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漫话读后感范例【最新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漫话读后感范例【最新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漫话读后感范文【第一篇】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读洛克的《教育漫话》就宛如一位有思想的长者站在你的面前,和你聊天,聊聊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语调亲切平和,娓娓道来,所聊内容却非常深刻。他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而绅士教育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一旦绅士受到教育走上正轨,其他人都会很快走上正轨。
洛克在书中讲了三个方面的话题:体育、德育和智育。作者把体育(实质上是健康教育)放在第一位讲,因为“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康的体魄。”“我们要有自己的事业,要得到幸福,必须先有健康的身体;而要功成名就,出人头地,更必须先有能够忍耐辛劳的强健体魄。”“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绅士人格的灵魂。”因此,德育被洛克作为全书的重点来讲述,真正的绅士要善于获得自己的幸福,而又不妨碍其他绅士获得幸福;德育的基本原则是以理智克制欲望。在聊到智育问题时,洛克特意强调了功利原则和教学方法。
《教育漫话》这本书聊了许多关于孩子教育的话题,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对我们教师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这句话是很有远见的。作者认为应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对孩童的身体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等等。
二、“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
如说理、鞭笞、榜样、责骂、强迫等。其中有两点我非常赞同。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
三、“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2、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3、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
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教育漫话》这本书虽然文字是有限的,但带给我的启示却是无限的,它们都将陪伴我在教育的征途上不断求索。
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漫话读后感范文【第二篇】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它主要论述“绅士教育”。读了《教育漫话》使我对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传统教育思想有所了解。这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教育学,除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外,某些主张如对教育力量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论述等等。作品虽然写于三百多年前,时至今日仍然有着现实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洛克十分重视早期教育的关键作用。一是因为儿童少小时的可塑性最大。二是因为幼小时的印象“都有极重大极长远的影响”。像水源一样,稍加引导,“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因此,越早教育越要谨慎从事,因为教育上的错误“像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错了,以后就难补救了。
小学儿童的可塑性也很大,因此,我们的教育应从养成教育抓起,如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等。书中关于习惯的养成,我觉得很有可迁之处。“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需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机会,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机会,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不过我在这里有两点要提醒的。第一,你要他们练习某种习惯,最好和颜悦色地去劝导他们,提醒他们,不可疾言厉颜色地去责备他们,好像他们是有意违犯似的。第二,还有应该注意的一件事,就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可太多,否则花样太多,把他们弄得头昏眼花,反而一种都培养不成。要等某一件事情经过经常的练习,变得容易自然,他们做来不必再假回忆之后,你才可以再去培养另外一种习惯。”我觉得我们学校这方面也是这样做的。
