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摄影活动总结(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809825

【导言】此例“摄影活动总结(精编5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摄影活动总结1

掌图时代的到来,图片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图片的期望值也在逐步地提高。因此,提高教育图片的质量已是形势所趋,这就要求我们教育摄影记者在关注摄影器材和技术的前提下,还要真正地走进教育、了解教育、体悟教育、传播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教育的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并启发读者的思考,洗涤读者的心灵。

一、做一个行走在教育摄影路上的关注者、有心人

1.教育摄影要走真实之路。

教育新闻是严肃的话题,它关系着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需求,带给读者的应是客观的新闻报道。作为一名多年来一直坚守自己信念的教育摄影记者,对于拍摄真实性的把握,我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一定要做到“真、近、美”。所谓“真”,即要反应教育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要真实地记录教育人的形象和感受,要抓拍转瞬即逝的情景,不要事后再摆拍。所谓“近”,即一定要贴近拍摄人的教育生活和实际,如实记录教育人的事件经过瞬间。所谓“美”,即画面的真实情感流露之美,被拍摄者表露真情的时刻,是最美的,是不需要任何包装的。

2.教育摄影要走个性之路。

很多情况下,摄影记者报道新闻时手脚放不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摄影记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笔者认为,应该多鼓励摄影记者在教育社会生活中挖掘一些从前不曾有人报道过的新闻事实,或者把摄影记者反反复复挖掘出来的新鲜事集中起来做图片系列报道,如此以来,编辑就可以做出很多个性鲜活、样式各异的“图片大餐”来奉献给读者。个性化的摄影报道可以宣传、反应当今社会的现象和风气,折射出不同的社会声音,这样的教育图片也会更加有生命力。

3.教育摄影要走实质之路。

教育新闻摄影不比电视摄像,可以连续性地把整个事件摄录下来,教育新闻摄影有着它独具形象魅力的瞬间。教育摄影记者就是通过很好地捕捉教育新闻事件最具代表性的瞬间来进行新闻报道的。而要很好地抓住教育新闻事件的几个精彩魅力瞬间是不容易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摄影记者的功力。

在这里,笔者总结一下自己摄影报道深入实质的做法:第一,加强摄影记者的教育新闻敏感性。很多突发的教育新闻事件,摄影记者要及时赶到现场,很好地抓取典型瞬间。第二,很好地深入到被访事件中去。作为教育摄影记者一定要做好访前的准备工作,访前大量收集被访者的资料。只有了解被访人的情况,教育新闻报道才能更深入,更接近事件的实质。只有很好地深入到被访事件中去,把教育报道做全、做真、做细,报道才会感人,图片才会更具有说服力。如:对学校教育的摄影报道,要先从不同渠道查找此学校的文化背景和相关信息,然后再走进学校,和被拍摄人详谈,了解其心理和想表达的内容,把真切的画面拍摄下来。这样图片才能独具魅力,才能把该学校的文化韵味拍出来。

4.新闻摄影要走时效之路。

新闻摄影时效问题与摄影记者本身努力程度有关,摄影记者还应有快速应对机制。笔者认为见报时效和图片利用效率越强越好。

二、做一个行走在教育摄影路上的思考者、研究人

行走在教育摄影路上,我们要时常回头看看自己的脚步,规划一下未来的职业状态和奋斗目标,这样才能永远在路上不偏斜,更加顺畅。

1.从群众中来,回群众中去。

教育摄影记者要从群众中来,重新回到群众中去。在现实生活中,教育摄影记者总是要和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打交道,因为他们就是教育摄影报道的源泉,而服务对象就是教育群众。所以说,我们首先要找准服务对象,从群众中来,重新回到群众中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新闻摄影事业永葆生机。

2.要认真研究读者的心理。

读者是我们服务的对象。离开了读者,我们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读者的问题应该放在第一位来研究。教育新闻摄影记者要深入到群众中去,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喜好,这样才能能源源不断地报道出更多的好新闻。

