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汇总4篇
【导言】此例“结题报告汇总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项目结题报告【第一篇】
《数学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长时间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都不够重视引导学生读数学书,其主要表现是:新授结束再让学生翻开书本,书本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让学生读数学有关概念流于形式,概念的过程不予重视;教学中有的教师仅是作业练习时回到数学书上,使之如同练习册一般;学生对数学读书不重视,也不感兴趣等等。在我们的平时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总认为阅读是语文的事,培养学生的阅读本事、提高学生的语言叙述本事为广大数学教师所忽视。如上公开课不用教材,只用习题纸已成为一种风气。总认为一堂“好课”应当是:教学过程顺畅,教师起到了“导”的作用,学生“演”得也很投入,但往往忽略了学生的阅读。
可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大多会出此刻这样的情景:在应用题教学中,由教师读题学生大都能够理解题意;可是一到让学生独立完成时,往往错误不断。这也说明了没有阅读本事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本事是多么的苍白无力。为此我们提出了“数学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让学生明确阅读数学课本的重要性
自学本事对于人的未来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而阅读是自学的重要渠道,自学本事的核心就是阅读本事。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课本是数学专家集结过去经验,在充分研究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的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是任何教辅用书替代不了的。所以,培养学生阅读本事的根本在于落实数学课本的阅读。
2、使学生掌握阅读课本资料的方法
阅读中要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类型,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感知、想象、分析、比较,确定、推理等。各类数学知识在阅读中的侧重点和思维方式都有所不一样,教师应指导学生逐步去感悟,构成技能。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阅读为学生创造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边读边思考教师布置的阅读思考题,边读边思考每个字、词、符号和图表的内在意义,边读边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找规律、抓本质,仅有进取、主动地思考,才能弄懂、学会知识,掌握思维方式,提高学习本事。
(2)手脑并用的习惯
(a)划:划出概念、术语、公式、法则等,以便查阅和记忆;划出语句中的重点字词以便在适当的时候提醒自我;划出阅读中不理解的地方,以便质疑。画出直观的线段图、平面图形等示意图,变抽象为直观形象,帮忙自我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b)算:数学知识是以计算为基础的,所以,阅读中,边看、边想、边算,在算中比较找规律、在算中尝试探索、在算中验证推理的结论等。
(c)操作:阅读中,依据教材供给的信息,亲自动手实际操作,能够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获得鲜明的感知。
(3)勤问的习惯。学生阅读中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刚开始,有些学生不会提问题,提出来的问题往往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幼稚的,但这是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善待,这样,学生才敢思、敢问,才会逐渐产生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资料
(一)认真设计,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
数学课本是教师的教学之本,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尤其是义务教育数学课本,其教学资料和例题的编排都是遵循以旧带新、由扶到放的原则,要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构成过程,以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我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本事和习惯。
1、教师示范运用数学课本,激发学生兴趣
针对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在教学中多运用数学课本,使学生感受到课本用处大,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益处多,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愿望。
2、引导学生构成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教师可采用扶——半扶——扶放结合——放的方法,对学生逐步提出阅读数学课本的要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读书,掌握方法。
(1)通读教材,初步了解资料概况。
(2)细读教材。要求学生能找出知识的关键资料,加上着重号或提出自我的问题。
(3)新授结束后,在学生作业前,教师要留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整理一节课的资料,消化所学的知识。这一环节不可忽视,学生这时读书,正是他们自我开展摸索学习方法的契机。
数学教师经常遇到学生第一遍做题错误较多的情景,有的教师往往把它归为粗心。然而细细分析,找找原因,就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是在解题前没有认真读题。所以,要提高学生解题正确率,必须培养学生解题前认真阅读题目的习惯。
1、概念题的阅读
阅读概念题,要指导学生仔仔细细,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要找出题中的关键词、重点处,对于混淆的题目更要增加阅读的遍数。
2、计算题的阅读
对计算题的阅读,学生是最容易忽视的,这也是造成抄错、算错的原因。所以,要提高计算正确率,除了计算细心外,还要注意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对运算顺序更要做到心中有数。
3、应用题的阅读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做应用题时,没有认真读题,只大概地看了一下,就开始做题,往往会做错。因为解答应用题时,阅读本事比计算本事作用更大,尤其是低、中年级学生尤为重要。所以在解答应用题时,能够边读题边用符号划出关键的字、词、句。也能够边读题边画出线段图,然后根据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再列式解答。解答完题后,再把题读一遍,检查自我的思路、方法、步骤、算式、计算是否正确、合理。