洛克十分注重健康教育,他认为“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书中他非常详细的说明和指导了饮食、衣着、睡眠等各个方面,如:多吸新鲜空气,要有充分的运动和睡眠,饮食要清淡……其中也有一些是不合理的,但总的来说,他是为了培养儿童俭朴的生活习惯,注重儿童身体的磨练,来造就强健的体魄。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认为洛克所说的“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是由娇生惯养弄坏的,或至少由此受到了损害”是有道理的。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大多从小娇生惯养,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孩子,吃得饱、穿得暖,这一切原本也是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却反而使得现在的孩子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天一冷,就会有很多孩子感冒,生病。我们可以学习《教育漫话》中科学的合理的成分,培养儿童强健的体魄,让儿童从小就锻炼身体,使他们将来能抵抗天气,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等多方面的变化。
德育在洛克的教育思想中占有根本的地位,“德行是一个人或一个绅士所应具备的首要的也是最必不可少的一种禀赋,一个人如果缺少德行,就决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甚至不可能被自己所接受或容忍”。在洛克看来,德育不仅仅是指道德品质的培养,而是指整个精神品质或人格的塑造,大致说来它包括德行、智慧、教养以及坚忍等各种美德的培养。
洛克反对溺爱放纵孩子,他认为这是最大的教育失误。当今社会,溺爱放纵孩子这一现象越来越多的存在着。被溺爱的孩子总是哭闹着想要得到某样东西或做某件事,小时侯是糖、玩具,长大后就要的更多了,这时候家长才对孩子的任性感到烦恼。还有许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错误行为视而不见,听之任之,一再的放纵孩子,等小错变为大错才想要纠正,但为时已晚。过分的溺爱孩子,会使得孩子任性妄为,自己想怎样就怎样,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有的孩子对于父母的教育完全不放在心上,甚至理直气壮的和父母争吵。过分的溺爱孩子,会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利于他们在同伴中的交往,进入社会后,人际关系往往比较差。父母应当做到不溺爱放纵孩子,在既严厉又宽松的环境下对儿童进行教育。
《教育漫话》这本书,给我印象较深的还有榜样的作用,父母的榜样作用,教师的榜样作用,同伴的榜样作用。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往往会在无形当中成为孩子学习的对象,尤其在幼儿园,幼儿的模仿学习能力较强,可塑性也较强,教师的榜样作用也就更大了。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从现在起就不断的自我提高,自我充实,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智慧,有修养的人。凡事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更好的起到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同伴交往中,家长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与品行端正积极向上的孩子交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同伴的作用是巨大的。
读了《教育漫话》,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解。我将继续勤奋学习,为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而努力。
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漫话读后感范文【第三篇】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教育专着——————《教育漫话》,这本书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所着,以“绅士教育”为主题,分为健康教育、品德教育、知识和技能教育三个部分。这本书所以称为“漫话”,是因为总计217条,15万字的这本小册子,全部都是写给一个人的信件整理而来的。洛克自己曾这样写道:“这些漫话,与其说是1篇公之于众的论文,不如说是一段朋友之间的谈话”。
整本书都是洛克建议他的绅士朋友———爱德华·葛拉克,如何将儿子培养成为标准绅士———谦和明礼、举止优雅、品行端正、吃苦耐劳,既热爱知识,又能随时握起枪杆为祖国而战的英国绅士。书里的内容是洛克多年做家庭教师经验的结晶。整本书的文字随意,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但处处透着真诚,读这本书放佛是与一位朋友在交流养育孩子的“私话”。打动人的,恰是这种“私话”特有的随意和真诚。书中深入浅出的文字,处处透着教育的智慧。下面就谈谈给我启发比较深的几点和大家分享:
“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是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的经典名言。他认为“凡身体和心智都健全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或心智如果有一方面不健全,那么即便得到了别的东西,也是枉然。”因此,他认为应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对学生体育提出一些比较具体要求: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我们老师和家长当然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后者。现在的孩子在享受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同时也丢失了童年最宝贵的自由。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空间玩耍、锻炼,长时间面对课本、电视、电脑让他们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对生活环境的漠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视力近视?为什么中国儿童的身体素质下降?孩童时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识的学习,到底孰轻孰重?因此,建议家长们,除了关注孩子智力的发展,更多的还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偶尔也陪陪孩子出去锻炼,这对孩子有好处。我国实行的体育锻炼大课间,就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先导,正是与洛克的思想相吻合,通过长期的锻炼,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才能不断提高。
