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学书法的滋味欣赏样例【优质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22286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学书法的滋味欣赏样例【优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书法的滋味欣赏【第一篇】

一年级的时候,我就被青少年艺术团的老师看中了。于是乎,我来到了面试场地。看着那些进进出出的人,我的心完全慌了。因为有的人是垂头丧气地走出来;也有的人神色慌张,好像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但也有的人蹦蹦蹦跳跳地出来了。

啊,一刻钟过去了,终于轮到我了。一进去,老师便问我:

“你好,你叫什么名字?来自哪个学校?你多少岁了?”

面对这一长串的问题,我还是一年级学生,又怎能面不改,心不跳地回答呢?

“我叫,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今年七岁了。我喜欢诗歌朗诵、画画和唱歌。”我接着说,“我给分享的“学书法的滋味欣赏样例【优质10篇】”,校园的一角盛开了,我听见马儿在草原上奔跑……”不一会儿,我就把妈妈自编的诗给背完了。老师说:“你的口才和记忆力,我很欣赏,你还会什么?”

“我会。

绕口令。

小老虎儿辫辫绕绕辫火烧便翩逃……”

“就录你了。”老师和颜色地说。“你的口才很好,记得来上课。”

我出门了。啊!被人欣赏的滋味好爽啊!我顿时感觉轻飘飘的,像蝴蝶一样,快要飞起来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欣赏别人,是你自己的事;要被别人欣赏,是要有能力的。我只是知道,想让别人欣赏你,你得有能力让别人服你,瞧得起你。如果你只是一味地跟在别人后面,别人得到的东西,你永远得不到。因为你只配吃别人嚼过的馒头。所以我们要做一个高攀在上的人,因为上面的风景才最美。

学书法的滋味欣赏【第二篇】

人的一生总会经历许多挫折,许多磨难,它就像一个五味瓶,有着酸、甜、苦、辣、咸。我在学书法过程中,就尝遍这些滋味。

暑假来临了,爸爸带我参加书法培训班学习书法。因为是初学,所以老师就教我们学写“一”。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刚劲有力的“一”。哟,还真漂亮!“原来书法这么简单!”我小声嘀咕着,胸有成竹地挥毫就写。啊,怎么是波浪形的!我又看了看老师写的,嗨,它怎么就那么直呢?我又写了几遍,还是一样。老师走过来检查,看见我的字,严肃地说:“你怎么写得弯弯曲曲的,重写!”……在老师一遍又一遍的`“重写”呵斥下,我的手酸得抬都抬不起来了。真苦啊!

放学后,老师布置了四张书法作业,哇噻,四张!无奈,我只得毛毛草草地应付了事。第二天,同学们看了我的作业,都哈哈大笑,有的说我写得像泥鳅,有的说我写得字不像字,有的说我是男孩子,写出来的字却像女人样,扭扭捏捏。说得我心里酸溜溜的。

老师改到我的作业,气不打一处来,提高嗓门:“你这个学生是怎么回事啊,一个‘一’总写得歪歪斜斜的,难道你的手指也是弯弯曲曲的吗?……”我被老师骂得狗血淋头,羞愧得无地自容。我脸上火辣辣的。

艰辛的日子总会过去的。日复一日,我的书法水平一天比一天提高。现在,我的书法作业常常受到老师的夸奖,还经常被贴在“书法走廊”呢!同学们也对我啧啧称赞,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我心理甜滋滋的。

学书法的滋味,使我记忆犹新。我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经历。

学书法的滋味欣赏【第三篇】

马文俊。

摘要: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演变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不仅体现在文字的笔画和结构上,而且在文字的书写上也充分体现出华夏文化的魅力。对于书法作品欣赏,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审美产生的过程中总伴随着一些共性的东西。其共性,则不外乎“形”、“神”二字。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一点一画、字形结构和章法布局,更要观其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神韵、创新意识。

