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孩子学习心得报告大全【最新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90795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孩子学习心得报告大全【最新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孩子学习心得报告大全【第一篇】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跟上潮流,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好地要作,在工作上做得更出色。暑期我有幸读了《向孩子学习》这本书,读后让我耳目一新,感触很多。我现在身为教师,也是孩子的母亲,有时也为教育问题生感到困惑,为女儿的不听话而烦恼,读了这本书,让我的思想更进一步,是它教会我如何面对现在的学生,如何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它教会我如何与自己的孩子相处,让她能把我当成她的朋友。

这本书分为三部分:成年人向孩子学什么,成年人为什么向孩子学习,成年人怎样向孩子学习。本书是各位课题组成员访谈诸位专家所记录的一些真实的事例所得出的向孩子学习的结论。本书中的各个小故事都很吸引人,并且每个故事都会让我从中吸取不同的经验,对我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大的启发。为了人类的生命之树常青不老,在我们正值壮年的时候,更应该去发现并张扬这一代孩子的优秀品质。本书年选择的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这个课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当然不是一昧的向孩子学习,而是要知道今天的孩子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努力做孩子的好伙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育模式。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副教授康丽颖说:同是跨过一条河,当年父亲走的是公路桥,而今天孩子走的是立交桥。桥发生了变化,两代人过桥时的感觉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可以给孩子讲自己过公路桥时的感觉,但是没有理由告诉孩子走公路桥的人一定比走立交桥的人伟大。社会文化的传递肯定是由上一代向下一化传递,作童愈小,愈得接受上一化影响。但是这种传递过程到了一定年龄,到了15岁、18岁,情况就发生了变化。70岁的人要向50岁的人学习,这是肯定的,因为他接受什么都慢了,记不住了,守旧了。50岁的这一化肯定要向30岁的这一化学习。30岁的要向20岁的人传递好多东西。我们家就有个例子。我弟弟25岁,刚参加工作,我就得向他学习,因为他花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时间比我多得多。他可以直接从网上读各种报纸,从中了解各国对中国的任何事情的评价。这些事情我就做不到,虽然我有这个技术,但我没有他那么精通,接受新事物那么快。在饭桌上,我们可以从他那获得很多非报刊、非广播的信息。他每天可以从网上获得3万—10万字的信息,而且很快就能看完。现在还有很多15、13岁的孩子也能做到,我们不得不向他们学习。

从本书中所调查访问的资料中也可以看出,在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电脑进入家庭之后,受益最大的是孩子。他们不仅获得了一个功能齐全的新型“玩具”,找到了一个认识世界的新窗口,也从中获得了一份自信,拥有了向自己父母解释电脑的权威性,寻觅到了在这方面施展才华的机会。又如,现在的小学生在新学期开始,自己用电脑为全班同学打课程表。班级组织春游,个别同学会从家里扛来摄像机,跑前跑后为大家拍摄,运用得非常自如,好多家长和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在学习和使用新科技成果方面,成年人常常不如孩子。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能告诉你做人之道,向你传授学问,帮你解决疑难问题的人,皆可称之为师。古人在谈及教师资格时,并没有对教师的年龄做出说明。年幼者为师的人也不是没有。当年,曹冲称象的时候只有8岁,却惊动满朝文武,让那些耋耋老臣自愧不如。同样在今天,我们更有以年龄的大小判断人的知识的多寡,也不能认为孩子年幼就无法为师。

当然向孩子学习是学习孩子的优点,受其积极的影响。今天的孩子身上也存在深刻的弱点,如在克服一定困难取得某项成功方面的动力较弱、在伙伴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勤劳勤俭表现较差等等。如何正确教导,指引学生呢?了解孩子是向孩子学习的基本前提。

人们常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是新世纪教育观念的重大变革,我们要让孩子身上的优点发光发亮。

孩子学习心得报告大全【第二篇】

观《怎样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有感今天早上,我打开了电视机,观看了农业频道的《怎样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的教育专题节目。看完之后,我深受感悟!这个专题是由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王金战老师主讲的。很多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经过王老师的“妙手回春”,竟变成了顶尖的学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曾经考过第一名的那个同学。那个同学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有一回,她拿了全班第一名,于是,她给自己制定下了一个目标:下一回考试一定还要继续考全班第一名,可是,事与愿违,他很遗憾的考了第三名,后来,由于她对自己的要求一直太高,造成了太大的心理压力,最后居然考了个全班第三十名。想想看,曾经是全班第一的学生考到了三十名,这第一名和第三十名那真是有着天壤之别啊!从那之后,她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也对学习没有了一点兴趣。后来,王金战老师找到了她,并且告诉她让她每次考试只要前进两名就行了。结果让她没想到的是,她竟然前进了五名。

