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范文精选4篇
【导言】此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范文精选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第一篇】
一、推广具有长期性
与其他任何一项农业新技术推广一样,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的普及应用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可能是一个更长期的过程。既要对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有正确的认识与定位,又要对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目前所处的阶段有正确的认识与定位。作为一种农业生产装备,现代物理农业设备在应用中被农民认识需要一个更为缓慢的过程,原因在于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使用的效果往往需要一个农业生产季节才能显现出来,或者是通过改善环境助长农业发展,创出间接的效益。众所周知,农业机械在作业中的效果立竿见影,农民能看到,比如,播种作业,播种机前行一段距离,种子就被施播入土,完成其工作任务;收获机作业时,我们可以随时目睹农作物被收获的场景。而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的作用,往往是不能随即显现的,如种子磁化,磁化后的种子需要在出苗,甚至收获之后才能显现出效果;再如声频助长,声波仪每天2~3小时的使用,但肉眼很难观察到农作物生长的差异,只能在历经一段作用时间之后(技术效果的显现往往需要一个周期的生产实践才能充分展示),与比对试验田植株的测量之后才能得出结果。其中,很多结果是要在收获之后才能得以确认。所以,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推广具有长期性。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的推广,必须遵循技术推广的阶段演进规律,即试验、示范和推广的三阶段性,切不可操之过急。要选好试验点,制定周密的试验方案,与本地区农业生产方式有机结合开展试验;在取得一定试验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小规模的示范工作,在示范阶段重点解决技术规程的成熟性;通过示范将技术规程定型之后,再开展更大规模的推广。
二、推广需要强化宣传
宣传是技术推广必可少的手段。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的推广,加强对公众宣传引导很重要。因为该技术的应用效果,经常是一种延后或以“隐秘”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更需要强有力的宣传。政府部门、科技推广部门应充分发挥在政策导向、宣传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利用各种媒体及时环境污染状况,让公众认识到农业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性,向农民宣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和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相关知识及其重要性。通过宣传新的科技知识来改变农民传统的观念,增强农民发展物理农业的信心。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毕竟是新技术,因此,宣传要到位,及时贴切,增加可信度,既有说服力还要保持原汁原味,不能随意夸大其词,真正发挥宣传的导向作用。
三、推广要注重方式方法
搞好基础技术试验和研究是做好一项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前提条件,要通过大量的试验示范工作,用事实说话,用大量的试验对比结果打消农民心头的疑虑,才能在农民接受新事物时产生巨大的说服力。
在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推广过程中,良好的方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点、线、面结合进行示范、推广是基本的方式方法。一是要突出抓“点”,即培育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应用示范户,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重点帮助、扶持;二是要突出抓“线”,即成立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服务机构、组织,发挥指导、推动作用;三是要突出抓“面”,即建立较大规模应用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的示范园区。在整个工作进程中,典型示范应用是技术推广的有效手段和重中之重,要从典型试验、示范中不断总结经验,验证技术规程和方法,力求将该技术深入而广泛地推广应用。
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除上述推广方式上的点、线、面结合外,还有工作流程中的点、线、面结合。所谓流程中的点,就是科技项目的立项、培训、现场推动、总结等项目节点。所谓线,就是随时间的推移,将这些点连接起来,使整个推广工作循序发展,而不是孤立的几个时间点或项目管理点,成为一个完整的工作流水线。所谓面,就是在整个推广项目的进程中,加强宣传和信息传播,使项目呈现整体或立体的推进,不因为时间、空间的间隔而使项目有所停顿,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穿透性来宣传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新经验,实现项目的全面推动。
四、推广要注重协调性
一方面,技术推广中还要充分注重各方面要素的协调性。
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项目实施中,先是通过试点取得经验,并不断总结区域性典型技术模式再大力推广应用。需要注意的是,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本身并不是一项单一的技术,而是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因此,要将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逐步由单一演进到体系进行推广;其二,在推广应用中还必须将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与其他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其三,将技术的实施深化到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上,建立新型的物理农业生产模式。
在现代物理农业生产模式定型之后,即总结提升现有成熟的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筛选出针对不同经济条件和生态类型的实用技术体系及其生产模式,同时树立起一批现代物理农业工程的典型,在此基础上开展更大范围的农业生产模式的规划、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第二篇】
关键词地震灾害;农技推广体系;恢复重建;对策
1 汶川地震对四川灾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损毁情况
人员伤亡严重
大量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经营管理人员伤亡,仅绵阳市农口系统职工就死亡206人,失踪390人,受灾1327人。
