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安全隐患采取措施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23496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安全隐患采取措施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事故隐患防范措施1

一、矿井概况

贵州马幺坡矿业有限公司平坝县乐平乡石旮旯煤矿属生产矿井,于20xx年11月获得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xxxxxxxxxxx),生产规模为15万t/a,有效期为5年(20xx年11月~20xx年11月),矿区面积,矿井共布置3个井筒,即主井、副井、回风井,批准开采深度由+1250m~+1500m标高。

二、重大事故隐患基本情况

为进一步强化我矿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矿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85号令《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公司的总体要求,结合我矿实际,决定开展矿井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行动。

20xx年7月1日起,每月组织一次由矿长刘恒雄牵头组织五职矿长科队长以及在矿的管理人员对井上下进行了拉网式的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排查。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以《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85号令《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依据,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治理安全生产隐患为重点,以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和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目标,突出重点,标本兼治,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好转。

2.成立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治理领导小组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安全管理,落实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工作的力度,及时整改各条隐患,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85号令《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经矿委会研究决定,特成立以矿长为组长的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整改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督促协调这次整改工作。

组长:刘恒雄(矿长)

副组长:王光海(总工程师)

成员:刘昌平(安全矿长)

陈文(机电矿长)

余德江(生产矿长)及各工队负责人

3.煤矿重大事故隐患领导小组职责范围

矿长是全矿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矿井安全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全面负责,每月召开安全办公会,听取安全隐患的排查、处理及整改落实情况,研究解决必需的。人、财、物。

总工程师对矿井安全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具体负责,组织落实矿井安全隐患的排查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对“一通三防”和防冶水等重大隐患的排查处理具体负责。

各分管副矿长负责对安全隐患按照制定的整改措施进行治理整改。

安全管理科对安全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负监督检查责任,对危及安全生产隐患不进行排查处理而继续生产时有权停止作业。安全管理科对安全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汇总、整改、落实、监督、组织验收负直接责任。

各专业副总工程师协助总工程师对所分管范围内安全隐患的排查及处理工作。

各业务科室在分管领导统一部署下,负责所辖范围内的安全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处理工作,及时检查督促,并对各单位按要求落实整改措施,参加验收。

三、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制定的应急方案

举全矿之力,积极应对,多方面想办法添措施,矿井发现重大隐患后,严格按照“落实资金、落实措施、落实责任人、落实完成时间、落实验收”,我矿严格按照处理隐患“五落实”的原则,立即编制了隐患整改安全技术措施,并按照整改措施和方案对隐患进行认真整改和落实如下。

积极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政府、林东分局和各级领导部门说明矿井目前处于的困难状态,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

根据隐患种类补充针对性措施。

四、落实的经费和物资

由业主李登贵提供资金,矿长刘恒雄负责安排,保障正常有序的开展隐患治理工作。

五、治理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

责任单位:石旮旯煤矿

责任人员: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整改领导小组。

六、治理的时限、进度安排和停产区域

1.治理的时限

矿井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按照五落实安排实施。

4.治理进度定期报告要求

根据隐患整改情况,每月按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隐患整改进度。

七、督办销号程序

煤矿企业整改完毕→自主验收→申请上级主管部门监督检查。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安全隐患采取措施》,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事故隐患防范措施2

一、行动目标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通过专项行动,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严肃性,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措施落实、监管落实,加强安全风险防控,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尽最大努力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有效预防和减少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着力降低事故总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行动任务

推动建设单位落实安全生产首要责任,施工企业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监理企业履行施工现场监理职责,规范一线作业人员行为,管理部门落实监管职责,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水平。

(一)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应加大预防高坠事故宣传力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鲜活生动宣传,营造警钟长鸣的安全生产氛围,促使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入脑入心”。

1.建设单位要组织施工企业、监理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建筑施工预防高处坠落事故专项行动相关要求,定期检查行动效果。

2.施工企业组织观看预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宣传片、短视频,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平安班组创建、安全之星评选等活动,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在施工围挡、现场入口等显著部位设置防范高处坠落事故的警示标语,作业环境要设置全面、醒目安全警示标志标牌。

(二)强化教育培训,提高防范能力

施工企业要严格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和班前喊话制度,未经培训和交底的工人一律不得上岗作业。

(三)落实安全责任,消除高坠隐患

1.落实安全责任。建设单位要履行安全生产首要责任,严格遵守法定基本建设程序,依法将工程发包给具备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不得肢解工程、违规指定分包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要对建筑工地安全生产负总责,强化对分包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保证安全文明措施费用足额投入使用,确保安全防护措施保障到位。监理单位要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高坠隐患,并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整改,对施工现场违规行为承担监督管理责任。