(三)精心设计读书方法,使学生愉快地学会读书,学会学习
1、充分发挥插图作用。如我们此刻新教材数学书上图文并茂,很是吸引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书本上的插图、图旁的旁白思路,边读边讲,既使学生理解知识,又不觉得乏味。
2、设计不一样的读书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学,应突出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互助的作用。在按组学习讨论时,可采用组长提问导读,或提纲引读,也可像语文课那样分主角读数学书。对结语较长的概念、法则可分层读书,如个别读,小组读,团体读。对结语较短的概念、法则、公式、可速读速记,请学生读后立即背诵,进行强化记忆。设计不一样的读书方法,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地参与数学学习,进而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比较法进行研究,辅助以调查问卷等辅助方法
1、调查法:(1)以问卷、座谈等形式,调查了解学生对阅读数学课本的情景。(2)调查实验中期与末期学生的一些情景。
2、比较法:选择两个班级,比较班用惯用的数学课本使用模式进行教学,学验班严格按照课题的数学课本使用模式教学,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为3个阶段,研究时间为一年半,从2015年3月到2016年10月。
(一)准备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
确立研究课题,学习有关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初步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5年5月-2016年11月)
根据方案有序地开展研究,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对方案进行修改、补充,对方案及时调整,使课题研究有效、顺利地进行。
2015年5月-2015年8月:根据研究的课题制定详细的课题实施方案,并学习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资料。
2015年9月-2016年11月:深入课堂,确定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1、启动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1月):组建课题组,选择实验方法,做好各项测试与调查;构成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9月):课题组进入正常轨道,研究数学课堂中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研究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可行性方法。
3、总结阶段(2016年10月):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汇总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完成结题鉴定,进行成果展示。总结出数学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构成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策略。
六、课题实施的具体过程
我们于2015年11——2016年11对《数学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在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做了以下工作:
1、了解数学课本的使用情景,找出问题的突破口
面向数学教师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在数学课上使用课本的情景;面向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情景;面向学生家长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家使用数学课本的情景。我们发现:大部分数学教师只是在新授结束后让学生翻开书本,让学生读数学有关概念也是流于形式,概念的过程不予重视;教学中有的教师仅是在布置作业练习时回到数学书上;学生对数学阅读不重视,也不感兴趣,很少拿出数学书阅读,在家复习时也不会阅读数学书等等。
2、抓住课堂,激发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热情,帮忙学生养成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1)小学阶段的孩子,模仿性最强,我们针对这一特点,教师上课时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在教学中多运用数学课本,使学生感受到课本用处大,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热情。
(2)将阅读数学课本贯穿于整节课。一节课上课伊始,让学生通读相关教材,初步了解资料概况。然后让学生细读教材,要求学生能找出知识的关键资料,加上着重号或提出自我的问题。新新授时重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例题。在数学教材的每一节都安排了例题,而这些例子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贴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景,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的。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经过例题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必要的时候对例题进行适当的改编,使例题具有浓浓的数学味儿,又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带有感情的解读图中和题目中的信息。新授结束后,在学生作业前,教师留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整理一节课的资料,消化所学的知识。
(3)在早读课上沙场练兵。早读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最佳时间。教师在早读上组织学生朗读数学课本,能够团体朗读、小组朗读、个别朗读,也能够多种朗读形式结合交替进行,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朗读热情并逐步构成习惯。
(4)引导学生解题时认真阅读题目,逐步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答概念题,指导学生一个字一个字仔仔细细地读,要找出题中的关键词、重点处,对于混淆的题目更要增加阅读的遍数;遇到计算题要求注意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对运算顺序更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解答应用题时,让学生边读题边用符号划出关键的字、词、句。也能够边读题边画出线段图,然后根据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再列式解答。解答完题后,再把题读一遍,检查自我的思路、方法、步骤、算式、计算是否正确、合理。
