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实用中国河流知识点总结范例精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36116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实用中国河流知识点总结范例精选5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最新中国河流知识点总结范文【第一篇】

1、在山区的谷口形成了洪积―冲积平原。在山区地势较陡,河流或季节性的洪水在山区内水流速度很快,侵蚀作用剧烈,携带着大量砾石和泥沙。但当水流流出谷口时,地势突然变得平缓,水道也变得开阔,因而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减弱,使得水流所携带的泥沙逐渐沉积下来,就形成了洪积扇或冲积扇。由多个冲积扇或洪积扇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洪积―冲积平原。

总结: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降低―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堆积。

2、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形成的堆积地貌

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而侧蚀作用较强。由于河道弯曲,使得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当洪水季节到来时,河漫滩被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总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3、在河流的入海口形成的堆积地貌

河流携带着大量的泥沙,当河流入海时,如果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总结:水下坡度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连接形成三角洲平原。

案例

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流,中上游每年输出泥沙16亿吨,经河口入海的约有12亿吨。而黄河在利津入海口的潮流作用很弱,河口潮流的落差通常只有米。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黄河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淤积,河口两侧的堆积体以每年2-3千米的速度向海洋延伸,黄河三角洲也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生阅读p86案例3“黄河三角洲的发育”,理解为什么黄河三角洲发育很快。

活动题

从黄淮海平原的资料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从地貌构成上分析,黄淮海平原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有哪些利与弊。

黄淮海平原地处黄河下游,是由黄河、淮河、海河等高含沙河流共同冲积而成。河流的堆积作用对黄淮海平原的组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平原的西部地区,是由洪积和冲积物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倾斜平原以东,是由各河的冲积物质组成的冲积低平原;渤海之滨则是地势很低的滨海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滨海平原海拔只有4米左右。在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为浅平封闭的洼地。洼地的面积一般不超过50平方千米。

黄淮海平原的不同地貌单元,由于地势地貌特征不同,形成土壤的水分条件和土质差异很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比较大。一般来说,山前倾斜平原,地势较高,水质较好,土壤排水性良好,不易盐碱化,多为高产稳产农业区。冲积低平原地形平坦,多为黏土,夏季容易积水发生涝灾。地下水的矿化度较高,土壤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现象。土地生产力一般低于山前倾斜平原。滨海平原地区地势极为低平,夏秋季节低洼易涝,组成土壤的物质以黏土为主。由于受海水浸渍作用的影响,地下水矿化度高,土壤为盐土,表层含盐量达1%~3%,只能生长盐生或耐盐性强的植物。因此,这里是黄淮海平原低产田的主要分布区。

最新中国河流知识点总结范文【第二篇】

北:p2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p3-p4)。

生活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

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

(一)河姆渡遗址:

北:p9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p10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二)半坡遗址:

北:p7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

p8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p9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北:p12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p14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15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北:p15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考试说明]国家的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一、夏朝建立的史实。

北:p2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二、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北:p2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三、西周分封制。

北:p28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各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

p29分封制的作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四、商鞅变法。

1.主要内容。

北:p43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推行县制,把乡、邑、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统一度量衡,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2.历史作用或影响。

北:p44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试说明]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陈胜、吴广起义。

北:p66陈胜、吴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二、张骞通西域。

北:p81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p82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三、丝绸之路。

北:p83《丝绸之路示意图》。

p83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p84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四、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北: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p69—72,p71《秦统一文字表》和《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政治上: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把全国分为分为36郡,郡下设县。

思想上:焚书坑儒(小字部分)。

经济、文化上:车同轨(统一车辆形制,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是六尺),书同文(统一小篆为标准文字,后推行隶书),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

军事上:修万里长城。

作用:以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五、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北:p74—76。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主要措施: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上: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司隶校尉,在地方在13个州部设刺史。

军事上:出击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胁。

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交往: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对外交往:开拓了丝绸之路。

作用: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六、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及评价秦始皇、汉武帝。

[考试说明]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北:

p102官渡之战,p103赤壁之战,p105《三国鼎立形势图》。

魏、蜀、吴建立。

220年,曹丕,魏,洛阳。

221年,刘备,蜀,成都。

222年,孙权,吴,建业。

二、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南方比较安定。

三、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北:p115。

改革内容:(1)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2)要求南迁的鲜卑人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改革作用: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如胡食、胡服、胡床、胡乐、胡舞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最新中国河流知识点总结范文【第三篇】

