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信息系统录入工作总结范文大全优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436464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信息系统录入工作总结范文大全优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信息系统录入工作总结大全【第一篇】

20xx年7月31日,海口市“双创”工作动员大会在市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掀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高潮,力争三年内实现城市风貌、城市管理两个“大变样”,实现“两块牌子”的创建目标。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双创”工作的指示精神和统一部署,我局始终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整脏治乱、完善设施、建章立制、确保长效为工作重点,以建设最精最美省会城市和海南“首善之城”为根本目的,严格按照“细、深、实”的工作标准,充分发扬“严、硬、真”的工作作风,扎实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努力创建干净卫生、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城乡人居环境,“双创”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双创”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真正抓好“六大治理”,而抓好城乡环境卫生治理首当其冲。不仅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善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成垃圾收运体系,切实解决长期困扰环卫健康发展的各种瓶颈问题,还要围绕农村镇墟建设“美丽乡村”这个主题,深入开展农村垃圾治理“清洁家园”行动,确保城乡环境卫生均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树立城市良好形象,不断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了确保各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取得显著成效,我们着重强调了“五个到位”:。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把握领会到位,增强了做好“双创”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双创”工作,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建设最精最美省会城市和海南“首善之城”的具体要求。鉴于这种认识,全局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扬“四种精神”,积极培植“三种特质”,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严格强化制度执行,对作风不扎实、态度不端正、工作不得力、责任不落实的责任人进行严厉问责,用铁的纪律打造锤炼铁的队伍,努力做到在实践中理解,在理解上升华,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强力推进工作落实,进一步增强“双创”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形成了在思想上求实、作风上务实、工作上扎实、成效上落实的精神。全体干部职工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志在必得的勇气,以咬定青山的韧劲和一天也不耽误的实干精神,深入扎实推进“双创”工作扎实开展。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位,确保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顺利推进。我们把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当作“双创”工作中心任务来抓,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件件抓落实,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充分保障,使各项工作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稳步推进。其次,制定具体工作目标,逐项抓落实。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各项整治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盲区,无缝对接。“双创”工作一开始,从局领导班子成员,到基层干部职工,全部实行包点包片负责制,经常到街道、社区等包点单位进行检查督促和业务指导,帮助包点单位解决实际困难。局领导班子成员始终走在第一线,靠前指挥,以身作则,科学谋划,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是广泛宣传教育,组织发动到位,增强了广大市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群众的关心支持与积极参与,是做好环卫“双创”工作的不竭动力。我们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这一中心工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如建立环卫“双创”微信群,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等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立足车站、码头、机场、广场等公共场所,利用建筑围挡、led大屏幕、社区宣传栏等,广泛宣传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在整个“双创”工作中的重要性,努力做到在认识上高一筹,在实践上先一着。环卫宣传进机关、进单位、进企业、进社区、进工地、进家庭,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是创新工作载体,措施方法到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会监督管理体系。“双创”工作中,我们不断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稳步推进。主要抓了三个方面工作:首先,全面监管,完善网络。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监督巡查小组每天对小街小巷、城中村、城郊结合部、镇墟等部位的卫生死角进行详细排查,实行“走一遍、看一遍、梳一遍”三个“一遍”方式,全面掌握城区环境卫生实际状况。其次,综合执法,全面联动。联合城管执法部门每天不间断巡查巡看,对城区脏乱差现象严管重罚,增强了社会教育效果。第三,社会监督,教育群众。鼓励动员社区群众担任环境卫生志愿者监督员,举报投诉“脏、乱、差”等各类问题,对违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规违章行为进行纠正、劝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五是开展全面整治,巩固提高到位,提升了城市环境卫生质量和城市品位。自开展“双创”工作一年来,通过开展全面整治,我市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卫生质量和城市品位得到极大提升。据统计,全市环卫系统共组织社会各界投入近20多万人次,开展较大规模的卫生大扫除活动73次,清理卫生死角13000多处,清理生活垃圾360多万吨,建筑垃圾470多万吨。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约80万吨,渗滤液处理量约xx万吨,发电量约亿度,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指导各区环卫部门、环卫ppp企业严格按照《海口市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作业质量标准》,认真抓好城区主次干道、商业繁华区、游园广场、车站、码头、机场等区域卫生保洁和冲洗除尘工作。按照“双创”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指导各区环卫部门对东环铁路、东线高速、绕城高速等区域进行重点整治,确保城乡道路、水域环境和重点区域卫生干净整洁。认真抓好环卫基础设施管养工作,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切实做好环卫应急保障工作,圆满完成了重大活动、重要节庆期间和突发情况下的环境卫生保障工作。城乡环境卫生面貌的巨大改变,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早在,市政府决定将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公厕管理等服务项目下放到各区,部分作业服务实行市场化改革,通过公开招标由社会企业承包管理,力求改变政府职能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窘境,实现管干分离,提高管理质量。但是,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我市的环卫市场化改革仍存在诸多问题,体制机制运行不顺畅,矛盾重重。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整个行业管干不分,市区两级环卫部门既履行行业监管职能,又各自掌握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转运清运队伍,从事具体的环卫作业任务;二是环卫部门和外包企业都缺乏投融资能力和相应的技术研发能力,难以进行行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升级改造;三是管理理念陈旧,管理粗放,标准不高;四是机械投入不足,机械化作业率低,全市机械化清扫率仅为19%。由于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导致的结果就是城市环境卫生长期存在“脏乱差”现象,环卫管理水平和作业水平低,主城区卫生死角较多,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生活粪渣处理处于空白,各项环卫指标与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相去甚远,直接影响海口省会城市形象和海南“首善之城”建设目标的实现。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彻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面促进城市管理转型升级和“双创”目标的顺利实现,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针对环卫行业管理、垃圾治理存在的诸多瓶颈问题,提出了要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改善设施设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总体要求,把环卫综合一体化前后端产业链通盘考虑,决定采用ppp模式,引入实力较强、产业链较全、投融资和技术研发能力较强的企业,力求达到总投入成本最低、服务质量最优、社会效果最佳的目的,为实现“双创”目标打下坚实基础。20xx年4月20日,随着美兰区环卫一体化ppp项目正式签约,标志着我市建成区全部实现了环卫一体化ppp模式全覆盖管理,成为我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自环卫一体化ppp模式实行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职能部门的大力配合下,经过扎实有效地工作,环卫ppp一体化项目总体运行顺畅,成效卓著。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通过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了环境卫生作业一体化。以往环卫的职责范围主要定位在“红线到红线”范围内的道路清扫保洁,墙面、路灯小广告的乱张贴由城管部门负责,雨水篦子的清掏由市政部门负责,园林绿化带的保洁是园林部门负责,交通护栏的清洗由交警部门负责,等等。同是一个区域的清扫保洁,却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造成红线到墙的范围出现卫生死角,整体环境卫生水平不高。实行环卫一体化,做到了环卫管理全覆盖。作业内容增加了道路绿化带的垃圾捡拾和保洁,道路“墙到墙”之间所有构筑物和构件两米以下范围内乱张贴和乱涂写的清理和保洁,道路“墙到墙”范围内垃圾桶、果皮箱等垃圾收集容器的清掏与保洁,公交车站、书报亭、休闲座椅、报栏、广告灯箱以及路沿石、电线杆、灯杆、指示杆、路名牌、指路牌、邮箱、变电箱等各种构件的清理和保洁及雨水篦子的清掏等内容,路面上看得见的设施一揽子负责。这种做法,有效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解决了部门之间管理能力不对称、推诿扯皮推卸责任的问题,有效提高了环境卫生水平。

