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管理评审报告【推荐5篇】
【导言】此例“内部管理评审报告【推荐5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管理评审汇报材料【第一篇】
第一条为加强对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组织领导,规范评审委员会的评审行为,坚持科学地、全面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和业绩,建立科学、合理、客观、规范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机制,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评审委员会的组建
第二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是职称评审的权威组织,由政府人事(职改)部门批准组建。评委会包括:正高级评委会、副高级评委会、中级评委会和初级评委会。各级各专业评委会在省职称改革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第三条评委会的组建权限
1.高级(含正高级)评委会,由省人事(职改)部门批准组建,报国家人事部备案。
2.中级评委会,由省直各部门和各市人事(职改)部门批准组建,报省职改办备案。评审数量较少的专业,一般由省行业主管部门组建,各市不再另行组建。
3.初级评委会,由县级以上人事(职改)部门批准组建,并报上一级人事(职改)部门备案。
第四条评委会的组建原则
1.按专业组建原则。评委会的组建,原则上按二级学科划分的专业组建。按专业组建确有困难的,可按相近专业组建。
2.同行专家评审原则。评委会委员必须由本专业具有相应的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家组成。
3.评审委员人选备案原则。委员人选必须是进入评委库人员,未进入评委库的人员不得担任评审委员。
4.国家机关行政领导一般不参加评委会;已达到离退休年龄的人员,原则上不再担任评委。
第五条评委会的组建方法
1.建立“评委库”。各级各系列或专业都要建立“评委库”。高级“评委库”设在省职改办。中、初级“评委库”设在市、县人事职政部门或专业主管部门职改办。入库人选由专业部门推荐,或自荐并经专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经人事(职改)部门批准,进入评委库。评委库的人员数量一般应是评委会委员人数的三倍左右。入库人员,由人事(职改)部门颁发入库人员通知书。入库人员原则上每三年调整一次,调整数量一般不少于入库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
2.评审委员会产生方法。入库人员确定后,由专业主管部门职改办将入库人员的基本情况(见附表一《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预选委员登记表》)按要求录入微机,并将软盘报省职改办。高级评委会开评前一周内,由省职改办会同系列(专业)主管部门职改办采取随机抽取的方法,抽取本年度专业考核评议组成员,组成考核评议组,然后再从专业考核评议组中分别抽取评委会成员人选,评委会人选中,青年委员不少于三分之一。中、初级评委会人选的产生方法,参照高评委会人选产生的方法执行。
3.评委会由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一至二人,委员若干人组成。评委会下设若干学科评议组,每组不得少于三人。学科评议组设组长,一般由评委会委员兼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学科组长由人事(职改)部门提名。
4.评审委员会的批准。各级评委会人选产生后,按照评委会的组建权限,由相应的人事部门职改办批准,相应的评委会办事机构通知到有关评委成员。评委会名单不得对外公布。
第六条评委会委员数量要求
1.高级评委会由17名委员组成,出席会议的委员不得少于13人(按相近专业组建的不得少于15人)。
2.中级评委会由15名委员组成,出席会议的委员不得少于11人(按相近专业组建的不少于13人)。
3.初级评委会由11名委员组成,出席会议委员不得少于7人。
第七条评委会委员技术职务要求
I.正高级评委会委员必须具有本专业正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副高级评委会委员必须具有本专业副高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一般不少于委员人数的二分之一。
3.中级评委会委员必须具有中级以上本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务任职资格的一般不少于委员人数的二分之一。
4.初级评委会委员必须具有中级以上本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八条评委会委员送选的基本条件
1.高级评委会委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1)坚持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德。
(2)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担任本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两年以上,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任现职以来,公开出版过有较高水平的论著或专著,或获得过省部级二、三等奖以上自然科学或一、二等社会科学奖励,或授予省以上专家称号。
(3)学术造诣深,知识面广,在本专业同行专家中有较高的知名度,熟悉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现状和理论研究动态。
