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精编4篇
【导言】此例“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精编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1
关键词 材料力学;测评体系;实验教学;理论教学;能力测试
材料力学作为工科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有其理论严密、逻辑性强、完善的理论体系,同时也有将力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为了培养应用型创业人才,本校力学教研室对《材料力学》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作为验证学生能力的考试测评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必将与时俱进成为《材料力学》教学改革的重头戏。如何把能力培养、能力考核融入考试测评这一教学环节,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素质、巩固教学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是教学工作者对考试测评体系进行改革创新的目的和动力所在。
1 革新考试方法是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需要
期末一次性终结测评方法的弊端。长期以来,很多高校教师根据一份期末考试答卷、一份实验报告来确定学生的《材料力学》学业成绩。这种传统考试方式有利于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却无法针对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准确考核。对于平时认真学习、探讨问题较深的学生来说期末考试试题太容易,感觉到在考试中还没有展示出自己的才华;而那些平时学习不努力、基本功不扎实的学生,临时抱佛脚顺利过关的人也不少;对于平时不学习的学生,考前押题针对性地学习、考试时左顾右盼也有侥幸过关的。显然,这种一锤定音的传统考试模式,难免存在着不合理、不科学、不公平等因素。
轻视实验考核测评的弊端。每学期都会出现轻视实验的现象:理论成绩考九十多分的学生,实验成绩才得六、七十分;甚至有的同学根本就不参加材料力学实验操作、不写实验报告。显然,这种现象背离了开设实验课的初衷,并没有起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开拓创新的能力的作用。
2 材料力学实验成绩测评体系研究
目前本校开设了“材料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测定”、“组合梁弯曲正应力实验”、“弯曲和扭转组合变形实验”等十个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材料力学实验验。学生可以根据本专业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做实验,每个试验在试验总成绩中具有相同的权重,试验前预习、试验操作、试验报告、创新实验是实验成绩的评定依据。
加大实验考核权重或独立开设实验课。过去,材料力学实验成绩在学业成绩里占的比例较少,引不起学生的重视和关注。为此,本教研室加大了材料力学实验成绩的权重,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了材料力学理论成绩、实验成绩的关系。
材料力学实验教学大纲中实验课时不少于八学时的土木工程、土木工程管理、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等偏土木专业,材料力学实验独立设课,在教学计划中有独立的教学地位,其成绩和学分直接计入学生学籍档案。
而实验课少于八个学时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工业工程、材料成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等偏机械专业,材料力学部分只有六个或四个学时的实验课,实验教学不独立设课而隶属于理论课程。为了加大实验成绩的权重,先将实验学时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计算实验成绩在学业成绩中所占的比例。
材料力学实验主要对实验能力形成过程进行考核。
试验前预习(10%)。实验前要求学生要搞清试验目的、原理、步骤,熟悉试验用仪器设备,准确处理理论数据,并能正确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试验操作(30%) 。学生在试验过程中应该遵守实验室学生守则、试验设备操作规程;要求学生做到试验操作正确、规范、试验数据准确无误,或合理采用创新手段。
完整、简练、准确完成试验报告(50%)。实验报告是材料力学实验成绩的主要评定依据,要求学生“完整、简练、准确”完成实验报告,做到完整地描述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以及言简意赅地回答思考题、准确完成作图及数据处理。
独立完成创新实验(10%)。鼓励学生设计创新实验,让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实验设计、理论计算、误差分析,并撰写总结或科研创新小论文,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3 理论教学成绩考试测评体系研究
学生能力形成有一个过程,灵活采用多种可行的定量或定性测评方法,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他评方式,将学生的学业测评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测评的同时,利用期末终结性理论考试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升华,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实施创新的导向性。
跟踪教学过程的形成性测评考核模式(20%)。跟踪材料力学教学全过程对学生进行考核,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研究在备课、讲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和测验等各个教学环节上成功的经验和值得吸取的教训;另一方面,学生及时收到考核、测评的反馈信息,从而使学生认真总结得失、差错,吸取经验教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作业5% ,每次课后即时布置作业,对本堂课及以前的知识进行练习,夯实所学内容。以完成课后习题质量优劣,定性给出A+、A、A-、B+、B、B-等级,期末再量化为分数。
