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策划报告范例【4篇】
【导言】此例“房地产策划报告范例【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房地产策划报告【第一篇】
策划报告是策划成果的表现形态,通常以文字或图文为载体,源自于提案者的初始念头,终结于方案实施者的手头参考,其目的是将策划思路与内容客观地、清晰地、生动地呈现出来,并高效地指导实践行动。
房地产策划报告【第二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房地产营销策划;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223-03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理论依据
工作过程是在关注规章的情况下,工具、手段与对象结合的符合目的、指向目标的工作。以德国不来梅大学劳耐尔教授为首的职业教育专家在对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所进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提出了“工作过程知识”和“发展逻辑”,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强调以学生获取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各项实践活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
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是在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的基础上采用“主导型问题方法”形成的学习“主题单元”序列。从职业情境的工作过程到确定课程内容的基础――行动领域,从对其进行“通用化”处理使之成为具有普适性的课程―学习领域,再从学习领域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情境进行教学。
二、房地产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形成
根据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建设市级骨干院校的要求,房地产营销与策划专业专业建设团队自2009年9月起,多次到重庆房地产业协会、万科地产、龙湖地产、协信地产、易居中国、钢运地产、新鸥鹏地产等二十多家单位进行调研,参加德国职业教育学习、万科地产整合营销策划讲座、万达商业地产策划讲座及房地产策划师、营销师学习等,对房地产策划员、房地产营销员等职业的岗位能力与要求进行分析,根据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导出“行动领域”,再经过“通用化”处理形成“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实施,形成了房地产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一)企业岗位设置和能力分析
通过对万科地产、龙湖地产、易居中国、钢运房产等房地产企业进行访谈,获得了房地产营销与策划专业的岗位设置方案。其主要岗位有房地产策划员、置业顾问、房地产市场调研员,通过对每个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获得了房地产营销策划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工作行为,进而提炼出岗位能力。
在对企业岗位调研的同时,还对学院房地产营销与策划专业近三年毕业生的岗位进行了调查,得出学院房地产营销与策划专业近三年就业后的岗位分布,分别为置业顾问、房地产销售人员(置业顾问、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市场调研与分析人员、房地产销售主管、一般营销企业营销与策划岗位。发展岗位为房地产营销经理、房地产策划师、策划经理、项目经理等。
在企业调研和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召开了实践专家研讨会,最终确定学院房地产营销与策划专业核心岗位和拓展岗位,如图2所示。
(二)根据房地产营销岗位的任务要求,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在明确房地产营销岗位任务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房地产营销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房地产营销员、策划员等资格证书,确定房地产营销与策划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向。其次,分析房地产营销专业专业培养目标相对应的职业标准,调研分析房地产营销专业的毕业生以及房地产营销专业面向主要岗位的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房地产营销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分析其工作对象、内容、手段、组织、环境等方面的内容,从而确定其典型工作任务。
(三)通过专业职业行动领域设计,构建专业学习领域
通过对房地产营销策划专业岗位群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确定房地产营销相应岗位职业需求对应的行动领域,再对房地产营销典型工作任务所必需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归纳,形成专业职业能力一览表(见表一)。
(四)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形成
房地产营销策划专业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企业座谈、对专业典型岗位的统计分析,逐步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的课程体系。本专业课程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基础领域(基础课程、行业基础课程)、专业领域和拓展领域。见图3:房地产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图。
(五)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在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中,需要从学习情境的设计和学习单元的设计入手。
(1)学习情境设计
在完成对学习领域的设计后,接着就是针对学习领域的要求,根据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要求,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职业教育包含的专业各异,面向的岗位不同,所以各学习领域所涉及的学习情境也不尽相同。
(2)学习单元设计(课业指导文本设计)
课业是针对某学习领域下的各学习情境的进一步细化和设计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如在住宅地产项目开发与策划的学习领域中根据学习情境1:住宅项目的市场分析下安排“某某项目的市场分析报告撰写”就是学习情境对应的课业指导文本。
三、房地产营销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实施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要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需要紧密联系企业,实现工学结合。要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课堂由单一的教室搬到教室、企业、售楼中心、房交会等地方;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老师在合作中交流,相互提高,共同指导学生。
(二)紧密联系房地产营销职业资格和实际工作需求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需要使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目标涵盖房地产营销相关职业资格(房地产营销员、策划员、策划师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结合房地产职业工作实际,通过学习情境的设计,体现完整的工作过程。
(三)注重对任课教师课程设计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要注意调动学生参加实际课堂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做指导。学生通过组建团队(模拟公司)加强自我管理、团队协作、自主学习创新。通过实际工作的操作,学生、老师和学习环境构建良性互动的关系,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保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实现。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房地产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体现了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对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刘永胜。高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初探[J].湖北: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
[3]周虹,首珩,喻丕珠。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开发[J].吉林:职业技术教育,2008,(09).
