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培训总结实用3篇

网友发表时间 897958

【导言】此例“培训总结实用3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培训感悟总结1

[内容]

《荔枝蜜》一课运用的是导悟式教学模式,其教学录像课曾获全国首届素质教学优秀录像课一等奖。执教的海城市西四中学龚俊杰老师,其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都比较好地体现了导悟式教学模式“教贵引导,学贵领悟”的教学思想和“教师导学,学生悟学,启发媒介,导悟结合”的教学原则。导学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符合素质教学要求的整体化学习目标为导学前提

《荔枝蜜》一课,教者设计的学习目标为:1.知识目标:(1)生字词,(2)文学常识,(3)词语的搭配,(4)记叙的线索,(5)写作手法,(6)文章的主题。2.学法目标:(1)记忆生字词的方法,(2)掌握记叙线索的方法,(3)理解“借物抒情”表现手法的方法。3.能力目标:(1)培养快速记忆生字词及辨析词义的能力,(2)根据主题选择材料的能力,(3)理解“借物抒情”表现手法的能力。4.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这样设计的学习目标(亦即教者的导学目标)体现了素质教学的基本要求,即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为基础,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标。教学设计立足于素质教育,以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教学目的及要求为依据,首先考虑知识点目标,围绕知识点目标研究学习方法目标、能力训练目标和德育渗透目标。“知法能德”四大学习目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化结构,这样就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法能德”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前提条件。整体化教学目标的确立,科学地规范了师生的教与学的行为,改变了以往单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为主要目的的单线教学,代之以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特色的立体式教学。

《荔枝蜜》一课,教者依据导悟式教学模式、整体化学习目标原则,恰当地确立了该课的学习目标,这样的目标设计无疑对导学的成功创造了先决条件。

二、体现了导悟式教学模式完整的教学结构和导学与悟学相结合的特点

本课教学是在第一课时达标准备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达标训练阶段。经过第一课时的达标准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学生已经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明确了学习目标,对知识点目标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本课的任务是以整体目标为导向,以启发为媒介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悟学习目标,并能够用适当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达成学习目标。通过达标训练,使学生主体的原认知能力得到强化,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本课教学分为四大环节:展示目标,创设情境,达成目标,总结评价。从形式到内容环环相扣,紧密相联,上下贯通,结构完整。

1.展示目标(指知识点目标,其它目标在训练中围绕知识点目标出现和达成)。幻灯出示学习目标,教师借助幻灯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请学生复述一遍学习目标以加深对学习目标的印记。

2.创设情境。配乐范读课文激情入境,教者扬己之长,采取了以语言情感创设情境的方式。美妙的音乐伴随着充满感情和富于表演力的朗读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们,将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引导到了渴求新知的境地,有效地完成了学习心理铺垫。由于读前教者有目的地向学生提出了思考题,使读与思有机结合,这样就使学习心理铺垫与新旧知识同荒铺垫融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兴趣,又强化了学生的有意注意,为达成学习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达成目标。本段教学的特点是,以目标为导向,以启发为媒介,教师导学,学生悟学,导学与悟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教师导学的过程是:导读—导思—导悟—导行。学生悟学的过程是:读书—思考—领悟—操作。

教师的导读—导思—导悟—导行,构成了导学的全部内容,贯穿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这个导学过程由一条主线贯穿着,这就是以整体学习目标为导向,以综合训练为目的启发引导。本课教者将学习目标转化成具体的学习内容,精心设计了20个启发式问题,构成了知能训练,学法指导,德育渗透相互交融、和谐统一的立体式导学体系。这20个启发式问题是:1.文章的主题是什么?2.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来表现主题?3.“我”当初对小蜜蜂的态度怎样?为什么?4.什么原因改变了“我”对小蜜蜂的态度?5.作者泼洒笔墨写荔枝林、鲜荔枝是不是多余之笔?为什么?6.“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不大喜欢的小蜜蜂”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7.读文并划出文中直接写小蜜蜂的句子,想这些句子的特点和作用?8.用文中的语言回答作者是怎样赞美小蜜蜂的?9.这段话中哪些句子好?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搭配得好?说出理由?10.文中为什么说蜜蜂是渺小的,又是高尚的?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11.作者所赞美的仅仅是蜜蜂蚂?12.作者是怎样由蜜蜂联想到农民的?13.概括说出蜜蜂和农民有什么共同之处?14.结

