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报告精编3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社会调查报告精编3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社会调查报告1
一、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的特点
(一)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20xx年—20xx年,未央区检察院共批准逮捕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件174起231人,其中20xx年批准逮捕46起57人,20xx年批准逮捕54起76人,20xx年批准逮捕74起98人。
(二)外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多
非西安市城区籍贯的未成年涉罪人员为131人,占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57%以上。
(三)犯罪主体的文化程度偏低
未成年涉罪人员文化程度多集中在初中以下文化,其中初中文化程度163人,小学文化程度的49人,文盲1人,占涉罪未成年人总数的92%。
(四)侵财型案件所占比例较大
从近4年来所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统计情况看,侵犯财产型犯罪多发、频发,所占比例较大,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两抢一盗”等侵财性犯罪案件战占案件总数的70%。其中,抢劫案件高居首位,占所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42%。
(五)共同犯罪现象比较突出
调查数据反映,共同犯罪案件占所案件总数的83%。有的为了壮胆结伙作案,有的仅为讲哥们儿义气或逞一时之勇而走上犯罪道路。
(六)暴力型犯罪现象比较突出
涉案罪名大多数集中在抢劫、故意伤害、故意杀人、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绑架、非法拘禁等暴力型犯罪案件上,占案件总数的59%。
(七)作案地点多在城乡结合部
未央区是正在发展中的城乡结合地区,有的地段人流量少,比较偏僻,使这些未成年人犯罪有了可乘之机。如在涉嫌抢劫犯罪案件中,以城乡结合部作案的约占30%。
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主要原因分析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十分复杂,与社会环境、文化生活、经济发展、家庭环境及法制道德教育等各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父母忙于生计、家庭残缺、过分溺爱娇惯,使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缺乏必要的教育和监管,游荡于社会上,在经济拮据时容易受到诱惑走上犯罪道路。
社会调查报告模板2
一、调查时间
20__年7月16日-20__年8月5日
二、调查对象
贵州省平坝县城关镇平坝三中学校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以及关联对象
三、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访谈、当地参考数据
四、社会实践调查经过
一、“留守儿童”现状
全县在中小学就读的“留守儿童”共8839人,占全县中小学生数(人)的%。其中,在中学就读的2663人,占全县中小学学生数(人)得%;在小学就读的6176人,占全县小学学生数(人)的%。留守儿童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占90%;托付亲朋好友照顾的占10%,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收展尤其是人品、心理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亟待引起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瞅。
1、留守儿童占在读未成年人中的比例颇高。随着经济的快速收展,受国家大形势影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不再是主要,村民的瞅线更多的朝向外面。因此,在平坝三中读书的同学中抽样调查了50名同学中有21名是留守儿童,占42%。也就是说100名中将近42名,留守儿童占有相当高的比例。“隔代监护”即由(外)祖父母监护的有13人,占%。
2、留守儿童的总体学习成绩偏低,学习环境偏差。
根据9年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在0~60分的同学在留守儿童中占%,60~75分占留守儿童中%,即在中等以下的留守儿童占其总体的%。由于学校教育设施的简陋,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师生沟通平常,教师教育方式的不适应,使得我们在对留守儿童中收现%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己解决或根本不理会。
3、留守儿童心理普遍欠良好。当问到:“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吗?