(4)政策观念强,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能认真履行职责,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评审纪律,热心资格评定工作。
(5)精力充沛,身体健康,在聘期内有参加评定工作的时间和精力。
2.中、初级评委会委员,参照上述条件送选。
第九条评委会的评审权限
各级各专业评委会,只具有评审本专业本级或低于本级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权限。凡跨专业、越级别评审的,评审结果一律无效。
第三章评审工作程序和方法
第十条评审工作是职称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评委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和业绩必须进行科学、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格规范的评审程序、民主公正的评审方法、客观科学的评价手段,是评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十一条开好评审工作预备会议
评审工作预备会议,由评委会办事机构组织实施,主要内容:
1.宣布评委会委员名单,通过人事(职改)部门提名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学科评议组组长名单,明确学科组的划分。
2.汇报评审会议的准备工作情况,包括:参评人员和答辩人员的数量;申报资格的审查和评审材料的审核;会议议程、方法和时问的安排;评审材料和答辩人员的分组;会议所需资料的准备等情况。
3.传达上级职改部门对评审工作的要求,组织学习评审条件和有关政策性文件,熟悉有关政策和评审标准,提出工作纪律等。
4.评委会主任委员对全体委员提出有关注意事项和要求。
第十二条评审工作的方法步骤
评审工作由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主持。按照审阅材料、量化记分、组织答辩、民主评议、投票表决的步骤组织实施:
1.学科评议组进行评议
学科评议组的评议工作,由组长负责按以下方法实施:
(1)确定量化评审记分分值的评定标准。要依据本学科或本专业技术人员所担负工作的性质参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量化评价表》(附表二)确定分值标准。
(2)认真审阅材料。
(3)组织答辩。答辩工作通常由评议组组织实施。答辩人员较少的,可由评委会统一组织实施。具体方法及内容:
①答辩人员范围:申报评审正高级和破格申报晋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凡无故不参加答辩者,视为自行放弃参评资格。
②答辩顺序采取抽签决定。
③答辩时间每人不少于15分钟。其中,本人述职5分钟,提问答辩10分钟。
④提问内容由评议组研究确定,重点考核其专业知识、工作业绩、学术水平和获奖成果及论文、论著等情况。
⑤对答辩人员答辩水平的评价,共分为三个档次:优秀、合格、不合格。档次的评定要由评议组集体研究确定,评价档次要记入本人评审表内,作为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4)进行量化记分。由学科评议组主审人依据评审材料和答辩情况,按照量化记分标准,分项目内容确定的分值,作为本评议组和评委会全体会议投票表决的主要参考依据。
(5)小组综合评议。各评议组在审阅申报材料、进行答辩和量化评价的基础上,根据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中规定的要求,进行公正、客观的评审,确定向评审委员会推荐评审上报的专业技术人员,并形成书面材料由学科组组长向评委会汇报。不设评议组的由评委会负责上述工作。
2.学科评议组向评委会主任、副主任汇报,解决有争议的问题,平衡各组对标准的掌握,研究答复疑难问题。
3.召开评委会全体会议
评委会主任委员适时组织召开评议组长会议,把握各组评议进度和评议情况,在各评议组评议意见成熟的基础上,按以下程序召开评委会全体会议:
(1)大会听取各评议组初审意见的汇报。各评议组对本组每个参评人员的综合评价意见向大会作简明扼要的汇报。
(2)大会对各组的评议意见进行充分酝酿、讨论,形成相对统一的评议意见。
(3)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投票表决应在大会评议意见相对集中统一的基础上进行。投票表决必须遵循的原则:①出席评委会的评审委员必须达到规定的人数,(评委委员在投票表决时,不准投“弃权”票)投票结果方为有效;②非评审委员不得参加投票表决;③出席评委会的委员不得代替未出席评委会的委员投票;④凡同意票达到出席评审会议委员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者,视为评审通过;⑤对未通过人员不得进行复议表决;⑥投票表决前,主任委员必须明确有关注意事项和纪律要求;⑦必须健全验票、唱票、记票、监票工作机制。要从出席评委会的委员中,推举四名委员和职改办工作人员共同负责评审表决票的清点、检验和统计工作。
(4)公布表决结果。评审表决票清点、检验和统计工作结束后,主任委员当场公布表决结果。全体委员对统计工作无异议后,由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签字。
4.填写评议、评审意见
(1)评议组组长负责将本组评议意见和对答辩人员的评价意见填入申报人员的评审表内,并由组长签字。
(2)评委会将评审表决结果填入评审表内,由主任委员签字或用印,并加盖评委会印章。
第十三条做好评审工作总结
主任委员对评委会的评审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第十四条整理评委会评审会议纪要和撰写评审工作总结报评审会议结束后,各评委会的管理机构要及时整理好评审会议纪要和撰写评审工作总结报告。