教育的主要任务乃是塑造一个人的精神或人格。因此,德育在洛克那里不仅仅是指道德品质的培养,而是指整个精神品质或人格的塑造。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说得好:“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在我们目前的子女教育中,重视知识和技能教育,却忽视精神和人格的培养,不惜代价地让孩子去学一些文体技能,如钢琴等,而不愿让孩子去学一些有用的手艺,要孩子每次考试都得100分,并为此不让孩子干任何别的事情,一发现问题,不是打骂就是不知所措如此等等。这些做法忘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明白生活的意义,对个人成长十分不利,究其原因,则是目前社会上金钱第一、过分注重功利的风气惹得祸。那么,“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
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洛克先生从英国当时社会的实际,从培养绅士的角度出发,认为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家长跑过来流着眼泪跟班主任说:“我们家孩子我管不住,骂也不是,打也不是,甚至和我们对打,实在没有办法,请你老师帮帮忙。”父母稍加管制或不给零花钱吧,甚至就发恐吓短信威胁家长和老师。我们私下也开玩笑说:“奇葩学生的背后必然有奇葩家长。”那其实这样的孩子就是从小太过放纵和溺爱的后果。真是“从小不管制,老大徒伤悲”。洛克认为应该在孩子“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比如说理、鞭笞、榜样、责骂、强迫等。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在他们面前树立起你要他们做或要他们避免的事情的榜样。父母要选择适宜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就像我们古代的故事“孟母三迁”一样。首先父母要选择或创造良好的、积极向上、充满学习氛围的一个环境或空间,让孩子吸收到最健康、积极和乐观的空气,让孩子在蓝天下健康和茁壮地成长,其中父母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心理,那这种体罚对于孩子就是效果甚微的,或使体罚下的孩子变得懦弱,变的十分的奸诈。在教育中,要想方设法地激起孩子对自己荣誉和名誉的保护,如果他很热爱自己的名誉,他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那在生活中,父母的一个眼神或一句严重的话语都会起到效果。如果使用体罚,就要将他一次驯服,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余地。
“它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两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孩子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他认为儿童能够说话的时候,就应该开始学习阅读。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他建议把字母粘在骰子和玩具上,让儿童在游戏的时候学习字母,在可能的范围内诱导他去有意义地阅读,例如《伊索寓言》或者《圣经》上的一些部分。当他们能够很好地阅读的时候,就应该教他们写字和速记,然后教他们画画。在拉丁文学习上,洛克先生是反对机械学习,反对靠文法规则学习,他举了个例子:一个法国妇人教一个英国女孩学习法文,只是和她闲谈,一点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语,有了一两年的功夫,英国女孩就能把法文说得很好,读得很好了。所以在教学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重视培养智力,多作实地观察,诱发学习兴趣。
1.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2.要重视孩子的兴趣。因为孩子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孩子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3.孩子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要、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孩子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对孩子的教育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进行,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这个观点是一致的。