[4]全建业,等。机织工艺与设备课程调研报告与开发思路[BD/OL].(2008-7).
http:///link?url=U0hhqTIw3rOf61FFxwnAMtytEZ1k31ipps0fx9v1C-PZnrZr3ScXx7Ux_fwVfDf5B-X4xQdHzurkecwzlZlh2a-01adrd0ub40wyVkuLOHu.
[5]曾海文,甘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开发初探[J].市场论坛,2009,(11).
[6][8]百度文库。课程开发流程[BD/OL].[2010-11-02].
http:///link?url=YAlrAiLxA4F1cseCnKdbbZKvw8-JNXt71lSoPrbYWlaCedGjgu03B9wQ3yZfxemT1CaJ_KBsYiZCg7t1SL6oE5mG5TURwn62jWgeYA3TbR7.
[7]首珩,周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J].职教论坛,2008,(09).
基金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房地产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1203187。
房地产策划报告【第三篇】
总觉得还没来得及细细揣摩自己在这一年中的所获得的千般感受,xx年已经进入了倒计时的阶段。当我坐在电脑前回首这一年走过的路,总能让自己陷于不可自拔的回忆和感叹中。xx年是我人生旅程中转折的一年,我在这一年中迎接了新的城市、新的生活和新的工作,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结识了新的工作伙伴。xx年也是我从事房地产行业后最具挑战的一年,我在这一年里看到了房产市场走到了大历史的拐点,房地产市场高位萎缩态势进一步明显,意味着这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年代。
而踏入xxxxxx公司已经有五个月的时间了,过去的五个月对我的人生来说亦是一次全新的开始,空闲之余我常常在思考着要以何种心情来诠释刚刚过去的五个月。回想起五个月以前,我还是一个刚刚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人生的过路人,而现在,我已经蜕变成为在这个城市、这个公司忙碌的一份子。这些转变都是不知不觉中积累出的,或者说是冥冥之中的一种人生选择。过去的那些工作的日子里,充满了激情,也饱含着泪光,甚至也有过挣扎,在一次次推动自己前进的路上,我面对着从来没有面临过的境遇,在**的指引下和同事的帮助下,学会了如何做好本职的那些工作,懂得了应该品味的人生滋味。
一、 个人工作回顾
(一)销售工作
作为营销策划部的一员,刚刚进入公司半个月的时候就经历了xx公寓开盘的整个过程,这是我从事房产销售工作以来第一次经历强销的过程,在那时候近半个月的强销时间内,我感觉像是经历了一次漫长而又短暂的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在工作的挑战中我认识到了工作的意义和乐趣。
从事销售工作,不仅仅是做好来电、来访客户的接待,更要做好客户的分析、追访和洽谈。在xx公寓的强销期内,根据分工,我从事的是一线的销售工作,直接面对客户,进行户型引导,为客户下单。在平销期里,做好意向客户的接待、追访记录,以销售人员的本职工作为重心做好客户跟踪,完成了成交。
此外,完成与销售相关其他工作有:协助新绿园参加义乌房展会、参加集团**的双联展活动、参加杭州xx年秋季房展会、玉兰公寓前往城东汽配城的推介活动、每天市场重点信息的关注以短信的方式告知邵经理等。
(二)客户服务工作
在今年9月受到万科打折和市场转变的影响,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也转向了客户服务方面。我在客户服务方面的工作主要有:
(1)xx公寓业主qq群和业主论坛的日常维护工作。在9月下旬,公司专门成立了业主群和业主论坛,通过网络的交流平台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信息对接。作为xx公寓与业主网络交流的直接管理和维护者,我每天及时关注来自qq群和业主论坛的重要信息,回复业主**,定期将业主反映的主要问题进行汇总、登记。对于这项工作,我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对论坛维护的工作了解较少,但是在这项工作中逐渐转变成我的乐趣之一,每天与业主通过这种方式的沟通既便捷又轻松,同时也加深了感情的交流,为日后的交房工作做好了一定的基础。目前xx公寓的准业主里,已经了一小部分成员与我建立起超出销售人员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成为真正的朋友般的友谊,与他们的沟通十分顺畅。
(2)园区体验游活动的配合。园区体验游活动在今年xx月份开展,项目公司配合进行专线的游园活动**、带团参观、项目解说等工作。部门指派我负责该项工作的接洽人,我参加了这项活动**的培训、例会等,也在周末带领过游园团参加了东部几个项目的线路。在这个过程当中进行绿城品牌的宣传,让意向客户体验xx品牌的服务。
