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及评价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教学反思及评价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学反思及评价【第一篇】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完善我国教育制度改革成为主要目标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教师教学评价的合理性,将教师的教学评价融入高校教学中,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还略显不足,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介绍了教师教学评价的意义,及其在应用过程中的反思与转向,以供参考。
:教学评价;意义;反思与转向
促进教师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渗入教育评价理念,才能剖析自身不足,正视自身弱点。应认真积极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找到教学灵感,取得教法和观点的进步。教师可以在基本架构中,将创新思维的教材应用于教学评价体系中,充分把握教材,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活到老,学到老”,是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教师应找出成长方向,反思教学中的不足。教师可从中学到如何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进行课题研究时,还可以从学生身上汲取教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强化改革和创新
高校的招生取之于应试教育,落脚于教科书。应创新人才架构,改变以往重学历、轻培训的格局,将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升到操作层面,改变以成绩定学生好坏的弊病。创新应用型人才架构,可为高校的教学教育改革吹响号角,将改革和创新应用到实践中。
促进师生交流
创建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由过去的偏重理性知识,转到应用型的课堂教学。通过思维训练和知识更新,可进一步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教学评价的开展,要紧跟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和知识更新,拉近师生双方的关系。教师还可在教学中对教材、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大胆调整。
教师教学仍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
教师教学的基本意义是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拓展学科知识、提升自己精神追求、增强自身职业道德。在教学中,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在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教学能力和教研意识上下功夫。高校教师的教学目前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专题研究太多,却无法付诸实践。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较高,却无法全部传授给学生。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扎实,但是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大。长此以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就偏低。
教学内容的复杂性与创造性增加了教学评价难度
高校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一方面传授课程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必须讲授本学科具有前沿性的专业知识,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学科范围与学科研究方向,其研究的内容具有独特性与创造性,教师要把本学科最新的学术动态及最新的学术成果改造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这些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具有争议性,其价值还有待于证明,如何讲授内容、如何评价难度较大。
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倾向
高校教师的工作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学,二是科研。科研成绩中的论文、著作、课题研究成果对于教师及高校而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科研成果中的论文、著作、课题研究是高校职称评审必不可少的硬条件。教学工作与之相比,成果显现周期较长,久而久之科研成果就成为评价高校和教师成就的“唯一”标准,而教学成果则慢慢被虚化。高校往往对教师的科研工作下任务、定标准,而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较为放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便有教学研究的热情,但也因繁重的学科研究任务而缺少精力。长此以往,形成了高校和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
高效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
新课程评价目标要求完成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成才目标。教师开展工作以来,目标评价标准和行为标准也在不断提升。教师在开展工作时,通过教学艺术、情感交流、人格魅力获得学生的尊重。通过自身的魅力征服学生,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得学识的提升。在开展教学活动中立足实践,强化学生学习意识。在学生心中,真正把他们放在了首位。
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育理念的基本体现,也是教学活动获得成效的体现。学生在有序的学习中,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功底,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不断学习探究。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明显,要促进全面发展,必须客观评价学生。
高效促进教学活动评价体系构建
高效促进教学活动评价体系的构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活动评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科学探究、实验、调查、科技制作、演讲表演、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实践活动可由师生协商组织,活动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第二,书面测评。传统方法的运用,巩固加深了知识。在场景设计中,以结合实际和关注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探究课堂目标。第三,个人成长记录。日记是记载学生成长和进步的基石,也是记录学生校内外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体会、成果的媒介。对学生做综合性的评价可以从家长、学生自身的日记记录及教师的期望入手,学生还可以通过它总结学习道路上的不足。第四,教学方法评价。一般是对照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比较,评价一个教学方法的优劣,就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被学生接受,是否能高效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明确教师教学评价标准
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应充分反映教师的评价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教学设计、组织促进和调节教学。在学习目标上,要明确、具体、可行,重视培养学生技能、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体全面发展。在教学设计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制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以适应学生经历、兴趣水平、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选择的教学和评价方案,要以提高学生知识为己任,让学生主动参与进去。
注重教师教学评价与监控的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监控紧密相联,教学评价的过程是对教师教学的有效监控,把教学评价过程中发现的教学问题及时反馈给院系和教师本人,能很好地起到教学监控的作用。教学监控对教学评价能起到很好的补充,可把教学监控中发现的好的和不良的教学现象换算成分值计入教学评价的成绩中。
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是面向现代化的伟大教育教学事业。实现高效教师教学评价是为了未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而构建的良性循环体系。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和改良教学方法,作为校方也应不断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课堂效率,只有这样才能配合教师更好地建设教学评价体系,为国家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现代化人才。
[1]王振兴,吴桂涛,徐邦祯,等.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航海教育研究,20xx,(03):57-58.