关键词:书法艺术、书法作品、作品欣赏、情感神韵、创新意识。

中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面对一幅书法作品,我们该如何去欣赏,去品评,它究竟美在哪里,这便是书法欣赏问题。当今一般人对书法作品优劣的标准比较陌生,能懂得把握高标准的人就更少了,因而,造成了高层次的优秀书法作品被冷淡,而书法界不屑一顾的作品却屡屡获得青睐、报以热情。究其原因一是书法家和爱好者之间有一条书法审美的鸿沟;二是因为当代能静静的坐下来细细品察的深识书者不多;三是书法创作风格、形式的追求,造成书家的文化素养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四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追求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因为人们对书法这个纯粹的线条形式缺乏高层次的认识,使书法作品欣赏的标准和方法出现了错位和盲从。所以,提高书法鉴赏水平,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欣赏书法作品呢?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十美”;郭绍虞先生在《怎样欣赏书法》中提出了六项标准等等。这些都是作为我们分析、欣赏书法作品时的参考。因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如讲究笔法、章法、墨法、神韵等,所以,在书法审美产生的过程中总伴随着一些共性的东西,分析归纳,则不外乎“形”、“神”二字。“形”包括字的笔画、结字、章法布局;“神”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神韵、精神境界等各个方面。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形,更要看神,形神兼备才是好作品。笔者认为对书法作品分析欣赏,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看整体布局。

整体布局是一个重要因素,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犹如一幅好的山水画,合理的布局给人以舒适和愉悦的感觉,让人欣赏到美的同时产生难以忘怀的视知觉。布局,是指字与字、行与行、正文与款识、印章之间组织安排的方法,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纵有行横有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三是纵无行横无列。对于楷书来说,章法布局比较简单,可采用第一种方式。在行、草书中,整幅作品的章法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字距、行距的大小,字与字的连接,行与行的呼应,分间布白都非常之关键。而现代书法的创作,以审美为目的,当然也必须符合艺术品创作的基本要求,尤其在章法布局上的转变是比较突出的。追求视觉冲击力,强烈的疏密、黑白对比,更活泼、更自由,凸显表现形式之美感。总之,历代书家对章法布局都比较讲究,且多有创造。如《兰亭序》的章法整体雅致均衡,终篇笔意顾盼,是通过每一纵行的左偏右移不断调整、造险救险而实现的;苏东坡的《寒食帖》,通篇结构大小、长短、疏密等变化迷离,在有意无意中流露出一种不事雕琢的意趣。

看整体布局首先要看整幅作品是否首尾相应、上下相接、映带呼应、大小错落、疏密聚散、血脉相连、气脉贯通。行、草书要分析字与字的连接处是否竭尽变化,即连笔的走向形态要多变,纵向不雷同,横向宜错开,通常引带比实笔细;断续出是否笔断意连。再看是否做到同形求变,即相同的笔画、部首,相同的字连续出现在同一幅作品中时是否根据变化方法求变,避免重复。同时还讲究对空间虚实的艺术处理。一般来说,字距疏松、用墨淡、笔画轻,比较枯的地方,容易产生“虚”的感觉;相反,字距紧密、用墨浓、笔画重,用墨润的地方容易产生“实”的感觉。如王羲之的《得士贴》,下面的部分笔画粗重,且比较集中,空间比较密集,就显得很实;最下面的“迟”字和上面的部分是“虚”的部分,整体上的虚实关系就清晰了。布白也是章法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清笪重光在《书筏》中说:“精妙出于挥毫,巧妙在于布白。”布白是指书写以外的空白之处,是翰墨尘点的反衬,是构成整幅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巧妙的布白能使通篇产生游龙出水、云烟飘动的效果。总之,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的美与否,要注重作品的整体气势。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章法浑然天成,被誉为是天下第二行书。观之,满纸云烟,气势雄奇;笔触厚实,凝重,顿挫郁勃;字间行气,随情而变;行笔忽慢忽快,时疾时徐;字与字上牵下连,连带娴熟,似断还连,奇趣横生;行与行之间,左冲右突,欹正相生;疏密变化随势而生。作品中多处涂改增删,不但没有削弱作品的整体气势,反而与字里行间的空白形成了黑与白的鲜明对比,加之墨色的枯润交错,使整个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书法作品的落款、印章也是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应该章法、文采、印章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好的落款、印章对提起整幅作品的神韵、调整画面格局,起到画龙点睛之奇妙效果。所以,欣赏一件书法作品,要看落款是否恰到好处,印章是否盖的适当。若是画蛇添足,就会有损整幅作品的艺术性。钤印相宜才具备局部美与整体美的和谐统一。

