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市场调查报告实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43614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市场调查报告实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家庭情况调查报告1

调查目的:

1、调查家庭用水的情况;

2、了解家庭节水意识,呼吁人们节约水资源。

调查方式:

1、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2、问卷调查;

3、统计数据,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

随机调查50名本校学生。

问卷内容如下:

1.你们家一个月的用水量( )

A.很大B.不太清楚C.很少D.不多不少

2.如果用水很多很多,你还有你亲爱的爸妈会( )

A.会担心B.无所谓

3.水费越长越高,这样会影响你家的用水量吗?( )

A.当然会B.当然不会

4.你家有节水方案吗?( )

A.果断有B.必然没有

5.你家用水一般都用于( )

A.做饭B.洗头C.各种用

统计数据:

%%%%

%%

%%

%%

%%%

分析:

%家庭的用水量都很大,34%的家庭不清楚用水量,4%的家庭用水量很少,30%的家庭用水量适中。

%的家庭会担心用水量,64%的家庭不太会担心用水量。

%的家庭会担心水费很贵,58%的家庭认为水费高不会影响家庭的用水量。

%的家庭有节水方案,54%的'家庭没有节水方案。

%的家庭水一般用于做饭,22%的家庭水一般用于洗头,74%的家庭水在各个方面使用。

总结:

从数据上分析,一般家庭的用水量都适中,大部分家庭没有节水方案,浪费水的现象比较严重,多数家庭队涨水费无所谓且并不在乎,说明家庭条件太过于优越,而少部分家庭会担心水费很贵而影响家庭的用水量,大多数家庭不会因为水费的涨幅而影响自己家的用水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市场调查报告》,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家庭情况调查报告2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家庭消费情况调查报告应该怎么写?

家庭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为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方针和省委、省政府“两个加快”的决策精神,掌握全省城乡居民消费状况,分析未来消费趋势,为省委、省政府制定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受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委托,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联合西南财经大学消费经济研究所于20xx年1月至3月在全省开展了“四川省居民家庭消费状况及预期调查”活动。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方法、组织和基本情况

为全面客观掌握我省城乡居民消费现状,本次调查首先按人口总数和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排序,随机抽选出样本预选地区,综合四川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地震灾区等情况,确定了成都、南充、达州、绵阳、乐山、泸州、凉山、内江、广元、遂宁10个市(州)作为调查样本地区。然后区分城乡两种情况、两套问卷,采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盖洛普”调查法注 ,对48个县(市、区),144个城镇社区和182个乡(镇)的5167个居民家庭进行了入户专访。为进一步了解消费深层次的问题,我们还围绕影响消费的社区服务、土地流转、农民工返乡等问题和商业、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共召开33场专题座谈会,同期还配合开展了旅游临柜调查和网上调查。

为确保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以及问卷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我们专门设立了以省工商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省消委会与西南财经大学消费经济研究所成员参加的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严密的调查方案,充分发挥全省消委组织网络优势,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并集中进行培训和动员,在人力、物资和组织上全力保障。此次调查工作还得到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内江、泸州、遂宁等消委会还结合当地实际形成了分报告,得到了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近年来,我省城乡居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消费需求正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但总体上尚未发生根本变化,吃穿住仍然是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主要部分,教育、医疗支出的比例偏大。消费非均衡发展的特征明显,城乡消费层次差异较大。从趋势看,商品消费存在热点,汽车和通讯消费呈发展态势,服务、旅游及文化消费空间较大,住房消费需求减弱。消费市场环境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受国际金融危机、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和收入、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居民消费呈现不敢花、不愿花、不能花、无钱花的“四花”现象。

二、我省居民家庭消费现状及预期

(一)目前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仍以满足基本生活和生产为主

从调查样本看,在城镇居民家庭主要支出项目中,作为第一支出项目首选比例最高的为食品和居家用品,分别为%和%,两项合计超过50%(见表1)。在前五项支出填写中,食品、居家用品、房租及水电气物管、衣着、房贷等基本生活开支占%。

