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改善报告范例汇总4篇

网友发表时间 947958

【导言】此例“改善报告范例汇总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改善报告【第一篇】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3-0000-01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告;局限性;改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财务环境受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对财务会计报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使其得以完善和发展。

一、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有用性的改进

1.加强理论研究,为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提供理论基础

我国财务报告目标应是业绩评价和决策有用两者的有机结合,既可向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会计信息,又能用来作为评价企业管理者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尺度。财务报告作为企业正式对外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首先应为企业实现其目标服务。国家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其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通过经常性的抽样调查等间接方式获得。这将进一步淡化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报告内容的界限,未来两者融合的程度将会越来越大,即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转化到财务会计的成份将增加,促使财务报告目标得到充分实现。因此,应加强理论研究,为改进我国的财务报告体系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2.进一步完善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我国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主要报表,辅之以附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构成了我国的财务报告体系。它以财务报告为内容、资产报告为中心、财务报表为主要表现形式对企业的资产使用、已得收益、资金营运等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表述和披露。未来的财务报告应该着眼于用户层,以满足用户层在市场经济中与企业的发展、竞争能力、风险等方面相关的财务信息需求。可将这四张主要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个部分,在财务报表中披露能够表明财务弹性、投资报酬和变现能力的相对值会计信息。

3.增加未来预测的信息

利益相关者在掌握企业现在的财务信息的同时,还要借助现有的信息去分析和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从决策的角度上来说,信息使用者能通过借助现有的财务信息去预测企业未来的信息才是最相关的。因此,未来的财务报告模式应增加一些企业未来的预测信息。如企业的前瞻性信息、创新金融工具信息和企业管理信息等,以提高财务报告的整体有用性。

二、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的改进

1.增加会计报表表外揭示内容,鼓励披露更广阔的信息

财务报告原则要求揭示所有对用户的理解及决策有用的重要信息。为此,财务会计报告不仅要披露财务信息,而且还要披露非财务信息;不仅要披露定量信息,而且还要披露定性信息;不仅要披露确定性信息,还要披露不确定性信息。[]

在会计发达国家,表外信息的地位已成为使用者正确理解报表数据和判断报表信息质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整个财务报告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我国只重视主表和附表的编制,对表外信息的内涵和披露方法不太重视,甚至是不太熟悉。如企业无论是否发生关联方交易,均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子公司和母公司有关的信息。企业与关联方发生交易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该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交易要素等。因此,我国在新会计准则颁布之际,要求会计改革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重视表外信息的作用,规范不同企业表外信息的揭示方式,逐步加大报表附注中非财务信息和其他财务报告的披露力度。通过旁注、脚注、附表等形式对基本报表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补充或解释,以便帮助使用者理解和使用报表信息,满足报表使用者对决策有用信息的需求。

2.增加实时财务报告,对于重要信息进行实时披露

实时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发生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事项实时反映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进行实时披露。它有以下优点:一是有助于全面提高财务会计报告的相关性。实时的信息传递,使信息使用者能够及时获得相关信息,迅速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二是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在传统会计模式下,会计人员平时的工作不为外人所知,故有些人在期末可以视需要对数据进行修改。根据以往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相关研究,往往侧重于公司治理的特定层面。如:股权集中度,最终控制人的性质等。会计质量方面的研究发现,公司外部董事会比例越大,独立董事越多,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小,反之亦然。实行实时财务报告,使经济业务发生后便及时公布,这样公司管理人员可以预测整个期间的经营业绩,从而使人为操作数据的可能性降低,数据的真实性大大提高。

三、财务会计报告--及时性的提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会计报告的及时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倘若无法满足及时性,即使相关的信息也会变得不相关。为此,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支持下,一方面缩短财务会计报告的时间间隔尤其是缩短上市公司年报的报送时间,尽可能及时地提供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必要时间则以缩短财务报告提供的周期,如采用季度财务报告或适当地发表临时财务报告,简化年度财务报告等;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定期报告与实时报告并存的形式。[

]

在不断提升定期报告质量的基础上,依据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将审计的报告存储于因特网上,信息用户随时都可以联机上网,直接进入企业报告子系统,及时有效地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实用价值。

