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青年大学习总结【汇集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99648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青年大学习总结【汇集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青年大学习总结【第一篇】

1、结合党委开展的“三个一流”主题活动,夯实团支部各项管理基础,加强团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团干意识教育活动,深入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全面促进支部工作顺利进行。

2、结合支部08年工作安排,定期召开团干例会,通过团干部例会传达厂部、团委及车间各项工作精神,交流工作经验,讨论工作计划,指明团支部的工作方向,提出团支部的具体工作要求。

3、结合支部实际情况,强化加强支部各项制度的落实,认真做好团干出席例会、组织活动、参加党课及其他学习等记录,严格按制度执行,促进各团干积极做好表率作用。

二、深入开展各项培训,密切关注青工的思想、工作和学习,为青工创造条件。

1、召开大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团员青年心理变化,掌握团员青年工作动态。团总支定期召开大学生座谈会,邀请车间领导与刚进厂大学生座谈,通过沟通、交流、提建议等多种方式,使新人融入到检封这个大集体中来,更快地适应新的岗位,也为车间做好对新进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打下了扎实地基础。

2、发挥团组织作用,不断为青工提供学习的平台。由于近两年新进厂的人员比较多,因此对于刚刚步入企业的团员青年而言,提高工作技能首当其冲。为此,团总支多次组织举办知识交流共享会,安排技术全面的师傅面对面的对团员青年进行技能培训、经验传授等,通过一系列活动,收到了一定效果。

3、关注青工思想动态,想青工所想,急青工所急。10年,由于车间工艺改革的不断深入,人员调动频繁,车间人员思想波动较大,尤其是青工,团总支及时组织力量,一方面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引导青工正确理解工艺改革是必然趋势,另一方面深入青工当中,通过面对面、网络聊天、座谈会等方式,收集意见并及时向上级领导反映。

4、知识共享,充分珍惜各项培训机会,积极做好宣传工作。组织车间参加行业技能比武、团干培训、通讯员培训的职工与各团员青年开展各项交流会,为青工提供更多的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想办法动脑筋。

5、积极配合企业、车间文化发展需要,努力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宣传阵地作用,做到宣传工作有计划、有安排,做到系列化、制度化,使广大团员青年都能积极撰稿、认真写作,把企业、车间的动态、发展方向、目标、方针政策及时迅速传达给每一位车间职工,为信息传递和沟通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从而扩大团组织在企业及车间中的影响力。

三、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青工业余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干劲,更好地为企业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支部始终以活动为载体,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通过组织开展青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缓解青工工作压力,放松心情,为更好地工作积蓄力量。

1、2月分开展“快乐分享”图片评比活动,共同分享拍下的精彩画面。

2、5月6日,为增强青年职工的凝聚力、竞争力和创造力,展示青年职工的聪明才智,丰富自身的文化生活,检封团总支组织了手机短信创意大赛。

3、6月4日,为了让团员青年们在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意义的同时,更实在地感受这个中国传统节日的气氛,让现在的年轻人通过这样的活动关注到、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将文化传承,团总支开展学包粽子趣味活动

4、8月2日,检封团总支以“为团旗争光添彩,迎奥运呐喊加油”为主题,组织车间团员青年一行80余人前往西海湾休闲、长墅源漂流一日游。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大家走进自然,陶冶情趣,增进沟通与交流,增强团的凝聚力、创新力和战斗力。

5、9月26日中午,检封车间团总支开展了创建“五型”优秀班组和推进“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签字仪式,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为优质、安全、高效地完成企业各项生产任务贡献力量。

总结走过的2010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将在新的一年里,在厂团委和车间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加强检封团总支的学习力、凝聚力和创新力,充分发挥广大团员青年的智慧和力量,真正实在的当好企业发展的后备军。

2010年工作计划

结合检封车间实际情况,围绕厂团委及车间工作重点,检封团总支将在新的一年里继续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一、加强组织建设,提高组织能力,完善管理体系,强化组织领导,让团支部工作充满蓬勃生机和活力。定期召开团干例会,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协同作战,各负其责,服务车间及团员青年,努力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使团支部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宣传阵地作用,做到宣传工作有计划、有安排,做到系列化、制度化,及时做好团委及车间的各项宣传工作。同时,不断探索,继续为团员青年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创造表现自我的舞台。

三、以理论学习为先导,提高广大团员青年的政治思想觉悟。通过座谈、交流以及重温团课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全体团员青年的道德素质,进一步推进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优化团员的思想先进性。以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为契机,带动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

