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预可研报告实用4篇
【导言】此例“项目预可研报告实用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预可研报告1
题目:药物临床试验期间安全性数据快速报告管理规程
1
目的:为保护受试者权益和安全,保证临床试验期间发生的安全性数据按法规要求快速报告,制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临床试验期间安全性监测与不良事件报告。
3
责任人:临床试验安全性信息管理人员。
4
参考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监局2020年第27号)、《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监局2020年第57号)、《药物临床试验期间安全性数据快速报告标准和程序》(CDE
20180427)
5
规程内容
快速报告制度:申请人是药物临床试验安全性信息监测与非预期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责任主体,负责对非预期严重不良反应进行快速报告。申请人获准开展药物(包括化药、中药及生物制品)临床试验后,对于临床试验期间发生的(包括中国境内和境外)所有与试验药物肯定相关或可疑的非预期且严重的不良反应(以下简称“非预期严重不良反应”),均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国家药品审评机构进行快速报告。
快速报告的情形:
(1)
申请人在药物临床试验期间,判断与试验药物肯定相关或可疑的非预期且严重的不良反应;
(2)
申请人和研究者在不良事件与药物因果关系判断中不能达成一致时,其中任一方判断不能排除与试验药物相关的,也应进行快速报告;
(3)
其他潜在的严重安全性风险信息,申请人也应尽快向国家药品审评机构报告,同时需对每种情况做出医学和科学的判断。一般而言,对于明显影响药品风险获益评估的信息或可能考虑药品用法改变,或影响总体药品研发进程的信息,均属于此类情况,例如:(1)对于已知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增加,判断具有临床重要性;(2)对暴露人群有明显的危害,如在治疗危及生命疾病时药品无效;(3)在新近完成的动物试验中的重大安全性发现(如致癌性)。
(4)
申请人从其它来源获得的与试验药物相关的非预期严重不良反应及其他潜在严重安全性风险的信息也应当向国家药品审评机构进行快速报告。
(5)
快速报告的时间范围:快速报告开始时间为临床试验批准日期/国家药品审评机构默示许可开始日期,结束时间为国内最后一例受试者随访结束日期。临床试验结束或随访结束后至获得审评审批结论前发生的严重不良事件,由研究者报告申请人,若属于非预期严重不良反应,也应进行快速报告。
快速报告的格式要求:
(1)
非预期严重不良反应个例安全性报告内容应按照ICH
《E2B(R3):临床安全数据的管理:个例安全性报告传输的数据要素》相关要求报告。相关术语应采用ICH《M1:监管活动医学词典(MedDRA)》进行编码。
(2)
无论境内、境外的个例安全性报告及其他潜在严重安全性风险报告均应采用中文报告。
(3)
个例安全性报告及其他潜在严重安全性风险报告中均应清楚标明药物申请临床试验的受理号。
快速报告的时限要求:
(1)
对于致死或危及生命的非预期严重不良反应,申请人应在首次获知后7天内报告,并在随后的8天内报告、完善随访信息。(注:申请人首次获知当天为第0天。)
(2)
对于非致死或危及生命的非预期严重不良反应,申请人应在首次获知后15天内报告。
(3)
申请人在首次报告后,应继续跟踪严重不良反应,以随访报告的形式及时报送有关新信息或对前次报告的更改信息等,报告时限为获得新信息起15天内。
不作为快速报告的情形:
(1)
非严重不良事件;
(2)
严重不良事件与试验药物无关;
(3)
严重但属预期的不良反应;
(4)
当以严重不良事件为主要疗效终点时,不建议申请人以个例安全性报告(ICSR)形式向国家药品审评机构报告。
定义:
(1)
严重不良反应指以下情形之一:①导致死亡;②危及生命,指严重病人即刻存在死亡的风险,并非是指假设将来发展严重时可能出现死亡;③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④永久或显著的功能丧失;⑤致畸、致出生缺陷;⑥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必须运用医学和科学的判断决定是否对其他的情况加速报告,如重要医学事件可能不会立即危及生命、死亡或住院,但如需要采取医学措施来预防如上情形之一的发生,也通常被视为是严重的。例如在急诊室的重要治疗或在家发生的过敏性支气管痉挛,未住院的恶液质或惊厥,产生药物依赖或成瘾等。
(2)
非预期不良反应指不良反应的性质、严重程度、后果或频率,不同于试验药物当前相关资料(如研究者手册等文件)所描述的预期风险。研究者手册作为主要文件提供用以判断某不良反应是否预期或非预期的安全性参考信息。如:①急性肾衰在研究者手册中列为不良反应,但试验过程中出现间质性肾炎,即应判断为非预期不良反应;②肝炎在研究者手册中列为不良反应,但试验过程中发生急性重型肝炎,即应判断为非预期不良反应。
6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4篇项目预可研报告,希望能够让您对于预可研报告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预可研报告2
关键词:油气管道 项目 核准
为了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国务院在2004 年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 号)。该决定确定了现行国家关于投资管理制度的框架,其核心是建立和规范企业投资项目政府核准制和备案制,并明确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对于油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则分层次明确了核准权限:输油管网(不含油田集输管网):跨省(区、市)干线管网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输气管网(不含油气田集输管网):跨省(区、市)或年输气能力5亿立方米及以上或管线总长超过200公里的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余项目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一、油气长输管道项目核准制流程及要求
1.项目核准制流程
在实际操作中油气管道项目核准流程为:第一步,向国家发改委提出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申请,获得批准开展前期工作“路条”,其目的是以此为依据,开展项目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评、节能等核准要件及水土保持、压覆矿产等专项评价审批工作;第二步,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完成办理各项核准要件和各专项评价报告以及获得各项支持性文件;第三步,国家发改委受理核准申请,做出是否核准项目申请报告的决定,提出审核意见。