以后,王金战老师对她的要求就是,每次考试只让她前进两名,有了这种健康良好的学习心态,最后,她又再次成为了全校成绩最好的学生了。原来,如果她靠前五名,那她也只是二十五名,并未达到他对自己的要求,但却已经远远超出王金战老师对他的要求。看来,自信心对一个人来讲还是非常重要的。

看了这个专题,听了这个故事,让我认识到了我一定要做一个“不渴望能一跃千里,只希望每天都能前进一步”的人!

孩子学习心得报告大全【第三篇】

弟子规。

》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童蒙养正的最佳教材,教育学生的一剂良方,这次有机会去南京学习传统文化,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本站网友为大家收集分享的“孩子学习心得报告大全【最新8篇】”,欢迎大家阅读。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

刚读《弟子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到现在才结识《弟子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然而现在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感到非常的幸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

国学。

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

名言警句。

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刚读《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到现在才结识《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然而现在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感到非常的幸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通常说的“道德”。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若你: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

口号。

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弟子规》是根据《。

三字经。

》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孩子学习心得报告大全【第四篇】

认识《父母规》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真正的静下心来研读还是在准备去济南参加课程以后,按照要求需要提交学习心得,近段抽空认真读了《父母规》及研究,更清楚的认识到《父母规》的核心主旨是:父母修,子女正,家道齐,天下平。想让孩子改变,先让自己成为那个改变!

去年在一次家长课堂上给朋友们分享的一个案例“重庆10岁女孩摔打男婴”,针对这个案例,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系教授李玫瑾说。“女孩对一个无辜的婴儿下狠手,这种事情是对社会底线的挑战,对公众基本情感的挑战。”李玫瑾认为,舆论与其关注李某“是不是有反社会人格”,还不如关注她有什么样的父母。

专家的声音将案例根由直指家庭教育。亲子教育于父母并不陌生,但更多的父母只是停留在概念上的认知,行动上还是在没用旧有的模式,所以现在的孩子更多地出现叛逆且周期加长。我们现在有一些新理念的朋友都知道:家长这种职业的特点是:最需要训练却最缺乏训练!作为父母,其天职是抚养和教育。抚养指的是为孩子提供基本的生活所需,教育指的是父母自身通过学习,实现自我成长,为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进而高质量陪伴孩子快乐成长。那么在家庭教育中,首要成长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孩子在不断地成长,如果我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昨天,想用一劳永逸的方式方法教养自己的孩子,自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父母,要首先做到自我成长,通过自己可以利用的一切方式和途径去学习,从而可以超越自身的局限,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学习是因为拥有的选择不足以满足所需,幸福是拥有的选择比所需的更多,所以学习是达到幸福的最佳途径。当然,父母的自我完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教育好孩子,以功利之心去学习,去衡量自己的付出值得不值得,那注定会失望的`。我们学习完善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自己人生的幸福感,是为了负起我们对自己生命的责任,使我们能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孩子受益是结果,不是目的。

为人父母,需要学习的,需要完善的方面很多。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左右我们情绪的,并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我们对孩子行为的看法和评价,甚至仅仅是我们当时的心情。情绪没有对错,但表达方式有好坏。想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父母首先要做自己的情绪主人。想一想,我们有没有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你真让我生气”,“你真让我失望”。那么,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说:“孩子,别看你只有3岁,但你要对30的妈妈情绪负责。”作父母的,要真正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在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记着把“我”当成情绪的主语:“我觉得很生气”,“我有些失望”。把我们的情绪与需求,正确的表达给孩子,而不是带着情绪与疲劳强迫自已做些什么。孩子在小时候是通过母亲的眼神看世界的,母亲的情绪是影响孩子教育的最大因素,有个温柔善良、心态平和、恬静安详的母亲,家庭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