3、以数学课堂为主要阵地并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养成数学课外阅读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关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坚持和毅力,也需要校内校外的协调统一。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教师给每一位学生制定一份检查表,提出阅读要求,由家长实施监督。
(1)合理选用数学课外阅读读物
好的数学读物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激发他们去思索、创造。数学课外阅读资料的选用不能求多,一般选择一两套高质量的课外阅读资料即可。当然还因人而异,一般来讲,对学习兴趣浓、学习有毅力的孩子,可选择略高于该孩子水平的课外阅读,阅读面也可适当拓宽;对学习兴趣不大、学习情绪不太稳定的孩子,能够选择略低于该孩子水平的课外阅读。
(2)合理选择数学课外阅读时间
家长需尊重孩子,和孩子共同商定阅读时间,可将时间大部分设在晚上或放学后,还能够利用双休日、寒暑假。鼓励孩子针对自我的学习、生活情景选择适宜的阅读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长时间不读,要有计划,贵在持之以恒。
4、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让学生感受数学阅读的乐趣
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心智,而对小学生而言,评价更是影响学生的重要行为。合理、恰当的评价方式会促进学生阅读本事的发展,还能帮忙学生建立进取的学习情感。我们实行多元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1)评价主体多层,即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家长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2)评价资料多层。对学生数学阅读的评价,一般从态度、习惯、数量、效果四个层面进行。能够定期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填写“数学阅读反馈卡”,对每一天的数学阅读时间、是否主动阅读及读的效果作出评价。
(3)评价结果多层。要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让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就要实行分层评价。我们分A、B、C(低、中、高)三个层应对照“数学阅读反馈卡”,根据阅读的质、量、效果等作出相应的评价,评出“数学阅读小博士”、“小书虫”,“数学阅读提高之星”,“欢乐阅读之星”等。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组成员在实践和研究中受益匪浅
本课题组成员进取参与教科研工作,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边实践边研究,经过思考、学习和总结,我们的教育思想转变了,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本事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自身素质获得了较大提升。此外,我还撰写了一些有关方面的经验文章并在国家级教育期刊发表、在新余市征文活动中获奖,并且有2位教师由于表现突出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2、学验班学生在课研中愉快学习,学业成绩、学习本事得到提升
经过课题的研究,学验班学生逐步养成了数学阅读的习惯,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得到加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自觉阅读数学课本,解题时能仔细阅读数学题目,我的学验班考试的及格率和优秀率都提高了。课外,学验班学生能主动阅读数学课外读物,加强了课外阅读本事和自学本事,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
3、经过课研,家长对数学课本的使用和数学阅读有了正确的意识。家长更关注孩子的数学学习和数学阅读,能主动配合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更加配合班级工作。
八、课题研究的反思
数学课本是数学教师的教学之本,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读数学书,并在不断地读书中构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获取知识信息的科学方法,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到达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它需要坚持不懈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和强化。学生一旦构成良好的读数学书的习惯,那么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进而具备独立学习的本事才成为可能。
由于时间及自身水平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及研究中,我还要多多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本事的环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这12个字充分概括了我们教学教研的方向和精髓。在这浩瀚的教海中,我们仅有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才能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前行。
结题报告【第二篇】
首先它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调查显示:将近3年的新课程改革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同时,新问题、新困惑也层出不穷,诸如,教师所面临的困难、课程资源匮乏、评价制度滞后、课堂教学改革不尽人意等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专家的指导是不够的。实践证明:开展校本教研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其次它是素质教育的需求。陈至立在20*年6月由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推进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在一些地方就像有的同志形容的‘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由此可见,重视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的素质教育就成为新时期课程改革的一项艰巨任务。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必须基于自己学校的现实,寻找自身的办学出路和办学特色,这就热切呼唤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不可避免地,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发展就迫在眉睫。