2.项目核准制对前期工作的要求
从油气管道项目实施核准制后这几年的实践看,核准制对油气管道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度要求逐步加深、难度逐步提高,以致周期相应延长。主要体现在:
一是核准制对项目支持性文件的要求大大提高。第一,国家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环评是核准的最重要要件之一,若没有专项评价结果,则会对核准要件的办理产生很大影响。第二,国家对土地综合利用管制愈加严格,坚决杜绝超标准扩大征地面积,除了要有地方土地管理部门的意见外,还需国土资源部的审批。
二是实行核准制后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深度要求大大加深。例如办理规划选址时,地方规划部门要求线路走向图在人口聚居区或工业厂房密集区等特殊地段,需提供1:10000地形图,甚至有些经济发达地区要求1:2000的地形图,这需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做大量基础工作。
二、油气长输管道项目核准给项目前期工作带来的主要困难
实行核准制后,油气管道项目在办理某些核准要件支持性文件时,遇到各地法规政策不配套、各政府部门对项目要求不统一的矛盾,集中体现在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等方面。
一方面,由于油气管道项目没有形成明确的核准细则,政府各部门对油气管道项目核准程序的理解存在偏差,出现了各环节相互制约的矛盾,加大了前期工作的难度。有些地区在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过程中,要求提交项目选址意见,而在办理项目选址意见书中又要求提交项目用地预审报告,在实际操作中则形成一个死循环,给项目取得相关支撑性文件增加了难度。
另一方面,在办理部分核准附件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要求要有企业内部可研批复文件,而企业批复可研需要有地方政府部门的意见,这也在实际操作中形成了死循环,给可研和核准附件办理带来了很多困难。
三、保障项目核准的对策建议
1.加深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度
2.加快开展项目预可研工作
为了有序开展重大油气管道项目前期工作,促进项目科学决策,应建立重大项目预可研制度。对于西气东输三线、四线、五线等此类投资规模大、涉及地域广、建设周期长、建设难度大的大型长输管道项目,要抓紧组织开展预可研,充分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性,研究上游资源和下游市场,充分论证项目的合理建设规模、最优线路走向和建设时序,尽早取得国家发改委出具的“路条”文件,适时开展可研工作。
3.注重项目规划研究工作
在油气长输管道可行性研究阶段,要充分结合远期规划,必要时考虑充分预留,减轻后期核准工作量和难度。如西气东输二线果子沟段由于地势险要,地质灾害频发,施工难度和管道通过难度极大,在进行隧道研究时就应结合规划为西气东输三线预留必要的隧道和管道,避免后期西气东输三线可行性研究重复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减小了后期施工困难、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和对脆弱环境的影响程度。
4.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
首先,积极与地方规划及土地部门沟通,在其做近期和远期规划过程中,争取将油气管道发展规划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土地总体规划,实现油气管道规划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有机衔接。如新疆昌吉地区在编制近期及远期立体交通规划过程中,就将西气东输某条管道规划纳入其中,为后期管道建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第二,力争将油气管道项目列入地方重点建设项目,让政府部门参与到核准等前期管理工作中,可大大加快核准工作和前期工作的推进进度。如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就纳入新疆重点项目进行推进,与未纳入重点项目相比,部分核准附件的办理难度相对较小。
第三,涉及油气管道技术改扩建项目,应积极争取走项目备案程序。相对核准程序,备案程序较为简单,同时难度也相对较小,可大大加快合法开工各项手续办理进度。
参考文献
预可研报告3
关键词公路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一、公路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的目的及内容
公路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的目的:提高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合理性、可行性和时效性,加强公路交通建设的科学管理,发挥有限的自然资源,控制建设规模和投资,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主要内容一般分为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这样几个阶段,不同阶段研究重点不同。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编制项目建议书的重要依据,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经批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初步设计的重要依据。
二、公路工程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可分为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
1、预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是以项目所在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公路工程建设发展规划和公路工程建设五年计划为依据,通过实地勘察,重点研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并对项目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建设资金、经济效益等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证。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编制项目建议书的依据。