返回 栏目列表

四、以厂团委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优势,配合车间工作建设,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发展、提高青工技能的活动,深挖内潜,营造“学先进、超先进”的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五、继续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以及户外活动等,放松心态,最大限度地调动青工的积极性,更好地为企业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服务。

新的一年,检封团总支将紧扣厂团委工作,以创新为动力,以活动为载体,以发展为目标,在厂团委和车间的关心指导下,求真务实,认真工作,努力完成制订的各项目标,开创车间团支部工作的新局面。

共青团县委工作总结

学校团委工作总结

2010年度团委工作总结

中学2010年团总支工作总结

2010年团委工作总结

中学团委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中学团委工作总结

青年大学习总结【第二篇】

新时代青年思想的基本框架

新时代青年思想,集中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系列重要讲话有关青年和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中,集中体现在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关于青年和青年发展的深刻分析中,集中体现在我国青年工作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具有一定逻辑结构的思想体系。依照逻辑顺序,大体可概括为“基础篇”“核心篇”“实践篇”三个方面。

以青年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使命为逻辑起点,科学分析和正确对待青年与青年工作,形成新时代青年思想的“基础篇”。明确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科学判断,深刻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将贯穿千千万万当代青年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青年是生力军和突击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些论述是对青年地位和历史作用的新定位新要求,科学阐释了当代青年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肩负的时代责任,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代青年的高度重视、充分信任和殷切期望。

以培养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形成新时代青年思想的“核心篇”。青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支撑和指引,要把好理想信念“总开关”。当代青年面对着深刻变化的社会、丰富多样的生活、形形色色的思潮,更需要在理想信念上进行有力引导。明确指出,“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广大青年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引导学生从社会主义思想源头和历史演进中,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这些重要论述,为青年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

为此,要抓好价值养成“压舱石”。深刻阐明了价值观在青年人生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他反复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他把青年学生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比作小麦的灌浆期,强调大学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价值标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观的内在发展逻辑和生成规律出发,着眼于青年本体特点和成长规律,揭示和阐述了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科学路径和基本要求,他强调,要引导青年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这些论断是对广大青年成长道路的科学概括,是新时代青年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的根本遵循。

同时,要用好基层实践“助推剂”。十分重视和关注青年在基层实践中锻炼成长。他指出,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坚持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要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不断拓展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和路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体现在实践中培养青年的理念和思路,凸显鲜明的基层导向,为新时代青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标定了时代坐标。

以凝聚青年、服务青年为导向,聚焦共青团改革和青年创新创业,形成新时代青年思想的“实践篇”。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我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出发,强调团的工作要把握住根本任务、政治责任和工作主线三个根本性问题,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共青团的性质、任务和作用,为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擘画了发展蓝图,提供了基本遵循。

把握青年时代脉搏,增强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指出,共青团要做好青年思想引导工作,必须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只有具备思想上精神上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会是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要帮助广大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用历史的眼光启示青年,用伟大的目标感召青年,用光明的未来激励青年,使他们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进对党的信赖、信念和信心。面对新组织、新特点、新挑战,团的工作要积极适应时展和青年变化,把握转型期青年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找准突破口、把握着力点,增强共青团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使思想引导入脑入心。

延伸工作手臂,扩大团的工作覆盖面。强调,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关键是要把工作延伸到广大青年最需要的地方去,使团组织成为联系和服务青年的坚强堡垒,成为广大青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要找准基点,聚焦重点群体和关键领域,围绕青年在成长成才、身心健康、就业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为青年提供有效服务,做广大青年值得信赖的贴心人。

推进从严治团,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明确指出,群团组织要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团的根本目标和根本路径。政治性是共青团的灵魂,先进性是共青团的旗帜,群众性是共青团的根基。他强调,团干部要讲规矩、守纪律,做到政治坚定、方向正确。团的干部必须心系青年、心向青年,要以青年为本,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要重点提高做青年工作的能力,从严从实,锤炼优良作风,修炼内功。

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站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着眼于青年全面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从增强青年创新创业本领、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推动青年投身创业实践等方面,对青年创新创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做了系统阐述。他勉励广大青年,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要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反复强调,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对青年创新创业的谆谆教诲,是对青年创新创业的再动员。

新时代青年思想是“基础”“核心”“实践”三个方面紧密结合的科学理论体系,深刻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统一、远见卓识和务实精神的高度统一、源于实践和引领实践的辩证统一。

