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70860

【导言】此例“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最新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第一篇】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分析

20xx年笔者在上海市闸北区团委挂职期间,参与了上海市闸北区团委对辖区内大学生进行的就业创业状况问卷调查,综合分析和检视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心理、就业期待和创业意愿,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普遍拥有技能证书,但工作实习经历不足。

技能证书是国家或者相关机构对于个人某方面技术、能力的认证,拥有技能证书往往对于个人的求职有相当大的作用。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在校大学生普遍拥有1张以上的技能证书(%)。大学生认为有用的技能证书依次是外语等级证书、职称证书(会计类、经济类)、计算机等级证书;与此相对的是,在校大学生比较缺乏工

作实习经历,有超过六成(%)的被调查大学生没有工作实习经历。即使排除刚入学的大学新生,没有工作实习经历的大学生比例也是偏高的。这种偏重考取各类技能证书而轻视工作实践的做法会对大学生日后的工作、就业或创业带来负面影响,必须引起重视。

(二)工作意愿较强,对择业面临的困难有理性的认识。

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具有比较强的工作意愿,有近七成(%)的被调查大学生选择在毕业后马上参加工作。而在选择不马上工作的大学生中,有一半以上(%)是因为想继续读书,提升学历或技能,也有一部分(%)是因为想出国留学或者在国外工作,而只有极少部分(%)是因为家庭条件好而选择不马上工作。对于择业所面临的困难的认识,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认为最大的困难是社交能力不强和缺少社会关系,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最大的困难是毕业学校名气不大、学历和专业不够好,这也表现出大学生对于自身以及就读学校和专业对未来就业的影响有着理性的认识。

(三)就业信心较强,对收入的预期较高。

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的就业信心比较强,有超过六成(%)的被调查大学生对自己今后就业有信心或者非常有信心。而对自己工作后首月的收入(扣除三金后),大学生表现出比较高的预期,有四成二(42%)的被调查大学生对首月收入的预期在3000元以上,其中有一成多(%)的被调查大学生的预期在5000元以上,另有近五成(%)的被调查大学生的预期在1500到3000元;与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前几年发布的毕业生平均薪酬相比,此次调查显

示的大学生对于首月收入的预期是比较高的。

(四)择业标准呈现多元化,外资公司、国家政府机关是首选单位,普遍认可职前培训的必要性。

此次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的择业标准主要有四个,依次是发展空间大、薪水高、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稳定。与前三年的同类调查数据相比,闸北大学生的择业标准由少到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对于毕业以后工作单位的选择,在校大学生比较偏爱外资公司(%)和国家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对于进入民营企业、从事蓝领技术工种或者自由职业的热情则相对小很多。此外,大学生普遍认为职前培训是必要的,他们最希望参加的培训内容是面试技巧、人际关系处理、就业形势分析,而他们现在最希望得到的服务是社会实践、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岗位推荐,这也表现出在校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外,为日后工作做准备的各种需求比较强烈。

(五)创业意愿仍不够强烈,创业行业范围不广,对创业政策了解不多。

创业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意愿有所欠缺,仅有三成多(%)的大学生有创业的意愿,在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中,对于创业行业的认识稍有不足,范围比较狭窄,仅仅局限在创意产业、零售业和IT行业;对于创业的条件和困难,他们的认识则比较深刻,缺乏资金、缺乏社会关系、没有专业技能、担心风险问题、没有合适创业项目都是大学生眼中阻碍他们创业的困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校大学生

逐渐认识到了创业门槛逐步提高的趋势;正是因为对创业的困难有足够的认识,大学生希望政府对他们创业提供帮助,他们主要希望得到资金、创业培训和开业指导、市场需求方面的服务和信息。此外,对于政府鼓励和支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在校大学生也了解不多,很了解这种优惠政策的大学生少之又少(%),大多数人(%)只是有一个一般的印象,而也有很多(%)被调查大学生表示并不是他们不愿意了解这些政策,而是缺乏了解的渠道。

