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用文写作总结范例【实用5篇】
【导言】此例“大学生应用文写作总结范例【实用5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学生应用文写作总结【第一篇】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明确教学目标,角色意识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1
[引言]贸易在中国的日益成长,许多小语种正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而大学语文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正被许多人所忽视,可它依然是理、工、农、医、艺、法、经济等非中文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可以说大学语文就是一块敲门砖、一把金钥匙,没有它我们其他行业的学术研究将寸步难行。早在2001年国家教育部就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这个凝聚我国课程改革人员的心血和劳动的《课程标准》提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以测试应试者“语言交际能力”为重点,两者相一致。而在2004年10月召开的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届年会上各位专家就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及该课程的定位也达成了共识:作为一门必修课,大学语文以文学审美为载体,以达到提高人文素质修养的目的,与此同时也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方面它能够更好地传承文化传统,并培养大学生具有人文气息;另一方面它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以适应将来工作之需要;此外,它在平衡大学中语言的地位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2008年杭州全国应用写作研究会上毛正天秘书长在学会报告中郑重指出,应用写作应该成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成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活力元素。由此可见,对于大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而应用文写作教学恰好就是大学语文改革的切入点,作为当代实用性最高的文体,应用文写作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追捧,故而我们应该在教材中规范充实应用文文体知识,同时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这也为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分。
一、抱有明确的目标指导学生写作
定位大学语文的应用文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帮助本科生提高写作应用文的知识技巧,包括在对本专业的知识有相应深刻的见解的基础上,展现自己的成果;以及在未来的工作竞争中更好地推销自己。它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作为当代大学生,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以及研究报告都是日常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获得学士学位铺路石,因此提高个人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是必要的,以便更好地展现自身的学术素质和达到相应的学术水平。
第二,应用文的写作实际上应该能够帮助大学生在踏入社会后在自己的岗位上更简便快捷地完成工作,因此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内容应与未来职务的需要相适应。尤其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写作依然是每个岗位完成工作必不可少的信息传递工具,故而掌握契约、商借、通知、留言以及邀请函和请假条等应用文写作的技巧都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说如果没有应用文存在,社会日常生产生活效率都将大大降低,根据其相应的特点使用在不同的工作领域中,在行政部门中,需要掌握各类行政公文,如: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等;在实际调查中,需要掌握调查报告写法,如:基础情况调查、经验性调查、问题调查、揭露性调查、述评性调查、《情况简报》《情况反响》式调查、史实性调查、调查汇报等;在销售部门工作,要掌握商业信函的写作,如:契约文书,投诉信,报价公函、询价公函、说明书以及标准式公函等。还很多其他类别的用文,包括汇报类文书、讲辞类、科技文书、会议纪要、计划类文书和公共关系类文书,这里不一一举例。
第三,由于将来工作的需要,当代大学生需要掌握纯属的写作技巧,来方便简化未来的工作生活,同时也能在学术上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努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相应的角色意识
提高应用文的写作效果来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要求其明事和懂理。即在提高自身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对自己要写的应用文有一个合适的规划使之达到清楚明了和更好传达信息的作用。我们可以从量方面人手:
第一,为提高学生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我们采用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逐渐形成缜密的、清晰的思维,这对于具有时效性的应用文写作有很大的帮助。由此,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比如在写调查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总结等文种时,学生要想表达出对某个事件或观点的看法,就要对大量的材料和报告等进行分析,经过分析、综合、整理、升华的过程从而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以说选题的过程就是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借由对实际材料的分析、总结进行写作,可以在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同时,加强其写作技巧,可谓一举两得。