口试5%:口头回答或在黑板上解答,解答完后再请另一位同学为其讲评,最后根据答题和讲评情况定量给出成绩。通过学生课堂发言,考核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点是否熟练掌握。
阶段性平时测验10%:在四种基本变形、应力状态、组合变形教学内容完成后及时进行三次平时测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深化。
能力水平测试模式(20%)。针对工科材料力学具有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与工程实际密切联系的特点,能力水平测试侧重于材料力学研究方法手段、知识的灵活运用应用。
大作业或力学竞赛:侧重于将工程实际问题转换成力学模型、建立数学方程的能力考查,以及具有考研水平难度的理论推导题,着眼于考核学生掌握对知识的积累、理解、深化、逻辑思维、学科手段、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10%)
撰写学习经验总结或力学研究小论文,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求实的工作学习作风,考核学生自我评估能力、学习能力、科研能力。(10%)
期末终结性理论考试(60%)。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技巧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的基础,也是各种考证定级、注册师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内容。因此,期末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对材料力学进行测评是十分必要的。
终结性理论考试学生答题时间一般为两个小时,是对学生掌握材料力学知识的全面考查。命题要强调材料力学的基本内容、分析方法的综合性、计算的准确性,注意“点”与“面”的结合、知识面的宽度和广度。考试内容在教学大纲范围内突出重点、适当涉及难点、尽量覆盖所学课程的内容,试题应该有一定的难度,避免一些过于肤浅、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关注一些有关键性的、有重要实际意义的内容。题型要多样化,可采用填空、选择、作图、分析、计算等题型。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这三基类内容分值应该占卷面总分的65%左右、一般综合类占20%左右、综合类占15%左右。试卷应该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本届期末A、B考卷与前后四年该专业材料力学A、B考卷不应该有雷同的题,使考试更为公正、公平、合理。
4 应用讨论
在传统考试方式测评学生成绩的同时,结合学生能力水平测试模式,“多层次、全过程” 跟踪实验教学、理论教学的考试测评体系的应用,使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了学习目的,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经过本校三年的实践,学生考核成绩呈正态分布,基本上客观、公正、全面地反应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动手能力。
该考试测评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完整性,适应范围广,可以推广应用到含有实验课程的理论力学、工程力学、建筑力学、大学物理、电子技术等学科。
参考文献
[1] 王国超,基础力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探讨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 315~316
[2] 张能武,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 [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10), 40~41
[3] 闫振林, 高校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3) , 32~33
[4] 周文峰,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成绩评定方法探讨[J],山西建筑,(12),215~216
[5] 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上面的4篇材料力学实验报告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材料力学实验报告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2
关键词:工程力学;实践教学;三层次体系
工程力学是我院机械工程与制造等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目的是培养学生力学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力学实践教学具有直观性、探索性等特点,重视实践教学的质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我院工程力学实践教学的现状
近几年,我院工程力学实践教学的现状是:开始时学生主动性较强,之后逐渐减弱,甚至应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少数学生操作,大部分学生围观,抄录实验数据,实验报告中抄袭现象较多。具体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设置中以理论课为主,实践课程没有单独开课,教师极易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心理。考试形式为笔试,几乎没有覆盖实验部分的知识点,可能会误导学生重视理论学习。
2.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不科学。我院的力学实践教学流程为:学生预习―教师讲授―演示实验步骤―学生按步骤实验―记录、处理数据―教师批阅。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以及实验数据的可靠性。缺点是会导致学生缺乏兴趣与主动性,制约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违背。