3.要在工作实践中全面武装自我,增强实力,提升竞争力。

第一,要提高政治素质。平时要勤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这样才能及时地报道相关的教育新闻事件。第二,要树立时刻学习的意识。学问高了,知识丰富了,在现场拍摄采访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就可以从容地把握时机,选择好合适的新闻表现角度,适时按动快门。这样拍摄出来的照片才能很好地把握住事件的实质性,做出来的新闻才更具可读性。第三,要善于总结和研究采访的技巧。摄影记者要提高工作效率,才能把握住新闻的时效性。而要提高工作效率,平时就要注意总结和研究方法与技巧。平时多琢磨,多总结与研究,就会对以后的采访有所帮助。第四,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增强交流与加强学习。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共享的时代,任何人都不能固步自封,而要经常保持互动、交流。可以建立起一个专门的图片网站来便于交流、学习。第五,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经常看到某媒体或记者被侵权上诉,主要是因为记者的法律意识淡薄,总认为记者什么都可以拍摄、采写,结果就有可能侵权而成为被告。所以,多学点法律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在采访拍摄的时候就不至于忽略而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和失误。第六,要熟练掌握现代数字网络技术。“快”是新闻的生命,快能增强新闻的时效性,这样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向编辑部传输图文,以增强新闻摄影的时效性。第七,要提高艺术修养。好照片离不开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形式美的表现形式。一张有着巨大视觉冲击力的好新闻照片对报纸的卖点是非常重要的。要拍出好照片就看平时的艺术修养了,记者要根据该新闻事件的需要来确定拍摄手法和表现手段。

教育摄影记者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工作、创新。“新闻摄影之父”埃利希·萨洛蒙曾这样说:“如果一个摄影记者不想仅仅成为一个工匠的话,那么他就必须为形象的创作做不懈努力,应该反复地思考如何才能获得‘独特’的照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面这5篇摄影活动总结就是山草香为您整理的佳能感动典藏摄影大赛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摄影活动总结2

第五届佳能“感动典藏”摄影大赛从5月1日开赛至8月31日结束,共收到了95万余幅参赛作品,近45万选手参赛。而在本次颁奖典礼上,“感动殿堂”共计产生了20个奖项,同时,由EOS数码单反相机代言人成龙评出的3名感动特别奖也同时揭晓。

千万人共襄盛典 挑战影像艺术巅峰

佳能“感动典藏”摄影大赛始于2008年,至今成功举办了五届,累计吸引了1千多万人次的专业摄影师及摄影爱好者参与其中,收集到许多感动心灵的摄影作品。

从去年开始,摄影大赛采用“感动殿堂”和“影像典藏”分组赛制,受到业界及参赛者的广泛欢迎。其中,“感动殿堂”面向专业摄影师、影像艺术专业的高校学生和青少年,分专业组、高校专业组和青少年专业组。大赛期间,共举办了四次月度评选会和一次年度评审会,王瑶、王文澜、奚志农等10位专业评委参与了评选,并分别对月度入围作品进行点评。“感动殿堂”组共有13600余名专业选手参加比赛,他们带来了万余幅优秀作品。

包括月赛、达人赛和随拍随秀等丰富赛制的“影像典藏”,是致力于为大众参赛者专门打造的一个自由愉快、参与方式便捷多样的专属交流空间。在创造更多比赛机会的同时,促进热爱摄影的人们更自由的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动瞬间。“影像典藏”集结了全国范围内万多名摄影爱好者,他们用超过88万张照片尽情挥洒摄影的乐趣。

十佳评选 彰显当代中国摄影师风采

本届大赛还特别增设了“2012年度佳能十佳专业摄影师”荣誉奖,吸引了众多中国摄影界的中青年专业摄影师参选。最后,经过本届大赛评委以及国内专业摄影协会的提名与遴选,包括一线新闻摄影记者、风光摄影师、野生动物摄影师等等在内的十名优秀专业摄影师获此殊荣。

佳能“感动典藏”摄影大赛以为摄影人创造一个展示自我、实现梦想的平台为目标,以传播影像文化为己任,力争以更专业的流程,更公正的评审,全力打造中国影像领域权威性摄影奖项。在这五届活动中,大赛也举办了近百场影像文化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摄影,爱上摄影,对影像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EOS体验会 完美影像触手可及

摄影活动总结3

一、策划启动,踌躇满志

本次活动的总指挥于晓锋老师在开学初就发动我们征集本学期社区活动的项目,并承诺一定给与大力支持。经过大家的讨论,最终决定由我、XX、XXX三人分工合作,负责“魅力校园 精彩瞬间——大学生摄影大赛”的工作。

