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审计局“十四五”规划专项报告【实用4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市审计局“十四五”规划专项报告【实用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市审计局“十四五”规划专项报告1
根据《关于报送拟纳入〈呼伦贝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政策建议、重大改革举措的函》(呼规领办字〔2020〕25号)要求,现将我市“十四五”规划涉及呼伦贝尔市审计局开展的相关工作思路上报。
一、努力发挥常态化“经济体检”审计工作
市审计局在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积极发挥审计监督职责,大力推进审计全覆盖,促进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如实揭示经济发展中的风险隐患,努力开展常态化“经济体检”审计工作。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加强对公共权力运行、公共资金使用、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资产管理、公共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审计监督,科学安排年度审计项目,聚焦打赢三大攻坚战,继续加大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脱贫攻坚、污染防治资金和项目落实等情况的审计力度。扎实开展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关注乡村振兴,加大重点民生项目审计力度,促进政策落地生根,发挥实效。
(二)坚持突出审计重点内容。扎实开展国家审计署、自治区审计厅统一安排的审计项目。持续加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力度,重点关注“三促进”(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促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就业优先)、减税降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清理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账款、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民生等政策落实情况。
(三)坚持审计工作“一盘棋”“两统筹”。牢固树立全市审计工作“一盘棋”思想,深入推进审计项目和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创新审计方式方法,积极开展大数据审计;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发挥审计监督合力;做好审计现场管理和审计实施时间控制工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全力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按照市委审计委员会要求,督促被审计单位开展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继续强化由政府牵头部署整改、审计部门具体督办、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合力推动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
二、不断拓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的深度和广度
“十四五”期间,市审计局坚持结合地区主体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实际情况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选择重点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重要方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一是以领导干部任职前后所在地区重点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及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变化为基础,以其任职期间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关注被审计领导干部在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遵守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情况、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决策情况、完成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情况、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监督责任情况、组织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资金征管用和项目建设运行情况、履行其他相关责任情况等7个方面内容,来客观评价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二是积极揭示重大环境污染、重大资源损毁、重大违纪违法、履职不到位等问题,推动地方领导干部不断解决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领域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防范和消除生态环境风险隐患,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切实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落实自治区党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新时代内蒙古发展新篇章的决定,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中的获得感。
十四五专项规划目录 城市专项规划有哪些市审计局“十四五”规划专项报告2
一、“十三五”规划工作情况
“十三五”规划工作期间,我局紧紧围绕“反腐、改革、法治、发展”这一主题,积极发挥审计的保障和监督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2020年期间,我局共完成审计单位93个,查出主要问题金额亿元,其中:违规金额亿元,管理不规范资金亿元。审计发现非金额计量问题175个。审计处理处罚资金亿元,其中:应上缴财政资金亿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亿元,应缴纳其他资金650万元,应调账处理金额亿元。移送处理事项48件,其中:移送纪委35件,有关部门13件,移送处理人员4人;提出审计建议282条;完成政府转办事项520个。其中,市水务局、原城管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市供销社财政收支、2017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等5个审计项目,先后获得自治区、银川市优秀、表彰审计项目荣誉,共计5人获得审计标兵称号。
(一)审计服务大局。一是跟踪审计推动政策落实。五年间开展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减税降费、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稳就业”等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督促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为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提供参考和依据。二是持续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认真抓好经济责任审计“两办新规”的执行,及时更新审计对象底数,扎实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工作。精心组织实施了对市财政局、科技局、农牧局、教育局、市委办、组织部等36部门(单位),临河镇、白土岗乡等4个乡镇和城投、文投、融资担保等3个国企企业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工作,不断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三是持续服务保障提升财政资金绩效。通过审计监督,进一步强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促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连续五年对灵武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暨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开展审计工作,针对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前瞻性、预警性的审计意见建议,每年的财政同级审计工作报告都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高度肯定。相继开展了市政协办、农综办、人社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等23个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审计,对公安局、再生资源园区管委会、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白芨滩林场等14个部门(单位)财政收支审计和5个乡镇的财政决算审计。四是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审计。2016年至2019年共完成工程建设审计项目3590项,审计总金额亿元,审定资金亿元,核减工程造亿元,核减率%,其中:招标控制价审核1896项,送审金额亿元,审定金额亿元,核减造价亿元,核减率为%;工程结算审核1694项,送审金额亿元,审定金额亿元,核减造价亿元,核减率为%。