表1:目前城镇居民家庭每月主要固定支出项目 单位:%

项 目 首先 其次 第三 第四 第五 作为前五项支出

食 品

居家用品

教 育

保险及社保

偿还购房贷款

房租及水电气

医疗保健

文体娱乐

交 通

衣 着

旅 游

通 信

其 他

而农村居民家庭“支出首先”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农业生产%、子女教育%、食品%、社会保险%、医疗%。可见,农村居民家庭主要支出除生产和基本生活外,子女教育、社会保险和医疗负担较重(见表2)。

表2:目前农村居民家庭每月主要固定支出项目 单位:%

项 目 首先 其次 第三 第四 第五 作为前五项支出

农业生产

子女教育

食 品

社会保险

9

医 疗

家禽家畜及饲料

燃 料

衣 着

电 费

送礼随份子

交通费

通信费

文体娱乐

其 他

由此可见,目前我省城乡居民家庭的消费支出仍是以吃穿住等基本生活消费为主。居民消费非均衡发展的特征十分明显,城乡居民消费差异较大。

(二)城乡家用电器普及率差异较大,超年限使用情况较突出

1.城镇居民家庭电器普及率高,但“超期”现象严重。调查显示,家用电器在城镇居民家庭中拥有率较高(见表3),但“超期”注 现象严重(见图1)。更令人担忧的是仍有%的家庭还在使用存在安全隐患、国家明令禁止生产和销售使用的直排式燃气热水器。而大多数“超期”家电产品都存在能耗高、不环保、不安全等问题。这表明家电更新换代刻不容缓,新一代的升级换代产品如液晶电视、节能环保冰箱等新产品,社会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2. 农村居民家庭电器种类偏少。农村居民家庭耐用品主要集中于彩电%、电风扇%、手机%、洗衣机%等品种(见表3)。而冰箱、空调、电磁炉、电脑等新型家用电器的普及率相对较低,反映出农村家电品种比较缺乏,这为“家电下乡”政策的进一步推进留下了很大空间。

表3: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普及情况 单位:%

耐用消费品 城镇 农村 耐用消费品 城镇 农村

彩 电 电 脑

洗衣机 照相机

冰 箱 音响设备 —

空 调 轿 车 —

电风扇 — 农用车 —

手 机 — 拖拉机 —

摩托车 — 自有住房 —

注:“—”:问卷未设计的选项。

(三)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拥有率较高,汽车消费发展态势良好

问卷统计显示,城镇居民家庭自有住房的拥有率达到了%(见表3),说明伴随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发展,我省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住房的需求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家庭的轿车拥有量为%,农村家庭农用汽车达到%,显现发展空间。

(四)近年来,农村消费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但问题仍较突出

1.日常生活用品购买比较方便,但公共服务尚欠缺。问卷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农村居民认为日常用品购买都比较方便,购买地点首选在镇上商店和农贸市场,分别占%和21%。调查还显示,公共交通、自来水、有线电视、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比较欠缺,超过六成的农民认为水利灌溉设施不足。

2.商品价格较乱。农村居民对市场价格问题意见较多,有%的农村居民认为农村市场价格较乱。同时,部分农民认为产品质量也存在一些问题。

(五)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正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

1.城镇居民的消费注重整体质量的提高。调查显示,城镇居民20xx年把住房、教育培训和医疗保健作为首要支出项目的比例最大,分别为%、%和%;住宅装修、大宗家电、旅游休闲等也是城镇居民比较关注的消费项目(见表4)。反映出城镇居民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更多的是注重身体健康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表4:城镇居民家庭20xx年支出打算

项 目 选择比例(%)

首 先 其 次 第 三

住 房

教育培训

医疗保健

住宅装修

大宗家电

旅游休闲

汽 车

商业保险

成套家具

电 脑

其 他

2.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于改善生活条件。除了吃穿等基本生活开支外,农村居民把修建住房或装修、农业生产资料和教育培训作为20xx年首要开支项目的比重最大,分别为%、%和%。同时打算购买家用电器和汽车或摩托车的农村居民也较多(见表5)。表明“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有较大的吸引力,农村居民开始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

表5:农村居民家庭20xx年支出打算

项 目 选择比例(%)