二是通过改变投资方式,最大限度发挥了资金使用效率。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双创”工作目标,我市要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按照“双创”工作对环境卫生水平考核的标准,我市面临着近20亿元的环卫产业基础投入。推行环卫一体化ppp项目,政府利用存量资产与社会投资人合作,盘活环卫设备设施的存量资产,充分吸纳社会资本投资运营、年底按照考核标准和服务效果支付服务费用的方式,有效解决环卫一体化项目缺乏建设资金的现实问题,采用充分发挥财政支出的效益,为顺利实现“双创”奠定基础。同时,在项目运行过程中,企业着重对全产业链进行统筹规划,在产业链中进行利润平衡,构建健康的自循环机制,实现环卫产业的协同处理,从而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高效性和针对性。

三是通过强化行业监管,进一步转变了政府部门职能。以往环卫部门一方面从事环卫作业,一方面又要监督考核环卫外包企业,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造成环境卫生作业水平和监督考核工作均不到位。采用环卫一体化ppp模式,市区环卫部门不再保留环卫作业队伍,环卫部门的职能转变为研究环境卫生行业发展规划、监督考核ppp项目企业、引用新科技、新产品不断推动环卫事业健康发展等。在对环卫一体化ppp项目企业的监管上,采取将中标企业的运营收入与其提供的环卫服务质量相挂钩,其服务绩效由市区两级政府部门进行监督考核。考核结果经市、区相关政府部门及中标企业三方认可后,作为经费支付和处罚依据。并且建立退出机制,如果项目公司提供的服务不符合考核标准,设施、设备及车辆投资投入过低影响服务效果,影响我市“双创”工作的,政府可收回特许经营权,处置项目资产。环卫一体化ppp项目模式,通过打造一个运营管理平台,引进全新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统一作业标准、明确责任主体,降低政府协调、监管、考核难度,真正提高了管理效率。

四是通过引入专业化企业,持续了技术和机械投入。我市环卫一体化ppp项目主要引进综合实力雄厚、专业技术领先的社会资本参与环卫产业链的打造和提升。目前我市四个区共引进3家企业,均为规模较大、在国内外多城市从事环卫一化服务的公司,不仅在环卫一体化作业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同时在专业设备的研发、制作方面有雄厚的实力,可以为我市环卫行业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撑。引入环卫综合一体化ppp模式之前,海口市机械化清扫作业率仅为19%。ppp项目企业进驻后,各企业加大设备投入,大幅提高机械化作业率,新增机扫车、清运车、护栏清洗车等一大批设备,“洗、扫、冲、吸、吹、干”一体化的环卫作业模式,使作业效率明显提升,全市机械化清扫率已达60%,建成区一、二级城市道路机扫率达到100%。通过利用大型公司的设备优势和管理优势,在较短时间内整体提升了城市的环境卫生质量和管理水平,使整个城市变得更加洁净、美丽。

五是实现全覆盖管理,促进了城市管理转型升级。实行环卫ppp一体化模式后,我市还将过去由社会企业承包管理的水域卫生和无人管理的“三无小区”、城中村的卫生管理交由各区环卫ppp项目企业实行统一管理,实现了陆地、水域卫生管理全覆盖,真正做到了卫生管理无缝隙、无盲点。与此同时,我市还建立了240人的监督管理专业队伍,通过搭载数字化管理平台,对ppp企业的运行管理进行全方位监管,对其实施管理的.项目进行各种信息采集,对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核实、分类立案、派发处置,对案件处置进展及结果进行全方位跟踪监管,确保问题彻底解决。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将环卫管理工作落小落细,及时发现环卫管理工作中的各种弊端,对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状态、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