二、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对策

通过以上对于调查所得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经历不够丰富,社交能力不强,社会关系网络缺乏;其次,大学生对工作收入预期偏高,对工作选择比较单一;第三,大学生创业意愿不足,创业条件不成熟,创业信息不够。基于这些问题,着眼于拓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途径,笔者认为一方面必须为大学生提供各种社会实践的机会和岗位以及关于就业和创业的培训、信息等,丰富他们的工作实践经历,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另一方面也必须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形成合理的工作和收入预期。

(一)整合资源、多方联动,搭建就业和创业平台。秉持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各方参与的原则,将政府相关部门以及高校、企业等机构的资源整合起来,搭建一个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可以考虑以地方共青团组织和高校的团组织、政府的劳动局和高校的就业服务部门以及企业的招聘部门这两条线来构建。并且将这个平台

逐渐做大做强,把提供社会实践和见习、信息发布和咨询、就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等职能集于一体,这样一方面有了政府和高校的合作,可以把最新的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各项新政策及时传递给大学生,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梳理、整合区域内的企业资源,从而给在校大学生提供各种实践锻炼的机会和求职就业的各种信息。另外,还可以考虑把其他社会力量,诸如志愿者、各种基金会、非政府组织整合进来,真正实现社会各方参与,让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在社会各方的联动下得到有效解决。

(二)推进青年职业见习计划,完善见习岗位制度。

结合青年职业见习计划实施几年来的经验教训,继续完善见习岗位制度,进一步推进青年职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坚持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智育德育双促进,就业能力和就业岗位双保障的原则,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增加他们的工作经验,增强他们的适应性。同时针对本次调查反映出来的大学生在面试技巧、人际关系处理、就业形式分析、技能、创业培训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可以在职业见习计划中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同时,也可以考虑将职业见习计划和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服务平台一起建设,将职业见习计划纳入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服务平台,或将职业见习计划逐渐建设成一个一体化服务平台,以避免职能重复,节省资源。

(三)树立广义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在“大众化就业”时代,大学生必须调整就业观和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

观。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职位要求,找准自己就业的社会定位。大学生要按市场经济需求实现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要树立职业不分贵贱,适应社会需要,靠劳动体现自我价值的优良传统观念,形成一个良好的择业氛围。各类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大学生冲破精英就业观念的束缚,走出心理误区,形成有利于广义就业的社会氛围。树立大众化的广义就业观念,最终使大学生接受只要是凭借自身能力从事合法的经济活动获取收入即为就业的观念。同时大学生的自身就业能力才是用人单位所看重的,才是顺利实现就业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条件。毕业生自己更应积极主动提升其综合素质,突出个体优势,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的只是本专业所涉及的最基本的东西,因此,还应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要倍加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掌握知识与技能,为将来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鼓励自主创业,开发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针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不高的问题,除了要继续制定相对优惠的政策之外,还可从如下几方面鼓励大学生创业,一是帮助大学生获取开业贷款担保和开设大学生创业基金。政府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通过给予创业资金支持、减免创业规费、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实行工资倾斜政策、落实国家代偿助学贷款政策等措施,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和就业,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成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二是推出一批适合大学生的创业培训项目、创业见习基地和开业服务项目等。政府和各相应部门可加强与各

高校的联系,合作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中心,及时为大学生提供优惠政策信息。比如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代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手续,建立绿色通道,构建创业跟踪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坚实支持。三是积极开发符合大学生需要的创业园区,向他们提供各种优惠条件。政府可以考虑与社会合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创业者减少初期的成本支出。相关部门还应畅通创业融资渠道,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大学生办企业的注册门槛。当然,以也可以考虑把以上三方面的工作纳入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服务平台内进行。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第二篇】

一、前言

调查背景: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

2.调查目的与意义: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的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3.调查时间20xx年5月28日——20xx年6月7日

4.调查地点:沧州市

5.调查对象:沧州市各大高校学生

6.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7.调查过程:首先调查问卷,然后到各高校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完毕后,做数据分析,归纳与整理。