[2]杨卫东,张征.探索回归本真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j].教育研究,20xx,(12):60-61.
[3]梁伟东.中美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xx,(03):88-89.
[4]李荔.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中的冲突与消除策略[j].教书育人,20xx,(01):119-120.
教学反思及评价【第二篇】
当前,中国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正逐步构建和完善,对医学生岗位胜任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国内各医学院校相继对解剖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借中国解剖学会与香港大学交流解剖学课程改革经验之际,收集了各大医学院校的解剖学教学情况。通过总结目前的解剖学教学现状,分析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1改革的主要措施。
1.1缩减学时,减少操作的局部。
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学科,这意味着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学习更多的课程,使其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捉襟见肘。因此,很多医学院校对解剖学教学计划进行调整,缩减了学时,以便空出时间供其他新兴学科使用。此外,由于教学观念的转变,注重对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因而减少了以老师为主体的“灌输式”的课堂讲授,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解剖学的学时被一减再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医学院的解剖学总学时不足160,而局部解剖学仅在70学时左右。
1.2pbl教学。
目前多数医学基础课程仍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这种“灌输式”教学严重固化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针对传统授课方式的种种弊端,很多高校都尝试了教学方法的改变,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翻转课堂等。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其他能力的养成。
1.3其他措施。
除了上述缩短学时、减少操作局部以及pbl教学等措施以外,还体现在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等。
2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医学院校就已经对解剖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其措施也包括缩短教学时间、减少操作局部、应用pbl以及实施多媒体教学[1]。目前国内进行的改革与美国的.做法大同小异,基本上照搬了美国模式。然而,cahill于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对美国过去30年的解剖学教学状况进行了评价。文中指出美国立法委、大众媒体对这一时期培养的学生质量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结果显示,这一阶段培养的医生,大多因为基础知识缺乏而不称职。美国已经对先前的改革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值得引起广大解剖学教师的高度重视,认真思考改革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首先,由于学时减少,无法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不得不删减教学内容,并相应减少操作的局部,有些甚至是很重要的内容。根据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校的局部解剖学学时数在70左右,但解剖完一具尸体,这点时间显然不够。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学习解剖学的唯一方法就是“解剖”,学生只有通过实地解剖操作及近距离观察,才能理解并掌握人体的形态结构。减学时、去局部这样的做法,将使学生不能完整学习解剖学的基础知识,无法全面掌握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制约其今后在临床上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在调整课程学时的时候,应该从课程本身的特点出发,简单的“一刀切”式做法值得商榷。其次,目前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变。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主要有pbl教学的运用。pbl的优势在于:首先,它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理论的正确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并解决新的问题;第三,它可以锻炼学生文献检索、逻辑推理、归纳总结、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等多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为其今后开展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pbl教学法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然而国内做法是,仅在解剖学课程中设置几次病例讨论,并未以问题为导向对该课程乃至跨学科进行讲解。因此,大多只得其形,而未得其神。cahill在其论文中,对pbl进行了评价[1]。文中指出pbl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缺乏全面了解,是一种顾此失彼的教学方法。而且pbl还受到师资力量、办学规模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pbl教学模式可谓有利有弊,在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经验的时候不能盲目照搬,对于解剖学课程而言,应从该课程整体教学架构与计划等方面深入思考,根据自身条件及办学特点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3解决问题的途径。