XX月中旬,本人起草了本次大赛的策划书,包括大赛的稿件征集宣传海报内容、分工合作内容及经费预算。决定在4月底进行全校性的广泛宣传;XX月XX号之前收集稿件;由我负责作品收集、联系作者、邀请评委及整个活动的统筹策划等工作;曹胜利负责展览的准备工作;许森荣负责奖品的购买等工作。大家踌躇满志,对此次活动的期望颇高。

二、全校宣传,影响广泛

XX月XX号,在准备好此次大赛的宣传海报基础上,宣传工作启动。本人发动海桐的勤工俭学同学帮忙,在学校的每栋宿舍楼下张贴a3的海报,而且在西南、荔山门口的宣传栏张贴了两张较醒目的海报。从后门的稿件征集过程来看,宣传的效果是很不错的。而且不少同学就作品收集的规格、数量等问题与我取得联系,比如光是此类邮件,我们就收到不下10封,询问参赛的有关事宜,可见此次活动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三、稿件征集,响应热烈

XX年XX月XX日,是我们收集作品的截止日期,共收到31名作者的作品160余件。之后陆续还有作品寄来,但是出于公平考虑,我们拒绝了这些作品参赛的要求,并向有关作者说明情况。最后我们评出的一二三等奖的作品包括6名作者的16幅作品,说明获奖比例较低,更说明此次比赛的作品征集工作开展得较好,广泛而充分地收集到了作品。我负责稿件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其中因为作者的作品不符合规格、缺少作品简介、缺少作者简介、关于评奖的答疑等问题要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与31位作者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联系,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当然,得到的也是充分的锻炼和劳动的快乐。虽然辛苦,但是值得!

四、邀请评委,公平公开

此次比赛的评委成员广泛,我们邀请了摄影协会、美术专业、设计专业的5名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人员组成。他们对我们收集到的高质量的作品啧啧称赞,认为虽然不少作者的专业与摄影相差甚远,但是表现出极高的创造性。我想,这就是我们组织此次比赛的目的,同学们能够得到锻炼,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在评委组织评奖的时候,我们还组织评委对较有争议的作品进行讨论,以求获得更公平的结果。

五、展览活动,瑕不掩瑜

我们的展览在XX月XX号开始在老生区各楼斋楼下巡回展出,平均每栋楼斋展出2天。虽然因为展览场地有限、展览的器材不足(只有kt板),但是因为作品的质量很高,吸引了大批同学的驻足欣赏。据我们所知,不少参赛的选手都是带着自己的亲友团“追着”展览地点跑的,不只参观一次,甚至两次、三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展览前言是由刘文军起草,由冯磊进行设计的,很有专业水平,可以说是此次活动社区工作助理之间最完美的一次分工合作。

六、反思

通过此次大型的活动,不论是辅导员,还是社区学生助理,都能够从中学到很多,体会很深。

1、合作。没有合作,人很难在这个社会生存,更不可能取得成绩。摄影比赛的整个过程都贯穿合作:本人的整体组织策划、曹胜利的展览准备、许森荣购买奖品、冯磊的拔刀相助等等,都让我们社区学生工作助理相互体验、相互了解,加强了我们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摄影活动总结4

关键词摄影 信息化传媒 美学探讨

至摄影产生以来,摄影就以其独特的属性在人类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中,不断的发挥其功能,传播着一切所谓美好的事物信息。美,是来自人类自身对事物的一种评判;美不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在人类活动中对事物某些特征赋予了美的意义。一切美好的产生不仅需要拍摄者具有审美性外,还应具有审美的实践。正因为摄影与美学之间具有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正确对待这种关系,即可以完善、丰富美学领域,也可以使摄影更加完善的发展下去。

一、什么是美学

美是人类自身对事物的一种批判。美的起源来于人类对事物的原始信念,是人类自我想象、幻觉的一种原始体验。在不断的运动与变化的物质世界中,新物质的产生以及旧物质地消亡,这是自然的生存法则。从原始到现在,最初体验是在人类历史活动地演变中,人类通过不断活动的体验以及对某些事物特征赋予美的概念,但这种自身观念也不是对一切事物都给予美的,而是依据道德、人性、乃至人的本体等攸关的事物来赋予。而人类又把这些被给予了美的事物纳入了内心深处,保存、更新、回忆、提炼最后沉淀下来,逐渐形成了人类自身观念的校对原型,这种原型被称为“美的事物”。由此就可以推论出:美,是来自人类自身对事物的一种评判;基于这种批判,因而美不是事物本身自有的,而是人类在不断地活动中对事物的某些特征赋予了所谓美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得知,美的基础是因为人的感知,这种感知来自人类在活动中的审美的实践。美于人类的活动审美的实践中产生。所以,美学就是研究人类活动审美实践的一门科〖〗学。