学会了管理我们的情绪,就能做到更好的和孩子沟通。很多时候,重要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孩子理解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任何时候都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认同其感受;沟通的内容要具体,多描述,少评价;语气要温和,多使用短句;多用肢体语言,特别是眼神的交流;对重要的话要进一步确认,重视孩子的反馈;关注沟通效果,重要的不是自己说了什么,而是孩子理解了什么。父母自身情绪稳定,心态平和,懂得理性表达,不仅会给孩子一个好的示范,教会孩子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同时也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我们都知道,生活即教育,我们给不了孩子我们没有的,所以我们希望孩子有什么改变,需要先让自己完成那个改变,而不是仅仅去约束和要求孩子。我们是根,孩子是花。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根也有问题。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家长问题在孩子身上的“开花”。父母是孩子的根,正确的教育是肥沃的土壤。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说的是:“一位崇拜圣雄甘地的孩子非常爱吃糖,他妈妈为了让他戒掉糖,千里迢迢找到甘地,希望他能劝说自己的孩子。可是甘地说,你三个星期后再带着他来。母亲说我们家很远,好不容易来了就请你帮帮我吧。可甘地坚持说,你三个星期后再来。于是,这个母亲三个星期后又带着孩子去见甘地。甘地告诉孩子要少吃糖,孩子答应了。孩子的妈妈问甘地,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上次不说,非要自己等三个星期。甘地说,我也很喜欢吃糖,我花三周时间让自己戒掉糖,我才有勇气跟他讲。”

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对孩子的约束和说教,而是父母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成就最好的自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你会发现这种感觉真的很好!能够一次次发现自己曾经的不足,一次次发现与孩子沟通原来还有更美好更人性的方法。而且你的一言一行,也在作着示范,示范着我们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的行为。努力做好自己,用健康的,无条件的爱陪伴孩子快乐成长,真的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很多时候,我们总想着要掌握多少知识,运用多少技巧,学习各种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但《父母规》教会我们的是修行。其实养孩子,走心远远胜于用脑。与孩子进行爱的连接,是心灵与心灵的拥抱,不需要很多的“理论”和“知识”,只需要完全的敞开和接纳。就是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细节,滋养着我们,用心去感受,只有我们的内在丰盈了,才能给孩子更多内心的力量,获得生命中的宁静和喜悦!

孩子学习心得报告大全【第五篇】

孩子是每个家庭放飞的希望,我和很多家长一样,我们都期盼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渴望自己孩子快乐健康成长,但是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往往由于不得法,取得的效果事倍功半。最近,我读了《让孩子爱上学习》这本书,让我觉得我以前对自己的学生和自己的孩子教育都深感自愧弗如。看来我确实要改变一下我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方法。

《让孩子爱上学习》一书中所说的“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让我眼前一亮。的确如果让孩子爱上学习,培养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将让他人生受益无穷,家庭教育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后我不能再因为工作中的烦恼和不顺心的事情而抹杀孩子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孩子做作业时我有时候为他的字迹不工整、错别字多而责骂他们,甚至为了一道题讲了几遍还不会做还动手打过他们,这在不经意中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今后我要多一点耐心,对孩子多鼓励少责骂。在温和的气氛中,耐心细致地辅导,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孩子提高学习兴趣,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读完读精,然后大家一起谈谈读书的感受,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提高和保持孩子读书的热情。

我们发现采取过去传统的教育方法,在学习中收到的效果并不好。我们原来认为家长是至高无上的,家长的话孩子必须无条件服从,否则任意殴打漫骂。然而孩子一天天长大了,他有自己的思想。有时候他嘴里服从,其实心里不服。这就要求我们家长要把孩子当作朋友,经常和他沟通,不要一天只关心孩子的学习,还应多抽出时间和孩子做游戏。还可以告诉他我们每天经历的事,也可以问他自己一天经历的事。如果他告诉我们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我们也不训话、不生气,而是多听少讲。当他认为和你聊天没有“被惩罚的威胁”时,他才会无所不谈。

要做孩子的朋友,我们要经常学习他的语言,而不是要求他学习你的语言。如果你不学新知识,不接触新的思想观念,知识匮乏,思想陈旧,你就不能理解自己孩子的所思所想。我们应该尽量多接触点流行的东西。比如流行的思想,流行的服饰,流行的技术,流行的音乐,以减小代沟,创造彼此信任沟通的渠道。

今后我们决定要多陪陪自己的孩子,无论多么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的谈心。不要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了,一切都是老师的事情,然后回家了就督促做作业。当孩子做了不和自己期望的事情的时候,不要马上发火,先听听孩子的理由。

规定;平等相处互相尊重而不居高临下长辈气实足。把孩子视作朋友,视作知己,使孩子始终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健康地发展。为了营造一种家庭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从自我作起,从点滴入手。在家里,我们订了报纸,经常和孩子一起读报纸看晚间新闻,使孩子在读书之余了解国内外大事件,从中增加一点社会知识。在节假日或空闲时间,我们会外出或进行旅游,以此丰富孩子的知识,开拓视野,增加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同时也增加了家庭的亲情交流,融洽关系,缩短家长与子女之间的鸿沟。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给孩子限定时间可以帮助他专心地做事情,提高学习效率。比如。