长期以来,海南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环卫事业的发展与国内城市相比相对滞后。通过实行环卫综合一体化ppp模式以来,通过引进综合实力雄厚、管理理念先进、专业技术领先的社会资本参与到环卫产业链的打造和提升,不仅为我市环卫行业发展提供了持续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撑,也大力促进了城市管理的转型升级,彻底改变了过去传统落后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作业模式,以及单靠政府大包大揽的投资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促进了城市转型升级,对促进我省环卫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具有较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开展“双创”工作以来,我局按照《海南省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海南省农村垃圾治理实施方案》和市“双创”指挥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农村垃圾治理的实施意见》的总体工作部署,狠抓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五有”标准(有完备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完善的监管制度、有长效的资金保障)建设,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全面开展农村存量垃圾的清理整治,较好解决了垃圾围村问题。在全市23个镇(含原府城镇),247个行政村、2xx3个自然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村垃圾清理行动,累计出动36000多人次,投入经费多万元,对农村积存多年的垃圾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共清理存量生活垃圾万吨,建筑垃圾6万多吨。较好解决了我市农村长期存在的“垃圾围村”现象,脏乱差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二是加快推进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垃圾收运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至20xx年底,在全市各镇和部分行政村修建小型垃圾收集站30座,购置垃圾运输车辆125台,为农村配置了一批垃圾收集设备,初步建立起了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有效提高了我市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能力。目前,我市农村日收运生活垃圾约500吨,垃圾清运率、处理率达到了80%以上,惠及农村人口60多万。

三是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农村卫生保洁基本做到全覆盖。指导各区、镇人民政府、各村委会,按照村庄人口情况和实际需要,以行政村为单位,为每个行政村配备了保洁员。据统计,目前我市农村有保洁人员2033名,全市247个行政村卫生保洁基本做到全覆盖。镇有环卫队伍、村有保洁人员、道路有人扫、垃圾有人运的农村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形成。除此以外,各区积极探索农村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方法,在道路清扫、垃圾收运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其中,东山、永兴、石山、新坡、龙桥、遵谭、龙泉、云龙等8个镇的垃圾收运实行了市场化、企业化、专业化。龙华区四个镇的卫生保洁工作也全部实行企业化运营,农村卫生管理市场化、企业化、专业化走在全市的前列。

四是持续加大经费投入,为垃圾治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撑。市、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将垃圾治理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做到逐年增加。20xx年市区、财政投入仅3500万元,20xx年已增加到5000万元,增加42%,20xx年预算安排8000万元,比上一年度增加60%,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得到强有力的经费保障。

五是广泛宣传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垃圾治理,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垃圾治理工作中,始终把思想发动和宣传工作贯穿到整个过程。各区政府、市环卫局通过进村发放宣传小册子、张贴海报和媒体宣传等形式,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改变观念,摒弃陋习,激发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广大农民群众垃圾治理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六是切实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垃圾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市环卫局成立监督检查小组,对垃圾治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借助省里每季度检查指出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各区政府对镇、村垃圾治理工作定时进行考评,对工作推进不力的有关人员进行问责,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的开展。

一直以来,我市环卫基础设施少、规划不到位、历史欠账多、服务半径大、服务功能差等问题长期困扰环卫事业健康发展,而这类问题恰恰集中在“双创”工作重点区域。公厕、小型垃圾收集站布局不合理,数量不足,餐厨垃圾、生活粪渣、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场、环卫停车场和环卫工人休息屋等基础设施甚至是空白,导致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工作推进速度缓慢,影响了垃圾资源化整体水平的提升。

为了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对我市“双创”工作的考核验收,我局按照市“双创”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把环卫重点项目作为主体责任、政治责任,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科学安排,实干担当,以一天也不耽误的实干精神,落小落细,坚韧不拔,主动作为,确保环卫重点项目建设按照市“双创”指挥部的要求和部署,强力稳妥推进。

一是加快推进餐厨垃圾和粪便无害化处理厂项目建设。餐厨垃圾和粪渣项目的收运服务范围覆盖全市城区,餐厨垃圾收集量约为200吨/天,粪渣收集量约为100吨/天。该项目采用ppp模式运作,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设备调试,今年8月份可正式建成投入使用。

二是加快推进颜春岭垃圾渗滤液处理场二期工程项目建设。根据市“双创”指挥部会议纪要精神,我市决定在颜春岭建设垃圾渗滤液处理站二期项目,项目选址位于颜春岭垃圾场渗滤液处理站内,项目处理规模为800吨/日,投资估算8319万元,采用bot模式建设。现已完成立项、环评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ppp项目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等工作,目前正在报ppp中心评审。该项目计划于20xx年7月开工建设,今年底即可竣工验收。

三是加快推进江东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基地项目建设。为解决我市日益增长的生活垃圾处理压力,市政府决定建设江东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基地项目。该项目位于琼山区甲子镇,占地571亩,建设规模为600吨/日,采取卫生填埋方式,总投资估算亿元。目前,该项目经市发改委批准立项,已完成可研和环评报告书的编制,琼山区政府正在加紧开展征地工作。

四是加快推进建筑资源再生利用项目建设。该项目位于秀英区西秀镇南海大道北侧荣辉搅拌站内,占地面积约80亩,项目用地均为政府储备地,处理规模为50万吨/年,采用ppp模式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投资估算约1249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用地选址、立项审批、环评报告表的审批、可行性研究审批、ppp项目边界条件的设定和《项目ppp实施方案》的编制以及《海口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初稿)》的编制等前期工作,现已进入资格预审公示。该项目进展顺利,完全按照工程进度开展,开工时间定于20xx年7月,预计20xx年12月竣工。