尾一段以“我梦见变成了一只小蜜蜂”作结有什么作用?15.回顾全文,想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你是怎样找出本文线索的?16.说说本文主题、材料、线索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在材料取舍上有什么特点?17.作者是怎样成功地表现了主题?这种表现主题的手法有什么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18.“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你是怎样理解的?与“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有无异同?举例说明;19.谈谈《花蜜与蜂刺》一文的主题、材料、表现手法是什么?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20.讨论《荔枝蜜》和《花蜜与蜂刺》两篇文章的异同,谈谈你的体会。 这20个启发式问题具有如下特点:

其一,这些启发式问题都是由知识目标、学法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转化来的,是学习目标的具体化。启发点从不同角度出发都分别设立在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学法指导点和德育渗透点上。这些启发式问题体现了知识目标的整体结构,即体现了具体篇章的整体结构。以这样的启发式问题为导向、媒介进行导学,学生的认知能力,运用学法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的思想情感、精神气质都在训练的系统中。由于启发的综合性决定了训练的综合性、启发的层次性决定了训练的层次性、启发点的发散性决定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这样设计的启发式问题使知识、学法、能力及德育多项目标的训练相互交融;记忆、理解、运用、综合、多层次学习水平训练相互交融,使导学与悟学融为一体。

其二,这些启发式问题具有知识训练与学习方法训练相结合的特点。每个问题不仅问知而且问法,知法结合。如第15句,不仅问出了线索也问出了找出线索的方法。第18问,不仅问出了写作手法的特点,也问出了理解写作手法的方法,使导知与导法融为一体。

其三,这些启发式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特点。所谓科学性是指启发式问题本身符合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性规律。所谓艺术性是指问题的提法能够对学生产生激励、唤醒和鼓舞的作用,使学习主体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地学习,从而带来教与学的轻松愉快,高质量和高效率。如第9问,“这段话中哪些句子好?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搭配得好?说出理由?”这一问,字词句段、语法修辞、写作技巧、作品思想都在问中,这就得到了综合训练。投石激浪,一箭数雕,这就是启发的艺术。教者启发的艺术性更高在第10问:“为什么说蜜蜂是渺小的,又是高尚的?”这一句,画龙点睛,点出了作品的主题。第11问:“作者所赞美的仅仅是蜜蜂吗?”这一句,由文章的表面进一步挖掘到了文章的深处,升华了主题。至此,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便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 生的思想中,使学生由爱蜜蜂、赞美蜜蜂升华到爱劳动人民、赞美劳动人民,从而收到了教者“缘文载道”与学生“循文悟道”相结合的导学效果。

在达成目标阶段,导学与悟学相结合还体现在导读与导思的结合,导读与导悟的结合,导读与导行的结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言教学中不可忽视读书,读书是思考的前提,思考是领悟的前提。所谓学思悟行的“学”即读书,“行”即操作。学生的读书—思考—领悟—操作的悟学过程,其前提是读书,其关键也是读书。因此,教者导学的前提是导读,导学的关键也是导读。本课导学的特点是导思、导悟、导行都是以导读为前提的。教者精心设计了七个层次的导读。一读——听读(配乐范读全文),想文章主题、线索、材料。二读——速读(读段),想“我”最初对蜜蜂的态度,划出体现“我”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句子。三读——默读(读段),想“我”为何对蜜蜂动了情,划出“我”对蜜蜂感情变化的句子。四读——轻声读(读段),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词语,想这些句子、词语写什么?好在哪里?五读——配乐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赞美蜜蜂的句子,体会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六读——齐读(配乐)激情入化,加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七读——听读(配乐)《花蜜与蜂刺》,想主题与材料的关系,与《荔枝蜜》一课比较写作手法有何异同。

这七读中,前面四读入理,第五、六两读入情,第七读是知识迁移。

这七读的设计与启发紧密联系,情理交融,不仅完成了学习目标,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由于读前给思考题(启发),使读与思结合;多层次导读,使思与悟结合;边读边想边划以及回答问题,口头作文或写作等(不单指本课而言),使悟与行结合。这样,导读与导思、导悟、导行自然地融为一体,合理地完成了教师导学、学生悟学的有机结合。