首 先 其 次 第 三

修建住房或装修

生产资料

教育培训

医疗治病

银行储蓄

家 具

家用电器

汽车或摩托车

商业保险

电 脑

旅游娱乐

电话手机

其 他

(六)城乡居民热切期盼解决的民生问题

问卷调查对象在回答“希望政府采取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中,城镇居民对“五大”民生问题较为关注,分别是稳定物价、降低医疗收费、完善社保、提高工资和降低教育收费。农村居民关注的是降低农资价格、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建立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等“四大”民生问题(见图2、3)。这表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居民风险和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加强,在对未来预期上普遍对政府寄予厚望。

(七)城乡居民在工资、家庭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预期上有较大差异

问卷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城镇居民认为工资性收入将“基本持平”或“提高”,表明城镇居民对工资性收入的预期较好,对克服金融危机影响有信心。但对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预期不太看好,超过25%的城镇居民认为会下降或大幅度下降,仅有10%的居民认为会略有提高。农村居民对家庭收入的预期比较保守,超过七成认为今年收入不会提高(见图4)。

这表明农村居民总体上对收入增长预期没有城镇居民乐观,增加农民收入任务艰巨,国家“三农”政策尚需进一步完善落实。

(八)近五成居民对今年物价走势表示担忧

问卷调查显示,认为今年的物价较去年有“较大提高”和“略有提高”的占%,而认为今年物价较去年有“较大降低” 和“略有下降”的仅占%。这表明,尽管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导致通货紧缩,但仍有近五成的居民预期物价水平会走高,值得物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九)城镇居民对发展和完善社区服务抱有很大期盼

在问卷调查中显示,城镇居民希望发展和完善医疗保健、娱乐健身、文化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托老托幼和家电维修等社区服务消费项目的所占比重较大(见图5)。

这表明,目前城镇居民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家庭劳动社会化等服务型消费需求较大,但供给不足,为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三、问卷反映影响我省居民家庭消费的因素

(一)收入不高是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根本原因

1.城乡居民收入偏低。近六成的被访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在12,000元以下,超过五成的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不到6,000元(见图6),可见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普遍不高。同时有%的城镇居民认为工资性收入低,%的农村居民认为收入不稳定。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消费水平和能力,制约了消费的增长。

2.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渠道较窄。如图7所示,虽然有%的农民是靠外出务工获得收入,但种地收入的比例仍然高达%,而经商、养殖等收入的比重都偏小。收入渠道的狭窄,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影响了消费能力的提高。

(二)社会保障水平不高,是制约城乡居民消费的重要原因

问卷调查中发现,除了收入因素外,影响我省城乡居民消费的因素大都集中在医疗、教育、物价、住房、子女就业、养老等几方面(见图8、9),说明居民对未来生活的保障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担忧。

(三)国际金融危机和地震等因素也对居民消费造成一定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地震的影响,旅游消费受到的冲击较大,调查显示,有%的被访者取消或推迟了旅游消费,住房装修、大宗家电、购房、购车等价格高的消费也受到了较大影响(见图10)。同时调查还显示,城镇居民节余款主要流向储蓄,占到了%,只有%的偏向实业投资,%的选择保险,则表明在金融危机等的背景下,居民的理财更偏向于储蓄。

四、座谈会反映的情况

结合问卷内容,对影响居民消费的增收、社区服务、农民工返乡就业等问题和商业、金融、房地产等行业进行了座谈,座谈中主要反映出如下四个问题。

(一)传统消费观念影响居民消费意愿

受崇尚节俭的传统文化影响,居民消费观念仍较保守,农村尤为明显。城乡居民存款买房、为后代教育和养老的意愿较重。农村“送礼随份子”传统习俗性消费还有较浓的氛围。座谈中,还有相当部分的城乡居民反映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没有更切身的感受,但舆论的渲染增加了他们对未来的担忧,一定程度影响了消费。调查中还发现,居民对家电的安全使用年限概念淡薄,受传统观念影响,不愿主动更新“超期”家电,影响家电的安全使用。另外对“家电下乡”商品的质量、价格和服务宣传不够,居民想买而不敢下手。