五是加快推进白水塘存量垃圾治理工程项目实施。项目采用原位治理技术对渗滤液进行定向收集导排,然后对垃圾堆体进行最终覆盖及植被恢复,并建设填埋气体集中收集处理系统。投资估算5300万。该项目已审批立项,物探调查工作、可研报告(初稿)已完成,正在进行环境监测和编制环评报告书阶段。计划20xx年8月底完成项目ppp前期各项工作,206月前可全部完工。

六是加快城区小型垃圾转运站和公厕项目建设。城区新建37座小型转运站工程项目、城区公共厕所建设工程项目、三个区环卫作业基地项目、城区公共厕所改造工程项目、城区垃圾收集站改造工程项目已由市“双创”分配到各区,由各区政府负责实施。目前,小型转运站项目共计已建成17座、在建20座;80座新建公厕项目共计已建成20座、在建60座。51座移动环保成品公厕项目共完成安装34座,完成采购17座。秀英区环卫作业基地项目重新选址在金盛达建材城旁,目前正在办理用地选址前期工作。龙华区环卫作业基地项目金牛岭公园初步设计方案已报市规划局审批,正向省相关职能部门申请办理树木移植。琼山区环卫作业基地项目已确定新大洲大道环卫基地选址,占地48亩。根据目前工程进度判断,上述项目可按照市“双创”指挥部的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

总之,开展“双创”工作一周年以来,我局广大干部职工充分发扬“5+2、白加黑”、“钉钉子”、“马上就办”、拍拍看”精神,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困难找借口,始终把“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高标准、高质量,抓紧抓好、抓实抓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上下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双创”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精心组织,凝心聚力,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强力推进,为全面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全力助推“双创”目标实现,加快建设最精最美省会城市和海南“首善之城”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信息系统录入工作总结大全【第二篇】

从教育部获悉,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总体部署,为建立完善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部将在全国部署与启用教师系统。

据悉,教师系统是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具备教师基础信息管理和业务管理两项基本功能,旨在为各地各校进行教育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为推进教师工作管理信息化提供支持,进一步提升决策水平、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通知指出,教师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核心任务包括三项:

二是推动教师信息动态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三是推进教师系统应用,实现基础信息管理、业务管理与教师工作的深度融合。

通知要求,教师系统建设要做好三项部署: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部署本地区软硬件环境,建立省级教师系统。

二是分级管理、属地运行:教育部负责国家级教师系统的运行与管理。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省级教师系统建设与管理。

三是统一规划、地方定制:教师系统统一规划各地上报的教师核心信息指标,提供各省选用。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系统启用前,认真研究各项信息指标,在上报国家的核心信息基础上,选定本地区采集的教师基础信息指标,并可根据需要进行研制拓展。

通知对教师系统的部署工作进行了安排。

教育部将于8月中下旬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相关负责人进行专项培训。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于9月底前完成市、县教育部门和本省高校相关负责人的培训工作。

各省、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确保在月底前完成信息采集审核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信息定期更新和系统应用工作。

信息系统录入工作总结大全【第三篇】

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新人社发〔〕76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财政局,各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79号)精神,切实做好我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我们研究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财政厅6月3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和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要求,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79号)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按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总体要求,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为中小学聘用教师提供基础和依据,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促进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2.坚持统一制度、分类管理,建立统一的制度体系,体现中学和小学的不同特点;3.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4.按照做有历史责任感、做为人师表、做立德树人、做专业过硬的好老师标准,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5.坚持与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制度相配套,积极稳妥、协同推进,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二、实施范围。

实施范围为自治区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矫治学校的教师及教研部门和校外教育机构中实行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的在岗人员。

民办中小学参照本方案组织参加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

三、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为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保证改革工作的平稳推进,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要求,在自治区职称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成立“自治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由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统一领导自治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

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自治区教育厅,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具体负责改革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的研究制定,以及改革工作的组织实施、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等。

各地(州、市)、县(市、区)分别成立由地(州、市)、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领导任组长,地(州、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地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当地教育部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负责改革工作的组织实施。

四、主要内容。

(一)健全制度体系。

1.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原中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

统一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

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

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2.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3.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二)完善评价标准。

1.评价标准应充分体现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着眼于中小学教师队伍长远发展。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注重师德素养、教育教学工作业绩和方法,以及教学一线和农村教育实践经历等评价。

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水平。

2.自治区根据国家制定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的基本标准条件,结合我区教育实际和发展需要,统一制定中小学教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

各地(州、市)按照不低于自治区评价标准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评审细则,对于在南疆四地州任教的教师,以及农村艰苦边远学校和双语教育岗位教师,在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

(三)健全评价机制。

加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和评审专家责任制,完善评委会的组织管理办法,健全评委会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

积极探索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评价办法,采取教育教学水平能力测试、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增强同行专家评审的公信力。

全面推行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健全信访举报调查机制,营造公正、透明的评审环境。

(四)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

1.强化职称的评价功能,将职称评审作为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和关键环节。

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现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

中小学教师岗位出现空缺,教师可以跨校评聘。

进一步健全教师考核和聘后管理制度,使中小学教师在岗位聘用中实现人员的能上能下。

2.科学设置中小学教师岗位,职称评审严格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

中小学教师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各等级的结构比例,根据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等级体系,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正高级教师数量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的核准名额评审。

