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舆情工作汇报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09196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舆情工作汇报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舆情工作汇报1

为了切实提高金盆山学校网络舆情监控及应对能力,及时、准确有关信息,掌握、引导舆情的主动权,最大程度地避免网络舆情事件对本单位造成的损害,减少负面影响,为持续、稳定、高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特制定本机制。

一、工作原则

网络舆情监控应对的原则是“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基本办法是“专人巡查,提早发现,合理研判,积极应对,先入为主,科学处置,消除影响”。

二、组织保障

为进一步强化舆情信息管理,成立网络舆情监控与应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对本辖区范围的舆情监控和应对工作起指导、监督和决策作用。

组长:刘锦玲

副组长:邱蔚余维兵

成员:吴小京 郑吉林曾成柱钟朝斌 邱礼辉 林保华

张荣华 王金宇

舆情应对领导小组下设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教处。

办公室主任:邱蔚

成员:郑吉林林保华王金宇

重大舆情突发事件要成立新闻组,确定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信息内容口径。学校任何部门或个人均不得在当时和事后自行接受媒体采访或信息。

三、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1、网络舆情监控

网络舆情监控平台24小时不间断采集,舆情监控工作人员设置监测主题和关键词,利用监控平台采集相关的舆情。 及时对舆情监控平台采集到的负面网络舆情进行人工判读,对负面舆情做出准确判断。

发生突发事件时,组织人员对网络舆情进行不间断跟踪监控,及时、全面掌握舆情走向,为正确研判、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2.网络舆情的研判及预警

网络舆情监控平台监控到网络舆情时,监控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报网络舆情办公室,网络舆情办公室分析网络舆情产生的原因,及时监控关注该网络舆情的内容、成因、关注度、跟帖人数、热点指数等动态指标,做好记录、统计,以及目前舆情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网络舆情办公室与网络舆情涉事单位保持紧密沟通,并按以下标准对网络舆情准确分类。

网络舆情分类:根据网络热度和网民关注度分为一般关注、重大和特别重大。一般网络舆情是指,网民发表的对公司工作建议、问题反映、咨询质询、个人利益诉求等。重大网络舆情是指,该事件的网民点击率1000-2999人次,或跟帖评论100-499篇,或被5家以下主流网站报道转发的特殊时期网民关心、网媒关注的网络舆情事件。特别重大网络舆情是指,该事件的网民点击率3000人次以上,或跟帖评论500篇以上,或被5家以上主流网站报道转发的,涉及公司的突发、公共、食品、卫生及自然灾害、生产质量、安全保密等事件或严重影响公司形象及社会稳定的网络热点、网民热议、网媒热炒等网络舆情事件。

四、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

(一)一般网络舆情

对于一般网络舆情,由网络舆情办公室做出研判,并将该舆情在2小时内转达相关业务科室查清事实真相,在1天内给出正面的解释或解决,并将结果反馈金盆山学校党支部。网络舆情办公室和相关业务科室密切监控该网络舆情的走向,同时对舆情进行正面引导、疏导,直至舆情消除。

若网络舆情不能消除或还有扩大迹象时,党支部要及时上报镇、县级舆情应对领导小组,按照重大舆情应对处置流程办理。

(二)重大、特别重大网络舆情

对重大、特别重大网络舆情,舆情监控工作人员应立刻报告镇党委;镇党委立即汇报给县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并组织相关科室负责人调查事实真相,及时获取事件详细资料。

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迅速成立新闻组,确定新闻发言人。视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舆情突发事件的情况和应对方案。

新闻组根据舆情发展趋势,适时组织召开新闻会,对外宣布事实真相以及处置结果;在县委宣传部的指导下,运用主流网络媒体、网络评论()员队伍,采用跟贴回贴、发表评论、微博声明等方式,对舆情进行正面引导、疏导,积极掌握舆情发展的主动权,镇党委实时跟踪该舆情走向,拟制报送《网络舆情通报》,直至网络舆情消除。