1.评审会议纪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会议时间、地点、出席会议的委员、列席人员和记录人的姓名、职务、本次参评人数、会议议程、评议意见摘要、评审表决结果、评审表决票、汇总票等。
2.评审工作总结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会议的起止时问、地点、出席委员人数、参评人数、会议议程及采取的方法步骤;评审表决结果(包括评审通过人员和未通过的人员)、评审会议纪要、评审通过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含软盘)以及本次评审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对职称工作的建议。
第十五条送审报批
评审工作结束后七日内,由各职改办将有关材料报送上一级职改部门审批。
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批权限:
(1)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由省职改办审批并印发任职资格通知;
(2)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报省职改办审核批复后,由各市、省直各主管部门职改办审批并印发任职资格通知;
(3)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由县(市)级主管部门职改办审批并印发任职资格通知。
2.须报送的审核、审批材料:
(1)评委会评审工作总结报告;
(2)评委会评审会议纪要;
(3)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量化记分表》和表决汇总票;
(4)评审通过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含软盘);
(5)评审通过人员任职资格评审表;
(6)主管部门出具的评审委托函。
第十六条评审材料退档与归档
1.审核报批工作结束后,各职改办要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做好申报材料的清点、退档工作。
2.各职改办要按照档案管理规则,及时将评审会议有关资料分门别类进行归档。
第四章评审工作纪律
第十七条评委会必须严格按本办法实施,执行国家和省颁发的各专业职务条例和有关方针、政策。
第十八条评委会应遵循“公平、公正、准确”的原则,严格掌握标准条件,保证评审质量。
第十九条严格遵守保密纪律,评审期问和评审结束后,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泄露评委会讨论、评议情况。
第二十条在评审评委亲属的专业技术资格时,该评委应主动回避或被告知回避。
第二十一条对因违纪而造成不良后果的委员,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直到取消其委员资格。
第五章评委会的调整与培训
第二十二条评委会的调整
1.评委会原则上每年调整一次,调整的委员数量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评委会委员原则上不能连任三年。
2.办理了离、退休手续的,一般不再任评审委员。
第二十三条培训
1.培训工作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培训重点是评委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
2.培训组织工作:省职改办负责对省高级评委会主任委员的培训。省直、各市职改办负责对中、初级评委会主任委员的培训。
3.培训工作采取讲课、交流、研讨等方式,提高政策业务水平,完善评审方法,提高评审质量。
第六章办事机构的职责
第二十四条各级各专业评委会的办事机构,为专业部门职改办。
第二十五条各专业评委会办事机构的职责是:
1、评审会议的组织准备。包括:评审材料的审核、会议资料的准备、工作日程的安排、时间地点的确定、食宿和车辆保障等事宜。
2、评审预备会议的召开。(1)宣布评委会委员组成及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名单和学科评议组的划分;(2)颁发聘书;(3)汇报评审会议的准备工作情况;(4)传达上级职改会议精神和有关要求;(5)组织学习职称条例、评审条件和有关政策性文件等。
3、评审材料、会议资料、办公用品的管理、发放、回收以及评审答辩和投票表决等服务保障和监督管理工作。
4、评审会议的记录、纪要整理;查验学科评审组评议意见的填写情况,评委会评审意见、评审结果和印章用印手续及起草评审会议工作总结报告等。
管理评审报告【第二篇】
公司自建立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至今,始终保持着有效的运行状态,其产品、活动及服务实现过程中,环境因素及危险源均得到有效辨识与**,各项管理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基本满足公司持续发展需求。现将体系运行情况及改进方面向评审组作如下汇报,并为管理评审决策输入可靠依据。
一、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建立情况
公司年初开始筹划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5月完成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的初稿,并于5月31日经总经理批准。共建立了Q/TEG6800—20xx《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汇编》和30项作业文件。