2、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是公路工程建设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推荐的高度浓缩,其主要内容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标准和规模、主要控制点;主要工程数量及材料、人工;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建设项目实施意见。
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项目建议书主要区别在于:编制单位不同;项目建议书由建设单位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咨询、设计单位编制;依据不同。项目建议书依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推荐方案结论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作用不同。项目建议书是基本建设程序的控制性审批阶段;而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编制项目建议书的依据而已。深度不同。项目建议书用的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果;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则对建设项目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实施可能性进行全面论证。
3、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与项目建议书大同小异,但其重点放在建设标准、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上。其中资金筹措方案则是重中之重。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是整个建设项目的控制性投资,国家规定,批准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与初步设计概算之差,应控制在上下浮动以内。若超出的浮动范围,应重新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工程可行性补充报告,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可行性研究补充报告。项目管理均以重新批复或补充批复的文件作为管理依据,没有重新批复或补充批复的项目,不得进行下一阶段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由项目建设单位(业主)编制内容如下:业主单位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业主单位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官员进行初步评估、审查、论证所形成的会议纪要、专家组的评估、审查意见;咨询、勘察设计单位编制的公路工程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公路工程建设工程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是以审查批复的工可报告作为设计依据,设计人员必须充分的消化吸收工可的成果,理解工可的意图。本阶段应注意如下几点。
1、加强资料的收集。部分项目工可阶段可能存在资料收集不足,或出现遗漏的情况,个别地方政府的主导性意见可能误导设计人员,如某项目某县希望公路能通过其境,并在某特定位置设置一个互通,而忽略了一个金矿的资料,工可线位倒是走过去了,初步设计一研究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另外有的资料具有时效性,有可能在工可至初步设计这一个时间段内(有的项目这个时间段有可能拉得很长)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原来没有的、不对路线起控制的因素由于时间的变化现在出现了,影响了路线方案的确定,所以要继续加强资料的收集。
2、加强地质勘察。项目在初勘时若深度不足,没有摸清地质情况,就会导致施工图改线,或者给施工造成巨大麻烦。如某项目一座刚构桥梁的主墩桩基施工后才发现一大型溶洞,只好硬着头皮进行处理,最终多投入了近两千万元。初步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基本确定路线、桥梁、隧道、互通、特殊路基等的设计方案,并以此编制概算,如果没有准确的地质资料作为支撑,则施工图阶段其可控性将出现异常。
3、控制测量的检核。现阶段勘察设计的分工较细,若控制测量时未校核地形图测量的精度,设计人员又未及时检验,则可能出现衔接出错。曾经有个项目施工时发现水准高程不符合,差了两米多,导致挖方变为填方,挡墙变为桥梁了,根本无法准确施工,最后只有重新定线、测量、重新设计。所以初设中应重视水准点、导线点的复核工作,另外还应注意核对地形图的精度、控制性横断面的准确性等,以保证路线方案切实可控。
四、公路工程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是根据审查批复的初步设计作为设计依据的,是用来指导施工的,故必须便于管理和组织施工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需注意以下几点。
1、采取合理的工程)山草香○(方案,尽量减少占用土地。公路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大量用地,因此,除必须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外,还需要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做到既满足设计标准的要求,又达到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
2、重视特殊路基边坡设计。施工图设计要做较详细的地质勘探与调查,提出设计预方案,另外必须强调动态设计,加强后期服务,根据施工开挖所揭示的地质情况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工程措施该加强的必须加强,确保安全。地质条件较好的,该削减的就减,降低工程造价。
3、处理好涉农问题。现在农民的法律意识日渐增强,自我维权力度逐渐加大,近年来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发生阻工事件明显多于以前的项目。而修建公路某种程度确实给沿线农民带来了较大的不便,所以应更多的考虑一些人行天桥、人行通道,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有的地方还要考虑将来农村道路可能加宽改造,提升道路等级,我们不能为降低一点工程造价而致公路工程建设产生不和谐的现象。