五、后期处置

舆情工作方案范文2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检察形象

执法形象是检察院展示在人民群众面前的第一印象,一支有文化、讲文明、高素质的检察官队伍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尊敬和认可。因此,要围绕“群众满意”,追求群众认可,建设一支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检察队伍。

(一)认真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主题岗位练兵、业务竞赛活动

一是根据基层检察院练赛活动方案确定的练赛项目,认真组织教育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同时对各内设机构牵头组织的练赛活动进行督促检查,对敷衍了事、走形式、没有实际效果,责令整改。通过形式多样的练赛活动进一步提高检察队伍素质,进一步加强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树立起新时期检察干警公正、高效、权威的形象。二是组织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主题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分组对抗的方式进行知识竞赛,从基层检察院选拔3~5名优秀选手组队参加上级院的竞赛活动。

(二)提高干警群众工作能力,建立健全群众工作能力提升教育培训机制

一是将群众工作方法培训同业务素质培训一样列入岗位练兵内容,定期组织开展提升群众工作能力专题培训,邀请群众工作能力强的基层干部现场传授技巧和方法,以此提升检察干警与不同社会层次的当事人沟通协调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二是建立健全群众工作能力考核考评的工作机制,将干警群众工作能力同业务考评、综合考评一样列入绩效考核内容,将考评结果记入干警个人执法档案,考核结果作为干警评先评优、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对宣传人才的培养

建议基层检察院政工部门成立宣传科,由专人负责宣传工作,并定期进行相关培训。

二、加强检察宣传,扩大舆论影响

加强检察宣传,能够提高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检察职能的认知,增强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信任感。

(一)高度重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舆论引导和宣传

一是通过新媒体的传播与宣传,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检察机关职能、性质、工作程序,了解各项检察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绩,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形成群众信仰法治、尊重司法,自觉维护司法公信力的法治氛围。二是加强与上级检察院的联系,及时将基层检察院的亮点工作上报上级院宣传部门,争取在省级检察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三是与技术部门对接,在基层检察院微信公众平台上添加“案件信息公开”、“法律服务”等版块,不断丰富基层检察院微信公众平台的便民功能。四是提高基层检察院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度。将微信公众号推荐给区各部门及各兄弟检察院,同时建议每位干警将我院微信公众号推荐到亲友中。

(二)多形式、全方位加强宣传

一是加强与主要媒体的沟通联系,在主要媒体上设立专栏,定期对基层检察院亮点工作、经验做法、好人好事等进行宣传。二是各部门按照《关于在重大节日纪念日做好检察新闻宣传工作的方案》要求,有计划地开展主题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三是制作介绍检察院的工作的一分钟以内的宣传短片,在公交车、街面显示屏、电梯屏幕上播放。四是采用动漫、卡通的方式对检察工作进行宣传。

(三)做好重要案件信息的网上工作

将基层检察院重要案件信息的范围及时告知给各内设机构,并会同案管部门就相关问题组织案件信息公开培训,请涉及到的各业务部门认真拟制重要案件信息,按规定经科室负责人及分管领导批准后交政工部门。

舆情工作汇报3

近年来,群体性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冲突程度也趋增强,正在引起各级党政决策者和普通群众的高度重视。如何从舆情角度,预防和正确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已成为各级党政领导的必修课。

面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挑战,健全相关的舆情信息汇集分析机制,是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一项基础性很强的工作。群体性突发事件包含着有关的舆情信息,包括潜伏期、突发期、持续期和消失期四个阶段。不同阶段舆情信息有着不同的特点,处理方式也不同。

舆情潜伏期的预防预警

群体性突发事件在爆发之前有可能经历一个时间长短不一的积累过程。这个时期的舆情信息更多地表现为,人们对某些事情的不满等社会政治态度方面的积累。常常表现为人们对某一刺激事项的关注或思考仅在头脑里,随着事项刺激的加强和受刺激人们数量的增加,就会渐渐地形成一种“小气候”,并或快或慢地形成“大气候”,最终导致参与者们活动频繁,构成事件。