4.总结评价。本阶段导学的目的是巩固达标水平,深化认知,进一步开发智力,发展能力。本课教者利用书后练习内容,匠心独具地设计了一组练习。通过引导学生听读《花蜜与蜂刺》(读前给思考题),幻灯片出示《花蜜与蜂刺》请同学思考,讨论回答《花蜜与蜂刺》一文的主题、写作手法、材料与主题的关系,比较《荔枝蜜》和《花蜜与蜂刺》两课的异同。这样的训练不仅检测了学生本课的达标水平,也强化了本课的训练重点。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向新的学习目标迁移。

前面我们比较详细地讨论了《荔枝蜜》一课完整的教学结构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导学、学生悟学、导学与悟学紧密结合的特点,这是教学方法上“变教为导”的特点。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以上这3篇培训总结是来自于山草香的培训总结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培训总结汇报2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积极分子的培训班,2005年我接收过一次党校培训,并取得了党校结业证书,结果由于学业、档案去向以及自身因素等问题,没有能够被发展成为党员,党校结业证书的有效期为三年,因此我第二次参加了机电学院积极分子培训班。上课之前,我的同学问我:“作为一名博士,都奔三的人了,现在还跟一帮小弟弟,小妹妹们一起上党课,你有什么感想?”我回答他四个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因为我热爱我的祖国,热爱祖国的人民,热爱中国党,我是抱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来党校学习的,因此,我觉得无尚的光荣!

在这学期的党课培训上,董老师、吴老师、彭老师和刘老师为我们作了精彩的报告,他们的报告使我进一步的认识了党,认识了自身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要想实现共产主义,必须经济发展的很高的水品,人们思想意识

[1]

,道德水平也要达到很高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然而,我国想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首先,我国的经济还不够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极大丰富,为此,我党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路线。其次,我国目前经济的发展属于破坏是发展,严重损坏了环境,许多不可再生资源也面临枯竭,为此,我党突出了可持续性发展道路。再次,我国人口众多,尽管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然相当低,为此我党提出了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少生、优生、幸福一生,这一国策完全应该坚持实行下去。其四,我国公民的思想境界还不够高,凡事利为先,很少为他人着想,就连许多的共产党员都,违法乱纪,严重危害了国家和人民利益,损害了我党的形象,为此,党中央开始了党风政治运动,严惩腐败,2008年就有一大批的高官落网,然而,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仍需加强。

培训课上,我们还观看了许多爱国教育的影片,有《为了胜利》、《太行山上》、《小平你好》等,通过这些影片,使我了解到了革命先烈们是如何为了建立新中国,为了人民的利益而艰苦奋斗,抛头颅,洒热血的;也使我了解到了国家领导人治国的艰辛与良苦用心,这使我明白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通过观看这些影片,我更加崇拜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党。

作为一名积极分子,我与优秀党员的差距还很大,因此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不断努力完善自我,时刻谨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汇报人:周法权

培训总结3

一、培训主题的背景

班本化主题审议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以园部和教研组为依托的班本化主题一、二级审议开展了已有两三年,园内教师积累了一些班本化主题审议的经验,但也存在很多教师依赖于园部和教研组的审议,自身对班本化主题审议理论模糊,审议步骤与具体策略不清晰,在班级审议中实践操作低。为了进一步推动教师有效进行班本化主题审议能力的发展,依托教、科、研、训一体的培训,本学年我们开展“班本化主题审议实施路径探究”的培训。我们的培训目标是:1.进一步明确爱岗敬业、廉洁从教的重要意义,提升自身师德内涵。2. 通过教、科、研、训一体的培训活动,掌握班本化主题“五部审议法”的路径实施,提高教师班本化主题(前、中、后)审议能力。

二、培训的主要路径

本学期我们继续以提升教师品德和专业业务能力两大块进行园本研训。师德精神培训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且结合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更新自己的新教育理念,跟上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步伐,努力一名专业型好教师。针对有效进行班本化主题审议能力的培养,精心安排培训内容,沿着“听看做说”的路径推动教师班本化主题审议能力的提高。这个路径有机融合了理论学习、团队研讨、扎实实践,实现了园本培训的高度整合、整体浸润和协同提升。

(一)听:多元化途径学习班本化主题审议

1.阶段性理论学习中扎实审议依据

想要创造首先得学习,学习他人的经验并有所思考。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理论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在专家理论的引领下、在专业书籍的学习以及集体智慧的启发下,明晰班本化主题审议的路径。为了让实践有理论的支持,让实践更具科学性、系统性,我们进行了阶段式的理论学习。首先在开学前进行了一系列的自主理论学习,如:幼儿各领域核心经验的相关书籍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研读蓝本中的主题说明、经验发展路径等,为有效进行班本化主题审议做理论支持。

