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3000字]调查报告(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7910

【序言】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3000字]调查报告(优质4篇)”办公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调查报告4300字【第一篇】

近三年来,服装企业每年都在30%速度递增,不断扩充总量,提高质量,成为我市支柱产业。20xx年,我市服装企业还不到20家,如今已注册登记78家,家庭小作访也有30多家,从业人员达9000余人。注册资金也由6000多万元增至亿元(注:民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由50多万元增至170多万元)。其中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有30多家,500万元以上有10家,1000万元以上的有3家,除“鸭鸭”为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外,回圆、大嘴鸭、康和、深傲均获得省著名商标。经济效益上有明显增长,据测算,2019年服装企业总产值亿元,营业收入亿元,工人人均收入8000余元,纳税万元。

特别是私营服装企业已从当初的“拾遗补缺”,发展成为我市经济建设和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去年服装行业纳税就达万元,占我市财政收入的%,真是“三分天下有其一”。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共青城市化建设。一是解决了就业,富裕了群众。前几年,因国有企业效益不景气,许多企业倒闭,致使大量劳动力失业,居民生活非常洁据,工人经常因就业问题到开发区上访。现在个私经济发展起来了,特别是服装行业的兴起,拓宽了就业渠道,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共青现有劳动力已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要,因就业问题上访的事情也少了。二是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近年来,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生产、流通和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分工,加快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看到,我市在发展服装行业上,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了出路,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

近年来,我市服装行业发展迅速,但是许多企业都是在国有企业改革和我市经济短缺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普遍缺乏竞争意识,加入世贸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对共青这种传统产业产生巨大冲击,导致我市服装企业固有的问题和缺陷越来越暴露出来。

我市服装企业多数为租赁企业,主要是租赁厂房、车间等,企业规模较小,且为分散。企业分布情况为:闵家山至鸭鸭大厦一线18家,新村路至金纺路14家,长青路至加油站6家,仿古楼(原老窑场)6家,发展大道4家,共青路至南湖饭店一带17家,另外,北峰区4家,西湖区2家,甘露镇4家,江益镇3家。虽说便于发挥企业灵活机动的优势,但也存在许多弊端。首先是形不成经济规模,服装款式不新颖;再者加工成本居高不下,利润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难以扩大再生产。其次是企业生产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很难同大企业进行产品竞争,往往在大企业的竞争实力面前败下阵来,不少服装企业面临倒闭困境。再是受实力所限,我市大部分企业是从事加工业的,从事贸易的少,经营管理粗放型偏多,与同类 企业争原料、抢订单、拼市场等问题较为严重。

共青服装企业80%以上属于家族式管理模式,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后,其家庭式管理模式和有限地管理能力明显滞后于企业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管理上的欠科学,实质是管理人才的匮乏。全区78户服装企业,经营老板多为羽绒厂一线工人和销售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懂一些服装技能但缺乏管理知识。经调查,全区服装企业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员占就业总人数不到5%,中高级职称管理人员廖廖无几。应说“鸭鸭”集团公司是拥有驰名商标的企业,产品为国家名牌产品,其技术 人才、管理人才与应达到国家品牌产品企业的水准还有一定的差距。问卷调查表明:我市民营企业主要的决策也都是由老板或他的家人做的,拿到正规董事会或股东会上讨论的不到10%。这样的治理结构,管理上容易出漏洞,决策上容易出偏差,不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

问卷调查显示,我市现注册登记服装企业78家,车位数11000多台,现有从业人数9000多人,其中熟练工人只有7500多人,欠缺3000多人。工人的欠缺,导致了企业难以正常生产,也形成不了规模。不仅如此,企业与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劳动力,相互抬扛,致使工人进出自由散慢,不顾企业利益。再加上有个别企业失信于工人,所以劳资纠纷也时有发生。调查中,有这么几件事情足以反映出我市劳动力竞争的恶性循环。去年,我市服装企业对于工人在厂上班每人发120元/年的生活补贴,今年年初,生活补贴一下涨到了300元,这意味着企业无形之中要增加一倍以上的经费开支。

