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工师职称(述职报告)【热选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政工师职称(述职报告)【热选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政工师专业技术总结【第一篇】
基本现状
(一)全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
3、年龄结构:全市专业技术人才中,35岁以下的36876名,36岁至45岁的23783名,46岁至55岁的17046名,55岁以上的5464名,分别占总数的%、%、%和%。
4、行业结构:全市专业技术人才中
(1)教育系统35949名,占总数的%,其中女性13574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11名,大学学历的5411名(第一学历的2935名),大专学历的14936名,中专学历的14166名;正高级职称的60名,副高级职称的1352名,中级职称的8405名,初级职称的21197名;35岁以下的16389名,36岁至45岁的88*名,46岁至55岁的7690名,55岁以上的3067名;
(2)卫生系统10255名,占总数的%,其中女性5807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6名,大学学历的901名(第一学历的746名),大专学历的2632名,中专学历的5362名;正高级职称的68名,副高级职称的454名,中级职称的2361名,初级职称的6845名;35岁以下的5111名,36岁至45岁的2891名,46岁至55岁的1923名,55岁以上的330名;
(3)农林水系统4674名,占总数的%,其中女性1181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8名,大学学历的672名(第一学历的458名),大专学历的1101名,中专学历的2615名;正高级职称的10名,副高级职称的183名,中级职称的1229名,初级职称的2764名;35岁以下的2211名,36岁至45岁的1306名,46岁至55岁的815名,55岁以上的342名;
(4)工商企业系统153*名,占总数的%,其中女性4855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57名,大学学历的2816名(第一学历的2213名),大专学历的5272名,中专学历的4137名;正高级职称的13名,副高级职称的593名,中级职称的3480名,初级职称的8073名;35岁以下的6878名,36岁至45岁的5110名,46岁至55岁的2836名,55岁以上的479名;
(5)其它系统16988名,占总数的%,其中女性3961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53名,大学学历的3908名(第一学历的2650名),大专学历的6676名,中专学历的5422名;正高级职称的62名,副高级职称的714名,中级职称的5487名,初级职称的8132名;35岁以下的6298名,36岁至45岁的5285名,46岁至55岁的4000名,55岁以上的1405名。
(二)全市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全市各系统均需要专业技术人才,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年龄集中在30—40岁之间,男性需求居多,学历要求大学本科以上,中级以上职称,特别是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教育系统:
全市应编制中小学教师38495名,其中高、职中教师6262名,初中教师13963名,小学教师18270名。目前,全市中小学教师实际缺编4179名,其中高、职中教师缺编1534名,初中教师缺编1569名,小学教师缺编1076名。高中语文、数学、物理、英语、农村小学体育、音乐、美术以及中小学英语、信息技术教育等学科教师比较紧缺。
2、林业系统:
主要缺乏林业工程勘察设计、林业工程监理、生物技术营销、旅游策划、园林花卉和林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其中林业工程技术人员缺口25人,经营管理人员5人;学历要求研究生4人,大学本科16人,大专学历10人,年龄在25—40岁之间;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15人,中级以下职称的15人。
3、卫生系统:
需要懂业务、懂管理、有一定法律知识和企业营销经验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和有专业特长和较高技术水平、在业务上富有创新的学科带头人。要求大学本科以上,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卫生法律、精神卫生等学科。
4、农业系统:
需要农业信息管理、植保、畜牧、农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
5、县区需求情况:
(1)、岐山县:熟悉林业技术规划、农业信息管理、临床医学等学科的大学以上,中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
(2)、陇县:英语3名、物理、化学、数学各2名,要求大学本科学历;外科2名、骨科、眼科、麻醉等需要6名,要求副高级职称或大学本科学历;市场营销10名,财务与金融10名,要求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
(3)、麟游县:需要城镇绿化、规划、临床医学、数理化、英语教师,要求大学以上学历,果树、蔬菜、植保、农产品加工、水利工程等专业要求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
(4)、眉县:需求林业设计、水利工程、水泥专业、西医临床、英语、生物、数理化教师等方面的大学本科学历,35岁以下,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
(5)、扶风县:需求植物保护、园艺、临床医学、英语、中文、数理化教师等方面的大学本科学历,20—45岁之间,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
(6)、太白县:需求种植、临床医学、英语、数理化教师、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大专及以上学历,年龄35岁左右,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
(7)、金台区:需求园林工程、建设规划、环卫工程、公共卫生、健康教育、临床医学等方面的大学本科学历,25—50岁之间,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
(8)、陈仓区:需要历史、物理、化学、地理、英语等专业教师,畜牧、农林、水电、医疗卫生和统计、会计、经济管理等领域中高学历层次和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全市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的基本情况
1、切实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管理工作。抓好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制定了《关于加强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意见》,对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行了分级分类管理。1999年以来,在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了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培训考试,参训人员达6000多人。市教育系统以造就“名师”为目标,实施跨世纪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从1992年起,在全市教师中推行了“教育质量工程”,开展了“评教赛教、评优树模”活动,树立了一批学科骨干教师。目前,全市有在职特级教师25名,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560名,省、市级教学能手1211名,市级青年骨干教师1360名,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75名。结合全市“三五人才工程”的实施,先后选派100多名专家赴港、澳和出国培训,使他们及时了解本学科专业领域以及相关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根据《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确定市级部门干部培训中心和15个专业技术学校为继续教育基地,设立了3个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培训考试点,为搞好继续教育奠定了基础。