二、查笔法功力。

“用笔”讲的是一笔一画怎么写,用笔有轻重、粗细、缓急之分;“功力”是书法家经过长期修炼所掌握的字内技法。历来书家都极重视对“笔法”的运用,也是书家通过笔、墨、纸等书写工具来实现创作主体“完美”的孜孜追求。书法讲究中锋用笔,当然也不是说,每一笔都要用中锋,是以中锋为主,以偏锋或侧笔来取势,字就会有变化,若全部用中锋,那就未免呆板。姜夔在《续书譜》中说:“用笔不欲太肥,肥则形浊;又不欲太瘦,瘦则形枯;不欲多露锋芒,露则意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藏则体不精神。”又曰:“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处,一起一倒,一晦一明,而神奇处焉。”说明中锋用笔要有“度”的把握,并不排斥侧锋的重要性。如王羲之的《孔恃中贴》很明显的以中锋为主,字就显得很饱满、滋润;宋米芾的成就体现在用笔技巧极其高超,是善用侧锋的高手,他在《苕溪诗》帖中,大量的侧锋用笔,塑造了自己作品的鲜明个性;中、侧锋并用在草书中发挥自由的当推宋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卷》,中锋效果常常出现在以点代画的点画上,而用侧锋经营的长线具有气势滚滚的奔腾意趣。张芝是今草的开拓者,《冠军贴》可谓草书中的冠军。此贴用笔使转精致而潇洒,雄肆狂放,一泻而下,丝丝入扣,精彩动人,令人为之感叹。因此,书法中的“法”首先体现在用笔上。具体表现是:两点相遇左顾右盼、上下呼应,众点其列要各具姿态;横画并列,要有俯仰、敛放和虚实;竖画要有垂露、悬针、折木之别;线条要有长短、粗细、斜正、浓淡、疾徐的变化,并富有动感和节奏感。姜夔在《续书譜》中对此亦有论述:“点者,字之眉目,全籍顾盼精神,有向有背,随字异形;横直画者,字之体骨,欲其坚正匀净,有起有止,所贵长短合宜,结束坚实;撇捺者,字之手足,伸缩异度,变化多端,要如鱼翼鸟翅,有翩翩自得之状;‘乚’者字之步履,欲其沉实。”可谓淋漓尽致地描述了书法的技法之美。

就笔法而言,不外有方笔和圆笔之分。那么,究竟如何使用呢?白蕉在《临池剩墨》中指出“作书用笔,方圆并参,无一路用方,一路用圆者。方多用顿笔、翻笔;圆多用提笔、转笔。正书方而不圆,则无箫散容逸之致;行草圆而不方,则无凝整雄强之神。此相互为用,似二实一,似相反而相成者也。”如《曹全碑》是汉碑中圆笔的代表。纯用圆笔,起笔藏锋逆入,短横平势,长横重顿,甚至出现弯头;行笔流畅婉转,节奏轻盈;收笔多尖,无论横画、雁尾飘逸圆融。而《张迁碑》的基本笔法是方笔。起笔方折宽厚,转角方圆兼备;行笔阔笔直书,笔势奔放,力感极强。唐柳公权的《玄秘塔》,运笔方圆兼施、运用自如。王铎的草书是方折的,线条浑厚、雄健有力。而傅山的草书行笔以转为主,团团锦绣,体势连绵。明大书法家张瑞图的笔法就非常独特,用笔转折独特,笔法奇崛,可以说的“变乱古法”。不难看出,笔法的灵活运用,笔迹的变化、笔迹上的力的表现,对点、画,线条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充分体现出书家基本功的深浅和驾驭毛笔的功夫和技能。一幅作品中,若把构成文字最基本的点画线条处理的恰当自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视觉冲击力。所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必须深入观察,查点、画、笔法是否准确、精到,是否有变化,功夫是否到家。如张旭《肚痛贴》,虽仅六行三十个字,写来却洋洋洒洒、一气呵成。用笔顿挫使转,刚柔相济,内恹外拓,千变万化;保持字与字之间的贯气,控制用笔的粗细、轻重变化,使整幅作品气韵生动。细观之,其用笔源自张芝,颇具二王神韵。帖中“冷热俱有益,如何为汁?”几个字,全凭意念,一挥而就,可见书家功力之很厚。

晋书法家卫夫人在《笔阵图》中指出“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说明笔力与书家用笔的关系极为密切。如唐四大家之一的虞世南的传世作品《孔子庙堂碑》,用笔含蓄朴素,笔势舒展,给人的感觉是沉着凝静、骨力遒劲,结体平稳。正是因为其笔力强健,加上点画结体外观的清丽秀美,才有“外柔内刚”的艺术效果;唐怀素《自叙帖》书之线条可谓尽善尽美,线质坚劲,线的环绕简净明了,奇崛多变、笔笔到位,可称狂草之经典;元鲜于枢《题赵孟頫赤壁赋》,具非凡的用笔技巧,运腕灵活,提按动作精细,所以线条劲力又活泼;明文徵明的行书《千字文》,其线条或瘦硬挺拔,或圆润饱满,形成丰富的质感对比和韵律变化;当代书家沈鹏先生的书法线条极为丰富多彩,断与连、轻与重、长与短的把握,灵动而准确,笔力劲健,富动感,又显得轻灵飘逸。纵观历代书法名家及经典作品,不难看出,书家点画笔力的优劣对书法作品的艺术生命力是一个决定性的重要因素,这也是书法线条的审美条件之一。