2.保证合理工期。建设单位要科学合理确定工程建设工期,不得任意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工期计划应考虑高温、强降雨等极端天气等原因以及重大活动产生的工期延误。当发生不可抗力情形,应按规定顺延工期,不得盲目赶工期、抢进度。对因赶工、抢工导致的高处坠落安全生产事故严肃追究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责任。

3.严密安全管控。各工程项目要根据工程特点,辨识各施工阶段高处坠落危险源,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预防高坠安全技术措施,严格危大工程等关键环节验收制度,加大危险作业区域警示提醒。

(1)高处作业施工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要组织安全防护设施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允许作业。要将防护设施作为日常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重点,关键部位作业要有安全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跟班旁站。

(2)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设置“四口五临边”围拦、盖板、架网,设置主体封闭安全网等防护措施。因施工需要临时移动或拆除临边、洞口或井道防护设施的',应经项目安全负责人批准,采取可靠的替换措施,设专人监护,设置警示标志,监护人员撤离前应将原防护设施复位。施工现场要配备合格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等高处作业安全防护用品,经抽检合格后方可配发使用,防护设施用材的质量、强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3)实行高处作业人员体检合格后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应遵守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以及岗位操作规程,正确佩戴安全帽,穿防滑鞋,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挂安全带。避免操作过急或用力过猛,行走或移动时应时刻注意周边环境,作业前检查脚踏物是否安全可靠,移动、吊运过程中的平台或物体上不得站人。坚决制止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行为。

(4)在高温、降雨、大风等天气进行高处作业时,应采取防滑、防雷、防暑措施,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高温红色预警时,应停止室外露天作业。遇有5级及以上强风、暴雨、浓雾、冰冻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作业与悬空高处作业。恶劣天气后,应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发现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进行维修保养。

(5)积极推广应用定型化、工具化、标准化安全防护设施,鼓励使用临边红外线报警系统、智能安全门锁、机器换人、在线监测等新技术、新工艺,淘汰部分高处作业操作难度大、安全隐患较多的工艺和设备,提升安全生产本质水平。

三、时间安排

(一)第一阶段。即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各项目全面排查高处作业等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对查出的问题隐患,建立台账,逐项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责任人,确保隐患整改“五落实五到位”。

(二)第二阶段。20xx年1月1日至7月30日,对高坠、物体打击等隐患深入治理。对整改落实不到位的企业和项目实行重点监督,严肃查处、及时曝光。

安全隐患排查报告3

自xx月xx日开始,我校按照局里的安排,组织人力用了三天的时间,在碾子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的指导下,对辖区9所小学的校舍震后安全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确保在没有安全隐患的情况下恢复上课。现将具体查检排危情况做如下报告:

一、碾子镇中心小学灾情:

1、近200米的校园围墙遭到破坏。震后出现了裂纹,基础变得不稳定,整个校园围墙出现了明显晃动,随时有倒塌的可能性。

2、11间教师宿舍顶棚出现了掉浆现象(原为木竹编制的顶棚,糊泥浆做成的)。

3、9间教师伙房墙壁出现了严重损坏,部分窗户已变了形,急待维修后方能使用。

二、后河辅导区校舍灾情:

1、后河完小9间教室、2间厕所出现了损坏裂缝现象。

2、后河小学40米校园围墙出现了较多裂缝。

3、后河辅导区卧龙初小8间土木结构校舍全部出现裂纹,安全隐患较大,已不能再使用。

三、临时处理措施:

1、对于校园围墙出现的破坏后的安全隐患做出警示标志,教育师生不要靠近。

2、对于中心校教师宿舍和教师伙房出现的裂缝,观察使用。

3、后河小学的教室出现的裂纹申请质检部门进行安全鉴定。

4、卧龙初小的教室不再使用,复课后学生分流到后河小学上学。

5、将灾情书面报县文教体育局和碾子镇人民政府,请求上级支缓维修。

事故隐患防范措施4

为进一步加强预防和治本工作,健全完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学校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动我市教育系统校园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根据市政府安委会下发《转发国务院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海安委办〔20xx〕128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教育系统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铸安”行动为总抓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扎实构建事故应急救援最后一道防线。坚持关口前移,超前辨识预判安全风险,有效防控各类安全风险;加强过程管控,通过构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闭环管理制度,强化监管,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强化事后处置,及时、科学、有效应对各类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事故伤亡人数、降低损害程度。