(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致使消费增长缺乏直接动力

拉动农民消费的根本是增加农民收入。尤其在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沿海打工农民工返乡较多的情况下,解决农民增收主要还应考虑本土就近原则,帮助农民从业挣钱,依托家乡土地增收。调查中了解到,一些边远地区,农民外出务工后土地撂荒情况比较普遍;一些地区农民对如何实现增收缺乏组织,觉得没有挣钱的活可干,反映出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上发挥作用不够。

(三)消费领域和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拓宽和完善

1.中、低端服务型消费还比较欠缺。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镇中、高端服务性消费得到蓬勃发展,但座谈反映,城镇90%以上的`中低收入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并未享受到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丰富的服务性消费,社区消费大多表现为喝茶、打牌(麻将)、跳操等自发性娱乐健身项目,像养老托老、浴足健身、文化休闲这样大众化的保健、家政和娱乐型服务在社区鲜见。据了解,绝大多数城镇居民没有享受过浴足服务,多数家庭很难得到所需要的家政服务,有组织的娱乐健身和教育培训更少得可怜。如成都市四道街社区2万居民,而持老年证的近3000人,占15%,托老的需求非常大。

2.我省农村大部分基础设施薄弱,消费升级缺乏必要条件。与生活相关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不仅抑制了农民对水、电、气等商品的消费,也严重制约了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和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在农村的普及。营山县农民反映:村上的路况很差,汽车开不进去,国家补助修路的资金是每公里10万元,而修水泥(柏油)路每公路最低要花费30万元,因资金缺口路修不好,农产品运不出来,影响了他们增收和消费。他们用的电价每度高达元,问其原因是没有加入国电网造成的,因电价高影响到家电使用。宁南县农民反映宽带网络收费太高,即便是年费趸交也达960元,农民消费不起。

3.个人消费信贷滞后。座谈会中金融业界反映,目前金融经营理念和机制均滞后,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主要是房地产。而手续烦琐也制约了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另外商家也反映,由于银联公司收取的信用卡刷卡手续费太高,商家不愿开展此业务。

(四)医疗、教育负担重,居民预期支出的不确定性影响消费

座谈中反映,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增加居民家庭预期支出。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大部分进城务工的农民未被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农民心理上缺乏安全感,使其不能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消费。另一方面,座谈中还反映,当前,由于农业税的减免、国家对农业的财政倾斜力度加大,农民收入虽有所增加,但用于教育、建房、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支出仍然较大,负担较重。居民风险和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加强,使未来预期支出增加。

五、几点建议

(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1.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抓手,促进农村消费。针对返乡农民工增多,就业困难,农民收入不稳的情况,建议政府加快制订农业振兴和发展规划,切实解决农业产业化和农田水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加大投资力度,夯实农业基础。通过促进农业发展,为农民就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进一步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扩大覆盖面,把关系民生的蔬菜水果、畜禽养殖、经济作物等列入保险范围,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其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方面的“领头”作用。可以考虑选调市、县(区)机关干部到镇、村挂职,建立挂职干部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农村基层领导力量。

2. 以转变金融服务理念为切入点,加大信贷配给,挖掘消费潜力。一是适度放宽个人消费信贷政策,简化申办手续,在住房信贷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汽车、电器、家装、教育、旅游等领域信贷品种,把潜在的消费转化为即期消费,逐步提高信贷消费的比重。同时降低银联刷卡手续  费,推广使用信用卡消费。二是建立和培育小额贷款风险基金,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贷款风险担保。

(二)加快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改善消费预期

以解决民生为重点,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加快建设速度。一是尽快推开覆盖全省农村的新型养老保险制度;二是提高我省医疗保障水平,实现医疗保险全省统筹和异地报销;三是规范义务教育收费行为,切实降低贫困、低保家庭非义务教育支出;四是加快我省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加大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五是缩小社会各层次人员社会保障水平差距,降低城镇个体社保缴费基数和比例,减轻低收入群体的负担。

(三)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力

1. 以净化市场环境为宗旨,严格规范市场。加强价格管理,加强对商品和服务的社会监督,督促企业主动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创造安全放心、公平诚信的消费环境。特别是当前要加大对利用“家电下乡”推销伪劣产品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对灾后重建物资质量和价格的监管力度。同时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对经济形势认识的正确引导,坚定消费者的乐观预期,提振消费信心,引导我省城乡居民提高消费意识,摈弃传统落后消费观念,积极消费。