(二)审计创新突破。一是加强统筹规划。精心谋划了灵武市十三五审计工作工作任务,就推进审计全覆盖、创新审计方法、科学审计管理、提升审计质量等进行了探索和规划。二是顺利完成审计机关机构改革。按照机构改革相关要求,成立了灵武市委审计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强化了审计工作的统筹协调,先后召开四次会议研究灵武市审计工作重大事项。积极承接了发改局的“重大项目稽查职责”和财政局的“财政监督检查职责”,并有序开展相关业务工作。三是有序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突出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监督,初步实现了一级预算单位审计全覆盖,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全覆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四是探索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连续三年分别对马家滩镇、原林业局、崇兴镇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探索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方式、方法,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与领导干部的履职评的有机结合进行了尝试。五是推进审计整改工作。建立健全审计整改督查考核机制,将审计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绩效考核体系中,推动审计结果运用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对2015年以来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开展督查,移送处理敷衍整改及未整改事项15件。同时审计整改落实情况列入被审计单位主要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和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六是稳步推进投资审计转型。认真贯彻落实《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投资审计工作的意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投资审计工作的通知》(宁政办发〔2018〕64号)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到在法定职责范围内独立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必要性,全面退出工程结算和控制价审核,不再承担工程项目建设决策和审定、征地拆迁、工程招标、材料价格认定等决策和管理活动。
(三)存在问题。一是新时代审计工作要求审计全覆盖,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逐年增加,同当前审计力量不足、审计人员专业覆盖面不够的矛盾仍然突出。二是审计技术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在运用推广大数据和信息化审计手段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三是个别部门和单位对审计查出问题重视不够,致使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进度缓慢,审计结果运用程度较低。
二、“十四五”工作思路
2021—2025年,灵武市审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自治区、银川市和灵武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各级审计委员会会议和审计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践行***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总体工作思路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大力推进审计全覆盖,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切实加强审计机关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努力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灵武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坚持围绕中心。自觉服从大局,积极有效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审计的保障和监督作用。
二是坚持开拓创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树立创新意识,推动审计工作取得新的更大发展,使审计监督作用发挥更加充分。
三是坚持统筹推进。积极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加大民生审计力度,重点关注重要领域、重大资金和重要项目,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将政策执行审计融入各类审计项目,全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确保审计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各项措施相互衔接、协调推进。
四是坚持依法审计。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审计工作制度创新,**改革难题,依法理顺今后审计监督体制。积极推进模范机关创建和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坚持依法依规,加强审计监督,做到查深查实查透。
五是坚持队伍建设。严格规范审计队伍管理,强力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完善审计人员选任机制,健全审计职业岗位责任追究机制,完善审计人员教育培训,审计队伍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建成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审计干部队伍,审计监督能力与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相适应。
三、2020年审计工作情况
2020年,我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自治区、银川市和灵武市委审计委员会相关会议精神,以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为目标,提升审计工作政治站位,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全力推进审计全覆盖,深化审计改革创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坚持发现问题并推动解决问题,坚持“治已病、防未病”,为灵武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审计支持。
(一)以党建强审为抓手,不断强化审计队伍建设
1.以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制度为契机,切实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全面落实两个责任。
一是做到决策民主,办事公开,工作务实。坚持重大事项由支委会集体研究决策;按月做好重大财务支出和干部考勤等局内日常管理。坚持班子成员每月至少深入审计一线调研指导审计人员2次以上。二是认真履行支部书记党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三个清单”,对照整改,层层传导压力。梳理审计廉政风险点34个,并一一制定对应的防范措施和相关制度机制,明确整改措施和目标,确保整改效果。局党组与各科室干部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将重点工作、具体工作落实到部门,责任落实到人,强化干部责任意识。三是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切实丰富学做结合实践载体,讲好廉政教育党课,开展现场廉政警示教育,筑牢审计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2.深入开展模范机关创建,强化审计队伍建设
今年以来,我局以模范机关创建为切入点,着力打造一支以责立志、以德立身、以能立业、以行立信的审计干部队伍。一是加强政治和业务理论学习。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全国两会、自治区党委第十二届第十次全体会议精神和审计业务理论,积极参与廉政警示教育,不断强化审计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奉献精神和宗旨意识。二是党组带头认真学习***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中央、自治区、银川市党委及市委对审计工作的安排部署,通过党组中心组学习、党支部学习等多种方式,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审计人员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抵歪风、刹邪气、树正气,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凝聚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
3.以提升党员服务能力为重点,切实打好脱贫攻坚战
2020年以来,我局帮扶泾灵南村贫困户23户,在册总人数95人,其中,在校生27人,有劳动能力的53人,无劳动能力42人,残疾2人,享受低保政策7户。截止目前,包扶的23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目标。严格落实上级关于疫情防控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相关要求,认真学习***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扎实开展“四查四补”工作,解决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建立完善“一户一档”,规范扶贫手册填写,持续入户做好政策宣传、务工就业、思想教育、环境卫生等工作,提高了群众满意度。今年7月圆满完成了国务院脱贫攻坚普查任务。
(二)坚持履职尽责为导向,筑牢财政资金运行“防护网”
2020年,我局严格按照中央、自治区、银川市关于2020年审计工作安排部署,加强审计工作意见要求,积极开展审计监督工作。截止目前,已开展审计项目25个,查出主要问题金额亿元,其中:违规金额218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亿元。审计发现非金额计量问题37个。审计处理处罚资金318万元,其中:应上缴财政资金99万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81万元,应缴纳其他资金138万元。移送处理事项8件,其中:移送纪委7件,有关部门1件;提出审计建议24条。
1.做好审计主责主业
一是积极完成署定、区定审计工作。开展了第一、二、三季度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通过审计,促进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及时落实落地,起到实效。完成了财政一级预算单位审计全覆盖,有效促进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目标的实现。实施灵武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进一步保障了人民群众住有所居。进行2017-2019年度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通过多种形式的监督,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切身利益,保障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是认真开展财政审计工作。对2019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市委组织部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促进财政资金高效科学使用。