二、正文

1.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遍地都是大学生。每到找工作的时候,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得去招聘会挤,到头来可能有些人花了钱进入会场,却连和招聘官交谈的机会都没有,很多人投了简历都如石沉大海,无声无息去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在太难了。”很多应届毕业生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慨叹。20xx年,据估算全国至少有80万名毕业生要面对“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很明显,我们人才缺口大和大学生就业难形成一个矛盾,当高教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失调时,便会出现一个“扩招怪圈”:高校扩招——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硕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后层层扩招——就业矛盾“后推上移”——高一层次毕业生挤压低一层次的毕业生,层层挤压,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更趋严峻——继续加速扩招。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容易引发教育通胀,由此带来的毕业生就业矛盾被“后推上移”,隐患将日益凸显。而且会加剧人才“高消费”现象,大马拉小车,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2.大学生就业问题出现原因分析: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就这四方面原因进行了分析:

(1)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最主要是看重学生如何“调整就业心态”,而“提高职业素质”、“提高技能”反倒其次;而大学生甚至学校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并不重要。用人单位认为“德才兼备”是用人的恒久标准,单位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自身的重视程度要高得多。

(2)自身原因

①、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一是选地域。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大都市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这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二是挑单位。大学毕业生都希望选择一个地域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观念在大学生中流行,带来了就业难。

②、毕业生综合素质缺憾。一是学业不精。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只是混,没有静下心来学习。二是社交能力欠缺。说话办事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交际公关的能力欠缺。三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的学生很不重视社会实践,甚至连学校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都不能认真完成,更谈不上学到具体的实践。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第三篇】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分析

20xx年笔者在上海市闸北区团委挂职期间,参与了上海市闸北区团委对辖区内大学生进行的就业创业状况问卷调查,综合分析和检视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心理、就业期待和创业意愿,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普遍拥有技能证书,但工作实习经历不足。

技能证书是国家或者相关机构对于个人某方面技术、能力的认证,拥有技能证书往往对于个人的求职有相当大的作用。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在校大学生普遍拥有1张以上的技能证书(%)。大学生认为有用的技能证书依次是外语等级证书、职称证书(会计类、经济类)、计算机等级证书;与此相对的是,在校大学生比较缺乏工

作实习经历,有超过六成(%)的被调查大学生没有工作实习经历。即使排除刚入学的大学新生,没有工作实习经历的大学生比例也是偏高的。这种偏重考取各类技能证书而轻视工作实践的做法会对大学生日后的工作、就业或创业带来负面影响,必须引起重视。

(二)工作意愿较强,对择业面临的困难有理性的认识。

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具有比较强的工作意愿,有近七成(%)的被调查大学生选择在毕业后马上参加工作。而在选择不马上工作的大学生中,有一半以上(%)是因为想继续读书,提升学历或技能,也有一部分(%)是因为想出国留学或者在国外工作,而只有极少部分(%)是因为家庭条件好而选择不马上工作。对于择业所面临的困难的认识,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认为最大的困难是社交能力不强和缺少社会关系,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最大的困难是毕业学校名气不大、学历和专业不够好,这也表现出大学生对于自身以及就读学校和专业对未来就业的影响有着理性的认识。

(三)就业信心较强,对收入的预期较高。

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的就业信心比较强,有超过六成(%)的被调查大学生对自己今后就业有信心或者非常有信心。而对自己工作后首月的收入(扣除三金后),大学生表现出比较高的预期,有四成二(42%)的被调查大学生对首月收入的预期在3000元以上,其中有一成多(%)的被调查大学生的预期在5000元以上,另有近五成(%)的被调查大学生的预期在1500到3000元;与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前几年发布的毕业生平均薪酬相比,此次调查显

示的大学生对于首月收入的预期是比较高的。

(四)择业标准呈现多元化,外资公司、国家政府机关是首选单位,普遍认可职前培训的必要性。

此次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的择业标准主要有四个,依次是发展空间大、薪水高、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稳定。与前三年的同类调查数据相比,闸北大学生的择业标准由少到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对于毕业以后工作单位的选择,在校大学生比较偏爱外资公司(%)和国家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对于进入民营企业、从事蓝领技术工种或者自由职业的热情则相对小很多。此外,大学生普遍认为职前培训是必要的,他们最希望参加的培训内容是面试技巧、人际关系处理、就业形势分析,而他们现在最希望得到的服务是社会实践、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岗位推荐,这也表现出在校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外,为日后工作做准备的各种需求比较强烈。