3、加大农村乡土人才开发力度。制订了全市《实施“县、乡、村乡土人才工程”的规则》,提出从2000年开始,在五年内全市培养800名县级乡土人才,8000名乡级乡土人才,8000名村级乡土人才的总体奋斗目标。12个县(区)均建立了乡土人才服务站。下发了《关于做好乡土人才选拔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乡土人才的选拔标准。目前已建立了由33300名农村各类“土专家”、“田秀才”组成的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先后两次对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90名优秀乡土人才进行了表彰。
4、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展引才引智工作。先后引进了具有硕士学位、双学位和大学本科学历的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1680名。围绕引进国(境)外专家、引进技术、引进优良品种和国内外培训四个重点,全市共组织实施各类引智项目57项,从德、法、美等国家和地区引进专家44人(次)。分别开展了机床设计与工艺、航空仪表设计、农产品残留物鉴定、辣椒抗病毒育种、果树栽培、蔬菜栽培、花卉组培、柳树组培、布尔羊胚胎移植、肉牛奶牛胚胎移植等方面的技术交流。2001年12月,国家外专局授予我市麟游县布尔羊繁育中心为全国引智示范基地,省外专局授予我市辣椒中心和苗木培育中心全省引智示范推广基地。
问题原因
近年来,全市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面对我国加入WTO后的新挑战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全市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仍有与新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从调查结果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观念需要创新,人才环境有待改善。目前我市在选人用人上表现得观念比较陈旧,发现人才的视野不够开阔,尚未形成人才发现、培养、使用等各个环节互相配套的用人机制,真正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观念的人并不多,当前发展经济的重点是吸引外来投资,大多只是把资金、项目放在第一位,引进人才和技术往往被忽视。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观念滞后,思想不解放,对人才的认识不够”的占76%;认为“缺乏有力的政策倾斜,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占100%;认为“轻人才的培养,继续教育投入不足”的占32%;有的单位把人才当“花瓶”,引进人才是为了单位上等级、评资质,引进前是人才,引进后就成为“虚”才,束之高阁,埋没人才;有的单位在改善人才的工作、生活、居住等环境方面投资少,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人才便往其他条件好、环境优越、待遇高的地区流走。在调查中发现,某县去年给一单位引进3名大学生,用人单位仅给予引进的大学生本单位职工子弟的待遇,3名大学生工作不到半年,就都走了;某医院从西安交大引进一名本地医科本科生,每月只发给600元工资,到医院只两星期,就被河南一家医院以每月2000元聘走了;人才观念、政策、机制的相对滞后,制约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现有人才作用的发挥。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我市在吸引人才、重视人才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政策,但这些政策停留在口号层面的多,真正落到实处的少。虽然政策的制订也不比一些地区迟,但真正的实施却阻碍重重。一是人才引进还存在领导人说了算的现状,领导不表态,人才就引不进,既使引进了,政策也兑现不了,结果造成人才再度流失,增加了人才引进成本;二是就业政策缺少透明度,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分配制度不灵活,大锅饭现象依然严重,想留的留不住,想进的进不来;四是人才的有效流动机制还没有形成,大材小用、专业不对口、所用非所长、闲置和半闲置等现象比较普遍;我市人才开发建设意识和人才观念还未达到应有的高度,人才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不够健全;人才、智力引进和流动渠道不畅,人才政策上,大多也是停留在农转非、工资升级等方面的内容多,而市场化配置效能不高;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形成,存在着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的现象;择业观念、用人机制、收入分配、人才环境等因素对人才总量扩张、高层次人才引进开发形成制约;同时,*地处西北内陆,综合经济实力不强,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与沿海城市及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收入水平普遍偏低,各级政府用于高级人才的开发、引进、奖励、培训、工资福利等方面的财力有限,这是我市对高级人才缺乏吸引力的最直接的根本性原因。
对策建议
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结合我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我市经济发展,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升人才素质为主题,以调整人才结构为主线,以优化人才环境为重点,在稳定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培养适用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努力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布局适当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创建“四市”目标,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1、领导重视,广泛宣传、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