2. 完善公共基础配套功能,降低城乡居民的消费成本。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农村自来水、电气化、道路网建设,消除由于电力供应不足、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对家电等电子产品消费的障碍,为以家电为主的电子产品大规模、低成本进入农村居民家庭创造条件。

(四)积极拓展新的消费热点,提升消费水平

1. 以家电更新换代为突破口,带动商品消费升级。一是政府应尽快出台家电安全使用年限国家标准和强制报废旧家电的法律法规,明确生产企业、销售商、消费者及政府部门的相关责任和义务。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让消费者正确认识“超期”家电的危害,正确处理好勤俭持家与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的关系,主动对“超期”家电进行升级换代。三是参照“家电下乡”政策对城镇居民更新高污染、高耗能的“超期”家电实行财政补贴措施,促进更新换代,让企业得市场,消费者得实惠,同时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2. 以扩大社区消费为重要途径,拓展城镇大众化服务消费。通过采取“政策扶持、社会创办、市场运作”的办法,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社区卫生保健、文化教育、娱乐休闲等公众服务项目的发展,政府对城镇老龄化问题应着手调研,对孤寡老人应提供公益养老院就住。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社区家政、养老、助残、保健等便民服务项目,普及社区大众服务性消费,促进社会就业,拉动消费增长。

3. 以打造四川自然锦绣特色旅游为契机,繁荣发展我省旅游消费。应结合灾后重建,充分挖掘旅游资源,通过包装与整合,把四川打造成享誉国内外的自然锦绣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扩大对外宣传,增强游客到四川旅游的欲望。同时通过发放旅游消费券等方式开展“国民旅游休闲计划”,严格落实休假制度,将带薪休假、学生假期修学观光等都纳入其中,扩大旅游消费规模。

4. 以农房重建和旧房改造为增长点,拉动农村消费。一方面,加大灾区农房重建工作力度。切实做好资金及原材料的筹措、分配、供应工作,推进农房重建。另一方面,积极启动非灾区农村旧房改造。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在征地、税费、林木砍伐等方面给予减、缓、免等优惠政策,降低建房成本,鼓励农民积极改造旧房建新房,拉动农村消费市场。

5. 以特色土特产品展销为平台,加大“四川造”产品的外销力度。建议在省内外有组织的开展四川土特产品展(促)销会活动,提升四川企业和产品的美誉度,让“四川造”产品畅销国内外,以带动和促进四川产业发展。

市场调查报告3

八十年代时期,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与运用,会计电算化也随之发展起来。到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期,是我国第一批商品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阶段,九十年代中期,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不断成熟,之后 会计信息系统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传统手工会计向计算机会计发展,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代会计人员不仅要懂得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懂得将现代计算机技术运用到会计工作和企业管理工作中来。

(一)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特征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特征,要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计算机会计实务环境,能够熟练从事手工会计操作和运作财务软件,具有从实务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无论其侧重哪一方面,都应该拥有足够的会计和计算机两方面的知识,懂得计算机技术手段,能将会计工作转化为计算机应用;要熟知一些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运作方式和模式。当然,会计电算化人才知识的复合型特征,决不意味着是一堆现有技术和会计知识的随意组合。会计电算化人才知识的复合型知识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在会计电算化这种现代会计模式的基础上将整合起来,充分认识到他们掌握的知识决不只是简单的应用,而是一种新工艺现代会计工作方式。

(二)会计专业岗位群与人才需求分析

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在企事业单位,与人才资源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管理活动比较,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显著的区别。相同之处在于会计与其他管理活动都需有专设的职能部门和人员执行;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直接从事会计岗位的人员需要具备会计知识和能力外,其他各管理岗位,尤其是综合管理岗位的管理人员(如总经理,分厂、分公司经理,计划、审计、证券、投资等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者)也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和能力。因此,会计知识和能力,既是专业技术,又是综合管理能力的组成部分。

按照企事业单位的类型,会计岗位群的分布构成一般如下:

1、大中型企业(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

财务经理或总会计师会计主管岗位

会计核算岗位(包括材料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综合及编制报表等具体核算岗位。下同)