近年来某些地方因为就业收入、房屋拆迁、安全生产以及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引发的数量不断增加的群体“事件”或“冲突”,从处理过程看,大都存在对舆情内在规律不甚了解,对问题处于什么位置不够清楚的情况,以致出现错过控制和引导舆情最佳时期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善于从一般情况中发现舆情信息,及时捕捉到其中的信息“敏感点”,加强预防预警,把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有效地抑制事件的发生。

在做好预防预警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先进技术对于涉及预防预警的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网络。利用多媒体、网络通信新技术,及时、准确、全面地记录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二是建立为应急处理服务的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软件技术,完成覆盖各级业务部门的信息规范化处理、存储和报送功能,建立面向未来的各类信息服务;三是建立“标准化”的信息处理模型。由一个或多个管理中心和所有应急指挥的功能单位构成。各功能单位能跨越行政关系和职能差异,采用统一的系统建设方法和技术,促进快速高效地处理信息。

舆情突发期的应急反应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第二个阶段是舆情信息突发期,是突发公共事件从隐性变为显性并且快速扩散的时期。这个时候的舆情信息内容丰富,真假共存,传播迅速。

爆发时,单位时间爆发出来的信息量很大,有关信息在短时间内通过多种传播渠道迅速传播。事件爆发时,事情真相不明,极容易出现谣言、小道消息漫天飞的现象,事件内外的群众有的会陷入惶惶不安之中。更有人利用这个时机造谣蛊惑,甚至激发公众的过激行为,导致矛盾复杂化和进一步激化。

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势快,影响广。在应对中必须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增强应急反应的时效和速度,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导。针对把握其中的舆情而言,要做到:

其一,快速反应。“快捷”,就是讲时效。在突发性事件和发生后,要求“第一时间”了解相关舆情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信息不快,应急反应措施就会延误,造成损失、危害,甚至丧失生命。

其二,归口管理。通过各种信息工作渠道,上报有关突发性、的舆情信息,对于有全国性影响的重大突发事件,应在统一领导下,由舆情信息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对于一般事件,在事发地有关党政决策者领导下,由舆情信息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努力做到采访、信息报送、审核和新闻及时、准确、有序。

其三,引导舆论。有关主管部门要适时组织新闻活动,对外反映实际情况,及时引导社会舆论、以平定事态,稳定民心。主流媒体具有很高的社会公信力,要主动介入,确保先声夺人。防止不负责任的负面报道,防止一哄而起的炒作性报道,避免制造紧张情形,引发社会动荡。高度重视做好相关外宣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向外新闻,避免外电的失实报道。特别注意做好网上宣传报道,利用网络迅速快捷、跨越国界的优势,努力抢占网络的制高点,以正视听。

适应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十分重要而且紧迫性。西方发达国家历来重视科技手段在危机管理中的应用。例如,欧盟积极开展监控和信息中心(MIC)建设。欧盟成员国及参加该系统的共30个国家可在任何时间通过该平台了解全球情况。而信息中心在收到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后,可迅速组建专家评估小组,对相关信息进行初步评估,并及时反馈给成员国。

舆情持续期的分析甄别

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持续期,事件得到了初步控制但没有彻底解决,此时的舆情信息,数量依然不小,假信息传播的情况依然存在。而且,相关舆情在其发生之后,就一直处于发展和变化中。新产生的民众对于这些事件的社会政治态度,不仅会因为事件本身的变化,而且会随着有关管理者制定的方针、政策和工作措施等的改变而改变。

突发性、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结束情况都十分复杂,需要进行必要的分析甄别,以制定相关对策和措施。但是,目前,社会、文化、价值的多元发展,造成了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审视角度不一样,价值判断不一样,增加了舆情信息分析工作的难度。所以,对搜集到的零碎、分散、不系统的相关信息,要进行筛选分类、整合关联、分析预测,提升舆情信息的内在价值。