第二,鼓励学生对其它学科相关知识的涉猎,尤其是与本专业联系密切的。由于对于应文的写作除了专业技巧外,其它学科知识的佐证同样必不可少。这也使得学生在提高应用文写作的同时也可以掌握许多相关知识,从而扩大了知识面,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2.增强对学生角色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不可或缺的部分。应用文的写作最终是要被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因此学生在相应岗位上的角色扮演在应用文的写作中是非常必要的。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单位领导或发言人的扮演。应用文在大学里的开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大学生进入社会担任相应的岗位练兵,帮助其更早地适应社会。写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可以满足社会工作的需要,也是在帮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二是要学会“在其位,也谋其政”,应用文的写作最能直接反映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因此要帮助学生选择熟悉的工作环境作为蓝本,立足该环境下进行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再把其以应用文形式表述出来。
三、应用文的教学应注重提升教学效果文教学
1.要提升应用文的教学效果,首先就要提升学生对应用文的写作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锻炼其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提供一些案例供学生自由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的同时提出适当的评论。经过学生自己思考的课堂,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兴趣,也会使学生在课堂得到更多知识,而会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大学生应用文写作总结【第二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应用文写作 技能 培养
在信息时代,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应用文写作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一书中明确提出: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度中,有五件“最重要”的事情应该记住。其中的一件就是,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具备最基本的读写技能,它将“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必备的条件之一,也是社会发展进步对大学生的普遍要求”[1]。
一。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日后就业竞争力,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普遍开设了应用文写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写作能力不高等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生来源不一,基础参差不齐
近几年,随着各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职院校学习各类专业,他们来自不同省市、地区,加之高职院校又是整个高考录取过程中偏后的批次,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写作水平都是薄弱和参差不齐的,多数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不扎实,文章谋篇布局技巧不娴熟,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不强,而且根据笔者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平时很少接触应用文方面的文章,偶尔看看也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学生普遍感到写好应用文比较困难。
2.学生对应用文认识不足兴趣不大
除了文秘专业外,其他专业学生往往片面地认为应用文写作与自己的专业联系不大,没有必要学。况且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的授课时间多为大学一年级,这些刚刚从中学进入高职院校的新生,缺乏生活体验及社会实践,普遍认为应用文无趣味性,枯燥乏味,学了没用,还没有体会到应用文写作的实用价值。另外不少学生简单的认为,会写散文和诗歌,应用文写作更为简单,无非就是通知、计划、总结、请假条等,一看就懂,如果需要可以现学现写,也可以在网上搜索,所以,根本没必要用心学。
3.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周期短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程,但在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质”的理念影响下,“应用文写作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课时普遍较少,多集中在20至30学时”[2],而且听课学生过多。笔者所在的学校,除了文秘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应用文写作授课周数仅14周,每周只有2节课,而且必须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教学任务,还有很多专业是以合班形式授课,人数多则百人,如此有限的课时,使学生很难系统地学习本课程,只能浅尝辄止,这样既不利于知识积淀,更无法实现写作水平的实质性提高,况且学生人数过多,也无法很好地体现教学效果。