真理总是朴素的,平淡的文字总会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作者用最平实的文字述说着最深刻的道理,《教育漫话》给了我莫大的启示:注重对学生道德的熏陶和培养,认为学生良好的德性才是最根本,是第一位的。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应更加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操的陶冶,德性的培养,一切从育人出发,坚持立德树人,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过程中要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需要鼓励时投去赞许的目光。我相信他们终会因尊重而成人,会因为老师的宽容有度和耐心呵护,在感知后感动,在感动后明理,从而培植起不断进取的动力。最后我想说:“老师们,善存于心,爱在于行!让我们用爱心搭起桥梁,用关心凝成温暖,用真心传递幸福,用时光铸就“爱可以改变一切”的金色长城!
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漫话读后感范文【第四篇】
记得我刚毕业的时候,就接触到了洛克以及他的《教育漫话》,那个时候,只是匆匆读过这本书的书评,只留下些肤浅的记忆。如今,我又一次翻阅了这本书,才真正搞懂了洛克的博大思想。
当然,提到洛克,我们不得不想到他的“白板说”,他认为儿童的心智是一片空白,后天的教育至关重要,这种思想始终贯穿于全书,从“健康教育”中的“儿童的心智和源头的水性相近,容易引导,决之东则东,决之西则西”,到“道德教育”中的“儿童自呱呱坠地时就应该习惯于克制自己的欲望”,再到“知识与技能教育”中的“当他到了能够说话的时候,他就应该开始学习阅读”,种种理念无一不渗透着他的这种思想。
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教育在儿童的成长中确实起到了催化的作用。从真实的课堂教育,到潜移默化的自然教育;从具体的学科教育,到习惯性的家庭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确确实实看到了儿童在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了不同层次的发展。因此,教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要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还要学会教育的技能技巧,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教育漫话》这本书的主题是“绅士教育“,他所提到的教育,是为了将每个儿童培养成为绅士,成为一个具备健康体魄、高尚道德以及精深知识的人。洛克引用了葡萄牙“儿童热爱学习”的事例,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点。
洛克的教育,并不是单纯的文化教育,它包括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知识与技能教育。其中,他把健康教育放在第一位,他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为了获得强健的体魄,他对儿童的吃穿住行提出了各方面的要求。这里,我要提到的是“冷水浴”,洛克认为“冷水浴”可以增强和锻炼体格,这是有医学依据的。
第二点,洛克提到了道德教育。我们已经拥有了健康的体魄,接着我们就应该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就要不可避免地提到赏罚制度。洛克认为儿童要及早管理,越小的时候越需要严格对待,等年龄越大,反而需要与之亲切地相处。洛克认为使用体罚应该谨慎,因为稍有不慎,就会给儿童的心理造成阴影,儿童可能会胆怯、羞涩、沉默等。但是,现实生活中,体罚处处可见,而且各类的体罚是不注重场合,不注重时间,不注重后果的。
明智的父母绝对不会在公共场合斥责儿童,因为儿童也有自尊,儿童的自尊也需要保护。有些父母在儿童犯了错误就开始对其进行体罚,他们往往带有一些情绪化,使惩罚的程度加重,对儿童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我们必须承认,体罚是最后的手段,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使用体罚。
一旦具备了健康的身体,高尚的品德,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给予儿童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虽然儿童阶段是以游戏为主,但是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习惯也必不可少。很多教育家,都试想着把学习至于游戏中,让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丰富的知识。如:福禄贝尔的“恩物”,蒙台梭利教具,以及幼儿园里的各类养植活动。
如今,幼儿园是否开设英语课成为社会上的一大争议,很多人认为儿童的母语都没有学好,又何谈学一门外语呢?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外语学习的关键期是2—7岁;洛克认为一到他能够说英语的时候,他就应该学习别种语言。其实,我个人非常赞同这种观点,儿童在3—4岁正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候教授他外语口语,他会和学习中文一样快,而且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前期英语口语的储备,对其以后深入学习英语,会起到奠基作用。
可以说,《教育漫话》这本书贴近儿童的生活,对儿童教育的各个方面描述得非常透彻,能够激发阅读者的兴趣,也为教育者的教育实践工作提供了广泛的意见。
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漫话读后感范文【第五篇】
细细品读《教育漫话》,感觉受益匪浅。
洛克认为健康的身体是第一位的,因此在书的开篇就写道:“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为此他提出一套保持健康的建议。如他认为“一定要避免娇生惯养”,“无论冬夏,儿童的穿着都不可过暖”。他主张让儿童从小适应冷水洗脚或洗澡,多进行户外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衣着不可过紧,早睡早起,经常运动,睡眠充足,少用甚至不用药物,饮食要清淡,不喝烈性饮料。他认为儿童最好的食物是牛奶、粥、面包、蔬菜和水果。儿童的卧床要坚硬以锻炼身体,这样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强壮、勇敢又坚定的人。这与卢梭提倡的自然教育,在婴幼儿时期着力培养孩子穿衣、洗澡、睡觉、喝水等诸多习惯,千万“别让自己的过分地小心照料使孩子成为了牺牲品。”的观点是不谋而合。