学习一个生字,给孩子10秒的时间盯住生字识记,然后再要求默写出来,这样一来,孩子有紧迫感,会很专心地来记。但这要注意张弛有度,不可事事都限时。比如吃饭、洗澡就不宜限定时间,该放松的时候就放松。让孩子明白工作的时候要讲效率,是我们的主要目的,生活的乐趣却不能因此而被磨灭。

经常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将“学”和“玩”合理分配。做功课时集中精神,不能浪费时间。学时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控制自己的行为;玩时就放开玩,快乐地玩,改掉以前做事拖拉,缺乏耐心,精神易分散等不良习惯。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每个人心灵的港湾,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要用自己良好的心态营造一个安静、详和的港湾,让孩子从这里起步,扬帆远航。

孩子学习心得报告大全【第六篇】

在这个延长的假期里,我读了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家长管教孩子的实例,让我和家人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我们都知道想要和一个人处理好关系,就必须要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这样才能去理解他人的想法和行为,对待孩子也不例外,我们一定要学会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意义,这样我们才能更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知道该怎么去处理孩子的问题了。首先,我们必须要有尊重的态度并且在孩子遇到困难或者问题时给予鼓励,用一个和善且坚定的态度去对待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尊重以及对自己的尊重。同时在遇到孩子不听管教时,不能使用惩罚的方法去对待孩子,纵然惩罚可以带来短暂的效果,但是对于长期效果来说是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最后就是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我现在跟各位家长分享的是我和我女儿的日常沟通方法,我主要采取的是和孩子建立规则的正面管教方法:

一、在陪孩子去外面游乐场玩耍时。

1、出发前确定好玩儿多长时间:

孩子在游乐场玩,当快到约定时间时,我会提醒告诉他“时间快到了,要回家了”。孩子说,“我想再玩一会儿”。这时我也不会立刻制止,而是告诉他“好的,时间到了我会提醒你”。到时间了会提醒他“我们现在该回家了“,让孩子慢慢知道父母已经同意了你的想法,但是到了时间自己也应该和父母回家,当然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并不是所有孩子一次就能做到,作为父母的我们就应该循序渐进,一步步帮助孩子建立规则。

2、到游乐场后,玩2次要过来找爸爸妈妈喝一次水:

由于平时我们在上班,只有周末才有空陪孩子出去玩,但是周末游乐场人一般比较多,有些玩的项目也不适合成人玩。我是这样做的,到游乐场后我会找个视野比较好的地方,告诉孩子我在这里等你,你想玩什么就去吧,但你要玩一会儿过来找我喝水。我和我女儿规则是玩了几次,要过来喝水,同时告诉我你玩了什么,开不开心,接下来要玩什么去。这样既保证了孩子的安全,又能让他自己决定玩什么,回来的复述也在锻炼他的表达能力。

二、超市买玩具时逛超市相信大家每周都会去一到两次,玩具区域我们通常都逃不过去。当孩子看到心仪的玩具想要买时,我们该怎么做呢?当然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统一观点,不能一个人制止,一个人同意,那样根本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在逛超市时我女儿就会跟我们说她想要买那个玩具,而家里有一个与其类似的玩具时,我和她妈妈通常会这么回答她:“你好像真的很喜欢这个玩具,我也觉得这个玩具很漂亮。”给孩子一种认同,并不是直接告诉她不要买。接着会告诉他“你好像刚刚买过那个玩具,如果你真的很喜欢,等到下一次来超市的时候,我们再买好吗?”提醒孩子,我们商量好的买玩具的日子是什么时候,不是每次去超市都要买玩具的。用这个方式,给孩子自己思考的时间和一种仪式感。让孩子做出自己的决定,是否在约定好的时间购买这个玩具,不但给予她尊重,也锻炼了演示满足的忍耐力。

孩子学习心得报告大全【第七篇】

围棋是有生命的,有“气”才可以活着,有“两口气”才可以永远生存。对于人生的很多方面,也需要有“两口气”才会更加的长久。比如人生有了家庭和事业,才有意义;我们生存也必须掌握两种以上的技术或知识,才能长久在社会上发展下去。对于企业来说,也不能只有单一的产品或服务。