新时代青年思想的时代意义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由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青年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在青年运动、青年工作的丰富实践中,继承和发展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共同组成。新时代青年思想,既是对中国共产党青年理论一脉相承基础上的丰富与发展,又是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的逻辑延伸,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伟大飞跃,为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注入了新的丰富内涵和时代精神,将马克思主义青年工作理论推进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报告明确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坐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青年本质、青年地位、青年教育、青年成长成才等青年工作与青年发展的诸多重要论述,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青年篇”。新时代中国在朝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过程中,青年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当代青年,是实现“四个伟大”的中坚力量,这是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青年思想与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联,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青年建功立业的行动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当代青年成长于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交流交融交锋的时代,思想意识多样化,新时代青年思想为党团结和引领广大青年投身“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树立当代青年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确保青年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为新时代我国青年健康成长和建功立业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

以新时代青年思想为指导推进我国青年事业发展

首先,坚持党管青年原则。在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党和国家制定出台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是我国青年事业的重要顶层设计,提出了我国青年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规划》明确提出“坚持党管青年原则”,这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大原则。坚持党管青年原则,是解决青年发展中遇到问题和挑战的关键。坚持党管青年原则,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来激励青年、团结青年。坚持党管青年原则,还要落实好青年政策,做好关心服务青年工作,促进青年发展,提高青年的获得感,赢得青年人心。坚持党管青年原则,是马克思主义青年学学科建设的根本遵循和方向。

其次,增强共青团组织凝聚青年的能力。共青团要发挥“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提高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强组织的向心力。团组织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保持先进性,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带领广大青年坚定信念跟党走。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使之成为青年人愿意依靠的自己的组织,积极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共青团工作的有效覆盖面,引导服务青年的利益诉求,影响青年的行为模式,更好地凝聚青年,增强青年对党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

青年大学习总结【第三篇】

各地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相关要求,下定打攻坚战的决心,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让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享受到扶贫开发的阳光雨露。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相关的青年大学习个人心得总结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青年大学习个人心得总结一

扶贫开发成效如何,关键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扶贫攻坚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这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后,党中央更有针对性的要求。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既有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也有零散分布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十八大以来,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这就需要改变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义倾向,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一些地方在识贫工作中总结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实践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确化、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各地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对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对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扶贫;对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帮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需要看到,现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由此产生大批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精准扶贫,需要切实解决这一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供更加精准、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各地要通过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大病保险和新农合等政策,确保留守儿童和老人不成为被遗忘的群体。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更加精准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对老年人的关怀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实现这一承诺,需要各地付出更大努力。贫困不是一两天产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和发展相结合。各地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相关要求,下定打攻坚战的决心,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让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享受到扶贫开发的阳光雨露。

青年大学习个人心得总结二

坚持脱贫达标目标不动摇,在提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弱项。

一、更加注重“扶志扶智”。扶志扶智扶业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当前,“扶志扶智”工作还很滞后,扶智还更多地停留在技能培训层面,产业发展也较为薄弱,必须抓紧补齐短板,切不可掉以轻心。

二、更加注重信息化。尽管全县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脱贫攻坚信息化建设,但现在反而滞后了,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有效措施迎头赶上,确保走在省市前列。

三、更加注重群众工作。当前,群众工作仍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从思想层面看,有的干部嫌弃群众、看不起群众,工作不尽心。从能力水平上看,有的干部做群众工作缺思路、缺方法,法规政策不熟悉,人情世故不懂得,导致工作无所适从,没办法跟群众交心,难以赢得群众信赖,有的干部处事不公,甚至违法乱纪,导致越级访、重复访、缠闹访不断。

四、更加注重工作创新。近年来,我们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先后探索推行了“支部+X+贫困户”、村级帮扶机制、能人兴村战略、企业“爱心”模式等一系列创新性工作,但从工作层面来看,我们抓落实的效果还不够好、质量还不够高,还没有抓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样板和典型,缺乏深度总结和提炼,宣传的力度和效果欠佳,甚至有些工作虽为我们首创,但却“花开别家”。

青年大学习个人心得总结三

x日,党中央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就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时强调,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较真碰硬“督”,各省区市要凝心聚力“战”,啃下最后的硬骨头。