三是扎实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继续全面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全覆盖工作,聚焦党委部门和国有企业,促进党政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廉洁用权,对市委办公室、崇兴镇、民政局、市城投公司、文投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6个单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
四是稳步推进政府投资审计工作。完成了灵武市职业教育中心迁建项目、南部道路提升项目(新杜路、灵白路、灵胡路)预算执行审计、市医院迁扩建工程项目中期跟踪审计、临港经济区基础设施PPP项目中期跟踪审计、市古城遗址恢复及重点街巷环境提升项目中期跟踪审计、崇兴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安置房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同时,依据2020年灵武市审计工作计划,实施了灵武市白土岗养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及灵武长枣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项目进行预算执行审计。
五是尽职履责认真做好疫情防控款物专项审计工作。在做好参与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立足做好本职工作,根据审计署的统一部署,按照自治区审计厅的要求,我局组织审计人员对我市2020年疫情防控资金和捐赠款物开展了专项审计,紧盯疫情防控款物接收管理、分配使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审计监督保障。
六是积极开展专项审计。以预算资金流向为主线,以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和提高专项资金管理的规范性、效益性为目标,开展了市委政法委禁毒经费和司法救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市团委收支两条线执行情况审计。
七是继续探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以推动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促进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为目标,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开发利用责任,贯彻执行中央及省重大决策部署、遵守法律法规,目标任务完成等情况,对崇兴镇主要领导干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任中审计。
八是完成市政府交办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部署,我局积极发挥审计职能,扎实做好审计服务工作。先后完成了白土岗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及培训中心项目、白土岗养殖基地入园保证金、河滩地收回、园疙瘩湖冲毁面积等4个专项核实工作,配合完成政府转办事项14件。
2.存在问题及原因
在市委、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我局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是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突出。随着审计全覆盖理念的提出,审计范围不断拓展,审计项目逐年增多,现有审计人员为确保审计项目全面完成,存在出现审计发现问题深度不够、质量不高的风险。
二是审计干部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时代要求审计人员的审计方法、审计技能等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变化,促使审计人员的创新能力必须不断的提高。
二、2021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做好“两统筹”工作。科学安排审计项目,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发挥经济责任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等项目的平台作用,加大各领域审计项目的统筹整合力度,探索预算执行审计与重大政策跟踪审计、专项审计相结合,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相结合,努力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
(二)扎实提升审计效能。坚持科技强审,提升审计技能和水平,实行“集中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大数据审计组织新方式,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率。优化内部管理,加强审计项目督促,建立审计任务清单制,在审计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全面反映审计任务、审计责任人、审计时限、审计发现问题等,定期汇报研判分析,提升审计组审计实施效能。
(三)强化审计成果提炼。结合我局实际,做好优秀项目申报,对我局目前不衔接、不科学、不适用的操作规范、业务流程予以清理完善,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审计宣传工作,在审计成果运用的深度上下功夫,将审计监督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分析综合,及时提炼成审计工作信息,推进审计成果转化。
市审计局“十四五”规划专项报告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审计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作用,根据上级审计部门的工作部署和我市工作实际,现将需纳入“十四五”规划文本中的审计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目标
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审计服务改革发展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努力实现“十四五”期间,审计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深化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反腐倡廉建设迈上新台阶;审计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审计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审计理论和制度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基本思路
(一)认真履行职能。一是服务发展大局。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适应人大的监督要求,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把握经济领域重点难点,加强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策措施实施效果和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二是降低经济风险。寻找突出问题、预防潜在风险、维护经济安全,重点在投资结构、资源节约、环境治理、公共服务、产业政策、区域管理等方面揭示经济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政府完善经济治理机制多提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三是提升社会效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健全追责问效、审计整改和制度规范联动机制,努力打造审计精品和高端产品,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社会效应。
(二)着力更新理念。全面认识国家审计新定位,审计作用由监督向监督与保障并重转变。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贯穿始终,推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把推动依法治国贯穿始终,促进依法行政;把促进深化改革贯穿始终,发挥深化改革“催化剂”作用;把推动政策落实贯穿始终,充分发挥政策落实“督查员”作用;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贯穿始终,充分发挥经济发展“安全员”作用;把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反腐败“利剑”作用。
(三)全面提升效能。一是体现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坚持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及时报告,充分发挥审计工作预警、预防和纠正的作用:坚持揭示反映重大体制障碍、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坚持求真务实、客观公正,准确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报告。二是体现科学化、规范化、公开化。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坚持在审计范围、审计方向、权力问责上全面突破;牢固树立依法审计理念,严格执行国家审计新准则,努力构建先进的管理机制;在项目立项、审计整改、审计结果等方面加大公开力度,促进社会监督与审计监督优势互补。三是体现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切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主要任务
围绕“反腐、改革、法治、发展”,坚持“两手抓”,进一步突出审计重点,加大审计力度,大力推进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全覆盖,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的保障和监督作用。
(一)加强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持续跟踪检查政府重大政策措施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实际效果等情况。特别是重大项目落地、重点资金保障,以及简政放权推进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具体可行的整改意见,促进政策落地生根和不断完善。