3.实验项目层次设置单一,不能体现动手能力的递进发展。我院的力学实验项目层次设置中验证性实验为16个课时,演示实验为两个课时。这样的课时安排无法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4.实验教材太过详细。目前使用的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仍是老版本,指导书内容过于详细,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就可完成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的数据记录表格也很完善,学生只需将实验数据填入相应表格,即可按照表格中规定的步骤处理。这样的弊端是学生不知其所以然,始终被牵着鼻子走,不利于学生积极思考,也不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动性。
5.实验考核体系不科学。当前,实验考核成绩由考勤和实验报告两项成绩构成,忽略了重要的实验设计与动手能力的过程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只注重完成精美的实验报告,不愿动手实验,导致抄袭现象严重。
二、改革实验教学的对策
1.更新实验教学理念。清华大学前校长顾秉林在第三届国际工程教育大会上,指出在工程教育中普遍存在重“学”轻“术”的倾向,高校学生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及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充分体现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要从根本上转变以往的传统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依托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度挖掘学生的W习兴趣,锻炼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改革实验教学体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们结合实际需要,将实验项目进行了整改。将实验项目分为三个逐渐递进的层次――基本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设计研究型实验。(1)基本型实验。基本型是以材料力学基本概念为依托,以材料力学部分基本知识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为之后的实验奠定基础。实验设置四个项目:金属的拉伸、压缩实验,金属的弹性模量测定实验,金属扭转实验,应变片的粘贴实验。该类型实验主要通过原理性、验证性实验,提取数据,处理分析数据,使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直观认识,锻炼其独立思考以及对实验问题的处理能力。(2)综合型实验。综合型实验是训练学生熟练操作电测仪器,合作设计实验方案,从而强化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塑料的弹性模量与泊松比测定实验,压杆稳定实验,纯弯曲梁正截面应力的测定实验。在该类实验中,学生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学生查找相关实验资料,制订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目的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选取测点,粘贴应变片,设计桥路连接方式,测取实验数据,设计实验记录及处理表格),教师审核后完成实验。这类实验可以较好地锻炼学生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的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提高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研究型实验。研究型实验与其他类型实验不同的是,实验环境相对宽松,实验时间较长。首先,学生自由结合,4~5人一组,选择一个实验项目,然后根据实验目的、实验条件,查阅资料(大约两个星期左右),制订详细的实验方案(如测试装置、测点布置、加载方式、桥路连接方式等),与教师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最终确定实验方案,完成实验项目,记录、处理数据,完成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
在此类实验中,我们可以设置以下项目:叠梁纯弯曲时正应力的分布规律研究,复合梁纯弯曲时正应力的分布规律研究,铰合梁纯弯曲时正应力的分布规律研究,以及悬臂梁组合变形时应力的分布研究。这类实验能够增强学生运用力学知识的能力,熟练查阅资料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的能力,为其今后的工作或深造奠定较好的基础。
三、改革考核方式
1.事前考核。以往实验大致是5~6人一组,现在改为两人一组,对于实验设备套数较少的实验,比如拉、压、扭实验,我们施行分批实验,基本上能保证2~3人一组。实验前要求学生通过预习,熟悉实验方法,计算理论结果,完成预习报告。教师给出预习成绩,该项在总分中占有20%的比例。
2.事中控制。对于预习考核合格的学生,教师在实验室根据实验类型适当讲解实验涉及的理论知识,介绍实验设备、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发放空白的实验报告册。实验过程中,教师以巡视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程度、态度、对数据的合理性的判断,以及实验中出现问题的处理能力,给出实验过程分,该项占总分的60%。
3.事后检验。学生完成实验后整理实验报告,教师根据报告中的实验数据处理过程、误差分析、心得体会以及改进方向进行评分,该项占总分的20%。
四、结语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增强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曾海燕。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设计艺术研究,2004,23(2).
[2]许启铿,徐希萍,弋学亮。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J].中国技术装备,2010(21).
[3]赵冰,张岩。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3).