这还不算,企业在生产当中,如果一个组走了几个工人,那这个企业老板得花费800-1000元/个暗中招补熟练工人。如我市某服装企业刚发完工资,第二天却无故走了4个组,一大批订单等着完工,由此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是惨重的。再如共青祥海服饰有限公司,12位工人在未征得老板的同意下擅自离厂,造成该企业订单不能如期完工,做的订单在质量上也严重存在问题,尔后他们竟向厂家索要工资,并向市劳动监察大队起诉,而厂家却因未与工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败诉。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劳动法》落实得不够,《劳动法》规定的基本劳动标准、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尚未建立,工时标准和工资支付标准、社会保障等方面也没有统一措施,因此劳动者与经营者双方的合法权益都得不到有效保障。

由于受历史、社会、资历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我市服装企业经营者总体素质不高,在政治觉悟、知识水平、管理能力、人格素质、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在创业 初期靠胆大闯打天下,用的是一股子蛮劲,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明显的表现出个人素质上的不适应。一个很明显的事情,也是我市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厂家多了,订单来源自然会是个问题,可是共青的某些老板,不顾别人的利益,也不顾整体大局,为了抢人家的订单,竟相降低价格。在调查中反映这么一件事情,我们有一位老板以14元/件的加工费接下了几万件单子,可不到半天,我们的另一位老板得知此事后,晚上找到发单老板住处,竟以9元/件拿走此单,真是笑死了外人,气死了自己人,白白丢掉几十万元。由于自己人的这种不正当竞争,导致了我市服装企业利润甚微,甚至亏损。而致使这一问题产生的另一原因是一部分家庭小作坊,逃避各种税费,低价接单,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调查表明:1-5月份,我市78家服装企业中有60%在明显亏损或潜在亏损。

针对我市企业布局的分散,开发区在城市规划中应统一企业发展格局,特别是在征地、出售土地中,政府合理规划,经营者要明确用地目的,建议今后发展布局为:生产型—外贸型—批零型三线格局。在经营规模上,要引导企业上台阶、上档次,向重点型转移,对具备一定规模的服装企业,鼓励通过向社会募股、向企业员工转让部分股权以及企业兼并、联合、互相参股等形式,引导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再是对于一般加工型企业,引导向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大生产方向发展,增强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有一定产品优势和科技优势、实力较强的企业,应该以产品、资本为纽带,开发新产品,打造新品牌,逐步实现由来料加工型向自产品牌型转移,加速我市服装企业的壮大进程。

目前,我市企业家 族式管理已成为民营经济跃上新台阶的障碍。经调查,全区服装企业中有80%是实行家族式管理,企业管理层中有40%左右的人员属于家族成员或亲属,而企业财务管理权90%左右控制在家族成员手中。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端日趋明显。 对于目前正处于由创业 型向规范型转变的服装企业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了解和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市场运行规则,打破“一人包打天下”的家庭式管理的樊篱,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决策层、经营层和管理层三权分立的治理结构。其次,要强化人才观念,市场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

江苏康博集团公司生产的“波司登”羽绒服品牌形象之所以超之“鸭鸭”,主要一点是他们非常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的培养,他们老总对人才的观点是:“欲创名牌产品必须先塑造名牌员工,名牌产品是企业综合优势的集中体现,而塑造名牌员工,是当今企业放眼未来、超越品牌竞争时空的资源工程。人才是名牌之魂,人才聚,而名牌生。” 我市要发展,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只有大量引进人才,重视人才的培养,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科技含量。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要打破家族的狭隘眼界,必须面向社会招聘和选用人才,充实管理和技术 岗位;建立有效地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使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 人员的报酬和他们的能力水平与实际贡献相适应,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当前,解决我市劳动力市场无序竞争状态,关键在于统一规范。一是结合《劳动法》,实施劳动合同制,政府要形成统一的劳动合同文本;要明确统一的工时标准和工资支付标准;要在劳动监管人员监制下由用人单位与工人签订合同,然后由劳动监管部门颁发《劳务证》,记入电脑实施日常监管。在双方履行合同期间,对无故离岗人员且未经用人单位同意擅自离岗的人员,其他用人单位不得接收,否则接受劳动监管部门处罚。用人单位要及时向服装协会报告用工情况,如实做好用工月报表。从而达到劳务人员持证上岗,合同上岗。二是统一生活补贴标准。对此,可参照省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协会会员大会讨论确定标准,统一标准后,用人单位不得自行更改发放标准,否则按规定处罚。三是大量引进外来劳务人员。行业协会要发挥协调作用,主动了解企业用工情况,及时向企业输送急需人员。同时加强经常性与外界的联系,按需招纳和培训外来劳务人员。