4、重视隧道进口。公路工程建设已经大举向山区进发,隧道越来越多,多个项目的施工经验告诉我们隧道进出口太重要了,隧道进出口的平纵面线形直接影响到行车的安全性,必须高度重视,另外洞口必须尽量避开危岩、堆积体、大型滑坡体,并尽量避免偏压进洞,受地形所限时亦应尽量减短偏压长度,特别是地质不良路段更是应避免。
结束语
加强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是多年来公路工程建设取得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和最宝贵经验之一。随着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各地都在加快公路工程建设,为做到既要加快公路工程建设,要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不盲目决策。因此公路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公路丛书编委会。公路建设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预可研报告4
关键词 证券分析师报告; 投资者决策; 建议
一、引言
2010年3月,证监会通知规定:“各证券公司在发表宏观经济、行业分析、市场走势等意见,应审慎发表具体证券品种的分析意见,不得传播虚假、片面、误导性消息,不得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者市场走势做出确定性的判断。”2011年1月1日,证监会的《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在我国证券市场开始正式实施。这个规定首次针对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证券研究报告的行为进行全面规范,并要求证券分析师(Security Analyst)要谨言慎行,按照证券信息传播的相关规定来发表具体评论意见和撰写研究报告,努力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规定后,国内证券市场掀起了轩然大波,证券公司、证券分析师将面临重大挑战。证券分析报告在资本市场上的作用是什么?证券分析师研究报告是否会影响投资者决策?一时间,上述疑问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和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证券分析师行业迅速兴起,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不断增大。在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中,证券分析师起到信息中介的作用,他们依靠自身专业知识通过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缓解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整个市场的信息获取成本,使资本市场更有效率。然而,基于信息有用性的假设,投资者在作出投资选择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都会参考证券分析师的投资意见或建议,证券分析师基于宏观经济、行业和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所撰写的证券分析师报告更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重要参考。因此,笔者认为,证券分析师预测报告无疑会影响投资者作出决策选择,进而影响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本文期望在系统梳理该领域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证券分析师研究方面的相关理论,更多地关注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行为决策,构建证券分析师报告对投资者决策影响的机制框架。另外,考虑到我国的证券市场制度背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本文还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为分析师行业的发展以及证券市场的进一步规范提供政策建议。
二、证券分析师报告研究综述
国外对于证券分析师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当代金融学研究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纵观国内外的研究,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有关分析师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而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有很多方面需要加以完善,归纳起来国内外的研究集中在以下方面:
首先,分析师作为信息的提供者,其最重要的职责是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进行预测,因此许多学者从分析师的预测方面展开研究。Terence Lim(2001)研究了分析师理性与预测偏差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个二次损失效用方程来对公司盈余预测进行建模研究。Amhed,Forbes(2004)在采用Keane,Runkle(1998)的基础之上检验了他们在建模策略中的潜在假设,并检测了分析师盈余预测是否具有理性。Jeffery,Reuven(2003)对大量相互矛盾的分析师盈余预测属性做出了更深层次的解释,认为许多异常和相互冲突的分析师盈余预测研究结果是因为研究者没有考虑到正确的分析师预测误差属性。
其次,对于投资者来说,分析师所提供的预测报告是有一定信息含量的,许多学者围绕证券分析师预测的投资价值和投资策略展开研究。Bjerring,Lakonisho和Vermaelen(1983)研究了加拿大证券分析师的表现,认为由证券分析师推荐的股票回报率在扣除交易成本后仍高于整体市场回报。Womack(1996)的研究指出,证券分析师所推荐的股票在其报告后有显著的价格运动,其中推荐卖出的股票比推荐买入的股票的价格运动更为明显。林翔(2001)通过对我国证券分析师的实证研究发现其报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且认为我国证券分析师拥有一定的私有信息。朱宝宪和王怡凯(2001)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媒体荐股建议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短线投资建议推荐的股票组合收益要高于投资基金的收益。
