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股票分析报告【精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01623

【导言】此例“股票分析报告【精选5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股票分析报告【第一篇】

我是个穷怕了的人。当初听朋友讲某某炒股赚了一套房子,某某又赚了一辆“皇冠”,于是就毫不犹豫地将仅有的3万多元积蓄全部投入股市,也想尽快翻它几番 买股票后,看到其它股票天天飞一样上涨,而自己的就是趴着不动,即使有涨的也是慢慢悠悠,进二退一,心里就烦躁不安,干脆就卖了手上的“死马”和“跛马”,去买别的“疯牛”。

其结果是刚买进的“疯牛”拼命跳水,刚卖出的“死马”和“跛马”却活了过来,连拉长阳线。 我又赶紧弃“牛”换“马”。

这样左冲右杀的结果很是惨烈,几个月下来,保证金账户不仅未见多钱,还少了几千元。我就像战场上下来的败兵一样垂头丧气。

盲目作战败多胜少初入市时,我对股票一无所知,仅知道“买了股票等涨了就卖”的加减法,至于股票为什么会涨,什么股票会涨,什么时候会涨,怎样从宏观基本面、政策面、微观经济面及股票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分析与判断等根本无知。

买股票仅依据股评人士的推荐及朋友的介绍,别人说哪只好我就买那只,尽管有时这办法还挺灵验,但时间一长才知道自己尝到的是小甜头,吃到的是大苦头。很多时候,我接到的差不多是最后一棒,出得快的有点蝇头小利,稍慢一拍就被深度套牢。在那有勇无谋的炒股初级阶段,

我吃够了缺乏知识的亏。“知识创造财富”的确是至真的真理。缺乏主见错上加错稍稍掌握了一些股票知识,也有了一点耐心,尽管自己买的股票横盘几个月,我仍相信它总有涨的一天,有一要好的朋友也是股民,得知我买的是平着爬的“乌龟”股票后,从许多方面向我分析论证该股票的缺点,并用他买的“黑马”与其对照,我信了朋友的话,抛掉“乌龟”,买进“黑马”,结果又错了,“乌龟”好像一下子长了翅膀向上飞了起来,“黑马”却趴着不动。

还有一次,老婆吃饭时郑重其事告诉我,她一个同事透露,某某股票有大庄家在做,庄家目标至少做到翻番,还说我买的那一只股票可能是个“地雷”,因为中期报表会亏损。我想,老婆总是最贴心的人吧。于是第二天赶紧抛掉了将要爆炸的“地雷”,买进那只有“大庄”在做的股票,结果又是(卖)错上加(买)错。我有好长一段时间听到那首“你总是心太软”的歌就会脸 红,我又何尝不是耳根太软呢。

时时想股影响工作,作为一个散户,我用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一点资金投入股市,当然慎之又慎,不敢掉以轻心,唯恐有个闪失,对不起老婆对不起崽。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心中时刻想着股票,上班也总找借口溜到营业部去,涨了激动得心跳加速,血压上升,跌了难过得吃睡不安,晚上做梦也在

炒股,弄得神经紧张,无心工作。

人一天天瘦下去,还要受老婆埋怨与责怪“钱未赚到,天天炒炒炒,炒到家也不管了”。工作单位的领导也开始对我有意见。现回想起来,那段时间我如此炒股,苦了自己,影响了正常工作,搅乱了家庭生活,还亏了血汗钱,多头不讨好。

股票分析报告【第二篇】

卖方研究有价值吗?

学术界投赞成票

作为证券市场的专业研究人员, 卖方分析师的主要工作是对上市公司进行跟踪分析、给出盈利预测、撰写研究报告,并对研究覆盖的公司进行评级,最终向所在机构的客户提供投资建议和相应的咨询服务。2006年至今,国内卖方机构数量已从71家增至96家,任职其中的分析师们研究覆盖的上市公司数量从924家增至2050家,涵盖了A股市场一大半的上市公司,他们每年的报告从12620份增至近5万份(表1)。

