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小学课外活动总结【汇集4篇】

网友发表时间 932020

【导言】此例“小学课外活动总结【汇集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课外活动总结【第一篇】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 外语教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252-02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学习者的意义潜势[1],即培养学习者依据语境选择得体适当的话语完成交际的语用能力。我国的外语教学尽管在宏观上已经完成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向,但在微观上,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对大一新生的外语教学在课程设置上缺乏过渡、衔接不畅;对高年级学生的外语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以词汇、语法知识和应试技能的灌输为重心,而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放在次要地位。如果不改进“填入式”“应试型”的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学习者在“真实”语境下运用语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便会成为空谈,外语教学也就失去了其本质意义。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唱“独角戏”,一味地让学生死记语言规则和死背脱离语境的孤立的句子。[2]而是应时刻以学生为中心,为他们营造多样化的、互动式的语言学习环境,使他们在互动中通过语言的实际运用掌握语言规律、习得语用文化。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体现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3]首先,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的交际活动。其次,这种特定情境下的动态交际活动要求教师能够适时、适度地调配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教学模式和手段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此外,在设计课堂互动的各种活动时,教师须在全面考量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等教学因素的基础上扮演适当的角色,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将从“课内互动”和“课外互动”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构建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一)课内互动模式的构建

课内互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课堂提问,我们除了保留一对一的传统课堂提问方式外,还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一对多的提问方式和多对多的提问方式,以期在实现师生互动的同时实现生生互动。

由于学生学能与兴趣的差异,有些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尤其是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缺乏回答的积极性。对此,我们设计了一对多的提问方式:1.由教师向一个学习小组提出问题,由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回答问题,小组中其他成员可以对回答进行补充;2.或由教师将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子问题,由小组中的每个学生回答其中的一个子问题。经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尽管“一对多”较之“一对一”可以实现“教”“学”双方更进一步的互动,但教师依然是问题的发出者,学生则仍处于“被动等待”的地位。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多对多的提问方式:由一个学习小组把教学内容中尚不清楚的问题提出,并请另一个学习小组回答。问答结束后,教师要对“提问”与“回答”的双方进行评价和总结。经教学实践,在单元学习的总结阶段,或单元中的某个模块讲授完毕时,利用这一提问方式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对多”和“多对多”提问方式的交替变化能够减少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流失,积累英语学习的成就感。不仅有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能够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内互动模式的构建对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课外互动模式的构建

课外互动泛指课堂以外活动中的互动,包括课外作业、课外小组活动、英语类竞赛、课前讨论及课前演讲等活动中的互动。 本文主要讨论与课堂互动密切关联的课外互动:一是课前讨论与课前演讲活动中的活动,亦称课前互动;一是课外小组活动中的互动,亦称课后互动。课前互动和课后互动统称为课外互动。

课外活动的内容主要有:1.英汉互译(A/B);2.演讲练习(A/B);3.单元总结(A/B)。每类活动设有A、B两种选题。A选题主要针对大一学生;B选题主要针对大二学生(也可作为大一学生的选作内容)。具体地,英汉互译A选题为:汉语成语的英译与英语习语的汉译;英汉互译B选题为:汉诗英译与英诗汉译(诗句选自一首诗中的意义相对完整的两句或四句)。演讲练习A(“一句话”式演讲练习)选题为:借助英语中的一句话展开演讲。可以只解释这一句话,也可以借题发挥,演讲时间为2~3分钟;演讲练习B(“多模态”式演讲练习)选题为:小组成员结合教学内容自拟题目,并借助PPT进行演讲,演讲时间为3~5分钟。单元总结A选题为:总结已学过的单元中的核心词汇及其用法;单元总结B选题为:概述已学过的单元知识要点。如上课外活动实践的过程,就是课外互动实现的过程。课前互动与课后互动是一个统一体。课前互动是课后互动的起点,课后活动的效果需要课前活动检验。

1.课前互动

课前互动的实现依赖于课后互动的效果。课前英汉互译的讨论活动由各小组轮流主持,由小组中的一名学生将本组的译文写在黑板上,先由小组的发言人解释自己的译文,而后征询其他小组的意见。其他小组如有不同的译文,需要板书并加以说明,由此展开讨论,讨论时间为3~5分钟。讨论结束后,由教师点评、总结并导入新课。