(1)强化措施,建立联系专业技术人才长效机制。一是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知识分子制度,在县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人联系一名科技专家,每人联系一个专业技术人才比较密集的单位,每人抓一个科研项目;二是每年定期召开两次知识分子工作座谈会,不断收集知识分子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建议,归口办理,及时解决;三是做好知识分子工作检查总结,每年组织人力对全市知识分子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督导已有的政策全面落实,对政策落实好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落实差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2)加强制度建设,为人才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在健全现有人才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首先,完善专家和拔尖人才体检、疗养、津贴发放等制度;其次,按照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等5部门《关于优化人才环境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尽快拿出我市贯彻意见。制定专业技术人才参与成果转化的收入分配政策、税收减免政策、功臣奖励政策、住房和子女就业等优惠政策,努力改善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第三,建立重大项目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凡市府实施重大项目重大决策前召集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以促进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施的准确性。
(3)加强宣传,不断提高人才的社会地位。一是组建科技人才宣讲团,充分利用每年开展的科技宣传月活动,广泛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使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认识到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继续在市属各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常年开展科技人才典型宣传,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地位。
(4)营造公开规范的执法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政府各部门要转变职能,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增强服务意识,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切实为人才排忧解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每年有计划的为人才办一两件实事,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聚才、爱才、惜才的良好社会风尚。
2、提高待遇,稳定队伍,切实转变用人机制。
(1)优化配置,调整结构。围绕总量优化、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目标,改革现有学历、职称待遇政策,提高事业单位、企业科技人员的工资待遇,鼓励大专以上毕业生到科研单位、企业去工作,改变非生产性单位占有人才比例高的局面;对于使用不当,用非所长或专业不对口的科技人员打破工人、干部身份,在个人提出意愿的基础上,调整到新的适合其特长的岗位,对优化组合下来的富余人员,按照用其所学的原则,进行对口调整,达到人事相称,职才相称。
(2)进一步加强引人机制。一是出台《*市高级人才管理办法》,认真研究区域优势及其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确定重点课题、重点行业的紧缺人才,在引进各类高学历、高职称、高能力等高级人才时,允许突破编制限额、学历限制、户籍、地域和所有制身份限制,迅速改变目前我市高级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二是加强引智力度,坚持“不求所有所在,但求所用所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交通条件,从部、省属国有企业、大专院校、国家科研机构“借脑引智”,在项目引进、嫁接、合作等过程中吸引“候鸟式”人才,形成人才共享,让人才以兼职、短期职务、承担委托项目、技术入股、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参加本地经济建设。
(3)改进措施,稳定人才队伍。要做到引得进、留的住、用得好,一是对引进的高级人才,要解放思想,唯才是举,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把他们放在关键岗位去锻炼、去使用,对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人才要及时发展,对政治素质好、具有领导才能的人才要大胆提选拔使用,在重大决策的咨询和论证中积极采纳他们的意见,要避免束之高阁、埋没人才,造成人才资源浪费。二是以情聚心。领导要关心和信任人才,采取定期探访,主动沟通的方式,增强单位对人才的凝聚力。同时,加强对科技人才的思想政治建设,在科技人才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国情教育,引导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热爱*,奉献*的主人翁意识。
(4)建立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首先实行市场化、多样化的分配激励机制,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事业单位和科研单位分档次提高科技人才的工资水平,对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拉开档次,实行一定的补贴;企业和自收自支单位,实行谈判工资制、合同工资制、年薪制,允许科技干部以技术和专利入股,参与分配,政府给政策,单位具体落实。其次改革我市职称评审办法,适当放宽中级以上的评审条件,实行地方评审证书,在人才具备国家、省评审条件后,再予换证。同时提高企业、事业单位中青年科技人才破格评审比例,在科研单位,企业推行评(审)聘(任)分离的办法。第三由政府牵头,将在技术岗位上的研究生、博士生等高学历人才和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及拔尖人才,纳入市级经济实用住房系列,享受优惠政策,同时提高拔尖人才的津贴,调动人才工作积极性,尤其是对我市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每年评选出3名给予重奖,如配专车、奖住房、给荣誉等。
3、强化培训,狠抓落实,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培养。
培训是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增强竞争力和活力的重要途径,按照德才兼备原则,不断加大科技人员和专业技术再培训力度,有效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做好全市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1)建立公益性政府培训指导中心。挂靠在市委知识分子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宏观调控与管理协调作用,具体负责人才教育的机构落实,平衡生源、培训师资、各部门职能发挥作用等问题。同时,以市级部门干部培训中心和15个专业技术学校为继续教育基地,发挥市级以上专家和拔尖人才优势,组建培训讲师团,坚持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制订详尽的人才培养规划,切实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