除了以上列举的客户服务方面的工作外,在日常的接待中对准业主的来电、来访均做好登记工作,定期汇总、报告,同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跟踪回复和解答;定期与工程部人员对接,了解xx公寓最新工程进度,整理拍摄工程进度形象照片和文字,及时向业主传达工程情况;持续进行准业主和意向客户参加体检报名工作、**落实业主恳谈会相关工作等。
(三)内务工作
在强销期以后,我又承担了一些工作,主要是客户接待和销售、合同资料的整理、各类表单台帐的建立和整理、xx会入会和积分资料的统计与对接、每周会议纪要的编写以及一些内务工作。主要有以下方面:
(1)合同资料的整理。刚进入公司的时候,部门就交给了我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对xx公寓合同资料的整理。当时我还不清楚所谓的合同资料都包含哪些内容、需要哪些手续,对一系列工作的流程更是不知晓,可以说是一头雾水。在同事的讲解、指导下才对这项工作有了初步的概念。紧接着就进入到了xx公寓的开盘,同样也面临着大量合同资料的整理,这时候经历了一些过程性的工作,在脑海中对如何做好合同资料整理也逐渐形成了思路,通过与其他同事的配合才把这项工作持续性的做好。在这个过程当中同时完成与财务部、按揭银行的合同移交。
(2)各类表单台帐的建立和整理。除了传统的销售合同资料的整理,支撑起各项工作流程的依据是各类型的表单,如退房程序表单、换房程序表单、延期签约审批单等,表单也要进行**的管理,建立台帐、定期梳理。另外,我对申请参加xx会的客户、会员要求积分资料进行统计,完成与xx会的对接。
(3)会议纪要的编写。部门每周都会举行销售周例会,我负责每周会议纪要的拟写和归档工作。
二、 工作中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xx 公寓强销期内,我认识到团队的力量和自我的不足。在强销期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我都在对自己进行反思,希望可以实现对自己的一些突破。我想要改变身上 一些局限我自己展现的因素,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要求自己在团队的协助中达到最佳的状态。有时候我在默默的注视着自己,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又像一个旁观者在 **着自己,这些在我以往的工作经历中都是没有的,都是在进入xxx以后自己有所感悟后对自我的要求。我认为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有:
(一)销售技巧欠缺
曾 经听从事过多年房产销售工作的前辈们讲过,一个好的销售人员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关键是你能不能用真诚去打动客户。我相信这句话是没错的,在以前也认为确实 凭借着亲和力和真实、诚意便可以与客户顺畅交流,至于客户心态的多样化却没有认真去想过。在遇到的客户多了以后,才发觉有些客户的心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 性,也就是他对房产品的方方面面,例如品质、价值、前景、性价比的认识是不具体的,对自己的意向也会存在犹豫,这个时候就需要销售人员使用技巧性的引导、 逼单等方式,或者换句话说“客户是需要被教育的”。而我在这个方面是做得不够到位的,我与客户的沟通方式比较直接,不太会“引客入境”。我想这与我从事这 个职业经历太浅、个人性格有关。我个人偏向比较直率的沟通方式,不善于迂回地向客户讨巧。在日后的工作中,我想要加强自己销售风格的变换尝试,适时运用恰 当的方式方法完善自己在销售方面的能力。
(二)工作中缺乏创新思维
还记得刚进公司的时候,曾经担心因为是新来的,和同事之间 还不熟,所以做事也是战战兢兢,说话和交流也不多。但是通过接触,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同事们之间的合作非常好,关系也很融洽,而且也没有因为我是新员工而 冷落我。相反地,不管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他们都很热心的帮助和指导我,使我很快的适应了这个新环境,进入了角色。部门里员工们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高度 的工作责任心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这样自然而然让我提高了对工作的谨慎态度,养成了凡事要问清楚,做事前想要有所借鉴的习惯,本来这是件好事,但是却会 产生一定反方向的影响,那就是缺少了创新意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建立在对工作负责的态度上,而不是建立充分地出色完成工作的基础上,这样变会限制自 己主观新思维的发生。按部就班地去工作只是一名称职员工起码要做到的事,而他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员工,真正的优秀员工是需要有创新意识,在工作方式、 工作效率上的不断革新。对于这一点,我也需要在日后的工作中让自己慢慢转变,自我挖掘有利于工作开展的思路。
( 三)对数字的**度偏低