对于在大一学生中进行的英汉互译课前讨论活动,由于译文较易完成,故参与者众多,互动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学生直接在网上查一个答案就草草了事,不做深入了解,导致讨论的“过程”成为“过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求每个小组参与讨论的译文不能少于两个。实践证明,活动的改进能确保学生的参与度,有效地监控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效果。对于在大二学生中进行的英汉互译课前讨论活动,难度较大,但大多数学生也能认真完成。例如对于英诗汉译,有的小组给出了自己的译文,有的小组结合PPT表述,并进行双语朗诵。互动气氛比较活跃。

对于大一学生中的“一句话”式演讲活动,具有难度小,自由度大的特点。学生演讲前先板书“一句话”,演讲结束后,先由其他学生点评,再由教师评价、总结并导入新课。多数同学完成的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演讲者将演讲理解为读演讲稿;尽管英语基础好的演讲者能在这一环节充分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但也只是能够将自选的演讲内容流畅地背诵出来,无法将“演”和“讲”融入其中。此外,由于地域的差异,演讲者英语的口语发音天然地带有当地方言的口语特征,使“听众”无法理解演讲者要表达和传递的意义,致使其他学生缺乏点评的主动性;教师有时也无法对演讲者的文化失误和语用失误给予及时的指导。这些问题减弱了课前互动的实际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课前演讲这一互动模式调整为:(1)由每名学生轮流演讲调整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演讲。(2)变自选主题演讲为结合单元主题演讲。演讲可以由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以有同一小组的两名或三名学生共同完成,提倡加大“演”的成分。这种做法有助于减轻大一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进入大二学习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年的课前演讲经验,养成了比较准确的英语表达习惯,因此布置他们进行“多模态”课前演讲活动是合时宜的。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教学内容自拟题目,并结合PPT文件演示进行演讲。演讲结束后,还可以借助PPT等多种模态的教学设施提出问题,实现与教师和其他小组的进一步互动。

2.课后互动

每一次课堂教学都会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一些新问题,教师应结合这些问题及下一次课的相关内容,补充、设计课后作业的内容。

课外小组活动内容中的“英汉互译”和“演讲练习”是实现课前活动的基础。而“单元总结”则是实现课堂教学多对多互动的必要准备工作。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在线实时互动和线下非实时互动与教师或小组其他成员间实现课外互动。比如,学生可以借助BBS、QQ群等在线实时互动模式与教师及小组成员共同确定课前演讲的主题、制作PPT课件的语言材料和非语言材料(如图片、视频、音频等);还可以借助电子信箱提交课前演讲的PPT大纲,与教师进行线下非实时互动。

教师在与课外与学习小组的互动过程中不仅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阶段性特点,同时也为师生共同进步创造了机会。学生锻炼了英语思维的能力、提高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师也借此将课堂教学的成果拓展至课外,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受到启发,改进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三、结束语

加强“教”与“学”的双边互动作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宗旨是确定的,而互动的模式则需要不断改进。对教学模式的选择不是单一的、固化的,而是灵活的、多变的,要依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适当地选择和搭配。

研究发现,构建多样的课内互动模式能够创建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互动式的研讨中习得语言知识和语用能力;构建合理的课外互动模式能够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课内互动”与“课外互动”是构成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构建课内互动和课外互动并行的互动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语言的“真实”语境,使课堂变成“教”“学”互动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解读韩礼德的Appliable Linguistics.黄国文编。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研究[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5.

[2]刘升民。语境与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4:

3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修订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a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Li-Jingjing

(College English Department,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Tonghua City 134002)

小学课外活动总结【第二篇】

关键词:中学物理实验;课外活动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掌握物理规律,突破教材重点、难点、疑点,更重要的是对引导 学生发展特长,培养思维能力,开发智能,有着其它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同样,我认为,中学生课外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1 课外物理实验的意义

中学生课外物理实验同实验室里的学生实验和课堂上的演示实验一样,是中学物理实验 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点高中物理教材中已明确提到:“……应努力创造条件在课外多做一些简易实验。”

所谓课外物理实验就是配合课堂物理教学,用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校外对自然界进行观察,或用家中的物品和工具自制一些仪器进行实验。与演示实验相比较,学生不再是看和听,而是亲手做;与学生实验相比较,学生不再限于实验讲义的要求,教师的模式以及课堂时间的限制,而是从准备仪器到实验数据的处理都是自己一个人去完成。除此之外,课外物理实验还可以在大自然中进行观察,那里奥妙无穷,能学到许多课外知识。总之,课外物理实验能补充校内物理实验的不足,能给予学生较全面的训练。它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培训学生对物理的思想和方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课外物理实验的内容