(2)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进修制度。在已进行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培训和教师系列教育质量工程培训的基础上,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宏观指导,三年内力争对全市中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分学科、有计划的进行一次全面培训,重点是向我市目前急需紧缺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科技创新人才倾斜,弥补人才结构缺陷;结合全市“三五人才工程”的实施,每年组织安排一批素质好、有能力、有成果的科技人才到高等院校或国外学习深造;鼓励和提倡专业技术人才对口自学或参加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提高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
(3)建立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考核和择优奖励机制。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情况进行登记,完成教育任务的统一发给教育证书,作为职称晋升、评聘和今后择优奖励和提拔的重要依据,激活内因,不断激发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提高的积极性。
(4)建立用于人才培养开发的专项教育基金。经费来源:一是政府每年从财政中列出一定的比例,专门用于人力资源的培训;二是每年收取培训对象一小部分继续教育经费,专款专用;三是社会筹集,用课题或项目带动培训,使受益单位出资赞助培训。资金也可用于科研启动、出版学术著作、扶植企业骨干人才等。
4、加强领导,改革体制,保障人才资源的健康运行。
(1)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尽快成立市委知识分子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知识分子工作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调查研究,为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制订有关知识分子工作的政策、规定提出意见和建议;负责落实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做好知识分子工作的政策和精神;负责做好市管拔尖人才的选拔管理和推选省管专家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工作;组织市管拔尖人才外出考察学习、疗养及身体检查,做好发放津贴、接待知识分子来信来访、落实各项待遇等工作;引进外地人才质量的审查工作;解决专业人才工作、生活中实际问题,为人才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政工师专业技术总结【第二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化发展;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2-0046-05
《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109号)指出,实行职业教育体系内部贯通培养,推进中职、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分级培养或联合培养,完善中职高职“3+3”、中职本科“3+4”、高职本科“3+2”等培养模式,完善初中毕业生5年贯通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就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而言,从社会需求看,多年的办学实践证明,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贯通培养的重要形式,五年制高职适应了江苏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了职业教育多样化的需要,已成为江苏省职业教育的亮点之一。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作为贯通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无疑对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着力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正是职业院校实现向质量发展战略成功转变的关键所在,也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及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向。
一、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于2003年6月正式成立的独立设置的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实行“小学院、大学校”的办学模式,下设若干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学院的分院,并设若干个办学点。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一)队伍规模不断壮大,队伍结构日益改善
2008年年底,学院34所分院专任教师总数为万人,其中专业教师近万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4%;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教师万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9%。截至2015年年底,学院共有专任教师万人,其中专业教师近万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7%;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教师万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2%。教师的数量逐年递增,其中双师型教师及兼职教师更得到了普遍重视。同时,各分院通过业务培训、进入企业实践、以老带新等形式指导和督促专业教师过好师德关、教学关、技能关和育人关。
(二)创新教师成长机制,师资培训成效明显
作为“小学院、大学校”办学体制创新的重要平台――学院专业协作委员会,在推动专业建设、整合共享教育资源、发挥联合优势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2015年,学院又先后成立了路桥专业、艺术专业、动漫专业、服装专业等4个协作委员会,共有18个专业协作委员会。各专业协作委员会在牵头学校的精心组织策划、各成员学校的积极参与和众多行业企业的高度重视及紧密配合下,成立了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职业技能鉴定和就业市场开发等6个项目组,2015年学院又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类课程教学和德育管理的指导与协调,还成立了公共基础课教学协作委员会和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以上专业协作委员会、基础课教学协作委员会、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都开展了形式多样和富有成效的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15年、2016年建立江苏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85个,其中54%以上来自学院49所分院,学院于2012年、2015年分别建立29个、18个优秀教学团队,通过设立名师工作室和优秀教学团队,提供较好的工作环境和配套科研经费,充分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带领一批中青年教师推进产学研结合,努力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三)政策地位更加突出,目标更加明确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更是推动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2014年,《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密切政产学研合作,推动高职院校向工业园区、开发区发展,健全专业与产业发展的联动机制,重点服务区域发展、企业发展,特别是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注重开展社^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实施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标准,完善教师准入与退出机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岗位。