农村是脱贫攻坚的“主战潮,更是疫情防控必须守住的“最后一公里”。持续一个多月的艰苦战“疫”,脱贫攻坚在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赢战“主战潮,要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强保障,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越是艰难越向前,慎终如始、久久为功,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严”字当头,瞄准“特殊”挂牌督战。“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一直是脱贫“歼灭战”的重点区域,受自然条件弱、经济基础差、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等因素影响,这些“特殊”区域、“特殊”人群需要以更严的标准、措施、监督,把“短板”“弱项”补得再扎实些。要高度关注因疫致贫返贫的“共性”问题,以目标、问题、结果为导向去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解决“老大难”和“扫尾”问题,对重点难点要挂牌督查督办,倒排工期、层层压实,以“督”促落实、以“战”求突破。非常时期要有非常之举。精准扶贫“进度条”已完成99%,剩下的1%“摘帽”要以“全局”意识去谋“一域”,站稳“最前沿”稳固“产业链”,严把“退出关”打通“主渠道”,做到“督”必“定性、定量”,“战”必“定岗、定人”,全面动员、全面部署提升农村综合生产能力。

“准”字为重,筑牢屏障“标本”兼治。疫情防控在依法、科学、有序的道路上前行,促使我们在全面准确贯彻党和国家的政策理论上不偏离、不缺项。法治为“本”,同样在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的几年中发挥显著优势。要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使建章立制更为精准有效,更能激发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要找准治理责任主体,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委员会这个基层“堡垒”,发挥大政方针、责任制、村规、民约等“一盘棋”矩阵效应,在攻坚拔寨期健全自治、法治、德治“联动”体系。同时,要保障“实绩惠民”运行规范,落实落细关乎民生福祉的“份内事”,同步乡村振兴、扫黑除恶、秸秆禁烧、脱贫攻坚等中心任务,避免“景观亮化”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无论是“双包”扶贫责任制还是“双组长”防控责任制,都要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找准示范引领,精准对接脱贫攻坚目标不动摇,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春耕备耕、产业发展。

“实”字打底,紧绷“三弦”乘势借力。脱贫攻坚战全国共派出万个驻村工作队、290多万名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疫情来临时,他们迅速变换角色,拉起防“疫”队、战“疫”队,这和扶贫“战斗”精神和经验是分不开的。广大基层干部要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奋战第一线时,还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就必须“东风”凭借攻坚之“力”,紧绷政治、纪律、安全“三弦”,保证“两手都要赢”。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脱贫、防控的强大优势,锻造统筹与兼顾能力,在大战大考上果断“试金”“淬炼”,思想看齐、行动紧跟。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下足“绣花功”,靠的是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在“疫”线砺尖兵,牢牢掌握主动权,对防范化解各种风险做足成熟的思想、舆论、战斗准备,清醒认识到居安思危、“危”“机”共存,科学研判、未雨绸缪,凝心聚力筑牢防范线、安全线。

青年大学习个人心得总结四

中国梦,是近14亿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步入全面小康社会,是2020年完成的目标任务。然而在大山深处还有百姓挣扎在温饱线上、在城市街头还有市民等待政府兜底救济,这样的梦就缺了一个口子,这样的任务不算完成。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党员、干部要紧紧的拉着贫困户的手,带领着他们,走出困境。

用心扶贫

对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层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在一家一户的走访过程中,太多的卧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里人,这些更加的驱使我们用心去帮扶他们。

扶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要纳入最终的年终考核。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在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用新扶贫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以白塔畈镇项冲村为例,镇村两级干部白天走访入户,在田间地头、山场茶园等处与贫困户交流,结合实际,与帮扶结对的万盛集团制定养鹅计划、发展光伏扶贫、通过村里种养殖大户带动群众、与石料厂签订协议雇佣具有劳动能的贫困户等切实可行地措施帮扶贫困群众,同时以大病救助、民政救助、雨露计划等方式帮助生病的群众和学生渡过难关,让贫困户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正能量去面对现在的问题,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永久脱贫、直奔小康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

青年大学习总结【第四篇】

关键词青少年 心理压力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7-0-03

1 引言

压力(stress)是个体面对具有威胁性刺激情境时,伴有躯体机能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也称应激状态[1]。压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中每个人难免需要面对大大小小的压力。压力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成为推动个体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达到期望的动力,也可能在个体内心形成绕过不去的“心坎”,被它所击败,成为自己前进路上的跘脚石,使自己一蹶不起。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适宜程度的压力有助于激发学习效率,但过度的压力则容易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生活质量下降,生活满意度降低,严重的甚至会直接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本研究旨在调查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压力状况,进一步考察不同学校类型、不同学段、不同性别的中学生,以及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压力状况的特点,进而为缓解青少年心理压力,帮助青少年更好的应对压力,为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性建议。