”这类问题时,据统计回答两个以上是“否”的留守儿童占%,还有很多小孩心理过迟成熟,很多同学在回答为什么会填如此愿望(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被问及到为什么不想当科学家、老师诸类问题时,都回答家里不好不现实,相当部分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没拥艿得人称道的地方,甚至少数同学在被调查问到“被人欺负时怎么办?”时回答“忍气吞声”,还有%都以为生活现状很苦恼。
4、留守儿童自我约束力较弱。
由于监护的不得力,以及孩子自我约束力不强,心理意识、行为作风得不到及时的、无效的纠正,以致在学习、纪律、意识形态上都存在着偏差,通过对其监护人和邻居的访谈中,很多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监护人教导,在学校也经常纪律违规,经常打架斗殴,甚至还入现了偷盗等一系列问题。
社会调查报告3
一、社会调查的基本类型
1、典型调查:是指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如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等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其目的是通过直接地、深入地调查研究个别典型,来认识同类事物的一般属性和规≤≥律。
正确地选择典型是进行典型调查的关键。典型选得适当,调查的结果可以真实地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属性。典型选错了,调查的结果就不可能真实地反映同类事物的共性,只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典型是客观存在着的,不是调研者主观选就的。调查者选择典型的过程,是根据调研目的,在调查对象中发现和确定典型的过程。
典型调查的目的不在于认识少数的几个典型,而在于借助于典型认识它所代表的同类事物的共性。这就要求对典型进行深入的全面的直接调查。
2、重点调查:是通过对重点样本的调查来大致地掌握总体的基本数量情况的调查方式。所谓“重点”,是指总体中那些在某一或某些数量指标上占有较大比重的单位或个体。
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一样,它们都不是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具体的调查对象,因此,选点都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但它们调查对象的数量都较少,因此都比较省时、省力、方便易行。两者的差异在于:重点调查的具体对象是重点,而重点不一定要有代表性或典型性,而要求在总体中具有重要地位或在总体的数量总值中占有较大比重,而典型调查的对象则要求其代表性或典型性;另外,重点调查主要是数量认识,而典型调查主要是性质认识。
3、抽样调查:是指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人或单位作为样本,通过对样本的调查研究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与典型调查相比较,抽样调查一般是标准化、结构式的社会调查,它具有综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功能,因此,抽样调查已成为现代社会调查的主要方式。
抽样调查的调查对象一般要求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随机样本的代表性较少受到抽样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其代表性是由随机抽样方法来保证的。因此抽样调查的信度和效度首先依赖于科学的抽样方法。
根据调查任务的具体要求,确定总体的范围,这个范围就是抽样的范围。如果不能明确抽样的具体范围,就不能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
4、个案调查:个案调查有两种情形,一是专项调查,即调查的对象只有一个个体,调查的目的只是为着了解这一个体的状况。二是从某一社会领域中选择一两个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这种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认识所选调查对象的现状和历史,而不要求借此推论同类事物的有关属性。因此,个案调查如需选择具体的调查对象,则并不要求其代表性或典型性,但要求个案本身具有独特性。
二、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社会调查工作的具体程序,大体可分五个相关联的步骤:
1、确定调查课题;
2、设计调查方案;
3、收集资料;
4、整理与分析资料;
5、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其中(1)、(2)两个步骤是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因此,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调查阶段、研究阶段和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调查课题,明确调查任务;明确课题调查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确定调查研究的类型和方式方法,制定调查方案和调查大纲等。
调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调查设计的要求收集有关的资料。在调查阶段的初期,调查人员应尽快打开调查工作的局面,注重材料搜集工作的质量;调查阶段的中期,应注意总结前阶段调查工作的经验与问题,提出新对策,确保后阶段的调查质量;调查阶段的后期,要对已有调查资料进行质量检查和初步整理工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就地补充调查。
研究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资料进行审核、整理与统计,区分真假,消除资料中的假、错、缺、冗现象,以保证资料的真实、标准、准确和完整。在此基础上,对审核整理后的材料和统计分析后的数据,进行思维与加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说明事物的前因后果,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理论说明。这是社会调查的深化、提高阶段,是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阶段。社会调查能否出成果,以及成果作用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个阶段的工作。
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撰写调查研究报告。报告应着重说明调查结果或研究结论,并对研究过程、方法以及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等进行系统的叙述和说明。
三、社会调查课题的选择
(一)正确选择调查课题,需要考虑的因素:
1、选择有能力完成的课题:人们常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选题时,要扬长避短,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研究能力的高低,选择难易程度合适的课题。
2、选择有兴趣完成的课题:兴趣,作为构成个性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也是选题时所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兴趣可以促使人们去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最后的成功;兴趣可以调动研究者心理活动的积极性,容易在大脑皮层形成相应的优势兴奋中心,从而为思维的飞跃、灵感的出现作好了准备。
3、选择有条件完成的课题:条件制约着一切事物的存在、变化和发展,任何一项活动的进行和完成,都要以各种必要条件的具备为前提和保证。例如是否有足够时间、足够参考资料,有关单位的配合程度等,都是选题时必须重视的外部条件。
(二)选题的范围与内容:
1、选择专业范围内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2、选择专业范围内在学术观点上有争议的课题;
3、选择专业范围内具有前瞻性的带有探索性的课题;
4、选择专业范围内总结实践经验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