中国的地形类型,无论是从成因来看,还是从形态来看,都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有被内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被挠曲下降的低洼盆地和平原。在温暖湿润的东部和南部,有各种各样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和堆积地貌;在干旱的西北,有以风力作用为主的`沙漠景观;在西部高山上,有别具风格的冰川作用的地貌;在西南部石灰岩分布地区,则有景色迷人的喀斯特地貌……。

青藏、云贵、内蒙古和黄土高原,是中国著名的四大高原 初二。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和四川盆地,是中国著名的四大盆地。长江、黄河、珠江和黑龙江等大河流,在辽阔的大地上奔流,造成了许多广大而肥沃的平原。在平原上点缀有葱郁秀丽的低山丘陵,而在西部更有无数高大崎岖的山地。多种多样的地形为中国农、林、牧、副、渔的多种经营和综合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据统计,中国的山地丘陵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4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如果把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崎岖不平的高原都包括在内,那末中国山区的面积要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3以上。山区虽然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交通运输以及经济文化的交流,但却埋藏着丰富的矿藏,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和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它们都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

总结:中国的地形不仅西高东低,而且各种地形类型大致围绕被称做“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像阶梯一样作半圆状向着太平洋逐级降低。

最新中国河流知识点总结范文【第四篇】

一、针对宗法关系:夏:启继承了禹的位置,政治权利由“传贤”变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国家成为帝王的私产,王权在一姓中世袭,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商代: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典型特征。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宗法关系成为制度规范是在西周,但是宗法血缘关系最早在夏朝就有。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到秦朝官僚制度取代贵族政治,宗法制彻底崩溃)。

二、小农经济(私有制逐渐形成):西周实行井田制,土地归属国家所有,即国王所有,西周末期,为了奖励军功,一部分贵族或立有军功的平民也拥有一部分土地(土地私有观念逐步发展),到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土地私有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出现。商鞅提出“重农抑商”,以后各个朝代都坚持“重农抑商”政策,只是有的朝代为了当时的需要放松对当时商人的限制,或者说“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放松而已。

1.铁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的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在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西汉——二牛抬杠,东汉——一牛挽犁。

2.区分耕作工具、播种工具、灌溉工具。

(1)耕作工具:汉代(二牛抬杠、一牛挽犁)。唐代——曲辕犁(标志着耕作技术的成熟),曲辕犁的特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2)播种工具:汉代——耧车。

(3)灌溉工具:戽斗、翻车(曹魏)。

三、秦: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建立一整套官僚体制,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郡、县在战国时期就出现)。

四、汉代。

3.东汉:地方豪强地主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庄园经济(自己自足),东汉还有一个特点:宦官、外戚。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

1.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

2.社会特点:动乱。由于社会动乱不稳定——玄学出现,玄学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玄学家主张的清淡、或玄谈,其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

3.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可与儒学联系考)。

六.隋唐时期:

1.隋:隋文帝杨坚创立科举制,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武则天首创殿试,武举。(注意:科举不一定就能选拔出品德高尚的人)。

2.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草拟。

门下省——审核。

尚书省——执行政令(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藩镇割据(755年安史之乱)。

民族政策:文明开化、羁縻政策。

选官制度:科举制(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宦官专权。

儒释道三角合一,复兴儒学。

唐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唐代出现一些新的信贷机构:柜坊。

耕作技术——曲辕犁,标志着耕作技术的成熟。

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歌用于瓷器装饰。

七.宋代:三冗问题:冗官——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不高(人浮于事)。

冗费——增加财政负担。

冗兵——增加财政负担。

文官政治:重文轻武——文官政治。

文官政治——教育事业发展,如书院,理学兴起。

通判——文官担任,对地方进行管理,设转运司管理地方财政,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宋词(平民化、通俗、娱乐新)——符合市民阶层(市民阶层兴起)。

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泥活字(隋唐已经有雕版印刷术,元朝王帧-木活字,明代中期-铜活字)。

