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中央经济会议报告汇聚【精彩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1107512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中央经济会议报告汇聚【精彩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中央经济会议报告【第一篇】

同志们:

在这炎热的季节,火样的日子,我们齐聚在一起,共同讨论我们大兴镇红红火火的事业,为发展大兴的经济而出谋划策。

今天,我们还邀请到中国芦笋研究协会副会长、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写作网更多资料江苏省农业调整委员会副主任、淮海芦笋研究所所长、徐州丰县技术开发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尹洪修博士。尹博士不顾旅途辛劳,一大早就深入每一田块,在认真了解我镇芦笋种植的具体情况后,详细介绍芦笋种植的有关情况,及它的发展前景。加上我们在工业、招商引资、城镇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喜悦的成绩,可以说,大兴的前途是一片光明的,但是,我们时刻要有危机感,不可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我们大兴镇的优势正在逐渐弱化,特别是区位优势严重减弱,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号召大家投入到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去。

刚才王镇长、张主席、李书记作了重要的报告,吕书记、唐镇长、程书记也作了发言,他们的报告、发言都详细有力,掷地有声,我非常同意他们的意见。这里,我在各位讲话的基础上再讲三个问题,与大家共同讨论如何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创设发展环境等问题,请各位同志仔细听,认真记。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全镇干群的思想观念转移到富民强镇上来。

思想是关键。好的思想才有好的思路,好的思路才有好的发展。综观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别,最明显的一条就是思想。思想停滞不前,极度僵化,固步不前,缺少活力,就没有发展的突破口,就不能发展地方经济。思想得不到解放,严重阻碍了各项事业的发展。所以,思想解放是大问题,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1、解放思想是统一思想的基础。

要想发展一方经济,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精神动力,是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解放思想,要在学习上下功夫,学习国家的政策法规,学习先进的经验,学习好的方法,学习致富的门路。放眼周边地区,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它们发展的快步伐。远的如温州、东莞,近的如洋河,它们发展主要是靠工业,就是农业也是产业化。面对现状,我们深感危机重重,如果再不及时转变思想,就会面临落后的局面。

解放思想,要创新机制。好的机制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在目前情况下,要结合实际拿措施,深入实际走与实际结合的路子,要在落实上求突破,关键是真抓实干,无实干精神就不会有发展。新时期,新阶段,在新形势下,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新的理念,采取新的举措。

解放思想,要落实在勇于争先,敢于创新上。只有以敢吃螃蟹的劲头,才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在这一点上,我们大兴居委会、集东居委会、先进、先锋、逸奇、高圩、陈洼、建设等村都做了很好的表率,从总体来看,全镇95%以上的村组干部都做得很好。新新村的个体私营经济已呈规模,全镇经济建设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当前,我们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外力,求发展,以工业为着手,以工促农,以工带农,农业也要当成工业办。芦笋产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大力发展农户+基地+公司模式,解决芦笋种植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问题。如建设村、卢集村的芦笋种植已成规模。

解放思想,要大力提倡效能经济,革新机制,优化服务。服务是形象,是品牌,对待外商要热情、热心服务。例如东莞市,它之所以能得到如此大的发展,很大一方面是由于它的优质服务。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经验,只要是有用的,只要能致富群众,只要能提高经济水平,我们都要全部拿来,没有理由高高在上,犹豫不决,拖泥带水。

解放思想,还要在改进工作作风上狠下功夫。工作作风取定一个地方事业的成败与否。要充分落实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精神要求,要克服官僚主义,尤其是广大干部一定要做到这一点。官僚主义害死人,而且是害死一大群人。要本着发展一大片,致富一大群的观点,优化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解放思想,要真正解决执政为民、清正廉洁等问题,落实在解决农民热点问题、维护群众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来。

解放思想,要走出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下的旧的、落后的、狭隘的思维方式,适应时代潮流,努力创设人人都是发展经济的领头雁的大发展氛围。经济工作绝不能只唱在嘴上,挂在墙上,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党委、政府布置的每一项工作,我们都要亲自去落实,绝不打一丝折扣。

2、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新形势下,如果思想不通,大兴的经济就不可能腾飞,大兴的人民就不可能速迅富裕起来。干工作不能老是和过去比,不能老是说过去怎么怎么样,过去有它的历史必然性,时代发展到现在,要求我们每一个都要具备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勇气和魄力,守着一本黄历过日子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树立大发展的思想,脑子里想的是发展,做的是发展的事业,一切向前看,千方百计让我们的生活富裕起来。要努力克服小农意识,小富即安的思想,要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将我们的事业做得更响,更大,更强。

3、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是开创富民强镇的新天地、新局面的前提条件。

什么是富民,什么是强镇?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提出解决办法。大兴过去曾经辉煌过,“六条龙”曾经让每一个大兴人自豪过,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的是重重危机,经济发展不上去,我们怎能心安理得,我们的广大干群怎能不心急如焚。富民强镇不是一句空口号,要切实落实在行动上。思想解决不了,一切都只是句空话。要时刻将致富群众,兴盛大兴的事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一心一意求发展。

4、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是完成全镇各项目标任务的可靠保障。

大兴的基础好、条件好,这一切都是我们开创新局面的良好物质保障。思想解放了,就赢得发展的突破口,大兴经济的发展会更快一步。衡量思想是否得到解放,最根本的是,是否有利于地方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地方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否有利于提高地方的影响力。

二、突出重点,集中精力,扎扎实实抓好几件实事。

“农民问题”主要是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充分就业。通过发展,走产业化路子是富镇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芦笋产业就是我们致富的一个好路子。当然这个路子要想越走越宽,需要一个过程,建设村要现身说法,以尝到甜头的经验带动全镇。同时,要搞好技能培训,规范种植,提高经济效益。

“农业问题”主要是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价格,最大限度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农产品处于初加工的状态,我们要增强品牌意识,创建品牌农产品。同时,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拉大经粮比例。

“农村问题”主要是加强城镇化和现代化步伐,缩小城乡差距,与城市接轨。

在农业调整结构上,农业一条线,干部做出了许多工作,农水、城建、农经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也是全体党员干群辛勤努力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党委、政府、人大向全体人员表示主衷心的感谢!