我市服装企业,大部分为加工企业,互相抢接订单问题比较严重。要遏制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制订有效地监督制约机制,形成互相监督、相互制约,违背规则必应受罚的有序竞争环境。再是在企业中开展诚信教育和诚信评比活动,教育企业要以诚经商、以诚待客,形成企业与企业之间互通信息、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对社会反映好的企业颁发“诚信证书”,并在电视台或网站上公开予以表扬,对破坏市场经营秩序,造成不良影响的企业要予以曝光或实施行政处罚。

另外,开发区要建立政府与企业的联络员制度,做好企业的跟踪服务,随时帮助企业处理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当中遇到的问题。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积极主动、协调配合,办事热情周到,手续简便,不推倭、不扯皮、廉洁高效。服装行业协会要发挥“引导、协调、管理、服务”及自律的职能,协调企业之间出现的各种矛盾,达到为服装企业在对国家法律的遵循、产品质量的监督、社会交易纠纷的处理、企业管理和技术 水平的改进和劳动力市场的调节等方面起到沟通、协调、自律、自我服务的作用。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举办服装节或展销会的形式,或者是利用服装行业网站全方位包装和推销企业,把我们的企业推向市场,提高知名度,从而达到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调查报告总结大全【第二篇】

如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信息在这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手机作为一个20世纪末的新事物,从她发展的雏形期作为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走到现在成为一个新的信息载体,在某些方面的优越性已经超过了报纸等其他的媒体。成为了第四媒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将手机作为一个随身必备的物品。而作为当代主力军的大学生们,拥有手机更不是一件稀奇事。为了了解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遍情况、使用效果以及消费情况,本人做了关于小于手机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了解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遍情况、使用效果以及消费情况。

二、调查对象

科学校区的学生

三、调查时间

20__年5月3日————20__年5月10日

四、调查方式

观察法和随机访问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在校大学生所使用的手机品牌、手机功能、消费情况等等。

六、调查结果

(1) 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及品牌分布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所有人都拥有自己的手机,由此可以看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在大学里已不再是新鲜事物了,已开始普及化了。大学生已经成为手机市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者群。就品牌来看,使用品牌比较复杂,诺基亚较多。

(2) 大学生对手机功能的需求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手机功能的需求比较统一,因此使用中低端手机的同学占大多数。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制造的技术不断成熟,手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手机的价格不断下降,这个价位的手机的功能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日常需要,并且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开始成熟,对高端手机有很多理性的认识。

绝大多数学生经常使用的手机功能是打电话、发短信以及上网,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短信的使用已经远远超过了打电话这一的基本功能,并且绝大多数的学生手机都已经开通了上网功能。

(3) 手机消费情况

在学生手机族中,一般同学的每月手机费用在50元以下,而身兼职务的同学,因为日常工作所需,话费较高。

(4) 手机与日常生活

通过调查显示,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不可缺少的物品之一。除了打电话、发短信,上网是手机的必备功能。即使没有电话、不发短信,同学们也会时不时的看看手机,加上方便的上网功能,一些同学便失去了自制力,课堂上也会上网。

七、调查体会

手机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并与电脑网络一样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手机的相关使用和消费中,大学生充分体现了年轻人的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勇于创新,张扬个性的优点。不过也有不足之处,在某些方面,大学生因为缺乏经验,还是不能理智的思考,在手机的使用及消费中没有过于详细的计划,在学习与娱乐中并没有找到切合自己的平衡点,结果浪费了自己的精力与财力。在学习方面,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很弱,因该有意识的进行自我训练,以达到自身能力的提高。

调查报告3800字【第三篇】

一、调查目的: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从教育内部分析,就业难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与高校专业设置调整相对滞后、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结构失衡等诸多方面。大学生就业状况已经成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推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调查时间及地点: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以后工作情况设问

2.针对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许设问3.针对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设问

4.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具有多少程度的影响

三、正文:

今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张膨胀,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社会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深圳富士康公司发生的连续跳楼事件,在人们为那些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时候,也更加关注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解决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难问题、生活难等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只有真正的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安定,才能能真正把知识变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实力发展。