在这其中,应妥善处理一般舆情和个别舆情的辩证关系。一般舆情反映的是突发性、中大多数人的声音,而个别舆情反映的是少数甚至是个别人的声音。舆情分析,既要充分了解大多数人的意见,尊重舆情的“一般”,又要高度重视个别人的意见和主张,反映“个别”情况。这才能使领导全面了解情况和做出科学决策。同时,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舆情“定性”和“定量”的辩证关系。既要善于对相关舆情“定性”分析,又要运用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和统计学等专门知识,采用问卷调查、人员访谈等方法,对舆情进行“量化”的收集和整理,用科学的数据反映各个群体对突发性、的意见。

在分析和甄别中,要特别做好预测舆情走向的信息分析工作。好的舆情信息分析工作要在某些舆情初露端倪的时候,就察觉其变动倾向和未来发展趋势而作出判断和建议。这就要我们善于掌握舆情的“关节点”。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它今后的走向如何?与之相关的社会舆情走向又将如何?这都是在进行科学决策时必须回答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应提倡根据不同群体性突发事件及其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进行深入的舆情分析,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消失期的舆情跟踪反馈

群体性突发事件有的经历很短,而有的则持续一段时间,其间,还会发生一些波动。群体性突发事件得到基本解决后,社会系统开始恢复原有或正常状态。此时,有关舆情信息的数量一般会明显减少。但是,舆情作为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它并不会完全或绝对地消失掉。这些“残留”的社会政治态度,也会发生不同程度地“转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会变成针对另一种社会事项的社会政治态度的新的构成部分。

因此,从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的角度看,对事件的即时处理,不意味着处置工作的全部完成,伴随事后的追踪、回访、救助和落实,了解有关信息,对突发性、进行常备不懈的全程监控,防止突发性、再度发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并关系到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长期处置效果,这对于处理好有关事件和应对复杂局面具有重要作用。

舆情工作方案范文4

关键词:涉检网络舆情 应急处置 检查机关

一、涉检网络舆情的定义

涉检网络舆情就是与检察工作相关的网络舆论情况。涉检网络舆情有良性的(正面宣扬检察机关形象、体现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反应民众参与促进检察机关各项工作发展的),也有恶性的(民众受某一特殊事件刺激,并通过信息网络将事件扩大到一个社区或者更大范围民众中,掀起范围更大,强度更强的社会反应,并最终产生与检察机关相对立,严重影响检察机关形象与公信力的),即所谓的涉检网络舆情危机,本文主要讨论的涉检网络舆情引导与应急处置主要是指涉检网络舆情危机的引导与应急处置。

二、涉检网络舆情的主要类型

目前,常见的涉检网络舆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涉及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包括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侦查监督、刑事诉讼监督、监所检察、民事行政检察等职能)相关的网络舆情。比如药家鑫案引起的全民关注,反映了民众对检察机关发挥职能履行刑事诉讼监督职能的需求;贪腐案反映了民众对检察机关履行反贪污贿赂职能、刑事诉讼职能的需求。

第二类是检察机关在履行检察权和检察职能不当引发的网络舆情。比如,在检察机关办理自侦案件的过程中,屡屡发生的犯罪嫌疑人非正常死亡案件,暴露出了部分检察机关办案人员语言粗暴、办案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甚至刑讯逼供的不当执法行为。

第三类是涉及检察机关及检察人员本身的执法守纪、工作作风情况的网络舆情。比如内蒙古阿荣旗女检察长开豪车事件,就涉及其本身遵章守纪、廉洁从政的问题。

三、基层检察机关提升涉检网络舆情引导与处置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领导机构、形成团队规模。一是要成立涉检网络舆情处置机构,由检察长任组长、分管检察长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可以设置网络舆情监控、研判、协调、反馈四个工作小组,成员可以在各相关部门抽调,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二是专人负责,成立涉检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突击队。可以在本院内部选拔网上工作意识、组织性和业务水平较强的干警成立网络评论员队伍,确保涉检网络舆情得到及时、有效引导。三是多点监控,可以在反贪部门、反渎部门、公诉部门、办公室等部门设置涉检网络舆情分控点,保证每天至少四次的网上巡检。借助百度等搜索引擎,通过关键词搜索的方式对人民、新华、新浪、天涯论坛、百度贴吧以及本地主要新闻站点、重点论坛和报刊进行全面搜索,第一时间掌握舆论发展动态。