个体组合美学总体。随着人类对美好事物的不断追求,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就体现出人类追求美的总体性。马克思主义总体观认为:“这是一种普照的光,一切其他色彩都隐没其中,它使它们的特点变了样。它决定着它里面显露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比重。”所以,总体比较是由个体组成。马克思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体存在。”总体组成的前提是个体,总体与个体的统一,就成了人类审美的实践总体性的构成。总得来说能直接呈现总体性美的事物,便是美。让人在可以感觉到总体性美的,也是美。美的总体是由多个个体组成,它是人类活动中总体性在个体体验中的感性呈现。从美学的视角看,美学研究的个体是比较细致的方面;个体和个体之间的组合,就构成了美学总体性体系。

二、数字摄影的时代意义

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要求摄影数字化。传统的摄影在拍摄后的胶卷需要冲洗、照片放大,费时费力,使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大大延迟。在那些偏远地区,如有突发事件发生,传统地摄影方式根本就无法完成新闻报道任务。数字摄影极为快捷、方便,它切合了信息时代新闻传播,新闻摄影只有走数字化道路才能更高效地传递新闻信息,与时代同步。

传播的低成本驱使新闻摄影数字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优质的数码影像已经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了。只需建立一套完善的数码摄影和数字传输系统,使摄影的成本消耗降到最低,拍摄制作费用尽量减少为零。为此,我们就不再需要去购置专业的胶卷去拍摄,更不需因为冲洗放大所消耗的经费,就连平日整理相应的图片资料也只须在网络上进行。网络下的数字技术,使以往许多复杂的事情一下子变得快捷。用数字文件方式发稿,方便、快捷、成本低、效率高。摄影者可以将拍摄的照片放在电脑上,进行相应地编辑、分类、发稿,还可以刻录成光盘,这样,既减少了以往照片资料整理时大量的消耗材料,又有利于影像的储存,日后查找搜集资料时也比较方便。

三、摄影对美学的作用及影响

日新月异的科技,推动着摄影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新闻摄影在科技的推动下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新闻摄影在目前是愈来愈呈现它的重要性,人们对加强新闻摄影报导的也是大声呼吁,然而成功的新闻摄影报导还是少之又少。虽然原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拍摄者缺少对图片的美感把握,也就是说摄影元素中缺少很重要的元素,即美学。只有摄影与美学合理紧密地结合起来,新闻摄影才能得以迅速发展。如果摄影者对自己拍摄的对象美感把握不住的话,拍摄后其效果也可想而知。运用数学网络的比例关系来处理画面,整幅作品中的各张照片之间大小比例,照片与画面边框距离等所构成的对比、互补、平衡都位于一个有秩序的整体中,强调摄影和文稿的内容必须以清楚和真实的方式展现。现在许多商业摄影的“美学产品”,也反映了摄影艺术美学、技术美学、设计美学、形式美学等领域审美价值的形态特质。基于以上种种判断,关于摄影的定位,我们应该也必须将它与美学联系在一起,而且是不可分开的两个结合体。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摄影虽说是一门新兴的艺术门类,但它在当代生活中所起得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网络化的今天,摄影与美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一副好的作品,它除了自然美之外,还有设计美、功能美、形态美等多种人为因素。因而,这要求现代摄影者对美的视角以及对美学要有相应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郭建良。形象价值决定新闻摄影的成败[J].军事记者,2007,(01).

[2]胡道立。对新闻摄影美学学科的探讨[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03).

[3]马彦。新闻摄影美感心理的产生[J].开放时代,2000,(10).