2、坚持以工业强镇的战略,推进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的发展。

大兴要发展,怎么发展?在自身发展不了的情况下,我们要积极借助外力发展,就得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营造全民大招商氛围,形成人人想招商,共同议招商,处处大招商的氛围。最近,我们引进绿源电器有限公司,目前,前期的准备工作进展有序,在这里要感谢大兴、集东两个居委会的大力支持。但同时,我们还有很大的压力,厂方要求我们在11月底建成厂房,时间紧,任务重,希望全体干群齐心协力,保住这个企业。按照规划,3年时间内,该厂将发展成占地5万平方米的厂房,用工达2000人以上,年产灯具1—2亿只。这样的企业,不但是乡镇间绝无仅有的,就是在区里也是少见的,对这样的企业,不论怎么服务都不为过。

我们今年的重点放在民营经济上,强力发展工业经济和民营经济。

3、坚持以城镇带动的发展战略,塑造大兴的对外形象。城镇是反映一个地方发展情况的窗口,必须要达到“四个一”。

4、坚持以团结兴业的发展,共同发展大兴的各项社会事业。

计划生育工作上,在张主席的带领下,我镇的计划生育水平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赞扬。

教育事业上,我们努力要培养大兴的名校、名师、名生,但是结果不尽人意,特别是大兴一中的中考,位居全区的末位,不能不引起大家的重视。

卫生事业上,通过改革和发展,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还要进一步提高完善。前期的全作医疗进展缓慢,存在个别人个别户个别村组干部不理解不支持现象。这是省委五件实事之一,无论如何要完成。

文化事业上,年初就规划建设的老干部活动中心,有布置而无落实,“七.一”就提出创建文明镇、文明单位、文明户活动,月底,将督查验收。

5、要创建平安乡镇、平安单位、平安家庭,依法行政,依法治理。

三、加强改革,对经济实现领导,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本领。

1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创设干事业的环境,服务环境,其关键是领导,基础是党员。

2、努力创设健康向上的文明环境,开展并推行“四德”教育,即“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做人品德教育”。依法执政,依德治镇,强化服务意识,创造好环境,以服务发展经济。

3、创建科技进步的发展环境。讲学习,讲技术,讲科学。科技很重要,只有用科技指导生产,才能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4、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员的重要作用,牢牢把握党对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要重用有经验的党员,违纪人员一律调整岗位。

5、改进工作作风,带感情做群众工作,发展经济,与群众打成一片。

一个声音喊到底、”实行工作责任追究制,保证全镇经济快速发展。

同志们,发展大兴经济的担子就在我们肩上担着,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只要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扎扎实实做好党委、政府布置的每一项工作,大兴的事业会更加辉煌。

中央经济会议报告【第二篇】

一、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要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领域改革。要保持投资适度增长,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要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继续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着力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益。要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引导和规范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二、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一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要保持政策连续性,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施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增加农机购置补贴,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要适应群众生活多样性、个性化的需要,引导消费结构升级。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县域经济。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管理,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三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抓紧研究提出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抓紧落实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四是推进节能减排,抑制过剩产能。要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五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要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增加涉农补贴规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扩大农村需求,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要巩固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制度,保持主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水平。要搞好主要农产品市场调控,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对农民创业的金融和财税支持,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要大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全面完成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强水利特别是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电网改造、饮水安全、农村道路等建设。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改进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公共文化服务,强化乡村正常运转的财力保障,培育农村新型金融组织,解决好农村融资难问题。要推动农村改革创新,加快健全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制度体系,完善农业经营体制,引导家庭经营向生产集约化方向发展,鼓励农户运用现代科技和物质装备,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定信心、锐意改革,统筹兼顾、综合配套,加强调查研究和战略规划,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一是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深化资源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扎实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二是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对经济服务功能。要加强金融监管机制建设,改善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和服务,继续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三是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要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要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和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就业、发展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放宽市场准入,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

五、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要坚持开拓国际市场和扩大国内市场并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健全开放型经济体系。一是努力促进出口稳步回升,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要保持外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提高出口产品档次、附加值、竞争力,继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努力增加进口,促进贸易平衡。二是做好利用外资工作,提高引资质量。要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坚持以我为主、择优选择,积极稳妥推进服务业开放,促进“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三是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要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协力共建和优势互补,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加快完善境外投资促进体系。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明年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加以推进。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各种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各级政府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创造更多智力密集型就业机会。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部分优抚对象待遇水平,抓紧制订实施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深入扎实地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各项工作。加快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强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棚户区改造。要优先发展教育,改善教育办学条件。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解决好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问题。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领域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产品创新,精心组织和办好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

中央经济会议报告【第三篇】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的部署,认真总结20xx年经济工作,谋划今后五年经济发展,研究部署20xx年经济工作。

一、关于我省经济形势和国内外发展环境。

正确分析和把握形势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前提。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深入分析国内外宏观环境的新变化,科学判断我省发展的新阶段,深刻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一)从我省今年形势看,经济发展“快中见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喜中有忧”,我们要坚定信心,保持清醒。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指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八八战略”,扎实推进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积极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着力抓经济结构调整,抓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抓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抓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使全省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得到优化,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整个经济形势呈现出“快中见好”的发展势头。预计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8000亿元,增长%,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3200亿元和160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外贸出口总额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左右,经济发展又迈上新台阶。

今年我省经济发展“快中见好”,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较快增长是建立在发展方式有所转变的基础上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业保持稳定增长,工业保持较快增长,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次产业发展的协调性有所增强。科技投入明显增加,品牌、标准化和知识产权战略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力度加大,新一轮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义乌扩权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和新增融资额创历史新高。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基本完成环境污染整治“811”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循环经济“991”工程,生态建设取得新的进展。预计今年我省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和%,年度节能减排目标有望实现。

二是经济较快增长是建立在发展协调性逐步提高的基础上的。三大需求协调拉动,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出口继续快速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五大百亿”工程的建设目标到今年底基本完成,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成效。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五年目标提前完成。“山海协作”工程继续深入实施,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地区发展势头良好。

三是经济较快增长是建立在改善民生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年初确定的十方面实事基本完成。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预计今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均为8%左右。就业形势较好,新增城镇就业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为历年来最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廉租房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有新的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为今后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措施和各项方针政策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创业创新、共同奋斗的结果,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浙江的生动实践,证明了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省委的各项部署及措施是正确的和富有成效的。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中“喜中有忧”:总体能耗和污染排放规模随经济增长继续扩大,节能减排工作压力较大;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创来新高,保持物价稳定压力较大;受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贸易摩擦增多、资源要素供给趋紧、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和提高经济效益压力较大;投资新开工项目仍呈减少趋势,保持投资适度增长和优化投资结构压力较大;贷款继续偏快增长,跨区域流动增多,防范金融信贷风险压力较大;稳定粮食、生猪等生产,保障供给特别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压力较大。此外,在民生方面,有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土地征用、城市拆迁、欠发达地区发展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从国际国内环境看,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中央分析,明年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发展总体有利。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全球和区域合作不断加强,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更趋多元,跨国投资并购活动更加活跃,全球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国际石油和粮食价格持续走高,贸易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加剧,国际金融市场潜在风险增大,全球气候变暖和政治安全等非经济因素对世界经济影响日益突出,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

纵观国内,经济发展继续呈现良好态势。随着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全面贯彻落实,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随着宏观发展环境和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国发展的动力会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势头将进一步趋好,经济社会有望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快速协调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经济社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复杂和突出。特别是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资产泡沫不断积累,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还相当突出。