在这些报告中,点评报告和一般报告最多,分别占总报告数量的%和%,其次是调研报告,占%,数量最少的是深度报告,仅占总数的4%(图1)。从各类报告的月度分布看,一般报告和点评报告多是跟踪报告,更倾向于利用上市公司财报信息,因此在3、4、8月和10月的数量远高于其他月份;而深度报告和调研报告倾向于根据公司经营计划对上市公司全年业绩做预测,并且依赖于实地调研,因此,春节过后的3、4、5月是这两类报告的集中期,随后报告数量逐月下降(图2)。

从统计中还可以看出,卖方机构给出买入和增持评级的报告占比达到86%,显示卖方分析师倾向于评级偏乐观的报告(表2)。事实上,由于卖方分析师特定的业态环境造成的利益冲突约束、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时效性挑战、市场有效程度变化带来的增值空间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卖方研究能否对市场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能否为客户投资带来增量价值,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学术界也不时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

梳理近几年国内学界主流杂志针对卖方研究报告的一些代表性文献,可以发现,其研究主题集中于如下几方面:(1)哪些因素影响卖方研究质量?(2)卖方对于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准确性如何?(3)分析师的推荐意见是否能够带来超额收益?(4)卖方研究对于市场的发展是否起到积极的作用?总体上,这些研究对于卖方研究给出了较为肯定的评价(表3)。

考虑到学术研究视角及分析思路的独特性,我们还可以运用更丰富的市场数据,从投资者认知、投资管理和市场发展角度,在更加贴近市场的层面上分析卖方研究的增量价值及意义。

投资者认知角度:分析师报告

揭示基本面变化,引导市场预期

对于卖方分析师研究价值质疑的焦点之一,是其对上市公司业绩变化的把握能力及判断的独立性。分析师对预测的调整,常常被怀疑主要是根据行情和宏观数据的变化做出的跟随调整,而非独立判断。

为了考察分析师群体是否有相对独立的把握能力,我们使用盈利调整比率(上调盈利预测的公司数/下调盈利预测的公司数)作为盈利增速变化的变量。从盈利调整比率、盈利调整比率趋势(趋势值为HP滤波器提取的趋势成分)与沪深300指数走势的相互关系来看,盈利调整比率会领先或同步于市场对企业盈利变化做出判断,这说明分析师整体上不是单纯的市场行情跟随者(图3)。从盈利调整比率与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的相互关系来看,在周期变化上,企业盈利调整比率是领先于宏观指标(经季度调整后的趋势值,且忽略滞后公布的影响)的,这说明分析师也不是单纯的宏观数据跟随者(图4)。

从分析师盈利预测调整、市场行情和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的长期变化规律可以看到,分析师群体对企业盈利周期具有相对领先和独立的把握能力,分析师预测总量数据对于宏观基本面及市场行情变化具有较强预示能力。

那么,卖方研究能否促进价值发现?我们通过盈利预测分歧度模型,考察不同卖方机构对于同一家上市公司给出的盈利预测差别与事后股价表现的关系—取过去一个季度内各卖方机构对同一家上市公司下一年度的EPS预测,把预测值的标准差与一致预期EPS的比值作为个股的因子权数,进行行业中性处理后的值作为个股的多空权重。以这种方式在沪深300股票池中构建的模拟组合,从2007年到2009年获得的年化超额收益率为24%,日均夏普(Sharpe)值为%(表4)。

模型模拟测算结果显示,被卖方研究覆盖的公司中,卖方对其远期业绩分歧度越大的股票,股价未来表现相对越强,挖掘的潜力越高;业绩判断趋同的公司价值已经被充分反映,超额收益趋弱,说明研究促进价值发现。

投资管理角度:

发掘投资机会,拓展投资策略

研究显示,分析师报告对于指导投资管理是有价值的:避免机械套用研报结论,区分报告类型、盈利预测变化和研究团队,有选择地深度使用卖方研究成果,可以发掘更多投资机会、拓展新的投资策略,提高资产管理绩效。

—区分报告类型,分享行业趋势盛宴,捕捉个股短线行情。数据显示,在分析师报告前后一个季度的跨度上,所推荐股票相对市场超额收益均持续为正,而相对行业的超额收益在前和后初期为正,而后持续衰减(图5、6),这说明分析师对于行业板块行情趋势具有一定把握能力,其中,深度及调研报告对于提示行业板块投资机会和刺激个股短期表现效果更加明显,标的股在报告后的短期涨速高于报告前的短期涨速。