书法线条的节奏也是评价和欣赏书法作品的重要条件,线条有了节奏,就有了力量、神采。书法线条的的节奏表现在书写的快慢、轻重、缓急、长短、聚散、字的大小、虚实等,就像音乐中音的长短、高低、快慢一样,有起伏,有情绪、有高潮。因此,无论何种书体,运笔都不是“匀速”运动,而是随着书家的情绪和章法的要求调节运笔的快慢,能够使欣赏者从作品中受到书家情绪的感染。

三、观字形结构。

有了好的点画用笔基础,还要讲究结字,即字形是否美观。历来书家都把字的结体列为书法技巧中最重要的部分,白蕉在《书法十讲》中说:“作字不论正、行、草,先要放胆,求平正开展而须笔笔精细,贵恣肆而尤尚雅驯,得笔势,重意味,贵生动,忌板滞。凡平实、安详、谨严、沉着、端厚、稳秀、清洁、箫散、飘逸重重,都是书之美点。”汉字字体复杂,千变万化,汉字的形体构造是书学上的方法,是艺术方面的技巧,本身就含有美的素质,对书法艺术的造型来说字形必须丰富多样,才富有生命力。

结字首先要稳定,即把字的重心“稳住”。稳定而不呆板,才有美感。如欧阳询的字,初自看来,有摇摇欲坠之感,但仔细看来,犹似千年古塔虽欲倾却“重心”不离地。二是讲究平衡对称。是指多样统一的平衡对称,反之就会机械呆板。如篆书、隶书之美在很大成分上就在于其结构上的平衡和对称,以李斯为代表的小篆尤为如此。三是结字要活,在多样中统一,统一中多样。晋王羲之云:“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直,便不是书,但得其点耳。”(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因此,结字不但要稳定,还要活,活中不失重心。如米芾的《恶札贴》四行十七个字,前三行十三个字,每个字都富变化,或俯或仰、或正或侧、活泼随意,最后一行“章侯茂异”却稳健沉雄。四是结字还得有“呼应”,即左右上下能够配合。如王羲之《二谢贴》里的“静”字,左边的“青”字居高临下,好像要朝上飞一样,右边的“争”字朝下边拉,这样就呼应了。这个字看起来似乎不是那么四平八稳,但却很均衡、生动。五是字形处理时,应强调字内点画的疏密对比。清邓石如提出的“计白当黑”原理,就是指将字里行间的空白处当作笔画来安排,也是对这种字法的最佳描述。姜夔《续书譜》中说“书以疏欲风神,密欲老气。”“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至凋疏。”姜夔的论述也充满了辩证法。因此,成功的字法应是:既重视点画所形成的“黑”处,又重视点画之间所形成的“白”处。这是书法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欣赏者值得细细品味的问题。

不同的流派,不同的书家又有各自的特色和规律,王羲之的字形体放逸,纵肆不羁,线条流畅秀劲;欧阳询的字纵敛紧密;黄庭坚的字內紧外舒;颜真卿的字因为线条粗放而丰腴饱和,结体宽博等等这些是我们在鉴赏过程中必须领会到的。可见,有很厚造诣的书法家的作品,总是笔随势生,曲尽其美的。

四、察用墨技巧。

用墨是书家掌握“法”的技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书法艺术形式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清包世臣在《艺舟双辑》中认为:“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也。”关于用墨之法姜夔在《续书譜》中有论述:“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润以取妍,燥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不知也。”在中国书史上的各种字体中,无论哪种经典作品都有用墨的枯与湿、浓与淡、虚与实等矛盾,而书家运用提按、顿挫、轻重、粗细、强弱等用笔技巧结合用墨的枯、湿、浓、淡、渴等丰富变化来实现矛盾的统一,使点画线条富有力感和情感的美。可见,书法之虚实,线条之美都是从笔墨里看、从笔墨处求。