有了健康的身体之后,就该培养健康的精神。洛克的德育思想主线有两条:其一是训练儿童以理性克制欲望,其二是从小通过教育与练习去培养儿童所必需的、良好的性格习惯。洛克主张对儿童实施德育时父母要做榜样和示范;要充分练习好的行为使之成为习惯;要和儿童讲道理,还应该给儿童奖励,这包括尊重、称誉和赞扬,但洛克反对体罚。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但必要的责备、斥责也可保留,但不可挫伤儿童的自尊心。那什么时候该约束管教?惩罚的度该怎么把握?洛克在“儿童的管教与惩罚”这一节中作了详细的阐述与解答,现将部分经典语句摘录如下:
(一)关于“管教”:
“凡是有心管教子女的人,应该在子女极小的时候早早开始管教,而且要及早让孩子完全服从父母的意志。在子女年幼时,应该视父母如君主,即具有绝对权力的统治者,以这样的方式去敬畏父母,而一旦到了成熟的年龄,则应当视父母为他们最好的、唯一可信赖的朋友。”“孩子对父母的恭顺心理一旦培养成功,否则势必劳神费力才能改正,耽误越久,耗费越多。”
“无论需要何种严格的管理,儿童的年龄越小越要多用,一旦运用得当,获得效果之后,便应放松,改为采用比较温和的管教方式。”
(二)关于“惩罚及鞭挞”
“我们若想儿童变成明智、贤良、机灵的人,将鞭挞及其他奴隶性的、肉体的惩罚运用于他们的教育中,不是合适的方法;只有在万不得已的场合与极端的情形之下,才能偶尔使用。此外,用儿童喜欢的事物去奖励儿童,博取他们的欢心,也应小心避免。”
由于儿童应很少通过鞭挞去纠正错误,所以我感到,斥责过多,尤其是盛怒之下的呵斥,其结果几乎也和体罚是同样的败笔。它会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望,同时减少孩子对父母的尊敬。
抗程度而定,直到能从中看出忏悔、羞耻以及自愿服从的迹象为止。
儿童只有在做了邪恶的事情时(这在他们幼小时期极为罕见),才值得父母去加以制裁,倘若他们犯了错误,只消给点眼色或摇摇头就可以改正过来;如果有时必须责备几句,父母的态度也应严肃、和蔼而又庄重。
采用处罚措施时,一定要让儿童的羞愧心理比惧怕痛苦的心情来得重,那么这种处罚是有效的。
无论是什么特别行动,如果你已吩咐他去做或者严禁涉足,你便需亲眼目睹他服从不可,不许求饶,不准反抗。倘若你下命令,而他反抗,那种情形便成了你们相互暗地较劲,争胜负、斗输赢的局面,这时你便非赢不可;如果你使过颜色,或者发过话语,过后仍未奏效,那时就不惜动用鞭挞;除非从此之后,你有意听命于令郎去过日子。
当儿童故意的成分暴露无遗,使得鞭挞成为必然时,鞭挞应来得更沉着、更严厉一些,并且应一面鞭挞,一面训诫,直到鞭挞在心理上的印象可从儿童的面容、声调以及屈服的态度上明显地表现出来,不仅是因为感到痛苦,而且是因为对所犯错误的愧疚,并融化在真挚的悔恨中时,才可停止。
鞭挞是矫治儿童不端行为的方法中最糟的,也是最后一个,只有在极端的情形之下,一切比较温和地方法都实验过且被证明无效时,方可采用。
(三)关于“说理”
说理应是对待他们的真正方式。儿童一到使用语言之日,就是明。
了道理之时。
说理必须以迎合儿童的能力及理解力为限,同时应以极少的简明扼要的措辞表达。
长篇大论的说教和哲学意味甚浓的推理,最佳效果也无非是使儿童感到惊奇与迷惑而已,并不能提供真正的教导。
随着他们年龄渐长,便会逐渐变得专注及勤勉。但是你的话应永远对他们具有力量及威信,如果有时在某一场合,你吩咐他停止干某事(即使是孩子气的举动),你便一定要做到,不可让他占了上风。所以我始终主张:除了儿童做事有流于恶习的倾向外,最好少行使权利,少下达命令。除此之外,我觉得还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制服这些恶习,只要你能使孩子服从你的意志,则在大多数场合,温和地据理说服,效果必定更佳。
在教导儿童的各种方法中,最简单易行且富有成效的方法是:将儿童应作出或避免作出的事情的榜样放到他们眼前。
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漫话读后感范文【第六篇】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它主要论述“绅士教育”。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今天,我继续阅读《教育漫话》。在书的开始部分“健康教育的具体意见”中,作者首先提到的就是“避免娇生惯养洛克十分注重健康教育,他认为“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书中他非常详细的说明和指导了饮食、衣着、睡眠等各个方面,如:多吸新鲜空气,要有充分的运动和睡眠,饮食要清淡……其中也有一些是不合理的,但总的来说,他是为了培养儿童俭朴的生活习惯,注重儿童身体的磨练,来造就强健的体魄/。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认为洛克所说的“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是由娇生惯养弄坏的,或至少由此受到了损害”是有道理的。读到这里,我深有感触。现在许多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出世即受到家人的百般宠爱,吃好的'、穿好的不说,家人还处处小心,就怕他们有一丁点的闪失。就拿我儿子来说吧,他从小就是我妈妈的心肝宝贝,天气一冷就怕他冻着,总是给他穿很多的衣服,我妈妈经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小孩子就应该汗津津的。”结果,稍微见点风,孩子就感冒了,然后吃药,挂水……孩子出生刚四十五天的时候,就因肺炎住进了医院。后来的日子里,孩子三天两头地往医院跑,体质特别的不好,直到今年暑假做了扁桃体切除手术,孩子的身体才强健一些。不过,即使是现在,我也不敢让儿子少穿衣服,因为小时侯已经养成习惯了,天气一冷,儿子的衣服立即成倍递增。
其实,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却是迥然不同。古代德国和现代爱尔兰人,他们刚出生的婴儿都用冷水洗浴,不仅洗脚,还洗全身。现在苏格兰高地的妇女也在冬天用此方法锻炼她们的孩子。他们的孩子并没有受到伤害,反而非常的健康。
看来,爱孩子,就应该让孩子经受锻炼,而不能把他们都培养成温室里的花朵呀!
