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热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55384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化学实验报告格式【热选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中学化学实验报告【第一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学习兴趣;重要性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初中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结合实验教学的方法,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逐渐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实验教学不仅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重要标志。

1.学校重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大意义和影响

人教版初中化学大纲明确规定:“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其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摒弃过去单一的教育体制,将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步转化为新型的素质教育。通过实验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使用实验仪器的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校应把化学知识理论和实验教学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完成书本上的课后操作实验,自己观察记录实验结果,这种实验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学校发展。

2.目前我国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具体方法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法

根据人教版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规定:“初中化学课本中有31项演示实验,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实验包括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等。”由此可见,实验教学对化学教学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例如:Na2CO3和盐酸的反应实验。老师将少量的稀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是不会看到气泡出现,如果继续滴加盐酸才会看到气泡,这是因为发生了如下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只有在化学教学课程中直接运用演示实验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实验现象,把原先只能通过想象的实验结论直接呈现在学生眼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利用实验教学的优势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法

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不但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实验现象认识其原理,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综合讨论思考得出结论。从而达到使学生认识整个物质世界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初中化学教材布置课后实验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书写实验报告,使学生在轻松的过程中学习化学原理。例如:水加热沸腾实验。实验材料可以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实验操作过程也简单易懂。具体实验步骤如下:①首先,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水里。②其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③然后,观察实验现象水在沸腾的时候,有大量气泡迅速产生,温度在98℃保持不变。④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学生做好实验后,要把器材整理好。通过一个简单的小组合作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分析、探究、总结实验现象最终得出结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发挥的积极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从根本上把复杂抽象的化学现象直观具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被变化万千的化学实验现象所吸引,从而热爱化学。通过让学生观察“神奇”的化学现象,将传统的实验教学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二者优势,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

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习潜能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利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只有让学生亲自进行化学实验,动手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作业,及时观察总结分析实验结果,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从而激发学习潜能。例如:观察对比锌与稀硫酸、镁与稀硫酸不同的反应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这就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结合实际操作进行实验从而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实验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同时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化学中的奥秘,提高学习化学的热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目前我国科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不同学科间的联系也更为密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紧密结合,这就要求我们要领会化学学科其中的奥秘,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基于此,教师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发挥实验教学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际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通过实验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使学生真正爱上化学。

化学实验报告【第二篇】

实验名称:硅片的清洗

实验目的:1.熟悉清洗设备

2、掌握清洗流程以及清洗前预准备

实验设备:1.半导体兆声清洗机(SFQ-1006T)

;SC-2

实验背景及原理:

清洗的目的在于清除表面污染杂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这些杂质有的以原子状态或离子状态,有的以薄膜形式或颗粒形式存在于硅片表面。有机污染包括光刻胶、有机溶剂残留物、合成蜡和人接触器件、工具、器皿带来的油脂或纤维。无机污染包括重金属金、铜、铁、铬等,严重影响少数载流子寿命和表面电导;碱金属如钠等,引起严重漏电;颗粒污染包括硅渣、尘埃、细菌、微生物、有机胶体纤维等,会导致各种缺陷。清除污染的方法有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两种。

我们这里所用的的是化学清洗。清洗对于微米及深亚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良率有着极大的影响。SC-1及SC-2对于清除颗粒及金属颗粒有着显著的作用。

实验步骤:

1. 清洗前准备工作:

仪器准备:

①烧杯的清洗、干燥

②清洗机的预准备:开总闸门、开空气压缩机;开旋转总电源(清洗设备照明自动开启); 将急停按钮旋转拉出,按下旁边电源键;缓慢开启超纯水开关,角度小于45o;根据需要给1#、2#槽加热,正式试验前提前一小时加热,加热上限为200o。本次实验中选用了80℃为反应温度。

③SC-1及SC-2的配置:

我们配制体积比例是1:2:5,所以选取溶液体积为160ml,对SC-1 NH4OH:H2O2:H2O=20:40:100ml,对SC-2 HCl:H2O2:H2O=20:40:100ml。

2. 清洗实际步骤:

① 1#号槽中放入装入1号液的烧杯,待温度与槽中一样后,放入硅片,加热10min,然后超纯水清洗。

② 2#号槽中放入装入2号液的烧杯,待温度与槽中一样后,放入硅片,加热10min,然后超纯水清洗。

③ 兆声清洗10分钟,去除颗粒

④ 利用相似相溶原理,使用乙醇去除有机物,然后超纯水清洗并吹干。

实验结果:

利用显微镜观察清洗前后硅片图像表面

清洗前硅片照片

清洗后的硅片照片

实验总结:

清洗过后明显地发现硅片表面不像原来那样油腻,小颗粒明显减少。说明我们此次使用实验方法是正确的,实验结果较为成功。

化学实验报告【第三篇】

实验名称

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仪器和试剂

4%的过氧化氢溶液、12%的过氧化氢溶液、/L氯化铁溶液、二氧化锰粉末、热水、滴管、烧杯、试管。

实验过程

问题讨论对比实验3中加入的FeCl3溶液有什么作用?

化学实验报告【第四篇】

1.常用仪器的名称、形状和主要用途。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和称量

(2)给物质加热

(3)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4)仪器连接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5)仪器的洗涤

(6)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3.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及收集

(1)三种气体(H2、O2、CO2)的制备

(2)三种气体的收集方法

4.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常见气体的检验及鉴别

(2)(2)两酸、两碱及盐的鉴别

5.化学基本实验的综合

把握好以上这些知识点的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实验就要动手,要进入化学实验室,参与化学实践的一切活动。在实验室要观察各种各样各具用途的实验仪器、实验用品、实验药品试剂,各种各类药品,它们的状态、气味、颜色、名称、使用注意事项。还要观察各种各类成套的实验装置。在老师指导下,自己也应动手做所要求完成的各种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应有目的地去观察和记忆。 例如:

①各种仪器的名称、形状、特点,主要用途,如何正确使用,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②无论做什么内容的实验都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因此,要熟练掌握各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明确操作的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项,且能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

③还应注意观察各种实验现象,这是培养观察能力、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开始的一步。下面还要进一步详细说明。

④动手做记录,因为在实验活动中感性知识很多,如不做记录,可能被遗忘或遗漏。这都不利于对实验的分析和判断。

(2)如何做好观察

观察能力是同学们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之一,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最直接的手段,学会观察事物,无论现在或将来都是受益匪浅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对于化学实验的现象更要求学会观察,要求:观察要全面、观察要准确,观察要有重点,观察时还要动脑思考。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355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