墨浓,力容易凝聚,有凝结起来的力感,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跃的效果;墨淡,力容易散,有一种疏放外展的感受,有淡雅古逸之韵,空灵清远之感;而书法中飞白、枯笔、渴笔是渴墨运用之笔法。唐孙过庭“书谱”中说“带澡方潤,将浓遂枯。”即是点画用墨,用墨不可太枯,枯笔多了则燥,又不可水分太多,湿度大了会肥浊不清。如明董其昌是善淡墨之高手;王铎、杨守敬善于用枯墨、涨墨;清刘墉喜浓墨,有“浓墨宰相”之称;林散之先生的草书,先蘸焦墨,后蘸水,落笔一直写到笔枯为止,如此反复用墨,形成独特的先润后燥、枯笔竭墨的特殊效果;当代书家张海善用渴墨来弘扬自我个性等等。书家在用墨上的表现力是使用笔墨的艺术技巧,因此,欣赏一幅书法作品要观察其润浓墨写的是否不臃肿,是否有温雅丰腴之感,用焦枯墨写的是否无黑气,是否有苍劲、古朴之感;用淡墨是否不乏力,能否给人以飘逸、淡雅之感;渴墨运用是否得当,能否有画龙点睛之秒,表现苍古熊峻之意境。如明董其昌的《试墨帖》可以说是草书用墨之佳作。全篇4十六个字,墨色由浓渐淡、从润到枯,起迄分明、变化自然。

书法中的点画、章法等是书法独特的语言。唐张怀瓘在《文字说》中说“深识书者,唯见神采,不见字形。”可见,书法欣赏要透过形式看内涵,最主要的就是感受作品表现出的情感神韵,如子期能从伯牙琴声中听到“高山流水”一般。优秀的书法作品总是天机流荡、动律优美、生动活泼、风采飘然、精神横溢,显示出各种动态神情、风韵气势,富有艺术感染力,形美神足,形神兼备,令人百看不厌,爱不释手,让欣赏者产生心灵的交流与情感的共鸣。唐张旭是古今以来草书艺术家的典型代表,他不光有深厚的书法艺术素养,而且在表现上把自己激荡的感情和书法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其书法惊涛骇浪般的狂放气势,节奏韵律的和谐顿挫,字间结构的随形结体,线条的轻重枯润等变化都达到了草书的最高水准,《古诗四贴》即使典型代表。

唐孙过庭《书谱》中有一段专门描述书法情感变化的文字:“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环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史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衰已叹……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从中可以看出,情感变化可以转化到书法创作之中,并能令欣赏者感知到。书为心画,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节奏韵律是书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如《兰亭序》可见右军之飘逸;《祭侄贴》可睹颜鲁公之悲愤;读现代启功的书法,就会联想到他治学的严谨等等。神采是书家思想情操、精神情感在书法作品中的反映和流露。不能设想:没有得心应手的书功而能得心应手的抒写性灵。今天,我们在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三大行书名帖面前,欣赏大师的书法作品,就仿佛触摸到了作者那心跳的脉搏,感受到了作者生命心绪的律动。欣赏书法作品,吸引我们的值得回味的、能感动你我的正是那些鲜活的难以磨灭的视觉意象。因此,感受书法作品的情感神韵,是书法欣赏最重要的内容。

六、品创新意识。

一幅优秀的的书法作品,除了有法度之外,还必须有新意,但不是盲目求新。“只有通过点画、线条、结字、章法诸形式要素之间的协调默契,才符合艺术品的创作基本要求。”(白砥《谈“现代书法”与书法的现代性》《书法报》)无论是现代派书法、流行书风或学院派书法等等都是社会的审美需要。书法家的创新意识和独特思维需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也需要包容。但是,书法创新必须是在传统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是追求离奇的“新异”、“怪异”,不是信马由缰的瞎折腾,也是有分寸的,离开了传统,创新就失去了根基。

“我们在继承传统上,无论下多大功夫,下多大力量,强调到审美重要的程度,都是为了创新的一种投入,是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只有创新才能表现今人的情怀,表现时代的审美,才能为时代服务。”(当代书家张旭光《中国书法当前的审美取向》《书法报》)。对于书家来说要深入研究传统,把传统消化了,融化于自身,切实运用科学现代的方法对书法进行研习、创作、创新,继承和发展书法艺术。宋米芾在书法史上是一位革新者,是宋朝的一位创新人物。他的作品是继承来的,年轻的时候对临摹古人的作品下了很大的功夫,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米芾继承了王献之的优点,到了中晚年,有了自己的创新。何绍基是清代的大书法家,也是一位有创新、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他在继承上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在魏碑方面主要在《张黑女碑》上下功夫;在唐楷方面,主要在颜体上下功夫。他吸收这两方面的优点,然后创造了自己的风格。明大书法家徐渭的创新,除有非常高的天分外,主要的还是得力于长期临池的经验积累。当今书家若能将古人书法中的精华拿来为我所用,结合自己掌握的法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自然就具有个人的风神了。