鼓励职业院校面向企业和社会公开招聘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兼职教师须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高级工以上等级职业资格(职务)。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术技能人才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依托高水平职业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一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和高职院校“访问工程师”进修制度,推进职业院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分别达75%、85%以上,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均达25%左右。2015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中提出健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度。推进高水平大学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探索“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建立教师轮训制度;专业教师每五年企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增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职教教师培养能力。2015年,《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中关于师资质量保证这一诊断项目涉及:1.学校、院系、专业等层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科学性、一致性和可行性,规划目标达成度;2.是否能为师资建设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必需的外部环境、组织管理、资源支撑、经费等保障;3.是否制定专兼职教师、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聘用资格标准,是否开展对师资队伍建设成效的诊改,形成常态化的师资质量保证机制。以上政策性文件更是进一步明确了以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为重点建设有职教特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并在技术层面上进一步明确了“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渠道和建设措施,为职业院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科学引导和政策保障。这就真正确立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成效
(一)职称体系初步形成
客观、公正、透明的职称评审工作对教师做好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具有权威的导向性和指导性。随着我国职称评审工作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职称评审在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更加充分,有力地推动了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2009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在时间上要求高职院公共课教师指导社团或社会实践活动累计6个月以上;专业课教师在企事业单位工作2年以上或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累计6个月以上,系统掌握企业生产、服务流程,了解企事业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教师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高等师范学校教师到小学、幼儿园实践累计6个月以上,熟悉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规律。在技能水平上,要求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直接指导的学生个人在校级以上专业技能、创新创业、教学基本功等竞赛中获得二等奖以上奖励1项以上,且本人获指导教师奖。在制度上,实行阳光评审,通过校内公示、教育部门网站公示等方式,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提高了职称评审工作的社会认同度,提升了专业教师的素质。
从2015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中28所分院、13个办学点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副高级职称比例为%,中级职称为%,初级职称为%,正高级职称为%,职称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其中,拥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为%,中级工%,无证书比例为%。2016年5月,《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实施办法》正式出台,学院教师职称体系基本形成。
(二)师资结构明显改善
通过抽样调查,我们对2005年、2010年、2015年三个时间节点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数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教学团队数量有了飞跃式增长,增长幅度为200%;H谓淌ψ苁呈增长趋势,其中女性较男性多,并且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也呈同样的增长趋势,标准生师比从降至。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5年35岁以下占专任教师比例为%,35~49岁占专任教师比例为%,50岁以上占专任教师比例为%,数量较少;副高级以上比例为%,中级比例为%。从年龄与职称对应表中可以看出,中级晋升副高级、初级晋升中级都存在一定的压力。
从表2中可以看出,44岁以下教师数量比例达到%,本科生比例为%,硕士研究生比例为%,博士生偏年轻化。
从表3中可以看出,本科以上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硕士生以上比例为%,学历与职称结构水平明显提升。
(三)联合共享机制初步建立
作为“小学院、大学校”办学体制创新的重要平台――学院专业协作委员会,在推动专业建设、整合共享教育资源、发挥联合优势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三、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的创新