2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分层随机抽取477名青少年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477份,有效问卷456份,有效回收率为%。其中初一27人,初二38人,初三9人,高一15人,高二31人,高三80人,大一51人,大二48人,大三67人,大四20人;男生161人,女生225。

研究工具

采用刘贤臣[2]等编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简称aslgc)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压力进行调查。该量表为自陈问卷,由27项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反应的常见负性生活事件构成,评定期限依据研究目的而定,可为最近3个月、6个月或一年。在使用过程中,本研究将期限定为一年。对每个事件的回答方式应先确定该事件在限定时问内发生与否,若未发生过仅在在未发生栏内划打勾,若发生过则根据事件发生时的心理感受进行5级评定,即无影响、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分别记为1分、2分、3分、4分、5分。全部事件可概括为六个因子: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丧失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其他。每个因子中所有题目得分总和除以因子条目数,可以得到该因子的得分,累计各事件评分为总应激量。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分半信度系数为。

此外,本研究加入两道题目:“总的来说,我感觉我的压力很大”;“我觉得压力已经影响我目前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以考察青少年的总体压力感及压力对其的影响程度。

测试程序

将研究对象年分别集中在安静的教室,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学研究人员发放问卷,被试先填写性别、年龄、年级等个人信息,然后采用统一指导语要求被试对问卷中的各项目进行自陈回答,当场回收问卷。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进行数据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青少年学生总体压力感和压力影响程度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对于题目“总的来说,我感觉我的压力很大”,选择“是”的中学生占 %,大学生占%;对于题目“我觉得压力已经影响我目前的正常学习和生活”,选择“是”的中学生占32 %,大学生占 %。这说明有50%以上的中学生、大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对30%以上的中学生、近20%的大学生来说,压力已经影响到他们目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见表1)。

青少年学生总压力量及各压力因子的结果与分析

中学生总压力量及各压力因子的结果与差异分析

从总体上看,中学生在学习压力因子上得分最高( m=),人际关系因子次高( m=),健康适应因子得分最低(m=),这说明中学生的压力主要还是来自于学习和人际关系方面(见表2)。

我们从学校类型、学段、性别来考察中学生在总压力量及各压力因子是否有差异。

从学校类型来看,普通中学的学生在总压力量最大(m=),较差中学的学生总压力量最小(m=)。普通中学的学生在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两个因子上得分均高于重点中学和较差中学学生。进一步以学校类型作为自变量,以总压力量和六个压力因子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校类型中学生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不同学校类型的中学生其总压力及各方面的压力都比较接近。

从学段来看,初中生在总压力量、人际关系、受惩罚、健康适应及其他因子均高于高中生。进一步以初、高中作为自变量,以总压力量和六个压力因子作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在受惩罚因子上初中生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生(t=,p<),在总压力量以及其他五个因子上初中生和高中生不存在显著差异。

从性别来看,男生的总压力量和六个因子的压力量均大于女生。进一步以性别作为自变量,以总压力量和六个压力因子作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总压力量、受惩罚因子、其他因子上,男女生差异非常显著(总压力量t=,受惩罚因子t=,其他因子t=,p<),在丧失因子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p<),在其他三个因子上则差异不显著。

大学生总体压力量和各压力因子的结果与差异分析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在学习压力因子上得分(m=)最高,人际关系因子得分(m=)次高受惩罚因子得分最低(m=),说(m=),说明大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和人际交往两方面(见表3)。

从年级上看,大二学生的总压力量最大,其次是大一学生,再次是大四学生,总压力量最小的是大三学生。大二学生除在学习压力上稍低于大一外,在人际关系、受惩罚等其他压力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其他年级。进一步以年级作为自变量,以总压力量以及各因子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均无显著差异,这说明四个年级大学生的压力是相近的。

从性别上看,男大学生的总压力量以及各个方面的压力因子得分均高于女大学生,进一步以性别作为自变量,以总压力量以及各因子作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受惩罚因子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p<),在总压力量以及其他五个因子上男女生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男大学生的压力大于女生,特别是在受惩罚因子上的压力比较明显。

4 讨论与建议

讨论

青少年学生普遍感到压力很大

总的说来,%的中学生、%大学生感到压力感很大,32%的中学生、%的大学生感到压力已经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说明目前青少年学生感受到各方面压力较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拥有知识是应对社会竞争的一个必要条件,青少年学生心理压力增大表明社会对“知识为本”的认同,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青少年学生面临不少压力,同时也表明社会对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青少年体验到现实性的社会要求,这种现实性会转化为青少年对于自我的压力。