四、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和尽快完善相应的准则规范

公司的审计制度包括外部审计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外部审计制度主要指企业之外独立的第三方建立和实施的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是指以公司内部审计委员会以及内部审计机构为主体实施的财会审计。为了加强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一定要加强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有利于财务制度运行及其改善从而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例如:摩托罗拉公司总部审计委员会独立于经理层进行不定期的审计,包括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员工职业道德情况审查等。所以加强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监督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及时发现和改正财务控制问题,以确保财务报告的质量。

要完善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不仅要注重人为的操纵,而且还要从源头上进行改进,这就需要国家完善相应的准则、规范,从法律的角度对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事项进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改进我国的财务报告体系。

参考文献:

[1] 晁春余。 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模式改进的探讨[J].财会通讯

[2] 籍英。 浅谈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J].农业经济2005(3)

改善报告【第二篇】

根据市委政法委关于开展社会管理和民生改善调研的通知精神,市残联认真开展专项调研,现就三方面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社会管理和残疾人民生基本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我会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做好关于社会管理和残疾人民生工作,重点以改善民生和促进和谐为目标,在残疾人生活救助、残疾人社会保险、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1.残疾人生活救助方面

2.残疾人社会保险

加强监督检查,将在城镇就业的残疾职工纳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制度范围。建立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残疾人社会保障自然增长机制。全面提升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覆盖率,确保持证残疾人参保率达到80%以上。

3.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

4.医疗康复工作

5.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及就业扶贫

我市立足市情,因地制宜,着力构建残疾人扶贫长效机制,较好地改善了残疾人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残疾人脱贫致富的步伐。

一是加强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我们选择经济效益好、辐射能力强、生产项目适合残疾人的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依托,积极打造星级残疾人扶贫基地。目前建有3个省级基地、3个泰州市级基地,均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安置和辐射带动的xx00多户残疾人家庭生活状况明显改善,让495户残疾人家庭脱贫。二是积极实施就业扶贫,一方面加大按比例就业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帮助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从事个体经营,适时举办就业培训。建立省级**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开展种植、养殖、电动车修理、电脑技能、按摩、美甲等各类职业培训,三年来累计有残疾人xx00人次先后参加种植、养殖、电脑技能、电动车维修、服装制作、盲人按摩等各类培训。帮助扶持 20 名残疾人自谋职业走上了创业之路。三是积极开展助残结对活动,采取一助一、众助一的形式,尤其是倡导机关干部和贫困残疾人助残结对,目前已完成助残结对 对。四是切实抓好教育扶贫,我会连续四年对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义务教育实施两免一补,每年对考上大学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都要发放一定的补助,对考取大、中专院校的残疾学生和低保残疾家庭子女给予一次性补助20004000元,2014年我市有9 名残疾学生被普通高校录取,(含高中)累计受益人员达300名。全市初步形成以扶贫效益最大化为取向,以扶贫基地建设为特色,多着并举,多层次、多渠道扶贫的长效机制。

下半年工作思路

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严格执行重残救助人员的统计、申报和资金发放工作,力争做到应保尽保。做好低保家庭中重度残疾人重残补贴金发放和一户多残、依老养残特殊困难家庭的救助金发放工作。扩大重残人员医疗救助对象的范围,扩大残疾人康复项目进入医保报销的范围。密切关注高考、中考新生录取信息,认真做好高中以上残疾学生教育专项补贴调查、统计、上报和发放工作,继续做好评残、换证及发证工作。

提高残疾人医疗康复水平。扎实推进白内障复明手术、6岁以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假肢安装、盲人按摩等项工作。充分发挥乡镇(村)卫生机构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医疗和康复等六位一体综合卫生服务功能,逐步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得到相应的康复服务。启动残疾人成人康复中心建设。

做好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窗口,建立城乡残疾人失业登记制度。逐步实现残疾人就业实名制统计管理。重点统计应届以及往届离校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逐一实名登记造册。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建立和完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充分发挥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市残疾人电脑培训中心作用。逐步建立城乡均等的农村就业服务体系。

继续做好残疾人公共服务工作。以康复中心为载体,分期分批对6岁以下残疾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训练。积极探索农村残疾人托养工作新路径,打造托养中心品牌。规范乡镇托养中心的管理、运行摸式。