—区分预测动态变化,辨别相对强弱,明确多空归类。梳理2005年1月到2012年10月间具有有效分析师预期数据的股票样本(数量在172到865之间),分别按照盈利预期调整幅度和一个月后涨跌幅由高到低排序的秩相关系数(IC)均值为,其中68%的月份为正,这说明,依据分析师盈利预测调整数据可以获取超额收益(图7)。

我们进一步对样本股票做10个组,选取盈利调整幅度最大的组作为多头组合,选取调整幅度最小的组作为空头组合,并模拟测算多空组合净值表现。结果显示,多头组合净值表现显著优于空头组合,多空组合可以获取较稳定的绝对收益,从2005年初初始净值1稳步上升到2012年10月初的(图8)。因此,基于分析师盈利预测调整幅度可以区分股票相对强弱,更好地进行多空归类。

—区分研究团队,评估持续表现,实现稳健制导。优秀分析师团队的荐股能力具有持续性,依据上一年的荐股绩效评估优秀分析师团队,跟踪其上调评级或上调盈利预测的报告、给出买入评级的报告可以获取超额收益。

我们按如下步骤构建模拟策略:(1)在一年结束后,针对每个行业计算每个研究团队在这一年中推荐报告后20个交易日相对于行业的平均超额收益并排序,取前5个研究团队作为“优秀团队”;(2)每个交易日,对每个行业检索前20个交易日内该行业的优秀团队推荐报告的个股;(3)如果一个行业20个交易日内优秀团队没有推荐报告,则复制沪深300在行业中的权重;如果有推荐的个股,则根据这些个股推荐报告篇数加权,总权重为沪深300内该行业的权重;(4)每日更新股票列表。

我们针对上调评级或盈利预测的报告以及买入评级报告的历史测算结果表明:这两个策略表现均显著优于沪深300指数,且由于买入评级报告的数量比上调评级或盈利预测的报告数量多,基于买入评级的策略表现更好。买入评级策略年化收益率为%,平均持股数量为120只,平均持股天数为20天,日均换手率%,最大回撤小于沪深300指数,适合于机构投资者参考(图9)。

市场发展角度:

加快信息传播,提升市场质量

从对市场质量影响的角度来看,卖方研究能够促进信息传播,提升市场效率。

分析2007-2011年年报预增超预期的公司在业绩预告公布前30天到公布后60天的市场相对净值表现(预告日之前的相对净值为该日收盘时买入持有到业绩预告日相对沪深300的净值;预告日之后的相对净值为预告日买入持有到该日收盘时相对沪深300的净值),可以发现:低分析师覆盖度的公司,在业绩预告日之前的超额收益水平低于预增超预期公司总体,而在业绩预告日之后的超额收益水平高于预增超预期公司总体(图10),这说明较高的分析师覆盖促进了信息传播,市场价格更加及时地反映了基本面信息。

正如美国的高等法院和证监会(SEC)所评价的那样:证券分析师能够积极追踪企业信息并形成报告,在投资者和企业之间扮演传递信息的角色。证券分析师对整个市场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他们搜寻和加工信息的活动显著提高了市场的定价效率,从而增进了所有投资者的利益(Fernadez,2001)。

海外市场经验:

卖方研究相对优于买方研究

从海外市场经验来看,卖方研究遭受质疑,主要源于研究业务中涉及的利益冲突及其导致的研究偏好。引发利益冲突的因素大致有三类:首先,在不考虑投资潜力的情况下,卖方分析师倾向于推荐当前或潜在客户持有的股票;第二,卖方分析师倾向于给出乐观评级;第三,受行业生态制约,由于卖方分析师依靠与上市公司交流来获取信息,导致他们可能不愿给出负面评级的研究报告。相反,资产管理机构的买方分析师不会面临此类利益冲突,这些公司不参与投行和经纪业务,且报告对外保密,因此,理论上,买方研究相比卖方研究可能更客观、有效。

为了验证上述理论推演的结论,Healy、Chapman、Shanthikumar and Yang在《Do Buy-Side Analysts Out-Perform the Sell-Side?》(卖方研究胜过买方研究吗,2007)一文中将买方公司中仅依赖买方研究报告的投资组合经理的表现与卖方分析师的推荐股票表现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买方分析师给出的股票投资建议不如卖方分析师乐观,然而,他们也会做出一些更加乐观的中短期盈利预测,基于同一会计年度和同一预测跨度,他们的盈利预测会比卖方分析师的预测高出17%-27%。