有的医学院已经意识到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加以解决,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1结合解剖学课程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以协和医科大学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为代表的高校,秉承“小系解、大局解”的优良传统,从解剖学自身的特点出发,并未对学时进行大量缩减。具体做法是将少量的学时用于讲授系统解剖学,让学生构建完整的人体概念,然后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局部解剖学的教学,通过实地解剖的方式来学习解剖学,保障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这种方式具有学时设置合理、且内容详尽丰富、涵盖范围广的特点,同时也是笔者最推荐的一种方法。
3.2拓展性学习和继续教育为了弥补课时不足。
带来的影响,以第四军医大学、福建医科大学以及重庆医科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校,将学习由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在实验室进行教学计划以外的局部解剖学实验。通过拓展性学习,既保障学生能完整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我校,课题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lcd教学模式[2,3]。其包括三个环节:l指学习(learning),即在大纲的指导下进行系统性学习、课余的拓展性学习以及基于专题的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主体作用,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4]。c和d(com-munication&discussion)指在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根据不同的专题,阅读临床相关教科书/专著、浏览视频、上网查阅文献,撰写综述,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数年的教学实践表明[3],这一模式能较好地解决教材内容相对于学科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基础与临床脱节的问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而且有助于教学相长。lcd教学对于那些招生数量多而师资力量却相对不足的学校,更具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因而具有推广价值。当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课题组也在其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数量众多,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受到局限,实验室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及学生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思维固化,参与拓展性学习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等。因此,lcd教学在实际运用中,应结合办学规模等自身条件,灵活运用并对其进行不断地完善。如今,生命科学已从分子、基因水平认识人体,但迄今为止,大体解剖仍不能少。解剖属于大体形态学的范畴,有着自身的特点,虽然新的教学手段不断涌现,但是传统的实地解剖操作仍不可取代。如今由于微创和介入等诊疗技术在临床的广泛运用,对解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着力探索,摸索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解剖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教学反思及评价【第三篇】
新课标下课堂是师生、生生对话的过程。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思维发展状况呢?看起来似乎很简单,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三言两语就可以打发了。但是,要想真的发挥评价的作用,教师就应做到字字斟酌了。
就语文学科而言,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校本培训中,反复听了特级教师唐江澎执教的《生命的意义》一课,反复的思考琢磨唐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越觉得有嚼头。结合平时听课、上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照课程标准,我认为教师的课堂评价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听课中,我们往往听到最多的评价是“很好”、“不错”、“你真棒”等一连串的好听的话,但是,在这一连串的评价中,学生依然面无表情,视教师的语言为廉价的评语。因为教师的评价并没有指出学生的闪光点,没有指出学生的差异,教师的评价适合每一个发言的同学,所以,学生没有感觉到诚意。
在《生命的意义》授课中,老师在导入新课之后,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结果,学生读得非常平淡,连学生自己也觉得读得不够味儿。这时,唐老师是怎么做的呢?他对学生的评价先做了客观的评价,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没读好,是因为声音没处理好,还是因为没有考虑保尔的身体、心情,还是没有完全理解课文等等,没关系,让我们再回到文中,再来理解,就能读懂了。”在分析完文章后,学生要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之前,唐老师又说:“有感情的朗读不是声音高低的安排,而是真心的表白。”
在这里,唐老师没有一味的肯定学生,也没有过多的批评学生,没有拿老师的优秀贬低学生,但是,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满怀信心地开始下一个环节的学习。这时学生感觉到了教师的真诚,所以,才能主动的学习。
实践证明,只有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关注到学生,关注到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的发展,学生才能够发现自己的价值,发掘自己的潜能,展现自己的风采,从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成长的快乐。