(五)创业意愿仍不够强烈,创业行业范围不广,对创业政策了解不多。

创业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意愿有所欠缺,仅有三成多(%)的大学生有创业的意愿,在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中,对于创业行业的认识稍有不足,范围比较狭窄,仅仅局限在创意产业、零售业和IT行业;对于创业的条件和困难,他们的认识则比较深刻,缺乏资金、缺乏社会关系、没有专业技能、担心风险问题、没有合适创业项目都是大学生眼中阻碍他们创业的困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校大学生

逐渐认识到了创业门槛逐步提高的趋势;正是因为对创业的困难有足够的认识,大学生希望政府对他们创业提供帮助,他们主要希望得到资金、创业培训和开业指导、市场需求方面的服务和信息。此外,对于政府鼓励和支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在校大学生也了解不多,很了解这种优惠政策的大学生少之又少(%),大多数人(%)只是有一个一般的印象,而也有很多(%)被调查大学生表示并不是他们不愿意了解这些政策,而是缺乏了解的渠道。

二、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对策

通过以上对于调查所得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经历不够丰富,社交能力不强,社会关系网络缺乏;其次,大学生对工作收入预期偏高,对工作选择比较单一;第三,大学生创业意愿不足,创业条件不成熟,创业信息不够。基于这些问题,着眼于拓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途径,笔者认为一方面必须为大学生提供各种社会实践的机会和岗位以及关于就业和创业的培训、信息等,丰富他们的工作实践经历,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另一方面也必须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形成合理的工作和收入预期。

(一)整合资源、多方联动,搭建就业和创业平台。秉持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各方参与的原则,将政府相关部门以及高校、企业等机构的资源整合起来,搭建一个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可以考虑以地方共青团组织和高校的团组织、政府的劳动局和高校的就业服务部门以及企业的招聘部门这两条线来构建。并且将这个平台

逐渐做大做强,把提供社会实践和见习、信息发布和咨询、就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等职能集于一体,这样一方面有了政府和高校的合作,可以把最新的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各项新政策及时传递给大学生,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梳理、整合区域内的企业资源,从而给在校大学生提供各种实践锻炼的机会和求职就业的各种信息。另外,还可以考虑把其他社会力量,诸如志愿者、各种基金会、非政府组织整合进来,真正实现社会各方参与,让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在社会各方的联动下得到有效解决。

(二)推进青年职业见习计划,完善见习岗位制度。

结合青年职业见习计划实施几年来的经验教训,继续完善见习岗位制度,进一步推进青年职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坚持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智育德育双促进,就业能力和就业岗位双保障的原则,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增加他们的工作经验,增强他们的适应性。同时针对本次调查反映出来的大学生在面试技巧、人际关系处理、就业形式分析、技能、创业培训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可以在职业见习计划中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同时,也可以考虑将职业见习计划和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服务平台一起建设,将职业见习计划纳入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服务平台,或将职业见习计划逐渐建设成一个一体化服务平台,以避免职能重复,节省资源。

(三)树立广义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在“大众化就业”时代,大学生必须调整就业观和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