4.教学方式单一,能力训练缺失
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理论性、程序性比较强,大多数文种都是通过讲解定义、特点、结构、例文分析、实践练习等程序完成,内容枯燥,课时紧张,于是大部分教师采用“满堂灌”,照本宣科,讲解格式,归纳条框,提供例文,生硬模仿,教学方式单一,同时,从书本到书本,学生缺少实践机会,没有如何体验和感知,而且,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没有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相联系,学生在这种单调重复、缺乏生机的教学方式下,自然没了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加强应用文写作技能培养的途径
应用文写作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课程,针对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现状,从学生兴趣培养、教学方法选用、作业批改方式改变等几方面提出以下总结思考。
1.树立写作自信心,调动写作兴趣
自信心对人的成功非常重要,它是健康心理状态的体现,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目标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一种强大动力,也是人们完成活动的有力保证,但是,学生普遍对写作这种特殊的创造性劳动缺乏自信心,特别是高职学生,有的一旦提笔作文,便情绪紧张,不知所云,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懂得加强对学生写作自信心的培养。为使学生从畏惧的心态中解脱出来,树立自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降低要求,抓住契机,多鼓励学生,从而点燃学生心中自信的火种。
一是注意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在批改作文时,有好的句子,使用恰当的词语,就用红笔划出来,对于材料选择、文章主题、结构布局等方面,只要有特别之处,就可以加评语予以肯定,即使对于少数较差的习作,也应个别辅导,当面给学生提出不足和改进建议,并鼓励其努力,告诉他“你行、你一定会写好的”,“在教师鼓励性评语和点评的带动下,不少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树立了信心,有的甚至自己动手,写出了超越教材范文标准的好文章”[3]。
二是品读好的习作。在进行作文讲评时,应将优秀的作文、或好的段落及句子,挑选出来,进行朗读,进行分析,也可以请习作者介绍写作方法,分享其创造体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具有尚未挖掘的潜力,从而产生写作的信心。
大学生应用文写作总结【第三篇】
关键词:大学生 应用文 写作现状
引言
应用文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写作文体,不仅可以用来处理一些具体事务,而且可以传递相关信息,增进人们之间的情感。在信息高度膨胀和人际交往频增的当下,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它既是诸多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一个主要能力参照,也是各种人才选拔考试的一个核心内容。早在20世纪80年代,叶圣陶先生便认为:“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这充分说明了应用文写作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当代大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总是不尽人意,根本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本文下面拟在对大学生应用文写作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问题的成因,并就如何提高大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提供一点对策思考。
一、大学生应用文写作的现状
应用文是一种用途较广、实践性比较强的写作文体,一般要求明确主题、对象、写作目的、结构形式等要素。当代大部分大学生对此并不明确,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在应用文写作中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一般来说,大学生只是把应用文笼统地理解为一种非文学性的文体,不仅不知道应用文的规范含义和界定,而且对应用文的种类和相关特性也是一知半解。除了对应用文认识不足之外,大学生在应用文写作实践中也是问题多多,比如让写一个大学校园常见的通知、海报、倡议书等,很多同学就感到手忙脚乱,既写不到“点子”上,也没有规范的格式,不少同学甚至连请假条都不会写,更不用谈公文、调研报告等更为严谨的应用文了。
(一)主题含糊不清
每一种应用文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是文章的核心,但是大学生在行文过程中总是把握不准,很容易就偏离或转移主题,致使前后不一致的现象发生。比如在一个主题为环境保护的倡议书中,作者没有集中呈现如何采取具体的措施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是花了大量笔墨对漂亮的大学校园进行“唯美”描绘,甚至引用了不少描写景色的古典诗词,这最多只是一个大学校园的“诗意”简介,根本达不到“倡议”的目的。
(二)写作对象不明晰
应用文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部分人,也可以是所有人,而且不同应用文的写作对象也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广告是针对大众,海报是针对部分群体,商务信函是针对合作洽谈,而私人信件则主要针对家人和朋友。不同应用文写作对象和文体就决定了语言风格的差异,但是大学生在写作中往往难以区分,基本采用“大一统”的格式和语言。一般来说,大学生使用较多的是日常用语,这也是他们习惯和擅长的,但是书面表达效果是不理想,甚至令人啼笑皆非。比如“贵函收悉,我们已将样品提交本公司的卖方,特此奉告”是商务信函中常见的规范格式语言,而大学生在写作时总是不考虑文体对象,采用通俗化语言,虽然也把意思说明白了,但却势必影响公司的形象。这种非常随意行为的核心就在于写作者没有考虑文体对象。