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制中,按照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对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要求进行了描述,规定了各部门的职责及各个过程的**。在后续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运行过程中,本着持续改进的原则,对文件进一步完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使得公司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得到稳步提高。
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
公司的环境和职业健康方针是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包括员工**),并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的,体现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
三个承诺:
一是满足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
二是持续改进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三是做到预防污染的承诺,并且为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制定提供了框架。方针突出了安全、环保、遵规守法重要性,体现了企业的宗旨,融入了公司的“十二五”发展规划。
从体系运行的情况来看,我公司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比较适宜。
三、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实现情况
今年公司共制定环境目标7个,职业健康安全目标4个,其中:
环境目标:公司废水、噪音、粉尘排放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危险废物交由具有资质的厂商定期集中处置。对于办公类能源消耗方面,由于改建扩等原因,正常的生产与办公水电消耗暂时无法统计、分析。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1—9月份公司无**、重伤事故发生,无火灾事故发生,新增职业病人数为零,发生轻伤事故1起,安全事件8起,刑事、治安案件1起。
通过以上数据,说明环境方面关于能源消耗方面缺失统计,职业健康安全方面关于刑事、治安目标未完成,年轻伤
人数虽**在1人以内,但安全事件发生较多。公司将对明年能源消耗方面的目标重新调整并加强统计,对职业健康安全运行过程加强**,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生产现场的安全检查以及对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
四、内部审核情况
内部审核的有效实施,是评价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最佳途径,也是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必要**。公司依据各体系覆盖部门所承担的条款要素,**3个审核小组,于20xx年9月22日至23日分别对公司高层**和13个部门实施内部审核。
此次内部审核共开具一般不符合项1x项,涉及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标准要素6项。提出34项改进项,并对上述不符合及改进项提出整改要求,截止10月10日,所有的不符合项已全部关闭。
通过审核收集的证据表明,公司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基本持续有效。其审核过程,进一步加深了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对体系文件和标准的理解,也同时提高了公司内审人员审核水平与技能。
五、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通过今年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公司的安全环保管理在以下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1、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体系不断完善
公司今年成立了双体系认证工作组,发布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汇编》,质量安全部在年初安全责任书的基础上,制定了《20xx年公司及各部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运行当中,质量安全部对各部门的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确保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基本完成。
2、人力资源**方面
目前,在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受控范围内共配置管理人员138人、工程技术人员148人,其中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共8人。公司加强员工技能鉴定、生产工人与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员工的实际岗位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20xx年1月份以来累计252人全部经过岗位能力评定,其中绝大部分满足了任职岗位能力要求并予以任职。20xx年截止9月份累计共完成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内部培训17期,培训人数479人次。完成外部培训7期,培训人数50人次。通过培训有效满足了生产经营对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的要求。