而对分析师增值服务能力的检验显示,买方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准确度和推荐股票的表现均不如卖方分析师。对于短期投资,买方分析师的绝对平均预测误差偏离市场一致预期达27%,而卖方分析师仅为6%,且对所有时间跨度的盈利预测都存在着在预测乐观度和准确性方面的明显差距。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投资买方分析师推荐股票的回报,显著低于投资卖方分析师给出买入评级的股票。

为了验证结论的稳健性,Healy等人针对1997-2005年间平均每年抽取的31家投资公司和340家基金公司样本进行了更大范围和更持久的分析,得到的结论与前述结果一致,即使用买方研究的人获得的投资表现不如卖方分析师给出的投资建议表现。这种结果或许是由于诸如卖方研究的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买方分析师考核不涉及同业比较、买方分析师由于更关心从投资研究向投资管理升迁而用心不一等多种因素导致,但至少明确地说明了一点:卖方研究是有增值服务贡献的,且买方研究并不优于卖方研究。

总括上述分析,卖方研究对于证券投资管理和市场建设有显著价值和积极意义。从市场功能来讲,卖方研究是架构于投资机构、上市公司之间的必要信息传导中介,且只有卖方固化细分领域的分工方式使得对固定行业和公司的持续跟踪研究得以实施;从当前上市公司覆盖度来看,只有少数低估值的蓝筹股被充分覆盖,大部分公司尤其是风险偏高的中小公司没有被有效覆盖,这一任务仍然需要卖方主导;而从市场制度建设和市场规律的深度专题研究方面来看,卖方研究更是中流砥柱。这些理论层面推演的任务或功能,或许也从侧面印证了卖方研究的价值和必要性。

股票分析报告【第三篇】

中国股市也有轮回的传说,牛市熊市,12年轮流坐庄。

相信经历过的股民将永远铭记,1996年中国股市演绎的那场交响乐,股指飘红如同激昂的乐符,激励着每一个人亢奋入市,全民皆股。就在举国上下等待着最激昂的那个乐符出现时,乐曲却嘎然而止,徒留诸多倾家荡产的股民以结束生命为这场股疯黯淡收场。时光荏苒,转眼已是11年,轮回的传说广为流传,据说2008年,股市将再次迎来一场激昂的交响乐。前奏去年便已响起,股指再次狂奔,虽然中间穿插了几个干涩的乐符,却丝毫不影响人们对高潮的期待。舆论大噪,渲染得全国民众在茶余饭后似乎除股市之外别无谈资。而这一次,股票会带来什么?又会带走什么?为了进一步了解人们对入市的看法,新秦调查进行了《关于投资理财的调查》,调查面向全国,总共收集到2000个有效样本。

据以上调查数据显示,高达%的被访者有投资意向,其中非常想投资的占全部被访者人数的%;而完全不想投资的仅为被访者的%。由此可见,目前中国居民的投资信心相当坚定,一方面说明人们对资本市场的利好持肯定态度,另一方面也预示着一旦人们手中拥有了闲散资金,将大量涌入资本市场。而这种浓郁的投资气氛,似乎和当年的股疯前奏有所相似。

根据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在%有投资意向的被访者中,已有高达%即1185位被访者将投资意向化作了实际行动。

这一数据,恰恰证实了大量民众闲散资金正在涌入资本市场的现状。全民皆股的历史真的会重演吗?静心研究,我们发现在1185位投资者中,仅有%的人表示会将50%以上的收入投入到资本市场,而高达%的人则表示投资金额将占全部收入的10-20%之间,紧随其后的是%的人表示投资金额所占收入比例在20-30%之间。在2006年资本市场普遍利好的外部刺激下,投资者们对投资金额的理性控制,说明经历了股疯之后,中国民众对投资理财已有了更为深刻和理智的认识:不把全部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将手中闲散资金注入资本市场,是理财的一种形式,但绝不是唯一的一种。