摄影活动总结5

海鸥在浅滩湿地悠闲地散步,几十米外的观鸟栈道上,百余名拍鸟人的“长枪短炮”并没有影响它们平静的生活。一个个精彩瞬间记录了一群美丽的精灵。2011年9月29日至10日1日,“北戴河杯”2011中国国际野生鸟类摄影大展暨2010中国・北戴河国际观鸟摄影大展颁奖仪式在北戴河隆重举行。

2010、2011两届鸟类摄影大展皆以鸟类保护、湿地保护、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为出发点,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河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秦皇岛市人民政府主办。旅游纵览杂志社作为两年活动的承办方之一,从大展之初的策划、筹备,到征稿、收集整理作品,再到会务工作,付出了竭诚的努力。赢得了爱鸟人、摄影人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大展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关注,影响力不断扩大,对促进保护湿地、关爱鸟类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爱鸟人汇聚北戴河参加颁奖盛典

作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办,国内影响力最大、最引人注目的鸟类摄影大展之一,“北戴河杯”2011中国国际野生鸟类摄影大展吸引了观鸟、拍鸟界的众多精英汇聚一堂。

颁奖大会当天,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臧春林,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司司长陈建伟,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原副秘书长杨丹,河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雷永怀、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处处长武明录,秦皇岛市领导刘志新、王亚洲、张经华,《鸟网》创始人、总版主段文科,旅游纵览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张德志,中国鸟类学会原秘书长、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宋杰,中国鸟类学会观鸟摄影委员会负责人、内蒙古科技大学鸟类学教授聂延秋,著名鸟类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学教授何芬奇,车坛影协会长申望平,中国国家地理会员俱乐部主任张书清等领导和专家,以及来自西班牙的观鸟爱好者玛格丽特、美国鸟类摄影家大山雀,全国包括港、澳、台在内的60多个城市的百余名生态摄影家等共300余位参会人员,一同欣赏了两届的鸟类摄影大展获奖作品,分享他们观鸟、拍鸟的宝贵经验。

会上,秦皇岛市副市长张经华致欢迎词,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臧春林发表讲话,中国・北戴河国际观鸟大赛组委会主任、河北省林业局副局长雷永怀向全体参会人员作了两年大展活动的总结报告。

在北戴河的东海滩花园举行的“北戴河杯”2011中国国际野生鸟类摄影大展和2010中国・北戴河国际观鸟摄影大展的展览剪彩仪式上,主办方领导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臧春林,河北省林业局副局长、河北省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雷永怀,秦皇岛市人大副主任刘志新,秦皇岛市政协原副主席范怀良,秦皇岛市旅游局副局长张力嵘,北戴河区政府副区长付红,《鸟网》创始人、总版主段文科,旅游纵览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张德志为大展剪彩。大展展出的作品为“北戴河杯”2011中国国际野生鸟类摄影大展的全部获奖作品和2010中国・北戴河国际观鸟摄影大展的金、银、铜奖作品,共222幅,出自168位技艺高超的生态摄影家之手。拍摄地点遍及亚洲、非洲、欧洲,以及中国大陆和港澳台。

本次活动还组织参会的摄影家到秦皇岛北戴河、南戴河、海港区的主要景区,进行了海上日出、湿地野鸟、礁石海岸、城市夜景等主题创作活动。

《旅游纵览》官方网站全程跟踪报道了大展的盛况。此外,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旅游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人民网、腾讯网等诸多媒体作了报道。

媒体的传播,大大提高了“北戴河杯”中国国际野生鸟类摄影大展的社会影响力,向国内外各界展示和介绍了河北省乃至中国大陆“爱鸟、观鸟、拍鸟”力量的崛起与作为。其品牌效应影响深远,对人们保护生态、爱护鸟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起到了呼吁和警示作用。大展回顾之一:

2010中国・北戴河国际观鸟摄影大展2010中国・北戴河国际观鸟摄影大展分为观鸟比赛和鸟类摄影比赛两部分。

观鸟比赛于2010年5月9日开始,10日结束。其中,参观观鸟比赛的除了国内的15个观鸟团队,还有来自国外的观鸟爱好者57人。在24小时内,记录到特殊稀有鸟种的参赛队获得至尊奖,记录鸟种最多的参赛队获得一等奖。最终,湖北白头鹎队获得至尊奖,英国野翅膀队获得一等奖。

鸟类摄影比赛自2010年5月10日启动,至12月31日截稿,于2011年4月8日结束评选工作。参赛者由国内外观鸟摄影爱好者组成,共有近1000名摄影人参与投稿,收到鸟类摄影作品20,000余幅。从艺术摄影和纪实摄影两个方面,客观地记录了400多种野生鸟类及其生存状态。