(二)健全处置机制,形成引导“合力”。一是要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建立涉检网络舆情逐级报告制,网络舆情监控小组发现涉及检察机关尤其是关系到本检察院的网络舆情出现后,应及时报告领导小组供其参阅,由领导小组进行正确甄别筛选,决定是否需要通报其他司法部门或上报上级相关部门。上下左右相互通气形成党政机关和司法系统应对涉检舆情的合力,沉着有力地应对涉检舆情。二是要认真研判、妥善处置。建立涉检网络舆情的应急预案,当涉及自身的网络舆情出现后,检察机关的反贪、反渎、公诉、监所、批捕等相应部门要按预案的要求及时到位,有针对性处理,要第一时间进行回应,抢占话语主动权,并对舆情进行客观公正的引导,避免网民的负面炒作。三是要建立涉检舆情处理问责制。对于因网络突发事件涉及国家工作人员、、徇私枉法等职务犯罪的,检察机关在处置过程中,要在迅速查清事实真相的基础上,严肃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通过适时问责,积极挽回社会影响。

(三)抓好教育管理、树立执法形象。一是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要以深入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由政工部门牵头,通过集中学习、警示教育、宣传引导等方式,准确把握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六观”、“六个统一”、“四个必须”的基本内容、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让干警能够主动摒弃一切与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保持党的纯洁性要求相违背的思想、行为和作风,努力避免因执法不当而形成的涉检舆情。二是要做好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由纪检部门牵头,严抓规范执法和文明执法,利用执法业绩档案管理系统等系列执法监督软件,实现内部监督工作全面覆盖、全程管理、动态监督,科学民主评价干警办案质量、办案效果、办案纪律的遵守情况,全力打造检察机关“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执法形象,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涉检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

(四)建立考核机制、提升工作实效。一是要确立责任追究机制,要明确舆情应对和引导的每一个阶段的责任人及相关责任,将舆情处置工作纳入季度或者年度岗位绩效考核,全面推行责任追究和倒查制度。二是可以由宣传部门负责汇总评估工作,分别对正面信息宣传、跟帖和对负面信息的发现、处置、引导、转移等予以评分考评,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激发干警对涉检网络舆情应对与应急处置的积极性。

(五)加强宣传引导、创造有利环境。一是坚持检务公开。利用街头法治宣传、送法下乡、校园法治讲座等形式,主动、客观、依法公开日常检察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通过公布检察人员违纪违法举报电话等形式,把检察人员执法办案行为尽可能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二是加强与政府、政法委等单位的息联动通报制度,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舆情,掌握负面舆情的实际情况,快速做出相关的决策判断。三是健全写稿、审稿、投稿、网评、与媒体记者联系机制,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网络、影视等多种传播媒体,积极向社会各新闻单位提供涉黑、群体性案件和受到人民群众关注的案件新闻素材,通过媒体正面报道和评价检察工作,占领舆论高地,营造有利于检察事业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

舆情工作汇报5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企业舆情;应对策略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交互性强,且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具有很大的不可控性。对于企业来说,一旦舆情危机爆发且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新媒体环境下负面信息就会在短时间内被大范围传播,进而产生十分恶劣的影响,甚至危害企业形象和稳定发展。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必须加强舆情管理,制定有效的舆情应对方案,为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保障。下面本文主要对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舆情应对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研究。

一、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舆情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新媒体的开放性增加企业舆情管理的难度

新媒体是在现代新型科学技术的支撑下生成的媒体形态,如移动手机媒体、网络媒体、数字电视、数字广播等,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新媒体在大范围内得到普及,并被应用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体环境相对开放,信息的传播不受控制,且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促进了信息公开。对于企业而言,新媒体的这些特征大大增加了舆情管理的难度,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质量的不可控,各类信息鱼龙混杂,很容易滋生低俗文化,甚至出现利用新媒体任意散播虚假信息、侵犯他人隐私等负面的社会现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舆情管理的难度。