国际国内形势的这些重要变化,将深刻影响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我们要审时度势,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时局;趋利避害,不断巩固我省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善于在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明确发展方向,善于在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善于在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善于在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把握发展全局,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妥善应对各方面的挑战,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不断开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三)从中央要求看,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好字优先、稳中求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要全面把握,奋发有为。

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和温家宝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立足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政方针以及关于经济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比如,中央强调:必须加快以“三个转变”为标志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强调要做到“五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必须坚持内外协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调要坚持好字优先,努力实现“四个相协调”,即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强调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两个防止”,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基调是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基本措施是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及加强对价格总水平的监测和调控。强调要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做到“三个始终”,即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解决好“三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强调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重视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强调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指标,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持久战。强调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东部地区要率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要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体制。强调要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统筹安排对内对外经济工作,全面提高对外经济工作质量和水平。强调要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强调要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取得科学发展的实效等等。对这些要求,我们一定要反复学习,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贯彻落实到今后我省各项工作中去。

(四)从今后五年发展进程看,我省正处于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是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率先发展,再上台阶。

今后五年,是我省人均生产总值由5000美元向8000美元甚至1万美元迈进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全面提升我省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关键阶段,兼具“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的双重特性。从这一时期的特点看:经济总量持续扩张,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更显突出,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的要求更为紧迫;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成为一种常态,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这对我省提高经济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触及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多,体制机制创新的任务更为艰巨;新的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区域经济合作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既有利于我们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自己,又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社会生产能力已可满足大部分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民生问题将有新的表现形式,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与可能都将进一步增加;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化,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给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带来新的课题。在这样的形势下,要保持经济的持续上升,使今后五年成为一个新的快速成长期,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我们一定要增强加快转型升级的紧迫感、责任感,切实把它作为今后五年我省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来抓,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推进向经济强省迈进。

二、关于今后五年经济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我省今后五年发展的目标任务,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作出了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决定。贯彻省党代会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深入研究事关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以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重点,抓住关键,全面推进科学发展观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加快转型升级,是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途径,是增强我省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之举。加快转型升级,最根本的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增长模式、体制机制、开放格局、区域发展等方面的转型升级。

――在产业结构方面,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做精高效生态农业,做强先进制造业,做大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在增长模式方面,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在体制机制方面,以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现代市场体系、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和政府管理体制,率先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开放格局方面,着眼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新的开放理念,实施新的开放战略,构筑新的开放格局,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在区域发展方面,以增强发展协调性为重点,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统筹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山区海岛发展,不断提升和谐社会建设水平。

贯彻落实上述转型升级的要求,必须深入研究以下5个方面20个问题。

(一)优化发展布局。

发展布局问题。合理的发展布局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我省十分重视空间布局问题,“十一五”规划在总结以前发展思路基础上,提出了“三带三圈一群两区”的总体框架。今年以来,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国务院出台《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温在上海召开座谈会提出长三角要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这些都对我省优化发展布局提出新的要求。根据新形势,要深化研究区域发展布局,整合区域资源要素,提升区域发展的竞争力、带动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三大都市和浙中城市群的辐射引领作用,深入实施三大产业带规划,重视保护和合理开发“蓝色屏障”和“绿色屏障”两大区。抓紧编制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合理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开发格局。

(二)突破发展瓶颈。

近几年来,我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要素保障工作,瓶颈制约得到缓解,促进了我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然而,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才、土地、水、能源等要素和基础设施,可能会成为新一轮发展的瓶颈,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

人才问题。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我省今后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几年来,我省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与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尤其是高层次领军人才数量少于沿海其他省市。解决人才不足问题,要高度重视培养和引进创业创新人才,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要重点研究如何建设集聚各类创新人才的载体,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土地问题。土地是财富之母,是不可再生资源。我省人多地少,人均土地面积仅为全国的30%,人均耕地仅为全国的1/3,土地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是长期的。一方面,我省土地供给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目前,正在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编制工作。新一轮总体规划批准实施后,能基本保障我省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但与各行业建设用地总需求相比还有不小的缺口。另一方面,我省土地粗放利用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土地产出率还不高。解决我省用地问题,关键是要以规划为要、节地增效为本、开发利用为重,走出一条符合浙江实际、科学高效的土地利用新路子。要认真组织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试点工作;认真研究土地整理问题,不断改善土地供给;认真研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问题,倡导“以亩产论英雄”,在存量土地上形成更大的产出。

能源问题。我省缺煤、无油、少气,一次能源几乎都从省外或国外输入,但能源消费增长很快,目前已经进入能源消费大省行列。近几年来,我省电力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电力紧张的形势得到初步缓解,但付出了很大代价,目前区域性、时段性用电供需矛盾仍然存在。能源结构也不尽合理,煤电比重较高,对生态环境和交通运输造成很大压力。随着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增加,能源缺口还有可能增大。解决能源问题,要超前考虑、及早研究能源的供应和保障问题,重点在优化结构、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加快重点电源项目和配套电网建设,提高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保障能力,积极开发利用新型能源、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鼓励企业投资各类一次资源开发,为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

水资源问题。我省是江南水乡,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源性、水质性和工程性缺水均不同程度存在。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缺水问题愈显突出。解决水资源问题,要开发保护并重,开源节流并举,抓安全饮水,抓治污净水,抓节约用水,抓科学调水。要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加大水库除险加固力度,增强水资源的储藏和调控能力;研究如何进一步推广海水利用、中水回用,拓宽水资源供给渠道;研究如何加快建立水资源市场定价机制,切实解决我省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节能减排问题。节能减排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近年来,我省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完成国家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目标任务难度很大。加强节能减排,最根本的是要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要研究构建加强节能减排的工作格局,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合力;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探索建立问责制,更多地运用经济和市场手段,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创新节能减排的有效载体和工作抓手,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效。

交通问题。近几年来,我省交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交通对经济社会瓶颈制约基本缓解。但局部区域仍然滞后,公路网络化程度不高,港航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现有交通干线和网络体系难以满足新一轮发展的需求,大中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日趋突出。今后五年,我省交通建设任务依然繁重。要按照适度超前的要求,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做到各路配套、形成网络、管理到位、畅通高效,提高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要着眼于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建设大港口;着眼于融入长三角、辐射周边省,提高区域和城乡发展协调性,建设铁路公路大路网;着眼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浙江市场大省活力,建设大物流。