二、主要目标

到20xx年,构建形成全市教育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体系,各级各类学校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责任、措施和机制更加精准、有效;构建形成以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以安全隐患排查标准为依据、以学校安全隐患网格化管理系统为平台、以学校隐患自查自改自报与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相互结合为核心的动态实时管理安全隐患治理体系,安全监管水平和安全科技保障能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构建本质安全防护体系,持续深化交通安全、预防溺水安全、消防安全、校车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危险危化品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根治一批可能诱发重特大事故的安全隐患;构建严格规范的惩治违法违规行为制度机制体系,从严治理严重安全不良行为,对重大隐患挂牌治理,杜绝重特大校园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减少一般事故;构建科学高效应急救援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事故应急响应和协调处置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

1.制定安全风险辨识和事故隐患分级登记标准。依据相应标准,研究制定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和分级标准,形成一整套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安全风险辨识标准体系,并组织在各级各类学校大力推行,确定安全风险“红、橙、黄、蓝”(红色为最高等级,依次降低)4个等级,分别确定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为分级管控提供依据,逐步达到风险管控规范化要求。

2.建立风险隐患排查机制。定期分析总结事故发生规律、特点和趋势,不定期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进行排查,依据风险辨识和分级标准,组织指导所辖学校建立校园安全风险和隐患基础数据档案。教育局依据学校安全风险管控档案绘制教育领域安全风险等级和重大事故隐患分布电子图,建立完善风险排查机制。

3.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坚持“分区域、分级别、网格化”原则,利用教育领域安全风险等级和重大事故隐患分布电子图,逐级明确落实每一处重大安全风险和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管责任,强化风险管控技术、制度、管理措施,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健全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和重大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对红色、橙色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预警与督查。

4.健全完善安全责任体系。一是落实学校的安全主体责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强化学校的安全管理主体地位,持续开展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提高学校自主安全管理水平,做到思路清、责任明、重点有、措施好、工作实、校园安。二是落实部门监管责任。推动负有安全监管监察职责的教育行政部门研究制定学校安全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日常照单监管,失职照单追责。三是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规定。进一步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责任体系,落实好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包干责任制,推动校园安全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工作新格局。

5.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全员参与、分类治理、自查自改、动态监控、闭环管理、联防联动长效机制,健全完善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台帐制度、报备制度、日志制度和挂牌督办制度,建立校园安全隐患问题、责任、整改“三清单”,做到隐患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推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规范化和管理信息化。

6.健全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健全完善督导检查、督查通报、限期整改、反馈和“回头看”等工作制度,实行“四不两直”检查方法,探索建立校园安全教育及重大突发事件专项督导、巡视制度和交叉检查机制。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交叉检查、专项督查、随机抽查和明查暗访等方式,突出重点工作、重点部位、重点项目、特种设施设备、大型集会和重要时间节点的安全检查,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不留余地、不留尾巴,及时发现问题,通报情况,挂牌整治,确保隐患整改到位,形成检查整改闭环系统,推动督导检查与隐患整治、规范管理、督查通报、绩效考评有机结合。

(三)推进实施校园安全科学技术保障工程

强化信息化技术应用,加快完善标准化校园警卫室、专职保安、视频监控、与公安联网的一键式报警装置等技防系统建设;会同公安交管部门、交通运输部门逐步完善校车及接送学生车辆审批管理及校车监控系统;加强校园安保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食堂职工、校园义务消防队员等技能培训,强化责任意识,掌握安防器材使用技能,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学校安全隐患网格化管理平台、公共安全教育平台的建设及使用管理,全面提高“科技强安”,构建防范遏制重特大校园安全事故科技体系。

(三)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协调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组各成员单位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积极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交通秩序、文化娱乐场所、食品市场、网络信息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校园周边容易肇事肇祸、具有潜在暴力倾向等重点人员的排查管控,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公安部门支持,组织各地各校广泛开展管制刀具、器械收缴行动,有效预防和控制涉校涉生治安案件的发生。

(四)强化事故源头治理,构建学校本质安全

1.严格民办教育机构审批与管理。要按照规定的设置标准审批设立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及培训机构,把安全作为审批的重要内容,严禁将安全不达标的场所用作教育教学活动场所;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安全管理,要在教育、消防、卫生等 方面加强监督检查,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民办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限期整改;整改仍然不达标的,及时关停整顿;确实无法整改的,依法吊销办学许可证。