首先,“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在以前虽然不同程度上也划分过一定阶级、一定人群,但还没有把大学生纳入其列,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生活难等问题的日益加剧、形式的更加严峻,无形中把大学生划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之列,“毕业即失业”的言论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存在的许许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视态度和歧视行为,使大学生弱视群体无法获得平等的就业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公平竞争的资格,也引发了种种社会冲突和矛盾。

据国家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就连续八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20xx年212万、20xx年280万、20xx年333万、20xx年413万、20xx年495万、20xx年559万、20xx年610万、20xx年631万,从详细数据观察,可见毕业生的人数程猛增趋势,八年累计3533万,而据教育部门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20xx年毕业生就业率仅为35%,加之以往毕业还没有就业的学生,并且不考虑虚假就业信息的存在,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就业形势是多么严峻,如此庞大的基数已形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以往的毕业生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之下,又一拨的人群又加之到来,紧缺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上更显得前仆后继。虽然许多的企业面临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岗位都是普工岗位,整个社会都在鼓励大学生下基层,从基础干起,但这又与上学最终的初衷相违背,从而甚至形成了教育无用论的局面。以至于他们高不成低不就,从而走向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

其次,之所以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方面许多的大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实际经验,动手能力极差。在具体的工作中胜任不了领导交给的任务,且怨天尤人;另一方面,大学生中也存在错误的就业观念许多大学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始终以“天之骄子”身份自居,姿态过高,对自身和现实缺乏准确的评估,缺乏正确的就业心态。这些都要求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修炼与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发展理念,要认清自身的现状,不能太急功近利,合理地降低就业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要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动寻找就业之路。

另外,出现这样现状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企业。自20xx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余波逐渐隐退,就业形式大大回暖。许多的企业虽面临用工荒的窘态,但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经验歧视和性别等歧视甚是严重,不能提供合理的平台。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缺乏培养人才、留用人才的经营理念,以至于眼睁睁的看着人才流失。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薪酬不合理、所提供的岗位不匹配、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许多企业对毕业生总是挑三拣四,提出一些十分苛刻的就业协议条款,擅自延长试用期,无偿地占有毕业生的劳动成果。国家虽在这一方面加大力度规范、调整,但企业配合不积极。如果说每个企业的薪资都和公务员、事业性单位员工基本工资相持平,并为每位员工依法办理象公务员所享有的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切实做好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这样的话他们就不会再与公务员做对比、追求公务员之路现象就会隐退,从而脚踏实地的为企业服务。

除此之外,大学生最低生活得不到保障,政府机制不够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和生活难的问题。现在无论是对农民还是到国家干部、公务员等不同群体都制定落实了相关保障措施:像公务员他们拥有相对较高的待遇、完善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农民也逐步推行养老保险,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给生活困难户发有低保补贴。而未就业大学生呢?什么都没有,成为一个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对此国家在以人为本的情况下也应当制定未就业大学生相关保障体系,以促进社会均衡、和谐发展、推进社会注意建设。

另据调查,有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虽然都有着自行创业的激情,但绝大部分都被这样那样的困难所限制。国家、政府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优抚。但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机制还不够完善,在政策上还存在程序复杂化等多方面问题。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国家、政府应当加大创业资金投放,政策优抚等。应从政策上支持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有志创业的青年学生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创业培训、帮助其融资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切实解决创业资金、技术等问题。

最后,我认为,要切实解决好这些毕业生,这就要求无论是那个行业、那个部门都要形成一定的就业比例。政府应一方面规范、提高企业各项劳动保障制度,吸取一部分人群;另一方面政府诸多职能部门也要有计划、有需要地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企业要有长远的眼光,努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一个可以为企业带来活力与生产力的团体,而不是只把大学生当做劳动力。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我们不能在心里把自己看做是需要社会照顾的弱势群体,我们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牢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努力学习和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要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只有我们拥有真正的能力和实力,才能被社会和企业所接受,才能创造我们自己人生的辉煌!