大量办公场地和技术设备损毁
汶川地震造成农业科技推广、农作物病虫害预警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等的房屋、仪器设备损毁。县乡农技推广机构办公业务用房普遍倒塌或损毁严重,设施设备损毁(坏),地震灾害损毁办公业务用房平方米、仪器设备24624台(套),房屋和仪器设备损毁率达到了%和%,直接经济损失达88842万元[1]。
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瘫痪
由于损毁严重,许多受灾严重的县乡农业部门已经瘫痪,推广服务功能严重丧失,农技服务脱节断档。农业服务体系、粮食安全储备体系、农产品检测及质量安全体系和气象系统均受到较大影响,在短时间内很难有效地为“三农”开展服务。
2 汶川地震后四川灾区农业科技体系现状
农业服务体系人员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农房重建工作中
由于超过90%的农房需要修缮和重建,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重建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农业服务体系人员80%以上的精力都投入到农房重建、防汛、农村稳定、援建协调工作中,少部分精力用于业务工作。再加上交通阻断,难以深入开展农技推广工作。
缺乏具体的重建方案及规划
汶川地震发生后,全省出台专门贯彻意见的市州只有11个,全面实现管理体制理顺的市州只有成都市、泸州市、阿坝州,仅占全省市州总数的%;实现管理体制理顺的县(市、区)只有46个,仅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管理的乡镇或区域性机构只有522个,仅占全省乡镇或区域性机构总数的%[2]。
现有农技推广队伍不稳
现有基层农技服务体系人员状况,存在学历低、结构单一、知识老化等问题。全省乡镇农技推广人员中,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占60%,非农专业技术人员占40%[2],人员断层现象明显,农业大专院校毕业生等新生力量难以充实到基层,人员年龄老化已成为困扰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由于农技推广工作环境较差,待遇不高,很难吸引高学历的农业科技人才到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工作,导致后备人才短缺, 难以适应农业推广的长远发展。
农技推广手段落后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经过多年的建设,有了一支稳定的队伍,但是在农业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培训、推广上,仍然存在手段落后、大部分乡镇没有试验基地等现象,手段更是落后,直接影响新技术的推广效果。
农技推广经费投入少
四川省基层农技人员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已纳入县级财政保障,但津补贴等工资性收入保障水平低,推广经费除成都市等少数地方能得到较好保障外,其余各地都不能实现基本保证。特别是汶川地震后,由于县级财政收入的减少,各种经费还在降低,因此,现在的农业服务工作难度大,农业生产上的一些关键技术措施也很难落到实处,影响农业服务体系作用的发挥。
3 灾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创新型发展模式探索
发展创新型灾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本文结合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灾区的实际情况及多种农技推广模式总结出一种复合、高效的创新型推广体系,即“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农民参与+企业支持+现代信息服务手段”。其推广手段主要由政府(含其组建的农技中心)、专家(含其指导的科技人员、组建的专家大院及专家服务团)、农民(含其组成的专业协会)、企业和现代信息服务手段5个子系统有机组合而成,各子系统间的关系见图1。
图1 创新型灾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完善创新型灾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农技推广工作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的有机结合和科研、推广及基层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3]。创新型灾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还需要不断的完善,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和新形势下的农村问题。
加大农业科技推广立法力度,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法律法规
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农业法、农业科技推广法、种子管理条例以及植物新品种管理办法和转基因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通过立法保障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待遇、工作条件和培训,保障农业科技推广的项目经费、推广经费,保障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的紧密结合,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过失必究,才能从法制的角度确保农业和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健康发展。
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支持力度,拓宽投入资金的来源渠道
农技推广机构履行的是公益职能,其经费主要靠国家拨款和地方财政投入,自身缺乏“造血”功能,加之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小,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在末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农业科技推广仍以政府支持的无偿服务为主。通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农业三项工程等各类农业科技专项扶持资金,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支持力度,加快农业科技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展农业科技推(下转第261页)(上接第175页)广资金的投入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全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方面,一是增加农村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加强农村中小学建设,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事业;二是扩大教育培训范围,在农村广泛进行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三是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在办学模式上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多样,体制多种以及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办教育的格局。