(二)深化财政审计。一是继续完善全部政府性资金(资产)审计机制,促进政府将各项非税收入和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推动建立“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二是加强转移支付资金运行情况审计,关注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分配结构的合理性、公平性,实施项目跟踪问效机制,促进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重,推动建立规范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三是加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在继续做好对一级预算单位审计的基础上,加大对所属单位延伸审计的力度,注重把部门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督促建立统一、规范、科学的预算定额、支出标准和开支渠道,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绩效水平。四是加强“三公”经费、会议费使用和楼堂馆所建设等方面审计,关注有关“小金库”和“吃空饷”治理、机构设置、编制使用等相关规定的执行和清理情况。
(三)加强民生工程和民生资金审计。一是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审计力度,促进财政资金更多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二是继续对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展连续审计,促进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三是关注教育、医疗等民生资金和项目情况,推动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四)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一是坚持任中与离任审计相结合,加大任中审计力度。追究责任更加着眼于风险预警,整改督查更加着眼于建章立制,不断完善权力运行机制。二是制订经济责任审计中长期规划,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任期内的轮审制度,对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加大对权力高度集中、自由裁量权大等重点部门的审计监督。三是科学认定领导干部应负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以及责任追究等结果运用制度。四是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和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制度,建立有利于形成监督合力的协调机制。
(五)深化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审计。一是落实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制度,优先选择政府投入大、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计,发挥竣工决算审计问责和问效的重要作用。二是积极探索投资跟踪审计,对重要投资政策执行、重点基础设施建议、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投资应对的情况实施跟踪审计,促进提高投资绩效,充分发挥投资审计预防性作用。2025年基本形成投资跟踪审计方法体系。三是加强对政府重大项目建设和管理情况的审计监督,从政策、风险、民生、质量、管理、责任等方面入手,重点关注盲目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情况,促进节能减排和加强环境保护,建立健全和落实投资领域责任追究制,促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六)推进资源环境审计。一是围绕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水资源保护、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开展审计,揭露和查处无序开发、低效利用以及破坏浪费资源等重大问题,促进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二是加强对环境污染方面的审计,揭露和查处防治措施不落实、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促进建立健全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三是开展节能减排政策履行、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抑制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新能源建设等情况的审计,揭示相关部门、重点企业在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法规、管理和使用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国家政策法规落实到位。四是积极推进资源环境审计与其他审计相结合,在各项审计中密切关注资源环境审计内容,形成资源环境审计合力。
(七)加大对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揭示力度。一是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实行动态化、常态化审计监督,深入揭示财政运行中的不安全因素和潜在风险,促进建立规范、健全的政府负债管理机制,确保政府负债安全可控,切实防范财政风险。二是密切关注经济社会运行态势,揭示财政、金融、民生、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以及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积极提出解决问题和化解风险的建议。三是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目标,重点揭露资产不安全风险、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程序风险、切实堵塞漏洞,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八)加强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为法治仙桃建设保驾护航。着力检查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揭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切实促进依法行政和法治建设;揭示法律规定不衔接、不配套甚至阻碍科学发展等问题,积极提出加强法制建设的建议,促进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
(九)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揭露和查处力度,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和惩治腐败。继续坚持把查处和揭露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作为审计第一要务。重点关注财政资金分配、重大投资决策和项目审批、重大物资采购和招标投标、国有资产转让、土地交易等关键环节,揭露和查处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等问题。建立和完善查处经济案件责任追究制,加强与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的协作配合。注重源头反腐,认真研究和分析腐败案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推动建立完善不敢贪、不能贪的反腐机制。
(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进一步完善审计机关指导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规定,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协会在内部审计职业化管理中的作用,促进内部审计发挥在评价和改进组织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效果中的作用,推动内部审计健康发展。
四、基础建设
(一)加强审计管理。一是加大审计项目计划统筹力度,利用好财政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平台,加大各领域审计项目的统筹整合力度。二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对重点问题、重点事项进行重点突破,统一组织、上下联动、整体作战。三是积极探索“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的数字化审计方式,着力提高审计的准度和精度。四是开展联网审计,不断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五是全面运用审计计划统计管理软件,强化审计项目全过程跟踪管理和审计成果及时准确统计。
(二)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一是大力推进审计项目审理工作。继续完善现场审核、部门复核、审理机构审理的三级内控机制。二是加强审计现场审核,强化对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对出现重大审计质量问题的,严格追究责任。三是建立健全问题导向型考评检查机制,不断完善审计机关业务质量检查办法、审计项目评优办法,组织开展审计业务质量检查和项目评优工作。
(三)推进审计结果公开。一是不断完善审计结果公开制度,推动健全财政收支等信息公开制度,为社会公众参与国家治理提供信息和渠道。二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整改检查跟踪机制,加大整改跟踪检查力度,必要时提请有关部门协助落实整改意见,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公告审计整改情况。三是积极做好审计结果公告的解读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避免误读误解误判,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审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审计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优化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使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从财经类为主向财经类、法律类、计算机类、工程类、管理类等多学科、多领域转变。二是加强审计教育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专门培训等各种培训方式,充分利用各种培训机构的教学资源,加大对干部队伍学历教育、专业能力方面的培训力度。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品德为核心、作风为基础、能力为重点、业绩为导向,从严管理审计队伍。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为动力,深入践行“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密纪律、廉政纪律、财经纪律和工作纪律,努力打造一支对党绝对忠诚、对法律绝对忠诚,敢于审计、善于审计,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勇于担当、无私无畏的审计铁军。