书家追求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必须是统一的、和谐的,对个人风格的追求,应是诚实而自然的,应符合书法艺术的审美要求和表现规律。矫揉造作绝不是风格,也不是个性,更不是真正的艺术品。因此,我们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看作品能否正确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品味作者的创新意识。

当代书法家张旭光在《中国书法当前的审美取向》一文中把书法作品的点画线条、字形结构、章法和意境,以及古法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审美要素,概括为“到位”和“味道”,既新颖又准确。文中说:“‘到位’和“‘味道’包含了书法本体技法和情感表达的形式标准和审美追求。有‘味道’才能感染人,打动人,才能吸引观众驻足;‘到位’才能经得起推敲和玩味,使人百看不厌。只有既‘到位’又有‘味道’的作品,才是当今书法艺术的主流审美取向。”一幅好的书法艺术作品,必须达到点画、线条、结字、章法等形式要素之间的协调默契,才能使人感到愉快、舒适、振奋并得到美的享受。

学书法的滋味欣赏【第四篇】

欣赏是一面镜子,拿它照自己,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有一则小故事:一个伟大的发明家知道自己不久将告别人世,想找个德才兼备的人接替他的工作。他把这项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助手,助手先后找了几个人,可发明家都觉得不合适。直到发明家临终前,助手还没找到合适的人选,觉得很对不起发明家。发明家说:“孩子,其实这个人就是你,只是你不会欣赏自己,没有看到自己的长处。”发明家溘然长逝,助手接替了他所有的工作。没过几年,助手不仅完成了发明家留下的所有事情,而且比发明家做得还要好。

生活中,会欣赏自己的人,往往会创造出人生的.巨大价值。

乔丹是享有盛誉的巨星,可当初他和哥哥一样选择的是。在练习棒球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有惊人的爆发力和弹跳力,于是果断改行去打篮球,最终成为篮球巨星,成了亿万人倾慕的偶像。乔丹会欣赏自己的优点,使他的人生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我从小就喜欢读课外书,这对我的作文有很大帮助。我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于是便尝试着写文章,然后请老师帮忙修改和投稿,没想到竟然成功了。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就常被老师当作在班上朗读。当第一次看见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报纸上时,那种感觉真是妙极了,心里简直比吃了蜜还甜一百倍。

表妹的嗓子好,她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歌手,可她妈妈却希望她成为一名医生,坚决反对她、跳舞。可是她认定目标不放松,到现在还保持着对音乐的。她说那是她的闪光点,绝不能轻易放弃。去年晚会上,表妹上台表演,赢得了满堂喝彩。

会欣赏自己的人,就好像拥有一双翅膀,无拘无束地展现自己的才能;会欣赏自己的人,身边好像随时带着开心果,一旦机会的列车到来,就会快乐地起程远行。而不会欣赏自己的人,生活里就好像永远是乌云,没有阳光,没有快乐。

欣赏自己,可以为自己感动,为自己喝彩,为自己骄傲。让我们随时带着心灵的镜子,欣赏自己,激励自己,创造出人生的价值。

学书法的滋味欣赏【第五篇】

文章内容包括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文章主旨。文章开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陋室的寓意,以“德馨”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生发。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即日常生活。作者从周围景色入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室主人交往之雅。来来往往的都是饱学之士,没有平头百姓。这些人可以高谈阔论,纵情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闲下来在室中可以抚琴弄弦,展卷读经修身养性。以上是作者从三方面对于一个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草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鲜活生活状态。交朋识友,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生活从容且又多姿。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闲暇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这种既像隐士,又存在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作者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旧居来对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说明自已也有他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不仅说明了陋室不陋,又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从诸葛亮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扬雄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来看,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是否还有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呢?第四层(最后一句),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何陋之有?”一句,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引为证据,作全文的总结,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而又不陋痕于文字上,更进一步突出了他那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何陋之有”回应上文。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也即铭文一开头所说“惟吾德馨”。这个结语引经据典,显得警策有力,把个“陋”字彻底翻过来了。铭文一般都压韵,并常用排比、对偶句。本文为骈体文,就用了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等字韵脚,使文章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谐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除末句外,全篇都是骈句,韵脚是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等字。