(三)内容不够完整
任何一种应用文都有对应的内容模式,这就对大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提出了范式要求,即应当按照相应的要求完整抒写,不可轻易漏掉部分内容。在大学生活中,大学生都会经常写一些总结报告,对某一阶段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梳理总结,比如学期总结就是一个常见的形式。从内容范式上看,学期总结包括基本情况、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教训不足、未来方向等部分,但是很多大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只是对考试成绩进行了无序的罗列,不仅没有对其进行细致分析,梳理出经验教训,而且没有对考试成绩之外的交际能力等方面进行总结,更没有总结出一些规律化的东西来对未来发展进行指导,这样的学期总结其实是没有实质意义的。除了成块儿的内容缺失之外,大学生在应用文写作中也经常漏掉一些细微但关键的内容,比如在写单项奖学金申请书的时候,一些学生根本没有说明要申请哪个方面的单项奖学金,这种漏掉关键内容的申请怎么会成功呢?
(四)写作布局不够合理
应用文虽然是一种强调实际运用的文体,但本质也是文章,而文章都讲究布局的合理性,比如层次是否分明、详略是否得当、逻辑是否紧密等。大学生在撰写个人简介、计划总结、情况汇报等常见的应用文时,往往对各部分进行平行罗列,根本看不到重点和特色。而在撰写决策建议类文稿时,大学生要么是对各部分平均抒写,要么是对调查背景和过程大谈特谈而对决策者则是“一笔带过”,很显然,这种布局无法实现“应用”目的。
二、导致大学生写作现状的成因
应用文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大学生应用文写作的确处在一个不甚理想的状态,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多重的,既有教学环境的影响,也有教师的因素,更有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教学环境因素
不管是在中学阶段,还是在大学阶段,学校都有对应的语文教学或者专门的写作课程,但是这些课程是以传统的写作为中心的,只注重学生对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学习,而对应用文的写作只是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并认为只要学会了记叙文、议论文等高难度文体的书写,对于“简单”的应用文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高校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都认为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知识,因而只是进行泛读学习,而且内容主要是文学鉴赏。当然也有部分高校开设了专门的应用文写作课程,但是由于考核评价等因素,应用文写作依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始终处于边缘化地位。大学应用文写作课一般作为公共基础课或者选修课在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开设,开设的内容主要涉及请假条、信件等较为简单的文体,而对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常见的文书公函写作则很少涉及,这不仅无法激发语文教师的热情,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因素
在高校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讲解具有文学色彩的作品,很少涉及对应用文写作要求进行的专门讲解,而且课堂上往往集中于灌输一些理论知识,不注重学生的写作实践环节。在专门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基本都是传统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科班教师转型过来的,他们自身对应用文写作并没有深入透彻的了解,也没有丰富的应用文写作实践,因而多数教师只是根据教材总结的内容照本宣科,然后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范本进行模仿练习,他们不仅难以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准确到位的评价,而且很难给学生传授一些扎实有效的应用文写作知识。
(三)学生因素
很多大学生看不到应用文写作的价值,普遍认为应用文没有什么好学的,而且非常枯燥无味,有时间看看例文,按照格式要求稍加练习即可;也有不少学生认为自己将来不会从事文秘工作,根本无需学习应用文写作,因而对应用文写作不屑一顾;也有学生持相反的态度,认为应用文难度高。正是这些错误的认识,致使大学生对应用文写作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懈怠态度,从根本上制约了其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大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的对策思考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不高现象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制约因素,而且也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这已经成为我国高校语文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对此,我们不能囿于现实的束缚和牵绊,应当充分意识到应用文写作对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对策。
(一)学校要从上至下重视应用文写作教学