建立一支稳定的农技推广体系队伍
各级政府要重视农技推广队伍,要把好进人关,实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资格准入制度,提高推广人员的服务能力。切实提高农技推广人员待遇水平,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保障其工资、业务经费和改善推广硬件投资手段经费,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加强推广体系建设,更新观念和鼓励创新
加强自主创新是提高一个区域竞争力的首要任务,也是四川省提升农业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政府首先要做到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建立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增加财政对于农业科技的投入。同时要加大人才开发、引进力度,完善管理方式,鼓励科技人员大胆创新、创业和深入农村第一线的激励机制,以此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陈永新,李晓燕。重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积极发展四川现代农业[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05:71-75.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第三篇】
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发〔〕号)和《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通知》(办〔〕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为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挥职能主导和带动作用。
二、工作目标
以理顺体制、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机构为目标,以明确职能、创新机制、发挥作用、提高效能为突破,科学整合,优化布局,明确职责,健全制度,构建统筹兼顾、分工明确、服务到位、工作高效的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
三、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设置原则。按照国家、省和要求,在多模式,多途径地开展农技推广机构改革的同时,要结合镇(区)产业布局、承受能力和实际需要,科学设置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性质为公益性。
二是坚持人员配齐配全原则。在设置镇两级农技推广机构的基础上,核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所需编制,要确保在一线工作的农技人员不低于全农技人员总编制的2/3,专业农技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并对人员编制实行实名制管理。
五、具体措施
一是机构设置及职能。
机构设置:相关镇(区)共设置基层特色农业技术推广站27个,每镇(区)1个,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机构设在镇(区),镇(区)提供办公场所。主要职能包括:特色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研究和总结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并加以推广应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投入品安全性检验评价及农技责任事故的认定;组织农民开展公共特色技术培训教育;农作物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及防治;指导特色农业生产,咨询、解答农民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供特色农业公共信息服务;配合镇(区)工作。
二是人、财、物权管理。
按照省要求,“统筹、县主管的原则”,基层特色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人、财、物“三权”由农经局统一管理,业务上由农业中心负责。依据耕地面积、行政村及户数重新核定特色农业技术推广站27个,核定各相关镇(区)特色农业技术推广站人员每镇4人,编制总数108个,人员工资和固定办公经费3万元(参照司法所标准执行),均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由农村经济局统一核发。在人员管理及录用上,各镇(区)特色站的人员采取由农村经济局主管、镇(区)人民政府分管的双重管理模式,实行聘用制,签订聘用合同。聘用的特色站人员应具备农业院校毕业资格;具有农业专业职称;非农专业需从事农业技术服务工作5年以上;能够独立承担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熟练掌握和运用农技推广政策法规;对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业绩突出人员可适当放宽聘任标准。由农村经济局组织相关单位对被聘人员进行考核,签订聘用合同。
三是特色站与所在镇(区)工作关系。
各镇(区)特色站农技人员的考核、调配、晋升、聘用要充分听取所在镇(区)政府的意见。各农技人员所在镇(区)政府要加强对农技人员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提供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
六、工作要求
一是高度重视,全力推进。直有关部门和各镇(区)要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工作,农业系统的各部门要加强改革工作的指导工作,各镇(区)要按照改革的总体要求,抓紧落实,加快推进,确保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直有关部门和各镇(区)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密切配合,共同抓好抓实此项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全稳定,深入细政地做好各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妥善处理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按时平稳完成改革任务。
三是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深化岗位目标责任制,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激励竞争机制,要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收入及技术职称晋升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任期考评、考核结果等挂钩,建立科学有效的农技推广工作考评制度。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第四篇】