进一步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扎实开展无障碍设施改造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定期对乡镇残联理事长、专职委员分期分批培训。做好专职委员考核、续聘工作。进一步加强市残联机关作风建设,深入开展 争创群众满意服务窗口活动,为全市残疾人服务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存在问题和原因

近年来,尽管市委、市政府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做了很大的努力,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全市残疾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分析全市残疾人生存、生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部分残疾人的生存和生活状况令人担忧。一是残疾人享受公共福利优惠仍有差距,除残疾人免费乘坐城市公交车政策得到落实外,用电、用气、通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至今未能到位。二是成人康复亟待加强。三是无障碍环境建设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相当部分城区的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小区、公共服务区、公共交通设施未进行无障碍改造,新建的设施还存在不规范、不系统、不符合无障碍规范要求,信息交流无障碍较为滞后,全社会的无障碍环境尚未形成。

反思我市残疾人工作,存在着许多制约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是人道主义思想普及不够,全社会扶残助残意识不强,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还未得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不强,在个别地方和个别部门领导的头脑中,存在着对残疾人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二是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不强,对照残疾预防进家庭、康复指导进家庭、康复医疗进家庭和康复器具进家庭为内容的康复服务四进家庭目标的实现仍有较大差距。

三是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残联机关人员履行代表、管理、服务职能的能力尚显薄弱,素质有待提高,乡镇、村(社区)残疾人工作者待遇很低,队伍不够稳定,服务残疾人的水平和能力不足。

三。我们的建议:

1.树立新残疾人观念

不断改善残疾人生活,把残疾人作为能够参与社会物质与精神财富创造的劳动者来对待。使他们持久地、平等地、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最终与健康人相融合。加强宣传,倡导爱残助残的社会风尚,努力营造广大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社会氛围,在较大范围内形成对残疾人全新的认同。引导社会公益组织和个人积极投入到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中来。

2.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更加完善的残疾人基础档案。重点掌握残疾人贫困户的生活状况及动态变化,为政府部门落实保障措施提供准确依据。及时将有关情况和数据抄送上级部门。

二是建立独立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推行覆盖全社会的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重点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重点对特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定点和定期的保障。加大各级人大执法、各级政协视察和相关部门定期检查的力度,切实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程度,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三是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和行业建立对残疾人的救助制度。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单位应对残疾人提供优先、优惠、优质的公共服务和救助。

四是劳动就业工作制度化。残疾人的劳动就业是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残联部门的一项主要业务工作。要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成为残疾人的一种长效保障,必须走制度化的路子。

3.政府要加大对残疾人社保工作力度

一是发挥政府在残疾人事业中主导和引导作用。将残疾人社会保障纳入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残疾人保障金的管理,设立专项基金,保障资金按时到位足额的发放。

二是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人。建议政府确定以残联为牵头单位。进行分类保障;同时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信息共享平台,保证牵头单位全面、系统地了解残疾人社会救助情况。

三是积极引导帮助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鼓励广大残疾人自强、自立。对残疾人劳动就业进行统筹规划,支持残疾人参加职业培训,鼓励用人单位对残疾职工开展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积极做好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和后续扶持工作。对农村的残疾人要与农村扶贫相结合,突出针对性、实用性、通俗性、简便性和灵活性,鼓励农村残疾人扩大种植、养殖业的实用技术培训规模,逐步实现残疾人职业培训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为残疾人创造各种就业条件。

四是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支持兴办福利企业。并对做出贡献的给予表扬和表彰。

改善报告【第三篇】

(一)我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二)老龄事业发展保障机制不断健全

1、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政策措施得到较好落实。多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重视老龄工作。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的实施意见》,批准实施了《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各县(区)党委、政府也相应出台了老龄工作的政策、措施。各级、各部门切实抓好老龄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构建老龄社会保障和为老服务体系,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全市老龄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2、投入不断加大。市、县(区)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规模状况逐年增加投入,年市级财政安排老龄工作经费24万元;各县(区)按照每个老年人1元的标准安排老龄工作经费,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了老龄工作的顺利开展。