首先,学校要在培养目标层面重视大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让应用文写作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合格大学生的重要标准。其次,学校要大力引进专业化的应用文写作教师,同时对现有应用文写作教师进行全方位培训,使其能够开展有效的教学。另外,学校要强化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引进一些具有实战写作经验的职场人员走入高校课堂,他们不仅可以为学生讲解鲜活的写作知识,而且会让学生看到应用文写作的社会价值,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要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广大应用文写作教师要在接受学校组织的培训基础上,加强自我主动学习,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名正言顺”的应用文写作教师。其次,注重情感教育,避免简单粗暴的灌输式教育,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应用文写作的价值,从情感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案例,通过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任务型教学、趣味式教学等多元模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三)学生要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强化写作练习
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最终要落脚在大学生身上,因此大学生必须从自身做起,做好大学规划,认真分析应用文写作的意义和价值,特别是要看到应用文写作与未来职场的联系,树立学好应用文写作的决心和意志。语
参考文献
[1]杨晓英,董自厚,赵锁龙,葛辉。高校应用写作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1).
[2]郑国民,冯伟光,沈帼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特征[J].语文建设,2002(04).
[3]姜深香。走向本真的存在――应用写作教学的有效模式[J].应用写作,2005(01).
大学生应用文写作总结【第四篇】
一、应用文写作教学研究背景
写作是人们适应社会所需的基本能力,也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与体现。应用文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它是非虚构的,具有更直接、更强的目的性,在生活工作中使用更广泛,而且它和一个人的文字功底、沟通能力以及问题分析思考能力都有直接紧密的联系。应用文写作这一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对大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大有益处。客观地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阶段、标准、参照不同,应用文写作的“问题”会永远存在,本着提升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非中文专业本科大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的初衷,本文将应用文写作课程培养的默认目标,或者说大学生阶段应用文写作能力理想状态定位为:能完成具有信息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特点的应用文写作。因为数年来一直承担学校非中文专业大学生应用文写作类课程的教学,对他们对该课程学习情况有一定了解,个人感觉,大学生在应用文写作学习方面虽然也有着:模仿能力、抗压能力突出,分数意识强,识记能力出众等优点。但整体更为明显的主要特点是:缺乏动机兴趣,缺乏学习目的,缺乏相关专业素养。整体学习情况不乐观,教学者进行反思显得尤为必要。具体地说,大学阶段学习者缺乏动机兴趣的情况最为普遍:
(一)作为选修课,主动自愿选修应用文写作、实用文写作类课程的人数相对偏少,尤其当和文学素养类选修课课程相比,更是如此。上课时,课堂气氛往往沉闷枯燥;课下除非源于考试需要,否则几乎无人主动做延伸阅读学习。
(二)缺乏相关专业素养则表现得最为明显:格式不规范,表达欠简练,篇章排版不注意及时分段,逻辑条理不清晰,不注重突出中心、重点……而这些不足,一方面主要和中小学语文不重视应用文尤其是公文类写作有关,另一方面则和上面提到的缺乏严肃的学习目的有关。学习目的的缺失势必带来过程的迷茫,而对于目的性极强的应用文,作者想不明白也注定不可能说明白。上述现象也可以更精炼地概括为:不感兴趣、不熟悉、不擅长。很多时候,教师会简单地认为:只要让学生由不感兴趣变得感兴趣,由不熟悉(格式规范)变为熟悉,他们就可以擅长应用文写作,而事实是,由不熟悉格式规范变为比较熟悉,大部分老师只靠言传就可以实现,而让学生对眼前实在没有多少应用需求的应用文感兴趣则比较难,即使教师勇于拿出大量时间专门去做激发兴趣的努力,也很难在练习尤其是考试中发现上述努力带来的正面改变与影响,因为,长时间的教学让笔者发现——学生机械照搬照抄例文、盲目堆砌语句而不是自觉积极独立深入思考的习惯,比我们想象得要更根深蒂固。真正阻碍大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提高的最主要问题在于:大量学生机械模仿的惯性和独立思考的惰性。
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之所以说“机械模仿的惯性”和“独立思考的惰性”是大学生应用文写作学习的最大问题,首先是因为独立思考永远是有效学习的根本,“学而不思则罔”,死记硬背也许对文学素养的积累培养有益,但对“应用”文来讲绝对是饮鸩止渴,因为学习者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生活,遇到的是瞬息万变的“新”问题,即使是通知、总结这类让人感觉仿佛比较死板的公文,一味生搬硬套的程式化表述,是无益于解决问题的,最后只会让人耻笑生厌。其次,这种“机械模仿的惯性”和“独立思考的惰性”在大学生应用文写作学习阶段,常常直接体现为三种颇为普遍的误解:格式比思考重要、模仿比原创重要、考试比平时学习重要,而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直接令应用文写作的学习误入歧途。