2.有效预防学生溺水和交通事故。推动建立防溺水、防交通事故分析研判制度和联防联控机制,争取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及乡镇(街道)、村(居)和社区支持,深入开展重点水域、重点路段安全管理及安全隐患排查巡查,补充、完善安全警示标牌、减速带、隔离带、防护栏等安全设施。通过家访、家长会、告家长一封信、手机短信、微信等形式,向学生及家长发布学生游泳和交通安全提示,增强学生及家长的安全意识和家长的监护责任意识。

3.规范校车安全管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严格校车准入制度,禁止使用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车辆接送学生;规范校车登记和标牌办理流程,设置校车停靠站点和标识标线;对校车驾驶员及随车照管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必要的技能培训;发挥联席会议职能作用,建立校车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安全管理台账;健全校车、集中接送学生车辆和非法营运车辆交通违法行为举报监督制度;联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校车安全专项治理和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专项督导。

4.加强消防安全管理。逐级下达并落实年度消防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开展专项督查,不断强化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严格落实消防安全条件、隐患排查整改和日常管理制度措施,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和火灾风险评估。明确学生宿舍、消控室、实验室、图书室、食堂餐厅等重点部位、重点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设立单位消防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岗位人员,加强防火巡查和应急疏散演练,开展消防安全优质课征集评选活动。全面提升学校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提高火灾高危和消防重点单位的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对未经消防行政许可的学校建筑工程,依法责令停止施工或停止使用。

5.强化饮食卫生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规范卫生操作规程。健全食堂卫生许可证、健康证,完善食堂定点采购、索证、登记与食品留样、记录等管理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校园周边无证经营饮食摊点卫生安全整治。严防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6.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建立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制度,及时调处、解决不稳定不安全隐患及信访突出问题,依法处置信访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健全完善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机制,引导师生依法逐级反映诉求,及时排查、分析、研判教育系统和学校存在的突出矛盾纠纷。建立预测、预警、预报机制,加强学校和班级综治安全信息员队伍建设,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和行为动态,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不断强化学生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防止网络诈骗和传销。加强问题学生和教职工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行为管控和台账管理,及时排查化解师生矛盾纠纷。

(五)切实提升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1.健全完善事故处置的有效机制

(1)进一步加强安全事故处置的组织领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组织领导,对事故现场处置工作逐级进行分解细化,明确职责范围、落实应急救援各项措施,形成上下衔接、完善配套、运转高效的现场处置模式,确保应急救援工作到位。

(2)进一步健全突发事件信息上报制度。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将事故和事故所涉及的危险物品种类、特性、分布情况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等情况逐级如实上报,严禁瞒报、谎报、迟报、漏报。要强化应急值守和调度,及时做好续报工作。

(3)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管理。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制定和完善校园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接到事故报告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及相关人员必须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对危害和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做到准确研判,杜绝盲目处置,防止次生事故发生。要建立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力量聚集,全面提高防范和处置事故灾难能力。

(4)进一步强化事故救援现场管理。事故或险情发生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预案,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及救援工作需要,及时划定警戒区域,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组织和引导师生疏散撤离,确保救援工作安全有序,并认真核实人数,切实防范次生衍生事故,将事故影响降至最小。要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成立指挥部,制定科学安全的救援方案,坚决杜绝违章指挥。

2.提升事故处置的综合能力

(1)切实强化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学校应建立健全应急管理责任制,并落实到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和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做好校园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先期处置与应急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工作。不断强化应急救援组织领导、应急队伍建设、应急预案管理、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培训演练,形成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应急管理机制。

(2)做好学校先期处置。发生事故或险情后,学校要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抢救遇险人员,控制危险源,封锁危险场所,杜绝盲目施救,防止事态扩大;要明确并落实带班人员和值班人员直接处置权和指挥权,在遇到险情或事故时立即组织师生及时、有序撤离到安全地点,减少人员伤亡。

(3)及时发布有关信息。各地各学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发布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信息;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登记、核实举报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3.扎实加强安全宣传教育

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消防进校园、“”交通安全宣传日等活动为载体,采用《致学生及家长一封信》、安全专题讲座、征文、设置宣传栏、设立校园宣传站、利用校园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宣传等形式,引导师生、学生家长及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校园安全建设,重点强化师生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重要性、紧迫性和事故规律性的认识,切实把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牛鼻子”工程,细化措施和方案,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根、见到成效,带动校园安全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二)制定方案,落实责任。各单位和所辖各学校(含幼儿园)要组织制定本单位实施方案,突出校内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危化品及校舍安全、学校特种设备设施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防溺水安全、涉校涉生矛盾纠纷安全、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安全、校园周边安全等方面,研究提出具体工作实施方案,并明确相关职责,抓紧组织落实,做到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切实抓出成效。