[4]扶慧娟,辛勇。推行“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实践型工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3
[关键词]实验教学 改革与实践 工程材料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153-02
工程材料课程是高等学校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程。该门课程的任务是从工程材料应用角度出发,阐明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使学生了解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介绍常用工程材料及应用等基本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在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具备根据机械零件的服役条件和性能要求,进行合理选材、正确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路线及工艺规范的初步能力。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但是对于只进行过金工实习的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和桥梁,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因此如何改进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一直是讲授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1] [2] [3] 本文针对该门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一、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校的工程材料实验课都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开出“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观察”和“碳钢热处理及力学性能的测定”两个实验。实验总学时为4学时,均为验证性实验。通常做法是:学生实验之前不预习,也不进实验室对实验设备有所了解,实验前教师提前将实验仪器、实验试样准备好,然后学生再按照实验指导书规定的内容、操作方法、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实验完成之后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即可。由于是验证性实验,实验结果都一样,导致部分学生不做实验或者抄写实验报告。再加上学生人数多学时少,实验设备老旧,台套数少,使得学校、教师、学生均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把实验课当成理论课的附属。这种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做法,给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的机会和空间很少,没有激发起学生创新的欲望,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设计好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不能适应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也无法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进行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实验前开放实验室。以往实验时,学生拿到实验指导书到实验室来,听老师介绍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再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要求进行实验,用什么设备和怎么操作设备完全由老师讲解,导致学生有依赖心理,实验前不预习,预习了也只是照实验指导书学习,甚至操作完了很快就忘了,没有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主动性。本次改革在实验之前提前开放实验室,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到实验室预习实验内容,了解与掌握实验设备的原理及构造,初步掌握设备的操作步骤,查阅资料,制订出实验方案并写出预习报告,由实验教师签字通过后方能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二)导生制。工程材料实验相对集中,平常实验设备闲置,到用时往往又不够用。由于学生人数多,集中实验时教师指导不过来,导致学生动手机会少,或者对实验目的和设备的操作掌握不够。再加上实验前开放实验室,需要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预习,使得教师的工作量极大地增加。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导生制,解决指导教师少的问题。具体做法是:在班级中,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中选一个思想进步、乐于奉献的同学作为组长,实验之前教师先把教学的内容传授给这部分学生,包括实验的准备、实验的步骤和设备的操作,再由各组组长带领该小组成员进入实验室预习,制订合理可行的实验步骤完成预习报告。到做实验时各个小组分别进行实验,组长与指导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做实验,使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三)实验平台的建设。目前实验室建设有金相实验室(30台金相显微镜)、热处理实验室(10台热处理炉)、金相试样制备实验室(抛光机10台)和硬度测试实验室(数显显微硬度计2台、洛氏硬度计2台、布氏硬度机2台)。为了增加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扩充学生的专业视野,建立实验室网站,通过网络课件展示工程材料的发展,典型材料的制备、组织及热处理工艺,材料分析和测试仪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等。