(一)格式比思考重要这种误解也可以表述为:识记能力比思考分析能力重要。准确地说,这种想法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更主要地表现为重格式,轻思考,笔者在上学期针对176名选修应用文写作的同学(还未正式学习课程内容)所做的问卷调查中,对于“你认为公文写作中最难的地方是”这道填空问题,明确回答思考分析能力的同学一名没有,回答和思考分析比较接近的逻辑组织类答案有20名同学,而回答格式规范类答案的有117名同学,回答难在语言词汇术语的同学有27人,回答不知道的有12人。论经纬也许对文学素养的积累培养有益,但对“应用”文来讲绝对是饮鸩止渴,因为学习者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生活,遇到的是瞬息万变的“新”问题,即使是通知、总结这类让人感觉仿佛比较死板的公文,一味生搬硬套的程式化表述,是无益于解决问题的,最后只会让人耻笑生厌。其次,这种“机械模仿的惯性”和“独立思考的惰性”在大学生应用文写作学习阶段,常常直接体现为三种颇为普遍的误解:格式比思考重要、模仿比原创重要、考试比平时学习重要,而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直接令应用文写作的学习误入歧途。
(二)格式比思考重要这种误解也可以表述为:识记能力比思考分析能力重要。准确地说,这种想法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更主要地表现为重格式,轻思考,笔者在上学期针对176名选修应用文写作的同学(还未正式学习课程内容)所做的问卷调查中,对于“你认为公文写作中最难的地方是”这道填空问题,明确回答思考分析能力的同学一名没有,回答和思考分析比较接近的逻辑组织类答案有20名同学,而回答格式规范类答案的有117名同学,回答难在语言词汇术语的同学有27人,回答不知道的有12人,具体如下图:针对格式,思考分析有时也可表述为“内容”,而关于格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比较公允的说法可能依然是那句古话:“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固然,在学习的起步阶段,注重格式规范是必要而且有积极意义的,即使出现轻微的失衡也可以理解,毕竟相对于内容、思考等深层问题,格式问题表现得更为直观,但是如果过了短暂的起步阶段,学习者依然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格式规范上,则显然忽视了应用文的根本——“应用目的”,违背了提升综合能力的学习初衷,有舍本逐末的嫌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没有这两个环节做前提,言之无物的表达,充其量只能强化张口假大空话的习惯。这类例子很多,比较典型的比如在简历写作学习中,多数学生只注重格式学习,好一点的也只能做到基本信息比较全面完整,但要想做到内容精炼针对性强,能凸显自己优势特点,凸显自己对于某一具体岗位的竞争力,几乎无人做到。那么,在学习的初级起步阶段之后,学生们是否能够很快顺利平衡对格式与内容、识记能力与思考分析能力之间的关系,做到一视同仁呢?笔者的经验是,能够很快转变的同学比预期的要少,甚至少于整体人数的一半,因为如果说关注格式规范是出于本能,那么,人数庞大的学生群则更常常表现为出于习惯,会不由自主地在实践中“重格式、轻思考”,甚至只重格式。
(三)模仿比原创重要“重模仿,轻原创”已经成为很多学生的学习习惯。这个判断本身并非一定错误,在某些特殊情境、阶段,这甚至是必要正确的选择。但对于应用文写作,包括个别格式要求严格的公文文种,如果只是把模仿格式规范、表达句式作为教学和学习的重点,也只会违背应用文的“应用”根本,违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初衷。在每年的教学中,笔者都能遇到有原创自觉,且独立思考能力出众的学生,但这类学生的数量总是远低于明白应该独立思考,但一到练习,尤其开卷考试时总会不由自主生硬模仿甚至照抄教材例文的学生的数量。比较典型的例子如在计划、总结这类文体的教学中,如果教材例文的数量较少,而且正好使用了侧重强调不同时间段内具体任务的行文结构,那么学生作业中则往往会出现大量不分事情背景,使用同样行文结构的作业;又比如在简历的教学中,如果教材例文集中是表格式简历,而且例文中正好出现了家庭所在地、政治面貌这种应据个人情况取舍的信息,那么在学生作业中则同样常常会出现大量表格式、盲目包含政治面貌、家庭所在地信息的简历。而这种根深蒂固的模仿习惯,最集中的体现还不是在应用文写作课堂,而是在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选题环节,至少是文科领域的选题。因为很多学生实在不擅长独立思考进行原创,很多年前,有老师百般无奈之下索性集中提供几十个现成选题供学生挑选使用。且不讨论这种做法是否合适,但如果要理清这种无奈的深层原因,我们无法回避比生搬硬套他人格式框架甚至表述更严重的——盲目堆砌术语、空话、假话现象。盲目模仿他人会令我们丧失批判意识,疏于关注自我、关注问题本身,信口堆砌假大空话则会让我们彻底离开“思考”,离开“学习”,离开自我进步提升的可能。对于应用文写作的三个教学目标:信息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它们无一不是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之上,没有对事件、问题本身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根本无从谈起。而如果对中国的教育有一种整体宏观的审视,就会发现,对于那些惯于使用假大空话和惯于生硬模仿的现象,它们似乎有着一个相同的源头,那就是中国存在的“终点式”考试。
(四)考试比平时学习重要长期以来,不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学校一直仅仅依靠考试、考试分数来衡量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王败寇,一考定终身。分数高的得表扬、得奖励、得荣誉,分数低的除了沮丧,一无所有。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尤其中小学,几乎所有的考试都是有标准答案的。评价方式的绝对唯一,令无数中小学老师和学生把原本应该面向自己、过程重于结果、无终点的、难量化的学习,变成可随意量化、永远面向终点、一次性的活动,即使有过程,那也是面向终点的过程,而不是孔子那种“古之学者为己”面向自我的过程。具体的例子很多,比如:《写给×××的一封信》是常见的小学作文题目,但老师、学生都很明白,这封信一般是永远不会真的寄给×××的;中小学时,学生偶尔还会被要求写日记、学习计划,但最后的结果常常都是学习者有意无意地写给负责评阅的老师,而不是自己;延伸到大学,最简单直接的体现则是,学校里频繁故意旷考的学生人数要远远少于不重视课堂学习、平时故意旷课的学生数量。除了评价方式唯一,还有人文考试答案的绝对统一。它的弊处比前者更大,它不但变相鼓励、强化学生模仿的学习方式,而且正面打压了学生原创的自觉和热情。像语文阅读理解这种考题,“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标准答案面前,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概率不得分啊!如果一个学生,经历过千百次的不得分,还记不住去模仿重复标准答案的内容和风格,那反而奇怪了。幸运的是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开放性题目逐渐增加,考试答案的标准越来越不唯一。学习=考试,考试好=学习好=离标准答案近。如果我们的思路没有出问题,要想解决大学生应用文写作学习中惯于机械模仿和缺乏独立思考的问题,首先应该入手调整的环节,无疑就是考试。