销 售人员对房价、贷款计算、税费计算等业务技能要十分娴熟,这是在平时销售工作中常会遇到的,而在内务工作方面,因为也接触过销售日报表的更新工作,与各种 类型的数字打过交道,也在这其中发现了自己的一些问题,那就是对数字的极度不**。其实我一直知道自己对数字不在行,因此对计算客户付款、销售日报中资金 回笼等时常常不自信,而且效率也比较低,甚至出现失误。以至于我总是会想起读书时数学成绩一向不好的阴影,对于这点,我会在日后的工作中加强自己对数字的 **度,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保证销售工作的顺利开展。
以上列举的不足之处,是我自我反思后认为自身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之处,在日后的工作,也希望部门**和其他成员能够帮助我一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房地产策划报告【第四篇】
2 0 07年4季度以来,受宏观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加及货币紧缩等相关政策影响,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在2008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和中国指数研究院三家单位,充分借鉴了国内专家学者以及国外著名品牌价值评估机构Interbrand和Brand Finance的研究经验和操作实务,在深入理解国家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条件和房地产行业发展特点,建立了一套实操性较强的研究体系,基于现金流折现法(DCF,Discounted Cash Flow)和无形资产评估理论方法,从公司财务分析、品牌收益贡献分析(BVA,Brand ValueAdded)、品牌风险分析、品牌收益折现等四个步骤,对中国及主要区域的数百家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及项目、策划企业进行了评估,形成了2008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房地产品牌企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品牌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品牌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随着品牌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品牌建设正朝着更加务实的方向发展,品牌建设投入结构日趋合理;(3)品牌企业得到消费者、媒体、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良好的品牌三度表现对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品牌价值持续提升的关键;(4)策划企业品牌价值同样保持稳步提升,TOP10企业平均品牌价值从上年的亿元上升至亿元,易居中国、世联地产代表的第一梯队优势进一步扩大,品牌价值双双突破10亿元。
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组认为,在市场调整仍将继续的大环境下,品牌建设和维护对中国房地产企业弥足珍贵。在未来的品牌建设中,中国房地产品牌还需要从表象向深层次发展,关注消费者在功能性和情感性两方面的需求,凭借与消费者需求一致、与企业品牌个性吻合的产品,让消费者形成一致的品牌信息。对中国房地产策划企业而言,研究组认为,企业还需进一步加大品牌建设力度,丰富品牌建设支持手段,通过加强对消费者个人的品牌影响力、强化开发企业和个人客户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度,通过品牌再认、品牌回忆最后达到品牌浮现,实现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2008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报告(开发企业)》内容摘要
(1)中海、万科蝉联2008中国房地产行业领导公司品牌。
(2)全国TOP10品牌实现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同步提升,行业领先地位日益巩固,保利地产再次荣膺“2008中国房地产央企领先品牌”。
(3)海外在中国投资的房地产公司品牌建设之路值得国内同行借鉴。
(4)区域TOP10品牌优势显现,区域领先地位逐步确立。
(5)专业领先品牌各具特色,在各个细分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促进了经营业绩的大幅上升。
(6)优秀项目品牌成为房地产企业与客户建立更紧密联系的产品载体。
《2008中国房地产策划品牌价值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1)2008中国房地产策划公司品牌价值TOP10。
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通过“2008中国房地产策划品牌价值评估体系”,计算得到了“2008中国房地产策划公司品牌价值TOP10”。
(2)2008中国房地产策划区域公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