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漫话读后感范文【第七篇】
认真地读完了《教育漫话》后,真的被其吸引,读完后也有颇多感想与思考。首先简单了解了一下洛克,他是英国的哲学家,教育思想家,是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近代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在认识论上,他提倡“白板说”,认为知识和观念主要来自后天的经验;在政治上,他宣传“天赋人权”思想,认为每个人生来享有天赋的自然权利,其教育思想主要就见于《教育漫话》一书。根据“白板说”,洛克十分重视教育在人的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全书虽未分章节,但明显是按照“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知识与技能教育”的顺利展开论述的,反映出洛克主张通过德、智、体“三育”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因此,一般认为洛克是近代西方倡导“三育”思想的先驱者。结合当时英国的历史背景,洛克提倡“绅士教育”,认为教育应培养“绅士”具有德行、智慧、教养和学问这四种品质;他所塑造的绅士形象,即为其心目中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公民,也是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教育漫话》整本书里的内容都是洛克对教育的见解,虽然提出的时代与现在相差甚远,但许多道理仍然于现代教育有深远的影响与作用。整本书的一开始,是致葛拉克先生的一封信,里面有一段话令我感触颇深:“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的确,以后我们避免不了要为人师表,为人父母来教育学生,孩子。如果教育上犯了错误,对于老师,或许可以带完一批换一批,有些老师可能觉得在教育这个学生身上犯了错误,对其它学生教育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就好了。可是学生的教育只有一次,对学生来说,这一次教育上的错误影响可能是一辈子的。洛克的这段话是一种反省,是每一位教师都要做的反省。
第一部分:健康教育(体育)。洛克说:“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健康比起其它事情来说的确是最重要的。在一开头,洛克就开章明义地提出了身体健康问题,“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这是对于幸福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绘”洛克坚决反对上流社会对儿童的娇生惯养,主张身体锻炼应该自幼小开始。洛克在这一部分详细地阐述了健康的作用及健康教育的意义,洛克还提出了一些健康教育的具体意见,如“避免娇生惯养”“儿童的穿着不宜过暖”“游泳与户外运动”“饮食与用餐”等。总的概括来说,就是“避免娇生惯养,习惯吃苦耐劳”。他相信只要我们从小养成习惯,许多看上去似乎不可能的事情,人的本性是完全可以适应。我认为洛克说的很有道理,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甚至祖父母都把孩子像小皇帝一样供着,各种宠爱,生怕孩子哪里不舒服,会生病。原本是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却反而使孩子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洛克的健康教育对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还是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第二部分:道德教育(德育)。洛克认为德育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品行中最重要的,最不可缺少的,从这句话中也不难看出人的行为和品质主要取决于教育,就像洛克坚持的“白板说”,在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上,认为儿童的天性就像没有痕迹的白板或柔软的蜡块,教育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涂写和塑造。作为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学生们会受我们的影响从而改变他们自己的一些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甚至品行性格。所以,我们担负着巨大的教育责任与重担。洛克在德育方面也提出一些具体意见,有一些我十分认同,如“严酷的惩罚在教育上的害处颇大”“称赞与奖励其功效远大于威胁或鞭挞”“父母只应满足儿童的自然需求”“应教导儿童乐于将自己名下的东西分给朋友”。还记得上学期李涛老师特意花了两节课的时间组织全班举行了一个辩论赛,围绕“教育是否需要惩罚”的主题。同学们都讨论着热闹,也都发表了自己对惩罚的看法,而我的看法则是,教育需要惩罚,但只是适度的惩罚。严酷的惩罚则是不可取的,以惩罚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是有害的,正如《放牛班的春天》里那个“池塘之底”,学校采取的教育则是惩罚,这种教育的后果可想而知,必定是失败的。正确的教育应是以称赞与奖励为主的,鼓励孩子们培养他们的信心与兴趣,这样的教育才是争取的趋向。以后我们无论是为人师表,还是为人父母,必须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道德是一种每个人最基本必不可少的品质,他是一种意识,是一个社会文明发展与进步的标志。每一个孩子都应培养成四种品质:德行、智慧、教育、学问。在洛克看来,天赋的道德观念并不存在,只要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和幸福的行为即为善,反之即为恶。