而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居民也显示出了相同的理智。%有投资意向的被访者表示将投资基金项目,其次的选择是房地产投资,有%有投资意向的被访者表示愿将闲散资金投资房产;而以前最受追捧的股票,以%的簇拥率名列第三。众所周知,股票区别于基金和房产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其高流动性和高风险性。在上世纪的那场股疯中,很多股民抱着捞一笔就走的心态,看中股票的高流动性,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殊不知,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在一夜暴富的悬崖下正是一无所有的深渊。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投资项目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人吸取了当年的教训,开始更为注重投资收益的稳定性。

股票分析报告【第四篇】

一、什么是股票基本分析

股票价格是股票在市场上出售的价格。它的具体价格及其波动受制于各种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因素,并受到投资心理和交易技术等的影响。概括起来说,影响股票价格及其波动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个是基本因素;另一个是技术因素。

基本因素,是指来自股票的市场以外的经济、政治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其波动和变化往往会对股票的市场价格趋势产生决定性影响。一般地说,基本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人为操纵因素和其他因素等。

所谓基本分析方法,也称为基本面分析方法,是指把对股票的分析研究重点放在它本身的内在价值上。股票价值在市场上所表现的价格,往往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频繁变动。因此一种股票的实际价值很难与市场上的价格完全一致。影响股票价值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全国的经济环境是繁荣还是萧条。二是各经济部门如农业、工业、商业、运输业、公用事业(行情论坛)、金融业等各行各业的状况如何。三是发行该股票的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如果经营得当,盈利丰厚,则它的股票价值就高,股价相应的也高;反之,其价值就低,股价就贱。

基本分析法就是利用丰富的统计资料,运用多种多样的经济指标,采用比例、动态的分析方法从研究宏观的经济大气候开始,逐步开始中观的行业兴衰分析,进而根据微观的企业经营、盈利的现状和前景,从中对企业所发行的股票作出接近显示现实的客观的评价,并尽可能预测其未来的变化,作为投资者选购的依据。

二、基本分析的必要性

第一,股票属于风险性资产,其风险由投资者自负,所以每一个投资者在走每一步的时候都应谨慎行事。高收益带来的也是高风险,在从事股票投资时,为了争取尽可能大的收益,并把可能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进行股票投资分析。

第二,股票投资是一种智慧型投资。长期投资者要注重于基本方法,短期投资者则要注重技术分析。而要在股市上进行投机,更是一种需要高超智慧与勇气的举动,其前提是看准了时机才去投资。而时机的把握需要投资者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理论、技术以及方法详尽的周密分析,进行科学的决策,以获得有保障的投资收益。

第三,从事股票投资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要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坚决杜绝贪念,要想到,哪怕只有一次要赌一把的热血来潮的冲动,也会让你追悔末及的。

三、宏观分析

1、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宏观经济运行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影响的途径:公司经营效益,居民收入水平,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资金成本。

2、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手段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财政政策的手段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财政管理体制,转移支付;财政政策的种类与经济效应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及其作用;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货币政策的运作;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包括:利率,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对证券价格的影响,调节货币供应量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3、国际金融市场环境分析

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通过人民币汇率预期影响证券市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通过宏观面和政策面间接影响我国证券市场。

四、行业分析

1、行业分析意义

经济分析主要分析了社会经济的总体状况,但没有对社会经济的各组成部分进行具体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反映了各组成部分的平均水平和速度,但各部门的发展并非都和总体水平保持一致。因此,经济分析为证券投资提供了背景条件,但没有为投资者解决如何投资的问题,要对具体投资对象加以选择,还需要进行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

2、行业的经济结构分析

行业的经济结构随该行业中企业的数量、产品的性质、价格的制定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同,行业基本上可分为四种市场类型: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

3、经济周期与行业分析

增长型行业

增长型行业的运动状态与经济活动总水平的周期及其振幅无关。这些行业收入增长的速率相对于经济周期的变动来说,并未出现同步影响,因为它们主要依靠技术的进步、新产品推出及更优质的服务,从而使其经常呈现出增长形态。

周期型行业

周期型行业的运动状态直接与经济周期相关。当经济处于上升时期,这些行业会紧随其扩张;当经济衰退时,这些行业也相应衰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当经济上升时,对这些行业相关产品的购买相应增加。