市审计局“十四五”规划专项报告4
“十三五”以来,区审计局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发展、改革、法制、反腐”主题,立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充分发挥审计机关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严肃财经纪律、助推我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党风廉政建设贡献了审计力量。
一、“十三五”发展基本情况
2016--2020年上半年,共完成各类审计项目145个,累计查出违规违纪金额亿元,管理不规范资金30多亿元,移交审计查出案件线索39件,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为政府节约资金亿元,促进追缴欠缴非税收入亿元,提出合理化审计建议141条,促进被审计单位制定整改措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1项。2017年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将审计项目经费划入省级财政预算管理;2019年6月成立中共县委审计委员会,强化了区委对审计工作的领导;2011年以来持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在每年全市审计系统综合考核中排名第一,近年来有6个审计项目被评为市优项目,4个审计项目被评为市表彰项目,2019年度全区区直部门单位全面从严治党综合考核中位列第一名。
1.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根据上级审计机关统一部署,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每年开展4-6个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审计后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递交高质量的专题审计报告,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审计建议,并督促有关单位对审计查出的问题立即整改,促进了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在我区落地生根。
2.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根据区级财政工作每年的中心任务不同确定相应的审计重点,针对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前瞻性、预警性的审计意见建议被区政府采纳,每年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工作报告都得到了区人大常委会的高度认可。
3.经济责任审计。“十三五”以来,共对40名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进行了审计,同时对部分乡镇领导开展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审计中围绕责任落实、紧扣经济责任、突出权力运行,紧紧盯住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推动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和担当作为。
4.政府投资审计。2016-2019年,共审计政府投资项目 15个,审计中转变工作思路,更加注重从项目的立项决策、项目审批、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工程招投标、工程结算和质量管理等环节,关注工程项目政策目标的实现及投资效益情况,推动公共投资工程项目立项审批实施管理规范化,促进政府投资提质增效。
5.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2016年以来,根据上级审计机关统一部署,每年开展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跟踪审计,抽查14个乡镇(街道)39个村,260余户贫困户,抽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万元、产业扶贫项目34个,针对存在的部分健康、教育扶贫政策落实和产业扶贫项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坚持边审边改,推动建章立制,助推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6.积极配合工作。2016年以来,累计抽调30余人次配合省、市、区委的巡视、巡察工作。
7.顺利完成审计机关机构改革。按照《中共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规定,将原属于发改委的“重大项目稽查职责”、国资局的“国有企业监事会相关职责”、财政局的“财政监督检查职责”划入审计机关。2019年6月,成立中共县委审计委员会,为区委审计议事协调机构,县委审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为审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办公室设在审计局。6月19日,召开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上通过了县委审计委员会议事规则、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2020年3月24日、9月28日先后召开了区委审计委员会第二次、第三次会议。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随着审计全覆盖的全面推开,审计任务重与人员少的矛盾更加突出;本次机构改革虽对区审计局的职责进行了优化,但改革后并未有人员转隶进入,审计机关人员编制没有增加,现有审计人员力量捉襟见肘。
二是缺乏大数据审计应用专业人才和专业技术。大数据应用已成为趋势,但区审计局近年来没有增加过相应专业人才,现有人员还不能熟练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审计工作。
三是审计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打铁还需自身硬”,审计机关作为经济监督部门必须首先加强自身干部队伍建设,现有审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十四五”规划发展思路
(一)总体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中央、省、市、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审计委员会历次会议、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践行***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总体工作思路和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大力推进审计全覆盖,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切实加强审计机关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努力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主要目标
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实现“十四五”期间审计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促进反腐倡廉建设迈上新台阶;审计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审计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审计理论和制度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审计管理。一是加大审计项目计划统筹力度,利用好财政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平台,加大各领域审计项目的统筹整合力度。二是依靠大数据增强审计动力。三是强化审计项目全过程跟踪管理。
2.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加强审计项目审理工作,继续完善现场审核、部门复核、审理机构审理的三级内控机制,强化对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问题导向型考评检查机制。
3.加快推进“金审”工程三期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局大数据应用水平,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4.推进审计结果公开。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整改检查跟踪机制,加大整改跟踪检查力度,必要时提请有关部门协助落实整改意见,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公告审计整改情况。
5.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审计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优化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二是加强审计教育培训。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管理审计队伍,努力打造一支对党绝对忠诚、对法律绝对忠诚,敢于审计、善于审计,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勇于担当、无私无畏的审计铁军。
(四)项目谋划
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进一步突出审计重点,加大审计力度,大力推进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全覆盖,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1.加强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具体可行的整改意见,促进政策落地生根和不断完善。