三、应用文写作教学建议
针对前面提到的三种误解——格式重于思考、模仿重于原创、考试重于平时学习,笔者认为更为理想的应用文写作课程考试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考试任务实境化,强调实用效果;二是考试答案开放多样化,鼓励原创;三是考试形式过程化,避免一考定成绩。
(一)考试任务实境化,强调实用效果应用文的根本在于“用”,在于解决真实的“问题”,在于实现明确的“目标”,格式规范之所以存在,其意义亦在于帮助促进“应用”的达成,问题未解决、目的未达成,格式再规范也无意义。要想帮助学生避免误让格式喧宾夺主,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莫过于让考试环节以学生真实应用、解决真实问题的形式出现,或者是通过真实或模拟求职,或者是制定计划并真实执行,这类题目不是在试卷中测试(笔者更鼓励同学在图书馆、宿舍完成文字部分的内容),而是通过真实的校内外求职、模拟招聘会、简历大赛、计划实践周等活动进行测试。考试的重点不再仅仅是学生完成书写任务,还包括直接参与并验证自己的成果是否有效。具体地说,笔者建议的考试形式更注重让同学们真实“应用”,比如,对于求职信、简历等文体的学习,可以组织或鼓励同学参加校内外社团、社会单位的真实应聘,也可以举办班级内部的模拟招聘;对于计划类公文文体,可以组织学生真实执行自己的短期计划书,对执行效果进行记录和追踪……当然,这种真实“应用”的考试会直接导致考试周期增长,考试结果复杂多类,对教师的组织操控能力要求更高加大,客观评分点评难度增加等问题,如果班级人数过多,甚至会十分难以实践。结合教学经验,对于人数过百或近百的大班,下面两种建议或许更可行。
(二)考试答案开放多样化,鼓励原创需要说明,对于写作类课程的考试,教师的阅卷答案其实一直只是一个“评分标准”,但哪种情况在哪一等级,哪一等级得哪个分数段的分数,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唯一标准,对于应用文写作课程,原创是一直未得到足够重视的,而且远远不如在文学创作类课程中那样受重视并给与足够奖励。一般来说,简历、求职信、演讲稿提倡、鼓励、嘉奖原创比较好理解,但公文尤其行政公文,因为格式规范方面有明确的规定,行文方面有明确的书面文风要求,原创不但不被重视,而且容易被视为“劣行”,其原因多半是忽视了应用文(包括公文)的“应用”目的。文学理论中的“语不益,心不惕,心不惕,行不易”以及旨在延长读者阅读接受、强度、效度的“陌生化”策略不完全适用于非虚构文字,但既然1篇文字的缘起、意义、价值就在于应用,在于达成某一目的,那么,在遵守相关既定规则要求基础之上,能更加唤起读者注意,帮助读者接收以及执行相关信息,从而实现应用目的的做法就应该被鼓励。毕竟,应用文不是完完全全规程化的档案资料。通知的内容不应任意主观调整改动,但具体内容类别的归类、分条是有调整空间的,而且即使是现实生活中也存在“信息混乱不清”和“条理重点清晰”之分;计划的目标应该提前、突出,但计划的具体步骤及重点却是需要智慧,忌讳人云亦云的。原创、独立思考的意义毋庸多言,但需要强调的是原创很难,因为它往往需要想象力、灵感、批判性思维,也需要有相关领域扎实丰富的积累与储备;原创也很“危险”,因为无论创造还是创新,都不直接等同于成功,尤其对于学生而言,舍弃现成的、前人经过检验的成果不用,坦然展示自己的思考,很容易因为暴露自己知识面的不全面、思考得不够充分周严而被批评、扣分,而这种“知识不全面”、“思考不充分”对学生阶段的学习者而言,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笔者的建议是:对于勇于独立思考,尤其表现出新创新点、闪光点的作业和同学,不但要加分,而且应“提档”加分!没有思考,不可能有原创、创新;缺少思考的死记硬背,不可能体现也不可能实现教育的目的与价值。
(三)考试形式过程化,避免一考定成绩学习没有止境,考试也不应成为学习终点的象征。一次性的考试有着高效、易操作等优点,但它却容易让学生把学习理解为有终点,而且是只检验一次的事。而作为以“实用”为目的的应用文的学习,如果平时几乎不用、不检验,只是最后才“破釜沉舟”式地检验、使用一次,“成功”的概率、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熟能生巧,应用文写作的教学需要比其他课程教学更多的练习,这是很多老师的共识。如果平时的练习能够和最终的考试“统一”起来,或者更准确地说,如果平时的练习就能成为“考试”,学生的关注与投入无疑会增加,练习的质量与效果亦会提高,而且作为过程的学习,才会最大限度地产生影响和意义。不管怎样,教育无论如何不应是考前某一节点的突击背诵,不应是集整个学期学习于一夜式的押题猜题。在最近一学期的教学中,笔者尝试性地引入了模拟求职、简历比赛、课下自选相关任务加分,课内每节课提供指定任务加分的环节。笔者发现,能够认真参与求职活动以及简历比赛的作品,常常会出现文字表达或美工排版方面的瑕疵,但绝大多数成果都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学习者在尝试深入“认识”自己,并通过文字展现自己的优势,这些信息是以往常规教学不容易发现的。而课堂内外加分环节的设立,确实缩短并占用了不少正常讲课时间,但让人欣慰的是,自觉主动认真参与这些环节的同学远远多于常规课堂布置练习时认真参与练习的同学数量,而且笔者发现,在期末考试时,这种通过加分环节涉及的能力知识点学习,其效果要明显优于一般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通过观察,这些相关的具体写作习惯与能力,被学习者遗忘的速度要慢于一般课堂仅仅通过讲授、考试获得的情况。限于时间、班级人数等客观条件,在过去的一学期教学中,笔者无法完全彻底实践上文提到的三点建议,也无法充分发现这些想法的不足与问题,但笔者深信:应用的目的是应用文写作的根本特征,独立思考是学习、获取进步的前提,只有时时刻刻把握住这两个根本点,才有可能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应用文写作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常鸣,程梅花。对大学人文社科教学中“原创性”的思考[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06,(5).
[2]刘静。应用文教学中的写作实践应用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28).
[3]张邦业。“应”需而作写以致“用”——在应用情境中学写应用文[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5,(6).