防御型行业

还有一些行业被称为防御型行业。这些行业运动形态的存在是因为其产业的产品需求相对稳定,并不受经济周期处于衰退阶段的影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对其投资便属于收入投资,而非资本利得投资。

五、公司分析

公司竞争地位分析

欲投资的公司在本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是公司基本素质分析的首要内容。市场经济的规律就是优胜劣汰,在本行业中无竞争优势的企业,注定要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萎缩及至消亡。只有确立了竞争优势,并且不断地通过技术更新和管理提高来保持这种竞争优势的企业才有长期存在并发展壮大的机会,也只有这样的企业才有长期投资价值。

(一)技术水平

决定公司竞争地位的首要因素在于公司的技术水平。对公司技术水平高低的评价可以分为评价技术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两类。

(二)市场开拓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是利润之源。效益好并能长期存在的公司市场占有率,也即市场份额必然是长期稳定并呈增长趋势的。不断地开拓进取挖掘现有市场潜力并不断进军新的市场,是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主要手段。

(三)资本与规模效益

由资本的集中程度而决定的规模效益是决定公司收益、前景的基本因素。以中国的汽车工业为例。中国汽车工业三巨头:一汽、二汽、上海大众迄今仍未达到国际上公认的规模经济产量。而截至1996 年底,在深、沪两地交易所挂牌的其他汽车生产企业在规模上又逊一筹。另外,全国还有许多年产量不到千辆的汽车厂,其前景更是不容乐观。因而在进行长期投资时,这些身处资本密集型行业,但又无法形成规模效益的厂家,一般是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的。

六、对未来股票的预期

中国调高两个利息,有人问,调高利息对股市有什么影响,当然有影响,提高利息就是为了控制股市过速增长的。国外的股市因为健康,所以和经济同步,CPI指数一旦上涨,为了调整通货膨胀,国家中央银行就会调高利息,而调高利息就会让钱涌向银行和其他不动产投资,等于从股市抽走一笔融资。国外的股市一旦新闻有调高利息播报,股市受冲击起码震荡两天才能恢复过来。中国股市因为一向被宏观调控,对于市场反应并不那么明显,我们在书本上学到的显而易见的利率,汇率,导致国家经济之间变化的关系并不立竿见影,所以,很难对此作出判断。

总体预测:我国宏观走势非常好,中国股市承受这么久的压力,常年处于低谷,目前大多数股票起始仍然低于他们的原本价值,所以成长空间还是很大,所以我建议朋友们不要选垃圾股,而是选绩优股,做中长线打算。

股票分析报告【第五篇】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显示,去年高华证券一共推出了25份卖出评级报告,占国内全部卖出报告的1/3。听到这样的统计数据,北京一位大型券商分析师宋华(化名)的第一反应是:“肯定是作秀。”

“同行,包括我,因为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很少会给上市公司卖出评级的。”宋华认为,高华证券出具那么多份卖出报告,不是因为真的能超脱出利益之外,而是他们肯定没有多少基金分仓收入,只能先给自己打上“客观独立”的标签。

“如果分仓收入多起来,你看看还会不会有那么多的卖出评级?”他反问说,毕竟敢说真话的分析师在国内还是稀缺资源。

宋华称:“券商没有多少卖出评级,这已经是行业生存的潜规则了,没什么可奇怪的,反倒是作卖出评级才奇怪。”

藏起来的“卖出”

今年5月上旬,《华尔街日报》举办了第二届亚洲最佳分析师评选,敢于说“卖出”的分析师获得了更多嘉奖。

去年,A股大跌,多数股票的股价遭到腰斩。而应该令内地分析师汗颜的是,在他们的成绩单里,去年24154份报告里仅有76份给出了“卖出”一类的建议,占比仅%。

给“卖出”评级的主要来自渤海证券和高华证券,这两家券商的评级次数占到了卖出报告总数的一半。

其中,渤海证券署名任宪功的分析师(实际作者为杜朴,详见前文)在去年6月份的一份机械领域的行业报告内一次对20余家公司共作出了27次“回避”评级。高华证券则一共有15位分析师对上市公司股票出具了共25次卖出评级。