2.深化财政审计。扎实开展预算执行、决算草案审计全覆盖。聚焦集中资源财力向高质量发展、民生和基层倾斜要求,压减一般性支出,统筹盘活存量资金,督促各部门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重点揭示超标准列支、转嫁、摊派挪用、铺张浪费等问题,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3.加强民生工程和扶贫、乡村振兴专项审计,推动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4.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重大意义,紧盯权力运行的有效性,揭示和反映个别领导干部消极松懈、不想作为,怕担风险、不敢作为,墨守成规、不会作为等问题,严肃查处阻碍制度执行、损害制度权威、破坏制度环境等行为,坚决揭露失职渎职、决策失误、损失浪费和管理漏洞等问题,促进权力规范运行
5.加大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重心,把维护政府投资安全、提高政府投资绩效作为审计目标,加强对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建设情况及竣工财务决算审计;突出立项决策、项目审批、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工程招投标、工程结算和质量管理等环节,关注工程项目政策目标的实现及投资效益情况,促进政府投资提质增效。
6.加大对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揭示力度。一是关注经济社会运行态势,揭示财政、金融、民生、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提出解决问题和化解风险的建议。二是以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为目标,重点揭露资产不安全风险、政府债务风险、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程序风险、切实堵塞漏洞,防止区域性风险发生。
7.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揭露和查处力度。加强与纪委监委、公安、财政、税务、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的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督合力。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源头预防,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共同推动建立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8.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推动内部审计健康发展。在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时,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检查,促进其依法规范执业。
市审计局“十四五”规划专项报告5
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审计厅的正确领导下,市审计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标市委市政府、省审计厅对我市审计工作新要求,主动融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能,不断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步伐,强化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改进提升规章制度,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审计服务大局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时期,市审计局共完成审计项目245个,查出主要问题金额121亿元(违规金额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亿元),处理处罚亿元,移送有关部门事项192起,核减投资额亿元,向上级部门提交审计专报16篇。2020年完成审计项目54个,查出主要问题金额亿元(违规金额1700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亿元),处理处罚1818万元,移送有关部门事项16起,核减投资额亿元,向上级部门提交审计专报5篇。
一、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作开展情况
“十三五”时期,我局不断强化审计工作,在全面审计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审计,无论审计的广度还是深度都取得了突破,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等各项审计不断得到改进和加强,审计发挥的作用愈加显著。
(一)关注权力规范运行,扎实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十三五”时期,我局对经济责任审计不断进行规范和完善,使审计评价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加强制度管理,起草了《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办法》《关于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根据上级文件精神,2020年印发了《景德镇市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对我市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作了明确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我局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管理,并制定经责审计流程图。印发了《2020年度市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对地方党政主要领导、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以及市属企业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内容和重点进行了说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经济责任审计。
(二)关注财政资金绩效,扎实开展财政审计。 “十三五”时期,我局对财政审计不断探索,审计从侧重于查找问题转变为发现问题并加强管理,不断推进我市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规范。
出具了2020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我市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报告和报表,并通过省厅验收。全力推进2019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及电子数据化全覆盖审计工作,财政同级审已完成现场实施阶段。完成市财政局2019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草案审计,完成浮梁县2019年存量资金专项审计征求意见和反馈工作。
(三)关注政府投资效益,扎实开展投资审计。“十三五”时期,我局开展并不断深化投资审计改革,成立了工程造价咨询中介机构服务协调小组,强化我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2019年我局了参与市综合地下管廊、陶阳十三里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2020年积极参与《景德镇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实施办法》修订工作,促进我市政府投资审计迈上新台阶。完成了市中心城区2016-2019年棚户区改造项目专项审计调查、市城市防洪吕蒙堤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市城市防洪昌江东岸观音阁堤一期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
(四)关注国企健康发展,扎实开展企业审计。“十三五”时期,我局对焦化集团、红叶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审计,2020年完成了国控集团审计工作,并集中全局各科室审计骨干,同时从县区审计局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大型审计组,对市城投公司和市陶文旅集团开展了审计,现审计工作已接近尾声。
(五)关注金融领域安全,扎实开展银行审计。“十三五”时期,我局对江西银行景德镇分行、农商银行景德镇分行进行了审计,2020年对九江银行景德镇分行2019年度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审计组在实践中总结的审计经验,被省审计厅以简报形式下发到各审计组。
(六)聚焦全面小康,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为切实加强精准扶贫工作,我局将帮扶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周密筹划,扎实推进,目前局机关选派帮扶干部31名结对帮扶31户63人,帮扶干部分批多次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争取垦区道路建设项目1个,项目资金20万元;二是积极与浮梁县农业农村局协调新农村建设点事项,争取到新农村建设资金80万元(2个省建点、1个市建点);三是争取县精品乡村项目1个,项目资金300万元;四是争取社会爱心企业提供茶园肥料复合肥200包共10吨;五是结合驻村茶产业发展实际,邀请市茶科所专家给村民进行茶叶知识培训。
(七)聚焦防疫重点,全力抓好疫情防控。一是后勤保障及时。及时购置了额温枪、口罩、消毒水、一次性饭盒等物资,为我局疫情防控及正常开展工作提供了物资保障。二是人员调配周全。统筹做好人员调配,较好地完成了弹性上班、社区防疫值守、日常人员值班工作。三是防控工作到位。多批次邀请市二院、东美专业除病除害公司专家来我局授课,积极做好局机关大楼除病除害工作,并严格执行每日报备规定。四是驻村防疫有力。引导村两委建立外出回村人员台账,定期了解回村人员的身体状况;设立进村卡点,安排人员值班,并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支援了部分物资。
(八)关注并全力做好中心工作。扎实履行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职能。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作为市委审计委员会办事机构,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聚焦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保障改善民生、规范权力运行、促进反腐倡廉等主责主业,积极做好审计委员会各项工作。承办了市委审计委员会第2次会议的会务相关工作,并积极与省委审计委员会进行沟通,抓好各项材料的报送。