大学生应用文写作总结【第五篇】
关键词:大学生应用文写作;教学原则;有效策略
众所周知,写作是中能力。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素质。它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脑力劳动,想要拥有这项能力需具备基础的写作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文随处可见,例如一个通知,一份工作计划,一个报告总结,一个广告等等。现在每一个受过教育、有文化的人都必须要学习应用文的写作。
一、大学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原则
(一)在应用中完善写作的理论
在1篇题为《论现代应用文的基本理论范畴》的文章中,林可夫指出:“在林林种种的写作体式中,现代应用文是一个使用范围极广、使用频率极高、作用影响极大而相应理论研究又极为滞后的文体系统”。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性质不确定、范畴不确定、名称不确定、分类不确定。因此,从事应用文教育的工作人员需要在应用中逐渐完善写作的理论,并且寻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利用应用文写作的特点
1、功利性。应用文的写作目的是有效行动。应用文的功利性主要表现在其要解决实际的问题,像新闻的写作、礼仪文书的写作、经济文书的写作元以及公文的写作等等。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的能力结构里都不能缺少应用文写作的技能,它是一种手段,让人们能够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有的时候,它和谋生、薪水、生活水平有很大的关联,成为了一种竞争的能力。现如今,应用文写作是各个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一种交流方式和管理手段,同时也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要牢牢掌握住的生活、工作的手段。
2、专业性。在一些有专门的行业职能的机关里,有的时候需按照特殊的要求,使用特定内容及格式的公文。它们的突出特点就是涉及到行业知识。写作的人不仅要具备基本的应用文写作知识,还要对该行业的专业文书写作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例如:法律文书、科技文书、涉外文书、经济文书等。
3、受命性有的应用文写作属于受命写作,它指的是写作的人是按照领导指示的内容来写作,或者是遵照决策层及全体人员的意图来进行写作。在这种情况下,写作的人不能够自作主张或任意发挥。例如:公文写作和秘书写作等,这种写作受命性和被动性的特点十分突出。写作时抒发什么样的观点、使用什么样的材料以及提出什么样的建议等,都要根据机关、领导的旨意来定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写作的人没有任何要求,相反地,它对写作的人的能力要求更高,例如较高的解读政策水平、必要的理论素养以及较高的文字表达的能力。
4、技艺性。日本一位著名教育学者认为“语言、音乐以及行政等各种事物都有技术品格。”在我国,有些专家认为任何的实践活动都是存在着一定的技艺性的问题。当然,应用文写作是属于实践活动的,因而其也具有技艺性特点。
(三)遵循写作规律
写作活动规律,简称为写作规律。写作活动有四个基本的构成要素,分别是写作的主体、写作的客体、写作的裁体和写作的受体。每一个写作的人都要遵循写作规律。写作规律主宰着整个写作活动。
1、主动受动转化律
一般的文体,写作主体通常站在自己的角度,叙述自身观点,抒发个人感情及感想。然而,应用文写作在多数情况下是被动接受的写作任务,当然不包括书信和个人的总结,因而其所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代表的往往是一个群体、一个组织亦或是一个集团的思想。这体现出了应用文写作的受动性。一旦展开写作,写作的主体要不断进行主动和受动的转化。
2、自律他律统一律
应用文写作的格式及要求一般来说都是约定俗成的。这个和文学创作不一样,文学创作能够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打破旧规,自主创新,发挥个人的空间。应用文写作业能够发挥个人的空间,比如可按照文种特性来选择使用,除了形式上的约束,在内容上也有发挥的空间,但是仍然要以实用为上。
二、大学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趣味教学法
趣味教学法指的是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将枯燥乏味的一些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内心里喜欢上该教学内容,创造和谐、欢乐、愉悦的课堂气氛。那么如何将趣味教学法应用到大学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课堂之中呢?首先要做的就是激活学生对于应用文写作的兴趣。一方面,教师可以在理论上强调大学应用文写作的目的以及在未来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实践上强调,可从他们将来找工作的需要这一方面来着手。例如教师可以强调,现代社会的发展所需要的人多技能人才,比如大学生的求职是需要写求职信的,做生意的时候需要签约合同,做推销的时候需要打广告等。
(二)模式化教学法
模式化教学法指的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种应用文体的结构模式、语言模式和思维模式。换句话说说就是找写作套路,就是在这个模式之下找到相对来说较固定的框架结构或是思考问题的固定方法以及常用语言的风格。教师可以将应用文常用的结构模式和语言模式做好总结,然后教给学生,让学生做好记录。
(三)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创建一种有益于学生学习的环境来促进其理解所学内容。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弥补应用文写作单调乏味的缺陷,尽量让学生的头脑处于一种交替兴奋状态。例如:在刚开学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先做好自我的介绍,以此来为学生做自我介绍开设了一个情景空间,激发了学生想要和大家相互认识并自我表现的兴趣。然后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如何做好自我介绍”、“有哪些自我介绍的方法”。
(四)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指的是通过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实践性的活动,巩固和完善学过的知识,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应用文就是产生于实践的,并且也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服务的。例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进入社会开展问卷调查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学习设计调查的问卷、如何向陌生的人做自我介绍以及调查结束后的总结报告。
总结:
应用写作教学是大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同样,它也是一门艺术,教师需要担负起探寻有效的应用文教学的方法。在科技发展的社会中,教师不能再继续使用一成不变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了。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肯定还有很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等着我们去探寻。只要灵活的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必定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作者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林可夫。现作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陈桂良。大学应用文写作[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3] 余秋儿。现代应用写作实训[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