3、机构逐步健全。全市10县(区)均成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有老龄专职干部25人,其中7个县(区)配备了老龄办专职副主任。全市103个乡(镇)有81个建立了老龄工作机构,有专兼职人员114人;24个社区和居民委员会有23个建立了老龄工作领导小组,有专兼职人员23人。

(三)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稳步推进

全市现有养老服务机构57所,其中,中心敬老院11所,乡镇敬老院41所,社会福利院5所;敬老院工作人员104人,城市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25人,有青年志愿者为老服务队伍25个,其他为老服务组织30个;拥有床位2350张,入住老人1526人。近3年来,累计投入敬老院建设资金2540万元,其中,省级下达1925万元,市级配套230万元,县级配套385万元。全市养老服务机构的硬件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一些地方还配套建设了老年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健身房和门球场等活动场所。部分社区建立了老年医疗、康复中心,为社区老年人开展护理、保健服务。

(四)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得到完善

一是实施贫困老年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全市有享受城镇低保老年人34882人,每人每月发放低保金160元;享受农村低保老年人万人,每人每月发放低保金70元。二是注重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通过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推广老年健康教育,对高龄老人和百岁老人每年开展一次免费体检,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和各县(区)中心医院都设立了老年病门诊、病房和家庭病床,市中医院设立了老年人医疗康复中心,积极为老年病患者开展救治和护理服务。三是进一步保障五保户生活。全市有五保户16081户16724人,五保供养对象占全市农业人口的%,共支出供养金万元。其中:集中供养1387人,占五保户总人数的%,月人均供养达198元,年人均供养水平达2376元;分散供养15337人,占五保户总人数的%,月人均供养达115元,年人均供养水平达1380元。全市城市社会福利院,收养城镇孤寡老人68人,月人均供养达380元。四是对高龄老人给予了更多关怀。各县(区)80周岁至99周岁高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老年保健补贴10至50元不等;对10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每人每月发长寿补贴200元。五是城镇、农村养老保险逐步建立和扩大。今年我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将扩大60%,墨江、澜沧两县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也将展开。“十二五期”间,我市将逐步建立和完善统一规范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和以土地保障、家庭赡养、政府经办为一体的农村养老保险。形成养老保险与低保补助、特困救助、临时性生活救助等救助制度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

二、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养老服务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发展速度较慢、规模较小、形式单一、市场化程度不高、政府投入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远远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实际需求。

(一)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认识有待提高

我市老年人口总量大、增长速度快、独居老人多、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大,居住分散,城市家庭结构正逐步过渡为“四二一型”――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和一个孩子,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日益受到现实条件的冲击,赡养照顾老人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摆在世人面前。面对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新形势,部分领导对统筹养老服务业发展思想认识还不到位,社会有关方面对我市老龄化面临的严峻形势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意识到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与养老设施的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已日益凸现,没有将养老服务工作提到家庭幸福安康、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来加以重视,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

(二)民间资本尚未进入养老服务行业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养老机构建设水平得到提升。但是现有的57处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均为政府创办,目前还没有登记注册的民办养老机构。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使得单纯依靠政府投入和经办来发展养老事业的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国家和省提出了一些诸如“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税费减免等政策优惠原则和鼓励办法,但原则性较强,落实难度较大,导致很多政策无法真正惠及民办养老机构,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办力量的参与和发展。从整个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趋势来看,缺少民间资本的加入,将会成为我市养老服务业体系建设的短板,对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将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

1、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底数不清。对于居家养老老人的服务需求,我市多数社区没有做过详尽的调查,现已设置的服务项目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的满足居家养老老人的需求。

2、缺乏长效的经费保障机制。由于居家养老是一项长效服务工程,具有长期性、连续性,需要政府实行长效资金保障,而我市目前尚未出台保障政策和措施,服务经费没有着落,制约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

3、居家养老硬件设施较缺乏。“星光老年之家”、老年人服务中心、托老所等服务设施还比较缺乏,尤其是在部分城市社区办公用房还未能彻底解决的情况下,社区老年服务硬件设施建设更加困难。由于缺乏强制性规划,新小区不愿配套,老城区难以配套,阻碍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进展。