出纳及数据录入岗位

审计部门主管及审计人员

证券、投资部门管理人员

2、小型企业

会计主管岗位

会计核算岗位

3、  机关、事业单位

会计主管岗位

会计核算岗位

计划、审计等管理岗位

4、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会计主管岗位

会计核算岗位

信贷或市场营销部门管理岗位

证券、投资部门管理岗位

计划及其他业务管理岗位

在以上各类企事业单位及金融机构中,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及大型金融机构,要求人才血历层次较高,一般应是本科以上毕业生。而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乡镇集体经济组织及中小型合资、合营企业等)及基层金融机构(如商银行基层办事处、分理处、营业部、所等),一般对专科毕业生较欢迎,应是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

上述会计岗位按其性质又可分为高级会计岗位群、中级会计岗位群、初级会计岗位群和会计相关岗位群。

1、高级会计岗位群:包括大中型企业,地(市)级以上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总会计师、会计主管、审计主管、财务分析、资讯等岗位;地(市)以上政府机关及大中型事业单位的会计、审计主管、财务分析、资讯等岗位;其它大型经济组织的会计、审计主管等。

2、中级会计岗位群:包括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银行及其它大中型经济组织的一般会计核算及审计岗位;小型企事业单位及其它小型经济组织的会计、审计主管;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般会计核算、审计岗位及信贷、计划或营销部门的相关管理岗位等。

3、初级会计岗位群:各企事业、银行单位的出纳,微机录入等岗位,小型企业及其它小型经济组织的一般会计核算岗位等。

4、会计相关岗位群:指不直接从事业会计工作,但需要具备会计管理知识和能力的相关管理岗位。如企业总经理,分厂,分公司经理,计划、营销、投资、开发等综合管理部门主管,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证券、投资、资讯等部门业务岗位及其它各类经济组织需具备会计知识和能力的相关岗位。

上述四类会计岗位群,除去会计相关岗位群之外,高级会计岗位群需要人数较少,且对学历层次要求标准最高,一般应为本科生或硕士、博士学位人才;中级会计岗位群、中级会计岗位群对学历要求标准不高,一般具备专科、中专或技校毕业程度即可;相对需要人数最多,应是高职高专会计技术教育培养的首选方向。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分析,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在横的方面应定位在中小企业及基层金融机构上,而在纵向上则应定位在初、中级会计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上。即面向中小型企业及基层金融机构,培养能够胜任会计核算工作要求的会计技术人才。

家庭情况调查报告4

什么是失独家庭?一些家庭由于疾病或意外灾祸使父母失去了独生子女,人们把这样的家庭称为失独家庭。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在我国,失独家庭每年以万个的速度增长,现在我国已有超过100万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这些家庭大多数“独自”承受失独之痛,独自面对养老、基本生活照顾和精神痛苦等问题。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失独家庭的生存状况、面临的困难及生活诉求,更好地推动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关爱失独家庭。

一、我市失独家庭的现状

1、基本情况。截至20xx年3月,我市只有一个子女的育龄妇女数为628345人,其中小孩年龄在14周岁以下的育龄妇女数为437619人;现已确认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2184人,其中独生子女死亡的扶助对象1436人(因为我市目前还没有做过失独家庭情况的统计工作,所以这个数字仅指女方年满49周岁领取独生子女死亡特殊补贴的家庭成员数)。以走访调研的**县为例,49周岁以下的独生子女家庭达74286户,占家庭总户数的%,其中独生子女意外死亡**1人(女方年满49周岁),占独生子女家庭户数的‰。目前出现的这群失独者大多出生在上世纪50-60年代,恰逢我国80年代独生子女政策严格执行的年代。

2、经济状况。丧子之痛让他们生活无望,也失去了创造生活的积极性。他们中大部分生活贫苦,有极个别甚至居无定所,借住在村里的公房(如仓库)或亲戚闲置的旧房。农村失独家庭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于117-**5元/月的农村低保、235元/月的生育特别扶助金和家庭普遍较为微薄的劳动所得。城镇失独家庭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于270-350元/月的城镇低保金、235元/月的生育特别扶助金和个人劳动所得。