(三)强化先发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市场取向改革比较早,民营经济、专业市场、块状经济和开放型经济比较发达,形成了明显的先发优势。这些先发优势,是我省保持率先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根基。但近些年来,兄弟省市借鉴学习、吸收引进、加快发展,我省的这些先发优势有相对弱化的趋势。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进一步创新理念、创新体制、创新举措,让这些先发优势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民营经济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人民勇于探索,善于创业,率先突破单一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发展外资经济,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新格局。但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既面临着国际资本和跨国公司加快进军国内市场、兄弟省市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双重挑战,又面临着加快企业制度创新、产业结构提升、经营模式转换和增长动力转型的多重压力。强化我省民营经济先发优势,必须在营造综合环境优势、做大做强做优上下功夫,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要重视研究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问题,特别是要研究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发展动力和发展模式问题。研究如何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开展资本经营,建立民营企业创新风险分担机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如何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带动民营企业整体素质的提升。

块状经济问题。块状经济是我省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目前已具有相当规模,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我省块状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要强化块状经济先发优势,重视研究块状经济的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跨行业跨区域融合等问题,下决心淘汰落后加工设备,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纺织、服装、皮革、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不断提升家庭工业发展水平,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着力形成一批总量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品牌影响广、市场份额高的国际性产业集群。

市场建设问题。近几年来,我省专业市场结构不断优化,交易方式迅速更新,市场功能日益拓展,专业市场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但要素市场建设尤其是地方金融、人才和技术市场建设等相对滞后。要强化市场建设先发优势,提升专业市场,发展要素市场,推动传统市场向现代市场转变。要重视研究如何推动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把基础好、影响大、有竞争力的专业市场建设成为全球性的商品采购基地和物流中心;研究如何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培育和发展资源能源市场,进一步完善技术市场、人才市场。

开放型经济问题。我省资源、市场两头在外,经济外向度高,一般贸易出口和对外投资,均居全国前列。随着对外开放形势的发展变化,我省开放型经济中的结构性、素质性问题更加凸现,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进出口结构不合理,引进的大企业大项目不多。要强化开放型经济的先发优势,必须树立新的开放理念,实行新的开放战略,构筑新的对外对内开放格局。要深入研究如何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促进技术、装备和重要资源进口,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和服务贸易发展;研究如何创新利用外资方式,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研究如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四)培育新的增长点。

推动浙江新一轮发展,需要我们充分发挥现有优势,还要善于挖掘潜在优势,努力变劣势为优势。从发展情况看,海洋经济、服务业、开发区(包括园区)、高效生态农业、欠发达地区发展是未来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我们要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

海洋经济问题。我省是海洋大省,海洋资源丰富。以来,海洋经济总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增长都在20%左右,总量由全国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三位,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如何把海洋经济培育成为新的增长点,重中之重是抓好港航强省建设。特别要重视研究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组建全省港口联盟,实现港口资源的整合提升;要抓紧规划建设临港产业集聚区,建设物流储备基地,积极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临港工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服务业问题。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中最具成长力的产业,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依托。近几年来,我省服务业发展呈现加快趋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但我省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要把服务业从生产领域剥离出来,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采取综合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加快整合发展。要重视研究优先发展金融保险、研发设计、软件外包、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会展、运输等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省民资丰厚、经济活跃,发展金融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要充分发挥我省金融资源优势,积极稳妥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和创新,大力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创意经济、网络经济、总部经济、空港经济、楼宇经济,是近年来我省一些中心城市出现的新型经济业态,是我省发展现代服务业新的重要领域。要以战略的眼光,重视研究发展城市新型经济,努力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开发区建设问题。开发区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基地。我省现有各类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116个,但开发区普遍规模小,总体实力不强,与兄弟省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何使开发区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要重视研究改革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深化开发区总体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加强区内土地资源整合,促进扩容升级,推动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转变;发挥开发区集聚创新要素的载体作用,建设一批产业创新基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开发区生态化改造,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开发区;提升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水平,拓展中小企业发展空间。

高效生态农业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高效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载体,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必须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们要把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新的增长点来抓,重视研究如何培育高效生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做强高效生态农业主导产业,加快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投资高效生态农业,推动高效生态农业快速发展。要强化责任,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尽力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适当增加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加强粮食市场建设和管理,确保粮食安全。切实抓好生猪等“菜篮子”工程,改善农副产品市场供给。

欠发达地区发展问题。欠发达地区发展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也是我省发展的潜力所在。如何把欠发达地区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我们创新扶持的思路和载体,鼓励欠发达地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资源优势,走自我积累和借力发展相结合的道路,高起点高标准地推动欠发达地区快速发展。要研究如何鼓励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生态经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研究如何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库区和海岛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如何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防止高污染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五)增强发展动力。

实现新一轮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新的发展动力。这就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全面改善民生,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深化改革问题。不断深化改革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源泉。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总结的我国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从实际出发,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研究如何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提高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研究如何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完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如何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研究如何推进城乡配套的体制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建立有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

自主创新问题。自主创新是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研究如何完善自主创新政策,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和推动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大力实施技术跨越、品牌、标准化和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推动品牌大省向品牌强省转变;培育创新文化,保护创新热情,宽容创新挫折,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

文化软实力问题。先进文化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是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切实加强文化大省建设,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程度,促进人的素质全面提高,形成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培育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进一步激发全省人民创新创业的活力。要充分发挥浙江人文优势,挖掘浙江文化底蕴,解读浙江现象,总结浙江经验,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改善民生问题。人民群众是推动发展的主体。改善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激发发展活力的根本所在。我们要在发展中不断改善民生,在改善民生中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善民生,最迫切的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针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进一步研究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要研究解决每一时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要研究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让全体人民公平享有经济、政治、文化等权益。

以上5个方面20个问题,既很具体,又很重要,事关全局,事关长远。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未雨绸缪,主动应对,着力推进。各级各部门都要紧密结合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举措,以重大问题的突破推动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明年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第一年。明年我省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部署,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改革开放、以人为本的要求,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着力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着力促进改善民生和社会和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明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

(一)加强“三农”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创新“三农”工作思路。提升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建设一批农业特色产业强县强镇强村,做大做强农业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力推动规模化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和科技体系,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和风险保障制度建设,全面提升农业抵御“两个风险”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要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入实施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龙头的系列工程,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确保农村饮水安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进一步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创新农村民主实践形式,完善农村自治机制,保障农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益。

要提升农民素质。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民分工分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来抓。深入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实施“百万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自主创业和转移就业的能力。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创新型企业群体,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技术创新项目,继续大力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努力构建一批国内外一流的科研机构和公共创新平台。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级和国际品牌,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激励和保护机制。进一步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加快实施“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促进科研开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加快形成产业新优势。要大力推进工业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重视发展临港产业群,建设一批产业关联度和附加值高的大项目。继续抓好技术改造“双千工程”,推进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装备创新、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要进一步完善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发展水平,推动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三)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标准,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强对重点高耗能行业以及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工作的指导和监管。推进全民节能行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带头做好节能工作。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制,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以及考核办法,实行行政问责和“一票否决”制。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和工业循环经济“4121”示范工程,切实抓好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建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典型。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强对工业“三废”的综合回收利用,创建一批高水准的绿色清洁生产和零排放企业。