最后,分析师的预测报告还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Givoly,Lakonishok (1979);Penman(1980);Waymire(1984)认为,作为能在市场上获得的公开信息,分析师的报告可以用来预测一家企业未来的成长能力,可以减少投资者和管理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研究表明投资者对于分析师预测有显著反映,说明投资者认为分析师预测有利于自身做出决策,会将分析师报告视为比较有价值的重要信息。Lin,McNichols(1998);Michaely,Womack(1999);D-echow,Hutton,Sloan(2000)指出,分析师报告可能会对投资者有负面作用,因为他们制作报告的潜在动机可能是为了取得佣金或投行业务,因此分析报告会存在偏差,甚至过分乐观。另外,投资者在使用分析师预测报告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Krishnan and Booker(2002)研究了投资者基于分析师荐股报告做出短期决策的影响因素,发现只要荐股报告存在,就可以减少投资者过早卖出可获收益股的几率,在此基础上,可靠的报告可以同时降低过早卖出和过久持有的几率。Chen,Francis和Jiang(2005)的研究表明,如果证券分析师的报告相比以前更准确、更频繁时,投资者就会更重视分析师的季度预测,而不是自身已形成的观念。Ajinkya,Gift(1984)认为,投资者在参考分析师报告的同时会关注分析师相关信息的背后动机。因为出于一些动机,分析师报告会存在一定偏差。Kelley,Michaela(1980)提出归因理论,即个体在理解某一行为时,一般都会探求该行为发生的原因。并且个人对这一行为做出反应时,之前的理解会发挥重要作用。这一理论可以解释投资者如何根据自身对分析师动机的期望来对分析报告做出反应。Weiner(1985)指出,由于负面或预料之外的消息更容易产生归因效应,人们更倾向于对这些消息进行思考。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不论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在分析师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现有研究并没有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来研究分析师预测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Interaction),因此,本文正是沿着上述思路展开的。我们期望所得成果能进一步拓展本领域的研究,为我国构建有效的资本市场提出可行性建议。
三、分析师报告影响投资决策的机制分析:一个扩展的框架
总体上本文在研究不同类型的分析师报告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后,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如图1所示)。
(一)研究分析师预测的公布形式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
针对分析师预测的公布形式首先要区分不同的类型,并从中找出对投资者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公布形式。比如,在互联网及其发达的当今社会,很多信息都会以网络链接的形式来或者进行传递。然而,心理研究表明,信息的独特性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回想信息并影响其作出决策(Hyde和Jenkins,1969;Clements和Wolfe,1997)。因此,基于上述背景,我们假设在资本市场中分析师预测可以选择是否以超链接(Hyperlink)(不同的文件组合在一个界面的超链接)的形式来进行,即分析师的预测报告是否以一个文件界面来向市场传递信息。我们的研究期望探寻这种不同文件的独特性即超链接的产生是否会混淆投资者的决策的选择(Wright,1991;Mathew,1997)。也就是说,分析师公布预测的形式不同是否会对投资者决策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过程是如何产生的。
(二)研究分析师预测的公布时间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
一般来说,企业年报公布的时间是重要的时间点,即存在所谓的“盈余公告效应”。盈余公告效应是指股票价格在盈余公告之后受公告内容影响,收入预期误差为正的股票在较长时间内持续走高,为负的股票则是持续走低。或者说,它指的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财务数据的公布能够导致股价产生长期的、持续的、方向一致的漂移,这个现象最初由Ball和Brown提出,此后的学者(Rendleman,etc,1982;Foster,etc,1984;Bernard,etc,1989)以不同的方式验证了盈余公告效应的存在。因此,盈余公告效应表明了财务数据的公布对股价的影响。对分析师来说,其在年报公布前的分析师预测与年报后相比,影响可能不同。年报的公布时点是一个重要时间点,即同样的分析师预测在年报公布前后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是不同的。
(三)研究分析师预测的信息含量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
分析师预测的信息含量可以以不同的标准来衡量,如是否包括分析师盈余预测或股票评级、私人信息所占的比重以及分析师的声誉等等。在实践中,投资者也许会认为包括了分析师盈余预测或股票评级的预测信息会更加可靠,从而提高分析师预测的可信度。同时,投资者也有可能对包含有更多私人信息的分析师预测更感兴趣,认为这种预测报告更有价值。另外,那些声誉好的分析师更能够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即存在所谓的“金牌分析师”效应。
(四)研究分析师预测公布的情景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
分析师预测公布时的情景在宏观上是指处于牛市还是熊市,而在微观上是指股票处于上升趋势还是下降趋势。也许相同的股票评级或盈余预测在不同的情景下,投资者会有不同的决策。