为了确保大展的公平、公正、公开,组委会采取网上投票和大展评委评分结合的评比方式,发动网友参与投票,邀请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司司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建伟,国家林业局摄影协会会长、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原副秘书长、中国新闻摄影协会理事杨丹,中国鸟类学会观鸟摄影委员会负责人、内蒙古科技大学鸟类学教授聂延秋,生态学硕士、野生动物摄影家、河北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河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武明录,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副教授、中国著名鸟类学专家郭玉民,《鸟网》创始人、总版主、中国著名野生鸟类摄影家段文科,旅游纵览杂志社社长、国际旅游摄影俱乐部执行主席张德志等7位国内权威鸟类学专家和生态摄影家担任评委,以作品艺术性、技术性、鸟种珍稀性作为评分标准,加和网上投票与评委评分,作为参展作品的最后得分。保证了评选的公平性、公正性。

大展激发了摄影人科学观鸟拍鸟的空前热情。以往的摄影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通过折断鸟巢隐蔽枝叶而拍摄到的喂食哺鸟画面,这种摄影作品的取得,使鸟儿裸地暴露在天敌的视线之中,致使摄影人得到了作品,鸟儿却失去了雏鸟。本次大展杜绝此类摄影作品参赛,号召观鸟人和拍鸟人在保护湿地、关爱鸟类的前提下进行观鸟拍鸟活动。

大展期间,多次进行了观鸟、识鸟、拍鸟的理论辅导、技艺培训和咨询服务等工作。全年相继邀请河北的邢军老师、湖北的姚毅老师、北京的杨华老师、湖南的彭祥林老师、广西的黄嵩和老师以及旅游纵览杂志社的张德志老师等6名摄影方面的资深专家进行了11个场次的培训和服务活动,为广大观鸟、拍鸟、爱鸟人提高摄影技术水平,树立正确的摄影创作理念,增强在保护湿地、关爱鸟类的前提下科学观鸟拍鸟的自觉性做了多方面扎实有效的工作。

组织摄影创作队伍,奔赴河北、辽宁、吉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浙江,亚洲、非洲、欧洲等,走过千山万水进行野生鸟类摄影创作。通过摄影家在拍摄中的实地讲解,使爱鸟的人知道了如何科学拍鸟,使大赛成功地举办,取得丰硕成果。

旅游纵览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张德志,慷慨解囊出资向辽宁苏家营子村捐献野生鸟类保护基金善款,鼓励村民保护野鸟栖息的树木,并与当地领导进行座谈,讨论如何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生态旅游,以实际行动呼吁广大社会群众保护野生鸟类的生存环境。

2010中国・北戴河国际观鸟摄影大展的举办,向社会展示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成果,为推介生态旅游资源、宣传生态保护积累了大量的鸟类摄影图片和鸟类生存现状信息,为推动创建宜居的生态环境、保护湿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北戴河杯”2011中国国际野生鸟类摄影大展的举办做了充分准备。

大展回顾之二:

“北戴河杯”2011中国国际野生鸟类摄影大展

大展自2011年5月1日启动,至8月15日截稿,由鸟网副总版主、秘书长、副秘书长共17人担任初选评委选出入选作品,9月1日至10日为入选作品公示时间,公示无异议后,9月19日,由7位国内权威鸟类学专家和生态摄影家组成的评委小组,在国家林业局会议室完成最终的评选工作。担任大展评委的是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司司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建伟,中国鸟类学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正旺,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宋杰,中国鸟类学会观鸟摄影委员会负责人、内蒙古科技大学鸟类学教授聂延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普处处长郭立新,旅游纵览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国际旅游摄影俱乐部执行主席张德志,《鸟网》创始人、总版主、中国著名野生鸟类摄影家段文科。

较比往年的赛事,2011年大展的来稿水平普遍很高。此次的终选较以往有重大改革,往年是由每位评委对每幅作品自主打分,最终统计出得分,排出奖次,评委之间缺乏沟通,尤其在鸟种珍贵性方面看法不一。而此次评选中,7名评委对每幅作品从技术性、艺术性和鸟种珍贵性3方面逐项讨论,综合评委意见,合议后再进行自主打分。最后以合计得分的高低统计出奖次。

“北戴河杯”中国国际野生鸟类摄影大展因其品牌效应为国内外所周知,具有广泛影响力。它以摄影手段,以形象、直观、富有感染力和感召力的镜头语言,呼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保护鸟类、保护生态环境上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相关链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809825