加大环境整治和保护力度。以实施“811”新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抓好重点污染区域的整治,对全省污染相对较重的重点污染区域实施动态管理,限期完成整治任务。加大城乡环境整治力度,完善城市污水、垃圾等环保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综合治理,有效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强化源头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林业、水利、湿地建设,提高生态质量。加大钱塘江、太湖等流域治理保护,推进海洋生态环境和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

(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提高协调发展水平。

扎实推进新型城市化。深入实施三大城市群空间战略规划,全面完成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完善省域城镇体系结构,加快培育发展中心镇,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加快完善城市公用设施,改善城市生态和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功能。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研究开发保护海洋资源、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政策意见。确定临港工业、港航建设、现代渔业、海洋旅游、新兴海洋产业、海洋管理与生态保护等一批海洋经济重点项目,抓紧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统筹空间布局和建设时序。进一步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加快构建沿海港口体系、内河航道体系和集疏运体系。

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要研究出台新的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政策意见。开展新一轮“山海协作”工程,加强结对帮扶,促进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积极推进下山脱贫、内聚外迁,切实把扶贫工作落实到村到户。

(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认真落实国家和省里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相互参股、上市融资。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培育大企业集团。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办法,制定盘活存量土地的激励政策,积极探索水权制度。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认真总结推广义乌扩权改革试点经验,进一步推进强县强镇扩权工作。

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鼓励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我省急需的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的进口,加快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建立若干服务业外包基地。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加强开发区引资平台建设,深化“以民引外”,推进招商选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设立境外研发中心,办好境外合作区,提高我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层次和水平。

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深化与沪苏合作,重点在统筹基础设施、打破市场壁垒、联手环保治理、加强行业组织合作,以及共建长三角创新区域、共同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积极做好参与上海世博会的相关工作。同时,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做好对口帮扶工作。

(六)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把全面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加大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力度,引导教育资源向农村、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倾斜。完善困难家庭学生助学政策,积极解决民工子女就学问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继续抓好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城乡的药品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公共卫生安全。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活动,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就业。认真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完善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以及再就业人员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高度重视零就业家庭的就业,促进农村低保户劳动力转移就业。

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五费合征”为抓手,全面扩大企业职工社会保险覆盖面。积极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着力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继续搞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低收入群众的动态物价补偿工作。完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住房公积金等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加强农民工管理和服务,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拓宽人民利益表达渠道,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平安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着力整治突出治安问题,扫除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全面排查各类事故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关于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加快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关键在党的领导。各级党委要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把中央的决策和省委的部署落到实处,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科学性。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不断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各种知识,使领导干部具有世界眼光、树立战略思维、提升理论素养、增强党性修养,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科学性。这里,我还要强调,认真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问题。省委决定,从现在开始到明年6月底,在全省农村、企业、社区、学校、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以“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创业创新”为主题的党的十七大精神宣传教育活动。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的要求,把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抓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形成合力,抓紧抓好,确保取得实效。

(二)坚持以解放思想为法宝,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创造性。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行动先导。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法宝,进一步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勇于迎接新挑战,敢于破解新难题,善于开创新局面。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法宝,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科学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弊端,以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法宝,进一步提高把握客观规律的能力,努力从纷繁的经济现象中发现普遍性的规律,提高经济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三)坚持以调查研究为基本途径,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针对性。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必须深入调查研究,真正了解和把握真情实况,力求在谋划思路、制定政策、解决问题时掌握主动权。要围绕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影响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要善于发现先进典型,总结基层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以典型引路,推动全局工作;要善于倾听群众的真话,了解群众的真意,体察群众的真情,使各项政策举措和工作部署更加符合群众的意愿。要改进调研方法,带着问题,轻车简从,既到发达地区又到欠发达地区,既调查又研究,既身入又心入,既了解情况又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调研的实效性。要认真总结“百名书记蹲点调研”等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创新调研工作,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针对性。

(四)坚持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协调性。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统筹兼顾,必须正确领会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善于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各个方面的发展要求,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统筹好、协调好,使之互促共进、全面发展;善于统筹安排对内对外经济工作,把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好。坚持统筹兼顾,必须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善于把各方面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形成齐抓共促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坚持统筹兼顾,必须正确处理地方与中央、上级与下级、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以及国内国际关系,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大政方针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善于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统筹兼顾,必须善于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抓住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做到以点带面,协调推进。

(五)坚持以狠抓落实为着力点,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实效性。要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履行好抓落实的职责,既要挂帅又要出征,真正在抓落实上起好示范表率作用。要巩固和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使之形成长效机制,不断取得实效。要建立健全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严格执行责任制度、督查制度,使抓落实进一步制度化和规范化,做到各项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督促、有成效。要全面实施和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明确为谁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真正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使沽名钓誉、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批评和惩戒。

中央经济会议报告【第四篇】

作为中国政府的重要宣传媒体和中央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经济报告被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所关注和重视。通过阅读、学习和理解中央经济报告,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的经济形势,把握发展方向,进而提高我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下面将就这一主题展开分析。

首先,阅读中央经济报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经济形势。中央经济报告是中国政府经济工作的总结和规划,反映了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了解中央经济报告可以让我们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国内生产总值的情况,以及就业和物价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对报告中的数据和分析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其次,学习中央经济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中央经济报告中涵盖了中国经济的政策方向和宏观调控的重点,可以为我们预测未来几年的经济形势提供线索。通过学习报告中的政策导向和调控措施,我们可以判断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预期和目标,进而调整个人的发展策略和规划,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

再次,解读中央经济报告可以提高我们的分析能力。中央经济报告对于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读,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通过阅读报告,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经济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方法,了解到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原则和方法。同时,我们还可以学习到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观点,为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经济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法。

最后,阅读中央经济报告可以培养我们的宏观思维和全局观念。中央经济报告是对国内整体经济情况的综合梳理和分析,需要我们具备宏观思维和全局观念。通过学习报告,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的发展状况和相互关系,了解到国内外不同因素对经济影响的机制和规律。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宏观思维和全局观念,提高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把握大局、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读懂中央经济报告不仅是了解中国经济形势的途径,更是提高我们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阅读、学习和理解中央经济报告,我们可以把握经济发展的方向,提高我们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个人和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好的贡献。

中央经济会议报告【第五篇】

会议明确了20__年经济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强化供给侧管理顺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逻辑。

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理论界一直热议“新供给经济学”,对其理论演绎和实践逻辑从各个层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释,这是非常应势的针对性研究,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判断。笔者认为,其实,在一个经济运行周期中,什么时候多使用些需求管理政策,什么时候多使用些供给管理政策,政府在协调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中怎样把控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和施策力度,并没有优劣之分,完全要依赖其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和满足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需要。