3、职业健康**方面
今年9月份公司发布了《关于规范职业危害作业人员上岗前及离岗时体检工作的通知》,截止9月底,已对2人进行了岗前职业危害健康体检。9月1日,质量安全部共**对75名职业危害作业人员进行了20xx年职业危害在岗体检。
管理评审报告【第三篇】
根据管理评审计划安排,xx公司于10月20日召开了管理评审会议。会议由矿长xx同志主持,各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由管理者**xx同志总结了本公司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以来的实施运行情况,体系覆盖的主要部门负责人就各自负责的重要工作以及资源和改进需求分别作了发言。会议对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指标贯彻实施情况以及三个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评审。
根据管理评审会议内容和最高管理者的总结形成如下报告。
一、评审认为本公司质量和环境方针初步被员工理解,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较好地贯彻实施。质量和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体现了方针的要求,且符合实际、切实可行。运行实践表明两个体系的方针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实施。
环境目标(详见方案)已基本完成。
公司质量和环境方针目标是比较适应、充分和有效的。
二、评审认为公司建立的文化件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能够实施和保持,识别和获取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能贯彻执行;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了识别评价,并得到了较好的**;员工的环境意识均有了明显的增强,从事各项工作的能力也有新的提高;公司初步形成了相关方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能力,基本形成了持续改进的机制。
评审认为体系建立实施以来,公司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基础工作得到了加强,文件**进一步规范,环境有了新绩效。经上级****监测,生活的废水、废气、噪声排放均达到了规定的排放标准。至今为止未发生任何大小事故。
评审认为本公司建立的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良好,是比较充分、适宜和有效的,基本能满足GB/T19001—2000、GB/T标准和本公司方针目标的要求,适应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的需求,达到了认证的条件,可提请第三方认证审核。
三、管理评审认为通过贯标认证、体系运行,质量和环境各项工作有了较大进步,但在对标准的深入理解、节约资源能源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需努力加以改进,会议决定重点改进以下工作:
1、针对目前应急演练实施条件制约的情况,今后可根据标准要求进行适宜的模拟演练。
2、今后应由生产科、开运科、防突科提供油脂消耗的统计,服务公司进行水的消耗统计。
3、应明确质量办服务范围、相应的考核**及人员配备问题,要求各部门相关的质量文件必须及时上报质量办,会后提交矿**议决。
4、对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运行中的文件和记录的编号进行**的规定。
管理评审汇报材料【第四篇】
[关键词]检测实验室;管理评审
检测实验室管理评审是对实现预定的质量管理目标的评价和审定,是保证实验室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是应对实验室内外各种要素变化的重要措施。通过管理评审,能进一步理清实验室的管理思路,明确实验室的管理重点和要求,使实验室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改进,最大限度地提升实验室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使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更能满足广大客户服务的需要,从而不断增强实验室的综合竟争力。目前,一些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检测实验室由于工作人员紧张,业务任务较重,加上对管理评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管理评审工作只作为应付检查的表面文章,管理评审输入材料千遍一律,管理评审会议是众口一词,管理评审报告是满篇套话,纠正措施流于形式、华而不实,不能切实地改进质量体系,实现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成为质量管理工作中的花架子。本文对实验室如何开展管理评审工作进行一些描述。
1、明确目标,制定全员参与的年度管理评审计划