它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近年来的有关研究报告在总结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时明确提出:“无论怎样强调教学质量亦即教师质量的重要性都不会过分”,并且还指出,“违背教师意愿”或“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世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的实践智慧”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话题,而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发展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智慧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主要内容:
1、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2、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运行机制、运作模式,尤其是科组有效运作机制的研究;
3、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4、校本教研队伍的建设;
5、小学校本教研制度的专业支持与条件保障;
6、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评价指标和监控、管理机制。
研究本项目的科学意义
1.近年来,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智慧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话题,对教师校本教研能力发展的研究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实践智慧具有理论借鉴意义。
2.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年9月试行以来,已有3年了,20*年将全面启动新课程。对其试行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迫切需要找到切实有效、可行的途径去解决,实践和经验证明:校本教研必不可少。本课题对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发展作一探讨,并尝试提出教师校本教研能力发展的策略,为今后学校、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提供借鉴意义。这是本文所力图实现的实践价值。
三、课题研究操作的方法和步骤:
基本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本质上就是应用教育科学理论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真实问题,因此,它是本项目中比较适宜于教师的一种研究方法。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应当在持续的教学实践中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使“研究的意识”贯穿于日常的具体教学生涯中。我们认为,行动研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1)主要用于问题诊断过程和课题立项阶段的多角度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2)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的试验研究日志及教学反思录、试验课的课堂观察记录、师生互动情景的数码照片记录、教学录像片段记录、教师和学生的个案研究等。
研究实施的几个步骤:
1、筹备阶段(20*年12月—20*年元月):广泛宣传,制定方案,召开开题会,教师学习,访谈,确定试点学校,初步实施等。
2.项目实施阶段(20*年元月—20*年10月)队伍建设,科组运作,专题研讨,现场交流、外出学习参观,检查总结评比等。
3.项目评估、总结阶段(20*年10月—20*年12月):对项目进行评估,完成项目研究总报告以及成果的集结和资料的整理等。
四、课题的实施和成果
几年来,在课题组的指导下,实验学校的各个科组和每位教师都积极地投入到研究中去。在此期间,探索出了一套保障新课程实施的、适应本校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需要的、富有时代特点的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研究与实践,建立起有效的科组运行机制,使科组活动能够具有研究和学习能力,并且成为每个教师发展的舞台;形成了完整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评价体系和监控、管理机制;完成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建设了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一)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有序和高效地开展。
1、规划到位。教研室从全县角度,客观分析我县教研现状,制订全县校本教研三年中期规划,提出对各实验校、各校学科组的具体要求,并设计了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各校校本教研工作。学校各科组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让教师主动构建个人成长历程,激发内在成长动力。教研室要求实验校全体专任教师人人制定一份详实的《个人成长计划》,此计划既是学校“教师成长档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指导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依据。《教师个人成长计划》是以一学年为周期,要求教师从师德、教育、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基本功等方面拟定自己的发展目标、确定互助伙伴,并制定达标措施。
2、组织到位。建立起以学校、教研组、教师组成的三级教研网络,形成一个校长亲自抓、科研处负责、教研组抓落实的校本教研的管理网络。这个网络运行畅通。
3、制度到位。
首先,为规范各校的校本培训,教研室先后出台了《扶风县校本教研室制度建设制度汇编》小册子,内容包括:学校校本教研管理章程、学校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制度、学校校本教研学习制度、学校校本教研培训制度、学校校本教研检查制度,对校本教研的活动进行宏观上的指导。其次,各实验学校制定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师徒结对制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