3.高级职称岗位结构比例要向南疆四地州任教的教师,以及农村艰苦边远学校和双语教育岗位教师倾斜。

对因乡(镇)及以下学校教师自身条件达不到评定标准而产生的高级职称空余岗位,各地区不得调剂使用和占用。

4.对于在乡村学校任教(含城镇学校教师交流、支教)3年以上、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

五、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部署准备阶段(10月至207月)。

1.成立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工作。

2.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深入地(州、市)、县(市、区)、学校开展调研。

按照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等级体系和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调查摸底,了解掌握我区中小学情况、教师队伍状况,以及职称评审工作开展情况等,为改革工作提供准确依据。

3.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经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审批。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6年7—11月)。

1.会议部署。

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自治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2.学习宣传。

采用政策培训、学习讨论等多种形式,通过网络平台、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强政策宣传力度。

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明确改革工作的意义、内容、步骤和要求,确保改革工作平稳推进。

3.方案审批(2016年7月)。

各地(州、市)按照国家、自治区的指导意见和方案,制定本地区的职称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及配套办法,并报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4.人员过渡(2016年7—8月)。

按照国家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规定和自治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各学校(单位)根据核定的各级教师岗位比例及数额,审核申请过渡教师的相关材料,对符合过渡条件人员,报县(市、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复核。

经认定符合过渡条件的人员,由县(市、区)教育部门报地(州,市)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并办理过渡手续。

5.评审聘用(2016年8—11月)。

评聘工作按照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聘用的规定程序和办法进行。

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由自治区教育厅组织实施,报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批,评审结果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备案。

高级教师及以下职称(职务)等级教师的评审工作,在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级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实施。

各学校根据聘用制度的有关规定,将通过评审的教师聘用到相应岗位。

6.经评审通过的各级人员,统一纳入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系统。

(三)检查总结阶段(2016年12月)。

各地(州、市)在评聘工作结束后,认真开展自查,总结工作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形成书面总结材料于2016年11月底前报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

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检查验收,全面总结改革工作,研究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六、工作要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涉及人数多,社会影响大。

改革本身涉及制度统一、人员过渡、标准制定和评审聘用等诸多环节,工作十分复杂,各地(州、市)必须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统一要求及部署开展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充分认识改革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改革的必要性、复杂性,将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作为当前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州、市)要逐级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细化任务分工,逐级推动实施。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教育部门要密切配合,按照职能分工,做好相关工作。

各级财政部门要保障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所需经费。

(二)周密部署、精心组织。

各地(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要根据国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自治区改革实施方案,紧密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和配套办法,报经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

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各地(州、市)要全方位考虑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完善工作预案,并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三)平稳过渡,稳慎实施。

各地(州、市)要妥善做好新老人员过渡和新旧政策衔接工作,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有序推进。

在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各级别新的职称(职务)评聘工作,严格按照方案的原则要求、标准条件、评价办法、评聘程序等,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组织进行。

各地(州、市)在改革工作实施中,要妥善处理好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和其他职称系列的关系,坚决防止和避免其他职称系列的“搭车”行为。

要及时总结经验,发现、研究和解决改革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遇到重要情况,及时向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将改革进展情况按阶段报送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加强监督,严肃纪律。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过渡、教师申报、学校推荐、评委会评审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查重处各类违规违纪行为,确保自治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信息系统录入工作总结大全【第四篇】

项目建设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只有不断加大项目建设,经济实力才能得到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人民群众不断得到实惠。因此,加快项目建设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我镇在项目建设上仍存在大项目、立镇项目偏少,形成产业特色龙头带动项目还不多,项目建设已成为我镇实现加快发展的主要制约瓶颈,如何突破制约瓶颈,实现项目建设的新跨越,重点要发挥好自身优势,以全新的理念谋项目、抓项目、落实项目。

一、找准优势,积极谋划项目。

好项目来源于自身的主体。分析我镇的自身优势,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而牢牢把握好这些优势,正是我镇项目建设实现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

1、区位优势。我镇已成为曹妃甸新区的重要一部分。西邻曹妃甸生态城,东临**工业园区。**大道、**海公路纵贯我镇,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临港、**优势非常凸显,优越的区位优势,为我镇谋大项目、上大项目、落实好项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现实基础。

2、资源优势。我镇陆域及滩涂广阔,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水产养殖、海水捕捞、水产品深加工等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渔业经济较为发达。新兴产业还未形成,自然资源的利用还处在初级阶段,差距不仅是发展的动力,更是发展的潜力所在。人文资源闻名遐迩,蚕沙口妈祖庙、古戏楼的丰富传说,不仅影响到国内,在海外也是声名远播,这些资源正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旅游业项目建设有效载体。

3、体制优势。柳赞镇自初划归曹妃甸新区管理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管理体制的变化,给我镇在全方位的政府管理上带来了质的飞跃,实现了政府参与引导,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新模式,为项目建设提供了难得历史发展机遇,利用好、发挥好新机制已成为我镇加快项目建设的一大新优势。

二、明确定位,加强项目建设。

把握好自身的优势,是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柳赞镇的项目建设应立足自身优势,明确定位。在以下几方面实现项目的新突破。

一是围绕曹妃甸的建设,加强水产品供应基地项目的建设。重点是海水养殖基地项目的建设、水产品深加工项目的建设等。

二是围绕海洋产业园的建设,重点谋划实施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业等项目的建设。

三是围绕蚕沙口妈祖文化,重点谋划文化产业以及旅游项目的建设。更要强化海上风情旅游项目的谋划建设,做好临港、**的休闲、娱乐等接待。

四是围绕生态城的建设,重点加强三产、物流业项目的建设,更好的服务曹妃甸的建设。

三、利用好优势,抓好项目落实。

我镇资源禀赋的特殊性,单一渔业经济水平的发达性以及外部机遇的特殊性等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我镇必须依托优势资源,顺应市场需求,紧紧围绕曹妃甸的.建设,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为重点,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切实推进柳赞镇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突破发展。