除此之外,精心布置实验室的陈列展品,比如增加一些实际检测过硬度的齿轮、工具,不同热处理工艺的轴承,典型材料的金相组织挂图,各种失效形式的工程实物等。建立多种形式教学的实验平台,增强学生对材料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针对在显微镜上进行金相组织观察时只能一个人观察,不便于演示、讲解与分析的难题,实验室建成了数字网络显微互动实验室。教师机(配有带摄像头的显微镜)控制着教室内的20台电脑(均配备显微镜和摄像头),教师可以在教师端操作显微镜,将所观察到的组织通过大屏幕显示出来,可在学生端直接演示,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实验内容,这就避免了原始的教学方法上的不利之处。通过教师机还可以监控整个教室中学生的电脑操作,或者直接操作某一个学生机。另外,教师端还具备作业分发、监控转播、学生演示、教学录音等重要功能。在学生端,学生可以将观察到的金相组织进行拍照,并保存在电脑中,还可与存放在电脑里的标准金相图片进行对比分析。在电脑上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展示自己的金相照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实验内容的改革。通常,实验安排是按照理论讲课进度逐个进行的,实验内容是对这部分理论知识的验证,学生只能对局部内容有所理解,并没有对整门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特别是工程材料强调材料―工艺―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单个实验时把组织、工艺和性能分开,学生在做实验时很茫然,不知道这样做的原因,实验报告中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也不尽如人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和扩充,把原来的单个实验串起来形成一个综合实验,具体做法是:教师先设计一系列不同的任务,如将退火态的45钢或T12钢分别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并要求获得某一类型的组织,要求学生自己选材,进行热处理工艺、硬度检验及金相试样的制备及观察。6-8个学生为一组,拿到任务后在组长的带领下进实验室预习,熟悉实验流程、实验设备,并查阅资料,制订实验方案,完成预习报告交教师检查是否合理,若方案合理则准许这个组进入实验室开始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热处理操作,硬度检测,金相试样的制备(包括磨制、抛光、浸蚀),金相组织观察与拍照均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最后的金相结果还需与标准组织照片对比,并对组织缺陷进行分析,最后完成实验报告。接下来要求每个组把自己拍摄最好的一张金相组织照片在全班展示出来,并配以相应的图片说明,让全班同学投票进行评比,选出最佳组织照片,这类似于一场小型的金相大赛,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并且让他们熟悉了材料在其他热处理条件下的组织,进一步加深了工艺、组织、性能之间关系的印象。通过在少部分班级中的实施发现:学生对这个实验表现出空前高涨的热情,比平常多花几倍的时间来准备实验,实验过程中也非常认真、严谨。为了获得最佳组织照片奖,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团结一致。他们的实验报告几乎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都采用了电子版本,精心进行了书写、排版和图片处理。
三、成效与不足
这次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对实验的操作和步骤充分熟悉,清楚地知道实验的难点和重点,即做到心中有数,增加了他们做实验的信心。通过导生制让组长带动小组成员实验,增强了这部分学生的责任感,同时也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量,有利于实验室的管理。让学生独立查阅资料并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直至完成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综合训练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开阔了他们的专业视野,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各个小组实验结果的展示和评比,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学生学会了耐心的反复试验或者重新查阅资料来解决,与以往试验中遇到不会就找老师截然不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目前的实验教学改革仍存在较多的不足,比如学生学习能力及动手能力参差不齐,要完成整个实验有的小组需要教师更多指导;学生的预实验和分散综合实验,增加了实验室的管理难度,任课教师和实验室人员也需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校可考虑增加研究生参与指导,或者增加教师工作量等激励措施来改善不足,以进一步提升我院的办学质量。
[ 注 释 ]
[1] 谢飞,潘建伟。“工程材料”课综合型实验教学探索[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5(2):79-81.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4
关键词:档案管理;研究;高职院校科研
1.科研档案的含义及作用
科研档案是指在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
高校的科研档案,是高校知识产权的重要载体,凝结了高校科研人员在实践中创造的科技成果、经验和思维,其中储藏着大量的科学技术成果、发明创造、工艺方法等。因此认真做好科研档案管理,合理利用科研档案,能大大提高科研工作水平,为知识创新、技术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2.高等职业院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
目前,依据高职院校科研活动的内容和特点将科研档案大致分为科研项目档案和科研综合档案。
科研项目档案归档内容
科研项目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收集的管理文件有:开题报告与课题论证材料,科学基金及重大项目申请报告及批件,任务书、协议书、委托任务书、合同,课题研究计划等。科技材料有:文献调研、综述报告,实验方案,应用前景调研报告,市场预测、应用前景分析报告,开发工作方案等。