4、社区医疗服务不能满足需要。老年人对医疗服务有特殊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市多数社区没有专门的社区门诊,老年人日常预防保健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通常都需要到市医院等大型医疗机构进行。社区医疗服务的不足,一方面给老年人的就医带来了不便,增加了老年人的医疗支出,另一方面也占用了医院宝贵的医疗资源。

(四)老年活动场所配套不够

2001年以来,根据民政部实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的统一部署,我市立足社区积极组织实施“星光计划”,在其带动和辐射下,全市各级加大投入,兴建了一批老年活动设施,城镇社区老年人的活动场所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老年人活动场所数量和覆盖率总体较低,且农村和城镇地区差别明显,农村大部分地方老年人处于无组织活动,无活动场地的状况。现有的活动场所,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设施功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管理经费少、活动内容单调等问题,使老年人参与集体活动的愿望得不到很好地满足,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五)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滞后

近两年,我市在加强养老机构规范化管理和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除了少数社会福利机构有为数不多的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外,大量从业人员没有进行过专业培训,未获得从业资质,特别是农村敬老院和民营家政服务机构对养护人员、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明显不足,不少养老机构存在管理不规范、服务不专业等问题。突出表现在:管理人员有热情、有干劲,但缺乏工作经验和管理手段;服务人员肯吃苦、不怕累,但文化水平低、专业知识缺乏,精神慰籍、医疗护理等高深层次助老服务更是匮乏,不具备养老服务护理员的专业资质和执业资格。

三、关于加快发展我市养老服务业的建议

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民政部也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当前,要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导向,抓住机遇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政策、措施,促进我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性

养老服务业是社会发展事业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兴和新型的服务业。发展养老服务业,不仅是解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还是拉动消费、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各级党政领导应从发展养老服务业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和谐建设的重大举措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应当根据我市人口年龄结构状况,把握老龄化趋势,尽快制定和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对市、县(区)、乡、村及社区,分别做出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老年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强分类指导,加大对各级各类养老服务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整个服务业的发展,解决老年人日益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

(二)进一步完善“民办公助”和“公办民营”的政策措施

在不断完善现有养老服务机构并推行“公办民营”的同时,制定出台“民办公助”的政策措施,促进我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国务院、省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应当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紧调研论证,尽早制定出台《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优先供地等方面对养老机构进行扶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参与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扶持政策要争取做到能细化的不笼统宽泛,能量化的不模棱两可,能硬性的不松动懈怠,能创新的不墨守成规。对于已经出台的政策,由于不配套难以落实的,应及时制定配套政策或办法。由于政策之间互相矛盾无法落实的,应由政府指定有关部门予以协调解决。原有扶持政策中不合理的条件限定应予取消。特别是要加强政策资源的整合利用,养老服务业涉及的方面,凡是已有优惠政策的,应允许养老服务业利用。

(三)对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给以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要根据农村老年人口多且居住分散的实际,对农村养老服务问题作出科学规划,加强分类指导,加大投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养老服务体系。认真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涉农、涉老的惠民政策,使改革开放的成果及时惠及农村老人。进一步完善农村敬老院,提高硬件标准,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逐步提高“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创办农村老年公寓,对农村空巢老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赡养、理疗和托管,为农民家庭和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农民工解除后顾之忧。帮助农村健全和完善农村老年协会,建设必要的集会和活动场所,为老有所乐提供条件。同时,还要在广大农村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养老、敬老业绩突出的单位、团体、家庭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营造敬老、爱老、护老的良好氛围。

(四)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是落实经费。每年给予社区“星光老年之家”、老年人服务中心必要的运行经费保障,在生活服务、文体活动、老年教育等方面给予补助;二是引导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家政服务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符合条件的社会服务机构,按照其服务老年人的数量经评估合格后由政府给予资助;三是将社区居家服务人员纳入政府的公益性岗位开发,安排人员就业,并对其进行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保健等为老服务技能培训;四是建立服务信息平台,建立为老服务热线、居家呼叫系统、社区服务便民网等便捷的求助和服务信息沟通渠道,便于老人进行日常咨询和紧急求助。五是尽快在社区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等一体化服务。国务院年6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在我国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应尽快在我市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和推广全科医生制度,引导老年人将医疗保健和小病、常见病在全科医生处就诊,以方便老年人的就医,减轻老年人的医疗费用负担。