观察

投身于自然界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青少年的好奇,留心于眼前的一物一事,仔细察看,认真分析,找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总结成物理规律。其实大科学家伽利略就是善于观察的典范,正是他注意到比萨教堂里用等长悬绳吊着的摇摆不定的油灯,尽管摆幅不同,往复时间却相等,才发现了摆的“等时性”。

验证

在每学过一个概念或一个规律后,就动脑筋设置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其正确性,以便加深理解,熟练掌握。例如,北方的同学都爱滑冰,脚踏冰鞋在冰上时,由于冰鞋刀刃很薄,与冰的接触面积一共只有几平方毫米,整个体重压在这样小的面积上,对冰的压强是极大的,因此刀刃下的冰熔点降低,冰熔化成一薄层的水,分布在冰鞋刀刃与冰面之间,起了作用,因而可使人自由滑冰,作出各种优美动作。冰刀滑过之后,压强减小,熔点升高,水又立即冻成冰。

探索

在预习新课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条件,由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或课后的验证性实验,自己实验,总结物理规律。如在平抛运动中有一个典型题:雨伞半径为r,边缘高出地面为h,让雨伞以角速度旋转w,使雨点从边缘甩出落到地上,求雨点在地上所形成的半径?有相当多同学认为半径就是平抛运动水平位移,可以让学生用一把雨伞进行实验,问题马上就会得到解决。

小制作

根据书本知识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用来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例如:可学生在课堂外做小实验“不沉的针――水的表面张力”来加深表面张力的理解。

3 课外物理实验的指导

(1)课外物理实验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过程。教师布置实验时要一定要指出必须按校内学生实验的要求去做。

(2)传统的教学使学生习惯了校内的课堂实验,真正要他们动脑设计,自备仪器,亲手操作,往往会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下手。对此,教师要加强辅导,具体方法有二,一是指定时间、地点,定期辅导。每周安排一次,每次两小时左右,最好在晚自习或课外活动。届时教师可以像对待实验室里的学生实验那样指导学生的具体操作,个别问题个别解决,公共问题也可以作示范。二是由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学生组成“物理实验小组”,首先对他们进行培训,再由他们去指导其他学生的课外物理实验,效果也比较好。

(3)中学生课外物理实验多属于观察,教师要多抽时间带学生到校外去。如组织学生到运动场去,让他们观察运动的各个项目,设置下列问题,短跑运动员为什么大都穿钉子鞋?跳高运动员为什么要助跑?投掷运动员为什么要把握好抛射角度?……经过诱导、启发、使学生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再如,水波的干涉现象在实验室内不易观察,可带学生到塘边去,同时向塘内投两块石头,即能看到两列水波的干涉图样,从而收到实验室所收不到的效果。

4 课外物理实验的考查

(1)实验布置以后,教师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到学生家中去进行有目的考查,内容包括提问、看操作,发现同题及时解决。

(2)按传统的考试方法,将布置的物理实验以问答、选择、填空等题型,定期进行笔试。

(3)重视课外物理实验报告内容的评定,通过它来考查学生的实验思路是否清晰,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操作程序是否正规,数据处理是否正确等。

(4)举行生动活泼的实验报告会、表演会,让学生在会上谈做课外物理实验的方法、技巧、体会等。对一些与教材联系密切,且简单、有趣、成功的实验,让学生当众表演,这样既考查了学生掌握技能的程度,又激发了他们对课外物理实验的浓厚兴趣。

(5)定期评比,及时总结,进行表彰和鼓励。可定期开展课外实验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小制作。除教材内容要求外,可从课外参考书中选择一些,按照课文进度及时布置下去。期末举行评比会,让学生把自己的制作带到教室,排放整齐,然后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评比,评出优秀制作,特别好的送进实验室。

5 几个应当注意的问题

(1)强调课外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并非说它可以代替校内课堂实验,因为,课堂教学是目前学校教学最基本的形式,是提高整个教学的质量的基本环节。

(2)课外物理实验是配合课堂教学进行的一种活动。要与单纯的科技活动分开,故在布置实验时一定要考虑与课堂教学的配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3)实验布置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实验技能的差异及课外的实验条件。实验最好结构简单、设备不多,易找易做。因地适宜,因人适宜,具体对待,千万不能要求太高,免得实验不成又挫伤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小学课外活动总结【第三篇】