3、精神状况。失独家庭成员因丧子打击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常常选择自我封闭,拒绝与社会接触,内心孤寂,处于社会的边缘化。这个群体的年龄大部分在50岁左右,女人的这个年龄基本上很难再生育,而男人再生育的机会相对大一些。因此,相对而言失独家庭中女性受到的伤害更大、更深。同时我们发现有原配偶陪伴的失独者的精神状况明显好过丧偶尤其是离婚失独者的精神状况,而再婚重组家庭的失独者精神状况相对又有所好转。

4、帮扶状况。我市从20xx年起按照省里的政策给予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金每人每月50元。20xx年起我市执行国家出台的一项针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别扶助制度,扶助独生子女死亡家庭每人每月100元。20xx年起我市执行标准随国家标准提高,独生子女死亡家庭每人每月**5元。随着物价上涨,我市从20xx年1月起对失独家庭的特别扶助金在国家标准上增至每人每月235元。部分县市区根据各自情况制定了扶助标准。如**区从20xx年1月起对失独家庭的扶助金增至每人每月315元。**区从20xx年1月起对失独家庭的扶助金增至每人每月300元。**区**乡在20xx年6月设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7户失独家庭每年领取3000元到5000元的帮扶基金。南岳区从20xx年起在失独家庭父母生日、春节时分别送上生育关怀慰问金600元,对再生育家庭给予一次性生育关怀金500元。**区参照市级标准执行。**市从20xx年起将农村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代缴范围,由市财政按每人每年60元的标准从计划生育关怀资金中予以代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二、我市失独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主要问题

⑴经济收入偏低。据调查,一半以上的失独家庭收入达不到当地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农村失独家庭没有任何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赖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政府救助(城乡低保、五保供给)等方面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城镇失独家庭除部分领取退休金的有较为固定的经济收入外,其他失独家庭的经济状况跟农村失独家庭相似。

⑵精神创伤极大。失独家庭的精神创伤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源于内在创伤。在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后,失独老人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心理变得脆弱和敏感,容易陷入精神抑郁,甚至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疾病。另一方面来源于外来创伤。一些人把失独者视为不祥之人,他们所给的东西也被视为不祥之物,这种来自社会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无疑更刺痛了失独老人的心。

⑶养老就医极难。调查显示,失独家庭普遍存在患病率较高、生活资源缺乏、养老困难等特点。“我不怕死,只怕老,只怕病。”这是我们走访调研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如何养老就医是他们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在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下,那些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经济条件不好的失独家庭,尤其是这一类的'农村失独家庭,养老就医更是个大难题。

2、产生的原因

⑴政策关怀不够。

一是对失独家庭的政策保障落实不到位。如20xx年底颁布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这里的“必要的帮助”只是原则性规定,对帮助的形式、金额、负责部门及年龄等均未作明确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又如20xx年4月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XX”规划》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养老保险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障工作,积极探索为独生子女父母、无子女和失独老人提供必要的养老服务补贴和老年护理补贴。”这里的“必要”是哪种类型,“补贴”标准是什么,由哪个部门负责同样缺乏明确的规定。

二是对失独家庭的救济帮扶政策存在漏洞。如现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制度限定“年满49周岁以上的失独父母”才能获得特别扶助,但这样不少49周岁以下的失独父母距离获得特别扶助就有一段较长的“真空期”,在他们最感孤立无助时却享受不到政策的关怀。同时,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环境污染等多种原因,大多数女性还不到45岁就已经无法实现再生育了。因此以年满49周岁为限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

三是各级财政投入不够。

(1)社会关怀不够。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针对失独家庭的专门养老服务机构,也没有关爱失独家庭的社会和民间组织。

(2)自我激励不够。主要体现在失独家庭无法走出丧子之痛的心灵创伤,丧失生活信心,无望开创新生活。失独家庭在生活中往往会面临诸多正常家庭无法想象的困难,据调查,70—80%的失独父母存在精神创伤或心理障碍,近半数患有抑郁症。

丧子之后,他们的精神极度敏感和脆弱,恐惧一切节日和聚会,极力躲避世俗人伦,常常处于压抑和自闭之中,无法积极地投入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城镇失独家庭。