围棋的段位。

围棋实行段位制,围棋棋手现在的技术等级分为专业段位和业余段位,专业段位分为初段、二段、三段至九段等九个等级。初段最低,九段最高;业余段位分为1段、2段、3段至7段等七个等级。1段最低,7段最高。其实这种分段的方式同样可以适用于人生、工作、专业、投资、学习等方面的层次,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想要突破和发展的领域,从高往低按九个层次定下标准,再开始要求自己学习和成长,并经常对照“段位表”,看自己达到哪一段了。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好的监督和控制自己成长速度的方法。

围棋入段比较困难,一定要做大量的功课:做大量的死活题、打许多著名的棋手的棋谱、老师的指导,再加上无数的实战,才可能上升一段。如此也明白了围棋是如何下的。同样,我们想在自己的领域想“升段”,那也必须要付出极大的努力的,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有可能有所进步的。

孩子学习心得报告大全【第八篇】

一,引导孩子学习围棋的目的;我们应抱着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的应变能力,学习好围棋将来考高中或大学能成为特长生,在挫折教育中成长,培养孩子在学习中的稳定性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学习围棋的目的。我们发现每个孩子都各具特点,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学到4段或5段。所以,我们家长首先不能目标定的太高,那样会适得其反。

达到上述的方案,孩子的兴趣就会不断的提高,进步也是最快的时期。

三,引导孩子学习围棋的方法;刚开始学习围棋时,家长可以表现出对围棋的强烈兴趣,但是下起围棋时要让孩子吃到你的棋子,你可以表现出吃惊但不服输的状态,我必须要赢你,我下盘还想要赢。孩子一般都是越下越上瘾,但你要控制好比分,这点很重要。(比如;下十盘吃子他赢6盘你就赢4盘,要让他感到赢你越来越不容易)我们漫漫的可以总结出很多经验,来调节孩子的兴趣和节奏。

在中华民族悠悠的文化长河中,围棋可谓是一颗耀眼夺目的璀灿明珠,它是一门启迪智慧、陶治情操的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体育项目,是中国的传统棋种,有着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学校从一九九四年夏天开设了围棋这门课程,并制订了教学规划,旨在开启智慧、陶治情操。

黑白世界中演变出无数有声有色的“战局”,包含着无形的数学知识:下棋时,要求棋手们判断形势落子,精算、估算就是少不了的最直接的方法,无形中训练了孩子们计算能力,而下棋时,估算、精算都要在自己的大脑中进行,对棋手的抽象思维有了高的要求,加快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的过程。

事实也证明,五年多来我校围棋队的小棋手数学成绩都名列前茅。而参加围棋队以后,一些原本在老师眼里聪明却顽皮的孩子安静多了,通过下围棋,把棋手的注意力集中在每招每势上,慢慢地静下心来,这样经过不断地对局和各种考试磨练,收住他们的性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下围棋,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随着年龄的推移,学生从模仿性和表现性过渡到想象的概括性、逻辑性。在过渡中就需要我们为师者很好地引导,创造各种条件、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对弈时,对形势的判断,洞察对方落子的目的,分析对手落子的趋势,无形中发展了棋手的想象力。如五(3)中队的朱颢,人聪明,数学学得好,就是作文是“老大难”自二年级选入校围棋队,在教练指导下,不仅“文静”了许多,想象力也大大发展了,写作时就象在脑子中放电影。作文再也不枯燥无味了。

英国著名艺术教育家赫伯特。里德认为艺术在教育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它能给儿童一种意识,使意象与概念、感觉与思想发生交互关系和统一。围棋正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它能净化心灵、陶治情操,修身养性,发掘儿童创造潜能,帮助他们审美心灵的定性,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精神定位,弥补片面集中技术的发展、知识的获取。而忽视潜意识、非逻辑思维可理解方面状况,使学生形成较高品位的审美素养。如五(3)班的朱颢,生就一副急躁脾气,又爱计较,原来是班上的“惹事王”,二年级入选校围棋队后,刚开始还不能定下心来对弈,往往由于急躁,没走几步棋便败下阵来,围棋水平老是上不去,在家长和教练的耐心教育及稍带强制性训练后,他比以前“乖”多了,上课时也能规规矩矩地坐上40分钟,学习成绩又提高了,这表明长期下围棋,能重塑儿童的性格,以静制动达到人格、才能、心智的和谐发展。

我校的围棋特色已走过了漫漫的五个春秋,五年来在国手常昊、市围棋教练邱鑫及市围棋协会等各界人士的支持指导下,我校的围棋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结出了累累硕果。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1690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