质量体系管理评审分为定期和不定期评审,一般来讲,为了方便工作,进行定期评审(按照评审准则规定要附加审核的例外)。定期质量体系管理评审周期是一年一次,一般在年末各项重要质量活动结束之后开展。这项工作不是临时动员,仓促上阵,而是按照程序、有计划、有准备的重要质量活动。因此制定一个比较科学的年初的年度管理评审计划就非常重要,尤其是对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检测实验室来讲,有些部门的管理不纳入质量体系的管理,平时的工作质量没有进行质量控制,做好管理评审工作显得更是关键。
年度管理评审计划可以结合本实验室年度工作计划或质量管理工作年度工作计划展开,应该包含评审目的、评审内容及重点关注、评审输入材料责任人员、编写要求及完成期限、初定评审日期等。计划的制定可以使在管理评审的准备过程中,能针对实验室质量管理目标和要求,强化事先调查,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管理评审输入材料的质量,切实解决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难点和问题。
质量体系的管理评审需要全员参与,同样管理评审工作也离不开全体员工的支持,只有层层动员,发挥每一个人的主动性,让大家积极参与到质量体系的管理中来,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质量体系的缺陷。因此在制定年度管理评审计划时尽量明确每一位成员应负的工作与责任,将管理评审工作分解到每一个人。只有实验室成员认识到自己在实验室中的重要位置,从内心地积极参与质量管理,这样才更能提高管理评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突出重点,编写清晰、简明的管理评审输入材料
管理评审的输入材料一般分为以下十个方面(不限于):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和预防措施;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客户的反馈;投诉;其他相关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资源及员工培训(含日常管理会议中有关议题的研究)。这十个方面应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有重点的进行分析和评价,不要面面俱到,流于形式。输入材料不是总结报告,而是对质量体系运行的实实在在的分析和评价,是改进质量体系的重要提议,所以只要说清质量体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和改进要求就可以了。编写输入材料时语言应当简洁明了,层次清晰,不要拘泥于固定格式,也不追求篇幅长短,有多少内容就写多少内容。
3、细化会议程序,简洁、高效地开好管理评审会议
管理评审会议由最高管理者主持、管理层、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参加会议。管理评审议程通常为:(1)最高管理者宣布管理评审会议开始;(2)质量负责人汇报本评审周期内质量体系运行情况;(3)各相关责任人汇报专题核查报告;(4)与会人员讨论、研究、分析各项报告内容,并提出相关处理建议;(5)最高管理者对质量体系适用性和有效性作出结论,确定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管理评审会议前质量负责人应该对输入材料进行梳理,对公文议题进行提炼和筛选,制定恰当的管理评审会议议程,尽可能将会议评审要点或内容印发给参加评审会议的人员,让大家有充分的时间准备,从而节省会议的时间,提高评审效率,千万不能搞成座谈会、茶话的形式,变成形式上的评审活动。
4、确定整改要求,编制充分、有效的管理评审报告
管理评审会议后,质量负责人应根据管理评审会议记录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是浓缩本次管理评审活动的重要文件,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由最高管理者签署后依照执行。管理评审报告一般包括实验室管理评审概况,对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及效果的综合评价,实验室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针对实验室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情况。质量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整改措施完成的要求和时限等。
5、强化检查验证。确保管理评审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管理评审报告经最高管理者审批后,由质量负责人分发妻各部门,由各部门负责人组织实施,按相应程序进行整改。质量管理部门应强化对整改措施的检查和控制,对整改的效果进行验证,是否达到改进的目的。质量管理部门对整改措施应制定检查计划,加强督促,对于未能按要求完成的整改措施,要分析原因,严肃查处,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对于完成的整改措施要尽快按排效果验证,对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验证,应排出验证计划或时间表,分阶段分析和总结。整改措施完成及效果验证均形成材料,并作为下一次管理评审的重要输入材料。
6、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要做好管理评审工作还要重点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领导的重视,要开发最高管理者,让最高管理者用质量管理的理念来管理单位的务项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管理评审输入材料的深度,管理评审输入的材料不能顾及面子泛泛而谈,避重就轻,停留在表面,这样起不到很好的效果。要涉及到质量管理中的难点和薄弱点,要让管理评审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加大力度进行整改和验证,单位要形成管理制度,对发现的问题要有措施,不能浮在表面,这样只会形成重复的管理评审工作,而不能对体系持续有效的改进。