但是,人类有一种耽于眼前声色之乐的天性,这往往会导致放纵自我,流于贪婪,人欲横行,不思进取,忘记了长远的快乐和幸福,而这是为绅士品质所不容的。通晓世故,进退得当,举止文雅,娴于礼仪,气质温和等才是有教养的绅士所必不可少的外在的和内在的品质。洛克说:正当的教育里面,笞责或强力是很少用得着的。现如今的教育必须是以鼓励与称赞为主,因为孩子他的内心是很脆弱的,他的能力与想法是需要大人肯定的,如果你态度很坚决地去否定一个孩子,哪怕他的行为做法的确是错误的,那么他的内心也会深受影响,他也会恐惧,会迷茫,会畏缩,我们要做的教育是以引导鼓励为主的。比如,以后在学校里肯定会碰到一些学生互相不和甚至还会出现打闹,对于这个现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及时提醒和加以阻止,增强学生的善恶美丑观,引导他们在学校里做一些合适恰当的行为,并为所有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礼貌的,文雅的学习环境。
第三部分:知识与技能教育(智育)。洛克将这一部分放在最后是由他自己的道理的。他认为学问最不重要,学问固然不可少,但应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的工具。在这一部分,洛克介绍了许多知识教育的具体意见,如“学习可变成儿童的一种游戏,一项娱乐”“《伊索寓言》乃适合儿童的最佳读物”。如今的学习不再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知识的灌输,更多的是学生自己的探究,实验中发现疑问,寻找规律,从而学习知识。就在一次去杭州市胜利实验小学听科学课的经历中,我深刻体验到了这一点,学生们学习“热对流”知识都是自己动手操作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从而掌握了这一点知识点。也许,他们就把一堂课的学习当成了一种游戏,一项娱乐。还记得,弟弟有一次叫我给他买《伊索寓言》,放假回家的时候发现这本书一直放在他的床头,他还很骄傲地跟我说,这本书他看过很多遍,里面的故事很吸引人。的确,在我翻看了几页之后,发现书的内容都是很简短的故事,但却蕴含了许多人生哲理。很庆幸弟弟看了这本书,相信他应该也收获了不少。洛克对智育功能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智育既应有助于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知识的掌握。因此,洛克提出:广泛的课程体系,包括阅读,书写,绘画,外语,作文等等。而对于教学方法,洛克反对强迫儿童学习,要求诱导儿童学习。他主张宁可让学生晚一年上课也不愿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洛克重点强调对于培养孩子好奇心的重要性,有了好奇心,孩子自然渴望知识,主动去追求真理。好奇心是科学技术和人类思想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未作孩子教育者的父母和老师,应该懂得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明白好奇心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因素,并让好奇心成为认知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要知道那些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都是好奇心的主人。其次,我们也应注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最后,教学应该由简到难,循序渐进。
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漫话读后感范文【第八篇】
这一次寒假里,我读了洛克的《教育漫话》,不禁为其精辟的理论、深入浅出的文字所折服。在《教育漫话》问世300多年来,一直被誉为近现代英美文化的瑰宝,对近现代英美教育思想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今天拜读大师的金玉之言,可谓茅塞顿开。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这句话是很有远见的。作者认为应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对孩童的身体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等等。
二、“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说理、鞭笞、榜样、责骂、强迫等。其中有两点我非常赞同。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
三、
“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2、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3、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教育漫话》给了我莫大的启示:教育过程中要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需要鼓励时投去赞许的目光。我相信他们终会因尊重而成人,会因为教师的宽容有度和耐心呵护,在感知后感动,在感动后明理,从而培植起不断进取的动力。我们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有自己的个性,主要靠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索、研究、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思路。一名话,实践—。
总结。
—再实践。从而达到理想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