常常发现,很多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是非不分,态度不明朗,学生听完教师的评价后,仍然不知所措。也就是说,教师评价的针对性不强。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不能明晰思路得到启迪。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白一点,该肯定的就肯定,该否定的就否定,这对学生发展是有好处的。
再者,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类型的评价言语的满意程度也不相同。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评价对象的不同需求,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评价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从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学习信心等各方面做出针对学生个体实际情况的、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
其实,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注意了尖子生与学困生的评价,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是:关注过程评价、关注学习态度评价、关注行为评价。
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课文适合朗读教学,那么,对于朗读的指导,就非常重要了。但常见的现象是教师泛泛的评点:读得不够好,读得没有感情,或者读得还可以。往下就没有了。教师没有准确的指导学生如何才能读好文章,评价缺少了指导性、方向性、方法性。
在《生命的意义》授课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另外一幕。唐江澎老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指出有感情的朗读不是声音的高高低低,而是内心真情的表白。要求学生:1、说真话,抒真情;2、带着理解去看书。然后,在学生无法准确的理解“生命的意义”时,唐老师设置情景,转换身份,以“假如你是潘子杰……”的谈话打开学生的心灵,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准确理解作者的感情,进一步走进文本。整个指导过程,自然、贴切。
虽然,老师的评语不多,但指出了学生朗读的根本问题,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在这里,教师的评价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所应有的语文思想。
在对保尔的经典名言学习时,为了让学生走近保尔,与保尔对话,唐老师提出两个问题:你为什么而活?你又将怎样活着?学生的发言特别精彩 。其中有一位同学这样说:“我将来要当一名记者,为实现这个愿望我会好好学习,掌握知识,今后到世界各地走走,给大家报道最热门的新闻。我会到战地报道战争情况,但我还是希望给大家报道和平的消息。”唐老师的评价为:“职业不是人生的目标,职业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体现,你希望为和平而工作,目标高尚,生活充实。”另一学生说:“我要当一名科学家,去探索地球以外的奥秘。将来我要登上天外星球,和外星人友好相处。”当大家都在笑他时,唐老师这样评价到:“大家可别笑他。科学创造需要幻想,在你们这个年龄现在缺少的恐怕就是幻想。只不过希望你能为你的理想付出实际的努力。好吗?”还有一学生说:“他们的理想并不远大,我将来想当中国的总统,不对,中国的主席。我会让中国更富裕、更强大。”听到这里,现场的老师、同学都哄堂大笑。唐老师则说:“很好,未来在你们手里,你们应该有一份政治责任感,提醒一下,你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呀!”在这里,学生敢想敢说,唐老师的评价同样也在激励学生去想去说,更多的是去做。学生在这样的评价中得到了激励,树立了远大志向,也树立了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在这样的引导和评价中学生走进了文本,也走进了生活和理想。
综上所述,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关注的应该是学生,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发展。这样,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价值,发掘自己的潜能,展现自己的风采,从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成长的快乐。同时,课堂评价运用的精妙,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说明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教学语言。恰当运用课堂评价,相信课堂一定能充满生机。
教学反思及评价【第四篇】
《我是什么》虽然是1篇科普文章,但是却描写得生动活泼,充满童趣。作者运用了第一人称自我介绍的方法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描绘了水的各种形态。文中不点明“ 我” 就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在教学云变成雨、雹子、雪这一段时,教师抓住了“ 落、打、飘” 三个词感受雨、雹子、雪的不同特点, 让学生加动作把动词表示出来,进一步理解这三个动词的含义, 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然后渗透到有感情地朗读上,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请男生来朗读描写雹子的句子,请女生朗读描写雪的句子,体会雹子的力度和雪花的轻盈。
一、对结尾一段的处理不够好
结尾一段是让学生了解水的不同性格,即它温和的一面和暴躁的一面。尤其是它有危害人类的一面,应该让学生有较为直观的认识,突破他们因年龄局限的生活环境所无法看到的实景,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现洪水泛滥,江河污染的一些录象资料。再让学生根据这些画面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二、在教学水的不同形态时,可以向学生渗透一些写作的技巧
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水。他们可以说出很多:宁静、美丽、平静、清澈见底,活泼、调皮、活跃,奔腾不息、川流不息、汹涌澎湃…… 然后再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来描写这样的水呢,出示课文描写水不同形态的这一小节,让学生体会拟人句的生动活泼,让学生明白写相同的事物有着许多不同的写法。然后可以让学生用一句话写一写同一种事物在不同情况下的形态。
教学反思及评价【第五篇】
每次上课,总感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动作迟缓,效率低下,并不是以学习的诉求来上课。有时心思这是为什么,今天看了1篇文章,得到了一点启示!