研究实验阶段
立项后的项目进入实验阶段,需要收集的管理文件有:课题研究计划执行情况表、进展报告表,计划调整与撤销报告等。科技材料有:重要的实验、测试、原始记录,数据处理材料,设计文件和图纸、技术说明、使用说明,阶段工作小结,重要的照片、底片、录音、录像带等。
项目验收阶段
验收阶段需要收集的管理文件有:工作总结,科研投资和经费决算材料,鉴定证书或视同鉴定证书,鉴定会材料、验收评价意见,使用意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证明材料等。科技材料有:研究报告、研制报告,论文和专著,工艺技术报告,技术诀窍报告等。
成果推广应用阶段
推广应用阶段需要收缴的管理文件有:成果被引用情况材料,成果宣传报到材料,转让合同、协议书,生产定型鉴定材料,成果推广投产后反馈意见,技术展览会的材料等。科技材料有:国内外学术交流材料,开发和推广应用方案及实施情况材料,扩大生产的设计文件工艺文件,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等。
成果申报和奖励阶段
成果申报和奖励阶段收集的管理文件有:科技成果登记表、报告表,科技成果奖励申报书及批件,获奖材料(奖章、奖状、证书),专利申请书和证书等。
科研综合档案归档内容
科研综合档案是学校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上级有关部门科研工作的文件及学院的上报材料,学院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关于科研机构设置的请示、批复,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学院科研成果受奖情况,上级下达的科研计划、任务,学院上报的科研计划、总结,学院科研成果登记表及重大科研项目执行情况,学院评选先进科技工作者的文件材料,学院召开科研专项会议的文件材料,学院组织开展的科研经验交流活动的文件材料,学院举办或承办的课题研讨活动的文件材料,学院有关科研活动的交往活动、外事活动的记录材料,学院编印或出版的科研论文集以及反映学院科研动态和成果的报纸、刊物等。
3.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科研档案材料收集不完整
科研人员在完成科研项目后,收集的材料主要是一些结果性和部分依据性材料,项目实施性材料归档较少,这使得科研成果档案在为连续性研究提高参考和使用时,出现一些科研成果档案材料不完整的缺陷。主要是因为科研工作人员档案意识薄弱,在收集科研成果档案时只注重科研项目的结果性材料,重点是收集科研项目中的研究成果,诸如论文、著作等,而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却很少关注和收集。此外,科研人员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视为个人私有财产,许多珍贵材料,如获奖证书、专利证书、论著等材料不愿意上交或推迟上交,有些科研人员则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是专门用来申报专业职务所用,不愿意将原件归档。这些都导致了科研档案不完整。
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配备相对不足
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占主体力量的是兼职人员。一方面,大多没有受过档案工作的相关培训,对科研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另一方面,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兼作其他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经历从事科研档案管理。
行之有效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缺乏
科研档案管理大多参照、借鉴常规性档案管理办法,缺乏相应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办法和实施细则。档案管理人员只能在口头上做一些说明、解释,而不能做硬性要求,监督力度非常小,这是因为没有相应的制约手段。
科研档案利用价值范围比较窄
科研档案归档后,档案管理部门一般只将科研档案向从事项目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并未将成果应用于教学等环节,使得科研成果利用价值范围比较窄。
4.科研档案管理的建议
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是学院科研管理的重要部分。应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和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对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保管、鉴定等做出明确规定。真正做到科研档案的形成、管理与科研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的全部过程同步进行,使科研档案具有客观性、真实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确保科研档案的利用价值。
强化科研档案意识
学院可创造一系列的档案培训、外出学习和经验交流机会,加强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的档案意识。
明确科研档案分工
明确科研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与分工,对相关人员,如科研管理部门(包括科研部门和系部管理人员)和项目负责人,分别建立科研档案规定职责,制定科研档案归档范围,及时做好科研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形成职责明确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倪丽娟,尹航。 基于公共管理的档案管理实践范式研究――以社会变迁为视角。 档案学通讯,2012,04:33-35.
[2]倪刘根。 我国商业企业诚信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档案学通讯,2012,05:86-89.
[3]卞咸杰。 探析英国高校档案管理的特点:以谢菲尔德大学为例。 档案管理,2012,06:78-80.
[4]王协舟,罗小宁。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研究综述。 档案学通讯,2012,06: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