更多《陋室铭》文章推荐阅读:

1.《陋室铭》和《爱莲说》翻译。

2.《陋室铭》的翻译。

3.《陋室铭》公开课课件。

4.《陋室铭》字词注释。

5.《陋室铭》包括几层意思。

6.《陋室铭》整体评析。

7.《陋室铭》的教案。

8.《陋室铭》初二上册公开课教学设计。

9.刘禹锡《陋室铭》主题思想:陋室不陋。

10.《陋室铭》作者刘禹锡为什么写陋室铭。

学书法的滋味欣赏【第六篇】

我的生日在三月的最后一天,非常感谢妈妈没有在原定的预产期把我生下来,那样就只能在愚人节庆生了,估计举办生日聚会都没有几个朋友会来参加。

回忆起以前的生日,每一年都那么难忘。

2008年3月,我三岁了,这是记忆中有印象的第一个生日。虽然只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陪伴,却那么温馨和睦。我穿着崭新的黑色公主裙,还奶胖奶胖的小脸上写满了对蛋糕的期待。而吹蜡烛时,因为掌握不到要领,怎么也吹不灭,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2010年3月,我的五岁生日,在幼儿园里度过。老师们精心地为我的生日part设计好多游戏环节,同学们都玩得满头大汗,第一次和同学们一起吹蜡烛,蛋糕都觉得格外地香甜。

2014年3月,我九岁了,生日是在周内,上学的日子。可是用心的妈妈却邀请了要好的弟弟妹妹,在汽车里给我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

最难忘的是我的十岁生日。为了让生日会更特别,爸爸妈妈提前了一个星期就在城市周边寻找适合聚会的地点。而城西一片刚开发还未启用的玉兰花圃让我们欣喜若狂。大片大片的`玉兰花开得正艳,红的似火,白的如雪,芳香馥郁。我们这些整天被钢筋混凝土困住的城里孩子,一下车,就像一群蝴蝶飞向花丛,我们在这里捉迷藏、拨河、跳大绳……还选择一处陡坡自制了岩道,比赛攀岩了呢。

十一岁了,我长大一岁了。在这一年中我学会了太多太多,我学会了坚强,遇到困难不在害怕;我学会了帮助,帮助同学,做力所能及的事。同时,我懂得了怀念的感觉,怀念以前的小卧室,怀念老师、最好的朋友……怀念家乡,现在的我算不算是个游子?我将度过我的第一个异乡生日,不知,它会是什么样。

期待着,我的十一岁生日!

学书法的滋味欣赏【第七篇】

喧闹的老街,纷纷扬扬的尘土在阳光的照射下跃动。

书屋不知是什么开设的,印象里,它很狭小,很破旧,孤零零的坐落在老街的一边。只记得那时候,老板还是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男子,耳畔还回想着周杰伦的《叶惠美》,哥哥喜欢在午后喝着绿茶,恭恭敬敬地站在老板的书店里看书,而我不愿意踏进,亦不明白哥哥为何那么虔诚。

后来,我便搬家了。

那天,刚好镇上赶集,集市从镇口如丝绸般蔓延到了老城区。尽管说是老城区,但古老的建筑早已经被华丽的商品楼取代,徒留下一段石板街,似乎还留着旧时的气息。走在嘈杂的人群中,我似乎有一点点地迷失了我的方向。在人们拥挤下,我被推搡,无奈前进。

终于,站稳了脚跟,我拍拍满是灰尘的裤子,年轻的店主正在看着周杰伦的跨时代演唱会。

“又回到这里了”

旧书店竟然还在那里。瓦楼经过风吹日晒,好像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牌匾上本应该泛着金光的大字,早已经显现不出当年的轮廓,就连长途迁徙的鸟儿都不敢在这之上歇息,仿佛一碰就会掉下来。旧书店的老板悠闲地躺在摇椅上,杂乱的发髻间隐约露出些白发。我仔细打量着书屋,依旧破旧,却让迷失的我找到了一丝心安。