1、要瞄准市场需求,集中力量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

市场需求是指导产业发展最有力的指挥棒,资源型产业只有通过有效的市场需求才能发展壮大,转化为经济优势。瞄准市场需求抓产业建设,是我镇项目建设目标和方向所在。

一是要高度认识搞好项目策划、包装工作的重要性。项目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增加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质量以及扩大对外开放,吸收外来投资都要靠项目。只有在充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和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谋划、新上一批项目,新增一批生产能力,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柳赞镇特色产业突破性发展。

二是要站在全局、置入大市场去思考论证项目。既要立足本地实际,考虑资源禀赋,又要符合柳赞镇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深入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和有关法规,熟悉行业和区域发展规划,掌握国内外的市场状况,充分发挥资源、技术、管理等要素的比较优势,找准特色,科学定位,切实谋划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项目。

三是要抢抓曹妃甸的建设以及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主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精心策划、储备、包装、筛选、申报一批项目,建立和充实项目储备库,形成项目策划、储备、建设的良性循环机制。要瞄准市场,突出地方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选择一批起点高、带动强、具有战备性、先导性、全局性和增强发展后劲的项目,为优势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包装项目要切合实际,量力而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实行非禁止即许可,不上那些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项目,避免造成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浪费。

2、坚持政府强势推动和市场有效调节相结合,创造良好的项目建设发展环境。

市场经济条件下,无形市场和有形政府共同发挥调节经济的作用,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产业引导、环境建设、综合协调、公共服务职能,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一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培育市场主体。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促进资源、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鼓励、支持和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努力承接发达经济区的产业转移。坚持经济、社会、生态多赢原则,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规模开发与集约经营,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和产出率,增强产业间协调配套能力。

二是加强政府协调服务和宏观引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引导、协调、服务作用,切实改善法治、政策、信用和服务等软环境,强化公共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坚持节约发展,提高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要破解土地瓶颈制约,盘活土地存量,节约集约用地,投资改造荒地等办法保证建设用地,按照布局合理、土地集约、生态环保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加快交通、电力、给排水、通讯、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聚集项目和资本的平台。要坚持“布局集中、产业聚集、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优化提升现有海洋产业园的基础设施水平和服务功能,做好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合理确定园区主导产业定位,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突出产业建设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迅速吸引一批企业入园建设。

三是加强招商引资、引智和引制力度,全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要以思想解放的深度增强对外开放的力度,以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带动产业选择,以外来投资激活存量资产。创新招商模式,多元化融资,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有效利用政府资金,努力争取金融资金。要密切与发达地区的互动联合,加快招商引资、引智步伐,大力吸纳外地的先进发展理念,坚持将发挥比较优势与培育竞争优势相结合,合理布局特色产业与专业园区,要做好承接经济发达地区因土地及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升高而带来的产业转移机会。要推动区域市场与国内外市场的对接,鼓励本土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要加大软环境整治,重点整治政令梗阻、效率低下、推诿扯皮顽症,大力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制、服务和人文环境。

信息系统录入工作总结大全【第五篇】

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包括社区居委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用房。

第三条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建设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保障的原则。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建设保障工作的领导,根据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的建设布局,将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分步实施。

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由市、区人民政府统筹解决。市、区人民政府出资建设或者购买、租赁的,所需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建设保障工作联系协调机制,及时研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市民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本市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建设保障工作。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本辖区内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建设保障工作。

规划、土地、住建、发改、财政、国资管理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的建设保障工作。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的管理、使用及维护工作。

第六条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的建设保障,应当纳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社区发展相关规划。

市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土地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管理、服务要求,编制本市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的监督。

经批准的专项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因城市建设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

第七条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按照每一百户不低于三十平方米的标准建设。总户数低于一千户的,建筑面积不少于三百平方米;总户数超过四千户的,建筑面积不超过一千二百平方米。国家、海南省对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的建设标准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的设置应当方便居民办事和生活。

第八条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的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尚未建设或者建筑面积达不到标准的,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辖区内闲置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产优先安排给社区居委会作为服务场所使用;辖区内没有闲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产或者不能满足需要的,通过下列途径逐步解决:

(一)社区内用地现状具备建设条件的,由区人民政府组织新建、改建或者扩建;。

(二)社区内用地现状不具备建设条件的,由区人民政府通过购买、置换、调剂、租赁等方式解决。

由村民委员会改为社区居委会的,其服务场所的建设保障适用前款的规定。

第九条因棚户区改造需要拆除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的,应当在改造规划中按照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标准安排就地配建。征收后的补偿经费不能满足配建需要的,由区人民政府在该棚户区改造项目资金中安排相应的建设资金。

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且需要设立社区居委会的,其服务场所采取相应措施逐步解决:

(二)属从国有企业剥离出来或者因国有企业改制等原因移交地方管理的社区,服务对象主要仍为原企业职工和家属的,由企业解决或者由企业在移交地方管理时一次性按照标准解决相应的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企业特别困难的,市、区人民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第十一条本办法施行前已租用、借用房屋作为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的,其房屋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产的,原租、借单位应当继续予以优先租、借,并优惠或者免收租金;属国有企业的,在同等条件下应当继续予以优先租用。

第十二条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配建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的建设用地(包括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用地),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提供用地规划条件时,应当明确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的配建要求;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的建设作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条件,并依法予以公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土地出让手续时,应当将规划条件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应当按照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与开发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明确约定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的建筑面积、建设成本、投资主体和开发时序等内容,其中独立用地的应当明确在首期开发建设时同时实施。