青少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和人际关系方面

本研究发现中学生和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是来自于学习方面和人际关系,这与国内许多研究者的研究结论一致[3]。这说明很多地方的青少年学生都感受到了学习负担的沉重,特别是中学生普遍体验到学习任务过重、考前复习紧张、心理负担过重、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等。另一方面则说明素质教育给学生减压减负的成效还不是很大,学生还是感受到较大的学习压力,说明现阶段素质教育的重点还是应如何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上。

初中生生比高中生在违纪等处罚事件上体验到更大的心理压力

本研究表明,不同学段中学生在受惩罚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生受惩罚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生。这可能是因为初中生年龄还比较小,在道德发展水平上比高中生更倾向服从于权威,一旦因为自己违法校纪校规等收到处罚,内心觉得自己很不应该,对不起父母,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不安,因而承受的压力更大。

男生心理压力普遍大于女生

研究发现,对于中学生和大学生而言均是男生的压力要大于女生,这与以往的研究一致。由于社会、家庭对于男生和女生的性别角色期待是不同的,因此这种性别角色期待也会内化到学生心理,使男生感受到家长、教师、社会对他们的期望,而过高的期望往往会成为一种心理负担,使得男生感受到更多的学习压力。同时,研究也发现男生在受惩罚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这是由于无论是在生理特征还是在传统文化里,男生都比较冲动、攻击性强,使得男生比女生更容易违纪,因此在受惩罚因子上的压力会大于女生,他们更可能因为受到处分和批评产生心理压力。

对策

在教育教学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学校和教育部门要更新教育理念,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素质全面培养,特别是心理素质培养的教育理念,针对地区、学校类型等特点的差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地整改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课程设计,尤其是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一方面切实减轻学生学习和考试负担,另一方面逐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特别是对压力事件的处理能力。

学校、家庭和社会积极配合帮助青少年降压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援助,不仅需要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参与,还需要更多的任课教师、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首先,全社会要建立起健康科学的“成才观”以及和谐的育才气氛;其次,要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加强交流沟通,与学生一道确定成长发展的合理期望值;再次,任课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对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学生积极面对现实,勇于接受挑战。

采取“三层次介入理论”,建立完善的青少年学生心理援助体系

学校可以采取“三层次介入理论”[4],即开展对全体学生进行第一层次的发展性辅导、对部分学生进行的第二层次的预防性辅导,和对特定学生进行的第三层次的治疗性心理辅导,将这三个层次有机结合,建立完善的学生心理援助体系。学校心理教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特别要重点关注压力感较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教育学生正视失败与成功、竞争的激烈与残酷,帮助学生寻找应付措施,从而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

在大中学校应重点开展学习心理调适、人际交往、情绪调控、心理压力调节等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使学生能够自我调节心理压力,用积极的方式应付压力事件,引导青少年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学会在应付各种环境压力和挫折时合理求助,不断增强适应社会生活和承受挫折及压力的能力。

通过“压力情境训练”提高青少年的压力免疫力

在青少年了解压力及应付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减压训练来提高青少年的压力免疫力。创设各种压力情境,让青少年在压力情境的“模拟应付”演习中,学习采用积极主动、适应性的应付策略,还可以进一步提示其将这些态度和技能应用于一些相对小的日常生活压力情境,并作出综合评价自己是否能对压力反应进行有效的控制,是否采取了积极的应付策略。当青少年经过实践建立了对压力情境能够进行有效的认知评价、压力反应以及理智应付之后,还要鼓励其逐渐将这种新的技能应用于较强压力的情境中,直到在最大压力的情境下也能适应并产生有效的应付反应[5]。

引导青少年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应对压力

一定程度的社会支持能够提高个体有效应付压力的能力,从而减轻压力的不良影响。有研究发现,青少年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性低、利用度不高是其产生较高水平压力感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引导青少年学会发掘、利用身边的社会资源,提高对应付资源的主观感受性和利用度,加强与父辈、亲属、朋辈、师生、同事间的沟通,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由此建立健全和完善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

发挥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社区心理健康是做好社区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一方面可以在社区开设家长学校,通过社区互助、交流的方式,帮助家长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向家长宣传新的成才观,引导家长对孩子保持合理的期望,从家长入手,减轻家庭、学校带给学生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在社区开设社区教育中心,配备一定的心理保健医生或心理辅导人员,进行海报、专栏宣传,定期组织心理专家进行心理健康普及讲座和心理健康广场活动等等,要重点关注特殊孩子、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展社区心理互助行动。 整理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499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