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能够比较平稳地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是充分运用了经济赶超时期后发优势和要素资源比较优势,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活力。但今天中国经济体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各种生产要素已经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国内国际经济格局也出现了深刻变化。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资金成本等要素投入的低水平数量型规模扩张助推经济快速增长的“要素红利”时代已经告一段落。今天的中国,面对的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克服“三期叠加”的“成长中的烦恼”,要应对各种利益博弈的挑战,在传统生产要素边际效率递减、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拐点的时候,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依靠创新驱动,优化要素配置,重塑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释放组织变革的红利和制度改革的红利,以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说,过去的30多年,中国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需求经济学这个基本问题,在中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的今天,我们必须谋划好“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的供给经济学问题。这就是中国经济学今天的基本逻辑,其着力点就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来盘活巨大的要素存量;通过提高投资有效性,扩大有效供给,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通过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这是一个重大判断,也是一个顺乎时势的战略抉择。

切实运用好政策“组合拳”实现“五降”和“五增”

20__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围绕“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重点任务,会议明确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和取向,即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实施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关键是要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在“五减”和“五增”上下大功夫,取得实效。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现实经济压力来看,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减少和降低这五个方面的压力。这五大任务,实质上是相互关联,相互牵掣,有着内在联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内许多产业产能过剩,既有结构性原因,也有经济周期原因和体制性原因,比如,“一吨钢铁”卖不过“一斤白菜”令人咋舌,今年的煤价跌落到历史低点,原油价格也受到国际油价大跌的困扰,等等。在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基础上,宏观政策与产业政策要积极引导,化“过剩产能”为“富余产能”,通过开辟中西部产业接续发展通道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纾解;也要把去企业库存与减低企业成本紧密结合,在财税政策和价格政策上切实减少企业负担,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步伐;在转化二三线房地产库存上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上紧密结合;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一方面要守住防风险底线,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结构性宽松货币政策,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建设,等等。因此,解决“五减”,本质上是要变“结构性减负”为促进“结构性改革”和“结构性补短”。

笔者认为,对应这“五去”还必须强调“五增”,就是“增活力”“增动力”“增效益”“增均衡”和“增信心”。要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创新,以改善供给侧管理的视角,切实加大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力度,进一步消除利益壁垒,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权力于市场、还权力于社会,以充分激发企业活力、社会活力和大众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组织制度的成长步伐,尽快让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孕育而生,以创造新供给带动释放新需求;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在未来的5年,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发展均衡、城乡二元经济均衡、产业发展均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均衡,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利益发展均衡,让更广大的群众普遍增强改革发展的获得感。

最后,我们还是要强调“增信心”。尽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正如所指出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全党要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便无难不克、无坚不摧。

“十二五”成就辉煌,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引领,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新开篇。

中央经济会议报告【第六篇】

理好“民生清单”赓续“幸福账单”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规划的20xx年八项重点任务中,涉及民生的内容占有相当篇幅,也大有看点。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加强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就业、粮食安全、消费、房地产、居住、脱贫攻坚、信息保护等为重点,处处透露着“民生”二字,是一份带有“民生温度”的“民生清单”,温暖了亿万国人的心。

这张“民生清单”,是暖心聚情的“民心清单”。坚持民生导向,就要着眼于老百姓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保障和改善民生等话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与此次会议提出的20xx年八项重点任务精准呼应,对“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七个民生话题的深化,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立场,以制度优势形成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这张“民生清单”,是党员干部们的“责任清单”。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一份清单,一份期待,这张清单是惠及民生的“晴雨表”,是党员干部的“军令状”。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国家谋求发展的最终目的,政府执政理念及工作宗旨,都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这是一份重任。20xx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1至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同比名义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实现由负转正;前11个月,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六稳”“六保”政策,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守住了“米袋子”,守好了“菜篮子”,畅通了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等。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责任具体到每一项民生工程,做实、做深、做细、做透,推动党员干部在实际问题上下功夫、花气力,走好了惠民的“先手棋”,打响了“当头炮”,履职尽责不负人民。

这张“民生清单”,是老百姓的“幸福账单”。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要在民生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为民造福是党和政府践行初心使命的最大体现,唯有认真对照民生问题清单,让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变成一件件暖心事、顺心事、舒心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成色更足、质量更高,让老百姓心中的“蓝图”都一一变成现实。

回首20xx年,中国写下了一份世界瞩目、载入史册的中国答卷。谱写20xx年,我们更要努力,把人民群众的期待变为履职尽责的责任,赓续“幸福账单”。

中央经济会议报告【第七篇】

第一段:引子,介绍中央经济报告的背景和重要性(200字)。

中央经济报告是我国每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的一份重要报告。它总结了过去的一年经济工作,回顾了中国经济的成就和问题,并提出了未来一年的经济发展目标和政策重点。作为全国经济工作的综合总结和指导,这份报告对于了解我国经济走势、把握政策导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阅读和理解中央经济报告,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掌握经济政策的走向,对个人和社会发展有深远的启示。

第二段:总结报告的亮点和成就(200字)。

中央经济报告回顾了过去一年我国经济的成就,使我们对我国经济取得的亮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报告指出,我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在6%以上,增长速度与质量并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任务完成;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环境治理取得积极成效,重点区域污染有所改善。这些成就体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段:揭示报告提出的问题和挑战(200字)。

在总结成就的同时,中央经济报告也提出了一系列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报告指出,我国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经济增速放缓,发展动力不足;金融风险和债务风险加大,必须加强监管和防范措施;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任务重,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仍需提升。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课题。通过深入理解和分析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第四段:探讨报告提出的经济政策(200字)。

中央经济报告对于未来一年的经济政策也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报告强调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创新发展思路和方式。报告指出,要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要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的韧性和竞争力;要加强金融风险防控,保持金融稳定;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些政策的提出将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并在实际生活中贯彻执行。

第五段:总结回顾,展望未来(200字)。

通过阅读中央经济报告,我们可以全面了解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政策导向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报告的发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和参考,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作为广大公民,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国家的发展,增强经济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合理选择和行动,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心和支持,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的贡献。

中央经济会议报告【第八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规格最高的经济会议。自1994年以来每年举行一次,一般在每年年尾11月到12月举行,一般开会时间不超过四天。它的任务是总结当年的经济工作成绩,分析研判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情况形式,制定来年宏观经济发展规划。每年会议召开前,中央领导同志要花费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深入全国各地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经济政策。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15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部署2016年经济工作,重点是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具体部署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并作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贯彻落实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妥善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改革开放向纵深迈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今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规划可以胜利收官,使我国站在更高的发展水平上。同时,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国内外条件变化,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化解。

会议认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必须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必须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坚持辩证法,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潜力大,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这是绕不过去的历史关口,加快改革创新,抓紧做好工作,就能顺利过关。必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理论上作出创新性概括,在政策上作出前瞻性安排,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会议指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努力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会议指出,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会议强调,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