三、关于解决我市失独家庭主要问题的建议

独生子女家庭,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积极践行者,对降低人口出生率、抑制人口过快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失独家庭的出现是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可以说是政策所迫、意外所致、生理所限。

1、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一是完善生育政策法规。建议考虑放宽“单独生两胎”的政策,增强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减少失独家庭的发生机率。在生育政策法规的出台上,给予所有失独家庭相应的扶助,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失独家庭帮扶对象的年龄划分。建议政府出台关爱失独家庭的相关政策,明确享受对象、享受标准、负责部门、审批程序、资金筹集与发放管理等基本内容。

二是建立健全对失独家庭的养老机制。根据大多数失独家庭养老的实际,建议政府加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服务功能。根据我市财政收入状况和上一年度的物价上涨指数,提高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标准。由政府为失独家庭购买养老保险,以保险形式为失独家庭养老提供最重要的保障。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建立相关社会资源向失独家庭适当倾斜的政策体系。人社和卫生部门参照五保、低保、残疾人标准,给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失独家庭成员免费享受医保和养老保险待遇。民政部门参照“三无”和“五保”老人待遇,将年满55周岁的失独女性和年满60周岁的失独男性优先纳入五保供养、城乡低保救助范围,尤其是对患有疾病、无生活来源的失独对象,更要适当放宽年龄限制,通过采取分散与集中供养的方式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卫生部门出台看病就医的特别扶助政策,定期为失独老人提供免费健康检查和亲情护理服务。

三是定期发布失独家庭的权威数据。建议加强对失独家庭的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包括所有失独者在内的失独家庭数据库,定期面向社会公布权威统计数据,并及时更新,为政府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建议同时建立失独家庭健康档案。

明确记录每个失独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与卫生医疗机构协调,根据每个人的病情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服务。

2、建立健全失独家庭社会公益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失独家庭社会关爱救助”机制。建立网络心灵驿站,通过开辟失独家庭网站专栏、建立失独者QQ群等形式,面向社会定期开展政策宣传、信息咨询和心灵交流等活动,为失独家庭搭建一个及时、便捷的现代化网络交流平台,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失独家庭,营造人人尊重、关爱失独家庭的社会氛围。同时,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失独家庭做义工,帮助失独家庭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二是建立社会公益组织和民间资金共同参与机制。建议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吸纳民间资金参与失独家庭养老服务事业,建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成立社会养老爱心机构,鼓励社会兴办养老院和专门的失独家庭老年公寓,形成政府补贴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多元化集资的失独家庭养老服务长效机制,切实推进养老服务的社会化进程。

三是建立多部门帮扶的联动机制。帮扶失独家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扶助、医疗救助、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多个领域,绝非一个部门的事。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帮扶优势,积极开展关爱活动,帮助失独家庭走出精神低谷、重拾生活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尤其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特色优势,针对失独母亲这个新弱势群体中特殊人群的现实问题,积极开展关怀失独母亲公益活动。

3、积极引导失独家庭重拾生活信心。

一是开展精神慰藉。建议设立心理咨询公益岗位,充分发挥(村)社区的基层工作者和民间公益组织志愿者的积极性,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培训,指导他们定期与失独家庭成员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比如开展心理辅导、义务巡诊、临终关怀等多元化服务,一对一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压力和痛苦。

二是鼓励并帮助失独家庭重新构建完整家庭。对于尚处于生育期且有生育意愿的失独家庭,开展“再生育”服务。除帮助他们办理相关生育证件外,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和技术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还可以为其免费提供生理检查、优生监测等相关生育信息免费咨询和检查服务。遇到本级医疗部门解决不了的难题,应积极联系上级医疗部门,免费提供实验室检查、试管婴儿培育等系列生育信息咨询服务。对于失去生育能力,愿意收养子女的失独家庭,开展“重组家庭”服务。民政局、公安局和人口计生委积极协调,主动提供有关收养信息,优先安排收养福利机构儿童,对失独家庭在办理合法收养手续、婴儿入户手续时实行特事特办,繁事简办。

三是积极引导和鼓励失独家庭参加社会活动。引导失独家庭、有特长的空巢老人组建各种文体队伍,开展文体活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娱乐身心,融入社会,用丰富多彩的文体生活来冲淡他们的记忆伤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54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