(五)加强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工作

针对城镇农村不同的实际情况,将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到老年人活动场所的建设需要,预先做好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用地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建设完善文化、体育等必要的活动设施。各涉老部门和文化、体育、卫生等单位,应深入社区、农村,加强对老年人文体活动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引导各类老年活动场所积极开展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老年文体活动,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六)重视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1、加强对管理部门的领导。对部分涉老管理和服务机构编制不够、人员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应加以配备和完善。

2、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利用高校、职业院校、技校等教育资源,进行养老服务专业培训,有条件的院校应设立养老服务专业。有关机构经劳动部门批准,可以开展养老服务培训业务。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政府免费提供养老服务培训。加强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质量,劳动部门应对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发给资格证书。

3、规范从业人员队伍。经过认定的养老服务机构,从开业之日起,两年内持证上岗率应达到100%。由政府免费提供养老服务专业培训的从业人员,至少要在养老服务机构服务5年。

改善报告【第四篇】

一、加强和改善党群关系,首要的是消除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现在有些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平等竞争,等价交换,一切为了赚钱,过去讲群众观点,为人民服务已经过时了。这种错误认识不可避免地给党员干部价值观念带来了很大冲击,使他们当中一些意志薄弱者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从而淡化甚至放弃群众观点。现在有些现象很值得我们警醒,如有的领导干部心里只想着位子、票子、房子、孩子、车子,忘记了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有的领导干部讲排场,搞攀比,对群众的资财恣意挥霍,名义是开放搞活,实际是劳民伤财;有的领导机关和干部,为了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索拿卡要,加重群众负担;还有的领导干部经不住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走上了腐败堕落的道路,成为人民群众的罪人。这些现象虽然只是个别的,少数的,不能代表党的主流,但它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给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罩上了一层阴影,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和改善党群关系,必须特别注意消除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理想宗旨教育、勤政廉政教育,使他们从思想上摆正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真心实意当好群众的公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权力行使者加以监督和制约,对违纪者要坚决予以查处,从而使他们始终按照人民的意志行使权力,自觉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二、加强和改善党群关系,重点是要解决好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问题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但是,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在利益的分配上,人们不可能处于同一个水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利己主义、“一切向钱看”等思想会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侵蚀一些人的思想。这就向我们尖锐地提出了如何正确对待个人利益的问题,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是让利于民,为民谋利,还是与民争利、侵害民利,这最为群众所关注,也是群众评价我们党风好坏的最实在的东西。我们有的地方的领导干部,为谋取私利,向农民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侵害群众利益,干群关系紧张。群众是最讲实际的,谁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真心实意为他们服务,他们心里最清楚;谁虚情假意地讲为他们服务,而实际上为个人、为自己的小团体谋私利,他们也是不会弄错的。人民群众是从一件件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事情中,从一个个党的组织和党员的实际行动中,来观察、了解和认识我们党的。同志曾经说过:“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做到先民后己,自觉退让,对一些热点问题,如子女就业、升学及住房、建房等问题,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搞特殊化。只要我们多为群众着想,多为群众办事,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谋个人私利,就会得到群众的信任,就会在群众中产生感召力和凝聚力,密切党群关系就有了根基。

三、加强和改善党群关系,关键是要认真抓好监督检查,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说得到,做得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取信于民的根本保证。但一个时期以来,在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中间,重部署号召、轻监督检查的现象突出起来。近年来,各级党组织普遍按照中央的要求,制定了密切党群众关系、勤政廉政的细则或措施,凡是抓好了检查落实的,成效就比较明显。比如,有的地方在清理领导干部违规多处占房、用公款购置和使用手机等工作中,制定了明确的检查验收标准,并通过各种形式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保证了清理工作的质量。但在现实生活中,有措施有要求而无检查落实的现象也是存在的,有的执行制度有头无尾,有的下基层一阵风,热闹一下便冷清下来,引起一些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不信任,个别地方甚至作表面文章,夸夸其谈,出现了新的脱离群众的现象。对于这些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要培养广大党员干部扎实细致,讲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和拖拉作风,要加强监督检查,努力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四、加强和改善党群关系,根本的是要建立必要的制度,拓宽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947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