四、实践调查结果:

(一)、毕业后工作期望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至目前我们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来源,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据我们从300份调查

统计得出: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想换2份以上工作。

(二)、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望

大约97%的毕业生表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相应的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中最希望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晋升和出国深造总共只占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质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

从中我们深深体会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不能再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争取日后能早日适应社会。

(三)、就业信息和途径

通过调查毕业生在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分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分别达到了36%和2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与招聘单位能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求职技巧也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在学校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的确是很有必要性。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网站和校园招聘大会的形式能比较容易获得当时的就业信息。但他们同时表示校园招聘大会实际效用不大,渐渐兴起的网络求职和传统的人

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而效仿国际的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就业亦占有一定的比重。

(四)、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看到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三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大概10%的人大一就开始考虑,剩下的人则在大四或毕业时才开始考虑。在高校职业规划选项中,只有约11%的人知道职业规划并知道怎样规划,而59%的人则不了解职业规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几届大学毕业生中,绝大部分的人在大学里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而且,绝大部分人表示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9%的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相关的讲座表示满意,但同时有25%的人表示当时学校根本无此项服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各高校还未普及,而且课程质量普遍不高,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相关讲座,以及提高提供就业指导质量应该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调查报告3300字【第四篇】

相城区作为苏州市区的北大门,自20xx年建区以来,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水城、花城、商城和最佳生态休闲人居城 的城市建设理念已深入人心,相城区正实现从偏僻农村向现代都市的华丽转变。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城乡农贸市场也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市场建设基本情况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相城区目前有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只,总面积85800平方米,摊位600只,门面300间,另有棚顶和室内农贸市场42只,其中棚顶市场9只,占农贸市场总数的%,室内农贸市场33只,占农贸市场总数的%。这些市场中县城以上零售农贸市场1只,镇级零售农贸市场10只,村级(社区农贸市场31只。这42只农贸市场共计经营面积为91280平方米,共设计摊位数为2422只,共有各类门面房477间。

随着城市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区、镇二级政府加大了对农贸市场建设投入,特别是自20xx年以来,相城区加大了对城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力度。20xx年以前完成了对镇级农贸市场的第一轮升级改造,基本解决了镇级农贸市场从棚顶敞开式市场到室内市场的巨大转变,而且各个市场的场内经营面积和摊位布局得到了较大提升和优化。20xx年起相城区率先对村级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计划用三年时间通过新建和改建的方法升级改造村级农贸市场34只,截止20xx年8月相城区已完成了32只村级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任务。这些村级农贸市场通过升级改造,硬件条件得到了优化,超过50%的棚顶式市场升级为室内市场,场内摊位布局更趋合理,同时明确了市场主办方的责任,调整了市场管理员队伍,使市场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着实方便了城乡群众日常生活需求。

农贸市场管理情况

由于农贸市场建设资金投入较大,且投入产出回报率低,加上农贸市场作为公众聚集场所,对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要求较高,导致社会力量不愿意参与到农贸市场的建设中来,因此相城区的农贸市场主办者主要以镇村二级集体为主,相城区43家市场中,只有1家是私人投资建设。

通过几年来对城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镇一级农贸市场的消防、食品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市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各项管理制度得到了完善,尤其是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得到了较好落实。每个镇级农贸市场都在建造或改造过程中按照要求配备了消防栓和灭火器等消防器材,都有专门的食品检测室,配备了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落实了专门的责任人。目前相城区11家镇级农贸市场都是星级文明诚信市场,陆慕农贸市场还获得了五星级农贸市场的荣誉称号。

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从业人员

批发市场共有从业人员1200名,其中农民1180名,占总数的%。农贸市场内经营户从业人员共有2295名,其中农民1767名,下岗工人228名,其他300名,占比分别为77%、10%和13%。农民是农贸市场内从业人员的主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在没有更好生存技能的情况下,在农贸市场内寻找就业谋生机会。乡村农贸市场在方便群众生活的同时,更为一部分失地农民提供了生活保障,起到了为政府解决就业难题,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经营规模

通过多年的不断升级改造,相城区亦出现了一批规模型的农贸市场。从市场成交额看,20xx年相城区年成交额超过亿元的市场有4只,占总数的%,分别是生态园批发市场,陆慕市场、渭塘市场和黄埭市场;年成交额5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的市场有5只,占总数的%。从农贸市场经营面积大小看,经营面积5000平方米(含以上的有5只,占总数的12%;经营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5000平方米以下的市场有5只,占总数的12%。从市场经营从业人员看,生态园批发市场有1200名经营从业人员,农贸市场内从业人员超过100人的市场有6只,占总数的%。