坊市制度:宋代市已经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基层市场蓬勃发展。

理学: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客观唯心主义。

a.“格物致知”——提倡进行实践。接触事物发现规律;(认识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近,“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b.“修养论”——人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

c.存天理灭人欲,提昌“三纲五常”——严格的等级规范人的行为。

王阳明——心学,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本心就是良知。致良致——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行为,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良知即是天理,良知就在心中,不需要向外探索。“致良知”——唯心主义,主张内心反省,灭掉人欲,恢复良知。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质,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品性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等方面,压制人的自然欲望,具有消极的作用。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儒学的哲理化、儒学的世俗化(注重普及——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推动庶民社会的发展,重视家族伦理的建设,建立宗族乡约)、理学的精神化(注重修养)、儒学的正统化——孔孟地位提升,南宋后逐渐成为官方的哲学。

11.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不抑制土地私有制,租佃关系发展(战国时期)。

13.科举制,更加公平,考试程序。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门阀士族衰落,庶族地主兴起。

14.交子-四川,宋代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业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会子,南宋由政府官办、户部发行,是宋朝发行量最大的纸币。

15.南宋时期,经济南移完成,南方经济全面超过北方。商业:长途贩运兴起,海上贸易兴盛,许多工商业城市兴起。(唐以前主要是陆上丝路为主,主要是运输丝绸,唐以后主要是以海上丝路为主,主要是运输瓷器)。

八.元朝。

1.中央——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地方是行中书省(地方有适当的自主权,仍受中央控制),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一在于行省长官由中央任命,一在于行省划界主要原则是“犬牙交错”不易割据。

2.省官互迁——加强中央集权。

3.管理西藏——宣政院。

4.元杂剧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

5.元朝实行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6.元代——青花瓷(初见于唐宋,成熟于元,明主流,清到顶峰)。

九.明朝。

1.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之后就没有丞相。

2.明成祖朱棣建立内阁。内阁的特点:有参与权,没有决策权。有票拟权,没有批红权。

3.司礼监太监——中枢决策机构异变。

4.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5.明代:市镇经济。

6.明代三司。

十.清代。

1.军机处——雍正年间,军机处的建立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强化君主专制)。

2.管理西藏——理藩院。

3.改土归流——管理边疆。

4.军机处的特点: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没有实权。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

5.珐琅彩。

6.闭关锁国,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最新中国河流知识点总结范文【第五篇】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隋文帝实行了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2、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熟记p2,隋运河图)。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南粮北运比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了两段运河,运河从杭州直达北京(大都),还开辟了畅通的海道。

3、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4、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9年)。

6、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唐朝。

7、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8、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拥护被北方各族称为“天可汗”。

9、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他们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拉萨大昭寺有她的塑像。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11、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唐朝时,中日往来频繁,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日本到唐朝的。

留学。

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他6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

文化。

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3、755年,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来,其部将史思明继续进行叛乱,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危害:使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14、隋唐时期,最杰出的医药学家是孙思邈,其名著《千金方》对我国的医药学发展影响巨大。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

15、唐朝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难》和《望庐山瀑布》等;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别》等作品;白居易的著名作品有《长恨歌》和《琵琶行》。

1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在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1、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里,中原地区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总称五代。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

4、1115,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定都会宁。1127年,金灭亡北宋;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

5、订立“澶渊之盟”的双方是辽与宋。

6、南宋的抗金名将有岳飞和韩世忠等,岳飞于1140年在郾城之战中大败金兵。

7、北宋时发明了插秧农具“秧马”;还出现了牛转翻车;政府把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由福建推广到北方一些地方。南宋时,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太湖流域一带的水稻产量很高,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

谚语。

8、北宋的开封和南宋的临安都有夜市、晓市,还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瓦子)”;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我国古代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元朝,第二个是清朝。

3、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吐蕃(西藏地区),使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图)。

4、元朝还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最早将台湾纳入其行政管辖范围,表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并经常巡视各省或出使外国,元朝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是泉州。

6、火药用于制造武器,始于唐朝末年;司南制成于战国时期,指南针制成于唐朝,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7、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我国古代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8、词是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兴起了晚唐。宋朝时,词的创作达到高峰,出现了许多著名词人和词作。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宋朝著名的女词人是李清照,南宋词人辛弃疾,他的代表作是《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9、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

清明。

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杰作;元朝著名的书画家是赵孟頫,其名画有《秋郊饮马图》等。

总结。

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183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