第一,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在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融资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优化信贷结构,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第二,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等,推动形成新的增长点。要坚持创新驱动,注重激活存量,着力补齐短板,加快绿色发展,发展实体经济。

第三,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要做好为企业服务工作,在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市场经营和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创新发展,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合法利益,提高企业投资信心,改善企业市场预期。要营造商品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环境,破除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要提高有效供给能力,通过创造新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消费需求。

第四,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要完善落实机制,把握好改革试点,加强统筹协调,调动地方积极性,允许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发挥基层首创精神。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抓好改革举措落地工作,使改革不断见到实效,使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第五,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要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器作用,把重点放在兜底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会议认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第一,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要依法为实施市场化破产程序创造条件,加快破产清算案件审理。要提出和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以及专项奖补等政策,资本市场要配合企业兼并重组。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要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

第二,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打出“组合拳”。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要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正税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要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金融部门要创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环境,为实体经济让利。要降低电力价格,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要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流通体制改革。

第三,化解房地产库存。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要明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成为租赁市场的房源提供者,鼓励发展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企业。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

第四,扩大有效供给。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加大资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真抓实干,提高扶贫质量。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降低企业债务负担,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提高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能力。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要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推动形成市场化、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要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使劳动者更好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环境。要继续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口粮安全,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建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资金和政策重点用在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农产品质量、效益上。

第五,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对信用违约要依法处置。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完善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改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办法。要加强全方位监管,规范各类融资行为,抓紧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非法集资蔓延势头,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妥善处理风险案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会议强调,推进结构性改革,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抓住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强地方发展能力、减轻企业负担等关键性问题加快推进。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抓紧研究提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加快推进银行体系改革,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加快发展绿色金融。要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个人账户,坚持精算平衡,提高统筹层次。要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保基本、强基层的基础上,着力建立新的体制机制,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会议指出,要继续抓好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推进外贸优进优出、积极利用外资、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快自贸区及投资协定谈判、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工作。要改善利用外资环境,高度重视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高度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对内外资企业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要抓好“一带一路”建设落实,发挥好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机构的融资支撑作用,抓好重大标志性工程落地。

会议强调,要坚持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科学确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坚持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要用新思路新举措深挖内需潜力,持续扩大消费需求,发挥好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抓好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要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要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要保住基本民生、兜住底线。要健全督查激励问责机制,促进各方面奋发有为、干事创业。

会议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要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善于把握本质、主流和趋势,善于把握社会心理,善于把握时、度、效,深度分析,主动发声,澄清是非,更有针对性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会议号召,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是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全面部署,也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部署。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握正确方向,脚踏实地推进,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以及中央军委委员等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中央管理的部分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同志,军队及武警部队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相关资讯浏览:

8.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重启力争2020年完成城中村改造。

9.盘点:2015年习近平的20个“新热词”

中央经济会议报告【第九篇】

2020年4月15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二十六次会议,专题研究了加强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问题。重申资本市场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强调依法诚信经营是最基本的市场纪律。特别针对最近一段时间,一些上市企业无视法律和规则,涉及财务造假等侵害投资者利益的恶劣行为,要求监管部门要依法加强投资者保护,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确保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披露,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对造假、欺诈等行为从重处理,坚决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的功能。

新近实施的《证券法》,重中之重就是加强投资者保护,其中增设了第六章“投资者保护”专章,规定如何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其中包括备受关注的中国特色“集团诉讼制度”,而且很快业内已经出现了第一个代表人诉讼案例,即杭州中院以代表人诉讼方式开展的“15五洋债”虚假陈述赔偿案。2020年3月24日,上海金融法院发布了全国法院首个关于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制度实施的具体规定即《上海金融法院关于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机制的规定(试行)》,投资者保护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开始进入快车道。

此次重要会议,要对一些背道而行的不良分子重拳打击,特别是对投资者保护冲击最强的造假、欺诈行为,从重处理,切中当下市场时弊。会议强调“依法诚信经营是最基本的市场纪律”,给市场主体提出了基石性要求,同时要求监管部门要依法加强投资者保护,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确保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披露,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可谓是新《证券法》实施后,投资者保护的再升级。

20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中国证监会易主席也提出,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总要求,充分借鉴国际最佳实践,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风险,注重发挥各方合力,努力探索出一条既遵循成熟市场惯例、又符合我国发展阶段特征的资本市场发展之路。对保护好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提出必须坚持法律保护、监管保护、自律保护、市场保护、自我保护的大投保理念。

市场是复杂的利益博弈场所,总有为数不少的市场主体,与《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背道而行,其核心是根本不顾及“依法诚信经营”的基本纪律,意图通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利益输送、虚假披露等各种方式,损害投资者权益的同时,谋取自身的不当利益。从发行人角度而言,进行财务造假,欺诈上市,屡禁不止;从已上市公司角度而言,虚假披露、通过非公允关联交易及其他方式输送利益,并不少见;从交易主体角度而言,通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非法获取利益,时有发生。甚至近年来还出现了若干起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自己设局操纵自家上市公司股票的恶性案件。这些市场违法行为,严重偏离了“依法诚信”的基本底线,损害了投资者合法权益,也破坏了证券市场生态,扰乱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功能的发挥。

新《证券法》修改后,大幅度提升了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将过去的“没一罚五”,调整为“没一罚十”,将过去通常罚款“三十万、六十万”,提高到“五百万、一千万”,这无益非常有利于对违法行为起到震慑作用。但同时也要求我们进一步提升监管效率,对一些上市企业无视法律和规则,涉及财务造假等侵害投资者利益的恶劣行为,从重从快处理,及时回应市场关切,进行市场出清。

除打击不法分子,对投资者最重要的保护,其实还在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让投资者可以与优秀的公司共同成长,毕竟一个守规矩的“没落户”,浪费市场资源,让投资者无法获取回报,本身就是个资源错配“错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除了严厉打击不法行为,也在于加强信息披露,这也是此次会议强调的“确保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披露”。《证券法》第七十八条赋予了发行人及时依法履行信息披露的义务,并且要求信息披露义务人披露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简明清晰,通俗易懂,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除此之外,此次《证券法》一个非常重要的修改,就是在第八十五条,增加了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过错推定的连带责任,即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公告的证券发行文件、定期报告、临时报告及其他信息披露资料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致使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遭受损失的,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与发行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是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这对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实际控制人,而实际控制人在信息披露违法中往往起到重大影响的实际情况,可谓是一项有效的法律措施。同时,《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还把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针对未披露信息和虚假披露违法,行为类型从原来的“指使”,扩展到了“组织、指使及隐瞒”,这也有利于打击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带来的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此外,在“优胜劣汰”方面,此次《证券法》取消了“暂停交易”制度,授权交易所制定新的退市规则。目前在科创板,已经明确取消了“暂停交易”而要求直接一步“退市”,这无益也有利于市场出清,让更多的优质上市公司留在市场上,把部分壳公司淘汰出局,优化资源配置,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标的,也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的功能。