(一)共享经验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以国家的教育行政法规为指导,针对学院“小学院、大学校”的实际情况,详细地制定了符合学院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得工学结合理念有章可循,为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保障。《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学科)带头人评选与管理办法》《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实施办法》《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通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推进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的通知》等多个文件都提出以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规定了教师参加实践锻炼、进修培训、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等的具体办法,按照职业性、开放性的要求,加大内培外引力度,努力建设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具有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建国内一流的高等职业院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从而进一步明晰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思路。各分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都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且步步为营,针对目标层层推进。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刘国钧分院: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工程,营造和谐的人才成长环境,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汇聚人才、用好人才。1.以“精英引领”为重点,实施优秀人才引进和培养战略。2.以“培养工程”为主体,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3.以“双师素质”为基础,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与实践能力。4.以“团队建设”为载体,加强教学、科技与文化创新团队建设。5.以“借智发展”为补充,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政工师申报材料范文【第三篇】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通知》(浙政发〔**〕35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17号),做好我省节能降耗、工业节水及清洁生产工作,推进全省“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的完成,根据《**省节能、工业节水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浙财企字〔2005〕108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现就申报**年度节能、工业节水专项资金和清洁生产奖励资金项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请节能、工业节水专项资金
(一)申报内容
1.节能项目。按照国家《“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和《**省“十一五”节能专项规划》确定的节能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内容,分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余热余压利用工程、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区域热电联产工程、电机系统节能工程、建筑节能工程、绿色照明工程、能量系统优化(系统节能)工程、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2.工业节水项目。按照《**省“十一五”工业节水规划》确定的节水示范工程和节水型工艺、技术内容,分高用水行业(电力、钢铁、有色、石油石化、化工、造纸、纺织、食品加工等)的节水技术改造;推广和应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包括废水重复利用和中水回用)、冷却节水、热力和工艺系统节水、洗涤节水效果明显的工艺、技术和设备;雨水、污水、矿井水利用,海水淡化及海水直接利用,其他利用非传统水资源替代淡水资源项目;开发和推广低水耗的用水产品。
(二)项目选择原则
1.符合国家和我省的产业政策,符合《**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及产品导向目录》和《暂行办法》要求。
2.紧密围绕专项资金申报内容,突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根据我省节能改造目标和工业节水重点方向,要求节能、节水技术先进、实用,效果明显,并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
3.在全国、全省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有示范和带动作用,有助于提升节能和工业节水的整体技术水平,有利于促进全省节能降耗目标和工业节水目标的完成。
4.项目承担企业综合实力较强。企业具有合理的经济规模,近2-3年经济效益较好,企业银行信用等级优良,项目资本金落实。
5.符合《**省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办法》及《**省能源利用监测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优先选择省重点用能单位申报的项目。
6.优先选择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申报的项目。
7.优先选择**年至**年度实施完成的项目。
8.**年已获省财政专项资金补助的项目,此次不再重复申报。
(三)申报材料
1.各市、县(市、萧山区、余杭区)经贸委(经委、经贸局)和财政局联合上报申请文件(省级单位由主管部门或集团总公司上报申请文件,萧山区、余杭区须经杭州市转报),并填报**年**省节能、工业节水财政专项申报汇总表(见附件1)。
2.项目申请单位需提供的材料:
(1)**年**省节能、工业节水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请表(见附件2);
(2)项目实施报告。内容包括: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项目的主要内容,技术先进性,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效等;
(3)经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项目投资情况专项审计报告。为规范审计报告格式,今年的专项审计报告中须统一填报“申报**年节能和工业节水专项资金项目直接投资额汇总表”(见附表3),相应凭证复印件请报当地财政局和经贸部门核实并保存;
(4)经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年度公司财务报表;
(5)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6)相关部门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