教学如带兵,不是自己的兵不好带,每个兵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心理诉求,只有官兵的心理诉求和思维习惯一致了、默契了才能锋芒所指无不披靡。我们这些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心理诉求才能化腐为奇、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把无限美好的愿望化作活生生的现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反思及评价【第六篇】
我后来反省了一下,之后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取消了评价“差”的等第。而是用建议性的评语来替代:“如果你能够用二分钟的时间仔细欣赏一下自己的画,再用二十分钟的时间把你不满意的部分修改一下,你的画就会更加的精彩。”“老师给你评的等第,你肯定会不满意,你来找老师谈谈好吗?”这些充满期待和人文关怀的批语,更加体现出美术课评价的发展性和人性化,使成绩评价的根本目的得以体现。
虽然是小小的一个改变,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很多原来总得“差”的小朋友比以前认真了,有信心了。因为正确的评价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的人文关怀。
其实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心血,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作为美术教师应该用欣赏者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精神。其实孩子因家庭,社会环境及自身的遗传因素,都会产生不同的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行为表现及操作中会参差不齐。比如画拔河,学生能正确画出人在拔河时的结构与动作关系,并能扩展成一组人就是很有创造力的作业。因此在批改作业时放弃“一刀切”的武断做法,而是进行了人性化的尝试。
对于学生创作的美术作业我们不能只注重作品所呈现的专业性美感,我们应该注重作业深层所蕴含的因素——学生。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能只用与别人的成功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横向的比较来判断,而应看自身的纵向发展,因此我在批改学生作品时,特别留心几个以往美术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及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鼓励他们的方式我采取了分层实施:当发现他们进步时,我采取单独与学生谈心的方式表扬他的进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当他逐渐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业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时,我就进一步对他所取得的进步采用全班公开化地表扬,对他的努力进行赞赏,为他的进步表示高兴。在另一方面对于美术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应该注重他们能力的发展与提高,鼓励学生不断地探索表现美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避免绘画惰性的产生。
教学反思及评价【第七篇】
(一)形成性评价的概念与价值。美国教育评价专家stufflebeam等人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国际上著名的研究形成性评价专家black,william进步提出,形成性评价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能够收集学习信息的任务或者活动,这些反馈信息有助于改进教与学。国内有学者总结,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有利于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指导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笔者认为,形成性评价还有有利于实施多样化的、灵活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发挥自主性和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二)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同我国大多数本科课程的教学评价一样,社会心理学的教学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如有的研究者总结社会心理学的考试特点表现为“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答辩方式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實践能力考察少;一次考试定论多,数次考试及综合评价少”。结果强化了考试的“证明(prove)”功能,弱化了考试的“改进(improve)”功能,不能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来改进教学活动,导致学生为考试而学习,忽视了平时的知识积累和能力的培养,势必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
另外,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生活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在社会心理与行为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而当前的社会心理学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理论都是由西方心理学家以西方人(主要是北美)为研究对象提出的,其是否适合用来理解与分析中国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是可疑的,已有许多心理学家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推进了本土心理学的发展。因此,作为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教师就必须进行反思,当前习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评价方式是否有助于学生辩证地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培养自己的批判精神与研究能力,发挥自己的学习与研究的自主性,促进本土心理学的发展?从这个角度出发,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教学评价的改革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形成性评价无疑是主要的改革方向。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教师观察、课堂讨论、作业分析等多种形式,近年来教育评价的技术发展迅速,如日常表现评定、问题简答、实地设计、学习档案袋、个人展示评定等一些新的方法都得到了应用。根据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我校的实际情况,课题组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应用,以发挥两种评价方式的各自优势(终结性评价实施方便,易于量化)并互补其短。