第十三条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配建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和本办法第七条的标准,将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的建设纳入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配套建设指标对建设单位的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规定配置标准和要求的不予批准。

第十四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核实手续时,对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要求配建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的建设项目不予出具建设工程规划核实证明,并向建设单位发出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未经规划核实或者未通过规划核实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对建设单位擅自缩减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配建项目及规模、擅自调整项目位置,或者不按照规定时序进行建设等行为进行监管、依法处理。

第十五条住建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建设质量的监督管理,对建设单位组织的竣工验收进行监督,并按照规定受理竣工验收备案。

第十六条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要求配建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的,其建设资金来源、产权归属和管理使用方式等由市人民政府作出明确规定,并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扶持建设单位配建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

鼓励单位、个人捐赠财产或者采取其他方式资助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建设。

第十七条市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建设保障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将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建设保障有关情况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市规划、土地、住建、发改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建设保障有关的规划、建设计划、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竣工验收合格证明等文件抄送市民政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八条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的管理。政府出资建设或者购买的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未经区人民政府批准不得用于经营、出租、转让、抵押或者挪作他用,不得改变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的使用性质。

第十九条市、区民政、规划、土地、住建、发改、财政和国资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建设保障职责的,由市、区人民政府或者有关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条建设单位违反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关于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建设义务约定的,依法追究违约责任。

信息系统录入工作总结大全【第六篇】

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总体部署,为建立完善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部将在全国部署与启用教师系统。

据悉,教师系统是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具备教师基础信息管理和业务管理两项基本功能,旨在为各地各校进行教育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为推进教师工作管理信息化提供支持,进一步提升决策水平、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通知指出,教师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核心任务包括三项:一是采集全国各级各类教师基础信息,实现联网运行,为每一名教师建立电子档案,确保教师“一人一号”;二是推动教师信息动态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三是推进教师系统应用,实现基础信息管理、业务管理与教师工作的深度融合。

通知要求,教师系统建设要做好三项部署:一是两级建设、五级应用:教育部负责建设国家级教师系统,提供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使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部署本地区软硬件环境,建立省级教师系统。二是分级管理、属地运行:教育部负责国家级教师系统的运行与管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省级教师系统建设与管理。三是统一规划、地方定制:教师系统统一规划各地上报的教师核心信息指标,提供各省选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系统启用前,认真研究各项信息指标,在上报国家的核心信息基础上,选定本地区采集的教师基础信息指标,并可根据需要进行研制拓展。

通知对教师系统的部署工作进行了安排。教育部将于8月中下旬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相关负责人进行专项培训。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于9月底前完成市、县教育部门和本省高校相关负责人的培训工作。各省、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确保在月底前完成信息采集审核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信息定期更新和系统应用工作。

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申报条件。

(一)学历、年限要求。

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从事教育工作8年以上,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职5年以上。

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教育工作以上,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职5年以上。

小学、初中教师,大学专科毕业,从事教育工作以上,并在小学、初中一级教师岗位任职5年以上。

(二)年度考核要求。

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成绩均在合格以上。

(三)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申报评审人员,应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会操作使用计算机,在业务技术工作中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各种信息资料,具体按省职改办统一要求执行。

(四)论文要求。

(五)继续教育要求。

申报评审人员,须完成我省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任务,并取得完成继续教育任务证明书。

(六)教学工作量及工作经历要求。

1.须完成教育部门或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量,校长年均教学工作量(授课、听课、评课)不少于同学科专任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的1/3,其他从事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其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不少于同学科专任教师的2/3。

2.城市中小学教师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累计2年以上的经历,县域内教师须有乡村任教累计3年以上经历。

3.在教育教学中能胜任学科带头人工作,培养、指导至少2名本学科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取得明显成效。

二、业绩条件。

申报评审人员,在任一级教师职务以来,达到以下8项条件中的3项,可由单位推荐晋升高级教师职务。

(一)作为前5名,获省部级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二等以上奖;或作为前2名,获省部级三等奖2次。

(二)教学工作量饱满,注重教改实验,教学方法灵活新颖,课堂教学效果好,并经学校考核推荐,获得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现场公开授课评选的最佳课、优质课、优秀教学观摩课等教学省级二等奖或市级一等奖;或获上述教学奖项市级二等奖2次或县级一等奖2次。

(三)获得省直厅(局)或市(州)党委、政府授予的教育教学先进称号1次;或市(州)直部门,或县(市、区)党委、政府及地级企事业单位授予的教育教学先进称号2次。

(四)认真履行德育教学大纲要求,任教以来积极承担年级主任、班主任、团队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累计6年以上(其中任一级教师职务以来担任班主任工作至少3年),并获得县(市、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或优秀辅导员1次,或校级上述奖励3次。

(五)本人或本人辅导的集体或学生(以学校备案及教师指导计划为据),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参加全国本专业竞赛获三等以上奖或取得名次;或参加全省性的本专业竞赛获得二等以上奖或取得前5名。

(六)主持(前2名)完成省教育厅鉴定验收的专项课题、教改实验项目1项或完成市(州)教育局鉴定验收的专项课题、教改实验项目2项(需附课题鉴定书及课题组成员名单)。

(七)专职教研人员及教育刊物编审人员,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或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3篇,独著或作为第一主编正式出版专著、教材1部,或参加编写的著作、教材中本人撰写字数达到12万字以上。

(八)在乡镇及以下或少数民族自治州、县或在矿山、森林、野外等艰苦条件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累计以上,现仍在以上岗位,且年度考核优秀2次以上。