2020年我局把做好疫情防控财政资金和捐赠款物审计监督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重大专项审计任务,全力开展疫情防控审计。2月19日,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计群为组长,副局长陈志坚为副组长的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金和捐赠款物专项审计组,对疫情相关资金和物资的管理使用进行审计。通过审计,促进310万元财政资金及时下拨,为复学复课协调资金万元,为复工复产协调资金100万元;为规范疫情相关资金的使用,我局提出九条审计建议,皆被有关部门采纳,并依此制定了《景德镇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除上述工作外,我局还全力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一是做好信息宣传工作。“十三五”时期,我局高度重视信息宣传工作,及时向社会各界宣传审计,扩大审计影响,2020年在市级以上媒体刊发审计信息58篇,其中国家级1篇,省级17篇,市级36篇。向省审计厅、市委市政府等部门单位报送疫情防控信息10余篇,其中有关疫情防控专项资金的审计信息受到市政府领导好评。
二是做好审理工作。为提高审计质量,我局不断强化审理工作。2020年截至目前,已出具审理意见书52份,提出审理意见241条,召开审理业务会15次。对审理发现的问题,积极督促审计组予以修改完善。我局注重创新优化审理机制,对部分重大审计项目实行现场前置审理,做到审理关口前移,确保审计审深查透。通过不断探索强化,我局的审理工作在提高审计质量方面成效显著。
三是做好法治建设工作。我局积极组织“疫情防控法治同行”、国家安全教育、“民法典与生活同行”等宣传活动,组织全局干部参加“百万网民学法律”竞赛活动,通过率达100%。顺利通过全面依法治市和法治政府建设考评。浮梁县新农村建设资金审计调查项目于今年3月被评为全市2019年度优秀行政执法案卷。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的审计工作进展较缓慢,严重影响了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二是我局面临人员不足的情况,在现有的审计人员较为短缺的情况下,且有部分审计人员被抽调,审计进度受到较大影响。
三、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工作安排
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我局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根据我市“十四五”规划要求,紧密结合景德镇实际,聚焦“六稳”“六保”,按照审计计划和上级审计部门的要求,不断创新审计理念,切实提高审计质量,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好审计监督服务职能。
助推我市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紧密结合我市“十四五”规划开展各项审计工作,为顺利实现我市“十四五”规划的各项任务提供有力的审计支持。
推动我市经济发展。持续深化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等重点领域审计,促进我市有关部门单位财政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而促进我市经济发展。
(三)强化审计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审计人员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培养出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的审计队伍,为我市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创新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率,对我市所有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均实施审计,不留死角,使审计监督全覆盖落到实处。
(五)抓好重点审计。在全面审计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审计,紧盯生态环境、教育、社保、医疗等重点领域,聚焦我市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在审计中注意研判分析,发现重大问题时调集审计骨干,集中力量突破,努力发现重大问题、重要风险隐患,为促进我市经济健康发展、促进我市廉政建设保驾护航。
(六)提升审计质量。进一步强化审计质量意识,从审计实施、复核、审理等各环节入手,严格把控有关审计质量的各个环节,使审计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七)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对审计成果认真分析研究,尤其是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审计事项,要通过精心提炼,撰写出有价值的审计专报呈报上级部门和有关领导,为市委市政府掌握重大情况、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市审计局“十四五”规划专项报告6
充分发挥审计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作用,根据上级审计部门的工作部署和我市工作实际,现将需纳入“十四五”规划文本中的审计工作情况报告如下:…网友为您整理了(*),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审计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作用,根据上级审计部门的工作部署和我市工作实际,现将需纳入“十四五”规划文本中的审计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目标
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审计服务改革发展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努力实现“十四五”期间,审计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深化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反腐倡廉建设迈上新台阶;审计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审计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审计理论和制度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基本思路
(一)认真履行职能。一是服务发展大局。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适应人大的监督要求,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把握经济领域重点难点,加强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策措施实施效果和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二是降低经济风险。寻找突出问题、预防潜在风险、维护经济安全,重点在投资结构、资源节约、环境治理、公共服务、产业政策、区域管理等方面揭示经济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政府完善经济治理机制多提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三是提升社会效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健全追责问效、审计整改和制度规范联动机制,努力打造审计精品和高端产品,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社会效应。
(二)着力更新理念。全面认识国家审计新定位,审计作用由监督向监督与保障并重转变。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贯穿始终,推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把推动依法治国贯穿始终,促进依法行政;把促进深化改革贯穿始终,发挥深化改革“催化剂”作用;把推动政策落实贯穿始终,充分发挥政策落实“督查员”作用;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贯穿始终,充分发挥经济发展“安全员”作用;把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反腐败“利剑”作用。
(三)全面提升效能。一是体现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坚持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及时报告,充分发挥审计工作预警、预防和纠正的作用:坚持揭示反映重大体制障碍、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坚持求真务实、客观公正,准确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报告。二是体现科学化、规范化、公开化。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坚持在审计范围、审计方向、权力问责上全面突破;牢固树立依法审计理念,严格执行国家审计新准则,努力构建先进的管理机制;在项目立项、审计整改、审计结果等方面加大公开力度,促进社会监督与审计监督优势互补。三是体现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切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主要任务
围绕“反腐、改革、法治、发展”,坚持“两手抓”,进一步突出审计重点,加大审计力度,大力推进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全覆盖,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的保障和监督作用。
(一)加强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持续跟踪检查政府重大政策措施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实际效果等情况。特别是重大项目落地、重点资金保障,以及简政放权推进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具体可行的整改意见,促进政策落地生根和不断完善。
(二)深化财政审计。一是继续完善全部政府性资金(资产)审计机制,促进政府将各项非税收入和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推动建立“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二是加强转移支付资金运行情况审计,关注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分配结构的合理性、公平性,实施项目跟踪问效机制,促进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重,推动建立规范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三是加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在继续做好对一级预算单位审计的基础上,加大对所属单位延伸审计的力度,注重把部门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督促建立统一、规范、科学的预算定额、支出标准和开支渠道,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绩效水平。四是加强“三公”经费、会议费使用和楼堂馆所建设等方面审计,关注有关“小金库”和“吃空饷”治理、机构设置、编制使用等相关规定的执行和清理情况。