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人口集聚增长效益,还将培育出一批规模型的农贸市场,从而进一步带动市场周边的商业发展。

肉、菜、鱼重点商品销售情况

xx年猪肉、蔬菜、水产三类重点农产品年成交量情况。20xx年生态园批发市场猪肉销售总量为20700吨,其中产自本省外市的为2700吨,占总量的13%,产自外省的为18000吨,占总量的87%;蔬菜年成交量为12700吨,其中本省外市的为37000吨,占总量的29%,产自外省的为9000吨,占总量的71%;鱼年成交量为1200吨,其中产自本市的为100吨,占总量的%,本省外市的为200吨,占总量的%,外省的为900吨,占总量的75%。

xx年相城区农贸市场共销售猪肉15829吨,其中从批发市场进货总量为13407吨,占销售总量的%,通过屠宰场途径进货量为1387吨,占销售总量的%,其他途径进货为1035吨,占销售总量的%;20xx年农贸市场蔬菜进货总量为23639吨,其中从批发市场进货量为18086吨,占销售总量的%,场地挂钩为1693吨,占销售总量的%,其他途径进货量为3880吨,占销售总量的%;鱼进货总量为9564吨,其中批发市场进货量为6850吨,占销售总量的%,场地挂钩为1686吨,占销售总量的%,其他途径进货量为928吨,占销售总量的%。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批发市场是农贸市场肉、菜、鱼等重点农产品的主要货源,农贸市场与生产基地直接挂钩的量比重不高,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自产自销的情况将更加萎缩。

当前市场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不足

尽管相城区建区以来农贸市场的数量和规模得到了较大发展,在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要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们应当看到当前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而且有些问题必须引起政府重视。

缺少农贸市场专项规划

农贸市场建设应当城市建设规划同步,坚持规划先行。没有经过规划,必然导致建设的无序。相城区目前还没有关于农贸市场建设布局的专题规划方案,一些地方出现了农贸市场总量过剩,发展过快,有些是重复建设的情况。就目前场内摊位和门店的经营情况看,居住人口没有多大变化,但市场在成倍增长,加上各类超市、大卖场的急速开设扩张,必然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表面上是方便了消费者,但对开设市场的主办方造成了土地资源和经费浪费等诸多不利因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能协调发展。随着摊位和门店的空闲数量增多,管理成本也随之增大,目前有一部分农贸市场存在大而空、中看不中用的情况,市场内摊位空置率达到50%以上,不仅造成极大浪费,群众有意见,而且还为市场后序运作带来一系列难题。

现有市场布局与城市发展不相协调

农贸市场与居民生活区不配套。在相城区许多居住区离现有农贸市场距离较远,群众买菜不方便。这一情况导致在一些小区内出现了不少无照经营农副产品的车库店和马路流动摊,不仅影响城市形象,而且还带来了食品安全隐患。

盲目追求建设规模。近年来建设的一些农贸市场越造越大,市场使用率低,华而不实。农贸市场建设不应过分追求规模,而应充分考虑便民性,坚持规模适中,布局合理,经营项目齐全,倡导市场内适度竞争。

农贸市场企业化登记率不高

相城区42只农贸市场进行企业化登记的农贸市场共有17家,占总数的%。其中镇级农贸市场都是经过合法审批的,权证手续齐全,因此11家镇级以上农贸市场都有营业执照,但不少村级农贸市场因为历史形成,事前没有取得合法用地审批手续,不具备办理营业执照所必须的产权证明手续,无法办理营业执照,给今后市场管理带来了难题。

村级农贸市场管理不到位

大部分村级农贸市场由于规模较小,无法给市场主办方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甚至是只有投入不见回报,导致一些市场主办方对市场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部分村级农贸市场都没有配备专职市场管理人员,存在物业管理、食品安全检测议器等方面的空白,整个市场处于脏、差、乱的状况,极易产生食品安全等事故。通过调查发现,相城区各类农贸市场的管理力量不强,42只农贸市场共有管理人员137名,平均每个市场只有名,管理人员存在 一高 和 二低 的情况,即表现在年龄偏高,文化素质和工资待遇偏低的情况,导致这支管理队伍有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20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