(三)试点先行,总结推广。各区教育局要结合实际,可先行选择一批有代表性、基础较好的学校,先行先试,典型引路,并督促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配套实施方案,完善管理机构、主体责任、各项保障措施、管理标准,逐步形成学校安全风险防控的有效管理模式和各项长效机制。

事故隐患防范措施5

为了有效应急处置学校内可能发生的拥挤、踩踏事故,确保事故处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制订本预案。

一、领导机构与职责

(一)机构设置

1、学校成立严防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组员:xx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日常工作及领导小组交办的事宜,办公室设在学校安全办公室,由孟小强具体负责。

3、成立监督检查组。由学校德育团队负责日常的监督检查工作,办公室及领导小组成员随时督察。

4、成立医疗救护组。当发生安全事故应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发出医疗求援,拨打“120”医疗抢救电话。要及时果断将受伤人员送到医院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受伤情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并向主管领导汇报。

(二)机构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全面领导学校拥挤踩踏事故安全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学校实际,研究制订工作意见,并对办公室、预防检查小组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2)统一指挥拥挤踩踏安全事故处理,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应急救援。统一组织事故善后处理工作,落实整改措施,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生活秩序。

(3)定期组织学校拥挤踩踏安全工作总结、研讨,形成评估和反馈意见,并负责学校拥挤踩踏安全工作的年度考核与评价。

2、办公室职责

(1)下发上级有关文件和本校制订的各项文件、通知,指导各部门或人员实施应急处理预案。

(2)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随时掌握应急处理进展情况,协调各方关系,具体负责人员调度,组织后勤保障,保障应急处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3)根据工作计划和领导小组的指示,在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拥挤踩踏事故安全的宣传预防演练工作,并组织人员对开展工作的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及时向领导小组反馈检查情况,提出阶段性工作建议。

二、日常工作开展

(一)完善制度

在上级下发有关制度和工作意见的基础上,要求对本校拥挤踩踏事故安全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完善,并上报。

(二)强化督查

在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由办公室牵头,以各项安全制度落实为重点,结合学校其它安全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督查结果以通报全体教职工。

(三)落实职责

校长为学校拥挤踩踏事故安全第一责任人,各部门、上课教师为直接责任人,管理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分别在自己的岗位职责内负责,实行学校拥挤踩踏事故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

(四)加强教育

加强对广大师生宣传教育,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团队活动、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对学生深入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了解在楼梯间打闹、搞恶作剧的危险性。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觉性和责任感。

(五)添置设备

学校要对照配备标准,逐步完善和提高照明等设施的配备。

三、事故应急处理

(一)报告制度

安全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报告。具体为:师生发现有学生受伤,打电话、口头向学校值班教师报告,再由行政向上级部门报告;发现较严重事故,应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由领导小组向上级教育部门及当地政府报告,同时立即启动学校安全应急预案。在事故处理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定时报告制度。

(二)救援措施

一旦发生较严重学校安全事故,由校长负责救援指挥。校长应当机立断,立即启动学校应急预案,按照预备方案,各就各位,组织救援行动。初步摸清情况,彻查事故原因,并建立相关名册。

(三)医疗求援

学校发生较严重拥挤踩踏安全事故,应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发出医疗求援,并拨打“120”医疗抢救电话。要及时果断将受伤人员送到医院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发病情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

(四)联系家长

学校发生较严重拥挤踩踏卫生安全事故,应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如实说明情况,不盲目猜测。做好学生家长思想安抚,防止过激行为发生。设立家校联络处,及时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力所能及地为家长做好服务工作。妥善处理相关问题,确保问题的解决。

(五)人员调度

事故应急处理人员由领导小组组长统一调度,办公室具体安排,必要时可向卫生、公安部门抽调人员支援事故处理。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听从指挥,确保到位。

(六)信息公开

保障广大师生和家长在事故发生和处理过程中的知情权,及时、准确做好信息公开,并如实向上级部门汇报,不瞒报、谎报。对一些谣传也要及时澄清,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四、事故责任追究

1、对导致事故起因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追究。

2、对事故瞒报、谎报和不及时上报的行为进行严肃追究。

3、对事故处理中的玩忽职守、推委扯皮等影响应急方案顺利实施的行为进行严肃追究。

4、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违犯刑律由公安司法部门对相关管理者实行连带责任追究,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2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