4、人员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县教研室教研员的包片抓校、蹲点制度。为搞好校本教研,县教研室全部致力于教研工作,从领导到教研员,根据各自的责任权限和他们的特长,他们分别参与到基层学校相应的教研组,支持教研组长工作。向组长全面分析学校的教学状况,引导他们既能看到教学上的优势,又能明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教研组长以及科组成员一起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指导教研组长根据目标一步步地探讨实践。平时要求每一位蹲点的教研人员还必须参与教研组的活动,与组员同学习、同讨论、同研究。坚持随堂听课评课制度,每学期结束时,还要帮助教研组总结教改经验,以巩固研究成果,激励教师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在科组自评、成果展示的基础上,评出优秀教研组。这样做的目的,有助于加强教研室对各实验学校教研组活动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及时发现和总结成功经验,推广先进教研组经验,创设良好的教研环境氛围。
在各实验校,实施教研活动组长负责制、集体备课备课组长负责制。即各教研组的活动由组长负责,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负责,学校领导各联系一个组,指导并参与各个组的教研活动。
5、激励到位。
各校制订了针对教研组的考核内容,主要从教研组的思想建设、活动情况、承担公开课的情况、科研成果、“学生的得奖情况、资料的积累、教研组活动记录、学习内容、公开课教案、科研论文等方面进行考核,还有加上平时教学常规检查的情况和行政人员对教研组活动的评价,这些方面对教研组进行考核。这样做到了过程性考评与终结性考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考评相结合。县教研室每年对各校教研组工作进行总评,评出优秀教研组,并对其进行奖励。
(二)、创新教研活动形式,引导教师自主发展。
课堂案例式教研
案例式教研分为自研式汇报课、出外学习课堂实录、多人同上一堂课。
自研式汇报课:
每个学期每位教师在校内上一节研讨课,要求执教教师在课堂上要有自己的研究思想,体现研究的价值,凸现自己的研究特点。
出外学习课堂实录:
教师出外学习自身教育理念得到提升,回校之后针对教学实录谈自己的感想,引发其它教师的共鸣,形成共同参与并提高的局面。
多人同上一堂课:
两三位教师上同一个内容,按照各自对教材的解读进行40分钟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演绎;这样一种课堂教学形式给教师们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除了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积极调控等之外,更需要临场的教学机智的发挥和对课堂教学中精彩生成的把握。多人同上一节课这样的教研形式对教师业务成长有真切的帮助,让教师在自己的实践中,在向别人学习的过程中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营造了一个有效、务实、探索的教研氛围。
通过多种途径的案例式教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研讨、亲身体验,让新的理念在研讨中得到内化,认识在研讨中得到升华。
科研结题报告·德育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怎样写结题报告
边教边悟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其专业发展的实践和能力。教师在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的过程中,可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超越的动机。课题组在学校教师中开展“边教边悟”活动,要求老师们把自己平日里所教、所悟和所感写下来,教中悟,悟中学,学而后教。通过边教边悟,营造了学习研究的氛围,提升了教师们的理论水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生的、整体的、全面的、个别而又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反思和合理的规划。
经验分享
教师经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实践,有了各自的实践体验,就需要进行经验总结。总结之后也需要我们给一个平台给他们进行经验的分享。因此我校每学期在教研组内都有一次经验分享,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把自己的特色进行展示。
(三)积极开展各类专题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大赛活动
为配合*市教育局开展的“强师兴教”工程活动的进一步展开,我县教研室每年组织开展一届“教学新秀能手”大赛活动。按照市上赛教要求的几个环节,组织一系列教育教学大比武、大练兵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一般情况下,我县的大赛安排在每学年的下学期进行。步骤为:10月份,全县性说课比赛,由教师的说课和听者提建议构成;11月份,分科组的精品课大赛,以课题研究和专题研讨为主;12月份,思课活动,由教师的反思和答辩组成;来年1月份,个人和科组分别总结。最后评选出县级“教学新秀能手”,来年推荐上市参赛。
教研活动专题化
专题化主要是指每次活动再不是随意地指派几位老师上几堂公开课,然后大家评议评议完事,而是代之以有明确的研讨主题,而且这个主题还必须是这门学科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或突出问题,特别是要求通过研讨,能总结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得出相关结论。
各实验校教研组每学期都有专题研究的任务,在一学期贯穿始终。我们将一个学期的研究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专题,每个小专题落实到教研活动,成为教研活动的一项主题。如全县小学语文科组20*学年的研究专题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在这个研究任务之下又分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型模式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方式研究。
“五个一”工程
为了使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迅速成才,各实验校应积极开展教学练兵活动,努力实施“五个一”工程。“五个一”是对同一教学内容从备课、说课、上课到思课、评议一气呵成,其中前四项由同一教师完成,评议由科组成员完成。每个教研组每周推出一至二位教师,轮流进行,其余教师参与听课评课。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师对“课”的设计实施、评价有一个完整的体验,与教学实际衔接紧密,对提高教师对“课”的驾驭能力有明显实效,也有益于及时发现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的实施,为年轻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成长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建立良性运作机制,建设学习型教研组。