四、建议和结论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和投资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分析师报告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投资者在交易的过程中也会越来越多地关注证券分析师的建议和意见,这就要求理论界对“证券分析师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为投资者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从理论上来说:1.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证券市场制度背景,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环境,使得研究对于我国投资者更具实际意义,必将丰富与完善证券分析师相关理论研究;2.填补国内证券分析师报告对投资者决策影响的理论空白,不同于之前国内的研究将着眼点放在证券分析师一方,而更多的关注投资者在此过程中的行为决策,进一步为我国这一研究领域作出贡献。从实践上来看:1.为投资者提供更加详尽的理论分析报告,有利于其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更加理性的对待证券分析师报告,从而作出最佳的投资决策;2.平衡证券分析师与投资者的关系,使得证券分析师在制定报告的同时能够从投资者的实际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得考虑到该报告对于投资者最后决策所产生的影响,有助于提升证券分析师的工作绩效;3.为进一步完善国内相关监管法律制度及条例提出理论依据,研究将从投资者实际决策的角度出发,使得监管机构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投资者对于证券分析师报告的影响过程,从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中国证券市场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鉴于本文是在我国特殊的证券市场制度背景下展开的,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环境,使得本文对于我国投资者更具实际意义,因此建议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更加理性地对待证券分析师报告,相关研究成果也有利于投资者作出最佳的投资决策。同时,应该平衡证券分析师与投资者的关系,使得证券分析师在制定报告的同时能够从投资者的实际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考虑到该报告对于投资者最后决策所产生的影响,有助于提升证券分析师的工作绩效。另外,本文还从投资者实际决策的角度出发,期望监管机构能够更加全面了解证券分析师预测报告对于投资者的影响过程,从而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证券市场并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参考文献
[1] Givoly,D.,&Lakonishok,J.‘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financial analysts’forecasts of earnings:Some evidence on semi-strong inefficiency[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Economics,1979(1):165-185.
[2] Ajinkya,&Gift, managers’earnings forecasts and symmetrical adjustments of market expectat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4(22):425-444.
[3] Kelley,H.&Michaela, theory and research[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80(31):457-501.
[4] Penm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voluntary disclosure of corporate earnings forecas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8):132-160.
[5] Waymire, evidence on the information conten of management earningsforecas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4(18):703-718.
[6] Lin,H.&McNichols,M. Underwriting relationships,analysts’earnings forecasts andinvestment recommendat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8(25):101-127.
[7] Michaely,R.&Womack, of interest and the credibility of underwriter analyst forecasts[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1999(12):653-686.
[8] Francis,J.&Soffer, relative informativeness of analysts’stock recommendations and earnings recommendation revis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7(35):193-211.
[9] Dechow,P.,Hutton,A.&Sloan, relation between analysts’forecasts of long-term earnings growth and stock price performance following equity offering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0(17):1-31.
[10] Kelley,H.&Michaela, theory and research[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80(31):457-501.
[11] Eagly,,Wood,W.&Chaiken, inferences about communicators and their effect on opinion chang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8(36):424-435.
[12] Cote, credibility:The investors’perspective[J].Journal of Managerial Issues,2000(12):352-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