对于我们中介机构而言,会议也再次强调压实中介机构责任,依法谨慎勤勉从业,也是每个中介机构应尽的职责。特别是,《证券法》取消了对会计师证券从业的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后,部分上市公司聘请的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备受市场关注。这也是新《证券法》实施之后面临的新的课题和挑战。放开管制是市场化改革的应有之举,但是在放开后,如果压实中介机构责任,也有待市场检验和监管跟进。

最后,个人建议,在未来完善投资者保护方面,还应重点考虑如何加强上市公司董事的“信义义务”的履行。易主席指出,要“充分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从美国市场经验来看,除信息披露和打击欺诈,对上市公司运行而言,保证公司“依法诚信”运行的很重要抓手,其实是董事的“信义义务”(fiduciaryduty),即董事应当谨慎勤勉、忠实地为公司服务,否则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甚至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大股东对小股东也负有信义义务。美国公司诉讼实践中,充满对公司董事违反信义义务的诉讼,这成为规制公司规范诚信运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基石性制度。我国《公司法》实际也有类似规定,比如《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第一百四十九条也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在《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条第二款,针对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背对公司的忠实义务,利用职务便利,操纵上市公司从事若干特定违法行为,致使上市公司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还规定有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但遗憾的是,因为法律规定“语焉不详”,缺乏明确指引,所以此类案件非常稀少,也因此缺乏司法实践的进一步澄清,让这一很重要的法律规则成为摆设。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法学教授,jr.,在谈到以刑罚手段规制信义义务时指出,刑罚更重要地不是增加违法成本,而是对其行为进行否定性评价。虽然新《证券法》大幅度增加了违法成本,但是对有些投机分子而言,可能不过是增加了其利益计算中的成本项,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还不足以阻吓其违法冲动。因此,我们应当深入研究从《公司法》信义义务到《刑法》背信犯罪的一整套规则体系,弥补这一关键短板,形成具体可实施的法律制度体系,多手段震慑和打击违法行为,保障上市公司依法诚信经营,让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利益。

中央经济会议报告【第十篇】

波澜壮阔的即将拉下帷幕,充满希望的20正向我们走来。通过一年多来宏观调控的艰苦实践,人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充满坚定信心,对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保持更加清醒的认识。

宏观调控明年是不是要结束,是一个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不乏各种议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说明了两点:_是从力度上讲,宏观调控是要加强的;二是根据经济运行的不同情况和问题,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会有所不同.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说,当前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是阶段性的。经济运行中一些矛盾虽有所缓解,但基础还不牢固。他特别提醒,各方面期盼土地管理等有关政策松动的呼声比较强烈,而且投资的摊子已经铺开,运行的惯性很大。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的任务还很艰巨,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反弹。如果不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就可能出现反复,我们的困难会更多,付出的代价也会更大。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电厂在建规模迅猛增长。不少经济学家开始担忧,电力有可能在瓒问奔浜笾叵止剩的局面。经济专家刘树成说,电力项目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显示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必要和紧迫。中央提出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体现了对形势的冷静分析和全面把握。

有专家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自始至终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两者不可或缺。只有正确处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才能使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自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一些地方的宏观调控中,确实存在着‘一刀切’‘行政化’的情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分体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很有针对性。”西部地区的一位地方干部说。

人们注意到,在宏观调控政策中,变化最大的是财政政策。实施近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稳健的财政政策全新登场。这种变化,既是因为现在的经济形势与7年前大不相同,也体现了更多地发挥经济自主增长能力的原则。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这些精神中,我们可以看到,明年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市场经济的原则,也将更加管用、有效。

“三农”: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有关专家指出,当前,粮食虽然增产,但供求缺口没有改变;粮价恢复性上涨,但种粮比较效益低状况没有改变;农民收入增速加快,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改变。巩固目前来之不易好形势,必须继续加强“三农”的扶持政策。

“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要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一些专家认为,这些年农村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城市变化日新月异,农村面貌变化不大。扶持政策只能暂时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上更多地向农村倾斜,才能根本解决“三农”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全国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明年各项支农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随着国家财力物力的增强,还要逐步加大支农力度。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央对于“三农”问题的政策指向十分清晰,在力度不断加强的政策支持下,明年的“三农”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节约: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经济速度慢了不行,影响各项事业发展和上千万人口的就业;快了也不行,煤电油运紧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难以为继。在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调整结构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大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节约能源、资源是优化结构的重要目标。”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重为43%;人均原油储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重仅为11%。我国也是一个资源使用浪费比较严重的国家,能源利用率仅为美国的%,日本的%。以土地为例,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去年一年占补平衡后,还净损失耕地3806万亩。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说,到,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如继续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以大量消耗资源来实现工业化,我国的资源需求量将接近世界其他国家资源消费量的总和,这是难以想象也难以为继的。

据有关单位研究,目前我国的'节能潜力约为3亿吨标准煤,这相当于去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近18%。新发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对“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工作做了明确的部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还表示,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强调节约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大措施,也是老百姓希望看到的。

改革:贯穿年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

“着力推进改革,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些权威部门的专家预言,2005年将是一个改革年。

李德水说,年宏观经济暴露出来的问题,比如投资盲目扩张、能源紧张、增长效率较低等,都与体制性机制性弊端有关。中央明确提出,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是为了建立健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专家认为,今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实施后,需要抓紧修订完善配套措施,重点是明确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的权限及规范各自的投资行为,促进社会投资结构优化和效率提高。

新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组织框架初步建立,下一步需要加快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法规、落实国有资产经济责。

任的业绩考核等相关制度、加强国有产权交易的监管工作,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系列改革将有助于从根本上逐步消除经济大起大落的体制性因素,走出忽冷忽热的经济增长怪圈,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2005年,不断深化的改革,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带动全局工作。

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之处,成为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强行征地拆迁、收入差距过大、部分群体就业困难等等,越来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次把构建和谐社会列为经济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引人关注。有专家评价指出,这一新提法进一步明确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和基础,和谐社会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两者相互促进,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这项工作的部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个关键词:“就业”、“社会保障”、“分配”、“社会事业”。

拿就业来说,尽管今年前10个月就新增就业岗位840万个,但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必须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把就业再就业的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把政策效应进一步放大,让更多的人找到工作岗位。

在社会保障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并将在资金上予以具体支持。

城乡、地区、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是不协调的一个重要表现。这是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这个问题不解决,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此明确提出,要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有专家建议,在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同时,应通过政府“有形之手”,加大对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

人们相信,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实到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将得到不断提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将取得新进展。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中国经济走势,新的一年,我国的综合国力将不断提高,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将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将更加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1107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