1.加强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是教学研究组织,它的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一个学习型的教研组在推动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要求教研组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开展课例研究。制定教研组长学习制度。每月固定教研组长学习的时间。教研组学习制度,每周安排有各教研组的科组活动时间,科组活动的内容分为思想和业务学习两方面。建立异校交流制度。每个学期和省内外知名学校的教研组至少交流一次。
2.开设科组大讲坛活动
为了进一步加强科组成员的凝聚力,使科组内形成互相研讨争鸣的学习氛围,使科组内的老师主动热情的参与科组活动中来,各实验校开设了科组大讲坛活动。科组成员就共同关注的问题确立一个主题,大家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相应的活动,通过交流百家争鸣各取所需,通过汇总解决共同的疑惑等。在科组充分活动后,利用全体教师共同学习的时间,科组可以推举出几个主讲人就这个主题进行演讲,其他成员进行补充说明,台上台下可以互动,质疑问难。集体的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组员参与的主动性大大提高,教师的潜能最大程度的得到发挥,团队整体水平大大提高。科组大讲坛由“个人活动”转变为“团体活动”,发挥了团队精神,实现了个体发展和集体发展的有机统一,科组讲坛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质的飞跃。
3.建立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建立一个面向学科各个成员的教育资源系统势在必行。建立扶风教研网,在网上创立科组主页,具体分设五个大类: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外出培训、学习心得和教学反思。平台是论坛。具体操作是每次活动,先由组织者发主贴,上面分别有活动的通知、主题、意图,然后是执教老师跟贴发教案、说课稿或者是教后反思,接下来是所有参与活动的老师跟贴进行评议,甚至可以是针对有些老师评议的讨论。教师还可以将优秀的CAI课件放在网上,实现网上资源共享,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可以方便地查阅自己在教学中所需的学习资料和参考资料,必要时还可以进行下载,这样能大大地拓宽获取知识的空间,扩展信息来源。
(五)、专业引领,不断提升教师的各种能力。
1.专业引领我们深知,没有专业引领的研究活动,教师的研究很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或者至少耗费比较多的时间。因此,除了教师个人的学习钻研之外,我们一方面创立校本教研制度十余种,对各校的研究进行引导规范,另一方面,要求各校要以建构校本培训为平台,积极倡导研修与实践相结合,反思与借鉴相结合的理念,充分利用学校每个周三下午教师政治业务学校时间,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例如各实验学校*学年下学期的教师培训分为三个大的主题:2、3月份为校本教研时间,4、5月份为科研理论学习时间,6月份为发展性评价学习时间。时间为每周三下午两个小时。几年来,我们不但邀请了省内外有名的学者教授前来授课,还积极挖掘我室教研人员、各校教学名师的特长和潜能,让他们介绍自己成长的历程和教学的经验等,我们不仅仅从理论上引导教师,还展示教师中个性化的和创造性的工作。
2.课题研究学校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学。各实验校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教研组为研究基地,提高教师搞好专题研究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各校在学校总课题的带领下,每个科组都有自己的专题研究。每个专题都有一群成员在实践、在研究,从而在全校形成了全员参与,分工协作的教科研景观。专题研究的开展在教育科研上,以科研促教研,使科研贴近课堂、贴近师生、贴近学校,从而带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带动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积极把握研讨的机会。各校积极承办各种研讨活动。在承办研讨活动中,给青年教师提供锻炼舞台,让他们展示自我,提升自我。我们要求教师空课时间主动参与各项活动,主动与兄弟学校的同行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几年来,全县各实验校共承办各种研讨活动二十多场次,接待来自八方的朋友,这既是对他们的展示、提升,也是对他们的指导鼓励和鞭策。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相关成果:
部分和获奖。论文《以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在*市校本教研工作暨先进教研组表彰会上公开交流,并在《*教研》上公开发表。
完成了一套可供全县教师使用的校本教材《小组合作学习》。这套书已经在我县使用4年多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校本丛书已经编辑成册。这套书有汇集学生获得市级以上作品的《绿意盎然》;有汇集教师发表获奖文章等的《绿苑涛声》和图文并茂的体现学校多年来办学特色的《绿满校园》,成为我校绿色文化的沉淀。
体现我县校本教研成果的《不待扬鞭自奋蹄》,设有“课题研究、制度建设、边教边悟、教育反思、成长笔记和教子有方”栏目,充分体现了我县各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过程。《我持彩练当空舞》则收集整理了我县教师在开展校本教研研究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这本册子从“成长笔记、团队奋斗、读书人生、师徒对话”等方面详细介绍校本教研机制研究的实践和成果。
建立扶风教研网,为教师提供教研的平台,收集教师的研究成果,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此网站的点击量和排行正在逐步上升。
教师队伍:我县自*年起参加*市“强师兴教”工程的*市教学新秀能手大赛,连续三年,已有80多名教师获得市级教学新秀能手殊荣。他们在我县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领头作用越来越明显。
五、开展校本教研的几点体会
1、在本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最难、也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使教师养成不断学习和思考的习惯。除去工学矛盾不谈,学习资料的不足、不系统,缺乏针对性,也是严重困扰的问题,所以我们会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购置相关书籍光碟等,为教师配置电脑,为教师尽可能的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开展一些专题研究,引导教师逐步成为研究者。
2、部分教师一时很难接受新的观念,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采取同伴互助、专家引导培训、个别谈心等的方式和教师一起学习和进步。
结题报告【第三篇】
结题报告是一项课题研究结束,研究者客观地、概括地介绍研究过程,总结、解释研究成果,向有关部门(机构)申请结题验收的文章。它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最主要的依据,其基本结构包括:
题目部分——标题、署名。
正文部分——
(1)序言(问题的提出、研究的动机)。
(2)理论依据。
(3)研究目标。
(4)研究方法(采用哪些教育科研方法)。
(5)研究的主要内容。
(6)研究过程概述。
(7)研究成果(概括性描述、列出图表、研究假设的检验结果)、结论与建议。
(8)存在的问题或研究的局限性。
结尾部分——注释、参考文献、附录。
结题报告要注意基本格式的规范化。根据具体情况,在体例上可作适当调整,我们反对格式呆板化,但也不能违反基本格式。接下来着重谈谈几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二、题报告题目的表述要有明确性
结题报告的题目一般格式为:《……》课题结题报告。
关键是该课题题目应具体明确,准确地概括研究的方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且有新颖性。具体要求是:①应有价值、有新意。②范围既不会过于宽泛,也不会过于狭窄。③最好能囊括研究范围、对象、内容、方法。④题目内容最好涉及两个变量。⑤题目不要用疑问句形式。⑥题目要避免价值判断。⑦不宜用过分修饰、文学化的题目。⑧用词规范,切忌杜撰。
在研究过程中如果发现题目不当或该研究没有价值,就得终止研究,重新调整研究课题,并呈报立项审批单位。在结题报告中应写新的课题,并附上说明。
三、理论依据的选取、运用要准确
理论依据即本课题研究的科学依据,是选题论证的依据,是研究者对所研究问题预先赋予某种假设的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过程的理论依据。
选取理论依据要防止三种情况:①无“论”可依;②有“论”难依;③大“论”小“依”;④有论不依。所选取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和理解的深刻性直接关系到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
教育理论都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有的还存在其局限性,运用时不能拈来便用。
四、教育科研过程要作客观、清晰的概述
对研究过程的概述必须符合研究类型特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多种划分标准,因而教育科研有多种类型,诸如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发展研究);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追因研究;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等等。对于各种研究,特别是应用研究和实验研究应明确界定。
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中小学教育科研大多数是应用研究。
实验研究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以探索、验证所研究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过程。教育实验可分为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推广性实验(当前我国进行的有学校整体改革实验、引进国外教育理论的验证实验、教育政策决策的实验、课程教材的改革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
这里有必要讲讲教育行动研究,它与教育实验是有区别的。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决策者、校长、教师主动利用有关理论、知识、方法解决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它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结合,注重研究者与行动者合作,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对实际工作进行反思。
在研究中也常有二者交融渗透而以一为主另一为辅的情况。不同研究类型,其研究过程是有不同的。教育实验研究与一般性教育研究在研究过程的表述上是不同的。
1、教育实验研究过程的表述应体现三个阶段:
①准备阶段。选定课题、形成实验假设、确定实验自变量和因量、下操作定义、制定控制无关变量的措施、选择被试、分配实验组或对照组、选定测量方法工具、形成方案和工作计划。
②实施阶段。执行实验程序、方案,观察实验对象,记录所需资料、数据并加工整理。在执行实验程序、方案过程中,有前测和后测设计(即对被试进行的测量),前测有时会给实验带来麻烦,所以并非所有实验都要前测,但后测却是不可缺少的。
③总结阶段。对资料数据的分析,概括研究结果,形成研究结论。(包括判断有否充分的实验控制、实验结果可否实际运用、可否与非实验班组比较、所得数据资料能否确保检验假设、能否充分反映实验效应、是否有相关变量的干扰、实验结果有否代表性、可否大范围推广)。
2、一般研究过程的概述内容应包括:
①简介研究的时间、地点、对象和参与研究的人员。
②对问题、设计和行动步骤、过程措施的回顾;对观察到、感受到的有关现象的描述、整理。
③对行动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根据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探讨规律性的东西并进行论证(只有研究过程而没有分析论证,因而得不出有价值结论的研究是无效的研究)。
概述时应强调态度客观,以事实为依据,对事实的描述要明确,遣词用句以中性为原则。尽量避免使用第一人称。
五、研究成果与结论的陈述要简洁、符合科学性
研究成果需作概括性描述,诸如解决什么问题、认识有何提高、师生得到哪些发展。
对于所撰写的一些文章(著作)的观点、要点应归纳说明,所发表的文章(论文、教学案例、资料选辑)列出图表。
主要研究成果如果是巨篇宏论,则应列出该文的纲目结构。
在成果的表述中一般有讨论与分析,即讨论该研究的局限性、尚待解决的问题、应用的价值和推广的可能性。
结题报告【第四篇】
1. 设计(或研究)的依据与意义:
本工程为某城区办公楼采用多层框架结构,为永久性建筑。该楼总建筑面积为8000㎡,拟建位置另行给定,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根据城市城市规划。建筑规模和要求以及现有的气象条件(气温。相对湿度。主导风向。基本雪压).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及材料供应和施工条件进行设计。西城区办公楼由主楼和会议中心两部分组成,主体结构为7层,内外装修均为一般装修。
相关设计依据:
(1).《建筑地基设计规范》 gb50007-XX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10-XX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XX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011-XX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XX
(6).《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cb/t50001-XX
(7).《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50105-XX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1995
(9).有关标准图集、相关教科书和及相关规定。
意义:
近年来框架结构在世界各地又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城市普遍兴建了包括商场、住宅、旅馆、办公楼和多功能建筑等各种类型的框架建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参加或从事框架结构设计已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之一。
通过毕业设计对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和应用,通过自己对在熟悉任务书的基础上参观、比较同类建筑,查阅、搜集有关设计资料使我的所学的知识得以综合的应用,提高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对所学过的知识得以系统的深化。并培养我独立解决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及掌握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绘制的方法,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毕业前半年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的实践性学习环节,是学习深化、拓宽、综合教学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 。所以我们每一个毕业生都应该认真的努力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2. 国内外同类设计(或同类研究)的概况综述
框架结构是由梁柱杆系构成,能够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的承重结构体系。一般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均宜采用刚接模式。抗震设计时,为协调变形和合理分配内力,框架结构不宜设计成单跨结构。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以梁受弯为主要受力特点,梁端弯矩和跨中弯矩成为梁结构的控制内力。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柱承担水平剪力和柱端弯矩,并由此产生水平侧移,在梁柱节点处,由于协调变形使梁端产生弯矩和剪力,因此产生于柱上下端截面的轴力、弯矩和剪力是柱的控制内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安全、经济,还要实用、美观。政府办公楼作为公共建筑,在适应时代需求的同时,不仅有与其他公共建筑的共性,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其总体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现代政府办公楼(特别是城市办公楼)一般为高层超高层建筑,少数低级行政单位为多层。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持续不断的拥向城市,致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需要更多的政府机关、单位和工作人员来管理和协调辖区内的各种关系,因此,政府办公楼必须为各级行政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办公空间,而现在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建筑技术的日臻成熟,因其能提供大量的建筑空间,因而成为多数政府办公建筑的首选。
(2). 主体大都采用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以满足现代办公建筑的布置灵活、大开间、大进深要求。材料上多用钢筋混凝土,局部采用钢结构,以满足承受自重、活荷载以及办公用具荷载,并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3). 为减轻结构自重,现代框架结构内部填充墙多采用加气砼砌块,外墙多采用非承重黏土空心砖。
(4). 政府办公建筑面积较大,使用人员众多,流动性大,一般布置为内廊式,竖向上则布置多部电梯、楼梯。
(5). 政府办公建筑作为特殊的公共建筑,作用也因使用单位的不同而各异,因此在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便于各部门施政的要求。
(6). 政府办公楼中有一些特殊用途的房间,如会议室,新闻厅等,由于其建筑面积很大,且内部要求空旷,不能布置柱,因此在结构设计中是难点,需要特别重视,重点考虑。
(7). 办公环境的好坏会影响办公效率的高低,因此现代政府办公建筑应充分考虑保温隔热消音通风等要求,采用新型无毒装饰材料,减少对办公人员的影响。会议室、新闻厅等特殊用途房间还应专门设计,满足其特殊要求。
(8). 随着现在能源的日益紧缺,建筑作为能源消耗大户,也应充分考虑环保要求。现代政府办公建筑中多采用新型、环保技术和材料,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
(9). 政府办公楼作为公共建筑,必须考虑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保证周边道路的通畅。
(10). 在保安监控、清洁卫生方面,应设置专人专管,以利于工作的开展和责任的落实。
3. 课题设计(或研究)的内容
本工程根据设计任务书设计一办公楼,根据地质情况及各种荷载情况设计建筑物的基础,根据荷载和建筑布局设计建筑物主体各层结构,设计梁柱的尺寸及配筋、板厚及配筋,根据气象条件设计建筑物的地下防水防潮、屋面的防水、保温与隔热,使其达到实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要求。
(1).建筑方案设计
绘出主要平面,立面,剖面图,标明尺寸(一张1号图纸),比例1:200。
(2).建筑施工图设计
1).平面图:底层平面,标准层平面,顶层平面,比例1:100;
2).立面图:主立面,背立面,侧立面,比例1:100;
3).剖面图:主要剖面(1:100),楼梯剖面(1:50);
4).详图:需要详细说明的节点,比例1:10或1:20;
5).总平面图(1:500),门窗表,建筑设计说明。
(3).结构施工图
1).基础平面图和基础详图,比例1:100;
2).楼面,屋面结构平面图及节点详图,比例1:100;
3).框架梁柱配筋图节点详图,比例1:50;
4).部分结构构件详图,比例1:20或1:10;
4. 设计(或研究)方法
采用框架结构近似计算法,求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用弯矩分配法;求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有d值法等。求水平地震作用的时候采用底部剪力法;
结合所学过的知识、通过查阅参考资料初步设计,再交指导老师审查,审查通过后,利用autocad 、和手工完成绘图,利用excel、word等完成设计说明书及其他内容的编写。
结构部分计算的大概步骤:
1).初估梁柱截面尺寸 2). 荷载计算
3). 水平地震作用的侧移验算 4). 风荷载作用下的侧移验算
5). 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计算 6).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
7). 框架梁柱配筋 8). 板的配筋计算
9). 楼梯配筋 10).基础的设计及配筋计算
5. 实施计划
设计内容 所用时间
1.英文资料翻译 1周
2.开题报告、建筑方案 2周
3.各种结构的确定、绘图、编制设计说明书 7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