2.头脑风暴中明确前中后审议模式

阶段性的理论学习后,教师对一些审议的依据和班本化主题审议的有了一些了解,但每位老师的习得的知识点和对如何进行班本化主题有效审议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可以在智慧碰撞中,聆听中学习,我们以随机抽签、按颜色分配,每组一主题的方式,并请中心发言人代表观点阐述,在相互聆听和学习中,明确了班本化主题审议的基本模式。

3.专题讲座中明晰班本化主题审议路径

副园长傅丽君讲座《园本课程班本化主题“五步审议法”的路径探析》,让教师们明晰了班本化主题审议路径与基本的策略和方法。讲座的理论学习让教师们在有效进行班本化主题(前、中、后)审议的道路上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石。

(二)看:现场大教研中借鉴与理解

本学期,我们组织园内教师观摩了3次教研组合作的班本化主题审议现场教研大活动,浓厚的研训氛围,教研组中的智慧碰撞,观摩教师的学习、借鉴与理解。

前审议大教研:看现场大教研下的班本化主题审议的前审议实施有利于教师借鉴经验和理解要如何根据班级幼儿的学习特点、兴趣需要和发展需要来选择班本化主题的内容,如何实施好每一个活动。

中审议大教研:看现场大教研下的班本化主题审议的中审议实施有利于教师借鉴经验和理解仔细分析班本化主题活动中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优化班本化主题中的经验发展线和主题脉络线以及明晰中审议四步骤:前诊断——中形成、前预设——中形成,还有中审议中对班本主题活动下环境与区域活动的调整。

后审议大教研:看现场大教研下的班本化主题审议的后审议,借鉴回溯——反思——提升的过程,有效提升教师班本化主题后审议的能力。

(三)做:实践中领悟

有了理论的储备,经验的借鉴与审议的理解,如何更好地内化,就要将这些所学到的经验落实到实践中。只有实践才能真正领悟班本化主题审议,才能真正活动能力。

1.年级伙伴一起做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三次现场大教研的经验借鉴与理解下,回归教研组教研,每一次的思维碰撞都能擦出智慧的火花,同一年级组内教师的互动可以让研训更有针对性。因此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小、中、大各一个班来实施班本化课程审议。每一个阶段进行过后,都会进行研讨,根据“审议后的具体实施情况分析学情与策略调整下阶段如何实施再实施活动整个主题结束后反思评价”的步骤开展研讨。

2.班级教师独立做

有了听、看、一起做之后,教师对班本化主题审议明晰了步骤且有了一定的经验,于是,我们就开始“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班本化主题创生与审议实施。依托园本课程中的班本化特色课程项目。班级教师幼儿兴趣和能力选择入社活动,大家都创生实施了属于自己班的班本主题活动,并展开一系列的审议与实施。

(四)说:反思中巩固

行动后的反思是能力提升的重要一步,只有认真的梳理加理性的总结才能巩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的经验。为此,我们组织了年级组交流会和园内班本化主题审议故事分享会两个层面的“说”。

1.年级组交流会

第一次是年级组组内的分享交流、梳理,每个班都对各自开展的班本化主题活动的实施进行了全面的回顾、梳理与总结,并在教研组中作了交流与分享。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教研组共同梳理的方式,围绕“主题的背景、目标线索、内容架构、组织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的策略以及反思”这五个块面进行了梳理与提炼,进而汇总出比较成熟的典型性经验。

2.园内分享会

第二次是全园性的推评展示、分享经验,组织教研组推选出来的优秀班本化主题,进行成果交流汇报。在分享中思考、在反思中巩固,使教师们的班本化主题审议实施形成经验链,以此促进班本化主题审议实施能力的提升。

三、研训的成效

通过“听—看—做—说”这一培训路径,我们的培训卓有成效。

(一)年级组班本化主题审议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班本化主题审议实施路径探究研训,习得了主题三期审议模式与策略经验,易于年级组长和组内教师的迁移运用,因此,各年级组的班本化主题审议越来越成熟。另外,我们调查了全园教师对年级组主题审议的看法,所有的教师都认为主题审议对自己实施主题有帮助。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897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