唤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原因有三:首先是学生的阅读参与意识较之于过去更浓厚了;其次是今天学生的知识比之于过去要丰富得多、现代得多;再次是未来社会对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学生除了掌握一般的阅读技能技巧外,还必须要掌握阅读的策略。

二是学大于教的需要。“教”与“学”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在现有的课堂阅读教学中,常常出现的是“教大于学”或者“教等于学”的现象,造成学生阅读水平的低劣。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理念和“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要求,理想的课堂教学应当建立在“学大于教”的逻辑起点上,只有具备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学生所学的知识才会超过教师所教的内容。

三是传统教学的反思。中国的传统教学思想,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把学生看作是教学的对象或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自学,重统一而不重多样。阅读现象千人一面,一样的阅读方法,一样的阅读感受,一样的阅读结果,甚至连考试的答案也一样的标准,对个性差异的学生从没考虑要去创造条件,或者去营造培植的土壤。这样做会极大地抹杀学生能动的一面,又与当今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相一致。

四是课程标准的需要。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实施建议部分已经明确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概念。不管是原教学大纲,还是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都把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阅读的方式、阅读的品质,从而形成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界定

1.内涵揭示:个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在个性之后加上“化”,则构成了动词,表示转变某种性质或状态。因此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就是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思想,所达到的不仅仅是感受和理解,还是有创造和有批判意识的阅读实践,形成可持续发展阅读习惯的目的,并且使其得到长足发展的个性阅读行为,所关注的是学生生存性的问题。

2.外延揭示:指在课内和课外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把握文本、超越文本,使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5个子课题:

①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实施策略的研究;

②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③小学生个性化阅读与表达运用关系的研究;

④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师地位与素养的研究;

⑤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评价策略的研究。

2.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

②调查研究法;

③实验研究法;

④总结法。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从2005年8月到2006年1月为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课题进行整体设计,构建实验研究的基本框架,为课题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

①组建课题组,建立课题研究班子,健全研究制度,培训实验研究人员。

②查阅文献资料,从理论上搞清课题的界定,并寻找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

③制定实验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

④论证实验研究方案,聘请有关专家、顾问进行课题论证,修订完善实验研究方案。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56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