课题组在20xx-2016年度的上下两个学期中,对20xx和20xx级的两个自然班的社会心理学教学进行了教学评价的改革实践。其中,形成性评价采取的手段主要有: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小组论文写作与汇报,小组案例搜索分析与汇报、教师评定与学生互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研究性教学的方式,向学生说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特征,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认真观察并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以分析中国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的特征,大胆地质疑现有社会心理学理论的有效性。最后的成绩评定中将小组与个人的成绩综合起来。终结性评价主要是采用期末测试的形式。
由于研究过程中两个自然班班额较小,并且没有对照组,因此无法对研究实施的效果进行量化的评价。就期末测试的成绩来看,两个班的学生与往届的学生没有差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的确可以看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形成性评价虽然有诸多优势,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可能会妨碍实施效果,使评价偏离了预期的目标。
“形成性评价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明确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与他们当前知识、理解与技能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并引导他们采取行动缩小差距。”因此设立哪些形式与题目作为形成性评价的内容,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分别评估自己的教与学,是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大难点。其次,很多研究者讨论过形成性评价的效度问题,如何设计有效的评价方式,以获得清楚一致的评价标准,提高形成性评价的效度,也需要更多的研究。第三,在国内的教学评价实践中,形成性评价更多地成为一种考核的方式而不是发挥反馈信息的功能,背离了形成性评价的目标,这一点需要引起注意。
课题组在研究之初在所在学校部门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多数教师都认为当前的终结性评价方式不是一种“好”的评价方式,但是对于要实施形成性评价又都心存顾虑,很少有人表示会马上开始采用新的评价方式。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的限制,二是应用形成性评价需要教师大量的工作量。因此如果不能从学校相关部门获得足够的支持,仅凭教师个人的行为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当然任何的改革尝试都是有价值的,总比固守原有的方式不做任何变通要好得多。
教学反思及评价【第八篇】
一转眼半个学期过去了,期中考试也顺利结束了,看着学生的成绩,让我看到了自己和学生的付出没有很多回报。学生们的成绩还是在中等位置,特别是有些问题明明强调过,还是不能很好理解。使我更感到了压力之大!要想让学生再提高,说句实话,真的很难!毕竟学困生比较多,但是,学生的进步又能让我看到一丝希望!一览今年语文期中试卷,难易适中,即使是创新试题,也不特意为难学生。试卷结构又延续了平时的出题模式,题型变化不是很大(为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阅读、作文四部分,)。逐题看过学生的试卷后,综观学生答题情况,我针对学生各方面的掌握情况做以下分析及教学反思:
1、基础知识部分。
总体上说,这一部分我们平常训练的很多,题型都不陌生,尽管如此,还是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错误!
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学生做得还可以,但是“璀璨”的“璨”字学生老喜欢少写或多写,“汲水”的“汲”字写成“及”字,这类似的错误学生一犯再犯。整体音节和平舌音不理解,后两空乱填。
2、积累运用部分。
第三题按要求写成语或诗句、学生基础差,失分较多,全年级只有几个学生组对了。
第七题,按要求改写句子、这一题学生失分严重,对于改转述句学生很难弄明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阅读部分。
课外阅读,失分相对较多的是对于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和加标点。主要内容的概括和加标点平时在教学中训练比较少,再加上学生阅读积累比较少,思维不够开阔,只要是老师没有讲到的,不会做,做不好!这也带给我新的思考!
4、习作部分。
得分比较低,我分析了一下,一方面是学生的审题不够清,少数学生还离题了,另一方面是学生对于写事不具体、不清楚。我想这也是我们不能出现高分的原因。
1、要更加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今后语文教学要着力改变过去那种重知识、轻素养;重结果,轻过程与方法;重看书,轻活动;重突击应考,轻平时课堂教学;重阅读,轻作文;重教师包办传授,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与感悟的倾向。尤其是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感悟文本,教给学生感悟的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
2、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相当贫乏。新课标推荐的'中外名著绝大部分都未通读,其他可供阅读的书刊则更少。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通读一些中外名著,每学期不少于一部。另外,每周品读美文不少于1篇。一方面扩大知识积累,一方面陶冶思想情操。
3、加强学生的写作指导。要求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扎扎实实的搞好作文教学。各种题型的作文都要训练到位。如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以及读后感等。
4、加强教学研究,促进资源共享。我们应及时地总结在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认真撰写教学案例,写好教学反思,将点滴教学体会上升到理性高度,从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上写成教学论文。要经常开展听课、说课、评课与观摩活动,及时互通信息,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