观。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职位要求,找准自己就业的社会定位。大学生要按市场经济需求实现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要树立职业不分贵贱,适应社会需要,靠劳动体现自我价值的优良传统观念,形成一个良好的择业氛围。各类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大学生冲破精英就业观念的束缚,走出心理误区,形成有利于广义就业的社会氛围。树立大众化的广义就业观念,最终使大学生接受只要是凭借自身能力从事合法的经济活动获取收入即为就业的观念。同时大学生的自身就业能力才是用人单位所看重的,才是顺利实现就业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条件。毕业生自己更应积极主动提升其综合素质,突出个体优势,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的只是本专业所涉及的最基本的东西,因此,还应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要倍加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掌握知识与技能,为将来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鼓励自主创业,开发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针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不高的问题,除了要继续制定相对优惠的政策之外,还可从如下几方面鼓励大学生创业,一是帮助大学生获取开业贷款担保和开设大学生创业基金。政府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通过给予创业资金支持、减免创业规费、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实行工资倾斜政策、落实国家代偿助学贷款政策等措施,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和就业,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成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二是推出一批适合大学生的创业培训项目、创业见习基地和开业服务项目等。政府和各相应部门可加强与各

高校的联系,合作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中心,及时为大学生提供优惠政策信息。比如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代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手续,建立绿色通道,构建创业跟踪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坚实支持。三是积极开发符合大学生需要的创业园区,向他们提供各种优惠条件。政府可以考虑与社会合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创业者减少初期的成本支出。相关部门还应畅通创业融资渠道,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大学生办企业的注册门槛。当然,以也可以考虑把以上三方面的工作纳入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服务平台内进行。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第四篇】

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生就工作具体措施,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开展本项调研工作。

一、调研工作组及人员组成

为确保本次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人文学院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次调研将为下一步开展就业工作提供依据。

二、调研目的

了解我院就业工作的现状、毕业生对学院的要求,提出就业对策措施,适当提高就业率。

三、调研内容

(一)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的形势是十分严峻。

1、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云南省高校毕业大学生与20xx年相比增加2万;

2、期间,需要就业岗位163万,只能提供就业岗位100万;

3、今年地方乡镇合并,到国家机关就业难度较大;

4、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不可能吸纳太多的大学生就业;

5、用人需求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人文学院研究生数量有限;

6、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一些低端岗位被占领;

7、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降的趋势;

8、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

9、社会的有效需求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10、农大的优势就业专业是农科类,人文社科处于不利地位。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就业形势很严峻外,学生的就业观念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减员增效,不可能提供太多的岗位,然而,我院20xx届毕业生73%的选择国家机关,76%的选择事业单位,%选择国有企业。这种供需状况的不平衡,是影响就业率的主要原因,为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学院目前正在开展就业讲座,但是56%的学生在校外实习,也有的学生忙于找工作,因此,听讲座的学生较少。毕业生就业工作档案管理较为混乱。毕业生就业工作材料报送不及时。

(三)毕业生签约状况。20xx年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年终就业率为%。20xx年我院的毕业生96人,其中社会工作40人,森林保护专业56人,可能找到工作的有12人(其中,森林保护专业9人,考取研究生2人,社会工作1人),目前的就业率为%。

(四)学生的要求。扩大专业介绍(尤其是社会工作专业),增加宣传力度,提供就业信息,联系用人单位,开展就业辅导讲座,提供实习和实践锻炼机会,帮助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解决不能报考公务员的问题。

(五)工作对策

1、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工作。编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主要内容:学院简介,专业介绍,毕业生个人基本信息)发往各相关单位。本项工作在20xx年4月20日以前完成。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和发布网络信息,实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双向互动;

2、积极联系用人单位。首批邀请的单位15个,已发出,4月8日以前争取联系单位达30个;

3、聘请就业顾问,拓宽就业渠道。拟聘请3-5名就业顾问,现已聘请了一位(证书已发),就业顾问将动用其良好的社会关系为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

4、开展毕业生就业讲座,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提高毕业生择业技巧和改善毕业生就业心态。20xx年上半年讲5讲,在4月8日以前讲3讲;

5、加强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理顺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

6、从20xx年开始面对大二、大三学生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就业指导注重面试素质,不单单讲有关简历、面试、政策法规,还着重讲解试用期的相关注意事项,还专门开设若干课时对此进行介绍。学院应结合学校毕业就业指导讲座的情况,有选择的安排政府主管就业负责人、就业指导专家、知名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就业顾问和专业咨询公司的专家来校为大学生开展就业系列讲座;

8、开展就业援助计划。为贷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特别推荐就业岗位。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107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