(三)加强民生工程和民生资金审计。一是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审计力度,促进财政资金更多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二是继续对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展连续审计,促进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三是关注教育、医疗等民生资金和项目情况,推动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四)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一是坚持任中与离任审计相结合,加大任中审计力度。追究责任更加着眼于风险预警,整改督查更加着眼于建章立制,不断完善权力运行机制。二是制订经济责任审计中长期规划,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任期内的轮审制度,对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加大对权力高度集中、自由裁量权大等重点部门的审计监督。三是科学认定领导干部应负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以及责任追究等结果运用制度。四是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和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制度,建立有利于形成监督合力的协调机制。
(五)深化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审计。一是落实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制度,优先选择政府投入大、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计,发挥竣工决算审计问责和问效的重要作用。二是积极探索投资跟踪审计,对重要投资政策执行、重点基础设施建议、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投资应对的情况实施跟踪审计,促进提高投资绩效,充分发挥投资审计预防性作用。2025年基本形成投资跟踪审计方法体系。三是加强对政府重大项目建设和管理情况的审计监督,从政策、风险、民生、质量、管理、责任等方面入手,重点关注盲目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情况,促进节能减排和加强环境保护,建立健全和落实投资领域责任追究制,促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六)推进资源环境审计。一是围绕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水资源保护、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开展审计,揭露和查处无序开发、低效利用以及破坏浪费资源等重大问题,促进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二是加强对环境污染方面的审计,揭露和查处防治措施不落实、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促进建立健全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三是开展节能减排政策履行、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抑制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新能源建设等情况的审计,揭示相关部门、重点企业在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法规、管理和使用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国家政策法规落实到位。四是积极推进资源环境审计与其他审计相结合,在各项审计中密切关注资源环境审计内容,形成资源环境审计合力。
(七)加大对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揭示力度。一是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实行动态化、常态化审计监督,深入揭示财政运行中的不安全因素和潜在风险,促进建立规范、健全的政府负债管理机制,确保政府负债安全可控,切实防范财政风险。二是密切关注经济社会运行态势,揭示财政、金融、民生、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以及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积极提出解决问题和化解风险的建议。三是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目标,重点揭露资产不安全风险、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程序风险、切实堵塞漏洞,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八)加强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为法治仙桃建设保驾护航。着力检查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揭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切实促进依法行政和法治建设;揭示法律规定不衔接、不配套甚至阻碍科学发展等问题,积极提出加强法制建设的建议,促进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
(九)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揭露和查处力度,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和惩治腐败。继续坚持把查处和揭露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作为审计第一要务。重点关注财政资金分配、重大投资决策和项目审批、重大物资采购和招标投标、国有资产转让、土地交易等关键环节,揭露和查处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等问题。建立和完善查处经济案件责任追究制,加强与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的协作配合。注重源头反腐,认真研究和分析腐败案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推动建立完善不敢贪、不能贪的反腐机制。
(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进一步完善审计机关指导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规定,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协会在内部审计职业化管理中的作用,促进内部审计发挥在评价和改进组织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效果中的作用,推动内部审计健康发展。
四、基础建设
(一)加强审计管理。一是加大审计项目计划统筹力度,利用好财政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平台,加大各领域审计项目的统筹整合力度。二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对重点问题、重点事项进行重点突破,统一组织、上下联动、整体作战。三是积极探索“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的数字化审计方式,着力提高审计的准度和精度。四是开展联网审计,不断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五是全面运用审计计划统计管理软件,强化审计项目全过程跟踪管理和审计成果及时准确统计。
(二)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一是大力推进审计项目审理工作。继续完善现场审核、部门复核、审理机构审理的三级内控机制。二是加强审计现场审核,强化对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对出现重大审计质量问题的,严格追究责任。三是建立健全问题导向型考评检查机制,不断完善审计机关业务质量检查办法、审计项目评优办法,组织开展审计业务质量检查和项目评优工作。
(三)推进审计结果公开。一是不断完善审计结果公开制度,推动健全财政收支等信息公开制度,为社会公众参与国家治理提供信息和渠道。二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整改检查跟踪机制,加大整改跟踪检查力度,必要时提请有关部门协助落实整改意见,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公告审计整改情况。三是积极做好审计结果公告的解读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避免误读误解误判,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审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审计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优化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使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从财经类为主向财经类、法律类、计算机类、工程类、管理类等多学科、多领域转变。二是加强审计教育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专门培训等各种培训方式,充分利用各种培训机构的教学资源,加大对干部队伍学历教育、专业能力方面的培训力度。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品德为核心、作风为基础、能力为重点、业绩为导向,从严管理审计队伍。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为动力,深入践行“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密纪律、廉政纪律、财经纪律和工作纪律,努力打造一支对党绝对忠诚、对法律绝对忠诚,敢于审计、善于审计,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勇于担当、无私无畏的审计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