开展管理评审工作是解决质量体系运行中的重要问题,使整个质量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适应性持续有效,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能够充分实现。在管理评审中一定要注重实效,不苟求形式,把握住管理评审的各个环节,以达到管理评审的目的和要求,促进实验室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管理评审汇报材料【第五篇】
采购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如下
一、工作概要:
供应商的评审、物料的及时采购、跟单员工作的安排与考核、与供应商对帐,并对分管的工作承担责任。
二、主要职责:
1、 解所负责物料的规格型号,熟悉所负责物料的相关标准,并对采购订单的要求、交期进行掌控。
2、 熟悉所负责物料的市场价格,了解相关物料的市场来源,降低采购成本,每月提交《原材料价格跟踪情况表》及市场调查报告。
3、 遵循适价、适时、适量的采购原则,组织工程和品管人员对供应商进行评审和考核,并及时更新相关的《合格供应商一览表》。
4、 配合PMC部将原材料采购到位,确保生产顺利进行。并做好物料交货异常信息反馈日报表。
5、 对重点物料进行重点跟进并及时解决到料异常。
6、 追踪MRB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积极跟踪供应商品质改善,将供应商回复的结果及时反馈到品管部。
7、 追踪外发加工产品全部回仓及跟进外发余料库存情况。
8、 跟催相关部门对样品的确认结果并在当日内回交供应商。
9、 跟进跟单员的日常事物,并做好每日的日清工作。
10、 协助财务中心做好对帐工作。
11、 定期或不定期向采购主管汇报工作。
12、 服从上级临时安排的其它工作。
采购跟单员工作岗位职责
一、工作概要:
每日应到物料的及时跟进与确认、物料帐目的记录及核查、协助处理来料异常、并对分管的工作承担责任。
二、主要职责:
1、 所负责物料的规格型号,熟悉所负责物料的相关标准,并对采购订单的要求、交期进行掌控。
2、 及时更新相关材料的《合格供应商一览表》及相关资料。
3、 配合PMC部将原材料采购到位,确保生产顺利进行。并做好物料交货异常信息反馈日报表。
4、 追踪MRB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积极跟踪供应商品质改善,将供应商回复的结果及时反馈到品管部。
5、 追踪外发加工产品全部回仓及跟进外发余料库存情况。
6、 跟催相关部门对样品的确认结果并在当日内回交供应商。
7、 服从采购员的日常工作安排,并每日做好日清工作。
8、 协助采购员做好对帐工作。
9、 服从上级临时安排的其它工作。
采购工程师工作岗位职责
一、工作概要:
负责本部门工作安排,督导其执行效果,本部以及与其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并对分管的工作承担责任。
二、主要职责:
1、 统筹安排本部门的具体工作。
2、 规划本部门人员工作职责、拟定部门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并督查其效果,确保部门工作的系统运作。
3、 组织工程开发、品保人员对供应商品质、价格、交期、配合度进行评审和考核,并从中评定合格供应商。
4、 掌握公司使用的原材料、辅料、工(治)具、仪器、设备的市场价格波动情况,降低采购成本。
5、 通过不同管道,收集与本公司有关的采购信息。
6、 管理和维护本公司与协力供应商友好合作关系。
7、 妥善处理本部门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使其部门之间的工作有序进行。
8、 部门5S管理工作的PDCA循环运作。
9、 定期向总监汇报工作情况和改善方案
采购文员工作岗位职责
一、工作概要:
单据的收发、订单的接收及结果情况的跟进、文件资料的收发、管理。
二、主要职责:
1、《入库单》的接收和签回。
2、《采购订单》的打印,分发和订单回传的跟催和整理,以及订单结案情况的跟进。
3、 供应商文件、资料的管理。
4、 每月不良品处理情况的跟进。
5、《厂商品质异常通知单》的传真,跟进回传,并复印分发。
6、 模具的建档和帐目的管理。
7、 文件、资料的接收及分类归类和本部门5S监督与维护。
8、 每月统计供应商的准时交货率及品质合格率。
9、 资料打印、各部门联络单的签收、办公用品领用、传真件领取。
10、主管交办的其它事项,向主管报备工作的处理结果
采购部门管理职责
一、部门概要:
依相关部门的要求计划,确保生产用原材料、辅料的准时到料,并确保来料的质量符合公司的质量标准要求。协助公司进行采购成本控制,不定时的向厂部总监汇报采购工作的运作情况。
二、主要职责:
1、负责新产品原材料的供应商开发、评审及考核;
2、负责供应商的评审、考核及管理;
3、负责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的准时到货,并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符合公司质量标准要求。
4、负责来料品质异常的及时处理及预防措施的跟进;
5、配合公司进行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控制;
6、负责公司与供应商之间的良好沟通与交流;
7、完成其它部门的临时采购需求;
8、完成上级交待的临时工作任务;
9、向上级汇报工作。
1.采购员工作流程
2.采购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
3.采购的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