2020年,我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全面贯彻执行上级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岗位职能作用,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从全镇农业科技工作的实际出发,开拓创新,刻苦工作,基本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各项惠农补贴的录入与发放工作
我镇是一个农业大镇,享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今年,全镇共落实耕地力保护补贴面积万亩,累计发放金额196万元;落实稻谷价格改革补贴面积万亩,发放补贴资金89万元;发放集中育秧及大户物化补助66吨。各项惠农补贴录入发放工作要求高,时间紧,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的涉农专项资金的安全,我严格要求自已,严谨把握补贴工作从数据统筹到资金发放到户的每一个工作细节,确保了补贴资金及时的发放到农户手中,为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做好“稻油”水旱轮作的试点工作
2020年,我镇“稻油”水旱轮作试点任务为2000亩,共涉及3个行政村和辖区内的9个村民小组。共发放油菜种籽6000包、硼肥8000包,建立了物质发放台帐。为落实好试点工作,组织召开了一次动员大会,印发油菜种植技术资料500余份,在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等关键时刻到田间地头进行科学指导,确保了油菜播种面积与质量。通过项目实施,让农民得了实惠,确保了试点工作的成效,很好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三、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指导工作
今年,世界性检疫害虫草地贪夜蛾在我镇的玉米田块发生,为有效防控虫害爆发,我站邀请农业局植保站的技术人员在全镇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讲座,设立利用性引诱剂监测草地贪夜蛾发生点2处,发放宣传图册300余份,定时(每周一次)对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情况进行有效监控,结合应用化学药剂防治手段,有力遏制了草地贪夜蛾在我镇范围内的发生。
在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监测上,我站积极配合市农业局植保站对油菜及早、中、晚稻进行了9期病虫害测预报工作,发放病虫情报等宣传资料3000余份。经过有效实施防控,确保了防治效果,避免了病虫害给农作物带来的损失。
四、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检测工作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民生大事。为保证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监管工作顺利开展,我站积极参加各项培训与学习。自3月份开始,对镇内4个农资销售即农业投入点进行了每月一次的农药、种子、化肥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巡查,对全镇3个经营主体进行了业务指导与日常监管,对农贸市场在售的蔬菜等农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测,完成检测任务180个,有效的控制了农产品污染源头,有力遏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积极做好早稻集中育秧工作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粮食安全深受影响。为确保粮食安全,各级政府纷纷采取“压单扩双”集中育秧的措施有效提高粮食生产总产量。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种粮积极性,我站通过精心组织,认真落实,积极采取了以政府为主导、育秧主体为核心的早稻集中育秧新模式,抛起了农民春播抢种新热潮。通过工作实施,我镇共完成早稻种植面积6000亩,为夺得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
六、做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
黄盖湖村自天鹅电排沿中心沟抵群英四组被划定为有害金属镉轻度污染区。为有效安全利用好受镉污染耕地,我站积极引进污染治理项目,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850亩,通过种植绿肥、田间水份管理、种植低镉水稻品种等多种措施并进,我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稳步推进,达到了理想效果。
七、做好优质稻千亩示范片创建
为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需求,优质水稻的种植成为农业发展新方向。通过积极引导,精心协调,我站在广坪村双洲组的稻油水旱轮作区规划种植了以华润2号、桃优香占等为主导的千亩优质水稻示范片,通过项目实施,有效的带动了全镇水稻种植向优质发展,优化了水稻种植结构,引导了市场,促进了农民增收。
八、积极做好农业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工作
在黄盖湖村推广“稻虾”连作新技术500亩。龙虾养殖采取育养分区新技术,将育苗塘与养成塘分开管理,通过育苗塘的早管理出早苗及养成塘的两次投苗两批上市的管理方法,有效控制龙虾养殖密度,养大虾,增产量,出效益。通过技术运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每亩对比增收300元以上。
在全镇推广适合本地(湖区)种植的强抗倒、米质优、超高产的水稻新品种350亩。我镇稻虾模式面积大,长期的水份管理增加了对水稻抗倒性的要求,推广基部节间短、茎杆粗韧性好的水稻品种能有效减少倒伏,降低损失。通过新品种的推广,有效减少了水稻倒伏,减少亩损失100元以上。
九、科学指导农业科技示范户
我镇本年度有农业科技示范户8户,采取集中培训、个别辅导原则,我站入户指导科技示范户30余次,发放农业新技术资料200份,通过农业科技示范户的引导带头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近80余户,有效发挥了示范主体优势,创造了农业科技发展以点带面、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黄盖镇隶属农业大镇,种植业与养殖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部门的引导与支持。为发挥农业主体优势,给我镇农业发展不断创造生机,打算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好如下几点:
1.加大力度,引进农业实施项目。项目开展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的有效手段,通过现代农业项目的实施,可以将众多农业科技新技术得以体现,并能掌握第一手农业发展数据动态,展现农业科技成果,起动良好的示范作用;
2.加强力量,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食品安全事关民生大事,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与监管工作责任艰巨,从农产品的日常检测抽样及生产经营主体与农业投入品经营户的监管等工作入手才能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做到位;
3.创新手段,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示范与推广农作物新栽培方法、养殖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改良创新种植结构,促使我镇农业向优质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