再次来到书屋,已经是半年之后,所有的砖墙上都被刷上了刺眼的红色,老城区似乎在做着最后的挣扎,经过无数次的缩小,叫卖声也消失了,瓦楼下的书屋成了唯一的风景。

那天很特殊,店门口挂着一块小牌:所有书一律五折。老板也没有了往日的闲暇,眉头上分明皱起了沟壑。看着渺小如蚁穴的书店里摆满了书,我终于踏进了这家书屋。

老板见有客人,起身,热乎的招待我:“看看吧,都是些好书”。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老板转身继续用鸡毛掸子轻轻地拍打着书架上的灰尘,我分明看到了泛黄的扉页上有哥哥留下的痕迹。最终我选了一本《明天》。

离开后,刚走几十米,我慢慢转身。在阳光下,那牌匾仿佛又恢复了昔日的光芒。

几天后,老街区变成了一堆废墟,但书店的牌匾仍在废墟中闪闪发光。我心中有些许悔意,直到今日我才真正欣赏了这间书屋。

可又有些庆幸,我终于学会了欣赏它,尽管是迟来的欣赏。

学书法的滋味欣赏【第八篇】

我喜欢绿色,我的父亲也喜欢绿色。一个小女孩,当然是喜欢可爱的东西,我也不例外。十三岁的我,是青春的开始,对于粉色类的东西,特别钟爱!笔是粉色的,笔盒是粉色的,书包也是粉色的,等等。但父亲却说,绿色好看。

父亲为了纠正我的颜色分辨,又带我去白云山。照旧,从山脚爬到山顶。望着那黑色的路,我就已经满头大汗。好不容易爬到打的地方,就立马坐在石椅子上。

父亲指着那高大的白杨树,说:“瞧!那是白杨树!”我知道,我在电视上看过!父亲就在那讲他童年的故事。他说,他小时候曾经爬过白杨树,没爬几步,就滑下来了,谁叫他长得老光滑光滑。我们接着爬,父亲接着讲,每个树有父亲的故事。一路上有说有笑,不知不觉,便笑到了山腰。

接下来,准备爬九龙泉。父亲摘下一片叶子,不厚不薄,含在嘴里,一吹,一声清脆的声音飘进我耳朵里,父亲再用不同力度吹出好听的歌。我连摘下一片叶子,含在嘴里,怎么吹也吹不出声音,父亲笑道:“你还不认识绿色呢!”

山中有鸟,有虫,有水。这简直就是绿色创造出来的奇迹,这个自然的循环,创造出了生命,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奇迹呀!

回到家,我便立马种了六颗黑豆,没过多久,黑豆长出小小的叶子,长长的枝条。我很好奇,问父亲:“为什么不是大大的叶子?”父亲拿起黑豆芽,说:“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像绿豆,它的叶子大,但枝条短,而黑豆,它的叶子小,但枝条长。看,那防盗窗不是由一根根铁连接成吗?我们把黑豆芽放在铁脚下,黑豆的芽就会依着铁慢慢爬上去。”父亲边说边把黑豆芽放在铁脚下。至今,黑豆的芽已经爬上两圈了。

从此,我喜欢绿色,我的父亲也喜欢绿色。

欣赏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比什么颜色都好看。

文档为doc格式。

学书法的滋味欣赏【第九篇】

幼时,我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看着毛笔在爷爷的手下龙飞凤舞,不一会,一个个漂亮的字就出现在眼前。那时,总觉得,毛笔就像是一根魔术棒,充满了魅力,于是,我就缠着爷爷开始学习写毛笔字。我想,只要我专心练字,刻苦学习,说不定长大了自己会成为一个书法家呢!

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刚开始,我是从笔画开始练起的,横、竖、点、撇、捺……一下一下地写,可总也写不好,有时也有些泄气。但想想,将来自己可能会写出一个一个像爷爷写得那样漂亮的'字,自己的信心就又回来了。

8岁,我开始报毛笔辅导班正规地进行学习。慢慢地,书法世界的奥秘一一展现在我的眼前:我知道了有篆书、隶书、楷书等字体,还知道有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等好几个书法大家呢。我的好奇心越来越强,咦!想不到书法艺术越来越神奇了。

到了六年级,因为要升学考试,功课也紧张起来。是不是要放弃呢,我的心里开始动摇起来。看着我的犹豫不定,妈妈说,我带你去书院看看吧,回来后你再自己决定吧!

进了书院,我才发现,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中国的书法确实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看着那里展览的一幅幅书法作品,我的信心又回来了。其中有一副书法作品写得是:“梅花香自苦寒来”,让我心里一动。不!我决不能放弃,既然自己喜欢,就一定要坚持下去。

现在,尽管学习很紧张,我也会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练习书法,我的字也写得越来越漂亮了。

学书法的滋味欣赏【第十篇】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1622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