(二)落后的思想认知不能满足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舆情管理的要求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媒体在年轻群体当中应用的较为广泛,传统媒体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被新媒体严重挤压,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企业仍旧以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媒体形式开展舆情工作,进行文件式、报告式、通稿式的信息,不注意与信息接收者的互动交流,就很难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舆情工作。但是目前部分企业舆情工作者年龄偏大,思想相对落后,又不能及时积极的学习新媒体环境下的舆情处理方式,对新媒体关注和使用的力度不够,导致企业的舆情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依靠报纸、传统广播、电视等方式来进行,严重制约企业舆情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

(三)舆情发展演变方向难以准确把握

在新媒体环境下,开放的网络环境给信息的传播与扩散带来了方便,一旦发生舆论危机,如何准确把握社会舆论和大众情绪,有效控制和引导企业舆情的发展方向成为了企业舆情管理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旦舆情发展方向发生偏差,很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阻碍企业发展。尤其是对于石油企业,公众对于环境污染、安全生产、垄断经营等关注度极高,如果企业主体不能在第一时间予以回应,向社会公布事故或事件的真相,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不实的报道和虚假的猜测就会迅速在大范围内传播,使企业处于风口浪尖,甚至给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二、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舆情应对的改进策略

(一)灵活运用各类媒体,建立有效的信息机制

在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开展舆情工作时要加强对新媒体的认知和应用,利用各类新媒体的优势建立有效的信息机制,在进行信息和舆情管理过程中注意关注民意动态,灵活运用各种网络流行语言加强企业与大众的沟通对话,加强企业新闻宣传报道的艺术性,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比如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官方微博和企业论坛,对于网友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在第一时间进行评论或转发,对于网友提出的问题要给予专业的答复,有效化解网友的焦虑心理。还可以利用这些新媒体宣传企业的正面形象,并建立具有亲民性和价值性的话语模式,保证企业的信息机制满足广大受众的要求和需求,提高企业舆情管理的有效性。

(二)建立高效的企业危机应对机制

在新媒体环境下,一旦危机发生,企业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机制来高效的处理危机,尽可能的弥补危机所带来的损失。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舆论危机制定相应的应对机制,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帮助企业缓解危机。比如对于今年的“饿了么”事件,被曝实体店卫生标准不达标,与网络宣传不相符,在消息发出之后“饿了么”CEO张旭豪在第一时间道歉声明,承认在食品安全管理上,饿了么确实存在失职之处,并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紧急成立专项组,下线所有涉事违规餐厅,并连夜部署,核查全国范围的餐厅资质并加以改进。这对有效缓解企业危机,减少损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新媒体建立企业舆情监控机制,准确把握舆情发展方向

为了有效提高企业舆情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首先,企业要成立专门的舆情监管组织机构,建立舆情管理研判机制,设置舆情监测管理平台,并配备专门的舆情分析、监管的专业技术人才,运用现代新媒体加强对舆情实时动态监控,追踪舆情发展,做到舆情风险的有效控制,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情环境。其次,企业还要建立完善的舆情即时汇报及反馈机制,舆情管理工作人员要将监测到的舆情发展情况进行详细、准确的记录,包括舆情产生的时间、主要内容、受众反应、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等,并及时向相关管理人员汇报,以便及时制定相应的舆情应对方案。另外,当发生重大舆情时要利用新媒体进行全方位不间断实时监控,抓住舆情关键点,由原来的被动应付转为主动出击,有效控制和把握舆情的发展方向,防止舆情的负面影响扩大,危害企业形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为企业舆情应对工作带来了挑战,在新时期企业舆情管理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灵活运用各类媒体,建立有效的信息机制;建立高效的企业危机应对机制;利用新媒体建立企业舆情监控机制,准确把握舆情发展方向从而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危机,为企业稳定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鸿宇。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舆情应对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王岩。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舆情管理的特点与应对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3,29:325+365.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50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