学期初成立了学校课外活动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班主任共同负责学校的课外活动工作。首先做好宣传工作,使学校师生进一步了解其意义,踏踏实实的既安全又顺利的开展活动。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拟定好活动内容及各种活动项目,安排好辅导老师,培养各种活动的骨干力量;安排好各班活动范围、活动场地;建立健全实行评比制度,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一些活动课程进行改革与调整,开设阅读欣赏与趣闻数学、书法绘画、乒乓球、跳绳、呼啦圈等活动内容。这些课程项目的设置与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有利于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有效地实施。

我们在兴趣小组活动实施过程中实行双选制度:活动前,学校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选择辅导教师,同时根据课程的开设情况,鼓励学生依据自身特长,特别是兴趣所向,选择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观察,学会分析,从而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空间。

为加强常规督促管理,避免兴趣小组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坚持“五定”:一定活动课程,在全面了解教师和学生兴趣、特长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开设兴趣小组课程;二定活动目标,针对重点项目,学校将在确实可行的情况下把它作为评优和考核的重要依据;三定活动时间,每周两课时的固定活动时间;四定辅导老师;五定活动地点,我们会确保各兴趣小组固定的活动地点,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小学课外活动总结【第四篇】

首先,英语“活动”的开展应是对传统教学的重要补充。在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英语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放到首要的位置。因此,老师不应该完全采用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而应当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突出英语的交际功能,外语教师只有通过大量相互间的交际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基于这一观念,我认为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教师应当重新设计教学的模式,充当各类教学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同时也应该是参与者和评论者。这样,教师才能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内容使教与学这一过程更加和谐。

其次,英语活动形式应该灵活多样。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认识起始于活动。”我们应根据学生认识能力的特点,设计出各种方式。既应该有强化课堂效果,防止遗忘的课堂即时表演类,也应有对新课理解的课后问答类和编排类。我认为安排这些活动应注意如下几点:

1.紧密联系课堂教学,突出可操作性

英语活动的时间应注意与教学紧密联系,可作为新课的导入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放在课堂结尾做巩固性训练,对整堂课作总结,加深印象。如第二册Module 1:Unit1 Do you collect anything? 可先组织一个情景训练,以collection center为中心练习Do you collect anything? 为下一节内容做铺垫,使整堂课饶有风趣。但如果过分强调共同参与,把学生收集的各种东西拿到课堂上,则会背离主题,降低整堂课的信息输入量。把课堂教学内容与英语活动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其相互自然渗透,是教师进行这类设计的目的所在。

2.内容形式多样,突出灵活性

培养创新人才,英语教学必须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转变,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开展在这一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在时间安排上可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如:记录天气预报,调查学生的早餐,提供交通故事的小报告等。活动内容可以是单独的编对话,也可以是合作的表演。英语教材在这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例如:A party,A play等。笔者在教学中曾尝试组织学生举办英语记者会,英语朗诵会等等。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语言学习的环境都有不小的帮助。除此之外,英语小报,写英语信,制坐贺卡,小品比赛,都可以应用在不同的学生层面中。在所有这些活动中使我印象颇深的是英语小记者会。同学们进行了精心的准备,问题涉及了日常的很多方面,反映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通过这种形式取得了成功,也获得了很大的愉悦。反过来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加强指导及时总结,突出经常性

为了使课内外的英语小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取得收效,老师应对每一活动的内容都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对学生加强指导。对每一活动应达到什么目的做到胸中有数。例如:要求学生在排练短剧前归纳出重点句型,中心单词;朗诵前要纠正发音;书信练习时要对格式,内容,语法,常见的句子进行讲解。每次活动结束后都要认真总结评比。一方面培养学生竞争向上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例如,在学习介词﹢ing形式时,仅仅是语法讲解很不容易掌握,但是用What about …, Thanks for …等句子编入一请人吃饭的小品中,效果会很突出。这时加以点拨,会事半功倍。只有不断总结,有目的的开展活动,才能保证小活动不流于形式,与教学相得益彰。

创新的教学应该给学生以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从表演中得到运用,从竞争中得到锻炼,从实践中得到巩固。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开放我们的课堂,给同学们提供表现的机会;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联系,扩展外延,丰富内涵。总之,上好英语活动课对帮助学生理解,运用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改变英语教学中听说滞后的情况会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外研社《英语》八年级学生用书第二册,基础英语教育出版社。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93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