计算机应用能力、年度考核成绩、继续教育要求以及教学工作经历和工作量要求符合全省统一规定,学历或资历(包括专业工作年限和任低一级职务年限)虽达不到规定要求,但本专业工作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可申请破格晋升高一级任职资格。

高级教师破格评审晋升条件。

不具备规定学历的在一级教师岗位任职7年以上,或具备规定学历的在一级教师岗位任职2年以上,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教研任务,效果显著,成绩突出。并且任教以来担任班主任累计3年以上,且获校级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或优秀辅导员1次。

破格评审高级教师须具备下列(一)或(二)中的业绩条件:

(一)作为前5名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或作为前3名获上述奖项的二等奖。

(二)符合以下7项条件中的3项者,可破格申报晋升高级教师职务。

1.获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综合性教育教学先进称号1次(含德育先进称号,下同);或获得市(州)党委、政府及省直厅(局)授予的综合性教育教学先进称号2次(含以正式文件下发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跨世纪学术学科带头人等)。

2.获得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现场公开授课评选的最佳课、优质课、优秀教学观摩课等省级二等以上奖2次,或市州级一等奖2次。

3.担任班主任工作累计6年以上(其中任一级教师职务以来担任班主任工作至少3年且目前仍担任班主任工作),并且本人或本人所带的班级获得市州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文明班集体以及其他德育方面表彰奖励1次,或获得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上述奖项2次。

4.作为前2名,获得省基础教育教学教研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或二等奖2次。

5.主持(前2名)完成省教育厅鉴定验收的专项课题、教改实验项目1项。

6.专职教研人员及教育刊物编审人员,独著或主编正式出版的专著或教材2部,且本人撰写字数达到20万字以上,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教育教学论文3篇或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2篇,并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教育教学论文2篇。

7.本人或本人辅导的集体或学生(以学校备案及教师指导计划为据),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在参加全国本专业竞赛中取得名次或获二等奖1次、或三等奖2人次;或参加全省性的本专业竞赛取得前3名或获一等奖1次、或二等奖2人次。

信息系统录入工作总结大全【第七篇】

只有善于总结过去的经验,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下面我就总结一下五十天的培训经历。

开学的日子伴随到来的是严格的军训。军训时间为期七天,七天不是很长,但却是我们第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官是位年轻的士官,身材并不高大,年龄也比我们绝大多数学员都要小,但从他那稚气未脱的脸上却写满了严肃、认真与负责。在训练中,对于我们不规范的动作与姿势,陈教官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示范给我们看,不厌其烦,严格要求。

军训是辛苦的,但是收获是快乐的。在那短短的七天里,我们这些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新员工从互不认识、腼腆羞涩道到彼此相熟,可谓同志情深。当然,更重要的是,军训让我们学会了吃苦耐劳,让我们理解到纪律的重要性,认识到个人与集体荣誉的联系。在军训中,我们从中收获良好的习惯,每天按时出操,每天叠豆腐块,每样生活用品摆放整齐。这些都在考验着我们的意志,促进我们成长,使我们从懒散自由的社会生活重新恢复了青春、阳光、紧张的校园节奏,以便今后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如果说军训锻炼了我们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作风,那么随后老师的授课则教会了我们职业生涯中必备的安全知识、技术知识以及终生学习的态度。

专业知识方面,老师没有教条式的讲解理论知识,更多的都是将大家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运行设备和实际工况与所用到的理论知识相融合,进行讲解。期间,还会共享一下音视频等材料来丰富课堂生活。这种生动的联系实际的理论课程不仅端正了我对知识的态度,也让我对实际工作中将要面临的问题有了一个基础性的了解,培养了我怀疑的态度,工作中一定要多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现场相结合,全面的看待问题。

在现场真实地操作的感觉深深的吸引着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继电保护和变电运维。

通过对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学习,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有了深刻的理解,对电力系统常见故障有了全面的认识,在对各种故障的特点进行总结后,我发现了故障的规律性,以及继电保护在这些故障的针对性。然后是通过对各种故障的特点进行总结分类,讲述了保护的构成原理,以及各种原理的保护的使用范围,优点和缺点,以及系统中各种保护的配合使用问题。分为控制回路、测量回路、信号回路、调节回路、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回路以及操作电源系统的二次回路是我们设计保护的重点。

变电运维仿真实训室,主要操作九洲站仿真系统,大概有100多台仿真机。九洲仿真实训包括了常规倒闸操作、断路器故障实训、母线故障实训、线路故障实训、变压器故障实训等几个模块。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各种问题,每一个问题或易或难老师都会不厌其烦的为我们解答,在与老师们的交流中让我对现在应用普遍化的自动化变电站的构造、内部情况、操作方法都有了明确的认识和思路。

信息系统录入工作总结大全【第八篇】

九个月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

今年4月26日,我来到规划建设处工作,近九个月以来,在处领导以及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较快地适应了工作。第一次系统的学习《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第一次深入百姓家中做搬家动员工作;第一次对已搬家房屋进行验收;第一次组织拆迁公司对已验收房屋进行拆除;第一次接待群众上访,对群众关心问题给予解答。正是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让我真正热爱上我的工作,真正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

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我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成长了不少,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首先,在理论学习上远不够深入,尤其是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其次,在工作上,工作经验尚浅,给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也不利于尽快成长;再次,在工作中主动向领导汇报、请示的.多,相对来说,为领导出主意、想办法的时候少。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扬长避短,克服不足、认真学习、发奋工作、积极进取、尽快成长,把工作做的更好,为人民群众做的更多,贡献做的更大。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143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