其余给出过“卖出”一类评级的券商作出这类评价的次数最多为5次,多数仅有1次。

面对宋华的“作秀”质疑,高华证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华证券不管是本地还是香港研究团队,都独立于公司的其他部门,不会受分仓等因素影响,严格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大胆出具了“卖出”报告的券商们,也没有在报告中明确亮出自己的观点,而是纷纷将“卖出”一类的刺激字眼隐藏在各种季报点评和行业研究报告里。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显示,去年76份“卖出”的评级报告中,针对个股的“卖出”报告仅有5份,另有7份季报、年报点评,其余全部为行业研究报告。即使号称客观公正的渤海证券和高华证券,也没有一份报告是给个股评级为“卖出”的。

宋华表示,对券商来说,针对个股做出评价,算是非常深度的研究报告,分量足,影响比较大,因此券商一般不轻易在此类报告上给出激进的评级,而是通常将其隐藏在行业报告或者季报点评中。

四大利益死穴

“卖出评级为何那么少?归根到底,是利益在作祟。”宋华说。

而细究起来,大概可以总结出与“利益”有关的四大死穴。

一是怕得罪上市公司。如果分析师真喊了“卖出”,那么被喊的上市公司往往不愿意接待调研,一旦董秘拒绝接见,董事长等公司高层不和分析师沟通公司的最新情况,那么分析师就如同被排挤出局,难以知道公司的真实发展情况,以后研究工作也很难开展。

不过,正面渠道走不通,为什么不能走侧面渠道去调查呢?“我们哪有那么多时间像记者那样调查。放着直接有效的渠道不走,为什么要走弯路。”宋华问。

二是从投资者的立场看,他们更关注什么时候买进,买什么,对卖出并不太在意。尤其对最重要的“买方”基金经理而言,券商给出什么股票有价值就行了,至于什么时候卖,基金经理自有一套标准。

三是受困于基金分仓。很多券商研究所都是靠基金分仓生存的,如果恰好发现了某只基金重仓股有问题,分析师一般没法给其降级或干脆说“卖出”。

“如果基金还没有抛掉股票,你就调低评级,基金公司下次还能把交易放在你这里吗,这不纯属自砸饭碗吗?”宋华一语中的。

在他看来,只有股票涨基金才能赚钱,鼓吹“增持”、“买入”才是基金经理们最喜欢的。

另外,券商也有自己的自营和资管业务,他们的重仓股票,研究所也要回避,不能作评价。

四是交易习惯的限制。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上述三个原因外,交易习惯也导致市场偏爱做多的声音。因为大部分交易只有做多才能获得收益,做空的数量空间很少,说“卖出”没有市场。

“但是我也要承认,卖出评级的报告,非常可贵,值得市场尊敬。”李大霄说。

“曲线救国”之道

不过,熟谙利害关系和业界生态的券商分析师们也并非总是一股脑儿唱多,毕竟市场总难免遇到某股票基本面负向发展,或面临某种突发风险而下跌的可能性,此时他们早已发展出一套应对之法。

“一般是对这个股票不关注,采取回避的态度,不再写推荐它们的报告。可以在基金路演和交流的时候,私下告诉基金经理。这是一石二鸟的方法。”

宋华告诉记者,在CFA(注册金融分析师)的章程里,就有规定说,分析师可以采取回避的方式来对待有利害关系的股票。因此从规章制度上讲,分析师不给“卖出”类评级也是有理有据的。

此外一种解决方式就是像上文提及的,对不看好的公司,分析师就在季报、年报,或者在行业报告里进行点评,给出调低或卖出的建议。“这一点,已经成为我们折中的一种方式。”宋华说。

没有说真话的机制

“肯定会有很多人抨击我们分析师,但事实上,在国外卖出评级也是很少见的。”宋华称:在利益面前,天下乌鸦一般黑。

《华尔街日报》的第二届亚洲最佳分析师评选也提到,“鲜有股票分析师建议客户卖出持有的某家公司的股票,因为这需要勇气。”

据悉该评选是《华尔街日报》在对亚洲140多家金融机构的3000多位分析师挑选的股票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其依据的标准就是选股能力。

“只要有利益在,卖出评级就很难作出。”李大霄说。

在宋华看来,除非有政府或者公立机构出资设立研究机构,不管买入和卖出都不会涉及利益,这样才能保证真正的客观。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5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