3.涉及新产品、新技术的项目还须附相关科研成果鉴定证书(复印件)或省级以上相关部门评审意见;国内外技术转让的,附相关技术合同复印件;属于发明专利的,附相关专利证书复印件。
(四)申报要求及程序
1.申报材料一式2份(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各1份),须同时提交书面材料和电子文档,其中书面材料按A4纸张规格打印、装订成册。
2.申报材料应一次报送齐全,不得中途追加或修改。
3.申报单位应对报送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规范性负责,对不符合要求的申报材料将不予受理。
4.各申请单位按财政隶属关系将项目申报材料报送当地经贸委(经委、经贸局)和财政局。
5.各市、县(市、萧山区、余杭区)经贸委(经委、经贸局)和财政局接到申报材料后要按照专项申报内容和选项原则,依据《暂行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查项目申报材料,并审核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认真把好初选关,积极推荐本地区优秀项目并联合行文上报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各县(市)经贸局同时报市经贸委(经委)备案。
7.申报名额:为集中财力扶优持强,并适当兼顾地区平衡,各地申报的节能及工业节水专项名额为:省辖市不超过4个(义乌市按省辖市标准),经济扩权县(市、区)不超过3个,其它县(市)不超过2个。超过规定上报数不予受理。省级单位不限。
8.申报日期:各市、县(市、萧山区、余杭区)经贸和财政部门于**年8月31日前,将申请材料分别报送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逾期不报视为自动放弃,不再受理。
(五)为加强对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的管理,作为**年申请专项的前置条件,请你们根据本地区、本单位**年节能(节电)、工业节水专项项目完成情况,填写**年省节能、工业节水专项资金项目完成情况表(附件4)后一并报送。
(六)联系方式
1.省经贸委资源处联系电话:0571-87056763,
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479号;
2.省财政厅企业处联系电话:0571-87058472,
地址:杭州市环城西路37号。
二、申请清洁生产奖励资金
由各市经贸委(经委)、财政局按照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年度审核评分排序和专家验收综合评审意见,推荐本地区先进企业,每个市报送名额不超过4家企业。
(一)申报条件
1.列入省计划的**年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合格企业;
2.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效果明显,清洁生产成果显著;
3.被评为**年“绿色企业”的企业,优先推荐。
(二)申报材料
1.**年**省清洁生产财政奖励资金申请表(见附件5);
2.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只需首页复印件);
3.企业清洁生产总结报告(不超过3000字);
4.清洁生产验收意见;
5、经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年度公司财务报表;
6.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申报要求及程序
1.由各市经贸委(经委)、财政局联合行文上报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申请材料一式2份(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各1份),须同时提交书面材料和电子文档,其中书面材料按A4纸张规格打印、装订。
2.申请材料应一次报送齐全,不得中途追加或修改。
3.申报单位应对报送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和规范性负责,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
政工师工作总结【第四篇】
本人在任见习助理政工师职务以来,主要负责党政工作及办公室日常事务。一直以来,在项目部领导和办公室主任的领导下,在同事们的配合支持下,我围绕办公室的工作特点和工作规律,努力适应岗位要求,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扎扎实实的开展了各项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工作任务。
下面,将我在办公室以来的学习、工作情况作简要总结。
一、主要工作职责
1、负责企业党务管理方面的工作。具体有:负责党员活动计划的编制、组织与实施;党员年报、党费收缴与上报等工作;
2、负责企业文化宣传方面的工作;
3、完成办公室主任和项目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工作措施和效果
一是加强新闻宣传报道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经常上工地,跑在施工第一线,挖掘施工现场涌现出的好人好事,报道,积极向公司刊物投稿。
二是用情沟通,建立和谐关系。
三是服务党政中心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日常事务。年初制定计划,年终有总结。
四是加强信息沟通工作,努力为领导和基层提供服务。
五是乐于服务,甘于奉献,一心扑在工作中。
六是加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加强一专多能的培养,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办公电算化方面的知识,使自己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跟得上改革的发展步伐。
三、收获和感受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经历既充实,又欣慰。我和各位同事并肩战斗,携手并进,不仅增进了了解,沟通了感情,建立了友谊,也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概括起来有三点:
1、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办公室工作纷繁芜杂,不用心永远被动,顾此失彼。唯用心才能平衡左右,兼顾上下。
2、办公室工作特点,使我感受很深。不是为了简单,而是为了不让平时琐碎而简单的工作出现差错。
3、方法比尽心和努力更重要。这是我在办公室工作一年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综合接待、考核、服务等工作,不讲究方法,瞎撞莽冲,永远只能事倍功半。
四、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习上还不够。有时只顾忙于一些具体工作,自觉主动的挤时间学习不够。
第二、在工作上标准要求不够高,满足于干完干成,求数量与求后果没能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在工作创新上,对待问题有畏难情绪,满足于领导叫干啥干啥,积极主动性不强。缺乏创新意识,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缺乏灵活机动,过于死板。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的理论没有贯彻始终。
五、深入思考,准确找出了“三个努力方向”
一是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主要加强政治学习和文字写作入手,提高综合工作能力。
二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在工作上力求高效快捷,准确无误工作不但要过得去,更要过得硬;不但要保任务,更要出新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